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電影後天氣候異常社會怎麼做

電影後天氣候異常社會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12-08 21:20:36

㈠ 電影《後天》里,是什麼原因導致氣溫下降的

電影《後天》的科學根據zz:
由於全球氣候系統是由極地與熱帶間的溫度差異驅動的;熱帶吸收的熱量約有1/2由洋流輸送到兩極。如北極繼續變暖,北冰洋的海冰將會全部消失,那時,北半球氣候就將完全改變。因為海冰反射掉大部分的太陽能,而海水則吸收90%的太陽能,故如果北冰洋的海冰面積繼續縮小,北冰洋將吸收越來越多的太陽熱量,這將促使北冰洋的海冰加快融化,使北極變暖更快地和更強烈地影響北半球的氣候。一個地區的氣候主要受洋流強度和方向的影響,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大量冷水流入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將大大改變這兩個海洋的洋流。計算機氣候模型的研究也發現,在氣候模型中,如果拿去北冰洋的海冰,北半球的洋流將改變方向。
北極的變暖對北大西洋的影響最為顯著。現在北大西洋的垂直環流系統是:表層水變冷,密度增大而下沉,驅動含營養鹽類較豐富的底層水上升。如果北冰洋海冰全部融化,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就會在密度較大的北大西洋海水之上形成一個淡水層,破壞海洋的垂直環流,並使墨西哥灣暖流的較暖海水停止北流,或流量減弱,這將使西北歐的氣溫大大降低,形成一個寒冷時期。這種情況在最近地質史上就曾經發生過。大約在距今12 000年前(即最後一次冰期終止時),北半球氣候變暖,北美冰川大量融化,大量淡水流入北大西洋,結果使墨西哥灣暖流停止北流,造成西北歐長達1300年的寒冷期,這在地質史上稱為新仙女末期(Younger Dryas,Dryas是北極圈寒漠中的一種植物的名字)。

然而,對於《後天》,科學家實際上並沒有多大反應。當然他們指出,影片中讓災變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幾天功夫)發生,是有點誇張。或者說,《後天》將某種關於地球氣候災變的理論描述,在時間軸上急劇壓縮,這樣就對觀眾的心靈形成巨大震憾。事實上,如果那些災變是在幾千年、幾百年,或者幾十年的過程內發生,很可能就不是什麼災變了——因為那樣的話人類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和准備,並且也能夠逐步適應環境的變化了。

㈡ 在《後天》電影中論述全球變暖會給人類會帶來那些災難及影響 ,做下面幾個問題,字數1500

Green Economy: Does it include you? 綠色經濟:你參加了嗎?這是我們中國的主題
全球變暖的影響
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影響

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復雜的潛在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

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

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

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但是與正

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大和深遠。今年8月份CCTV報道,由於氣候變暖的影響,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下降了1.3米。

祁連山冰川縮減危及河西走廊:近年來,祁連山冰川融化比上個世紀70年代減少了大約10億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專家分析,冰川退縮,雪線上升除自然氣候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脹,超載超牧,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中國環境報》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升高。全球升溫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風雨頻率增加,這使英國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壩。據英國官方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中,由於泰晤士河的水位隨全球變暖而升高,當地政府機構不得不先後88次加高防洪堤壩,以保障倫敦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人們現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壩。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鍾和 中國環境報2004-10-19

(2) 海岸被沖蝕

(3) 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遊業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遊區向後31-366料,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沿海旅遊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

(6) 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佔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地夫、塞席爾等低窪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也將難逃厄運。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物種的適應性並能改變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群的竟爭力。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

失,而人些物種則從氣候變暖中得到益處,它們的棲息地可能增加,競爭對手和

天敵也可能減少。比如說桔子,過去20世紀70年代,它的最北的邊界線是在黃

山一線,宣城市也曾經試種過,但到冬天的一場大雪,樹木就凍死了。但現在我

們校園里的桔子樹都長得很好。又如,揚子鱷只生活在宣城、涇縣和南陵這樣狹

小的地帶,如果北界線北移,揚子鱷可能會自然絕種。這是從我省的局部地區來

講。從全國來講,我國把冬季1月0度等溫線作為副熱帶北界,目前這一界線處

於我國秦嶺-淮河一帶。研究發現,氣溫升高會使這一界線北移至黃河以北,徐

州、鄭州一帶冬季氣溫將與現在的杭州、武漢相似。

3、對農業的影響

一年中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及由溫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布類型。氣候的變化曾經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群落空間(緯度)分布的重大變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溫度比現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種植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溫也只比現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農場棄耕,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會使高溫、熱浪、熱帶風暴、龍卷風等自然災害加重。因此,全球氣溫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

4、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人類健康取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的一個

主要因素。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主要

體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

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些目前主要

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著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

http://ke..com/view/631901.htm這個地址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網路詞條自己去看吧

低碳比如用小排量汽車,用節能燈什麼的

㈢ 結合電影《後天》談談什麼是全球氣候變暖及產生的原因

一種是人為原因,人類生產生活燃燒了大量的礦物燃料,釋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再有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二種是自然原因,地球上的氣候本來就是冷暖干濕交替變化的,我們現在正處於氣溫波動上升階段。所以全球氣候也是變暖的。
現在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過量 ,是什麼引起的呢 ?汽車尾氣的排放 ,化工燃料的大量使用 。人口的增多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資源問題。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也被稱之為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會導致氣候的變暖,進一步會使海平面上升 ,對那些地勢低的沿海地區來說,會意味著滅頂之災。
而現在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
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而釋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層的構成發生了尺人的變化。許多科學家斷言,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溫室氣體的積累很可能引發全球氣候的變暖。實際上,由於人為的影響,局部區域的變暖已經出現。

根據統計和測算,全球由於燃燒排入大氣中的碳已連續6年緩慢增加,1994年達到59.25億噸。同時,由於砍伐森林使大氣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億噸之間。眾長時間盡度看,全球溫度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有著密切而明顯的相關性。盡管沒有證據表明二氧化碳水平變化直接引起溫度的變化,但自18世紀中葉以來,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溫室氣體已經達到過去16萬年中前所未有的濃度。

盡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氣中也有積累。但是二氧化碳對全球溫度的影響,比這些氣體加起來的總和,至少高出60%。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一個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隨著經濟的增長而不斷變化。1860年全球丈夫駐為0.93億噸,1900年急劇上升到5.25億噸,1950年達到16.2億噸。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從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長的速度開始變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長4.6%,而1973-1988年間平均增長僅為1.6%。近年來碳排放量經較平穩,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經濟衰退,二是前蘇聯集團經濟的萎縮。但是,在今後一個時期仍保持穩定增長。

雖然近年來碳排放量的增長主要發生在工業化過程中的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計算,發展中國家僅為0.5噸,百工業化國家排放量達至3噸以上。按總量計,發展中國家僅佔全球總量的1/3,而發達國家則占據2/3以上。令人關注的是發展中國家碳排放量的貢獻率正在增長,大雞每14年翻一番。

在2000年前,全球碳排放量預計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然而,即使碳排放量維持現在平穩的水平,也仍然超過全球海洋和森林能夠吸收的能力,導致滯留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的不斷增加。1994年末,大氣中的碳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濃度從上一年度末的357/0ppm上升到358.9ppm,是6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年頭。1980年以來,大氣中增加了3500億噸碳,其中約有1500億噸仍然滯留在大氣中

科學家們估算,要想穩定大氣中碳的總量,全球碳排放量至少應降低60%。1992年全球首腦會議簽署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要求工業化國家制定與今後10年削沽排放目標相應的政策,並採取實際步驟。

根據測定和估算,1994年低層大氣平均溫度為15.32 ℃,是1991年菲律賓皮拉圖波火山爆發以來最熱的一年,根據記載,也是1987年以來連續5個最熱的年份。像任何一個地方每日溫度變化一樣,大氣低層每年平均溫度也是變化不定和難以解釋的。在上個世紀,溫度升高的趨勢已很明顯。現在,全球氣溫比1880年高出0.3-0.6℃。從1980年以來,已經出現了10個最熱的年頭。

皮拉圖波火山爆發是本世紀內最大的火山爆發,它把數百萬噸的塵埃排入到高層大氣中,並擴散到全球。這些塵埃阻擋陽光照射,足以使低層大氣溫度降低半個攝氏度。可是這些塵埃顆粒物在隨後的兩年中以很慢的速度沉降到地球表面。至1994年初,皮拉圖皮火山的影響已經結束,因而全球溫度又開始回到皮拉圖波火山爆發前的高溫水平。

現在,氣象學家已經從全球各地的溫度監測站監測到了一系列數據,絕大多數氣象學家相信,隨著大氣中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連續積累,全球變暖的趨勢最終將會恢復。現在不甚清楚的只是變暖的趨勢何時恢復?有多大幅度?

由聯合國一些機構資助的政府間氣候變化研究組(IPCC)指出,如果礦物燃料的使用繼續長期穩定增加,那末,到205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達到16-19℃,超過以往的變暖速度而加速全球的變暖。

政府間氣候變化研究組所預測的全球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盡管全球每個地區受其影響的程度很難預測,但是,較高的溫度將引起海水平面的升高和極地冰的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並將淹沒一些海岸地區。全球變暖也可能改變包括降雨、土壤溫度和季節長短等氣候變化,這些可能導致許多生態系統的缺損和毀壞,威脅數以千計的生物種類的安全。氣候變化對人類將產生一些重大影響,它可能在數十年內改變主要的糧食生產區域。

二、臭氧層的消耗與破壞

臭氧濃度較高的大氣層約在距地表10-50公里范圍內,在25公里處濃度最大,形成了平均厚度為3毫米的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紫外輻射,給地球提供了防護紫外線的屏蔽,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了調節氣候的作用。臭氧層的破壞會使過量的紫外輻射到達地面,造成健康危害;使平流層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地球氣候異常,影響植物生長、生態的平衡等後果。

近半個世紀以來,工農業高速發展,人為活動產生大量氮氧化物排入大氣,超音速飛機在臭氧層高度內飛行、宇航飛行器的不斷發射都排出大量氮氧化物和其他氣體進入臭氧層;此外,人們大量生產氯氟化碳化合物(即氟利昂),如CFCL3(氟利昂-11)、CF2CL2(氟利昂-12)、CCI2FCCIF2(氟利昂-113)、CCIF2(氟利昂-114)等,用作致冷劑、除臭劑、頭發噴霧劑等,其中用量最多的是氟利昂-11和氟利昂-12。據統計,1973年全世界共生產這兩種氟利昂約480萬噸,絕大部分釋入低層大氣後,進入臭氧層中。氟利昂在對流層中很穩定,能長時間滯留在大氣中不發生變化,逐漸擴散到臭氧層中,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並降低臭氧層的濃度。臭氧的消除主要是由於一氧化氮、氯氟化碳經光分解產生的活性氯自由基、氯氧自由基等與臭發生反應,而使臭氧層中臭氧的濃度逐漸降低。

自從70年代末發現南極上空巨大的「臭氧洞」,臭氧耗竭問題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有人估計臭氧層中臭氧濃度減少1%,會使地面增加2%的紫外線輻射量,導致皮膚癌的發病率增加2%——5%(美國每年新增患者達30——40萬人)。最近美國等國家已禁止使用氯氟化碳噴霧劑,並嚴格控制其它氯氟化碳的生產與使用。最近有人估算,如按1977年的水平繼續使用氯氟化碳,則將使臭氧減少5%—9%。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最新統計情況看,臭氧減少的趨勢還在發展,南極上空的臭空洞仍在擴大,且在北極上空也出現了類似的臭空洞現象,只是范圍小一些。

當前,全球環境領域防止臭氧層破壞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努力減少消耗大氣平流層臭氧的化學呂產量。根據統計和估算,1994年全球氯氟化碳產量進一步下降,連續6年保持下降的勢頭,總產量從1988年時的高峰下降了77%。

由於外交努力的結果,1987年簽訂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在1990年和1992年得到進一步強化,工業化國家同意到1995年12月31日停止生產氯氟化碳,已經簽字的發展中國家則有10年的寬限期,到2005年停止生產。至1994年底,全球共有146個國家簽署了這項議定書。

盡管發展中國家氯氟化碳產量比工業化國家低得多,然而,對這些化學品的需求量卻明顯增加。90年代初期,印度、中國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氯氟化碳的使用量少於美國的一半,但是,其中一些國家氯氟化碳的消耗量卻幾乎以兩位數的速率增長。

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和消除氯氟化碳,工業化國家應建立開發替代氯氟化碳產品技術的基金。但是,基金捐助國家並沒有兌現他們的承諾。在1991—1994年間,捐助國家所捐贈的金額只有他們原先承諾的3.93億美元的2/3。缺少資金和技術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減少氯氟化碳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阻礙氯氟化碳產量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日益發展起來的「國際氯氟化碳黑市」。1994年從俄羅斯和愛沙尼亞法進口到歐盟的氯氟化碳約2500噸,相當於歐盟合法進口總量的10%。而在美國,對氯氟化碳徵收高額執照稅,又進一步刺激了機會主義貿易者,1994年美國非法進口的氯氟化碳量估計在1萬噸左右,佔美國總產量的10%。

現在已經清楚,由於臭氧層破壞將使地球表面的紫外線輻射增強而增加對生物的損害。實驗和流行病研究表明,紫外線—β增加可能對人體和生物產生不同的影響,包括非黑色瘤皮膚發病率增高和導致農作物減產。

㈣ 電影《後天》描述了什麼想像這現象是怎麼發生的

電影《後天》:
本片描繪了溫室效應造成氣候異變,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的故事。丹尼斯·奎德扮演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霍爾教授,他根據觀察和研究史前氣候的規律,提出嚴重的溫室效應將造成氣溫劇降,地球將再次進入冰河時候的假設。結果,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龍卷風、海嘯和暴風雪接踵而至,人類陷入了一場空前的末日浩劫。哈爾教授告訴美國總統向全球宣布北緯30度以南的居民從赤道附近撤離,以北的居民要做好保暖。與此同時,哈爾得知他的兒子山姆不顧危險居然一個人前往天災侵襲中的紐約營救女友,他也奮不顧身地前往冰雪覆蓋下的北方地區進行救援,在救援與被救的過程中,電影細膩地交織了父子之間的動人情感和大災難下人們所表達出來的真摯感情。

㈤ 電影《後天》中涉及了哪些自然災害,並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2004年上映的《後天》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災難片,是災難片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21世紀前十年裡災難片中的NO.1。

《後天》中有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向預言,包括溫室效應竟然導致北半球進入冰期,發生災難時美國人竟然往墨西哥反向移民等。

這些預言有的現在看來已成為現實,而有的則正為我們敲響著警鍾。

㈥ 電影《後天》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龍卷風襲擊美國洛杉磯、狂雪覆蓋印度新德里、冰雹重創日本東京,而紐約在短短一天之內從炎熱急速降為酷寒!這些驚心動魄的場景,是《後天》展示給觀眾的。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未來世界由於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氣候發生突變,氣溫驟降,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期,龍卷風、海嘯和暴風雪接踵而至,人類陷入了一場浩劫。 雖然「情節純屬虛構」,不過在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看來,這部電影並非空穴來風。最近,美國有科學家發出警告,全球氣候可能在未來發生突變。屆時,因氣候突然變冷,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和資源將銳減。遠古時期,地球上確實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氣候變冷事件。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未來幾十年發生氣候寒冷突變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不過,由於氣候變化問題的復雜性和目前的科研水平有限,這種微小的可能也不可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百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近五十年的氣候變化很可能主要由人類活動造成。二十世紀以來,一九九八年是高溫「冠軍」,二○○二年和二○○三年分別為第二和第三暖年。二十世紀北半球溫度的增幅是過去一千年中最高的。 電影《後天》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極端氣候事件頻頻出現的今天,萬一氣候突變真的發生,我們應該怎樣做?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加以應付?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看來,我們還應進一步加強對氣候和環境變化的研究,特別是未來幾十年氣候變化的預估及其應對策略的研究,盡快建立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應急反應機制。

㈦ 《後天》中全球變暖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災難及影響

1、氣候變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將升高,引起海岸灘塗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喪失,海岸侵蝕 全球變暖的可怕後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從而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海岸帶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2、水域面積增大。水分蒸發也更多了,雨季延長,水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遭受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遭受風暴影響的程度和嚴重性加大,水庫大壩壽命縮短。
3、氣溫升高可能會使南極半島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極熊和海象會漸漸滅絕。
4、許多小島將會無影無蹤;
5、因為還有熱力慣性的作用,現有的溫室氣體還將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
6、溫度升高,會影響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7、.原有生態系統的改變。
8、對生產領域的,例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部門……
9、將感染疾病等傳染病……病菌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厄爾尼諾現象,乾旱,洪澇,熱浪等……) ,擴大疫情的流行,對人體健康危害……

㈧ 電影《後天》中涉及了哪些自然災害,分別闡述每個自然災害的應對措施

《後天》是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製作的的科幻片,該片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丹尼斯·奎德、傑克·吉倫哈爾、艾米·羅森、莎拉·沃德等主演。該片於2004年5月28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卷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電影後天氣候異常社會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