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刺殺這部電影怎麼樣值得一看嗎
劇情很好,個人覺得值得看。劇中找來了全智賢這個美女金字招牌,此外還有李政宰、河正宇兩位兼具實力和顏值的帥哥加盟。劇情背景設定在20世紀30年代那個東亞政局格外動盪時期,一段段暗殺傳奇此起彼伏,劇情緊湊、讓人感到緊張刺激。
當然談到韓國電影,不能少了宋康昊以及金允石兩位大神。從殺人回憶到辯護人,觀相到雪國列車漢江怪物再到好傢伙壞傢伙怪傢伙,每一部都是都是一把打開新世界的鑰匙。
韓國地處東北亞,靠近中國,因而他的電影里會有很多東亞甚至中國的元素在,但又因為相對中國開放的電影環境和審查制度,他的電影又總是能還原許多在韓國近代史甚至現代史上的真實事件。
這部電影也讓我認識了韓國的國父,一位名叫金九的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以及另外一名日據時代獨立運動領導人後來成為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第一任監察相的金元鳳。 暗殺這部電影里有一個特別恰當的比喻,把日據時代的朝鮮稱為是被閹割的豬,因為被閹割後的公豬就沒有了脾氣,不會記得反抗。
㈡ 刺客伍六七這部動畫怎麼樣
國產原創動畫劇集《刺客伍六七》,近日成功入圍有「動畫界奧斯卡」之稱的2018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系列動畫」(TV Films)的提名,這也是近幾年來唯一入圍該主競賽單元的中國原創動畫作品。《刺客伍六七》是部怎樣的動畫?它何以成為今年極具潛力的國產動漫?日前,記者采訪了《刺客伍六七》的製片人鄒沙沙與導演何偉鋒(何小瘋),揭開這部尚顯「神秘」的動畫的面紗。
哪裡來的「刺客」?
《刺客伍六七》是一部在題材以及人物上,均與大家傳統印象中的國產動畫有很大不同的動畫片。
該片講述了南方某個小島的一間理發店裡,有一個可以將身體偽裝成任何形態的刺客,名字叫伍六七。伍六七是被「撿」回來的,他的救命恩人以理發店為據點,替他承接各種奇葩的刺殺任務,但伍六七每次都失敗,並且每次都能意外地化解僱主的仇恨。在不斷救贖他人的同時,伍六七也不斷被他人救贖,隨之自己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為什麼會創作這么一個故事?導演何偉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只是在借用伍六七的視角,看一個失憶的人是怎樣看待世間的矛盾和仇恨。「我常常看著別人就會想,每個人的差異真大啊。我跟他或她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但是我們卻能夠一起生活。所以我覺得寬容和理解應該是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一部分吧,愛與和諧才能讓世界和平。」何偉鋒說,「刺客只是一個故事的殼,我想表達的是寬容、理解與愛,愛能包容一切。」
《刺客伍六七》第一季共14集,雖然每集只有14分鍾,但是都呈現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無拘無束的創造力,表現出中國創造的力量。
與以往動畫的主人公不同,「伍六七」不走高冷范兒,也不靠特效來撐場面,相反他是個頗為無厘頭非常具有中國人生活氣息的角色。他搞笑而熱血,集結了冷靜、廢柴(源於粵語,指表面上看著很廢,其實很有才,總有被燃燒的一天)等多種特質於一身。這些角色設定,都取材於何小瘋身邊的朋友,很容易讓中國人產生共鳴。
何偉鋒從他的第一部作品《小胖妞》開始,就十分注重來自生活的創作方式。《刺客伍六七》里,他使用了大量普通人用生活化的感覺來配音,而非職業化配音。有的角色會有地方口音,就是為了追求角色說話的感覺更像生活中的普通人。還有很多的場景,都是廣東本土的建築風格。
「其實我也不是為了營造某一種風格,只是中國本土的東西融入創作中,這樣會比較有趣。」何偉鋒說。
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
《刺客伍六七》用詼諧幽默的台詞、邏輯簡單卻含義深刻的故事情節、貼近生活化的創作贏得了不少贊譽。
2018年3月27日,享有「動畫界奧斯卡」之稱的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公布了2018年主競賽單元提名作品名單,其中「系列動畫」(TV Films)單元共有23部作品入選,亞洲地區入選的作品只有5部,《刺客伍六七》則是中國唯一一部入選作品,將與美國網飛、時代華納、法國瘋影動畫工作室等國際業界巨頭作品同場競爭獎項。
對這樣的成績,何偉鋒還是有點意外的。最開始想要做《刺客伍六七》時,他的團隊只有5個人,當時只是想做一個低成本的、有趣的小動畫,有一集做一集,做一集算一集,沒有什麼規劃,當時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有些獨特但是非常小眾,不具備任何商業潛力的作品。然而2016年遇到啊哈娛樂創始人,也是項目未來的製片人兼出品人和投資人鄒沙沙,她第一次看完了團隊做的2集比較粗糙的概念樣片(當時甚至配音都是粵語),便獨具慧眼地發現《刺客伍六七》將會是一個極具商業與藝術爆品潛質的作品,高度認可這部動畫的內容以及這個團隊的創作潛力。
因為《刺客伍六七》與市面上其他主流動畫迥然不同的個人風格,既不像迪士尼也不像日本動畫這樣被驗證的商業畫風,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部比較小眾、也比較難進行商業化開發的作品。但鄒沙沙不這么看,她認為這部片子的風格非常真誠,很接地氣同時又很國際,能夠面對更為廣泛的觀眾,是中國觀眾一直期待的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作品:「現在很多中國動畫沒有自己的畫風,但是我在何偉鋒身上看到了。他的中國元素不是表面的,而是反映了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和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極富感染力的向上精神,這很難得。」
在鄒沙沙及其啊哈娛樂介入後,《刺客伍六七》項目整體開始從更多角度去思考和規劃如何做一個長線IP,並且獲得了與許多優秀團隊合作的機會。例如影片最受好評的音樂部分,便是與奔跑怪物、摩登天空等國內最頂尖的音樂公司合作;預告片剪輯則是與電影《芳華》剪輯指導、《美人魚》《妖貓傳》等電影的預告片剪輯的業內頂級創作人合作,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像我這種很宅的動畫創作者,之前是完全接觸不到這些行業內頂尖團隊的,正是因為與他們合作,我的一些想法才能以更好的樣子呈現給觀眾。」何偉鋒表示。在他看來,要成就一個好的動畫IP,光靠創作者自己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深耕商業內容創作領域、知道如何平衡內容審美和商業運作的專業團隊。
「商業跟內容可以做到很好的平衡。只是要做好真的很難,這樣的作品不是很多。」鄒沙沙對記者說。
近幾年來,她發現動畫內容行業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為了做項目而拼湊項目,為了商業而商業,大家思考的都是依靠內容之外的東西去追求成功,忽視了動畫內容生態的培育和維護:「內容行業是一個非常殘酷的行業,最終只能靠內容本身來說話,靠不了任何投機取巧,創作者也應該專注於創作本身。商業的事情則交給專業團隊。我們希望與更多創作人才建立一種模式,從一開始就按照頂尖商業邏輯去共同創作,放大優點,彌補缺點,幫助創作者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做內容行業的助燃劑。」
雖然《刺客伍六七》目前已取得國內國際口碑和影響力雙豐收,但是《刺客伍六七》和啊哈娛樂的征程只是剛剛開始。鄭 娜
㈢ 為什麼說《刺客信條》是部失敗的電影
因為一個是電影,一個是游戲。我雖沒玩過《刺客信條》系列,但我堅信,一部的劇情加起來應該已經超過電影的時長了吧。所以,還是篇幅有限的原因。游戲改編電影的通病——篇幅有限;第二個問題,就是,我該把電影拍成商業向還是粉絲向?
就是這兩大問題,一直導致游戲改編電影的票房或口碑處在不太好的地步。《殺手》,也就是光頭47,有兩部改編電影,第一部年代久遠我沒看過,所以說最近的一部。最近的一部的劇情圍繞《殺手》的游戲中所講述的要素之一【謎團】,也就是47等人的身份及真相。但《殺手》這系列游戲的樂趣呢?暗殺呢?怎麼說也應該拍成想郭達森的《機械師》系列那樣啊。
咱們來說說《刺客信條》,與《殺手》《湯姆克蘭西》不同,《刺客》系列太吃設定了,什麼與祖先「按E同步」,什麼當年刺客,如今主角,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太多了。《刺客》游戲中通常是古代刺客的愛恨情仇、心境成長,這單獨拿出來拍部電影都不夠,但要是還有一大堆設定和邏輯(主要是:現代的主角呢)的話,電影篇幅就吃不消了。同時,編劇們還要考慮觀眾的受眾——是《刺客信條》玩家們呢,還是法鯊的粉絲們呢?看結果就知道了,折中了。
㈣ 忍者刺客這部電影怎麼樣
《忍者刺客》中,孤兒瑞佐從小被一個名叫奧祖奴的神秘集團所收養,並被訓練成為一位武功極高的刺客。因為自己的好朋友被奧祖奴集團殘忍殺害,原本就已經厭倦殺人生涯的瑞佐,就此下決心脫離集團,隨後隱藏起來,等待時機為朋友報仇。 歐洲探員米卡在調查一系列政治謀殺案件時,發現案情似乎與一群來自遠東的刺客有關。隨後她違抗上司的命令,偷偷查找了秘密檔案文件,了解了兇案背後的真相。為此奧祖奴集團派出一隊殺手,打算殺人滅口。就在緊急關頭,瑞佐救下了米卡,兩人決定共同對付奧祖奴集團,將其徹底摧毀,就在歐洲的街道上,上演了一場貓鼠游戲…… 這電影是Rain進軍好萊塢的處女作,挺血腥的,而且Rain也沒什麼台詞,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沒看懂,我覺得這片子可看性不高
㈤ 電影史上最經典的10部殺手片
《妮基塔/霹靂煞》Nikita (1990)
妮琪塔與一群朋友搶劫一家商店的葯品,商店的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是因為殺了一位警察而入獄。此時來了一個附屬於法國政府的神秘組織,選上了妮琪塔,並訓練她成為特務殺手......
《雙面女蠍星/舐血狂花》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美國翻拍的Nikita。
麥琪因槍殺警察而被判死刑。當毒劑注入她的身體,她漸漸昏去。醒來時,她得知自己真實身份已經「死亡",如果想要繼續活命,就必須擔當政府的殺手。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訓練,麥琪以新的身份重入社會,重新領略了生活的意義。而同時,她也產生了擺脫政府控制的想法。一場對立迅速展開...
《這個殺手將有難/布蘭克/另類殺手》Grosse Pointe Blank (1997)
職業殺手馬丁接到高中同學會的邀請,他的秘書慫恿他去和同學聚一聚,放鬆一下,順道做一筆生意。回到故鄉,遇到當年畢業舞會上被他放了鴿子的昔日戀人德比,與各行各業的同學相逢,他有點想洗手不幹了,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把殺手故事當喜劇拍的另類電影。
《殺死比爾1,2》追殺比爾(台)/標殺令(港) Kill Bill(2003,2004)
曾經是致命毒蛇暗殺小組(D.I.V.A.S)一員的新娘,在自己的結婚典禮上被她的前同僚和老闆比爾虐殺。但是頭部中彈的她沒有當場死去,5年後她在一家醫院醒來,展開了從得克薩斯到沖繩、北京以及墨西哥的復仇之旅。為了一個目標她大開殺戒,「當我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將殺死比爾。」
《艾麗卡》Elektra (2005)
超級殺手艾麗卡,她要殺的人跑到天邊也得死。這次她接的最新暗殺任務是殺一對父女,阻擊弓拿起來又放下,對13歲的小女孩,她怎麼也下不了手......
甄子丹的《殺殺人,跳跳舞》
讓雷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
李連傑的《殺手公司》
啊湯哥的《諜中諜》系列
小馬的《諜影重重》系列
㈥ 如何評價《刺客信條》這部電影
作為沒玩兒過「刺客信條」游戲的電影觀眾,可能看電影版的《刺客信條》時,沒法確定電影和原著游戲的劇情有多少關聯,改編是否准確。新手導演賈斯汀·庫澤爾的這部電影中,一個死刑犯(「法鯊」邁克爾·法斯賓德)發現他的祖先是刺客,他們祖祖輩輩接受訓練,需要找到一個會消除人類自由意志的設備。這個片子沒有任何好看的點,還浪費了2016年最棒的幾個演員。即使是天賦異稟的法鯊也救不了這堆由老套神話、秘密組織和腦子跟不趟上的存在主義問題燉成的一鍋粥,讓觀眾對著重復又看不清楚畫面的動作鏡頭凌亂,看電影就跟看差勁隊友打游戲一樣難受。
㈦ 電影刺客信條講得到底是什麼事情,基本沒看懂
本回答賜給真正想要了解的人, 嚴格來說在刺客教條世界觀中從來都不會只有一位主角,必須要有一位現代後裔進入Animus與先祖進行同步來追溯潛藏在基因記憶里的歷史真相。
電影劇情的話是原創劇本,有些地方大致和刺客教條游戲第一作相似(我就是從一代入坑的) 電影為了追求視覺效果改變了Animus的形態(+80%實拍)
影片開頭給出了一個刺客祖先入會的場景這里的用處是交代影片的古代歷史背景和入會成員的儀式(沒錯儀式感很重,其實要說清古代劇情的話是要從祖先的早期成長經歷說起的 但我知道這電影不想扯無關緊要的東西 作為刺客是游戲帶給玩家所要的)
LOGO過完後本片正式開始於198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12歲的卡爾·林奇目睹了父親對母親的兇殺案 這場兇殺案可以說是影響了他的一生或者說是喚醒了他暴力的種子之後我們能看到十字架的項鏈-聖殿騎士團的標志,他們來到他家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抓取實驗對象以求伊甸聖器的所在位置 所以我在這里就知道他父親為何出此下策但最後他還是讓卡爾逃脫了,逃脫的過程我們能看到他已經自帶刺客血統或者說他父母親訓練過他(之前騎單車飛躍也是暗示) 就像游戲的現代主角戴斯蒙一樣。 就是因為這樣的經歷卡爾變得極度敏感不安和易怒,他無法忍受任何不義之舉 不願意相信任何人 這也代表了他的性格暗合刺客的理念也為之後的轉變埋下伏筆。
卡爾最終殺死了一個皮條客Abstergo抓到這個機會以假死將他帶領到馬德里康復中心,他在這里通過革命性科技Animus揭開自己的基因記憶經歷了其15世紀先祖Aguilar de Nerha(片頭)在西班牙的冒險,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獲得這些伊甸聖器的下落 這是聖殿騎士團演變過來的跨國壟斷企業 就像第一作游戲中韋迪克博士所說這個世界需要的就是秩序,他們可以打著任何名號來實現這個目標所以這也解釋了電影中索菲亞所說要消除人類暴力是為了什麼! 他們是真的為了終結世界上的一切爭端又或是他們為了不惜得到下落後然後讓這些後裔死去?
有人表示對第二段記憶之前那段卡爾發瘋唱歌表示疑惑,如果有仔細聽片頭收音機里放的歌,卡爾唱的正是那首母親謀殺時放的歌曲可見母親的死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
第2次記憶和第3次記憶分別代表導師的犧牲和同伴的犧牲再加上其它後裔始終堅定的信念 最重要的一環母親的犧牲+家傳項鏈和同伴的犧牲重疊 林奇的覺醒順理成章 影片在這里展現了刺客教條游戲的核心思想:血脈傳承 (當Aguilar將蘋果傳到那個歷史名人的手上時,卡爾領悟到了教條的真諦)
它講述了一個現代人通過Animus發現了他是一名刺客的後裔 回溯先祖記憶的過程中了解到他的先祖所在的兄弟會和聖殿騎士團的爭斗是如何影響推動世界歷史進程而逐漸接受這份血脈傳承並在現代阻止對抗聖殿騎士團的故事。
很明顯第一部片長是不夠的 我個人認為拍成電視劇更適合,一季跟隨一個祖先探索一個時代然後現代主角完成他的使命
㈧ 刺客2電影好看嗎講的是什麼
電影《刺客2》
是由苗戰武編劇,苗述導演,陳國良 / 魏小歡 / 譚赫主演的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了公元前360年,首都鄴城被魏國攻陷,刺客雷、驚蟬刺殺魏王失敗犧牲、皓雪僥幸逃脫後易容找尋被流放的楚國王子羋政,魏國得知後,也派出刺客尋找羋政,勢要斬草除根,楚國能否一雪前恥,收復國家呢的故事。
㈨ 《刺客信條》 這電影真的那麼好看嗎
電影版完全走的是粉絲向的路線,如果是萌新或者不了解刺客信條系列的觀眾或許直到結束都沒搞清楚它講的是什麼。
但是作為系列老粉來講,這部電影讓人倍感親切。電影中的所有元素都能在刺客信條1中找到,慘白的實驗空間、超級高科技的animus、過度使用animus導致出血效應的人們、無比熟悉卻又十分陌生的先祖記憶......先不談劇情,以上這些足夠在老粉心中奠定一個大致的地位。
說實話,電影的劇情談不上精彩,表現力也不算給力,甚至製作的都不太成熟,但能看出製作者是真的想把刺客信條做好。一個老粉絲想尋求的一切,也就是這部不算出彩但卻讓人回味的電影了。
好看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拋去情懷,這部電影算是中上之作吧。但到底怎麼樣,還是要用自己的雙眼去見證。
㈩ 刺客聶隱娘電影的評價
今年戛納,不僅有侯導的《聶隱娘》參賽,還有4K修復版的《俠女》展映。
當年《俠女》分上下兩集上映票房糟糕,後來在戛納得到技術大獎後又精剪成一集再映才賣錢,從而開啟了一段武俠電影怎麼拍都能賺錢的黃金時代。(值得《太平輪》參考)
去年我有幸在侯導公司看了《聶隱娘》終剪版,七年心血初成,大愛,就在這里簡寫一篇,算是搖旗。
唐傳奇都講求奇詭簡短,不像後來明清志怪,寫著寫著一個個成了忠貞於愛情的狐狸精。電影有倆小時,自然延展了一些書中沒有的人物關系,走的是幽古隱秘之風,鏡頭遠遠地注視事件發生,不帶主觀色彩,彷彿是說書人在講述遠在唐朝的傳說。
簡言之《聶隱娘》肯定是不一樣的電影,我們水瓶座就喜歡不一樣的東西,千篇一律的愛恨情仇、飛天遁地看膩了,來個一招一式、點到為止就很爽,屬於另一種美。
後來翻《侯孝賢電影講座》,發現一切不同早已有跡可循:他說,你們說拍武俠,那我也來拍,我就來重新界定武俠。
正好今天又在電影資料館看了《俠女》,聽石雋大俠回憶當年的故事,和當時看《聶隱娘》的感覺十分相似——兩部片子有太多可比性了,武俠電影在經歷了張徹的盤腸大戰、徐克的科學神功、李安的禪道劍影之後,彷彿又回到了最初——文武雙全。
都是台灣電影扛鼎的導演,《俠女》取自明志怪(《聊齋》里的《白狐》),但胡金銓是無神論者,他把狐妖去掉了;《聶隱娘》取自唐傳奇(唐人裴刑的《傳奇》),裡面有紙人作法,本應是魔幻題材,魔幻卻是從寫實開始的,「是真實世界裡的荒謬性而找到了這樣的一個眼光和角度」(侯孝賢語)。
女主角台詞都不多,舒淇開玩笑說自己一共只有16句,我沒數,可能誇張了,但確實很少。徐楓稍微多一些而已,但鏡頭似乎更偏愛她的眼神和身段。男人的江湖,女人本就該少言。
構圖都喜歡用長鏡頭、大遠景,主人公們行走在大好山河之中。胡金銓喜歡拍行走是出了名的,侯孝賢一脈相承,鏡頭不動,人物靠走位來調度。
文人氣息濃厚。《俠女》里的配樂超棒,古琴、鼓點都是胡金銓的拿手好戲。《聶隱娘》更不用說,音樂之外還有一段《青鸞舞鏡》的獨舞。「青鸞舞鏡」講鸞鳥三年不鳴,見鏡中自己以為同類,長鳴而死的孤獨,是聶隱娘,又何嘗不是在寺中學藝的俠女。
《俠女》拍了3年零6天,《聶隱娘》拍了7年。慢工出細活,精益求精。
我覺得電影好看,是好在可看的東西很多,胡金銓拍明朝,細到畫筆都要分素描和上色等幾種。侯孝賢拍的唐朝是金光燦爛,室內金碧輝煌,銀杏谷,連山石都是金色的。李屏賓鏡頭下的每一幀畫面都散發著古典中國之美,如國畫。我看有人在豆瓣的電影劇照下留言說裡面人物像小學教科書上的李白,確實是這個路子。
李白是唐朝人,聶隱娘也是唐朝人。侯導為拍唐朝,讀了幾個月《資治通鑒》。更牛的是他親手寫下所有文言對白,他說從小在鄉下長大,讀了很多古書,不覺得這是文言文。但細心又發現,居廟堂之高才用文言,處江湖之遠是帶口音的白話,分得清清楚楚。胡金銓更不用說,明史專家。電影好看,重在細節。
特別要贊一下《聶隱娘》結尾處在神農架拍攝那場戲,攝影機在山這邊,道姑站在對面懸崖之上,霧起,隱娘徐徐走來,請辭,離去,至此霧已籠罩全峰,真正的」一氣呵成「,感覺是天時地利俱到,上天要成全經典。
不說多,還是敬請期待吧。你認為這篇評論: 有用 151 沒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