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為什麼電影風格要用24fps

為什麼電影風格要用24fps

發布時間:2021-06-12 14:35:33

⑴ 為什麼24幀每秒的影像才感覺像電影

要24幀每秒的影像才感覺像電影是因為「人眼視覺殘留」,具體說法有以下兩種:

說法1:是因為人眼的視覺殘留特性:是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在光停止作用後,仍保留一段時間的現象,其具體應用是電影的拍攝和放映。原因是由視神經元的反應速度造成的。其時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動畫、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

說法2:當物體在快速運動時,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1/24秒左右的圖像,這種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現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種性質。

人眼觀看物體時,成像於視網膜上,並由視神經輸入人腦,感覺到物體的像。但當物體移去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而要延續1/24秒左右的時間,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

(1)為什麼電影風格要用24fps擴展閱讀:

幀率和人類視覺

人類視覺的時間敏感度和解析度根據視覺刺激的類型和特徵而變化,並且在個體之間不同。人類視覺系統每秒可處理10到12個圖像並單獨感知它們,而較高的速率則被視為運動。當速率高於50 Hz至90 Hz時,大多數研究參與者認為調制光(如計算機顯示器)穩定。

這種調制光的穩定感被稱為閃爍融合閾值。然而,當調制光是不均勻的並且包含圖像時,閃爍融合閾值可以高得多,數百赫茲。關於圖像識別,已經發現人們在不間斷的一系列不同圖像中識別特定圖像,每個圖像持續少至13毫秒。

視力的持久性有時會導致非常短的單毫秒視覺刺激,其感知持續時間在100毫秒到400毫秒之間。非常短的多個刺激有時被認為是單個刺激,例如10毫秒的綠色閃光,緊接著是10毫秒的紅色閃光,被感知為單個黃色閃光。

⑵ 為什麼電影24幀就已經非常流暢,而游戲卻要60幀以上才能保持流暢

據扯人眼和大腦介面在一秒中可以處理10到12張畫面。(參見:Frame rate)但對一些刺激性畫面,比如黑屏突然閃白0.01秒,也是可以察覺的。原因是視覺後像(視覺後像_網路),簡單可以理解為呈現在眼前的畫面會在它消失之後依然會被視神經認為還存在一小段時間。

視覺後像是電影的基礎,人腦會腦補兩張畫面之間的動態內容。(真正的腦補,不需要自主意志支配)早期默片每秒只有14張畫面,但大腦依舊可以間補。
另一個電影讓人眼感覺到流暢的原因是:攝像機拍攝的每秒24張畫面,每一張都是經過一定時長的曝光完成的,所以它記錄得並不是嚴格意義的一瞬間,而是一段時間里影像的疊加,這就是為什麼一般攝像機在拍攝相對鏡頭高速運動的物體時會產生「動態模糊」。動態模糊使得那些飛速劃過鏡頭的物體(比如前景物體)不再是突然出現在某一兩幀畫面里,然後消失,而是在那一兩幀里出現一個模糊的影子。這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畫面的「穩定性」(因為一閃而過的東西會模糊和淡化)從而保持了流暢度(人腦可以專注於正常速度移動的中遠景)。
在電腦動畫中,渲染動態模糊是使得動畫更加流暢自然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為什麼電影的幀速率低但是依然感覺「流暢」。

對於游戲,流暢度不僅僅體現在畫面的流暢,因為游戲需要交互。
游戲中邏輯的計算(CPU運算),比如計算游戲中敵人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玩家血量的變化,需要不停計算。GPU渲染在渲染一幀畫面的速度是不穩定的,會受畫面復雜度影響,因此一秒鍾內能呈現出的幀速率也是不穩定的。所以游戲引擎會在GPU完成前一幅畫面的渲染之後讓CPU計算一次邏輯,比如敵人在下一幀會出現在什麼位置,玩家的血量會減少多少。這種方式會避免CPU在一秒鍾更新了60次游戲狀態,而GPU只能渲染出其中30個結果給玩家的浪費情況。
所以,當GPU渲染得不夠快時,CPU對游戲狀態的更新也會相應滯後。
如果玩家在這一幀按下一個按鈕,而這時GPU一秒只能處理一個畫面,那麼游戲對玩家做出反饋(不僅是視覺的反饋,還有邏輯反饋)將會是在一秒之後。舉個例子,你在dota中按鍵釋放一個技能,這個技能不光需要在一秒之後才被你看到,更可怕的是在一秒之後才在游戲狀態中真正發生作用。鬼武者中「一閃」所要求的「按鍵時機需要在2幀范圍內」,也必須建立在幀率達標的前提下。如果鬼武者在一台電腦上的FPS為5,玩家按中「一閃」基本就不可能了。
游戲中,只要有交互行為,滯後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反饋總要等到下一幀才能出現,所以GPU渲染一幀需要多長時間決定了反饋的速度。因此游戲的流暢所需要的幀速率也不絕對需要60fps,這跟游戲機制是否對反饋敏感有關。動作游戲,比如格鬥和賽車,對fps就更敏感,像《文明》這樣不強調動作的游戲,fps達到30就不會感到有卡頓。
以上是為什麼一些游戲需要較高的幀率來保持「流暢」的體驗。

⑶ 電影為什麼24幀,游戲

24秒或1。
游戲的情況是顯卡渲染出的每一幀跟下一幀一般不會是連續的。而一般電影的每一幀都持續1,所以會讓人感到裡面的物體、場景等都是持續運動的?首先,因為電影的所有幀之間都是連續的,所以你會發現暫停的時候,電影畫面會比較模糊,這種效果跟人眼的殘影現象一模一樣。造成頓挫感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游戲場景不一樣導致每幀生成時間不一樣,而認為是流暢的是60幀,所以幀率過低的時候讓人感到頓挫和跳躍感:很卡的時候場景變化很大;29秒。
為什麼玩游戲的24幀沒電影的24幀流暢人眼認為運動圖像是連續的最低幀率是24幀,由始至終都非常統一,比較直觀的體現

⑷ 經典科普:為什麼電影可以24幀,但游戲要60幀

你好,游戲不需要60幀其實也可以的,電影是25幀,因為25幀已經完全足夠克服電影裡面的視覺延遲,一般超過20幀人眼就會覺得是連續畫面了,至於游戲之所以需要更高的幀數是因為現在FPS或者第一人稱的游戲比較多,你在轉動畫面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掉幀的情況,或者轉動速度過快的話(角速度過大)人還是會有視覺延遲的感覺,所以越快越好,這樣人就會最小程度的感覺到視覺延遲,這就是為什麼玩FPS的玩家甚至會考慮120HZ的顯示屏,一個最明顯的就是120hz的顯示屏在拖動滑鼠的時候不會有像60hz顯示屏那種明顯的拖拽感。
望採納,歡迎追問

⑸ 為什麼現在一般電影的幀數都是24幀

「24幀」完整的說應該是24幀/秒,也就是影片每秒閃過24幀圖片,人眼對於圖片的識別情況是:低於24幀/秒時人眼會感到卡頓的情況,高於24幀時人眼就會認為這是一串連貫的動作,所以電影的最低幀速率要求一般是23.998或者24幀,動漫的要求可以稍低,比如16幀


⑹ 為什麼電影25幀每秒 電視30幀每秒 影院動畫又是24幀每秒這個和pal制式和n制式有什麼關系沒

主要是因為所採用的制式不同,所以造成的每秒幀數的不同。

歐美、日本等電視制式是NTSC,每秒鍾29.97幀,也就是常說的30幀每秒。

亞洲等電視制式是PAL,每秒25幀。

影院動畫所用的是膠片,固定的是24幀每秒。

一些高清的游戲,製作水準達到60幀每秒。

這個和pal制式和n制式有關系。PAL和NTSC制式區別在於節目的彩色編、解碼方式和場掃描頻率不同。中國(含香港地區)、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採用PAL制式,美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等採用NTSC制式。

(6)為什麼電影風格要用24fps擴展閱讀

PAL與NTSC的區別電影放映的時候都是每秒24個膠片幀。而視頻圖像PAL制式每秒50場,NTSC制是每秒60場,由於現在的電視都是隔行場,所以可以大概認為PAL制每秒25個完整視頻幀,NTSC制30個完整視頻幀。

電影和PAL每秒只差1幀,所以以前一般來說就直接一幀對一幀進行製作,這樣PAL每秒會比電影多放一幀,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聲音的音調會升高。這就是一些DVD愛好者不喜歡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據說現在有些PAL制DVD採取了24+1的製作方法,就是把24幀中的一幀重復一次,從而獲得跟電影一樣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為每秒有30幀,不能直接一幀對一幀製作,所以要通過3-2 PULLDOWN等辦法把24個電影幀轉成30個視頻幀,這30個視頻幀里所包含的內容和24個電影幀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電影一樣。

PAL與NTSC制式的轉換問題:

1、 PAL制式是每秒記錄25幅畫面;

2、 NTSC制式是每秒記錄30幅畫面;(兩種制式的畫面的掃描線也不同);

3、 DV格式既不屬於PAL制式也不屬於NTSC制式,但它確實分為25幅畫面/秒和30幅畫面/秒兩種版本;

4、 透過鏡頭,PAL制的TRV-900記錄的是25幅畫面/秒,而NTSC制的TRV-900記錄的是30幅畫面/秒 ;

5、 從數字埠(1394埠),TRV-900(其它數字攝像機也相同)既可記錄25幅畫面/秒信號,也可記錄30幅畫面/秒;

6、 從模擬輸入口,TRV-900隻能記錄與攝像機制式相同的模擬信號(PAL制式或NTSC制式)

⑺ 為什麼電影24幀很流暢,游戲24幀就覺得卡

電影是用攝影機拍攝的,快速運動時畫面在運動方向有一定的運動模糊,這個模糊會起一定的融合作用,另外,電影的24幀是均勻的。游戲的畫面是電腦生成的,每個細節都是清晰的,沒有運動方向的模糊,游戲畫面的幀率是平均幀率,由於畫面復雜程度、移動變化對電腦顯示系統的工作量不同,幀幀之間一般不是均勻的,對需要運算量大的畫面瞬時幀率可能會遠低於24幀,所以游戲會卡。
以上個人見解,沒有參考資料和依據,僅供參考。

⑻ 為什麼電影的幀頻為24啊與人的視神經反應速度有關么

當然是每秒鍾播放越多的幀數,用戶看來視頻播放就越順暢。而電影用24幀每秒的幀頻就能使觀眾感到播放順暢。在24幀的基礎上每增加1幀就會增加百分之五的成本,所以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學會(SMPTE)制定標准24、25和30幀每秒的SMPTE時間代碼幀頻是通用的,每種用於行業中不同部分。電影的專業幀頻是24幀每秒,電視的專業幀頻在美國是30幀每秒。在中國電視的專業幀頻是25幀。
為什麼電影的幀頻為24,而電視是25,並且就因為差這么一幀,使得每次要在電視上放電影時,都得要進行格式轉換(多插一幀,即對某幀進行重播),而不把它們統一為25或24呢?電影不願換成25幀的理由是,人們對每秒24幀已很滿意,換成25幀會增加成本;電視不願換成24的原因是電網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如果換成其它場頻,當受到如熒光燈之類的燈光調制的時候會出現差拍。由於大家都不願意妥協,所以無法達成協議,只能和平共處到現在。因此我們在看電視電影的時候,總能看到多插的那一幀在閃爍。

⑼ 為什麼電影是24幀而電視是25幀

24fps以上的電影都可流暢的觀看,電視不一定就是25fps,30或更高的都有。電影是為了節省膠片,24fps是最低限度,在低就不流暢了。電視沒有膠片問題,可以25,30fps。

⑽ 為什麼電影是24fps,而電視是25fps這1幀的區別在哪裡

電影的觀影環境暗,人眼視覺暫留效應長。
電視的頻率與交流電頻率相關。25fps對應於50Hz的工頻交流電。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電影風格要用24fps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怎麼控制情緒的電影 瀏覽:618
5d3如何做電影效果 瀏覽:209
電影院怎麼不開發票嗎 瀏覽:180
電腦有哪些網站可以看電影 瀏覽:275
好看的電影闖關 瀏覽:471
超好看的科幻巨資電影 瀏覽:651
免費看所有電視電影的軟體 瀏覽:805
帶著面具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9
香港版電影凶宅免費播放 瀏覽:2
保密局的槍聲老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771
為什麼看電影老睡著 瀏覽:429
為什麼現在國內電影會火 瀏覽:812
4個學生和1個老師電影有哪些內容 瀏覽:264
寶馬z4電影大片有哪些 瀏覽:265
好看電影陽光地火之人肉 瀏覽:578
韓劇講述特異功能殺手電筒影有哪些 瀏覽:115
218好看的電影 瀏覽:951
國產穿越游戲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37
好看的電影推薦喜劇外國 瀏覽:894
電影籌拍是什麼意思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