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路上學》這個影片,怎麼只有預告片呢誰能告訴在哪裡能觀看到完整版的呀
網上現在還沒有這個資源,看來我們還得等一等了,我也很喜歡,也一直在找了。
2. 《走路上學》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
瓦娃是一個7歲的傈僳族孩子,奶奶病在床上,媽媽要照顧一家老小和田裡的農活。他和姐姐娜香兩人沒有別的玩伴,陪伴他們的只有一條叫明明的狗。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
但因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傷,所以媽媽堅決不讓瓦娃過江,買鹽打醬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擔。媽媽要瓦娃等外出打工的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
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後來他又幾次過江趴在牆外看其他小夥伴念書,玩游戲。
沒想到,聶老師給娜香送來一雙紅雨鞋時,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無意中被媽媽知道了。媽媽大發脾氣,瓦娃只好答應媽媽和姐姐:姐姐把雨鞋給他,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2)走路上學電影怎麼拍攝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娜香的扮演者阿娜木齡在長時間吊鐵鎖拍攝時,雖然又怕又累卻依舊堅持了下來,敬業精神絲毫不輸職業演員。弟弟瓦娃的扮演者丁嘉力還要求自己親身拍攝溜索飛躍怒江的鏡頭,成為了片中年紀最小膽量最大的孩子。
2、本片吸引了影星於榮光、成龍的加盟,他們在該片中分別擔綱監制和主題曲《一路》的演唱。
3、彭家煌、彭臣(以下簡稱彭氏兄弟)並非專業電影人,他們有自己的廣告公司,直至看到《南方周末》的文章《溜索求學》才決定拍電影。
4、彭氏兄弟憑借本片入圍第13屆華表獎導演處女作,並一舉獲得優秀少兒影片獎、新人編劇獎、優秀少兒男演員、女演員獎四項提名,被媒體稱為「本屆華表獎的一大奇觀」。
3. 《走路上學》這個影片放了沒
《走路上學》,我前段時間就找過了,網上的確只有預告片!
4. 求走路上學電影下載,我找了這么多年了還找不到這電影!到底有沒有拍文化部門就是個大騙子
這部片至今沒有出碟片,所以網上不可能有下載資源;
別說碟片了,連當時在影院播放也是因著少數民族題材而被行政命令的,觀眾也是學校組織的學生;
否則的話,以這樣一部無論導演演員都不知名的文藝影片,怎麼會進得了唯利是圖的發行商、院線和碟商的法眼?
5. 電影《走路上學》什麼時候可以看!
中文名:走路上學製片地區:中國主演:曹曦文,丁嘉力,阿娜木齡類型:劇情片長:90分鍾上映時間:2009年10月主要獎項: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
華表獎優秀少兒男演員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提名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目前網上還沒有片源,請等待一段時間吧
6. 尋電影《走路上學》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zNDQxODI4.html是這個么?希望得到你的肯定,我急需一個最佳答案,謝謝!如果需要這部電影的下載地址 ,請肯定後我再做解答!感激不盡
7. 走路上學 影評
範文:一股清新的風——評《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我們眼裡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國雲南,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求學,長久以來,每天依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們只是一群小學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學」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學》就是以「飛索渡江求學」為題材,從孩子的視角,不以苦難和獵奇為賣點,僅僅通過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間純真的濃濃姐弟情,成就了這樣一個清澈、毫無雜質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學》是一部兒童公益片,但它同時又通過深刻的主題和清麗的藝術手法感染和啟發了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觀眾。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傈僳族的一對小姐弟,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生活,瓦娃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姐姐一樣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姐姐是靠危險的滑索遛到對岸去讀書的,對於年幼的瓦娃,媽媽堅持要他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輕松和歡笑,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和小情小趣來巧妙地鋪墊了故事的主線,介紹角色關系。影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稱景的音樂顯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視覺效果,攝影考究,畫面精美,雲南的風景如畫,峰巒疊嶂,細細的溜索橫跨咆哮的怒江,一個個小孩子從彼岸從容淡定的溜索過江,以美襯險,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愉悅感。我們也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姐弟倆的喜怒哀樂。一雙十六塊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溫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聶老師為瓦娃買下了一雙鞋子,以此補償瓦娃沒有得到的紅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時候本能地去抓那雙要掉出來的鞋,墜入怒江的激流當中……畫面的精美,音樂的考究僅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但娜香的墜江卻震動了觀眾的心。在姐姐娜香離開之後,曾經那麼渴望過江的瓦娃,曾經那麼活潑好動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臨江的石壁上,再也不發一言……看到這里,影院里也彌漫著一股悲傷的氣氛,所有的觀眾都被影片感染了。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之後,實習期已滿的聶老師沒有離開這里。她一次次過江來給瓦娃家裡給他上課,始終沉默不語的瓦娃帶聶老師看他畫在木墩上的畫:一座長長的橋,兩個牽手的孩子,橋下無數的浪花。影片的結尾,大橋落成,聶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橋的另一頭迎接背著書包、舉著風車、走路上學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風車後,瓦娃,這個七歲的孩子,露出了與他的年紀不符的苦澀微笑。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看到姐弟戀手牽著手一起走路上學。導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倆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他們為仁和葯業、招商銀行拍攝過諸多電視廣告,但電影卻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彭家煌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他說,電影可以給他靈感,拍電影是他兒時的夢想。終於在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金之後,兄弟倆直奔夢想,自行投資1000萬拍攝《走路上學》,連於榮光、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都甘願不計酬勞為影片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商人不去選擇賺錢的生意而要做這個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賠本的兒童公益電影。兄弟倆認為人一輩子不能只為錢活著,拍一部發人深省的心靈電影,去啟發和激勵更多人,去為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做一點事情比賺錢的意義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學》當做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發現觀影之後孩子對金錢、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堅定的說:「也許這是一部能夠改變他人生的電影」。從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來看,《走路上學》就已與充滿銅臭味的很多商業片分隔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畫面、純朴的民風、濃厚的親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銘刻於心。國產電影中,實在有太久沒有出現一部如此純凈、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學》就憑借著其單純毫無雜質的氣質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8. 《走路上學》這部電影非常有教育意義,可是無論還是碟片或者網路,想盡一切辦法都無法下載,
http://www.61bead.com/61bead/kan594.html
9.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這天、我們外學校看了電影《走路上學》,看完後我感慨萬千。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怒江邊上。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里,夢里都露著笑容。
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兩個,手拉著手,快樂地去上學。。。這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事太多太多。看到瓦娃抱著紅雨鞋來到江邊給姐姐時,用袖子擦著姐姐的腳,把鞋子套在姐姐腳上;看到娜香穿著新鞋子來到學校,再把鞋子脫下來愛惜地放到一邊時;看到瓦娃一個人坐在屋頂上,寂寞地放著風箏時;看到新橋落成時,孩子們站在橋上笑成一片時;看到瓦娃手舉風箏,在橋上大叫著「姐姐」迎風向前跑時;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為了得到彼岸的知識,了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終於建起了愛心橋,橋這邊的孩子們可以走路上學了,再不用溜索了。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橋, 通過這些橋,讓那些仍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靈之橋,把我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與他們一起,獲得心靈的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