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電影或小說里的人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600字
穿越了時光,穿過了檐廊,將生命的絕唱留在了世間的某個地方;看過了滄桑,經歷了悲涼,只願今生的錯別再造就後世的果......
先來介紹一下主人公,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郡人也。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其父嵩,本姓夏侯氏,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名姓曹。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以上為《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介紹。後人給與他的評價是,東漢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由此,我不禁聯想起另外的一位人物,毛澤東。他們均為文學,政治,軍事的風流人物。然而,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均知道,曹操奸雄也。而另一位三國人物,劉備世之梟雄也。為還曹操一個清白,我決定撰寫此文。
首先,曹操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因此,我想先正其名。觀當時之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先者董卓盡起西涼之兵,得詔入京,平定十常侍之亂,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優勢。彼時之董卓,權傾朝野,意氣風發,然終死於三姓家奴之手。本以呂布之勇,兵戈之利,是可以一統天下的。卻終中王允之美女連環計,然為一貂禪而身首兩異,為天下笑!再看曹公,下邳城下擒呂布,白門樓呂布殞命。而當時獻計殺呂布者,劉備也。誠然,呂布貪財好色,毫無信義可言,但轅門射戟解其兵血之災亦有恩於其。而劉備反制其於死地,可能與呂布奪徐州有密切關系,可見此人心胸之狹窄,趁他人之威。據本人推斷,當時曹操很想留呂布之性命,正如後來留關雲長,由此觀之,曹操很惜才。正如當時曹操不殺張遼,接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諫相吻合。曹操為何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實與中國的儒家文化不謀而合的。無論是中國的古代還是現代,在中國的民眾心靈的深處總是存有正統的觀念。漢高祖斬蛇起義,滅秦而立西漢,不也是」造反「嗎?對於愚昧的平民百姓是不會去想的。社會要發展,都是有道滅無道,這是顛仆不破的歷史規律。當然,我現在的觀點是現代人的觀點,古人是有時代局限性的,羅貫中當然也擺脫不了,我們是不能強求他們,但是,生於現代的人們就不能人雲亦雲了。因此,每當我聽到現在的人們在談論曹操時總是將羅貫中的觀點直接搬用過來,真是可悲。人之為人,主要的原因是人有自己健全的大腦,能夠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准則,能夠明辨是非,否則和牲畜無異!
其次,曹操移駕幸許都之時,雖位居諸侯之列,但並沒有取得霸主之地位,當時的局勢,西涼仍有董卓的余黨郭汜,河北有袁氏兄弟,江東有孫策,荊州有劉表,西蜀有劉漳,漢中有張魯。充其量曹操只是一個小小的軍閥。但是他能先滅呂布,再滅袁氏兄弟,平劉表,定遼東,一舉平定北方,建立一統天下的基礎。此為曹操能撲捉機會,相時而動也。深明亂世造英雄之理也。再看劉備,雖被漢獻帝尊稱為皇叔,實為販履織席之村夫,雖有劉氏之血統卻無韜略,東投西靠,是為暗中取利也;曹有上將千員,其雖有關張趙馬諸猛將,然較之於曹公實在太少,究其原因個人之魅力所致也。劉備雖有三顧茅廬之故事,曹公卻有跣足迎許攸之美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只有胸懷坦盪,立志高遠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曹操能以七萬之兵破袁紹之七十萬之眾,足以顯示其軍事才能,同時也強烈的對比了袁紹和曹操的人格魅力。袁紹,優柔寡斷,剛愎自用,不能接受許攸等人的建議,終致身首兩異;曹操,既有自己的主見,劫烏巢堅決而果斷,善與把握時機,也廣開言路,有當世之名士郭嘉等鼎力相助。官渡之戰,雖為軍閥之間的混戰,但曹公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實為有運籌帷幄之能也。本初雖世列三公,然兄弟不和,謀略不足,魅力有限而滅族。因此,曹操可以稱為三國時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的戰略家和軍事家。
再說赤壁之戰,曹操雖然80萬大軍葬身魚腹,然此為當時錯綜復雜的行使所逼也。吳蜀兼有天時,地利,人和。既有隆冬之際之東南風,又有長江之天險,更有周瑜打黃蓋。人無完人,曹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於勝也,然很多民眾認為當時之東南風為諸葛亮所借。其實不然,只是碰巧罷了。一個羅貫中,歪曲事實,使《三國演義》蒙上神話色彩,盡管它不是歷史書,但很多民眾《三國志》,《三國演義》不分。以至將諸葛亮神化,對起盲目崇拜,導致蜀國後期的將領總是活在諸葛亮的陰影之下,而坐失諸多良機。當然,我並不否認諸葛亮之能,隆中定三分,隆中定三分,做為一個戰略家是很優秀的,但作為一個軍事家就不怎麼樣了。雖有七擒孟獲之美名,然孟獲終究為蠻荒之人,怎明《孫子兵法》?此為勝之不武也。諸葛亮六齣祁山,無功而返。魏延之抄小路直取長安實為妙計也,然諸葛亮棄之不用,此為其墨守成規之故也。由此觀之,劉備所識之千里馬實為駑馬也。劉備亦非伯樂也,三顧茅廬的意義猶在乎?!再看劉備作為軍中主帥指揮的一場重大戰役,此為蜀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魯肅奇襲荊州,關雲長敗走麥城,劉備急報關張之仇,一意孤行,不諳行軍布陣之道,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終致身死白帝城,為天下笑!由此可見此人,行軍打仗一竅不通。較之曹公,實不可相提並論。
咱們再看看曹操和劉備的性格。曹操性格開朗,作詩氣沖雲霄,慷慨激昂,令人激奮向前!其詩《觀蒼海》,《嵩里行》為千古之絕唱!今天我們讀之猶能看到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讀《三國演義》,感觸最多的是,諸葛亮怎麼那麼多的錦囊妙計,劉備怎麼有那麼多的眼淚。我看劉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哭喪者。這時有人可能認為劉備生性善良,其實不然,此為起陰險狡詐之故也。他深明什麼時候該哭,什麼時候哭能夠得到最大的回報。第一次哭泣是在桃園結義之時,由此他得了兩員願意替其出生入死的兄弟。第二次哭泣是在張飛失徐州之時,其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慨。他哭泣原因有二:一為失去了徐州就失去了立足之地;二為他明白失了徐州現在已無法挽回,還不如趁機再拉近和關張之間的關系。第三次哭泣是在關雲長斬顏良文丑袁紹欲遷怒於其,此為保住小命也。以後還有就是在漢中,奪人城池。最後就是在白帝城,其道出了當今最經典的遺囑之一。當時情景如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效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渝!」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吾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節選〈三國演義〉)由該節可以看出,劉備此次哭泣,是為給諸葛亮加上金箍圈也,名為諸葛亮可以自立為主,實為令其不能簪越。原因何在呢?如果大家細心一定看到了這么一個細節,劉備向諸葛亮說起馬謖不可以重用之時,令馬謖且退。由此觀之,劉備此時完全清醒,然而劉備對諸葛亮有心腹之鹽述說之時,卻沒有揮退左右,明理人不難看出劉備的用意。當然,諸葛亮也不是傻瓜,因此,後來盡管劉禪很是無能,諸葛亮仍無二心。談論完了劉備的哭泣技巧之後,我們就不難看出劉備的為人了。
總之,曹操是應該給其一個公正的地位的時候了,就象文革以後,咱們也給劉少奇等人平反一樣,咱們應該要有自己的看法,用事實說話。不能人雲亦雲。這樣,咱們的社會才會更有發展。最後,我得出結論,三國鼎立初期的英雄人物中,唯操爾.
這個好么 你可以自己刪選
⑵ 以電影美麗人生為素材寫一篇800字作文
一個父親,一個丈夫,一個男人
——影片《美麗人生》觀後感
基度,男,居於義大利的――猶太人。
個子不高,身高不壯,無錢,無勢,長得也,不帥。
膽子很大,機靈聰明,意志堅定,幽默的行動中,不差浪漫。
這是二戰時期發生在義大利與德國之間的故事,他的故事,一個家庭英雄的故事,是悲劇,卻美麗。(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我的公主!你沒事吧?」在草堆中相撞,他遇到了這個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他的公主――朵拉。
幾次的巧遇讓基度與朵拉相識,而基度勇敢地付出和表白,讓他們相愛。
「帶我離開。」放棄富貴,放棄權威,朵拉上了基度那匹特別的馬,不理會世人的目光,來到了自己的幸福世界。
有了家庭,還有了他們的孩子――約舒亞。
電影到這里,我一直在笑,笑其中的不可思議,笑基度的幽默與智慧。或許我只是把基度當成一個無厘頭的形象來看待他,依然笑著往後面看下去。
笑臉漸漸暗淡陰沉下來,心裡有些,說不出的不舒服,慢慢的了解了基度一個好父親。
這是二戰,他是猶太人,被德國法西斯與狗並稱,當成奴隸的――猶太人。
那天是基度的兒子約舒亞的生日,不幸的父子進了德國人的車,可憐的約舒亞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在陰暗的車廂內,沮喪、失落。
「好孩子,你不是一直想去長途旅行嗎?現在爸爸不正帶你去了!非常好玩!」基度笑著,笑得如此勉強。
他是個好父親,有基度這樣的一個父親,約舒亞是幸運的。父親引導著他,過了數年快樂的牢獄生活。
不管多苦多累,基度總是笑著對自己的兒子,「我們在做游戲,積滿1000分,就會有一輛真正的坦克車當做獎勵,送給我們。」心是酸的,如此的環境,隨時都可能滴血喪生,他只求能給兒子帶來歡樂。
朵拉是個好妻子,她自願去受奴隸般的苦只是為了與她的丈夫和孩子近一點。而即使這樣,卻依舊分離。
懷舊的樂曲在空中響起,是愛地呼喚。基度歲妻子的愛,全在樂聲中釋放出來,他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朵拉。心依舊酸,愛情,夫妻,還能有什麼比他們真誠。在艱難的日子中,幸福一直都是隱隱約約地存在著。
一個男人,他的舉動並不是那麼優雅,並不像一個英雄人物那麼偉大,而他的死也並不是那麼的悲裂,甚至他的死讓人覺得……偽裝成一個女人,被槍殺在陰暗的角落,那麼的醜陋。
但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會在乎這些?為愛,為家,付出全部,乃至生命。
法西斯的殘酷抹滅不了愛,阻擋不了愛情,愛情的蔓延。再艱難,有愛在,還怕什麼?
感動,《美麗人生》的美,在感動中,我的心開始滂沱!
⑶ 以人生為話題的作文
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關愛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麼關愛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被人關愛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愛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
我們需要別人的關愛,別人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愛。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需要你去關愛。
我剛搬到新家時,每天上學放學都在小區門口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她的眼睛告訴我她十分寂寞、憂傷。後來聽說老奶奶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出國了,兒子在上海工作,兩三年才回一次家。更不幸的是這位老人的老伴2005年3月的時候走了;從此,這位老人不願意與人交流。
我聽了這件事後,十分同情這位老人。從此,我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熱情地叫一聲:「奶奶好」,起初奶奶只是機械地應一聲。她還沒有走出陰影,敞開心扉。但我從沒有間斷過,只要一見到她,我都會熱情地問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奶奶的臉上綻開了笑容,並且真誠地說了一聲:「謝謝。」現在她的心扉完全敞開了。一有時間,我就會去她家玩,陪老奶奶聊天解悶,我們好似忘年交。
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溫馨美好。
星光隱退在浩瀚的天際里,此刻已是夜深人寂之時,白日的喧囂嘈雜倏然退去,心靈靜謐得如一泉清水。若在此時,獨坐在書桌前,拾一本書,再慢慢地品著書中的韻味,這或許也是一種境界、一種享受吧!
偉大的導師列寧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項任務:學習、學習、再學習。」細細地想想,人生好比一次長長的跋涉,在走過的每一段歷程中,我們都會有歡樂、有困苦;也會有所思、有所想。這苦、樂、思、想的源頭便是我們從書中受到的啟示。
如果說人生如畫,書就是那多彩的顏色;
如果說人生如海,書就是那奔瀉的江河;
如果說人生如山,書就是那綿延的山峰。
燈光如豆,一卷在握,可以和屈子同憤,跟李白同醉,與東坡同發少年狂!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人生的短暫從志多慷慨的曹操口中娓娓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的價值從范仲淹筆端流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人生的無奈從杜甫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的嘆息中表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的偉績從英勇無畏的文天祥的悲歌中流傳!
書中有二十四橋下無聲的冷月,有月光下靜謐的荷塘,有秦皇島滔天白浪里的打魚船,有「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之水,有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有山重水復的柳暗花明,有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書帶給我們的,是美的洗禮!
當你寂寞時,捧讀小說,那波瀾起伏跌宕多姿的情節、鮮明生動栩栩如生的人物會為你的寂寞無聊畫上句號。體驗景陽岡青石上的驚險,品味大觀園里林黛玉的盈盈粉淚,感受瑪蒂爾德人生的拐彎,接近簡•愛倔強的個性。他們有著人生的辛酸和甘甜,有淚,也還帶著笑。
當你失意時,浸泡在優美的詩詞氛圍中,洗凈你人生的憂郁和浮躁。屈原給你「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的執著;杜甫給你「窮年憂黎元」的胸懷,陶淵明給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蘇東坡給你「羽化而登山」的超脫。他們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豁達,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氣概……功利在他們眼中隱退,代之而起的是一種感悟與思考,一種經受洗禮的鳳凰涅。
讀書,便是在讀人生,讀祖先的人生,讀作者的人生,讀自己的人生。讀書,更如賞花,每一種花都有各自的美麗之處;每本書,也都有各自的精妙之處。當孤獨、寂寞時,我們讀書;當失意、困惑時,我們讀書;當成功、喜悅時,我們也讀書。讀到悲傷處,我們為之流淚;讀到高興處,我們為之興奮。好如酷夏之涼風,更似寒冬之暖陽,給人力量、使人樂觀、催人奮進,貫穿了我們的人生,使我們的人生擁有了迷人的色彩和溫馨的夢想。當我們讀著那滿頁的文字,再透過那文字背後的柵欄時,我們會看到那人世的滄桑、歷史的變遷,還有那祖輩的身影。是書充實了我們的生活,教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也是書給了我們人生的起點,揚起了我們生命長河的風帆。
讀書,充實了生活,拓寬了視野。從書中懂得了知識,從書中了解了如何全面的評價歷史,如何客觀認識自我。從書中能夠吸收豐富的營養,積累大量的寫作材料,可以使我受益非淺。這使我深深感悟到:書多麼繁華,是多少敏感的心靈在喜怒哀樂中碰撞出來的火花,書是多少深思的頭腦對社會,對人生反復思索的結晶!
若為人生故,只要有一份堅定的信念,那麼你就一定能夠「直掛雲帆濟滄海」!
孔子雲: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羅曼•;羅蘭也曾說過,人生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信念。人生的道路固然難以一帆風順,固然充滿荊棘、布滿坎坷。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總會看到希望,見到曙光。即使前路有再多的艱難和困苦,即使前方風浪再大,也會執著追求,無怨無悔,畢竟,這終究是精神的支柱,是生活夢寐而孜孜以求的理想。
⑷ 以 戲 為話題的 作文怎麼寫
今晚陪老爸看莆仙戲春草闖堂真的太經典了,1點多了,沒有一點倦意,演員個個是百里挑一,劇中我個人感覺非常優秀的演員有:演功老到的胡進知府、節奏感幽默感很強的抬轎兩小兵、唱功一流的李相國......我沒看好主角,他們因為故事情節才突出的,這場戲我覺得換了主角依然會做到完美,但是換了這些配角我難以想像。就好像下級領導跳槽了地球照樣轉,優秀工人下崗了反而影響特別大。這場戲里的故事情節非常實際。至於莆仙戲你們要選的話最好選經典作,新作我一直沒看好,那些新人就知道掙錢,演唱功一般就上台,有後台的先上台,基本不會臉部表情也上抬,有關系的不用從小兵開始演,導演很不一般,因為靠關系和人民幣就能聘一流演員,後台伴奏我也沒十分看好,雖然比十音八樂聽起來要強,可比以前那些古老之作差太多了,感覺以前很嚴格很規矩,本來應該用大學生的現在中學生都勉強上台伴奏去了。。這些年看莆仙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百分5估計都沒到,那是為什麼呢?有人認真考慮過嗎?戲用來演,不是用來掙錢,不能糟蹋「最古老的劇種」希望莆仙戲的明天會更好。。
人生如戲。
趴在欄桿上俯視樓下那片綠茵的我的腦海中猝不及防地蹦出這幾個字。突然想起了一年多以前的我也是這么觸摸這冰涼的欄桿俯視大地,只不過是站在三樓,背後是熟悉的教室,幾張同窗六年的面孔在裡面晃著。放學後。我固執地背這米老鼠的大書包,紅站在我的身邊,我微笑著看者那些稚氣的面孔熙熙攘攘擁擠著一蹦一跳地走出校園。伴隨那些銀鈴般的笑聲 的還有不遠處籃球場上爽朗的吆喝聲。我和紅就這樣站著,彼此交談著心事。夕陽慢慢褪下,晚霞隨意地在天邊抹上,黃昏的景色顯得格外美麗。小學六年級的光陰。卻不知時間慌忙地從我身邊溜過,那種溫馨的,熟悉的感覺仍縈繞在我的身旁,恍如隔世。
一時間想起了許許多多的往事。我的「哭」的詮釋有許多。我才六歲光景時,搬進新家,寬敞的房間顯得空曠,一張床,僅此而以。半晚醒來,有種窒息的感覺,開始害怕,於是就躲在被窩里輕聲地抽泣著。大概哭聲能夠趕走黑暗和寂靜對於一個孩子的恐懼,於是我就歇嘶底里地啕嚎大哭。我們家的隔音效果真是好,漸漸地,哭累了,便迷迷糊糊地睡著了。記得剛上幼兒園是一想到中午不能回家便在那裡小聲地抽泣,哭了一會兒,發現沒人來理我,對於新奇的事物又充滿好奇,於是就擦乾眼淚。以前不知怎麼回事,得出了「哭比較容易睡著」的結論,所以在睡不著的夜晚會強迫自己偷偷地流幾滴眼淚,在自我催眠中入睡。
漸漸長大了,「哭」也承載了一些委屈與屈辱。後來又演變為「感動」。我看《金粉世家》的最後一集,雖然「愛情」對於我而言是一種模糊而又抽象的東西,但總是被離愁所感染,「擦肩而過」也是一種無可言喻的痛楚,不知不覺,臉頰上留下了兩道淚痕。在書店看到小天狼星死了後,掩卷低聲抽泣,心彷彿被抽幹了,我似乎只剩下一個軀體,裡面空盪盪的。走出書店,陽光照著,感覺有些眩暈。我不知道我的「哭」居然也能被詮釋為「憤怒」。在極端的憤怒下,眼淚似乎可以代替我心中無聲的咒罵,揮灑我的憤怒。
童年的日子總是過得那麼單純,一如那明媚而清澈的陽光。每天什麼都不用去想,每天總是快快樂樂,即使這一秒是哭喪著臉但是下一秒一定還是高高興興的。思想也單純。吃,喝,玩,樂。想在的我搭乘著少年的汽車,接下來還要有三次的轉站。青年。中年。老年。我的人生只不過剛開了個頭,路途遙遠漫漫。
⑸ 話題為:人生的劇本 作文!急!!
以人生為話題的作文:人生亦是大舞台
他,是我所崇敬的一位名人。崇敬他的音樂,佩服他在音樂方面特有的天賦。
他出生於1979年1月18日,畢業於淡江音樂學院,專長是寫歌,作詞,打籃球。他精通鋼琴,大提琴,吉他以及爵士鼓。
他是萬眾矚目的大明星,是e時代的音樂新人,是現代流行音樂的一代天王。他作曲能力極強,是被人們稱作為音樂「天才」的人。hip-hop是他音樂的流派,R&B決定了他音樂的風格,從首張同名專輯《Jay》到現在的《十一月的肖邦》,每一張都是萬眾期待,每首曲目,個個經典,一首《發如雪》更是創造了巔峰。
沒錯,他就是Jay-chow——周傑倫。
我並不是他最早期的忠實歌迷,我對他的了解,是從他的第二張專輯《Fantasy》(范特西)開始的。當《愛在西元前》的旋律進入我的耳朵的時候,我就開始把他當作我最喜歡的歌手了。從那以後我是每張專輯必買,當然還包括了他所出演的電影《尋找周傑倫》和《頭文字D》。
在舞台上,燈光的交織中,他始終是最耀眼的一束,是大家的目光所向。他的手臂一揮,可以引出一片歡呼,手指向哪裡,哪裡就人潮湧動。他在台上的一舉一動,可以讓觀眾沸騰,他走到哪裡,就將一股熱浪席捲到哪裡;大家都沉浸於他的音樂。在音樂包裝下,在燦爛舞台上盡情表演的他似乎是完美的。
但在人生舞台上的他,做的似乎不夠好。
也許因為他是大家心中的偶像,在大家心目中他是完美的。但這世上確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聖者也無法做到十全十美。上帝給予了人生命,就是讓人們在生命中不斷完善自己。
讓人忘不了的,就是他那張傲慢的臉,這也是他最大的缺點,很容易讓別人受到傷害。雖然說作為萬眾矚目的大眾人物,他有資本驕傲,但他沒有理由驕傲。備受這么多人的關注,它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樣才能真正深的人心。
由於他的傲慢無禮,曾在國內引起過軒然大波。在一電視台的采訪節目中,一位場外觀眾打電話進來參與現場互動,但這位觀眾竟生稱不知道誰是周傑倫,也不喜歡聽他的歌,只是打電話來了解一下。誰知周傑倫公然說到要用自己的襪子堵住這位場外觀眾的嘴。這一沒有禮貌,甚至帶有侮辱性質的言語讓大家非常吃驚。事後,媒體對此事競相報道,在國內迅速傳開,引起了一陣風波。
由於他的傲慢無禮,對歌壇前輩們的一些言語和行為也顯得極不禮貌,所以他曾被台灣歌手伍佰指責,也遭來了社會與媒體的輿論和譴責。
不能因為他是名人,是萬眾風靡的明星,對他的缺點就可以寬限,容忍。正因為他是名人具有的是「大眾影響力」,影響人們的思維,甚至行為。如果這些名人的行為不加以檢點,我們又對名人的缺點持寬容態度,則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現在的周傑倫跟以前相比,已經改變了許多,希望這位歌壇的璀璨明星不斷完善自我,不僅在藝術的舞台上給予人們精神的享受,在人生的舞台上也演繹動感眩目的激情樂章。
要記住:何需得勝舞台夢?人生亦是大舞台。
⑹ 以電影素質為話題的800作文怎麼寫
「回家、離家」走向「探索與發現」 在沈義貞眼裡,百年中國電影可分為4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回家與離家(1905年—1931年),大時代與小人物(1931年—1949年),英雄與集體(1949年—1966年),探索與發現(1976年—現在).「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1905年誕生後,中國電影的百年旅程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電影畫卷.」沈義貞說,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和世界電影發展過程一樣,是無聲片時代.在這個階段,中國以「回家與離家」為主題,拍攝了大量優秀的無聲片.如改編自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灘一個真實案件的《閻瑞生》,從家庭角度介入社會,講述一個離家到上海謀生的洋行買辦閻瑞生,夥同朋友劫殺一個妓女的故事.已經具備了現代娛樂電影的所有元素:色情、兇殺、追捕、懸疑、武打等.第二階段以「大時代與小人物」為主題,拍攝了《春蠶》、《漁光曲》、《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優秀影片,通過農民、漁民、手工業者等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反映一個動盪的大時代.第三階段以「英雄和集體」為主題,用《林則徐》、《英雄兒女》、《早春二月》等影片,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社會生活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斗爭.第四階段以「探索與發現」為主題,拍攝出《芙蓉鎮》、《人生》、《紅高粱》、《霸王別姬》等電影,探索中國電影新的發展道路.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 「中國電影的百年發展歷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電影財富,其中就包括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沈義貞說,第一大法寶是武俠.在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張石川導演拍攝了改編自《江湖奇俠傳》的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連拍18集,在全國各大城市放映後引起轟動.因為武俠劇營造的江湖世界,那時就是成年人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焦慮和壓力的童話.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武俠劇不但是中國人消解焦慮和壓力的首選,也是外國人的選擇之一.中國特有的武俠因此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大法寶,《卧虎藏龍》等武俠劇的大受歡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第二大法寶是來自中國電影發展第三階段的英雄群像.沈義貞說,從1949年到1966年,中國電影的最大成就是,為我們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他們既是中國人的重要精神遺產和精神資源,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與外國電影相抗衡的文化資本.因為,無論對哪一個國家而言,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獻身的人都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關注現實的電影才會好看 「為什麼中國現在的電影不好看?因為現在的電影人不關注現實,無法走進觀眾的心裡.」沈義貞說,關注現實既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優秀傳統,也是很多影片廣受觀眾喜歡的原因.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除了重視上述提到的兩大法寶外,還必須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多拍一些觀眾愛看的電影.他舉例說,代表中國無聲片最高成就的《漁光曲》,既描寫了貧苦漁民小貓、小猴走投無路、求告無門的悲苦人生,也反映了知識分子何子英實業救國夢的破滅.因此,這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影片,不但在酷暑下的上海連放84天,場場爆滿,還最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獲獎的影片.再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則以史詩般的筆觸,全景式、全方位地反映了動盪時代給中國普通百姓家庭造成的災難,成為代表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最高成就的經典作品.還有,《芙蓉鎮》、《老井》、《人到中年》、《人生》、《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片的成功,無不體現了這一點.南京日報記者宋廣玉實習生 謝玢 1 世界電影的產生和發展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⑺ 以電影為話題800字文章
「回家、離家」走向「探索與發現」 在沈義貞眼裡,百年中國電影可分為4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回家與離家(1905年—1931年),大時代與小人物(1931年—1949年),英雄與集體(1949年—1966年),探索與發現(1976年—現在)。「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1905年誕生後,中國電影的百年旅程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電影畫卷。」沈義貞說,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和世界電影發展過程一樣,是無聲片時代。在這個階段,中國以「回家與離家」為主題,拍攝了大量優秀的無聲片。如改編自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灘一個真實案件的《閻瑞生》,從家庭角度介入社會,講述一個離家到上海謀生的洋行買辦閻瑞生,夥同朋友劫殺一個妓女的故事。已經具備了現代娛樂電影的所有元素:色情、兇殺、追捕、懸疑、武打等。第二階段以「大時代與小人物」為主題,拍攝了《春蠶》、《漁光曲》、《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優秀影片,通過農民、漁民、手工業者等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反映一個動盪的大時代。第三階段以「英雄和集體」為主題,用《林則徐》、《英雄兒女》、《早春二月》等影片,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社會生活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斗爭。第四階段以「探索與發現」為主題,拍攝出《芙蓉鎮》、《人生》、《紅高粱》、《霸王別姬》等電影,探索中國電影新的發展道路。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 「中國電影的百年發展歷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電影財富,其中就包括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沈義貞說,第一大法寶是武俠。在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張石川導演拍攝了改編自《江湖奇俠傳》的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連拍18集,在全國各大城市放映後引起轟動。因為武俠劇營造的江湖世界,那時就是成年人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焦慮和壓力的童話。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武俠劇不但是中國人消解焦慮和壓力的首選,也是外國人的選擇之一。中國特有的武俠因此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大法寶,《卧虎藏龍》等武俠劇的大受歡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第二大法寶是來自中國電影發展第三階段的英雄群像。沈義貞說,從1949年到1966年,中國電影的最大成就是,為我們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他們既是中國人的重要精神遺產和精神資源,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與外國電影相抗衡的文化資本。因為,無論對哪一個國家而言,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獻身的人都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關注現實的電影才會好看 「為什麼中國現在的電影不好看?因為現在的電影人不關注現實,無法走進觀眾的心裡。」沈義貞說,關注現實既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優秀傳統,也是很多影片廣受觀眾喜歡的原因。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除了重視上述提到的兩大法寶外,還必須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多拍一些觀眾愛看的電影。他舉例說,代表中國無聲片最高成就的《漁光曲》,既描寫了貧苦漁民小貓、小猴走投無路、求告無門的悲苦人生,也反映了知識分子何子英實業救國夢的破滅。因此,這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影片,不但在酷暑下的上海連放84天,場場爆滿,還最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獲獎的影片。再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則以史詩般的筆觸,全景式、全方位地反映了動盪時代給中國普通百姓家庭造成的災難,成為代表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最高成就的經典作品。還有,《芙蓉鎮》、《老井》、《人到中年》、《人生》、《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片的成功,無不體現了這一點。南京日報記者宋廣玉實習生 謝玢 1 世界電影的產生和發展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⑻ 以電影為主題抒發情感的文章該怎麼寫
那要看親這件事是敘述的是人還是物了,寫作方法寫作手法有很多種的,親可以自己看一下
擬人法
把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徵與人相似之處,並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後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後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像。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於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
化動法
想像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像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像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像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說明法
採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⑼ 關於自己人生電影的作文
劇本《井中月》講訴人生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人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人到了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 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人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裡能夠去與永恆和無限計較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練,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 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⑽ 給我一篇以"人生"為話題的作文(500字以上) 急!!!!!!!!!!
笑看人生荊棘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卻充滿了無數的荊棘。有些人會志氣消沉變得一蹶不振,有些人會因其迷失前進的道路,從而半途而廢,也有些人依然奮勇向前,最終看到的是柳暗花明之後的又一座美麗的村莊。
寶劍風霜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國古代許多文人雅士在遭遇挫折之後,依然沒有像那些所謂的挫折低頭。「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他卻直面挫折,笑看人生。正是憑借他的開闊胸襟才創作出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並沒有沉寂,「長安市上酒家眠,」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有位成功人士說過:「困難是吃軟怕硬的。你愈不將他放在眼裡,他愈對你恭順。」我們只要把自己的樂觀和堅強當作手中的盾牌,他們便對你畢恭畢敬。
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仰慕那些體育明星所取得的光輝燦爛的成就,但我們也不能忘記他們曾擺脫了無數的坎坎坷坷。足球巨星羅伯特。巴喬,在94年的世界盃上,正是因為他的點球罰失,讓大力神杯與藍衣軍團義大利失之交臂。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沉淪,正是通過他在聯賽中的大放異彩,把尤文圖斯送上了冠軍領獎台;籃球場上的魔術師約翰遜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但他並沒有因此萎靡,正是通過他的頑強毅力和樂觀的態度,最終戰勝了病魔,成為了籃球界乃至整個體育界的傳奇人物;小巨人姚明初到NBA的第一場比賽便以0分兩次失誤並且被對手輕松晃倒而讓媒體和火箭的球迷大跌眼鏡,有人曾預測它不可能在一場比賽中得18分。但姚明並沒有因此而消極,正是依靠它的自信與執著在接下來的幾場比賽中獨得20多分,回敬了那些小視他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些荊棘是在所難免的,就像如果蝴蝶不經歷那破蛹前的痛苦掙扎,便無法在天空自由飛翔。人如果不面對那叢叢的荊棘便無法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感。
當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叢叢荊棘時,擦一擦額上的汗珠,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你終會看到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和屬於你的那道七色彩虹。
笑看人生,展出屬於你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