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電影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嗎怎麼影響的

電影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嗎怎麼影響的

發布時間:2022-06-06 04:11:36

A. 電影電視暴力對社會有哪些影響

對人的三觀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尤其是人格未健全、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影響頗大

B. 托福寫作範文:電影或者電視是如何影響人們行為的

How do movies or television influence people』s behavior? Use reasons and specific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Do movies and television affect our behavior? A special concern is whether movies and television make children and society more violent. I believe that movies and television do influence our behavior, both for the better and for the worse.
Movies do make people more violent. The more we see violent acts on television, the less sensitive we become to them. Eventually violence doesn』t seem wrong .we may even commit violent acts ourselv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because we don』t always realize that violence has consequences. Actors can be killed and come back for another movie. Sometimes we confuse that with reality. We forget that killing someone is permanent.
Movies and television also influence our behavior because they make us less active. Looking at films is a passive activity. If we watch too much, we become unhealthy,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We stop using our own imagination when we see things acted out for us. Mental laziness becomes physical laziness; we』d rather watch sports on to than play sports ourselves. we』d rather visit with the characters on 「Seinfeld」 or 「Friends」 than go chat with our own neighbors. Imaginary people have exciting lives. Is it any wonder that some people would rather live a fantasy life than their own?
Of course, watching movies and television can also be good for us. It can give us a broader window on the world. For example, seeing movies can expose us to people of different races and cultures. We can then overcome some prejudices more easily.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more handicapped people in films, and this also helps rece prejudice.
The best influence on our behavior is that movies and television rece stress. Watching films, we can escape our own problems for a little while. Also, sometime movies show positive ways to resolve problems we all face. While TV and movies shouldn』t be a way to hide from life, sometimes they can help us cope.
It is true that movies and television can influence our behavior negatively. However, I also believe that they influence our behaviors in positive ways. How they affect you depends on how much you watch, what you watch, and how you respond to what you watch.

C. 電影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那天偶爾跟朋友談起如今的人際關系,從六步理論聊到什麼是朋友之間的關系,之後達成共識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間,尤其是男人之間,朋友的概念,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縟節,只要有本質上的尊重與承認即可。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心中對朋友的定義有這樣一個特點:可以許多時日不曾聯系,但是只要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只要在能力范圍之內,無論多大的事情、或者需要經過多少曲折途徑才能完成的事情,都在所不辭去做,結果反饋給對方只有一句話:已經辦妥了。

只有一句話:行,或者不行。這種簡單的思路不僅僅是我個人想法的總結。回想起來,這種形式可能原本在自己的想法中有一點點模樣,但具體地明朗起來,是源於電影《教父》。2001年才看到的經典。當時覺得相見恨晚。現在回頭看,它幫助一個單純的孩子形成了男人的大致概念:嚴謹、自律、守信、團隊、有原則。

直白地說,影響到我的做事風格。它在我相對幼小的心中樹立起一種標尺。另外,一個副產品就是讓我意識到社會是存在「亞」態的——「亞制度」、「亞規則」、「亞方法」。解釋一下:社會自組織形式中,規則以輿論、法律等形式出現,為了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形成一種公眾契約——這也是法理學中所說的立法之本。但是,當法律或者說是規則的直接執行者濫用了特權、導致弱勢群體蒙羞或者受難的時候,誰來主持正義?或者,當一群都不遵守公眾秩序的人,not aboveboard,邊緣的人在我們周圍,如何維持大家都正常生存下去?亞態的環境,需要有亞態的秩序。在《教父》里,表現為黑幫的力量(展現為主持正義的)——好,你受冤屈了吧,法律搞不定吧,我去幫你搞定!

同樣,《美國往事》讓我思考夥伴之間,什麼東西是最珍貴的。你可能成功了,就像那個當了「貝利部長」的Max,但你所有浮華的成功表面掩蓋之下,最終仍然是舊日那些情誼帶來的心結。在各種標尺之下的所有的忠誠和背叛,最終只有時間可以滌盪掉混淆耳目的部分,去偽存真,只剩下你最終明白的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可能為時已晚。所以這個沉重而深厚的故事教會我們,要從現在開始思考長遠。你是否珍惜了你所擁有的友誼?而不是為了所謂的、誤入歧途且背離內心的榮耀?

與此相通的還有《聞香識女人》,阿爾帕西諾飾演的上校,質問所有的學生與陪審: 在出賣朋友和獲得利益之間,到底選擇什麼?就像困擾少年查理那個問題:tell or not tell?在電影里,瞎了眼睛但是偉岸的將軍原話中提到:「社會變了,人們都......」要知道這部電影是很早的一部電影,但是這句話在現在說出來彷彿也剛剛適合:「社會變了」——每個年代的人都以為社會變了,而且道德淪喪、正義不存——這也正是為什麼每個年代都有那麼一大群懷舊的人——這表明什麼呢?我想來想去,覺得其實社會沒變,說社會變的人,都是同樣那麼一群善良、正直、單純的人,在他(她)眼裡,「過去的時代」才是理想的年代,才是黃金時代,但是他們真正嚮往的,並不真的是「過去」,而是一種純真和善良。

電影不僅僅教會我們重情義、向善,更多時候會給一個人一生帶來巨大影響: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勤奮的形象,成為那個年代許多年輕人奮發學習的榜樣,如果你像我一樣是80後出生,可以問問身邊的在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高考成功的前輩;

同屬經典的《奪寶奇兵》背後的故事更加感人,1981年,三個12歲的小孩看了《奪寶奇兵》之後,非常痴迷,決定把電影中每一個鏡頭依照原片重拍,工具是簡單的手提攝影機、手工做的道具和一隻小狗。這部片子在陸續拍了7年之後,被斯皮爾伯格看到,他看完非常感動,親自寫信說,「我看到你們在你們的《奪寶奇兵》中傾注的想像力與原創力,我十分感動,並且由衷祝賀。我希望盡快在大屏幕上看到你們的名字」。也許就是因為他的肯定,2004年,一個好萊塢製片人將他們拍攝這部片子的過程拍成電影,而且劇本由著名編劇Daniel Clowes親自操刀。如今這三個少年已經長大,據說都從事電影行業,而且頗有成就。

電影的影響,有時候甚至是公眾社會的赫然反應。

《可可西里》直接導致了藏羚羊保護區的建立;

《星球大戰》引發的民眾思考(貌似現在許多好萊塢電影都或多或少想引起人們思考危機降臨美國時,人們該怎麼辦),導致里根總統「星球大戰」計劃的出台,帶來的副產品是激光、制導、信息技術等等科技在強大的國家經濟支撐後盾下迅速發展,然後一系列轉化為民用的產品誕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今天我們生活與生存的方式;

另:

最近看到介紹「電影社會學」的定義:研究電影的社會功能、電影與社會及觀眾的相互關系的學科。電影社會學研究特定社會和觀眾的需求對電影藝術家創作的規定和影響,研究電影現象的內在過程、內在結構以及觀眾需求的演變而引起的藝術風格變化等問題。電影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開始於英國J.P.邁耶1945年出版的《電影社會學》,另一英國電影理論家R.曼維爾的《電影與觀眾》也被認為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隨著西歐社會大動盪,人們對電影與社會、電影與政治等關系問題日益關注,在西方電影研究界突破了過去引為常規的對電影的純藝術分析,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學電影理論,這使電影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有所擴展。在蘇聯,70年代以來,也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並設立了專門的電影社會學研究機構。

————我想,這也正是我這樣的「俗眼看」所感興趣的吧。

D. 電影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電影讓我的業餘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讓我得到了升華。

E. 電視和電影對人的行為有什麼影響

電視是無聊消遣爛電影也是但是好的電影,就是在看真實的人生和世界,是一種領悟也是一種傷害。 有的時候是給你希望,有的時候又讓你絕望。 或許某一天,一部電影,甚至是一個鏡頭,一句台詞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電影和電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總體而言的社會產生的沖擊是不可否認的。毫無疑問,隨著其范圍繼續擴展,這一沖擊可能會更劇烈,而且隨著相關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令人著迷,沒有人能逃脫。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西方的電影對我們的年輕一代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他們不分性別地蓄起長發,通常還把一部分染成金色;他們不分季節地穿牛仔褲,通常膝蓋都弄得破破爛爛;男孩們喜歡耳環或其他奇怪的飾物;女孩們對萬寶路香煙和奇怪的臟話青睞有加。 電影和電視影響公眾的主要途徑就是製造社會上交談的話題。電影提供給人(消費者)話題去談論和思考。《泰坦尼克》用值得贊美和令人迷醉的永恆愛情使世界喧囂;《原色》和《搖尾巴的狗》使整個國家都在爭論美國總統的權利和責任;像《太陽的眼淚》和《西線無戰事》之類無數的反戰電影,提出了戰爭是否真正維持正義或個人為國家犧牲同時忽略他的家庭和他的個人價值是否真正值得的問題。 電視也在引導我們思考什麼是重要的和什麼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問題會多次被討論或出現在電視節目的開始。「不重要的」故事則根本不說。「不太重要的」故事可能很短或隱藏在最後部分。通過預先安排公眾問題,電影和電視替我們做了決定。盡管每個社會都會有持批判思想的個人,但他們肯定是少數;公眾整體上確實缺乏批判思維的技巧,於是他們就受電影和電視的引導。 簡而言之,電影和電視通過提供話題和影響我們討論「重要問題」的方法,在我們對真相、世界和我們的社會結構的看法上產生強烈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為我們帶來了信息、經驗、娛樂、消遣和放鬆。

F. 你覺得電影和電視對我們的生活產生 了什麼影響

電影和電視藝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 和電視以其特有的方式帶給了人們歡 樂,讓人們更便捷地了解世界。思想 內涵深刻的電影電視藝術可以向人們 宣傳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價值 觀。同時電影和電視也是國家進行政 治宣傳的好途徑。因此,電影和電視 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國家乃至世界 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產生了重要的 影響,將人類帶入了一個高度文明的 新世紀

G. 電影對人類的影響

電影的產生使人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它使得人們懂得思考和反省自己。縱觀這些年的電影發展歷程,更加體現了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在電影中體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生活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這就是我對電影的一點理解,僅供參考。

H. 【托福每日一講】:電影或電視節目如何影響人們

Use reasons and specific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題目翻譯 電影或電視節目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給出理由和具體的例子支持你的觀點。 題目分析 我們主要論述電影或電視節目影響人們生活的途徑,而不是討論它們到底有沒有對人們造成影響或是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比如,電視節目會更人性化,在人們晚上回家休息的時候放映精彩的節目吸引觀眾。 頭腦風暴 1. 電影或電視節目這種文化產品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什麼作用? 用戶回答參考: ●有利作用:加快信息的傳播,使人們知識面更廣;加快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傳播。不利作用:浪費人們的大量時間,減少了鍛煉的時間,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的蔓延。 ●從淺層面上看,它們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趣味性,更深層意義上說,它們提高了人們的文化素質,並且能很好的作為紐帶,方便全人類進行交流。 ●娛樂,消遣,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僅僅通過電視我,我們就能看到多彩豐富的人生百態,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2. 你喜歡看電影或電視嗎?描述一部你最喜歡的電影或是電視節目。 用戶回答參考: ●《Kong Fu Panda》,最近剛剛看過,一部有著很濃厚中國風的動畫片,主人公大智若愚,憨態可掬,像平凡人一樣有著很多小毛病,但善良、真誠,最後通過努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靜下心來,發揮自己的潛力,戰勝了反派boss ●2012. This movie described a circumstance that the whole civilization of human will be reverse in 2012. 12. 21. ●我喜歡看電影。我最喜歡的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被錯判的銀行家,在監獄里待了15年,受盡了折磨,最終他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挖了一條隧道,逃出了監獄的故事。 3. 你從電影或電視中學到了什麼? 用戶回答參考: ●電影中,銀行家安迪被錯判,多次上述,卻沒有人理會他的無辜,在獄中,典獄長還得知他的銀行家身份,利用他幫助自己私藏錢財,但是安迪在這些困難中沒有被打倒,他堅強勇敢,堅持不懈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小小的一把工具,鑿出了一條通往外面世界的狹小通道。我被他的堅持不懈所感動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人是可以為自己非常喜歡的人或事不顧一切,但是當到了由於喜歡過多反而失去自我的時候,人就應該反思一直追求的人或事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這樣做,直到想明白真正的奮斗目標。 ●愛與力量,理智與情感,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看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所不經歷的一些事情,科幻片可以讓人更有想像力,動畫片讓孩子么更有愛心,愛護動物,經典的片子能讓我們對人生進行思考 4. 這些學到的東西對你的行為有什麼益處和弊端? 用戶回答參考: ●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他人的成功報以祝福和學習的態度而不是嫉妒;堅定自己的理想,認清自己的長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不拋棄、不放棄(never discard ,never give up)。 ●弊端:電影中的暴力色情畫面會使青少年起到不良影響,浪費更多的時間,很多電視都沒意思。益處:使人生觀得到改變,可以從更多的名人身上學到東西,獲取時政新聞,看更多的現場直播。 ●益處:1. 讓我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 2 當發現別人比我處處都強時,不要悲觀,因為你就是你自己,你一定有你獨特的地方,你是獨一無二的。 5. 如果沒有電影或是電視,人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 用戶回答參考: ●了解新聞的途徑少了,慢了。少了一種娛樂方式,少了一種紀實手法,藝術手法。戶外運動可能會增加,電子垃圾會減少,看書的時間多了 ●如果沒了電影或電視,最起碼人們的空餘時間會大增,但是生活的娛樂性就減少了很多,而且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會大大降低。 ●有時候想休息的時候卻沒有事情能夠打發時間。良好的品質也不能夠得到傳播。

I. 電影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電影的產生使人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它使得人們懂得思考和反省自己。縱觀這些年的電影發展歷程,更加體現了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在電影中體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生活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電影的影響:
1、從產生以來逐漸成為最普及、最重要的藝術樣式
,列寧說:「對於我們來說,在一切藝術樣式中,最重
要的就是電影。」電影對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現在人均每年看6次電影
2、對人類文化信息傳輸方式的巨大變革,使人類進入影視文化(信息文化)的發展階段
。西方學者認為人類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以語音為載體的口頭語言文化,以文字為載體lAo
的書面語文文化,以音像為載體的影視文化。

電影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對於人類歷史,一百年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就其相對應的現代社會,可說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飛躍式的,電影的變化更為奇速。拿最早拍攝的電影。不管是法國的《工廠的大門》、美國的《梅.歐文和約翰·頓斯的接吻》、德國的《柏林風光》,或是稍後的敘事片,如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與當代電影相比,不管是中國片還是外國片,尤其是當代好萊塢的那些所謂的「巨片」,如《星球大戰》、《大白鯊》、《終結者》、《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都不可同日而語;後者拍攝的技術、技巧和方法,以及它們所蘊容的文化氛圍和義理內涵,都大大超過了前者,超過了以往。

正是由於這一點,人們推測著在也許是更為翻天覆地的下個世紀的歷史條件下,在另一個一百年中,電影是消亡,變異還是繼續發展?

這是一個耐人尋繹的問題。

回顧上一百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電影的變化具有優先意義的,是它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的;科技是電影誕生、成長、發展、壯大的先決條件。從默片到聲片,從黑白到彩色,從標准銀幕到寬銀幕立體聲,還有光學鏡頭、感光膠片、機械性能等等的或大或小的改進和變革,都給電影的創造開拓了新的天地;尤其是七十年代後期以來,視頻、電腦、激光這些新的高科技在電影的上的應用,更擴大了銀幕的創造力,使其形象、語言煥然一新。如果沒有這些高科技的發明也就不可能設想會有上述那些當代好萊塢「巨片」的出現。回顧一百年的歷史,電影的哪一次哪一點的變化不與科技的發展有著內在的聯系呢?現在我們的電影、電視中,用電腦特技處理武打場面,頗與中國二十年代以傳統特技處理武打場面相近似,都是剛剛出現的特技手段運用於電影,都是源於新技術,雖難免幼稚卻不失有趣,可以看作是一次螺旋式上升。據說,現在已經有遠遠優越於電腦的「光腦」出世了;還有我們現在還看不到的新技術,在下個世紀里也會出現。這些已經看到的和還未看到的新技術,又會給電影的攝制帶來什麼,這是難以預計的。但是,可不可以這樣說:在下個一百年裡,電影將隨著高科技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展。歷史也告訴我們,當前要發展電影,就應發展電影的高科技基礎。有些國家在世界電影競爭里失敗的教訓,是否也可以從這個歷史經驗中得到啟示。

百年歷史又告訴我們:電影的發展是要靠財力的;准確些說,需要高投入。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冒投資的風險,是很難參與世界電影市場競爭的。西方的那些個性化電影,不管是二十年代的先鋒派,五十年代的新現實主義,六十年代的新浪潮,也不管是岡斯、德呂克、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特呂弗、戈達爾、伯格曼、法斯賓德等人的作品,多麼具有獨創性和個人思考的特色,對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無論如何這些流派和作品在創作投入的資金上,無法與財力雄厚的好萊塢重頭片相比擬。正是由於優越的製片投入,因而好萊塢能夠吸引歐洲有才華的電影藝術家對於它的嚮往,從而人才濟濟;他們憎惡它,罵它,但又離不開它。歐洲的藝術片和好萊塢的商業片是兩種不同的銀幕現象,如果說歐洲藝術片傾向於對電影可能性的探索,那麼,好萊塢商業片則傾向於市場,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如果說歐洲藝術片成功的關鍵在於個人的電影天才,那麼好萊塢成功的首要因素,應歸結於雄厚的財力;在好萊塢那裡,人才也成為經濟實力的一部分--物化了的人才形態。由此可見財力對於電影之重要!中國目前電影的不景氣,是否也有著資金不足甚至匱乏的原因?

在下個一百年裡,如果社會還是以貨幣形式實現產品交換的話,那麼拍電影恐怕也需要一大筆錢。
過去的百年歷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的電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地下電影」,也希望尋找到自己的觀眾,何況是作為電影主體的商業片。電影必須面向廣大的觀眾群,適應他們的需要。早在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的百老匯街就有過愛迪生的「電影視鏡」的商業性映出,票價二十五美分。但由於「視鏡」只能一人一機地朝著視鏡往裡面看,很難包羅更為廣大的觀眾,所以後人還是選定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的布幕放映作為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這里就考慮到觀眾的因素,以最經濟的方法取得盡可能多的觀眾。此外,大約還因為「視鏡」有點象今天的看電視,觀者和視象是有距離的;只有被擺到黑暗環境里的幕布才能使觀眾幻夢般地門生身臨其境之感,這就有著美學上的意義了。總之,對電影誕生日子的認定,還是有公平合理的一面。無論如何,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大約是沒有疑問的。

拿錢拍片,供觀眾看,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個運作環節,那就是經營。在百年歷史上,從初期到現在,電影的經營方式,促銷方法,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尤其是在當代,其經營手段更為靈活多樣,難以勝數。但歸根到底,可以說曾經有過這樣兩種電影經營:一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一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它們分別是被它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在中國的百年史上,這兩種經濟體制都曾經發生過,於是中國也就有了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進行電影經營的經驗。現在,中國又出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的轉變,於是電影經營也在這個轉變中轉變。我們無意分辨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電影經營的成敗得失,但它們對於人類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當從中得到教益。
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和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從經濟學的意義上是統一的;一般來說,觀眾越多也就意味著利潤越多,這已經為無數電影歷史事實所證明了。但是,由於電影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所以從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又時常發生矛盾,有時甚至尖銳對立。「為教化」和「為娛樂」這種電影史上的長久爭論姑且不議,僅在中國五十年代後期,就曾提出過「要票房價值還是要工農兵」的嚴肅命題。這種在看到以往市場經濟下的電影投機牟利的弊端之後,而又只看重社會政治作用而不計經濟後果的見解,也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其結果,不僅違背了電影的經濟規律,而且還不幸地為被批判者所言中:「為工農兵的電影工農兵不愛看」。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二律背反!由此看來,只顧拍電影,或拍電影只顧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而不計經濟效果的作法,不論對於市場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還是計劃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都不能認為是成功的經驗。

人類下個世紀頭一百年的社會發展,難以預料,電影會不會脫離經營渠道而成為有一定機構負責的社會福利事業、免費提供給社會公眾觀看?假如社會還發展不到這種程度,還有一個價值規律在起作用的話,那麼,電影由拍片到看片這個運作過程的經營環節,不管會發生怎樣形式和程度的變化,都還會繼續下去。

百年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藝術的,同時包含著文化。

翻一翻世界電影史著作由始迄今的出品目錄,回顧一下我們看過的各個國家、地區的各個時期的各個片種、各種題材和類型的影片,不難感到,世界上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社會政治、軍事、經濟等要聞,人文的和自然的衍進,無不在電影上得到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或直或曲的隨機性反映;雖然它們不可能象文字記載歷史那樣去概括出歷史的脈絡和全貌,而只能是歷史的一點一滴,然而從它們與歷史的聯系角度說,一部世界電影史也就是一部近代世界史的投影。我們把一些主要電影國家的影片,編年史式地排列起來,也幾乎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在這百年中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

電影中,不管是哪個片種,細察起來它們都包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區的禮儀習俗、交際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包含著特定時代的文化風貌,從法國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俄國的、瑞典的等等國家的早期影片中,我們不是可以感受到這些國家的那個時期的人群生活的狀態嗎?十幾年前在我訪問南斯拉夫期間,曾經在馬其頓共和國看過一部他們國家1896年拍攝的影片。他們的電影史學家對他們的國家能在電影發明的第二年就拍出了自己國家的影片而感到自豪。這是一部記錄馬其頓民族村鎮民眾日常生活的影片,以節日的舞蹈和儀式為主,也有他們的勞動和交往,使人感到有一種遠古的氣息,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我們自己國家的一些早期影片何嘗不有著同樣的意義。

不獨紀錄報導片如此,敘事故事片也有著同樣的內涵,不過它是另一種形態罷了。敘事電影是以藝術家為能動主體,根據對現實的和歷史的想像性體驗,而小說式地編織起來的故事。不管人們從理論上怎樣說明:是反映論還是表現論?又不管是哪個流派和風格,電影始終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認識,一種把握,一種特有的把握方式以及藝術家個人對於這一方式的創造性運用。所以影片里不僅滲透著生活,也滲透著意識,滲透著利益和反利益的沖突,權利和反權利的對立,道德和反道德的搏擊,總之,它體現著各個不同國家、民族、階級、階層、社團和群體的不同願望和利益,是一種特有的意識形態或意識形態的一種。正因為這樣,所以電影從它誕生起,就受到社會公眾和權利政治的注意。有時它被打扮成一個聖潔的傳教士,有時又被說成誘人犯罪的教唆犯;現在電視的這種地位好象比電影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電影的這種大善大惡的表象,無非是因為人群處於不同的經濟狀況因而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對於一部影片的不同的毀譽褒貶也就不足為奇。好萊塢影片《真實的謊言》最近被作為「大片」引進來放映了。為何選中這部影片?其標准如何?不得而知,但這部影片的內容卻值得人們注意。它的故事和人物及其含義,無疑是當前美國主導意志的一種顯示,它既不同於六七十年代好萊塢那些所謂的「反傳統」影片,也不同於八十年代包括科幻片在內的那些充滿人性和人情味的影片,它似乎是三十年代好萊塢主導電影的一種上升式回歸,這部影片里有「美國中心主義」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意味,確與它的前輩有同工之妙。這不禁使我們想起魯迅說過的話:「看見他們『勇壯武俠』的戰爭巨片,不意中了會覺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當然它不是「真實」的戰爭片,而是「謊言」的戰爭片,但那裡的精神卻與魯迅講的那些影片如出一轍。 中國已經不是三十年代的中國,當代中國把它引進來給觀眾看看,無礙大局,但是我們也願意說一聲:留意一下那片子裡面的思想!

總觀電影的百年史,應當正視,電影是一種大眾娛樂形式;它不是學生課桌上的教科書,也不是有錢人櫃子里收藏的珍貴文物和稀世藝術品;它是供多數人尤其是供青年人觀看的。它的生命過程是創作製片、工業生產和商品流通。然而在這同時,也應正視,在電影這一娛樂品中,又包藏著娛樂品之外的許多東西,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內涵,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效應。電影自誕生到現在,對於它的性質的各種爭論,可不可以從這個認識中得到解釋?

對於今後的電影發展,在電影一百年的今天,已經有了許多說法:電影不會有第二個一百年!只要人類社會存在電影就會繼續存在!這樣兩種對立的意見,空間孰是孰非,只能讓歷史去證明了。但在我們可以看得見的將來,隨著當今信息時代的大踏步發展,和由此引起的人類在這個時代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巨大變革,以及傳播媒體的更加革新化,電影的世界性特徵將隨之更為鮮明地凸現出來,將會發生更為廣泛的文化影響和文化認同;當然,電影的文化逆反和文化排斥也還會繼續下去。但不管怎樣,電影對於人類是一個好東西。

J. 電影是如何對群眾文化生活和社會產生影響的

大多數的電影都是除了具有基本的娛樂功效,還能做到寓教於樂,以情感人,用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向人們揭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丑惡,教育人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用好人終有好報,壞人壞事終有報應等結局告誡人們要做好人好事,教誨人們害人終究害己等道理。
如電影作品《媽媽再愛我一次》,通過講述媽媽秋霞艱辛養育小強的艱難及失去小強後成為瘋子後仍深深思念小強的牽掛向觀眾展示了偉大的母愛,同時,通過小強對媽媽的眷戀和孝順傳達了要孝順父母的口號。這種母子之間割捨不斷的親情強烈的震撼了觀眾的心靈,洗滌了受社會浮躁喧囂、急功近利的作風污染的靈魂,有效的換回了大眾對親情、家庭的愧疚與回歸。據演「媽媽」的演員楊貴媚說,在《媽媽再愛我一次》播放後,她因為擁有了極高的支持度———去打車,司機不肯收錢;去住店,服務生搶著要幫她買單。由此可見,這位「偉大的媽媽」深深地感動了觀眾,以致於在現實中也受到了尊敬和愛戴,觀眾對她尚且如此,不難想像對自己的母親會有多溫情。再如電影《馮志遠》通過對真人真事馮志遠老師在寧夏省中寧縣教書育人42年,培育出上萬名學生的感人事跡的講述,歌頌了馮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讓觀眾在媒體大量揭發師德淪喪的局面下看到教師還有正面的形象,讓人們認識到我們教師這個行業雖然存在害群之馬,但是我們社會高尚的師德依然存在,教師這個稱謂依然是那麼的高尚,依然值得我們尊敬。
(2)文化方面,電影能促進一文化的流行與發展
先說台詞方面。一部電影經過熱播後,其中一些經典的台詞往往會被人們記住並廣泛流傳,成為人們的日常用語,這些幽默詼諧又不失道理的話語讓人們加以利用,或自嘲,或懺悔,或狡辯…..大大了豐富人們的生活,甚至會成為一時的流行文化,這也是電影成功的標志之一。如《少林寺》中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走如風,立如松,坐如鍾,睡如弓」;再如《大話西遊》中的「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都是經典台詞中的經典,至今都被人廣泛應用。再談談電影內容方面。再以《少林寺》為例,1982年的拍攝的《少林寺》向世人展現了少林功夫的魅力,致使社會上掀起了學武熱潮,甚至波及海外。這事少林寺聲名遠揚海內外,從以前的破爛不堪,門可羅雀到現在的恢弘氣派、門庭若市,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這不得不歸功於電影《少林寺》的積極影響。

閱讀全文

與電影會影響人們的行為嗎怎麼影響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支付電影票怎麼退款嗎 瀏覽:191
任達華甄子丹王寶強合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71
主播約會男網友什麼電影 瀏覽:488
好看的女朋友電影下載 瀏覽:785
熊出沒之狂野大陸免費觀看草民電影 瀏覽:449
戰斗機好看的電影 瀏覽:426
索尼克電影免費看全集 瀏覽:571
小鵬G3如何播放電影 瀏覽:556
什麼app可以免費看電影還能投屏 瀏覽:340
最新電影推薦免費韓國電影 瀏覽:821
怪物獵人電影什麼時候出現了 瀏覽:531
韓國免費中文電影網站有哪些 瀏覽:248
電影院發生打架怎麼辦 瀏覽:801
驚天動地電影票房多少 瀏覽:229
恐怖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13
玄彬好看電影 瀏覽:304
年輕人在線看免費電影 瀏覽:959
一個爪子的什麼電影 瀏覽:583
電影投資如何選擇 瀏覽:296
范冰冰吻戲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