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第一部彩色的電影是什麼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影片用16厘米彩色影片攝制,再放大成35厘米標准影片。
還因為當時的條件限制,攝制時燈光不足,色溫不穩定等因素,再加上缺乏拍攝彩色片的經驗,以致影片的彩色不夠,但它卻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1)以前的戲曲老電影是怎麼拍的擴展閱讀:
《生死恨》主要講述的是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士人程鵬舉和少女韓玉娘被金兵俘虜,發配到張萬戶家為奴,並在"俘虜婚姻"制度下結為夫婦。
玉娘鼓勵丈夫逃回故土,投軍抗敵。她在丈夫逃走後,歷盡磨難,流落尼庵,輾轉重返故國。程鵬舉因抗金有功,出任襄陽太守,後賴一鞋為證,得與玉娘重圓,但玉娘已卧病不起,憾然而逝。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此為中國第一部無聲戲曲電影。
《定軍山》講述的是蜀老將黃忠,當曹操攻打西蜀重鎮葭萌關時,發揮老當益壯精神,向諸葛亮討令拒敵,打退敵將張郃,乘勝攻佔曹軍屯糧的天盪山,後又再接再厲地用計斬了曹軍大將夏侯淵,奪取了曹軍大本營所在的定軍山。
㈡ 越劇電影紅樓夢是在哪個園林拍的
1962年,越劇《紅樓夢》在香港搭室內布景拍攝的。
1962年,越劇《紅樓夢》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導演岑范,主演王文娟:林黛玉;徐玉蘭:賈寶玉;呂瑞英:薛寶釵;金采鳳:王熙風。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個唱詞幾乎全中國的人都很熟悉。一部戲,便貫穿了一個戲種的歷史;一部戲,就幾乎容納一個戲曲的全部精妙。這樣的情形,只有《紅樓夢》和演繹它的越劇。
越劇紅樓夢是由劇作家徐進於1958年所編寫一出越劇劇目,由於其為首度將整個紅樓夢的故事完整地呈現於戲劇舞台,且以優美的台詞、唱詞,細致的表現手法,豐富的人物個性塑造,再配合上越劇本身語言的特色,以及主演者徐玉蘭、王文娟等人的演技及優秀嗓音,使其在1958年2月18日於上海首演以來,廣受到歡迎,其後並在1959年在北京作為國慶10周年演出,至1962年該劇在香港被拍成戲曲電影,使之更加廣為流傳。
越劇紅樓夢成為當代戲劇中紅樓戲的經典代表作,後來兩岸三地改編的紅樓戲曲及電影,或受其影響,或試圖改弦更張以超越之。而這部戲也不斷重新演出,1990年代以後,開始由新一代的越劇演員來演出此劇。
越劇紅樓夢首演時的陣容: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吳琛 導演:鍾泯。
演員:徐玉蘭飾賈寶玉、王文娟飾林黛玉、陳蘭芳飾薛寶釵、唐月瑛飾王熙鳳、周寶奎飾賈母、徐慧琴飾賈政、鄭忠梅飾王夫人。
㈢ 1963年老電影朝陽溝全劇
1963年老電影《朝陽溝》是一部豫劇戲曲電影,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朝陽溝》講述了高中同學銀環和栓保在讀書過程中互生情愫,相約畢業後同赴栓保家鄉朝陽溝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故事。影片通過生活化的情節,展現了農村生活的新奇與挑戰,以及銀環在勞動中的動搖與成長。在栓保的鼓勵和村裡老支書的幫助下,銀環最終決定留在朝陽溝,投身到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中。
該片根據同名舞台劇改編,由楊蘭春編劇,曾未之執導,高潔、魏雲等主演。電影版《朝陽溝》不僅保留了原舞台劇的精華,還通過電影語言豐富了情節和人物形象。例如,電影中通過鏡頭切換和場景布置,生動地展現了朝陽溝的自然風光和農民們的日常生活,使觀眾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農村的氛圍。
此外,《朝陽溝》作為一部豫劇電影,也充分展示了豫劇的藝術魅力。影片中的唱段優美動人,演員們的表演也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朝陽溝》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其成為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之作。即使多年過去,《朝陽溝》依然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一部藝術作品,更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㈣ 中國拍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什麼
中國拍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定軍山》。
《定軍山》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標志著中國電影產業的誕生。以下是關於這部無聲電影的
一、無聲電影的起源
無聲電影,也被稱為默片,是電影發展早期的一種形式。在電影技術的初步發展階段,由於技術和設備的限制,聲音難以同步錄制,因此出現了無聲電影。雖然這些電影沒有聲音,但通過演員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場景設計,觀眾能夠理解和感受到故事情節。
二、《定軍山》的製作背景
《定軍山》是由北京天然影業公司於1905年拍攝的一部影片。這部電影選取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故事為背景,展現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風格。這部電影匯聚了一批早期中國電影人的努力,代表了中國電影產業的萌芽。
三、《定軍山》的內容與影響
《定軍山》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定軍山之戰的故事。雖然是一部無聲電影,但通過精湛的演技和畫面表現,觀眾能夠感受到戰爭的激烈和人物的生動。這部電影的拍攝,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先河,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總結
《定軍山》作為中國拍的第一部無聲電影,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它不僅標志著中國電影產業的誕生,也展示了中國電影人的創新精神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這部電影為後來的中國電影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