1. 中國一年引進幾部外國電影
中國每年引進電影增至34部 業內稱狼真的來了
據報道,中國與美國已經就電影工業交流和電影文化發展等相關問題達成了部分協議。
1、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
2、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3、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與此同時,美國夢工廠也宣布與三家中國公司在上海聯合創辦總資產3.3億美元的動畫企業,打造一個「東方夢工廠」。中方將持有55%的多數股份,美國夢工廠持45%。
每年引進電影將由20部增至34部
消息經網路發布後,立刻引發業內人士在微博上的熱議:有人覺得這次「狼真的來了」,但也有人覺得對於中國電影來說,不見得是壞事,更舉例說:「台灣電影被好萊塢滅了那麼多年不也重生了么?」
2. 香港電影在台灣上映有配額限制嗎
沒有配額的,大陸來的才有,因為大陸引進外片也是有配額的,只是禮尚往來,平等對待罷了。
3. 進口片配額放開或取消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
據外媒報道,中國電影集團和美國電影協會有望達成兩項協議:一,中國引入國際審計機構對票房進行第三方監督;二,中國將取消批片配額限制,並於明年1月1日施行。目前,中美雙方尚未有官方消息確認此事。 這一消息對於影迷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進口片配額限制,現在每年只有34部「分賬片」和30部左右的「批片」能登上中國大銀幕,對於很多影迷來說,這樣的數量仍然不夠。 對於中國電影行業來說,或許會感到深深的寒意。根據2012年簽署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中國每年引進「分賬片」的數量已經從20部升至34部,《備忘錄》2017年到期後,雙方還將進行談判,中國電影市場到時有可能全面開放。 一旦進口片配額全面取消,意味著中國本土電影將與國外電影短兵相接,國產電影還能像現在這樣火爆嗎?
4. 現在韓國的電影配額制度
電影配額制度已經成為韓國電影界的固疾
這項制度初衷不錯
所得利潤5:5平均分配給製作社和配給社
以圖韓國電影界共同發展
但部分電影公司已經形成製作和流通獨占的局面
也就是說制度上所策定的利潤
全都屬一家公司所有
更何況這種大公司旗下成立自家的經紀人公司
保有專屬的簽約導演和演員
當然
這些人員一般都是當前最紅的一線大導演及巨星
無名或新人導演和演員
別說分利潤
連聘用他們的電影製作社都很難找
比方說前些年的「王的男人」
這部電影是導演李俊益自立的公司所製作
李俊益之前拍的3部電影
票房接連慘敗
孤注一擲的「王的男人」
因演員熱演及作品完成度高等必然成功因素下
「奇跡」般的取得了成功
才使得『疲軟』甘宇成和『無名』李准基等
「邊區」演員一舉成功
但這種事例在韓國並不多見
現行的韓國電影市場及配額制度下
所分配帶的利潤(還有放映時間檔及場數)
都不能令人滿意 特別是對中小型製作公司而言
最大的問題是
像現在的幾家公司獨占模式下
想要挖掘第二個,第三個李准基 很難很難
但配額制度的效能並不單一
在保護本國電影及輔助電影產業發展等領域上
有一定積極作用
比如 看一部電影多收200韓元電影發展基金等
更何況張東健等簽署大公司的演員
他們所抗議的是要求更多的個人利潤及環境
給自家(或本國)公司代言
與中小規模的電影製作社及
邊區演員所要求的權利 性質不一樣
所以目前李准基他們的抗議並沒怎麼奏效
漸漸被人遺忘
電影配額制度
使電影資源統合及電影題材單一化
代表韓國電影界的鎖國
5. 電影配額制度是什麼
配額制度 (QUOTA),最常見的一種電影保護政策,規定進口影片與本國影片要成一定比例。
電影審查: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5)電影配額怎麼樣擴展閱讀:
電影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6. 美國國內進口中國電影有多少部的限制嗎
中國每年有20部電影的配額,其中14部不能在美國製造。在美國沒有限制。你想輸入多少都可以。可能不少於100或200。看看別人怎麼說。
7. 什麼是電影進口配額制
電影配額制度是最常見的一種電影保護政策,規定進口影片與本國影片要成一定比例。
從國產片保護的角度來看,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措施,中國設置配額制,也在情理之中。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增大,讓更多的國外電影進入市場,一方面是供應觀眾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對國產片的刺激和促進。
8. 中國現今每年對美國電影的進口配額是多少
原來20部,現在增加14部。
美國電影是按照國家分類的電影類型,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1893年,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大眾放映。
而這些在其電影中都有著很好的體現,這些都是很多其他國家電影所不具備的。包容這一點尤其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電影《硫磺島來信》,能從侵略者和敵人的角度來表現戰爭,發掘敵人身上的閃光點與無奈,在全球恐怕沒有多少國家能做到。因而美國電影一直是著世界電影產業發展的潮流。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9. 我國電影進口配額「20部分賬大片、20部左右批片」是啥意思
分賬引進大片大都是好萊塢新片,由一線公司製作,大明星、大投資,有完善的市場運作,以商業大片為主,在中國的上映時間距北美上映不超過半年,要參與中國票房分成,每年的引進配額是20部;
「批片」則由發行公司以一定價格買斷影片在中國市場的放映權,一般是多國別、多體裁、多樣式的進口影片,因為它們多是打捆批量操作,被圈內稱為「批片」,通常一年在30部左右。
10. 韓國的電影配額制是什麼意思
在韓國本土,所有電影院必須每年放映146天國產電影的「銀幕配額制」被削半,改為每年只放映73天國產電影。
削減配額制的試行令將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這意味著從1970年對韓國國產電影產生了巨大保護和促進發展作用的「銀幕配額制」被大大削弱,從今以後,韓國影院不再是每年用2/3的時間來放映國產電影,而是用2/3的時間來放映以好萊塢電影為主的外國電影。
就是一種對電影院放映電影的分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