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擺渡人書和電影怎麼不一樣

擺渡人書和電影怎麼不一樣

發布時間:2021-06-30 09:52:12

① 擺渡人的電影,會有什麼不同

擺渡人原先是指將用船載人到河的對岸的人,又代表陰差黑白無常或能將亡靈超度的人,現在又有意幫助失意的人走出陰霾的人

② 半個娛樂圈都在宣傳的電影《擺渡人》,到底真實水平如何

這些演員他們都是非常紅的港星,他們都是50來歲的年紀,但是他們在最紅90年代時候卻沒有賺夠揮霍一輩子的錢,他們的錢在普通人眼裡足夠多了,但以他們的生活方式來算遠遠不夠。

港星也不都是這樣,比如徐克,陳可辛的導演水平保持了他們一貫的水準,還有突破創新。

梁家輝其實有點冤枉,他在《智取威虎山》的表現相當不錯,可是商紂王也太。。。

成龍大哥還是維持住了基本水平,畢竟年紀大了。這幫人心態已經崩壞了,這種心態下只能出爛片。王家衛年輕的時候就顧著裝逼了,沒空掙錢,到老了才發現沒錢不行了。周星馳的粉絲們,你們回去找出《大話西遊》《武狀元蘇乞兒》《喜劇之王》《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功夫》《九品芝麻官》《食神》等等先看一遍,然後再看《美人魚》,你還能笑得出來就是個人才。

③ 電影《擺渡人》怎麼

何木子突然就死了而且也沒有交代她為什麼就死了,莫名其妙的。毛毛和管春的故事本來是特別感人的。原著裡面,毛毛和別人在一起又被甩之後過得很慘,管春就開著車故意去撞毛毛那輛只值十幾萬的車,然後賠了六十萬給毛毛。可惜這個橋段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裡面的陳末自己用掉了,所以在這部電影里就改成了???餅王????這是什麼劇情?是不是把一些感人的點分一分,就可以拍好幾部電影??嗯?真當我沒看過原著么。金城武演的管春,在聽說毛毛回來了之後,對旁邊的人講,「在我的世界裡,沒有前任,只有唯一!」旁邊的馬蘇就說,哇好深情啊!當時我就想起《重慶森林》裡面用領帶幫林青霞擦鞋子的金城武,那個時候,人人說他傻還在等阿may,但我卻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深情吶!而《擺渡人》裡面的管春??就好智障??噢。鹿晗的存在,除了為圈粉絲錢我想不到任何更恰當的解釋。就一分鍾??,當他出現在雨中唱歌的時候,我的腦海就一句話,這?逗我玩嗎?太明顯太明顯的圈錢。陳奕迅。那句「她不懂音樂,我不懂女人」,看得我莫名其妙。還有後來江潔摔倒在污水中,陳奕迅走過去扶的那一段,好無語?陳奕迅好像全程除了唱歌就是喝酒啊。讓陳奕迅穿鹿晗穿過的衣服然後調侃陳奕迅胖那裡,大概是這部電影唯一的笑點了,而且還是陳奕迅自帶的笑點。江潔和她後來的老公。

和陳奕迅提離婚的時候,四十萬的房子和十九萬的車子分的那麼清楚,前面她的「情夫」不是說「只要她開心多少錢都沒問題」嗎?那麼有錢的人為什麼計較四十萬的房子啊?難道只是為了引出「08年7月29號,你穿著藍色連衣裙,扎著馬尾辮,是我第一次見你的樣子」這句話???在和小玉比喝酒到最後一關的時候,為什麼她突然發瘋不肯喝啊?想起和馬力的愛情了???看得我一臉懵逼??無緣無故耍酒瘋。小玉。她演的這是追星嗎???怎麼我看的她對馬力的感情是像追星的崇拜而不是愛情?在看到馬力送江潔回家之後,我一直在期待,小玉一定要講那句「靠累了」,因為這是原著裡面最觸動我的一句話啊!等吶等。雖然講了,可是好失望。原著裡面描述的是「小玉把頭斜靠在桌子上,說了一句,『靠,累了。』」而不是電影裡面帶著哭腔講的那樣啊。賈玲和李宇春被擺渡那一段,什麼道理都沒學到啊。好無語噢,擺渡了?啥?風濕病就讓人家抱冰塊?胖就餓人家幾天?唉。馬蘇和那個胖子和大鵬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難道是為了吃火鍋????看到電影那麼爛我就很生氣,看到那麼爛的電影還要逼著我講好看我就更生氣。可能是我腦洞大想得比較多吧。忍了不止一次。

之前《爵跡》不賣座,那些導演製片人開始坐不住的時候,我就很煩,不好看的片子不賣座不是必然么?好像已經好久沒聽到我們中國有什麼叫好叫座的電影了。《羅曼蒂克消亡史》確實不錯啊我去刷了兩遍,可惜票房還是好低。每次看到說「文化交流」我就覺得很搞笑,那裡有什麼交流噢,不過是我們被動接受別人的文化被別人的文化入侵罷了,哪裡輪得到我們的文化走出去?課本里說,要歡迎他國文化在我國傳播,也要加大我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就像以前中國簽的什麼平等互助條約一樣,裡面有一條,允許他們國家在中國開設通商口岸修鐵路設廠,也允許中國到他們國家開設通商口岸友好經濟交流。說得好聽可是中國有能力嗎。不過是一張寫得好聽的廢紙罷了,該搶你的還是搶你的。中國現在是有錢了。但是大家肯定知道啊有錢沒用的,要文化跟上去才行啊。但放眼望去,電影多爛???好片子虧錢,但是爛電影只要請偶像就可以大賺。那誰去拍好電影。還要拍什麼電影。這哪裡是拍電影。電視劇就更不用說了。音樂???文化入侵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啊。但我向來不主張抵制別人的東西。別人的東西好,我們固然會喜歡,毋庸置疑的。改變自己東西處於弱勢的方法從來都不是抵制別人,而是讓自己的東西變好。電影也是這個道理啊。等哪天,中國拿不出什麼電影拿不出什麼音樂拿不出什麼藝術作品(雖然現在已經差不多是這種狀況了)的時候,大家要記住噢,都是我們大家的功勞噢。是大家一部一部的因為偶像去支持爛的東西,才有這樣的美麗結果的。到時候再哭來不及了吧。所以就算你是陳奕迅,以後這樣的電影我也不肯看了。就算你是陳奕迅,我也真的生氣了。

2000年以後,由於美國電影、韓國電視劇、大陸音樂,讓他們幾乎喪失了大陸市場。現在他們驚喜地發現,70後 80後由於懷舊情懷,總喊著欠X爺一張電影票,大好機會不容錯過。

不借著這最後的機會撈一筆,難道指望能60歲的時候演電影給00後看嗎?所以我們看到了發哥放著好萊塢國際影星不當在《澳門風雲》里演個逗逼,梁家輝一副便秘的表情在《封神榜》客串紂王,曾志偉吳君如幾乎在所有電影里客串所有人,劉鎮偉不是西遊就是大聖,黃百鳴每年都來賀歲報喜,劉德華多次扮演劉德華。雖然手裡也有幾個金馬獎金像獎但是獎杯畢竟不能當飯吃,大家都是演戲的,沒誰真當自己是電影表演藝術家。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這批人還會繼續用90年代積攢下來的人氣變現,直到天怒人怨再也騙不來票房為止,這種抱團刷」喜歡「的事只是開始,後面有更沒節操的。港星也不都是這樣,比如徐克,陳可辛的導演水平保持了他們一貫的水準,還有突破創新。

梁家輝其實有點冤枉,他在《智取威虎山》的表現相當不錯,可是商紂王也太。。。

成龍大哥還是維持住了基本水平,畢竟年紀大了。這幫人心態已經崩壞了,這種心態下只能出爛片。王家衛年輕的時候就顧著裝逼了,沒空掙錢,到老了才發現沒錢不行了。周星馳的粉絲們,你們回去找出《大話西遊》《武狀元蘇乞兒》《喜劇之王》《鹿鼎記》《唐伯虎點秋香》《功夫》《九品芝麻官》《食神》等等先看一遍,然後再看《美人魚》,你還能笑得出來就是個人才。反正這些片子我都看了不下二十遍,但是《美人魚》我這輩子不會再看第二遍。如果這些人的電影票房不高,我也就不說什麼了,但是它們都是票房大賣的影片,《美人魚》更是賣到30+億。如果幾百塊的紅酒味道不好,可以理解,但是你把幾百塊的紅酒裝到82年的拉菲瓶子里拿去賣就是另一個性質的問題了。花幾萬塊買來的紅酒,打開一喝和幾百塊的一樣,還不能抱怨一下嗎?====雖然我的回答被踩下來了,但是往前往後翻了幾十篇其它回答,我很欣慰,就沒一個說這部電影好的。評論里反對我的,《西遊服葯篇》看了嗎?《捉妖記2》快上映了,快去給你們的不差錢的梁朝偉送票房吧。

④ 對於電影《擺渡人》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擺渡人》宣傳海報上寫得明確,愛情喜劇。看原著的時候想,要怎樣才能把它拍成喜劇呢?期待了好久,直到走進電影院,看完整場,伴著還未流出卻被大笑震出的眼淚,才明白,喜劇,總有著悲劇的內核。

⑤ 你認為《擺渡人》算不算是一部爛片

昨天剛剛看完,我是自己一個人去的。
我覺得並沒有網上評論說的那麼爛,很多情節細節都是蠻讓人感動,有笑點有淚點。當然這跟每個人的經歷有關系,你覺得裡面的情節和你相似當然會有感觸。
裡面梁朝偉擺渡李宇春的那一段看的我頭皮發麻,因為我的感情和她的一樣,緊緊的抓住回憶不肯放手,但是緣分就和握在手中的冰一樣,抓的越緊流失的越快,最後什麼都沒有剩下。

⑥ 從《擺渡人》看如何看待電影評分以及如何評

電影這種媒介,發展至今,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消遣的常態,只不過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加入個人的情緒在裡面,這是很多人無法避免的——我也無法避免。
只能盡可能去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
理性是什麼?
德國哲學家康德寫過一本《純粹理性批判》,希望用最理性、最客觀、最富有邏輯性的語言來表達和解釋闡述自己的觀點。
綜上來說,理性就是全面但不偏激、深層次但不拘泥於思維窠臼,在表達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站在「上帝視角」觀看事物,而不是主觀的、情緒化的去理解整個事件。
比如經常提到的「謠言」,就是以訛傳訛的結果,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潛意識中的主觀思考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將別人的思維當做自我思考結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加以簡化、分析,去粕取精,以此來充實自己,而是利用這種謠言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來達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輸出。
這是很多人製造謠言並散播的一個很大的目的。
我們不可能完全去除掉自身感性的部分,所以純粹的理性是不存在,人類創造的任何詞彙都是具有偏見性的。
電影自然也是如此。很多電影的評分評論偏激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是因為電影不好,而是因為可怕的主觀潛意識作祟和傳統觀念難以改變的結果。

⑦ 擺渡人這個電影跟這本書有關系嗎

有關系,劇本取自這本書。
《擺渡人》是由阿里影業、澤東電影、和和影業聯合出品的愛情喜劇片,由王家衛監制,張嘉佳執導並擔任編劇,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大鵬、楊穎、張榕容、杜鵑、熊黛林等主演 。
該片講述了「金牌擺渡人」酒吧老闆陳末和合夥人管春拯救情感落水者的故事。
影片於2016年12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⑧ 擺渡人這本小說怎麼樣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作品,知乎和豆瓣上對其吐槽聲不斷。我用三天的時間看完了該小說,不得不說:還是非常震撼的。

有人可能認為這是少男少女的一段瑪麗蘇式的愛情,網路小說上比比皆是,只是將愛情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設置到了生死隧道。的確如此,但是在命運的荒原上,迪倫和崔斯坦的相互扶持,在生死臨界點的一次次選擇,理性的情感的一次次碰撞,為了愛人的一次次勇敢地付出... ...正是這些,才讓它升華到一般言情小說難以企及的高度。

荒原如同人生,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荒原上,期間有艱難險阻,有妖魔鬼怪,但是我們的心情美麗與否,決定荒原上的凶險程度,正印證了那句話:你是什麼樣子,世界就是什麼樣子。安全屋固然安全,但是並沒有人要一直守在那裡,為什麼?因為我們有終點,有方向,需要一次次在路上,縱然前路凶險萬分,但是正是這種驚心動魄,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當靈魂回家之後,為什麼能夠折返的傳言一直都有,卻大多數人卻依然選擇留在那裡,因為大多數人都不願冒險去嘗試,去改變,害怕那失敗之後的魂飛魄散,但是只要心中有夢想,嘗試了,成功了,便是值得。

在理性和情感一次次碰撞之後,迪倫和崔斯坦都選擇了情感,他們成功了。因為相愛,他們互相成為對方靈魂的擺渡人,救贖了自己的愛人,瑪麗蘇式的愛情,瑪麗蘇式的結尾。但是我總是隱隱覺得,來到人間的崔斯坦,是否真的能夠適應呢?

當然也有我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折返回來的時候,真的有必要設定救贖老人和小孩的橋段嗎?崔斯坦以什麼身份回到人間呢?崔斯坦為什麼是夢中的人?註定的真的好嗎?我自認為這些是小說中的敗筆所在,但是不妨礙它是一本值得讀的書。

⑨ 從《擺渡人》看如何看待電影評分以及如何評價電影(

電影這種媒介,發展至今,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消遣的常態,只不過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加入個人的情緒在裡面,這是很多人無法避免的——我也無法避免。
只能盡可能去理性的看待一件事情。
理性是什麼?
德國哲學家康德寫過一本《純粹理性批判》,希望用最理性、最客觀、最富有邏輯性的語言來表達和解釋闡述自己的觀點。
綜上來說,理性就是全面但不偏激、深層次但不拘泥於思維窠臼,在表達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站在「上帝視角」觀看事物,而不是主觀的、情緒化的去理解整個事件。
比如經常提到的「謠言」,就是以訛傳訛的結果,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潛意識中的主觀思考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將別人的思維當做自我思考結果的一部分,而不是加以簡化、分析,去粕取精,以此來充實自己,而是利用這種謠言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來達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輸出。
這是很多人製造謠言並散播的一個很大的目的。
我們不可能完全去除掉自身感性的部分,所以純粹的理性是不存在,人類創造的任何詞彙都是具有偏見性的。
電影自然也是如此。很多電影的評分評論偏激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不是因為電影不好,而是因為可怕的主觀潛意識作祟和傳統觀念難以改變的結果。
這是前提。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擺渡人》這部電影。從電影的角度來探討評分和評論這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如何來進行以上兩者的實踐。
評分可以說是一部很客觀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個很主觀的事,這得看個人,但是從客觀來說的話,在評判一部電影是好是壞之前,自己心裡要先對這部電影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我們得知道為什麼之後才能明白該怎麼做。
影視評論也是如此。
僅從我個人談,我認為影視評論需要進行電影的劃分,將故事拆解成結構、風格、形式、意識形態等等等等,然後在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而且我認為,在評論一部電影之前,至少要看兩遍電影,第一遍是了解,第二遍是觀察,而第三遍,則是跟著寫稿的速度,進行拉片分析。
而且,無論是好的電影和差得電影,都是對自我思考有提升的,好的電影能讓你更好的辨識電影的審美,而差的電影會讓你明白為什麼差和差在什麼地方,所以對於電影我一般來者不拒。
正題
電影是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改編的,我沒看過這部小說,所以只從電影入手,為了理清順序,我們將整個電影分成幾個部分來解析。
第一個部分就是影片的意識形態。在一般的影視評論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將影片拆開的過程,解析一部電影就是做一場手術,任何細節都不能錯過,任何解析都要先有自己看懂的前提。
意識形態
粗略的講的話,就是影片的價值觀和主題。電影《擺渡人》整體來說是一部很完整的片子,開頭就已經提出了一個前提:「擺渡人」:渡人渡己。
擺渡人的職責就是帶人上岸,離開痛苦和悲傷。
所以,影片主要通過三個故事來進行意識形態上的展現。
第一個故事,就是梁朝偉所扮演的陳末和杜鵑所扮演的何木子的愛情戲碼:兩個人的愛情從相識,到相遇,再到相知,相離,一氣呵成,正好應了喜劇電影悲劇內核的這個主題。
中間穿插的一系列無厘頭和搞怪鏡頭的展現,讓人有點出戲,但是主要還是想突出整部電影的喜劇色彩,只不過在我的眼裡卻變成了一種惡意的諂媚。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金城武扮演的管春和張蓉蓉扮演的毛毛的愛情戲碼,影片借用了台灣老一代影片和電視劇的表現手法,將整個片段附著上了一層濃濃的台灣偶像劇味道,情節老套,但是風格鮮明。
第三個故事,則是關於楊穎扮演的小玉和陳奕迅扮演的馬力的,這是影片中唯一一個一開始就是暗戀戲碼的愛情故事,故事講述了小玉的暗戀故事,故事的視角也是從小玉視角出發的,但是殊途同歸,電影中這個故事最後也是走向了自我救贖的主題上來了。
當然,中間又穿插了幾個小故事,但是整個故事的走向仍是通過這三個故事來展現的。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故事的主題都是愛情的得到和失去,同時也探討了關於「愛情意義」這個話題,故事中梁朝偉所扮演的陳末是一個貫穿整部影片的人。
影片從開頭的時候就進行了一個時間跨度極長的片段拼接,將梁朝偉所扮演的陳末的故事作為一個誘發事件,來進行整部電影的鋪墊,為什麼這么說呢?
在電影的一開始,先是鋪墊場景,然後再是鏡頭上的展現,帶出了三個故事中的三個主人公,這相當於對電影進行了一個整體的大致描述,這樣描述的好處在於能夠將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和人物性格進行粗略的建置,使得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更好的代入情感。
這是王家衛和導演張嘉佳下的一步非常好的棋,而且,這步棋大部分都該歸功於王家衛導演,無論從影片的風格還是意識形態甚或是對白來說,這部片子的靈魂都是屬於王家衛的,而張嘉佳則更像是那個掛名的人。
而在這個過程中,陳末的故事是整部片子中最能展現電影意識形態的段落,所以王家衛選擇陳末這個角色來打開通往整個電影的「大門」是非常巧妙的。
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陳末在片子中所說的那一段話:
因為要接何木子下班
所以這個城市的一年四季
是什麼樣子的
我知道杜鵑花開
何木子臉上有最美的表情
我知道大雪紛飛
何木子手心我應該保護的溫度
當她喝了酒的時候
我知道她心跳的速度
我無法忘記
她在我耳邊的呼吸
就像春風在說
我愛你
在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我腦中想到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王家衛《花樣年華》,這樣強烈的個人風格的展現,我不知道除了王家衛,還有誰能夠做到。
我們常說,見字識人,一個人的風格形成之後是很難改變,在這部作品中,雖然導演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但是其實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這是一部屬於王家衛的情感故事,講述的,也是屬於王家衛的愛情和人生。
之後,再從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影片的結構和形式入手,仍是在意識形態這個大主題之下,談談這部電影的結構和形式有什麼缺點以及優點。
結構與形式
在意識形態里,我們探討了影片的三線敘事的結構,又知道了這三條主線是通過陳末的一條線來貫穿起來的,如果用文本結構來表現的話,這部電影採用的就是「總——分——總」的結構,由陳末入,再由陳末出。
故事給我的感觸並不大,因為整個故事是非常平淡甚至是無厘頭的,而且三段故事如何客觀來說,除開陳末的旁白將三個故事連在一起之外,幾乎是沒有任何關系和瓜葛的,但是三個故事的形式卻都是一樣的,都是通過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作為引線,來表達「擺渡人渡人終渡己」這個主題的。
這樣說可能很難理解。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香港電影《樹大招風》
三個BOSS的故事和電影《擺渡人》正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電影《樹大招風》三個boss之前傳言合作過一次,這第一次的合作謠言就是他們互相認識的前提,也正是通過這個前提,影片開始講述整個故事,進而將電影分成三線,講述了自第一次合作之後三人不同的生活歷程和辛酸苦辣,在影片的最後又回到了合作的主題上——影片最終三人有意向進行合作,然而到最後卻支離破碎,無一人保得周全。
同理,還有一部電影就是我之前寫過的《無恥混蛋》,和《擺渡人》一樣,故事在進行展開的過程中都是進行了場景和人物的鋪墊的,但是在影片發展的過程中故事的雜亂影響了整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致使整部電影的風格被削弱的幾乎像是在無病呻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我寫過的這篇文章,對我總結的結論有一個較深的印象。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發現《擺渡人》這部電影遇到了一個極大的問題,雖然應該在結構上非常規整,劇本的完成度非常高,這得益於王家衛導演高超的編劇功底(王家衛導演做導演之前本是編劇出身),但是,在形式的表達上,卻顯得非常的雜亂。
既然說到雜亂,肯定是有據可依的:陳末的故事,採用的是王家衛的影片中對白和鏡頭的風格,而毛毛的故事,則又採用了台灣式的風格,具體是那種風格我說不清,但是卻可以感受到那種濃烈的寶島風格,對比陳末故事中所展現出的「意識流風格」的形式展現,這個故事所展現的則近乎是無厘頭和超現實主義風格的綜合體,兩個對比太過明顯,讓人很難去進行心理上的風格過渡。
再者,就是關於馬力和小玉的戀愛故事,這個故事很實在,可以看出來導演想要給大家展現關於大陸式的風格的一面,包括「鮮肉」、「追星」、「暗戀」等等,都是很多人生活中場景的幾個話題。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整部片子像是一個大雜燴,混雜了三種不同地域風格的故事,意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迎合三種消費人群,這樣帶來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雖然影片的意識形態的展現(渡人渡己)在某些方面挽救了電影,但是仍然避免不了電影本身口碑全面性的崩塌,但是從鏡頭和劇本的角度入手的話,這又絕對不是一部爛片,王家衛的感情和回憶融入在了這部電影里,但是電影本身的混搭毀了這部電影。
音樂
這是一部高質量的爛片,尤其可以從音樂中得出這個結論:開頭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的片頭曲,中途是劉偉強電影《無間道》的插曲,中間又穿插了多部經典原曲,使得整部片子懷舊感濃厚,看一部電影彷彿走過了半個人生。
最後再說一點題外話。
說到了混搭和大雜燴,我之前在其他文章里經常提到一個概念,叫做「類型雜糅」,客觀的說,《擺渡人》這部片子是一部非常規整的雜糅的片子,理當說是一部質量還不錯的片子,尤其是從結構入手的時候。
但是!
注意這個但是。
但是,類型雜糅可以,但是風格雜糅就很難受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導演的片子里,風格雜糅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姜文和昆汀的作品辨識度高,個人風格也非常強烈,新晉導演畢贛意識流風格的作品和詩意生活的鏡頭具象化展現的形式就是畢贛的個人標簽,王家衛導演意識流風格和魔幻主義色彩的講述方式就是他電影中所表現出的個人風格。
這就像是習慣一樣,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在這種習慣根植於大腦迴路之後。
所以說,這部片子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張嘉佳與王家衛導演的合作上,要麼張嘉佳自己導演,也就是一部爛片,要麼王家衛自己導,形式和風格會更加突出,不至於會變成現在這樣。
可惜了一個好的電影主題。

⑩ 擺渡人電影是根據那本書改編的嗎

王家衛、張嘉佳拍的電影【擺渡人】是根據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里的故事改編的。
這個電影跟克萊兒·麥克福爾寫的【擺渡人】這本書沒關系。

閱讀全文

與擺渡人書和電影怎麼不一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優電影怎麼在微信查詢 瀏覽:690
2018年元旦檔電影有哪些 瀏覽:158
現在現在的現在電影好看 瀏覽:625
全國電影電視劇免費 瀏覽:304
天氣預報爆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68
劉青雲和鄒兆龍印鈔票叫什麼電影 瀏覽:951
現代明星電影好看的 瀏覽:282
以暴制暴完整版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153
鄭州市電影小鎮門票多少錢 瀏覽:681
電影群演多少錢 瀏覽:971
電影如實陳述頻率高清免費 瀏覽:784
喪屍2電影免費觀看土豆 瀏覽:926
經典老電影戰爭片都有哪些 瀏覽:988
超好看的電影電視劇綜藝 瀏覽:638
電影里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415
好看的聲音電影 瀏覽:652
冒險恐怖電影好看經典 瀏覽:660
3d藍光原盤電影如何轉換格式嗎 瀏覽:817
北京夜電影好看嗎 瀏覽:931
新手機看電影能用多久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