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謝衍的介紹
謝衍(1949年-2008年8月23日),浙江上虞人,中國電影大導演謝晉之子。謝衍年輕時曾在安徽農村插隊落戶,因顯示出文藝天賦被調至縣文工團,再後來到杭州市話劇團、浙江電影製片廠。1983年,赴美國學習電影,就讀於紐約大學電影系。學成歸來後,先後拍攝了根據白先勇短篇小說改編的影片《花橋榮記》,周迅初登銀幕之作《女兒紅》以及勵志電影《牽手人生》。謝衍於2008年8月23日下午,因肺癌晚期在上海逝世。
閏月的計算方法:
農歷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
因此,農歷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連續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m × 365.2422=n × 29.5306。
陰歷和陽歷的來歷:
1、陰歷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歷法。
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漢歷"、"舊歷"等。在歷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歷。雖然,陰歷、農歷都俗稱漢歷、舊歷,不過陰歷和農歷(漢歷)是有區別的,傳統上使用的漢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歷。
2、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歷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
陽歷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歷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現代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叄』 謝衍的女朋友是誰
徐雯。謝衍1949年出生於浙江上虞,是中國電影大導演謝晉之子,謝衍年輕時在安徽農村插隊落戶時結實了他的女朋友徐雯,倆人在1968年就結婚了。
『肆』 衍生角色是什麼意思
衍生角色是什麼意思
衍生角色,你可以看成某角色或者某特定劇情衍生出來的(完全獨立)劇情人物。
衍生角色形式也主要由以下幾種
1、如果某部影片中的配角受歡迎的話,就會為他們另開一部相關的新片,並讓這些受歡迎的角色作為主角。
2、當某部影片完結時,由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演員參與出演一部有關聯的新劇。
3、其它最常見到的類型是借用題材,改變地點、內容和演員陣容的方式。
《綠箭俠》的衍生劇《閃電俠》目前確定將以格蘭特·古斯汀為故事主角,講述了巴里·艾倫,一名為警署工作的科學家,在一場粒子加速器爆炸後被閃電擊中,後得知自己獲得了閃電的速度成為閃電俠,使用他的超級速度來對抗超級反派們。
『伍』 宋知願祁衍結局怎麼樣
《愛過的人去了哪裡》由佚名傾心創作的一本現代言情類型的小說,主角宋知願祁衍,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
結局:他慌得報警,四處尋覓。最終卻是在他家密室里找到了她。他問她為什麼要躲起來。她很無所謂的說只是因為好玩呀,她想試探他是否真的在乎她。二次,是在三年前。他重病住院,正需要她陪伴在身側的時候。她卻在那段時間提出了分手。不論他怎麼哀求,她都拒絕和好,最後乾脆消失。等他病好了,她卻突然出現在了他的面前,說自己被綁架了,是好不容易才逃出來的,讓他一定要珍惜自己。兩次,他都傻傻的信了。從一而終的對她好,最終向她求婚。他以為他們會如此幸福的走向婚姻的殿堂。可在訂婚夜的晚上他發現了她曾經的流產單。時間,正是他重病住院的時候。她,打掉了他們的孩子又或許被打掉的那個不是他們的孩子,是她和別人的孩子因為這件事發生後不久,他母親發現了她和林祖新躺在了一張床上。
『陸』 什麼叫做電影的衍生作
是原作衍生作品的一種,也叫番外篇。是故事主幹外的一些分支故事,將故事中的人物另作處理開辟一個新的小故事或是類似主體的故事但是是另一些人來講述或上演。還有一種就是講述主幹故事中提到的但是沒有細說的一些細節部分,將它們完全的在這里展開。
一般會用最吸引fans的情節,有時會用一些人氣角色作為主角來講述故事。簡單歸結,就是有點關聯的題外話的意思,也可以叫做「外傳」。
用於動漫時:
一般指對主線劇情沒有影響的短篇動畫,會有十分吸引人的搞笑情節,一般用於OVA、OAD出售,是出版商一般的牟利手段,也可以看出一個fans的狂熱程度。
有時也會以主角來改編,但是情節較為輕松,與原作關系不大,一般用來放鬆搞笑,可以見到主角們的另一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番外篇
『柒』 農歷陰歷怎麼分清楚 兩者編訂的主導思想不同
由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漫長的發展當中衍生出了許多日期的記載方式。雖然現如今很多人都會運用公歷進行日期的計算,但是很多人還是非常喜歡進行農歷和陰歷的計算。那麼大家知道農歷陰歷怎麼分清楚嗎?以及大家知道兩者編訂的主導思想不同嗎?接下來就相關內容為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陽歷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周期(即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系。
陰歷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朔,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歷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歷,即我國的農歷,它揚陽歷之長避陰歷之短,取陰歷的月為月,陽歷的年為年,即以朔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
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歷法,曾長期在我國使用,該歷強調了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而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農歷與陰歷都是中國現存的紀年歷法。在許多場合,不少人將二者混為一談,認為農歷就歷,陰歷就是農歷。其實,二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中國的農歷和陰歷均選用月球的運動作為參照,每月的日數近似等於月相的變化周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兩月平均後每月日數為29.5天,這與朔的長度基本相當。此為二者的同源之處。
農歷和陰歷二者都能准確的反映月相的盈虧:月中為(滿月),月初為朔。但中國農歷的節氣還能夠反映四季寒暑的氣溫變化,如平常所說的「五黃六月」、「寒冬臘月」等詞彙。
兩者月首的安排不同
中國的農歷把日月合朔的時刻所在日期定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採用「平朔」,唐初以來,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當天晚上肯定沒有「月亮」。
回歷紀年所用的陰歷的月首按教規以新月始生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後,相當於農歷的初二或初三,當天晚上可見到「新月」。
『捌』 衍生產品是什麼
衍生產品是一種金融工具,一般表現為兩個主體之間的一個協議,其價格由其他基礎產品的價格決定。並且有相應的現貨資產作為標的物,成交時不需立即交割,而可在未來時點交割。典型的衍生品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