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語言包括哪些元素
電影的語言
一、表達的方式:視覺、聽覺
二、訴諸的對象——感觀——感性——直覺——沉澱的經驗
三、電影語言的特徵:
1、 多維度、單向度
2、 極富現實感的語言
3、電影語言具有多義性、隱秘性和遍在性
4 、強大的感染力
5、開放性和深廣性——活躍的,具有生命力和生長性的
四、電影語言的構成
1、畫面
2、聲音:
台詞(對白、旁白、獨白)
聲響動效 (動作音響、自然音響、背景音響、機械音響、槍炮音響、特殊音響)
C剪輯:
畫面和畫面
畫面和聲音
『貳』 為什麼看電影有兩種語言
它是按左右聲道分開來進行錄制的。
這時你可將左右聲道取用單獨的一個聲道(對上你需要的語言)來進行觀看。
『叄』 電影的基本語言是什麼
畫面。
電影的基本語言是畫面;電影的基本構成要素是聲音、畫面和運動。電影的結構是由鏡頭來完成的。
電影是低微的,因為它是所有藝術中最年輕的,它出身於一種不顯眼的、足以再現現實的機械化技術;因為極大部分觀眾都只把它當作一種娛樂,參加時無須任何禮儀,檢察機關、製片人、發行商、放映商可以隨心所欲地刪減影片。
由於它的演出條件是如此可憐,以致「連演制」竟允許觀眾先看結尾,後看開始,銀幕可以和影片的規格不符。因為電影比任何藝術都難取得批評的一致性,每個人都認為只要是針對電影,他就有權成為評判員。
從黑白走向彩色
在現在隨後一拍都是彩色影片的時代,想要黑白效果還需要濾鏡來調整,可在70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部由梅蘭芳主演的彩色電影《生死恨》開始拍攝,雖然有著顏色失真問題、畫質不清晰問題、聲畫不一致等問題,但還是於1949年3月上映了。
考慮到技術問題,直至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推出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舞台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才引領彩色電影正式走入電影市場。隨後的彩色寬銀幕故事片《老兵新傳》、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都相繼面世。
『肆』 影視藝術的聲音語言包括哪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又分為哪些種類 誰知道 謝謝!
影視藝術的聲音又包括:人物語言和音樂、音響。
影視自發明以來,給我們帶來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樂,這一人們表達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藝術形式,基於聲音技術在影視中得以運用以後,使影視藝術不再是單一的視覺表達,在視聽上滿足了我們的需求,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影視藝術是一門視聽藝術,人們同時運用著視覺和聽覺這兩個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進行欣賞電影、電視。畫面與聲音是影視藝術中不可劃缺的部分。影視藝術的聲音又包括:人物語言和音樂、音響。
(4)電影語言是聲音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影視藝術是藝術,是人類以審美方式去把握世界的獨特形式。人類究竟為什麼在以政治的、經濟的、歷史的、哲學的諸種方式把握世界之外,還離不開以審美方式去把握世界,當代人為什麼在豐富多樣的文化生活中還需要觀賞電影、電視藝術節目,原因很簡單,但也很深刻。
那就是人之所以為人,乃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種高級形態的理性情感動物,有著獨特的精神家園需要堅守。
藝術是人類情感的載體,惟有通過審美方式把握世界,惟有通過文藝創作、鑒賞和批評活動,始能陶冶情感,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從而堅守人類神聖的精神家園,促進人與社會的自由全面發展。
『伍』 電影的聲音部分有幾元素
電影聲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語言、音響、音樂。
語言就是人嘴說出的話;音樂是電影中經過加工的、要通過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聲音;音響是電影中除了語言、音樂之外的所有聲音的統稱。
一、語言的分類
1、對白(對話):電影中人物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它是電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為重要的語言內容。
2、獨白:劇中人物在畫面中對內心活動所進行的自我表述。三種情況:
①、以自我為交流對象的獨白,即「自言自語」。
②、對其他劇中人物。如演講、祈禱等。
③、對觀眾。《個人問題訪問記》。
3、旁白: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的人物語言。主要有兩種情況:
①、第一人稱的自述(畫面中沒有說話的人);
②、第三人稱的介紹、議論、評說等。
二、音響的種類
動作音響:人和動物行動所產生的聲音。如人的走路聲,打鬥聲,動物的奔跑聲。
自然音響:自然界中非人的行為動作所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語蟲鳴。
背景音響:通稱群眾雜音。
機械音響:因機械設備的運行所發出的聲音。汽車、火車、輪船、飛機聲,電話聲、鍾表聲。
特殊音響:經過變形處理的非自然界的音響。神話、科幻片中多用。
三、電影音樂的出現方式
1、有聲源音樂(畫內音樂):畫面中出現發出音樂的人(唱歌)或物(收音機、錄音機、電視等)。
2、無聲源音樂(畫外音樂):畫面中沒有發出音樂的人或物。
『陸』 關於電影聲音(語言)問題
如果播放器支持選擇配音而在配音列表裡沒找到其他配音,那就說明→ →它本來就是把雙語配音放一起了,就算是經驗好的音頻大師也很難把同一音頻中同一時段的兩個不同人的聲音分開來。換句話說,換一個版本的下載吧。
『柒』 關於電影配音問題,我在電影院看到的電影都是漢語的,回家看的都是英語的,但是聲音都一模一樣
一般譯制導演會挑聲線和原聲比較相像或者聲線氣質比較相像的配音演員來為角色配音,並不是配音演員就一定往原聲的聲線上靠,比如李立宏的聲線十分接近達斯丁霍夫曼,絕大部分的霍夫曼電影都由李立宏擔任,,李野默的兔八哥,那是由華納欽點的,只要兔八哥在中國出現,就一定由李野默配音,埃爾帕西諾的中文配音吳俊全配的最好,不是因為聲音像,而是因為氣質和霸氣像,讓你覺得艾爾帕西諾就該發這樣的聲音
至於音效,現在都是國際音軌,直接把原聲人物對白音軌刪掉,把配好的音軌加上去混音就可以了,和原聲音效相同,不多說了
『捌』 電影聲音的聲音構成
電影的時空結構是通過視聽因素體現出來的,因此必須將聲音作為結構的一部分來設計,使它交織在結構之中。聲音構成的設計應考慮幾個方面:①作為主題或動機的作用;②在事件或情節發展中的作用;③在描繪環境氣氛中的作用;④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⑤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⑥在節奏上的作用。
人聲、自然音響和音樂是聲源的 3種不同形式,它們都具有傳達信息、刻畫人物、推動事件發展以及描繪環境、 氣氛、 時代、地方色彩的功能,在聲音構成中,這 3種形式根據創作者的不同風格,具有互換性和諧和性。例如,影片《鄰居》沒有用非敘事性空間的音樂,但這並不意味著這部影片沒有提供使用這類音樂的可能性,故事片不一定要模仿歌劇的模式,一定以序曲為開場,或以終曲為結尾。在影片《黑炮事件》中,使用電子琴演奏的無調性的音樂與自然音響結合成有機體,貫穿全片,表達了影片的主題和感情。例如,扔黑炮子的那場戲是大卡車聲接音樂接噴氣飛機的轟鳴聲。在影片《小城之春》中貫穿全片的女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似乎是重復了畫面上的視覺動作,但是它的語調起到了視覺畫面所缺少的音樂性情緒的作用。
聲音在電影中的功用 在相對時空結構方面 ①聲音給電影帶來了更為豐富的內在運動,使它增加了內在的理性思維運動──言語及內在的感情運動──音樂。從而使電影形成更為復雜的時空結構。從敘事形式的電影來說,聲音可以使情節更為復雜曲折,人物性格更為豐富和完整,思想感情和情緒更加細膩。②光波和聲波均屬波動現象,它們具有相同的反射、折射、干涉與衍射等性質,因此聲音和光一樣,是塑造電影空間的主要手段之一。③由於光波與聲波的波長范圍不同,衍射條件不同,聲音可以使在無聲電影空間中無法直接表現的、看不見的聲源直接表現出來(聞其聲而不見其人),從而擴大了電影的空間。④聲音進入電影的時空結構後,加強了鏡頭內的時空關系,豐富了鏡頭內的空間層次和涵義,同時也豐富了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空關系。由於聲音的出現,兩種時空關系、鏡頭內的時空關系以及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時空關系之間的界限進一步地削弱了。⑤體現人眼視野的畫框是框不住各方面傳播的聲音的。聲音使畫框內的空間和畫框外的空間相結合,形成了新的電影空間連續體。⑥聲音帶來一個可以與事件或敘事時空同時並列的、全新的非事件或非敘事的時空(如解說詞和評介性音樂),豐富了超敘事時空,從而形成同步的強調或非同步的對位,豐富了不同時空之間的變化關系。⑦在無聲電影中由純視覺因素體現出來的最小時間單位,在有聲電影中又增添了聲音的因素,因而使電影作品中的節奏結構成為類似復調音樂那樣豐富多采和錯綜復雜的節奏結構。
在電影語言方面 ①聲音的出現,使電影語言由純視覺語言變為另一種全新的視聽語言,這種語言以直接紀錄(有別於文字的間接描繪)外部的視聽世界為素材,從而增強了電影的逼真感,大大削弱了無聲電影時期所形成的程式。②人的視聽感官不同的神經傳遞速度所造成的視聽神經差,使過去的純視覺語言中的視覺因素在視聽語言中改變了性質。③視覺因素不再承擔表現聲音的作用。④音樂擺脫了為視覺伴奏的從屬地位,成為和其他因素具有同等價值的表現因素。⑤「無聲」由原來無聲電影存在的條件變為視聽語言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如同樂曲中的休止符。
『玖』 電影語言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畫面和聲音是電影語言的基本要素。它們是電影的原材料,但其本身已經構成更為復雜的現實。一方面它們是一種有著形象價值的具體現實,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根據導演的意圖攝取的一種藝術化的素材。畫面和聲音具有雙重特性。
電影語言是電影藝術在傳達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種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統稱。即電影用以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傳遞思想感情的特殊藝術語言。它以現代科學技術提供的一定的物質條件為基礎,其演進與電影技術的進步有密切聯系。
(9)電影語言是聲音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電影不是一種語言,但卻象是一種語言,由於它象語言,因此我們用研究語言的某些方法來研究電影,可能會有所裨益。實際上,近十年來,這種研究電影的方法——實質上是語言學的方法,變得愈來愈重要了。
既然電影不是一種語言,則嚴格的語言學概念會使人產生誤解。自電影歷史的開端,理論家們就喜歡把電影和文字語言相比較(部分原因是為了證明認真研究電影是有價值的),但是直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一種更廣闊的新思想范疇得到了發展之後,人們才認識到文字和說話只不過是眾多交流系統中的兩種,這時,才得以把電影作為一種語言來進行認真的研究。這種包羅萬象的范疇就是符號學,是對符號系統的研究。
符號學家通過對文字語言和口語概念的重新確定,肯定了應當把電影作為一種語言來研究。任何一種交流系統都是一種「語言」:英語、法語或漢語都是「語言系統」。因此電影也可能成為某一類語言,但是它顯然不是一種「語言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