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理解電影《信條》裡面的時間鉗形戰術
時間鉗形戰術要求人不能夠告知將要發生的事,並且需要把將要發生的事重復一遍,這是因為邏輯與歷史是統一的,如果告知了將要發生的事,就會改變歷史走向,邏輯就無法按預定達成,如果不復現歷史,邏輯同樣不能達成。
時間鉗形戰術本來是講述未來的人要鉗制歷史的人,引申原理是,人如果了解歷史,就能鉗制現實,人如果把握了形而上學,就能夠用形而上學鉗制現實,但這樣的形而上學需要的前提是唯物辯證。
(1)電影信條什麼攻勢擴展閱讀:
諾蘭導演的鏡頭,把時間、空間、夢境、過去、未來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故事元素。《信條》是把時間拆開,像解開一段兩股繩索,一個未來,一個過去。小黑後來終於明白,他所見到的尼爾,早已不在人世,只是逆向回來幫他。
劇中最大的「鉗形」,是小黑作為男主,沒有姓名,沒有家人,是有喻意的。人類起源於非洲,用一個沒有名字的黑人主角,導演可能是把對人類的時間思考,推演到非洲大陸那個原點,所以劇中有一句台詞:「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② 如何理解電影《信條》裡面的時間鉗形戰術
時間鉗形作戰是《信條》的重頭戲,也是最大亮點。這個概念來源於逆時間技術,就是指作戰一方分成兩隊人馬,一隊在正常的世界作戰,另一隊在時間倒流的世界作戰。在時間倒流的世界,所有人是倒著走路,事情是從結尾發展到開頭,兩隊會在事件中期相遇,雙方可以交換信息,利用信息差打敗對手,這就是時間鉗形作戰。
這也是為什麼鉗形戰術要用兩撥完全不同的人,就是為了避免這個沖突。
信條不是一個改變時間線的故事,時間線是唯一的,在流動的時間線里,一切都是註定的,沒有所謂的重來一次的機會,其實從主角的角度就能感受到,他的生命一直都是正向流動的,他所看到的,就是命運。
而未來的新人類純粹就是搞事情,即便發明了這逆轉機器,也改變不了他們活著的事實,這就是命運,當你站在了時間的這條馬路上,事實就已經完成了,這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
③ 為什麼說因為電影《信條》,諾蘭應該獲得一個諾貝爾獎
諾蘭電影《信條》,註定將成為一部爭議巨大的電影。
有些人說,這是「神作」,也有人說,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垃圾。
本文不去判斷電影的好與壞,也不分析什麼音效和畫面。
用片中科學家勞拉的話說就是:不要去判斷和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五、基礎物理
現在的好萊塢,包括國內電影市場,普遍出現的一個創作趨勢是「低智化」。
什麼速激、復聯,幾乎都是劇情淺薄、場面好看的代名詞。國內的很多電影,也喜歡走純搞笑或者純煽情的路子,普遍性的問題是,劇情邏輯性差甚至存在很多劇情硬傷。
大量的電影創作資金流向是哪兒?特效、音效、畫面、道具和明星片酬,真正擁有好劇本的電影越來越少。
是電影從業人員沒腦子沒智商嗎?不是,這是他們迎合市場的結果,越來越多的觀眾熱衷於幾個認知:「看電影就是圖一樂」「看電影就是看畫面」「看電影就是打發時間」等等,所以為了迎合觀眾不願意思考、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電影公司就製造出了大量低智垃圾電影,而且票房普遍不錯。
難道諾蘭看不懂這個市場趨勢嗎?難道他拍不出像什麼「流浪火星」這樣的偽科幻電影嗎?非要拍出「物理學碩士」級別的硬科幻電影找罵,還賺不到多少票房,圖什麼?
筆者在十幾年前參加一次教育界論壇時,曾聽到一位物理學老專家的哀嘆:國內對於基礎物理研究的投入太少了,大家都去搞來錢快的項目,最重要的基礎物理因為費錢、費時間、費精力反而沒幾個人願意沉下心來搞。
《信條》這部電影,選擇的科學概念不是什麼時髦的星際大戰、二向箔,也不是簡單的時間旅行、超時空愛戀,而是晦澀難懂的基礎物理學概念,這就讓人肅然起敬。
當然,《信條》也只是利用了一些基礎物理學概念,因為它畢竟只是一部電影,但如果它能帶動一些觀眾產生對基礎物理的關注,並能引起社會對基礎物理研究的重視,其功莫大焉。
諾貝爾物理學獎最關注的領域是基礎物理,如果諾蘭能用自己的作品引發更多人去關注去學習去研究基礎物理,那麼他對基礎物理也算有相當大的貢獻,為什麼不可以獲得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最後,對於普通觀眾而言,你說「生活太累了,看電影就圖一樂」,看起來似乎沒錯。但筆者認為,如果你什麼都「圖一樂」,會不會陷入「太累了,圖一樂」—「繼續累,繼續圖一樂」—「更累,更需要圖一樂」的惡性循環呢。
觀眾品位提高了,電影市場自然就會出現品位更高的電影,品位高的電影會培養出更高品位的觀眾……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部分。
④ 在電影《信條》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看完電影,節奏很緊湊,音樂渲染氣氛很到位,各種大場面看得很爽,但是發現2個地方邏輯有問題。
在公路追逐逆向回來的反派,一直逆到越南度假的時間。以逆反派當時的知識,他知道越南度假時,基地發生了什麼導致爆炸了,所以逆回來看看,順便拿到了最後的演算法。但此時他不應該有自殺的想法,因為在他的知識里,這個時候世界並沒有被毀滅,果導致因,世界沒毀滅是果,那麼他要麼沒有自殺是因,要麼自殺了世界沒毀滅是因。2種因來看,逆反派如果智商正常,他就不應該有自殺的想法。
反派的知識永遠是快過主角方的,他有9種方法體面。但凡反派有點智商,都不至於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干自殺這種事。
但是尼爾解釋過,富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能改變過去,指的是發明時間門的未來人和反派。跟時間穿越有關的影片,總是逃脫不了祖父悖論,所以本電影的反派選擇無視,主角團選擇感受(聽從導演安排),只有觀眾選擇理解(然而理解不能)。
⑤ 怎樣理解電影《信條》裡面的時間鉗形戰術
怎樣理解電影《信條》裡面的時間鉗形戰術?
由於鉗形進攻在理論上是不可戰勝的戰術,紅隊是正向時間,從950打到10點50分,他們下直升機的時候,正好遇到了逆向的藍隊打完撤退,從藍隊那裡,可以獲得完整的戰斗情報。
這張圖片與《命運之門》有點相似,但實際上完全不同,命運石之門特別牛逼的一點就是通過「觀測者」來引導時間的發展方向。而且,這段時間的變化並沒有「觀察者」這一概念,恰恰相反,幾乎一切都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
紅隊藍隊被一個力點打成傻子的時間線被一股神秘力量剪掉了,因為這是紅隊藍隊做出炸樓判斷的依據,但在這個不可改變的世界裡,世界是這樣的,一座城市一直是一座廢墟,而這座城市是一座廢墟,在某個時間點突然變成一座建築,然後被炸塌。因此,沒有什麼策略,只是每個人在這一時刻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成為一個好演員罷了。
⑥ 《信條》是部什麼類型題材的電影
電影《信條》算得上是一部標準的動作片了。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會帶給大家怎麼樣的驚喜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其實說起這部電影的導演,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的熟悉,那就是諾蘭。只要聽到是這位導演出片的電影,那麼在質量上一定是過關的,因為這部導演製作的電影沒有一部不是佳片巨作,比如說大家熟知的《蝙蝠俠》,《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電影都是出自於這部導演之手。
為了使動作戲更加的真實,主演約翰·大衛也是拒絕用替身,所用的動作武打都要自己親自上陣,這樣才能夠讓電影呈現出來更加的真實,所以這部電影也是將科幻與動作的兩大元素神奇的融合在了一起,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讓觀眾能夠進一步的深入到這一電影中去思考和體會。
不得不說,這一電影也算的上是疫情之下的佳片,或許能夠帶動各地影院的票房業績,就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那麼你准備去影院看這部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