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電影機怎麼能放出光

電影機怎麼能放出光

發布時間:2021-06-17 16:24:28

Ⅰ 電影的放映原理是什麼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面),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面連續放映到銀幕上,藉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1/30秒。當電影畫面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面之間的停頓,而只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面的活動影像了。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准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雖然藉助視覺暫留現象,人們看到了連續的活動影像。但膠片上畫幅間隔造成影像忽明忽暗使人有閃爍感,讓人覺得不舒服。當閃爍頻率提高到一定數值如每秒48次時,閃爍感會消失。為了提高閃爍率,人們採用增加放映機遮光器的葉片數的辦法。如一個有兩個葉片的遮光器,當畫面移動一次,這光器就旋轉一次,也就是說葉片遮光兩次,這樣就使閃爍率從每秒24次提高到48次,從而使閃爍感消失。

空鏡頭,是指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即畫面)表明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只表現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氣氛的場面。

特寫是指突出人物的頭部,或突出要強調的「物」,占滿整個銀幕。它可以把演員的眼神、表情、動作最清楚地、最突出地表現出來。

Ⅱ 早期電影放映機是如何工作的

都很懷念過去的時光啊。曖←dě鏇葎 !露天電影開始,真是暖暖的旋律呀…… 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被那栩栩如生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所吸引,也一定想知道,電影是怎樣放映出來的。要放映電影首先要有電影膠片,它是電影工作者用攝影機拍攝、製作出來的有許多幅畫面的透明膠片。而要把電影膠片變成畫面和聲音就需要電影放映機了。 電影放映機的光學原理和幻燈機類似,也是用凸透鏡作鏡頭把畫面放大投射到銀幕上。但電影放映機還有許多其他裝置,保證能放映出連續運動的畫面。電影膠片不像幻燈片那樣是一幅一幅放映的,在電影放映機里人們設計了很復雜的機械,讓膠片連續地經過鏡頭,速度達到每秒24幅畫面。這樣一幅幅的放映出來,利用了人的視覺暫留作用,觀眾就在銀幕上看到了連續的畫面,而且覺得非常自然,沒有閃爍跳躍的感覺。 早期的電影是沒有聲音的,叫無聲電影。有聲電影的出現是在1906年,但那時的電影,畫面和聲音是不同步的。現在觀眾在欣賞電影畫面的同時,也能聽到美妙的音響,這是現代電影放映機的功勞。在製作電影膠片時,電影中的聲音也被轉換成不同的光信號記錄在電影膠片的兩邊,電影放映機在放映畫面時,也把膠片上的光信號還原成聲音,通過音響設備播放出來,觀眾就欣賞到有聲有色的電影了。 一般的電影由一台放映機放映,觀眾看到的畫面立體感不強。現在已經有了叫做「立體電影」的電影,這種電影使觀眾產生三維空間的感覺。這是由兩台電影放映機同時放映,每台放映機放映出的畫面略有不同,恰好與人的兩眼看東西的差別相同(你輪流閉上一隻眼用另一隻眼睛看東西,就會發現左右眼分別看到的景象是有差別的)。觀眾在觀看時要戴上特殊的眼鏡,每隻眼睛只看到一台放映機放映的畫面,兩眼看到的畫面反映到大腦里,就形成很強的立體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 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效果,還常常採用一些特殊放映形式,如環幕電影、穹幕電影和巨幕電影等。現在,電影工作者還在研究「全息電影」,是用更先進的技術拍攝,用特殊的電影放映機放映,觀眾不用戴眼鏡就能得到更逼真的感受。

Ⅲ 觀看電影時,從放映機到銀幕有明顯的光路,為什麼

觀看電影時,從放映機到銀幕有明顯的光路,為丁達爾效應

Ⅳ 放映機怎樣樣在熒幕中打出白光

3原色組合,打出白光,這是1種。還有1種,專門的白色光源。但是它確切是低能,用...1般的放映機還不能看,必須標准范圍內看完以後,這個畫面怎樣樣,就是它那個反差關...就跟我們拍那個電影1樣,說我們拍普通熒幕,你在燈光用量上來講,和拍寬熒幕的燈光

Ⅳ 電影放映機的光學原理是怎麼樣的

2k放映機都是三晶元放映機,它的光學原理是:氙燈發出的燈 經過反光碗匯集,把光速折射到 導光柱中進行均勻處理,均勻好的光速再通過棱鏡分成三原色。每個三原色分別照射在各自的成像晶元(DMD數字微鏡)上進行成像,然後三種光速同時經過鏡頭投射到銀幕上進行畫面合成。

Ⅵ 電影放映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放映機鏡頭里發出一束光,把膠片上的影象投射到銀幕上。那束光看著好象是一直在亮著的,其實不然。膠片每秒24張,每張膠片只有運行到鏡頭正前面的時候,鏡頭里的光才亮,然後就滅掉。在光滅掉以後,下一張膠片再下來。膠片看似勻速運動,實際是一動一靜交替運行。

而鏡頭光看似一直亮著,實際是一亮一滅,在閃。只不過每秒24次滅亮交替進行,太快了,我們的眼睛根本就分辨不出來。也正是因為我們的眼睛「上當」了,我們才能看到「活動影象」。

(6)電影機怎麼能放出光擴展閱讀

種類

1、膠片電影放映機

從使用拷貝上,可分為8毫米放映機(淘汰)16毫米放映機(淘汰)35毫米放映機和70毫米放映機(IMAX) 從用途上可分為:提包機(流動機)固定機,坐機。 可放映影片類型:寬銀幕,遮幅,等。 膠片放映機正逐步被數字放映機淘汰。 膠片放映機優點:色彩好,成像穩定。 數字放映機優點:無抖動,不易出現放映事故(斷膠片)放映成本低。

2、數字電影放映機

標准和特點

從高到底分為4K,2k,1.3k,0.8k。區別:4K(數字機分辯率為4096×2016 825萬像素)是最高端,大城市都極少。

並且4K可以同步的電影,2K都有。4K的設備只有在20米以上寬的銀幕上才能看出與2K的效果差距。

2K(數字機分辯率為2048×1080 221萬像素)是國際標准機。

1.3K(數字機分辯率為1280×1024 131萬像素)是國家標准機。

0.8K(數字機分辯率為1024×768 78.6萬像素)是農村放映機。

在這里4K和0.8K都不在我們討論范圍。(以上數字設備標准,我國均已頒布了暫行技術規范)

解析度

1.3K標準是國內標准。2K是國際標准。區別:1.3k國產電影基本同步,進口片包括港片(合拍算國產)2K則可以放分帳大片。電影全球同步(只要國家引進)1.3K放進口片,分賬片放不了,買斷片可以放的。放不了分賬片,是由於版權,晶元級的硬體限制。

分賬片和買斷片

中國電影市場每年發行50部進口片,20部是分賬大片,除每年引進6部非美國影片,其餘都是好萊塢影片。國家標準的1.3K買斷片可以放,分賬片放不了。另外3D影片作為特種片,不再進口范圍限制內,中國電影市場進口片比重在逐步增加,進口片限制放寬。

3、移動式放映機

移動式放映機上不附有擴音機、揚聲器等。

電影放映機各部分的作用是:

(1)傳動部分。由電動機供給動能,經齒輪、鏈輪、齒皮帶、渦輪渦桿等傳遞給輸片部分。在固定式上多用三相同步電機;在移動式上一般用單相電機;特殊型號的往往需要用聯鎖電機,以保證設備之間同步。

(2)輸片部分。將成卷的影片由供片盤送到片窗照射以映出畫面,並經還音部分使光學聲帶信號轉換為聲頻電流。然後把放映過的影片再收捲起來。它由供、收片盒(或片臂)及供片、間歇、收片等輸片齒輪,間歇運動機構、各種滑輪、片門和畫幅調節裝置等組成。

窄膠片移動式放映機多用間歇抓片機構代替間歇輸片齒輪。電影放映機的核心部分是間歇運動機構,它將連續轉動變為間歇轉動,並和遮光板相配合,使影片在光線通過時穩定地停留在片窗處,清晰成像在銀幕上;光線被遮住時快速拉下,以免露出影片移動時的痕跡。

標准電影移動速度是24格/秒,為了減少閃爍效應,遮光板每格遮光兩次,將閃爍頻率提高到每秒48次。

Ⅶ 電影是怎麼放映出來的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面),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面連續放映到銀幕上,藉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1/30秒。當電影畫面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面之間的停頓,而只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面的活動影像了。

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准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7)電影機怎麼能放出光擴展閱讀:

1829年,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通過自己的發現確立了「視象暫留原理」,他根據此原理發明了「詭盤」。之後到1834年,霍爾納成功試驗出「活動視盤」。發展到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前面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出了原始的動畫片。

無心插柳的影片形成方式:1872年,在美國有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他們爭吵的問題是:「馬兒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一人認為必須有一隻蹄子著地,另一人則認為是騰空的。有人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他決定用照相機來幫助他們判定。

他架設了24架相機,用巧妙地方式讓馬兒在奔跑時,相機依次拍下照片。之後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兒在奔跑時,總有一隻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

Ⅷ 為什麼電影機射出的光線投在屏幕上會變成電影情節

電影
電影的起源

「電影的史前史幾乎和它的歷史一樣長」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他們在對運動的光學幻覺所進行的科學探索與實驗,在時間上,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但人類對於「光影理論」的認識與應用,便可以從2000多年前的中國講起。據文字記載公元前五世紀,墨子關於「光至景(影)亡」的學說,則是人類對「光學理論」的最早、最科學的貢獻。而產生於漢武帝時期,並在唐宋以後廣為流傳的「燈影戲」,則是對「光學理論」的最初、最樸素的應用與實踐。13世紀「燈影戲」傳入中東、歐洲、東南亞等地,這便產生了以後的「幻燈」「走馬燈」等形象的、運動的視游戲。電影正是起源於這些視學娛樂游戲之中。至於電影的發明所依據的科學技術、物理學原理,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大英網路全書•電影史部分》,開篇第一句話

一、視覺滯留

「使一塊燃燒著的木炭在被揮動時變成一條火帶,這種現象曾被古時的人們發現過」但是,將這種視覺現象同電影的發明聯系起來,卻是19世紀的事情。1829年,比利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托為了進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對物象滯留的時間,他曾一次長時間對著強烈的日光凝目而視,結果雙目失明。但他發現太陽的影子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裡。他終於發現了「視覺滯留」的原理。即:當人們眼前的物體被移走之後,該物體反映在視網膜上的物象不會立即消失,會繼續短暫滯留一段時間。實驗證明,物象滯留的時間一般為0.1-0.4秒。與
此現時,在歐洲的物理學教科書和物理實驗室中,也開始採用「法拉第輪」的原理和圖畫「幻盤」旋轉的視覺研究。它們向人類表明,人眼視覺的生理功能可以將一系列獨立的畫面組合起來,成為連續運動的視象。19世紀30年代,詭盤、走馬盤、輪車盤、活動視鏡和頻閃觀察器等視覺玩具相繼出現。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即在能夠轉動的活動視盤上畫上一連串的圖像,而當視盤轉動起來時那些呆滯的、無生命的圖象便運動起來,活靈活現。此後,奧地利人又將幻燈和活動視盤相結合,使繪制的靜止的圖畫投影在銀幕上,製作出活動幻燈,形成了早期動畫。然而,到了本世紀60年代,電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對「視覺滯留」的問題提出了新的疑義,他們發現銀幕上的全部運動現象實際上是跳躍的、不連貫的,但觀眾卻意識到那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動作連續。由此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視覺滯留」,而是「心理認可」。

二、攝影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span>意識面前,已經不可能滿足於靜止的、精美的、單幅照片了,而是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將它們相互聯系起來,忠實地復制形象動作和自然空間的物質實現。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他曾在 5年的時間里,多次運用多架照相機給一匹正在奔跑的馬進行連續拍攝的實驗,並於1878年獲得成功。這位天才的攝影師將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當馬跑過的時候,照相機的快門就被打開,馬蹄、騰空的瞬間姿態便被依次地拍攝下來。為此,愛德華•幕布里奇獲得了「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及裝置」的專利權。 1882年,法國人馬萊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研製了一種可以進行連續拍攝的「攝影槍」。此後他又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在歐洲,這…時期許多國家中的科學家、發明家們也都研製了不同類型的攝影機。其中,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機械師狄克為了使膠片在攝影機中以同樣間隔進行移動,而發明了在膠片兩邊打上孔洞的牽引方法,解決了機械傳動的技術問題。「活動照相」的「攝影術」得以完成。

三、放映術

1888年,法國人愛米爾·雷諾發明了「光學影戲機」,人們開始可以幕布上看到幾分鍾的活動影戲,比如《可憐的比埃》。

1895 年盧米埃兄弟向大眾展現火車進站的畫面時,觀眾被幾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嚇得驚惶四散。從此,由他們所啟動的活動攝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類紀實工具的發展史上展現了劃時代的意義,火車進站的鏡頭也象徵了電影技術發展的源起。

電影究竟是誰發明的?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

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

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

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

那麼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

根據記載:

在一八八八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0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鍾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

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

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

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了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

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

------------------------------------------------------------------------------------------------------
電影放映形式
超大銀幕電影採用70毫米的電影放映技術,因其銀幕巨大而稱超大。其銀幕高度為21米,寬度為30米,相當於七層樓的高度。銀幕之大而成為世界之罕見。它具有畫面穩定、清晰、色彩還原正常等特點,銀幕上景物真實而恢宏的場面,給人以美的欣賞與動的感受,隨著遠近鏡頭的推拉,將把您帶入富異國情調的美麗的大自然之中。

動感球幕電影廳採用70毫米放映設備,半球形銀幕趲直徑達18米,觀眾觀看電影時,整個畫面布滿球體,視而不銀幕邊緣,透射型的金屬銀幕,六聲道的立體聲效果,使觀眾享受變化萬千,栩栩如生的萬千氣象。影廳內的動感平台,是集液壓、電器自動化控制、計算機動畫為一體的高科技系統工程,當您坐在平台載體上,整個載體能上下升降,左右傾斜,前後俯仰,即可摸擬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擬潛水器,飽覽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隨著逼真的畫面和平台載體的活動,讓人不由自主的進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實和驚險刺激的特殊感覺,球幕動感電影填補了國內空白。

水幕電影與一常規電影完全不同。它是利用高壓水泵通過特製的噴頭,將水自下而上噴出,使水霧化並形成扇面形銀幕。此銀幕與自然界的夜空連成一片,人物出入畫面,忽而騰起飛向天空,忽而又從天而降,產生一種虛幻縹緲的感覺,似海市蜃樓。目前,水幕電影在我國還很少見。

環幕電影: 環幕電影也稱360度圓周電影,廳內呈圓形周邊是由九塊銀幕組成一個環形銀幕,由九台放映機同時放映,觀眾觀摩時,站在圓周中心位置,前瞻後矚,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畫面景象壯觀,氣勢磅礴,加上多聲道立體聲效果,一種身臨其境的強烈感覺,將呈現在您的面前。

立體電影是利用光學原理與人眼的視差相配合產生的一種奇特的空間影像和立體效果,當您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就會感到銀幕上的一切景物和大自然一樣,存在著遠近前後不同距離,有的景物近在眼前,似乎垂手可得,當某一物體朝你快速推進,你會感到物體猛地向頭部襲來,使你大吃一驚。

Ⅸ 在電影院電影機鏡頭射出來的光不直接打在屏幕上,而是先通過電影機前50厘米左右的一塊透明的玻璃,為什麼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塊玻璃是呈凸狀的,這就涉及到光學上的散射,這可以起到放大圖像的作用,因為放映機內部很難做到如此大面積的透射,所以用這塊玻璃做「放大鏡」放大圖像

閱讀全文

與電影機怎麼能放出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電影院最好看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296
電影三個金幣免費完整版 瀏覽:778
劉德華那部電影好看 瀏覽:313
徐崢的電影免費 瀏覽:384
手機如何保存電影片段到相冊 瀏覽:578
魔戒一共多少部電影 瀏覽:923
電影免費的app 瀏覽:743
國內好看的特種部隊電影 瀏覽:377
最好看的韓國驚悚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541
最好看的電影演員 瀏覽:497
網路大電影出品方如何賺錢 瀏覽:344
小伙拿槍對付鐵甲屍是什麼電影 瀏覽:204
英雄連怎麼調電影模式 瀏覽:674
最新好看的倫理電影神馬影院 瀏覽:8
電影拍攝道具的陳設有哪些 瀏覽:450
怎麼樣將電影存到暴風里 瀏覽:753
怎麼在bilibili上直播電影 瀏覽:254
電影手機視頻怎麼下載軟體 瀏覽:403
保安穿越丐幫是什麼電影 瀏覽:21
詹一美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