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好萊塢電影!
Hollywood
好萊塢(Hollywood),本意上是一個地名的概念,港譯「荷里活」,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是洛杉磯的鄰近地區,約有30萬居民。但由於當地發達的娛樂工業,現「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不過電影製片廠分布的范圍早已不局限在好萊塢一隅,好萊塢與其周邊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構成了美國影視工業的中心地區。
好萊塢市內有不少數十年歷史的老電影院,通常被用作電影首映式或舉行奧斯卡獎頒獎禮的場所,如今也成為旅遊熱門地點。
作為大洛杉磯市的一部分,好萊塢沒有自己的市政部門,但有一個指定的官員擔任所謂「榮譽市長」,僅供各種儀式需要。目前,好萊塢市的市長是約翰尼·格蘭特(Johnny Grant)。
許多電影公司在好萊塢落戶,著名的電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簡稱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電華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簡稱RKO)、環球公司(Universal)、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
好萊塢電影列表(不齊,僅供參考)
7、《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越瘋人院》
8、《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環游太空》
9、《Taxi Driver出租汽車司機》
10、《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
1、《Casablanca卡撒布蘭卡、北非諜影》
2、《The Godfather 教父》
3、《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
4、《Lawrence Of Arabia阿拉伯的勞倫斯》
5、《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奧滋國歷險記》
6、《Psycho精神病人》
11、《Patton巴頓將軍》
12、《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
13、《Platoon野戰排》
14、《Pulp Fiction低俗小說》
15、《異形 Aliens》
16、《離開拉斯維加斯 Leaving Las Vegas》
17、《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終結者2:世界末日》
18、《普通嫌疑犯 The Usual Suspects》
19、《七宗罪 Seven》
20、《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月黑高飛,刺激1995》
21、《Forrest Gump阿甘正傳》
22、《燃情歲月 Legends Of The Fall》
23、《泰坦尼克號 Titanic》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199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等11項大獎,並創造了18億美金的累積全球票房記錄, 這一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24、《心理游戲 The Game》
25、《新娘不是我 My Best Friend's Wedding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26、《新小婦人 Little Women (1994)》
27、《夜訪吸血鬼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28、《勇敢的心 Brave Heart》
29、《拯救大兵雷恩 Saving Private Ryan》
30、《老大靠邊閃 Analyze This》
31、《The Matrix黑客帝國》
32、《Blade Runner銀翼殺手》
33、《全民超人 Hancock》
34、《功夫之王》
35、《X-戰警2 X-Men United》
36、《超人 superman》
提起大片大家都會聯想到好萊塢,好萊塢雲集了大批世界各地頂級的導演、編劇、明星、特技人員。好萊塢電影場面的大氣、火暴,特技的逼真、絢麗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好萊塢作為電影人的天堂也吸引了我國大批明星和導演,中國明星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周潤發、鞏俐、章子怡、劉亦菲、李冰冰等,著名導演李安、吳宇森都到好萊塢發展過。好萊塢電影隨著中國開始引進外國電影以後迅速在國內紅火起來,美國大片、好萊塢明星都有了很多支持者。
⑵ 好萊塢電影是怎樣分類的
美國的MPAA,它的全稱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國電影協會」,總部設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這個組織成立於1922年,最初是作為電影工業的一個交易組織而出現的。如今它涉足的領域不僅有在影院上映的電影,還有電視`家庭攝影(home video)以及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的其他傳送系統領域。
MPAA在洛杉璣和華盛頓為它的成員服務。它的委員會的主要成員由也是MPAA的會員的美國最大的七家電影和電視傳媒巨頭的主席和總裁共同擔任。他們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聲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環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華納兄弟(Warner Bros. )
MPAA制定的影視作品的分級制度如下:
·G級: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⑶ 好萊塢電影的分類
科幻、愛情、恐怖、驚悚、動作等
或者
G級(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
PG級(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有些鏡頭可能產生不適感,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特別輔導級,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
NC-17級(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M、X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
NR、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⑷ 怎麼樣的電影才叫做好萊塢電影
拍攝電影的公司總部在好萊塢
二十世紀福克斯
華特迪斯尼公司
新力影業
獅門影業公司
新線影業
派拉蒙電影公司
環球影片公司
華納兄弟
溫斯坦公司
雷電華
塞爾茲尼克國際影業公司
⑸ 好萊塢電影如何界定
美國主要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
⑹ 好萊塢電影是什麼
好萊塢(Hollywood),本意上是一個地名的概念,港譯「荷里活」,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視娛樂和旅遊熱門地點,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現「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好萊塢市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的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市的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城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格里菲斯和卓別林等一些電影大師們為美國贏得了世界名譽,華爾街的大財團插手電筒影業,好萊塢電影城迅速興起,恰恰適應了美國在這一時期的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電影進一步納入經濟機制,成為謀取利潤的一部分,資本的雄厚,影片產量的增多,保證了美國電影市場在世界上的傾銷,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影城,好萊塢也在無形中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好萊塢不僅是全球時尚的發源地,也是全球音樂 電影產業的中心地帶,擁有著世界頂級的娛樂產業和奢侈品牌,引領並代表著全球時尚的最高水平,夢工廠、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哥倫比亞公司、索尼公司、環球公司、WB(華納兄弟)等等這些電影巨頭,還有像RCA JIVE Interscope Records這樣的頂級唱片公司都匯集在好萊塢的范疇之內,這里的時尚與科技互相牽制發展,自然不造作,擁有著深厚的時尚底蘊和雄壯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爭相模仿。 由於當地發達的娛樂工業,不過電影製片廠分布的范圍早已不局限在好萊塢一隅,好萊塢與其周邊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構成了美國影視工業的中心地區。好萊塢市內有不少數十年歷史的老電影院,通常被用作電影首映式或舉行奧斯卡獎頒獎禮的場所,如今也成為旅遊熱門地點。
迪士尼公司製作的動畫也算是好萊塢電影的。
⑺ 好萊塢電影到底是指什麼樣的電影
其實「好萊塢電影」作為一種風格本來就不是一個准確的定位,它指的就應該是好萊塢出產的電影,但是由於好萊塢有一套自己偏愛的影片拍攝方式,所以就權且把用這套方式拍攝的電影叫做有好萊塢風格的電影吧,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有這么幾條:
從創作思維上講就是影片創作者在創作開始時先自己給影片提出的問題提供一個結論,比如「愛情就應該把純潔的感情放在第一位」或者「做了壞事就必須要受到懲罰」,這個結論必然是在某種價值觀體系下的(在美國就是中產階級價值觀),然後在進入具體創作時處處想著這么一個問題:「如果觀眾看到我這么拍會怎麼理解?」從而在影片過程中調動所有可能的視聽手段來強化上面提到的那個結論。
在視聽上體現為好萊塢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經典的剪輯方式,這種剪輯方式的最重要代表就是正反打鏡頭。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這個結局意味著整部影片所創造的夢幻世界在觀眾心中的完全確立,觀眾在接受了這個大團圓結局的同時,也就接受了上面所提到的那套價值觀。
如果一部電影具備了前三點你已經可以叫它好萊塢風格了,但好萊塢電影還有幾點是必須要說的,
一個是明星制,那是一個復雜的體系,不同的明星本質上代表的是一種做人方式,代表的是一種特有的有「魅力」(這種魅力在觀眾心中的確立是之前放映的好萊塢影片的強化與傳媒的吹捧有密切關系的)的性格,在創作時這種性格就給創作者提供了一個人物的模版,故事只能在這個模版下進行,所以從來都是劇本還沒完成,哪個明星來演什麼角色就已經確定了,如果發生意外要換一個明星,那麼劇本就要相應地進行調整,調整成適合新換的明星形象的故事。
還有一個是視聽奇觀,這不一定就是指的大場面,美麗的明星、好看的畫面都是視聽奇觀的一部分,目的都是為了創造一個夢幻世界,最終為確立一種價值觀而服務。
⑻ 怎樣的電影算是好萊塢電影
好萊塢影片是商業片的代名詞。 美國電影公司策劃,出資,拍攝,後期製作,發行,由加盟的好萊塢演員出演,體現美國價值觀的影片。
⑼ 什麼樣的電影稱之為好萊塢電影
新好萊塢電影:
在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美學觀念的沖擊下,世界各國電影或遲或早地都在產生著新的變化。而在這一變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現於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萊塢電影與新德國電影的變化。雖然,這一變化在今天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由他們自己所顛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舊是世界電影發展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和一個極為重要的現象。它使半個世紀以來舊的電影製片體制產生了動搖,使傳統的美學觀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擊。它從更普遍的意義上證實了法國「新浪潮」時期電影美學革命的真正意義
第一節 新好萊塢電影所產生的背景
所謂「新好萊塢」指的是:從1967年一1976年,這樣一段時間。好萊塢電影在經歷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和民族電影興起的影響之後;在經歷了法國新浪潮的沖擊之後,在經歷了自身從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業影片製作的衰退與電視對電影製作的沖擊之後,於酗年代後半期和70年代,開始對近親繁殖的類型電影從形式到主題進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動盪與政治的危機;電影舊體制與舊觀念的危機,都成為這時期電影革命與演變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國社會處於一系列嚴酷的社會現實:謀殺叢起、越南戰爭、民權運動、經濟衰退、政治危機等等。
1962年,約翰·肯尼迪當選為合眾國的總統,他是第一個主張同勞工對話並被南北方美國共同認可的總統,也是第一個主張宗教自由的天主教總統。人民充滿信心和希望,嚮往著社會和改革的進步。然而,1963年,約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標志著「美利堅精神信念大廈」的坍塌。此後一系列政治謀殺出現:1965年4月,馬爾科姆被刺;1965年5月,羅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親又慘遭遇難。這些造成了長期的社會動亂、人心浮動。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國軍事代表團進駐越南,從此拉開了這場發生在遙遠的亞洲的戰爭序幕。1964年,美軍轟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參與戰爭;直到1973年,美軍撤出越南,戰爭才宣告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使美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36.5萬個年輕的生命被惡魔吞噬。這個數字幾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金爭的總和(二戰:20萬人;朝鮮戰爭:10萬人),成為美國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這使得曾經普遍堅信美國政治制度的優越的人們開始產生了疑問。好萊塢,這個曾以《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向世界電影挑戰,並以《飄》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銀幕的電影之都,在此期間戰爭這一類型的影片幾乎徹底遭到了破產,美國人民以他們青年人的熱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對美國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樣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國爆發了由20萬人參加的聲勢浩大的民權示威遊行。這個由多民族組成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曾起源於販賣黑奴,共和國的歷史則起源於黑奴的解放o。雖然,曾於1954年又頒布了「反對種族歧視的法令」,但仍舊發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學生遇難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個美國黑人考入大學,但市長和校長卻站在門口阻攔他們入學,當時的肯尼迪總統下令,調動了3000聯邦軍護送這三個人入學。1963年,由上而下的艱難的社會變革,結果變成了一場自下而上的民權運動。
1965年,洛杉礬黑人住宅區暴動,面這一慘狀空前的事件通過現代大眾傳播媒介體——電視的形式得到了及時的轉播,激起人民意識的覺醒,甚至待中間立場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邊。1967年,民權運動升級,黑人要求「種族隔離」,提出將路西安娜州變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還帶頭火燒兵役證,以示對越戰的抗議。15萬人向五角大樓走來,反對美國侵越戰爭。政府雖然在「內亂外患」惶惶不可終日的情況下,仍堅持反動立場,鎮壓示威群眾。1971年的一次規模浩大的游
行示威中,僅被捕者就多達15000人。
1970年,「水門事件」發生,美國議會由史以來第一次彈劾了他們的總統。美國政府失去了人心民心,引起了強烈的憤懣。美國對外擴張的霸權政策也受到了阻隔。民主政治與暴力行為,戰爭政策與人民反抗、民權運動的高漲與壓制,形成了美國社會政治運動的三大潮流。而這時在青年人當中「弗洛伊德」盛行,一種逆反心理通過德皮士、性自由等形式體現出來。新好萊塢電影運動便誕生在這樣一個「社會動亂、民主危機的時代」,其社會和政治的原因是無法迴避的。
新好萊塢電影產生的國內經濟文化方面的原因;似乎主要歸於電影與電視的競爭。進入50年代,電視就開始威脅著電影業,美國人與法國人採取的是不同的態度和方式,法國人所考慮的是在藝術美學上的革命,而美國人則更多考慮的是技術上的革命,他們將:寬銀幕、立體電影、汽車影院、甚至嗅覺電影等,一系列新技術推向市場。這一措施在企圖奪回電視觀眾的同時,實際上仍舊在維護著好萊塢的傳統職能。然而,酗年代中期,美國家庭90%以上都有了電視,人們坐在家裡看電視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多,電視台與節目數量也與日劇增,不僅吞噬掉全部好萊塢的影片,還在電視上開始大量地播放歐洲影片。而這來自: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日本電影、瑞典的英格瑪·伯格曼,特別是法國的「新浪潮」等一系列電影文化的沖擊,開始從根本上動搖了好萊塢的製片體制,一場電影業的「獨立革命」在醞釀之中—O。出現了一些不依附於大公司的「皮包公司」i他們的確解決了劇本、導演、演員等方面的問題,也拍攝出了幾部影片,但最後還是要大公司來為他們發行。「獨立革命」很快地煙消雲散了。然而,它卻預示著美國電影「新浪潮」的出現。就在這時一批電影學院的學生走上社會,開始了他們的電影創作。這些青年人崇拜和嚮往歐洲電影,接受了「作者觀念」的影響,也試圖象歐洲青年藝術家一樣,用電影講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法講述個人的、新的、非主流的故事。1967年,阿瑟·佩恩拍攝的《邦尼和克萊德》影片公映,盡管影片中表現的仍是一個英俊瀟灑的青年和一個美貌風流的姑娘的愛情故事,但是他們西裝革履的外表掩飾不住他們的真實身份:兩個手持槍彈、搶劫銀行的「江洋大盜」。這是美國電影銀幕上首次出現的與傳統好萊塢電影人物形象沮然不同的新人物,他們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納、《精疲力盡》中的米歇爾一樣,是個十足的無政府主義者,是社會秩序的破壞者和顛覆者。影片片頭所採用的字幕形式資料照片強調了人物的歷史傳記色彩、強調了敘事的真實性和紀錄性,這也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納被詢問時的時空非同步的剪輯有著一樣的精心設計。而現實社會的問題,越南戰爭的失敗和陰暗的社會前景也在影片結尾的改寫上體現出來,觀眾已經厭倦了「大團圓的結局」,這一程序再也行不通了。結尾時邦尼和克萊德被警察打得千洞百孔的身體與被擊斃在巴黎街頭的米歇爾何其相似。這部影片的成功在於人們接受了對「美國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它顛覆了美國電影的強盜片和警匪片的類型模式。而類型模式的破產之目便是作者電影的生成之時,影片《邦尼和克萊德》標志著美國新好萊塢電影的誕生。
第二節 新好萊塢時期的電影創作
60年代末,美國電影製作者的觀念在變化,觀眾的觀念也在超越現實的精神狀態,他們要利用『『青年人與現存社會的矛盾」和「現行社會的危機」,就像一個好萊塢的製片人所說的那樣「革命是容易脫手的完美商品」。他們企圖以「革命』』打人市場,就如同那一時期出現的德皮士資本家一樣。這類的影片以後還有:波拉克拍攝的《傑里邁亞·約翰遜》(1969年)、波格丹諾維奇拍攝的《紙月亮》(1972年)和盧卡斯的《美國風情錄》(1973年)等。《道遙騎士》成為六、七十年代美國電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引起了美國電影的深刻變化,並導致了某種「自由」浪漫、躁動的暴力情緒和風格」。這部多少帶有試驗性質的影片預示了1975年《出租汽車司機》的藝術方向。
影片《出租汽車司機》的導演是出生在紐約「小義大利區」的馬丁·斯柯塞斯,他曾做過短片、剪輯、助理導演等職。斯柯塞斯從f、目睹了小義大利區生活中的種種青年人的精神苦悶與孤獨的生活。他對街道上屢屢發生的暴力事件及行為有著深刻印象,本來做神職人員的理想漸漸被藝術情趣所取代。1968年,斯柯塞斯拍攝了處女作《誰在敲我的門》。此後,他遇到了約翰·卡薩維特斯,他的友誼與忠告一直伴隨著他,這就是「小夥子,永遠不要導演商業影片2,,斯柯塞斯後來以《出租汽車司機》和《基督的最後誘惑》實踐了這一忠告。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萊塢電影創作的中間分子,曾被傳統的人稱之為是美國的新浪潮的旗手,是一個擅長表現人的孤獨與暴力的偉大導演,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曾與1962年拍攝了他的處女作,一部恐怖片《痴呆症》;1967年,拍攝了作為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論文的《他已是小夥子了》起了人們的注意;1970年他又因《巴頓》一片的編劇(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而成功,為自己確立了地位;1972年,描寫黑手黨領袖的強盜片《教父)).,因創造了2億美元的票房,而獲得美國電影史上空前的記錄;1974年,那部關於竊聽專家哈里,考爾的《對話》,在聲畫對佼上精妙的處理,使人們看到了「美國新電影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形象」;1979年,《現代啟示錄》出現,這部影片同前一年出現的邁克,西米諾的《獵鹿人》一起,對人們一直保持沉默的「越南戰爭」問題發了言……。科波拉的電影創作走過了一條輝煌的歷程。他從獨立製片開始,不僅自己製作影片,還資助別人拍攝影片,盧卡斯的《美國風情錄》就是在科波拉的幫助下(科波拉的製片人)拍攝的。他雄心勃勃企圖要改變舊好萊塢,他曾說「我要為電影藝術賠上一生」。然而,由於他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使他逐漸地背離了自己,走向了「重磅炸彈」的高成本、重大題材的製作。在新好萊塢時期之後的好萊塢似乎什麼也沒有改變。
在這一時期獨具特色的影片還有:羅伯特。阿爾特曼,這個稱作「失魂落魄的夢幻者」,於1969年拍攝的《公園里最寒冷的一天》;西德尼·波拉克於lQ69年拍攝的《無力的馬不是要射殺嗎》;
哈爾。阿什比於1971年拍攝的《哈羅德和莫德》;以及米洛斯·福爾曼拍攝的《飛越瘋人院》等等。新好萊塢電影在商業片領域里也取得了廣泛的成就:在喜劇片類型中,出現了傑里。劉易斯、伍迪·艾倫和梅爾·布魯斯。他們3個人都是喜劇的導演和演員,他們的「相聲滑稽劇」妙語連珠地嘲諷了社會,既顯示出美國強大的喜劇傳統精神,又融入現代色彩。商業片卓越天才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於1975年拍攝的科幻片《大白鯊》,這部影片實際上預示了以後的《外星人》(1982年)、《株羅紀公園》(1993年)等影片的出現與成功。他還在36歲的時候,就曾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國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斯皮爾伯格影片的巨大的票房收人為美國電影贏來席捲全球的聲勢。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產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眾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一12億的觀眾,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產品的貿易順差僅次於飛機製造出口業,為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佔88部。
參考資料:http://www.nikerchina.com/film/faxiandianying/dishizhang.htm
⑽ 怎樣才算好萊塢電影,有什麼評級標准,還是指定的電影公司的電影,「美國大片」也是一個概念嗎
主要是由好萊塢的發行公司發行的片子就是好萊塢影片,如功夫之王雖然從演員到幕後大事多數是中國人,但卻是地地道道的好萊塢製作,因為片子是獅門公司發行,韋恩斯坦兄弟公司製作。主要的好萊塢發行公司有華納,環球,迪斯尼,索尼,哥倫比亞,派拉蒙,米高梅,20世紀福克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