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兒子在學兒童畫,我在家長休息室學外語,看著旁邊的父母,聊天,玩手機,看電影,我就想,父母都不學習的
其實,大多數都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孩子不一定喜歡,但是拒絕不了,這其實是不好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孩子厭學的情緒!
㈡ 父母如何通過繪畫有效陪伴孩子
順從孩子的繪畫天性
繪畫的能力,任何人生來都具備。成人樂意關心孩子的這種能力,為孩子創造造型活動的場所,才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在挑出孩子畫作的一些毛病。
記住 這個是畫畫,不是寫字,畫畫需要的就是自由和靈感。而不是規范的,有時候,一些看不懂的東西,才是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感受。
畢加索曾認為:「我在十幾歲時畫畫就像個古代大師,但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樣像孩子那樣畫畫。
注重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
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要發現孩子的繪畫規律。重點放在孩子的繪畫方向。因為每一個孩子畫畫都是一種情感表達的過程,而我們也應該順應孩子情感,任由孩子自由發揮。
如果孩子不會畫,就找一些相關的繪本,繪本的選擇要符合孩子的繪畫風格,讓孩子從繪本中找到自己的靈感,並且慢慢指導孩子,切記不能抓著孩子的手幫他完成畫作。
不要以自己的角度去幫孩子改畫作
擅長繪畫的母親愛給孩子做示範,「這兒要這樣畫,還畫花畫車畫洋娃娃」,喜歡讓孩子模仿自己的畫,但這會影響孩子自己的創造力。因為表現思想的形狀不是能教會的,是要靠繪畫者自己來創造。
孩子試圖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畫出的畫,即使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體驗到表現的滿足,這就是人生的一種樂趣,體驗到藝術所帶來的歡喜。
每天或每周抽時間陪孩子畫畫
相信這也是家長們最苦惱的事情,就是每天或每周都要抽出時間來陪著孩子。因為孩子成長是家長首要的工作任務,即使再忙也要堅持陪陪孩子。
給孩子製造藝術的氛圍
給孩子提供一個光線充足的繪畫空間,以及一些簡單的畫材。相信這些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成本應該都不是特別高。
同時,把孩子在美術課堂中的畫作,保存起來。在家裡找個合適的位置掛起來,或者放在顯眼的地方,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畫作有榮譽感,從而提升對繪畫的自信。
請讓孩子自由的創作,自由的畫畫。
㈢ 陪孩子看電影需要注意的這幾個問題
暑假馬上要來了,很多適合孩子看的大片輪番上陣——《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寵物大機密》、《九條命》等……
很多媽媽在後台躍躍欲試地問我,到底多大的孩子適合進影院?孩子進了影院吵鬧怎麼辦?孩子可以安心看完一小時多長的電影嗎?
今天,就系統地來聊一下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我覺得做好了這幾件事,孩子是可以在電影院快樂觀影的。
-根據嚴格的科學依據,來判斷孩子是否適合進影院-
家長們「糾結」的其實無非三個方面:一是去電影院看電影會不會傷眼睛,特別是3D電影;二是影院音響聲音大,會不會傷耳朵;三是孩子能不能坐得住。
很多人看到這里會問,既然帶孩子去看電影那麼麻煩,那就不要去好啦,在家裡看IPAD也是一樣的。
我覺得不一樣。電影自誕生以來是光影的藝術,只有在影院,在黑暗中,平息凝氣全神貫注,才可以最大程度感受到情感的撞擊。以前聽過一首詩,「黑暗的影院像媽媽的子宮,我們因為想做同一個夢,回到生命最初的放鬆和安全里。」
這種強烈光影產生的情感影響,是IPAD、電視和繪本都不可能帶來的。所以,有的父母會選擇等到孩子大一點,才去電影院看電影,我會選擇早一點。因為有些情感體驗,早一點和晚一點,孩子從中會收獲的精神價值,都完全不一樣的。
我不願意把孩子看做一個特別弱小的個體,我相信他的獨立,相信一切他自有理解和接受。為什麼要陪孩子看電影?因為我不知道哪個場景,會影響他一生,這個過程,在他小的時候,我希望陪他去經歷。
㈣ 陪兒子看電影心情說說
1、陪伴孩子成長,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一件多麼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啊!
2、無論發生怎樣的變故,不要打破生活原有的規律,要按時吃飯,按時睡覺。
3、寫給小寶寶的祝福語、我祝福小寶寶健康成長!快樂幸福!將來一定事業有成!
4、無論以前有過怎樣的纏綿與悱惻,無論從前的誓言多麼美好與華麗,你都要學著忘記從前,因為那個人不會再回來。
5、面對未來,如果生活促使我們必須要作出一個選擇,那我一定會選擇小草般的生活方式,迎著微弱的殘陽,撼衛那份屬於自己的理想天地。
6、媽媽有三個願望:一是你爸爸順利工作;二是家人都健康;三是你快快長大。
7、真正的陪伴,經得起坎坷,經得起平淡。
8、絢麗的晨曦也許有風有雨但一定有有燦爛的陽光迎接;願你健康,快樂,聰明,純真善良你幸福所以我幸福!
9、寶貝,祝你生日快樂!願生日帶給你的歡樂中蘊涵著一切美好!
10、周末時間一家人聚在一起陪陪孩子,逛逛街,看看電影便是幸福!
㈤ 陪孩子看什麼電影好
動畫電影 或者是教育類電影 感人的
㈥ 陪父母看電影,啥感覺
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是幸福,可以和自己愛的人去一起看電影,一起說說笑笑,看電影的時候父母臉上洋溢著幸福。
㈦ 孩子在家能不能看電視,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做法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包括看動畫片。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2歲後直到學齡前可以有選擇的去選擇使用。澳洲明確禁止2歲以下的孩子觀看任何電視節目,2-5歲的孩子每天只能看1小時。
也就是說,電視是可以有選擇性的去看的。
家長要學會做到以身作則
既然不讓孩子看電視,那麼家長最好也不要看電視。家長的言行一致,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我們常常說教育的本質是言傳身教,如果父母言行不一致,對於孩子來說,他是會模仿的。孩子對父母的尊重,來自於父母日積月累的行為影響,而不是做父母的權威,所以想要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做到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