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韓國那些電影導演在哪裡上學的呀
你好。
你提到的《恐怖直播》我也很喜歡,但就韓國的電影工業而言,還沒有像歐美國家那樣成熟的體系,因此韓國的導演大多是自學成才或在國外進修的。例如2012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聖殤》的韓國導演金基德,他從未受過任何正規科班教育,甚至連副導演都沒有做過,30歲時他移居巴黎(依然過著窮愁潦倒的生活),兩年後他回到韓國,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在「30歲之前的生活,我寧可把它忘了。」(金基德語)
原諒我只了解過金基德的生平。。。畢竟國內不興韓國片,連導演的介紹都寥寥無幾。。。
至於韓國導演們的畢業院校,其實他們和大多數第五代(或更早)的導演們一樣,幾乎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電影教育,例如《雪國列車》的導演奉俊昊,他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系,例如朴贊郁,畢業於西江大學哲學系(其實他算好的了,因為他在高三的時候看過希區柯克的電影並從此以它為榜樣,但是最後還是沒報電影系)。
ps:你問他們在哪上學百分之八十是想像他們一樣進入電影學院學習吧?如果你真是這么想的,那我還是要跟你說一句,不是」好的學校「就有」好的人才「,電影是一門綜合的學科,而且是重思想輕技巧,所以基本上每家電影院校教授的電影拍攝技巧都差不多。。。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世界上那麼多優秀的導演(比如《蝙蝠俠》克里斯托弗諾蘭,《被解放的姜戈》《殺死比爾》昆汀塔倫蒂諾)都是自學成才了吧。。。
Ⅱ 韓國有一部電視劇是講拍電影的就是導演和作者中間的故事記不起叫什麼了
百分百是《ON AIR》
是以韓國的電視台為故事的主要發生背景,講述了發生在編劇作家、導演、明星以及其經紀人之間的糾葛矛盾。
http://ke..com/view/746021.htm
屢創收視不敗神話的人氣編劇徐英真,影視界的黑馬導演李慶民,韓國當代 《On Air》劇照
最上鏡的女演員吳升雅,帶出過大量明星的經紀人張基俊。四個人為了拍一部既非浪漫的灰姑娘童話,又非大賺淚水的絕症故事——《Ticket to the moon》走到了一起。他們當中,徐英真個性張揚,吳升雅比起來也毫不遜色。李慶民是第一次執導,張基俊對演員特別有人情味。除了四人之外,還有眾多的劇組人員,在韓劇邊拍邊播的體制下,他們製作的電視劇會順利嗎?其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隨著韓流興起,韓劇在過去幾年間風靡亞洲,迅速成為一種文化產業,但漸漸地,說不完的戀愛故事和狂賺人眼淚的劇情已經不再有吸引力,韓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本劇即把韓劇製作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展現給觀眾,對韓劇背後的世界來一次大揭密。
Ⅲ 韓國有沒有類似於張藝謀那一級的導演拍的電影
韓國國寶級導演林權澤
下流人生 (2004)
接種 (2003)
醉畫仙 (2002)
春香傳 (2000)
西便制 (1993)
替身 (1987)
種女(1986)
Ⅳ 導演/編劇如何安排系列電影的拍攝
有幾種情況:
根據首部作品的票房收益,若票房高,觀眾也會期待續集。
如果劇作的本身就是系列,就可以拍攝製作為系列電影,比如指環王,未刪加長版三部共有11個小時之多。哈利波特系列也是如此。
其次根據導演個人品味和喜好,比如阿凡達,首部作品卡梅隆製作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當然製作的模型和場景也不希望浪費,在製作續集系列的時候可大大降低減少成本。
Ⅳ 一個導演是怎樣將拍的電影發的影院
這是非常專業的事情 簡單的說:
一、與上游製片商聯系,挑選有市場前景的影片,並與片商、發行方就發行影片溝通、制定電影分成比例;
二、與放映方聯系,將發行的影片盡可能多的發行到院線和影院,爭取盡可能多的放映場次和比較好的放映檔期;
三、影片宣傳推廣,保證電影最大的曝光率、讓觀眾認可並走進影院買票觀看
Ⅵ 關於導演拍電影的問題
很明顯不可以,如果未經許可,就是侵權,這是法律問題。
電影續集要得到原作者和製片方的同意,作者有著作權、製片方有版權,這跟導演的關系不大,導演是製片方雇來拍片子的,但如果是導演自己籌措資金,自己擁有版權,那另當別論。
Ⅶ 怎樣認識導演。可以去拍電影
真有意思,我認識張藝謀要不要給你答個線
Ⅷ 一個記錄片,裡面講述的是由韓國導演拍的一個電影,有一個演員叫
你先說電視劇名稱
Ⅸ 為什麼韓國導演能把限制級電影拍的這么唯美
展開全部
女人是感性的,走的是韓劇的套路,情感戲較多,所以說日劇(AV)征服了中國男人,韓劇征服了中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