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的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先描述你看電影的主要內容,然後抒發自己的感想,充分發揮編瞎話的傳統
『貳』 紅色影片觀後感一年級怎麼寫
《地道戰》是怎樣一部影片呢這天下午,我帶著「小問號」「走進」那炮火漫天的時代。想了解這部電影嗎那就隨我來吧……
《地道戰》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1942年到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平原上進行了「大掃盪」。冀中的人民團結一心,同心協力,為鬼子布下了天羅地網。利用百里長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咚咚咚……」一聲聲鍾聲帶我們走了高家莊的土地上。看看那陰沉沉的天,簡陋的房屋,那危機四伏的生活,我不禁想到了我們如今完美的生活,它是這么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著完美的生活。「老忠叔,我們就應靠挖道來打敗鬼子。」電影里又響起了堅定的聲音:「對,對,你說得對。」於是,大夥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開始挖地道,他們在平原上開鑿著,家家相接,戶戶相同,努力的汗水最後換來了戰斗的勝利。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不怕勞累﹑辛勤的工作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這樣才學業有成。學習就像挖地道一樣,只有不間斷地挖,不半途而廢,才能得到成功的碩果。看到那裡,我真為那些不畏艱險的大夥而高興。在大家的團結下,最後挖通了地道,大家欣喜欲狂,「樂」字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可好景不長,有一次,日本鬼子夜襲高家莊,被老忠叔發現了,他快速走向村頭的大樹下,敲響了鍾聲,告訴了大家躲起來,結果暴露了自己,壯烈犧牲,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大家倖免逃過了災難,可老忠叔卻再也見不到了。這讓我明白了「人生價值」是為他人奉獻愛心,獻出自己的生命,把生的期望留給別人……
『叄』 一部電影讀後感怎麼寫
今天下午我們小記者班的同學一起觀看《功夫熊貓》。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本片根據小說《暗算》改編
講的是解放初期,為對付國民黨殘余勢力
我國成立了一支秘密部隊
主要任務是負責監聽敵方電台並破譯密碼以此阻止反對派的間諜行動
周迅飾演的張學寧是這個部隊中的傑出特工
梁朝偉飾演的何兵則是上海街頭的一個盲人混混
因其具有超強的聽覺而被周迅招納至麾下
他們合作完成了一個個艱難的任務
是值得歌頌的無名英雄
當然,犧牲在所難免....
看完整部電影
覺得無論是畫面、燈光、音樂和剪輯都是上佳的
但就是缺乏一種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人物的感情線過於倉促隱忍
情節過於亦步亦趨沒有懸念
遠不如諜戰來得精彩
我本是梁朝偉的鐵桿影迷
但這次我覺得最大放異彩的還是周迅
她飾演的女特工具有過人的膽識謀略和超強的身手技藝
嬌小的身軀卻有著領袖的御姐氣質
再加上各種復古的名媛裝、中性裝、晚禮服、職業裝等穿著
真是太靚了
當然梁朝偉的演技也是杠杠的
他飾演的何兵從又萌又痞到深情從容演繹起來都是那麼游刃有餘
還有四位主演的兩段三角戀
體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裡的特殊情感
個中的糾結和隱忍、犧牲和成全
還是留個別的觀眾慢慢體會吧
與近年來港片的平均水平相比
本片還是屬於上佳的
值得一看
『肆』 紅色電影觀後感400字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小嘎子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一提起小兵張嘎,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們佩服。因為嘎子的奶奶被小鬼子給殺死了,所以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在部隊里幫助老羅叔和區隊長完成了許多任務。有一次因為他和一個農民家的孩子比賽摔跤,結果被區隊長軟禁。他是多麼的可愛啊!嘎子打鬼子非常心切,總是讓區隊長去端了小鬼子的老家,他是多麼的愛國啊!
看完電影,我的感想很多,我想我自己如果有什麼任務總是漫不經心的做,一遇到困難就有點要放棄的感覺,但是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從不放棄,堅持不懈。記得那次學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和自己的同學一起做了一個,當我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電風扇」時,卻發現了一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果把電池和螺旋槳做好了該怎麼接上呢?如果接不上不也是前功盡棄嗎?當我想好了該怎樣接上的時候,電線又不通電了,我沒有耐心了,我想到了放棄,但是我一想到小嘎觀《小兵張嘎》有感
當我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時,我被主人小嘎子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一提起小兵張嘎,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們佩服。因為嘎子的奶奶被小鬼子給殺死了,所以他少年時就參加了紅軍,他在部隊里幫助老羅叔和區隊長完成了許多任務。有一次因為他和一個農民家的孩子比賽摔跤,結果被區隊長軟禁。他是多麼的可愛啊!嘎子打鬼子非常心切,總是讓區隊長去端了小鬼子的老家,他是多麼的愛國啊!
看完電影,我的感想很多,我想我自己如果有什麼任務總是漫不經心的做,一遇到困難就有點要放棄的感覺,但是小嘎子為完成艱巨的任務而奮不顧身,從不放棄,堅持不懈。記得那次學開展一次「科技小發明」的活動,我和自己的同學一起做了一個,當我們滿懷信心地開始製作我自己設計的「電風扇」時,卻發現了一個讓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的問題。如果把電池和螺旋槳做好了該怎麼接上呢?如果接不上不也是前功盡棄嗎?當我想好了該怎樣接上的時候,電線又不通電了,我沒有耐心了,我想到了放棄,但是我一想到小嘎子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的時候,我又堅持了下來。終於我做好了這個「電風扇」。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小嘎子一樣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子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的時候,我又堅持了下來。終於我做好了這個「電風扇」。是啊,有句古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為何說無難事呢?因為做了,「難」事則轉為「易」事不做則反之。聯系我們小學生一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只有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中國屬於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小嘎子一樣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伍』 怎樣寫看革命電影讀後感的作文500字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普普通通的熊貓。主要演義著這只熊貓通過自己的信心,浣熊師傅的信任,勤勞、刻苦的練習功夫,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最終練出一身好功夫打敗了太郎。影片贊揚了這只熊貓相信自我,不輕易放棄,勤勞刻苦的奮斗精神。
在這部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畫面還是浣熊師傅在廚房發現熊貓只要有了食物,就會實現它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浣熊師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導它學功夫。這一畫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深深的體會到浣熊師傅的用心良苦。師傅它以引食學功夫的方法來刺激熊貓學功夫的興趣,熊貓也知道這是激起它學功夫的興趣,但它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和刻苦的堅持學下去。熊貓的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同時我也從熊貓這種精神中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媽媽認為我寫日記方面很欠缺,便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我聽後十分不情願,每次三言兩語就沒了下文,最後徹底放棄了寫日記,現在想起來都有些慚愧,與功夫熊貓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過觀看功夫熊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機會,在以後的學習上,時時牢記《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為榜樣,認認真真的走好每一步,爭取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陸』 紅崖村的孩子們觀後感怎麼寫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一部《紅岩村的孩子們》的電影,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時期,是一部宣傳愛國教育的電影,看了讓我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描寫的故事是這樣的:抗日時期,鐵蛋的媽被日本人害死,讓鐵蛋及他的朋友立下「精忠報國」的信念,為了讓抗日前線的戰士得到武器的補給,鐵蛋製作了三百個紅纓槍頭,想盡千方百計,終於將武器送到戰士們手中,讓反圍剿獲得勝利。
電影中,鐵蛋與他的朋友有著精忠報國的信念,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機智,報效祖國,使得反圍剿勝利,為祖國作出重大貢獻,可以說他們非常熱愛祖國。
現如今,香港頻頻暴亂,是因為什麼呢?就是有許多人不愛國。而據統計,暴亂者一般都是年青人,為什麼年輕人要施暴呢?是因為他們缺少愛國理念,缺少愛國教育,心中沒有國。作為學校、父母應當將他們引入正道。
不過也有好的一面,在澳門濠江中學有一位校長杜嵐,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那天,在學校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
在日後每年的10月1日堅持升國旗,當時澳門尚未回到祖國懷抱,杜嵐扛著別人的冷嘲熱諷,給學生貫徹愛國理念,一位身在異地,卻仍記得祖國的人,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呀!
通過觀看電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應該在教育學生這一方面必須進行加強教育,教育他們從小熱愛祖國,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祖國不僅要把香港奪回來,更要把香港人民的心奪回來。
我相信,只要愛國人士齊心協力,香港一定能將暴亂平復,讓香港人民過上安穩生活,讓祖國能一直向前邁進,讓一國兩制這門艘戰艦能劈波折浪,勇往直前。
觀後感寫作技巧:
1、簡述原文內容。
可以先交代所讀書或文章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提出自己的觀點作好鋪墊。
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盡量不要大段地敘述所讀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自己的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觀點句表述的是文章的中心觀點,它在文中的位置是靈活的,可以在篇首開門見山,也可在篇末深化主題。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並注重聯系實際。
讀後感的重點部分是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這樣比較有說服力。
4、把握好「讀」與「感」的關系。
首先,先「讀」而後「感」。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柒』 紅色書籍的讀後感 。 紅色電影的觀後感
近期,我讀了楊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頗有感觸,隨筆記錄下來。
在讀此書之前,《穆斯林的葬禮》中的韓新月是我一直最喜愛的人物形象。她聰慧、美麗、純潔向上,又帶著一種惹人憐愛的淡淡憂郁。但當《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走進了我的生活,我剋制不住地欣賞她,喜歡她,甚至崇敬她。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道靜生活中的一息息波瀾在我的心中翻滾著,久久不能平息。
合上這本書最後一頁的時候,我驚訝地發現,道靜不知不覺中代替了新月在我心中的位置。她不像新月那樣寧靜溫婉,但確在無形中,將那個幾乎完美的姑娘「比」下去了……
道靜最動人之處,莫過於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就是這種力量和勇氣,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士」形象,而不只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女孩子。也就是在這一點上,相比之下,——用個苛刻些的詞——新月顯得「狹隘」了。我不否認新月有強烈的事業心,但她只是憑著對心愛職業的嚮往而奮斗,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她的生活始終被各種瑣碎的情感籠罩著,從來沒有開闊自己的生命,最終還以熱愛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病態美離開人世……而道靜不在腐化中沉淪,將一腔熱血潑灑在革命的戰線上……盡管在故事的結尾,她在遊行中身負重傷,生死未卜,但無論結果如何,她都是光輝的,美麗的,因為她是為真理奮斗的先驅而不是生活的犧牲品。
《穆斯林的葬禮》文字優美,感情深摯,它之所以沒能像《青春之歌》那樣有一種很激奮人心的力量,我想,或許是由於它沒有將生命的意義超脫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沒有將人物小小的情感世界豐富到對生活、對人類的博愛。生命的意義何在?各人的價值觀不同,答案自會有差異。但作為新一代的青年,總該對真理存在一種執著和熱情,即便是沒有保爾「為人類解放事業而斗爭」的境界,甚至沒有道靜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勇氣,至少,我們該學會欣賞生活,把自己生命的主旋律定格於健康向上,這樣才能不為瑣事所困擾!
有人批評現代學生的作文沒有「氣魄」。原因何在?我們的心是對小小的生活圈敞開的。現在翻閱自己的日記,我覺得自己是個很纖細的女孩子,心的纖細使得心思有些瑣碎,這種瑣碎也恰恰反映了我的狹隘所在,而正是狹隘,阻礙著我們手中的筆揮寫波瀾壯闊的詩篇。
也不能完全責怪我們。作為獨生子女,雖說享盡了長輩的愛,但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塊失落的空白;我們的成長中溢滿了愛,唯獨沒有將心放飛藍天的記憶。因此,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比上一代人更需要一種廣博的、來自生命本身的愛,真的。
……
一部《青春之歌》,引出聯翩浮想,也沒有什麼邏輯。況且,把《穆斯林的葬禮》盲目比較下去,可能是由於我的幼稚和淺薄,不能完全理解它情感的深沉和文字的精湛,正如我體會不了瓊瑤小說的纏綿凄婉的感情。關於「狹隘」,我自己也是「狹隘者」,便不可能有什麼高深見解。但我相信,在今後的成長中,多讀好書,多親近大自然,甚至也到我曾厭惡的都市繁華中看一看……見識多了,胸襟開闊了,總有一天我們能跳出生活的小圈子,讓不再狹隘的自己站在另一個高度對生活微笑。
事實上,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依稀地,身上似乎還留有那個時代的傷痛。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離我們遠去了。我們是健忘的。
可是,正如別人說,我們有些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比喻:我們是怎樣一個人,相貌如何,生活在什麼時代,父母親是誰等等。我們可以說我們有權選擇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又是不能選擇的,我們不可能都變成唐吉珂德去。
更悲觀一點,苔絲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壞的星球上……」
我們依稀還記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那段名言,可是我們對著那段名言卻無言。
我是個易沖動的人,盡管在表面上看著很平靜;我又是一個極易冷卻的人,我希望的能和林道靜一起,並肩走在北平的大街上,去面對著凜冽的寒風和閃著寒光的刺刀。但是我沒有了信仰,我不會再像她一樣,看見「中國共產當」幾個字,就會象嬰兒見了母親一樣,感到親切和偉大,我們聽貫了什麼「當性」、「原則性」之類的話,對當,也是另一種感受。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當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化達歌明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煉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余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斗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斗爭的復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雞毛信》是我看過的第一部黑白電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它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海娃是個非常勇敢機靈但又有點粗心大意的「小羊倌」,他是本片的小主人公。影片主要說的是,海娃和鄉親們一起入山逃避鬼子掃盪時,父親交給他了一封雞毛信,讓他交給張連長。他便帶著羊群上路了,在路上遇見鬼子,為了不讓鬼子找到雞毛信,他就將信藏在了羊尾巴下。敵人看中了海娃的羊,逼迫海娃給他們帶路。夜裡海娃趁機逃出了鬼子的軍營,帶著信向目的地出發了,在途中發現信丟失了,於是又回頭去找,當他在村口找到信時,卻被偽軍發現了。聰明的海娃臨危不懼,他用巧妙的辦法把偽軍引入了八路軍的包圍圈,並且將信交給了張連長。
或許你看過之後會說海娃機靈勇敢,不錯的。在那樣緊急的關頭下,他表現的是那麼的從容,如此的鎮定確實非常勇敢。將敵人引入了包圍圈,確實是機智。他只有12歲呀,給我們帶來的是那種少先隊員的朝氣和血氣方剛。我們年齡相仿,今天是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而他象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確在為革命的勝利盡自己最大的貢獻,擔負著國家明天興旺的責任。這打動了我的心,我們在這樣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下,有什麼理由逃避學習呢?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努力,克服困難發奮學習,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
『捌』 《倔強的小紅軍》讀後感怎麼寫
先根據所讀的東西,進行一點概括性闡述。然後根據自己所得所想,得到的啟發什麼的,把這些東西寫出來就行。
範文:
我讀了《倔強的小紅軍》這篇文章,非常受感動。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一個小紅軍的倔強品格,就在他快要犧牲的時候,他也不想拖累別人,他的這種高尚的品格使我懂得該怎樣做人。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由於長時間在草地上行軍,戰士們常常忍飢挨餓,這一陣陳賡掉隊了,牽著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一個小紅軍也掉隊了,那個小紅軍不過十一二歲,陳庚走到他前面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小鬼說:不用,我能走。
陳庚用命令的口吻說:上去,騎一段再說!小紅軍說:我跟你的馬比賽吧!陳庚無可奈何,就從身上拿出一小包青稞遞給小紅軍說:你吃了吧。小紅軍拿出干糧袋拍了拍說:鼓鼓的嘛。
陳庚說不過小紅軍就牽著馬走了,在騎馬前進的路上,從上海、廣州到香港的碼頭跟他打交道的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眼前,不對我受騙了,陳庚立刻掉轉方向跑到剛才跟小紅軍講話的地方,看到小紅軍已經倒在地上,陳庚明白了,就打自己的嘴巴說:陳庚,你怎麼對的起這位小兄弟啊?
讀了這則故事,使我感到,沒有紅軍艱苦鬥爭和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認真讀書,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