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母親》
《母親》的故事本身很簡單,但影片細節的處理非常豐富,在母親孤身尋求正義背後所展現的,是社會體系的壓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極度冷漠以及真相的不可知與不可逆。
該片通過有致的節奏、張弛有度的段落,將一個非常壓抑的氛圍巧妙的營造了出來,以扎實巧妙的劇本和飽滿圓熟的執導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幕後花絮
金惠子拍攝該片的第一場戲是NG了18次,讓她一度感到自己不會演戲了。
該片是元斌退伍後接拍的首部作品,也是他時隔五年重返大銀幕之作。
為了影片能夠真實地反映元斌的性格,導演奉俊昊把片中的人名改成了和元斌的真名「道振」很相近的「道俊」。
元斌並不喜歡攝影棚里的拍攝,而非常喜歡該片的外景拍攝地,認為如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B. 請問有適合給小學生放的關於母愛的電影么最好是非常感人的那種
媽媽再愛我一次(記得是高中的時候看的,都哭花的了,但是小學生看不合適,因為小男孩一直在找媽媽,怕有心理陰影)
老電影有部叫做《兩個人的芭蕾》可以看下,或者乾脆看動畫電影,什麼沉香救母或者是日本的動畫電影,溫情又比較有趣。——來自我愛鋪網
C. 2013電影媽媽講的是什麼 看到前面就不敢看了太恐怖了 後來結局是什麼一點一點講出來 大概就可以了
《媽媽》講了一對姐妹的母親被父親殺了,並將兩個女兒遺棄在樹林。五年後叔叔盧卡斯和女朋友安娜貝爾在木屋找到他們。
難以置信的是,這5年的時間,她們一直生活在破敗的小木屋裡,盧卡斯和安娜貝爾都表示歡迎她們一起生活。
女朋友希望孩子能重新適應生活,而且不斷努力,可她也越來越相信,他們房子住著一個惡魔,安娜貝爾有諸多的疑惑,她想知道姐妹是不是承受的傷害過大導致她們神智不清,出現了幻覺,或者真的有一個幽靈。
這個剛剛承擔責任的女人總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聽到不知來自於何處的耳語 。電影的結局鬼媽媽將莉莉「帶」走。
(3)母愛的電影不適合什麼女生看擴展閱讀:
《媽媽》是由美國環球影業發行的恐怖驚悚片,由安德斯·穆斯切蒂執導,傑西卡·查斯坦、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梅根·查彭提爾、伊莎貝爾·內利瑟聯合主演。該片於2013年1月18日在美國上映 。
該片根據導演安德斯·穆斯切蒂的同名短片改編,故事圍繞一對女孩展開,講述了她們在一次車禍中消失在森林——直到五年後才被發現,遷出了一連串恐怖事件的故事。
網路—《媽媽》
D. 如何評價希里黛玉的最後一部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
阿米爾·汗在自己著名的節目《真相訪談》中曾說:「在印度,法律更保護強奸犯。」這乍一聽會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卻是赤裸裸的現實。在印度混亂的司法體系下,只有四分之一的強奸案最終會得到定罪。正義不但總是會遲到,還常常缺席。而我們都知道,強奸案頻發,一直都是印度社會的頑疾。也許「頻發」這兩個字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讓我們看看數據。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的統計,僅2016年一年,印度就發生了3.9萬起強奸案,大約每13.5分鍾,就會發生一次強奸案。更讓人揪心的是,因為有很多受害人並不會在案發後選擇報案,真實數據可能會更加觸目驚心。和很多中國網友一樣,我關注到印度強奸案頻發的社會問題,是因為一起震驚世界的大案——德里黑公交輪奸案。
希里·黛玉被譽為「寶萊塢的女皇」,拍過三百多部電影的她,曾經拿過印度電影界最有分量的印度觀眾獎6次,還獲得過8次提名。說她是印度影壇的傳奇,沒有人會有異議。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和阿米爾·汗一樣,希里·黛玉不但通過自己電影反應印度的社會現實,也不斷參與社會活動,為印度女性的平權而奮斗。參演《一個母親的復仇》,希里·黛玉也是希望能讓更多的印度女性認識到強奸問題的嚴重性。遺憾的是,《一個母親的復仇》是希里·黛玉的遺作。在去年二月,她因病去世。傳奇隕落,整個印度都為她落淚。但她所傳遞的力量,永遠都不會消失。最後,我想引用一段阿米爾·汗在《真相訪談》中說過的話作為結尾:
「我想討論一些關系印度民生的話題,不責難任何人,不中傷任何人,也不制約任何人。人人都說,傷害我們的人近在咫尺,或許我們都有責任。現在,與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吧。一起去尋找、去發現、去學習、去分享,一起去揭開這些難題的謎底。我無心激化矛盾,只為能改變這個時代。無論是誰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一個母親的復仇》這樣的電影,提醒著我們:電影是有力量的。電影是娛樂工具,但更可以是時代的行車記錄儀。
E. 母親韓國電影好看嗎
非常好看。
該片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就是那個之前拿了奧斯卡金像獎的《寄生蟲》的導演),韓國演員金惠子、元斌主演。在豆瓣上有著8.3分的高分。
守寡多年的母親惠子一直與獨子尹泰宇住在一起,兒子性格溫順但智力有問題。有一天泰宇被一輛賓士車撞倒,朋友鎮泰帶他去高爾夫球場報仇,但卻因為鎮泰踢壞了後視鏡兩人被警察抓捕。
在當天晚上,鎮泰在與泰宇喝過酒後趁著夜色回到球場找出了白天的高爾夫球桿。而泰宇酒後尾隨一個名叫文雅中的女學生,但第二天雅中就被發現被人殺死了。而泰宇成為了頭號的嫌疑犯,因為警方沒有證據卻急於要將案件了結,所以很快就將泰宇拘捕。
辯方的律師即無能又不可靠,在別無選擇下,母親被迫自己展開調查 ,以證明兒子的清白。
但隨著母親對案件一步步的調查,卻發現兒子就是殺人兇手。為了保護兒子,母親殺掉了作為目擊證人的一位拾荒老人。最後兒子被放出,而頂替他兒子的是另一位沒有母親的弱智青年。而母親的內心也因此陷入巨大的折磨中。
《母親》這部電影很不一樣,在這裡面的母愛,並不都是正面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甚至負面的占據了很大一部分,這充分地展現了母愛的自私性和復雜性。
可以說,在影片最後,如果母親沒有殺死那個老人(雖然兇手是否為兒子一直存在爭論,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老人是兇手,確實有很大可能性。
但在電影中母親確實是為了保護兒子把老人殺死了),那麼它註定只是一部平庸的電影。但是當母親殺死目擊者時,作為一個人、一位母親的形象就立馬的豐滿了起來。
F. 母親節必看十大經典電影
母親節必看十大經典電影
母親節,有沒有想過帶媽媽去看去看一次電影,即使媽媽看不見屏幕上的字母,與我們一起看電影,相信會很開心的,那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的母親節之十大必看經典電影,希望你喜歡!
一、媽媽再愛我一次
應該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走來的觀眾,大抵都還記得記憶里的那一次集體揮淚——《媽媽再愛我一次》。幾乎每個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人,手裡都攥著哭濕的手帕。一部台灣苦情戲在內地獲得如此之廣的共鳴,這是當時發行這部影片的工作職員都沒有想到的。或許是由於母愛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題材,或許是由於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喧囂,或許是由於它給了善良的人們一個宣洩感情的埠。
談起《媽媽再愛我一次》中那個經典的“年輕媽媽”角色,楊貴媚曾經回憶說:“當時我才十八九歲,就讓我演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我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幸好有我媽媽在背後當智囊。最後電影拍出來後,我媽媽帶頭感動得直掉眼淚,直誇我體會到當母親的真髓了。”演完《媽媽再愛我一次》後,楊貴媚在內地擁有了極高的支持度——她去打車,司機不肯收錢;她去住店,服務生搶著要幫她買單。至今還有太多的觀眾對她這位“全中國最著名的媽媽”念念不忘。
二、母女情深
本片講述的是一對母女之間一生一世的友誼。原本作為一家之長的丈夫(父親)這個角色,自始至終都是缺失的,僅是開場序曲中的畫外音說了幾句話。
劇本寫得很高明,表現母女倆之間深厚感情,僅僅用了兩個場景,就刻畫得入木三分。女兒剛剛出世的時候,經常過分擔心的媽媽,半夜裡起來還要到嬰兒房看她,總是懷疑她已經停止了呼吸。女兒五六歲的時候,她們倆相依為命,晚上睡覺前,媽媽跑到女兒的房間,問女兒是否想去她的房間一起睡,女兒堅定地搖了搖頭,然後問媽媽是否想到她的床上睡,媽媽立即像個小姑娘一樣鑽到了女兒的床上。哦,這個時候,真不知道誰是小孩誰是大人了。劇本很緊湊,接著就往下演女兒成年以後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出嫁。開場就是一段不太愉快的對話,媽媽由於不喜歡未來的女婿而拒絕參加婚禮。兩個人都有著固執的性格,相互較著勁實在心裡始終是深愛著對方。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影片中的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缺陷,女兒為了報復丈夫的冷漠,和別人的丈夫(這個人由於妻子有題目,好幾年沒有與妻子同房)在酒店開房間。媽媽年逾五十,身邊還有不少追求者,她與宇航員的鄰居發生關系之後,可以像個小女孩一樣對女兒喊道性是多麼美妙的事情。不要說譴責,我們甚至能夠十分理解他們的一舉一動。人活著能讓自己快樂,而不是傷害別人,不是很好嗎?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出境下,他們總是很樂觀,可以大笑著面對現實。當他們意識到對方對於自己而言,十分重要的時候,他們敢於表達自己,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覺。所以,Lets have a talk!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多麼地重要。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誤解、矛盾、摩擦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理解、了解、原諒對方,這就是愛的真諦。
女兒成家之後,生了三個孩子,她在家當全職太太照顧著三個孩子,當她最後得惡性腫瘤,留在人世的時間所剩未幾的時候,心裡唯一掛念的是,該怎麼向自己的孩子們解釋自己的離去。在心理康復的party上,她是唯逐一個身患絕症的媽媽,可是心理卻要比其他任何媽媽健全。女兒已經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世上還有誰比一個平凡的母親更偉大呢?喝著一瓶啤酒,看完了83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母女情深》(Terms ofEndearment),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左右,看到最後,平淡的結局讓我流淚。
類似Driving MissDaisy般慢慢悠悠的調調,講述著被重復太多次的母女感情。沒有大場面,沒有震撼音效,母女的感情,在影片中歲月的慢慢流逝中,激發出你心底的`真情。多久沒有好好和母親聊聊了?你還記得她嗎?記得你小時那曾年輕的她嗎?相比現在的快餐片,我寧可花上三個小時來看這種情節漫長的感情片。由於,我以為,漫長的歲月,留到最後的,只有真感情。
三、漂亮媽媽
一個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堅強精神。面對困境,從沒放棄的母親!
孫周的故事講得不動聲色,鞏俐的表演也不見斧鑿之痕,中國電影許久不見的平和自然平淡地如行雲流水。有紀錄電影"現實漸近線"的朴實,摒棄張藝謀電影《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中超乎現實的張揚幽默,原生態的東西挖掘得比較深入。
下崗女工孫麗英(鞏俐扮演)離婚後與七歲的聾啞兒子相依為命。她夢想兒子能進正常孩子的學校,雪窖冰天的大街小巷裡,她帶著兒子蹬著三輪車一邊送報一邊教兒子發音。兒子將5000多元的助聽器摔壞了,丈夫拒付這筆錢,她只好為了這天文數字晝夜奔波。在地下通道賣書被沒收,由於她的朴實善良已不為世所容。
後來丈夫死了,後來她遇見一小學男老師,這段萌芽狀態的好感留給我們想像的空間。最後她買了助聽器,與兒子(或許還有那位老師)掙扎著、希望著樸素的倫理親情,非口號的表述方式,很易引起觀眾的認同。
《漂亮媽媽》不是一出悲劇,盡管它也煽情。在片中如孫麗英用煮熟的蝦來告訴兒子死亡的殘酷和兒子在天橋上對母親大聲念出那首貫串全劇的童謠這幾個片斷中,
編者的匠心清楚可辨,但感動我的不是靠影像編織出來的廉價悲情,而是這些被提煉過的生活背後很多人都會有的相同遭遇: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韌性。
四、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少女時代的愛情,可以說是一代人的愛情方式。一顰一笑,一抬手一回眸,鬢角飄飛的一絲亂發,對父親的無窮凝望。純美有些壯烈。這是獻給母親節的最好禮物。秋天,田野上蜿蜒的道路。丘陵地帶的牧場。湛藍的天空下金黃的白樺林。父親和母親的故事就在這樣一個單純的場景中展開。
張藝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純凈的故事,這純凈來自於人物的氣質、故事的線索、環境的簡化以及表現手法的樸素無痕。從母親招娣美麗純真的眼神,特別是父親那齊嶄的蓋分頭和年輕的淳樸而喜氣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人物風采近乎完美的還原。
章子怡飾演的招娣不僅是村裡的美人,還是一個善良手巧的賢惠女子,一個情感豐富的姑娘。對讀書人和文化的仰慕,生發了她對新來的教書先生的敬意和暗戀。
母親挎著籃子在樹林中邊跑邊遠望著這是影片中讓人難忘的一組鏡頭,我們從最初就感受到了來自內心的震顫。懷著忐忑的心情和模糊的美夢,暗安閑路邊久久期待著的,並不只是招娣,可能也是張藝謀或者我們:每一個曾經戀愛的人。
田野和白樺林是那樣美,似乎俄羅斯展覽畫派筆下的風景,這唯美情調的場景是影片國際性的元素;而音樂在這畫面之外加入了又一國際元素,由電聲音色襯出的宛若《泰坦尼克號》中羅斯主題的招娣主題這種奇異的聯系在影片開始時家中的牆上已有暗示三寶引用它的部分動機作了一次成功的東方變奏,抒懷哀怨的管子可以媲美蘇格蘭風笛的悠長傾訴。
捧著蘭花瓷碗的手,還會織布和擔水,招娣的性格之美已然從中顯現出來。我們不由跟隨她的心跳,在一次次張望和惶亂中,重歷初戀的冒險與甜蜜。當先生終於出現在院子前,這個期待已久的晴朗的中午,招娣懷著無比喜悅慢慢走出家門的時刻,那一見傾心、將許終身的眼神已令我眼花,頓時擊中了我的心。忽然間我淚流滿面。
這樣的審美體驗是異乎平常的。我說不清為什麼會在這時如此感動既非悲傷也無劇情高潮的渲染。此前我們認同於她的視角,此刻卻轉為小學老師的視角而面對招娣姑娘純美的形象。她的美如此光輝,如此珍貴,喚起了我們心底深深的舊夢。
再後來,是母親愛的等待和守望,那是傷痛無望與希望交織的日子,所有愛情絕唱共同的詠嘆。
五、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單身母親瑪努埃拉和兒子埃斯特班生活在馬德里。埃斯特班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甚至連他叫什麼也不知道。在埃斯特班17歲生日的那天,瑪努埃拉帶他去看烏瑪▪羅霍主演的經典戲劇《慾望號街車》。埃斯特班被烏瑪▪羅霍的演技所感動,散場後為了得到她的簽名而拚命追趕。但這時不幸發生了,一場意外的車禍奪走了埃斯特班年輕的生命。為了滿足兒子最後的願望,瑪努埃拉前往巴塞羅那,去尋找埃斯特班的父親。從一個故人阿格拉多處得知,埃斯特班的父親洛拉已經成為身著女裝的變性人,在染上愛滋病後,已經杳無音信。
通過阿格拉多,瑪努埃拉熟悉了羅薩修女。然而羅薩修女已經懷上了洛拉的孩子,並且從洛拉那裡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羅薩懷孕期間,瑪努埃拉一直留在她身邊護理她,直至羅薩因難產死去為止。瑪努埃拉為羅薩的兒子起名為埃斯特班。即將去世的洛拉出現了,瑪努埃拉將羅薩的兒子抱給他看,並且告訴了他關於他們死去的兒子埃斯特班的事情。最後,一件奇跡似乎發生了,剛剛出生的埃斯特班天生下來就具有對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而幸運地生存下去。
瑪努埃拉為了達成兒子的心願,也為了找到孩子的父親,那個不知所終沉痾纏身的“男人”,來到了巴塞羅那,碰到了數個女人,每個女人都有獨特的故事,每個女人都在情感的沼澤中沉湎,不知歸路,迷茫的心情傳染著每個人。直到瑪努埃拉的出現,故事總算出現了轉機。
《慾望號街車》作為其中的經典道具,出現了數次之多。難道慾望對於人類來說真的不可抗拒?每個人都有慾望,有人在慾望中沉淪,有人在不斷追求慾望,卻忽視了身邊的真情和親情,直到最後發現所有的慾望成為了泡影,生存的困境不在於物質的匱乏,更在於精神的貧窮。瑪努埃拉和羅薩都懷了洛拉的孩子,他們都堅持要生下孩子,由於她們尊重生命,她們要活得有尊嚴,她們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感情,勇敢的保衛了高尚的親情,甚至在死亡眼前都無所畏懼。她們堅強的活著,由於天使般的孩子時刻在注視她們,一個生命從無到有都拜她們所賜!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戲劇,她們不願由於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而退出,她們可能剛開始還怨恨那個男人,可是時間會使人忘記一些事情,包括怨恨。影片最後的結局是暖和的,盡管死神已經帶走了那些可憐的人。
六、法內情三部曲
《法外情》講述是一名低級老年妓女劉慧蘭(葉德嫻)被污衊殺害一名年輕富商,此案一出,律師無人肯為妓女申冤,惟有剛出校門的青年律師劉志鵬(劉德華)願伸張正義,他苦心搜集資料,在法庭上依靠大量證據和出色的辯護令案情真相大白,但就在即將結案一刻,有人卻宣稱被告妓女與他原本是母子關系....。。即便本日看來,本片亦能賺人眼淚,震撼人心,一如幾十年前的經典影片《神女》,葉德嫻扮演的妓女也和阮玲玉一樣,為了兒子肯犧牲一切,即便賴以謀生的臉被弄花亦無怨無悔,母愛之偉大顯露無疑。兒子律師對此固然一無所知,卻鐵肩擔道義,挑戰權貴為窮人打官司,尤其片末他在法庭上對社會貧富不均導致人與人不能同等的有力控訴,當能讓觀眾產生震撼共鳴!
《法內情》的故事框架大體未變,但增加了母子情深的情節,吳思遠原作中律師兒子到最後亦不知被告妓女竟是自己母親,母子終是異路!
《法內情》卻對此做了重大修改,兒子不僅早已得知真相,更在法庭坦言與被告關系,盡管引起嘩然,但法內依然有情,冤情依舊大白!如此一來,影片戲味更濃,劇力更激,更輕易賺取觀眾眼淚!
麥當雄見此,居然又拍了《法內情大結局》!講述劉律師因救母親,不惜妨礙司法公正,被革職。他之後倍受白眼,更被誣陷殺人,啷鐺入獄。於是便換成母親四處奔走,終極為救兒子受傷離世。無可否認,大講母子情的兩集《法內情》比吳思遠的《法外情》恐怕更感人些,但同樣無可否認的是,《法外情》跳脫情感之外,依然有對社會不同等現象和金錢畸形價值觀的揭露拷問,現實氣力更強!
人間真的有一種情,無私卻是最偉大的,往往我們總是忽略了,回頭才知,傷害原來是那麼的深。
真的很感動,當我看到《法內情》的最後,華與他母親擁抱在一起時,淚流滿面!
七、黑暗中的舞者
冰島歌後比約克在電影里扮演一位從捷克來美國為子治病的母親薩瑪,其子所患的是家族遺傳的眼疾,視力由逐步惡化到終極失明。薩瑪自己的視力也非常弱了,為了能夠正常的工作她只好背熟視力檢測表以對付醫生的檢查。
然而命運對她過於殘酷,她失明了。一直友好的鄰居警察彼爾,偷了她為兒子看病攢下的錢。薩瑪去拿回自己的錢。在爭奪中,她殺死了他。在法庭上,她不肯為自己的行為辯解,被判了死刑。又由於不願意用兒子的手術費請律師,失去了減刑的機會。
我不知道,過去的童話家安徒生筆下的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從聖誕街頭到天堂有多遠但我從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中知道,從塞爾瑪單人死囚女牢到絞刑台場,一共有107步,人們把這107步叫做通向天國的小路。
執行絞刑這一天,六男一女總共七個獄警押解一個塞爾瑪。這一天,塞爾瑪沒有咽下最後一頓專備的食品,她以淚水洗面。為了小兒子吉恩,她一點都不想死,她害怕自巳小小的兒子成為一個孤兒。她確是一個睜眼的瞎子,但她確實摸索著庇護孩子,關愛生活,尋找光明。
在執刑的時候,塞爾瑪唱完了自巳的倒數第二首歌,自巳的生命輓歌。女獄警拌攙塞爾瑪出了死囚室,一步,三步,五步,九步,二十七步,六十三步,九十九步,一零七步,塞爾瑪終於站到了絞刑台上。卻不能支撐癱倒下去了。塞爾瑪痛哭著嘶聲叫啜。
我幻想著:塞爾瑪經過107步進入的天堂,是不是可能如同安徒生童話世界裡,那一個賣火柴小女孩,到達那個暖和光明的地方。
八、九香
坐在開往城裡的車上,農村老太太九香的思緒回到了幾十年前:一天,雪暴壓塌了她家的草房,她從廢墟里救出了五個年幼的孩子,沒有多久磚窯倒塌,九香的丈夫被奪走了生命。
萬分悲痛的九香獨自挑起生活的重擔。她丈夫生前的好友關振良給了九香一家很多的幫助,他真心實意的提出和九香共同承擔疾苦,九香也為之感動,但為了不讓孩子受丁點委屈,她沒有答應關的求婚。
從此,九香的日子更加難熬了。小女兒在看人殺豬時不幸被撞成折骨,九香把自己的血輸在她的身上。為了活命,九香忍痛將兒子天星賣給飯庄老闆,但終極無法忍受骨肉之痛,又退了錢把兒子領了回來。
九香含辛茹苦地供養五個孩子讀書,孩子們一個個爭氣地考上了大學。隨著孩子們的一個個成家立業,九香老了,小山村的草房裡只剩下孤寂的她。為了五個孩子,她錯過了老關的愛,並患了絕症。臨終前,五個孩子趕到她身邊,九香把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分別送給孩子們一張。依照她的心願,孩子們護送母親返回生養他們的小山村。
是否還記得那首感人肺腑的《懂你》: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這首歌正是電影《九香》中的插曲。
母愛這一人世間最崇高最偉大的感情足以讓一切在她眼前潸然淚下。
銀幕中的母親形象,依舊是很平凡,或是很傑出,可能目不識丁,可能知識淵博,但每個母親都是那樣無私,那樣寬容的愛著他的孩子。母親在藝術中的概念與生活中的概念實在是一樣的,她們是愛和犧牲的代名詞,即使在另一個空間,仍會把不滅的愛灑向我們。
九、兩個人的芭蕾
電影拍的很美很美:天、雪花、古鎮、西塘、閣樓、長巷、穿著紅衣服扎著紅頭繩的女兒的芭蕾、年老的媽媽在追光燈下沉醉的舞蹈……
數不清的讓人感動的美麗畫面,展現了中國徽派建築風格和古樸民風的小鎮。這部電影就是一首詩,一首讓人始終流著淚讀完的甜蜜的詩!
“誰家的姑娘喲,都有兩朵彩雲喲,我家的那一朵,你看得清喲,掛在山坡上的,是外家的那一朵,婆家的那一朵,你看不清喲……”這是片中反復出現得一段民歌,旋律優美感傷,給全片營造了一種唯美的意境。
十、心火
說的也是一個有關母親的故事,任性的小女孩遇見美麗的家庭女教師,沒想到就是自己的生身母親。小女孩被寵壞了,母親專心靈撫慰她,教導她,固然我不太明白那個“停頓時間”的意義,但是每當那個時間來臨的時候,整個房間彌漫著熒光屏上悠悠的昏黃燭光,竟給人如墜夢境的感覺。
母親和女兒之間的聯系,點點滴滴的庇護和關愛,並不顯眼,也不張揚,她抱著她,就像抱著最珍貴的寶物;她救她,也義無反顧,就算會死去也固執的朝她的方向奔去。電影看了太久,實在場景早已模糊,唯一記得的就是蘇菲瑪索臉上淡淡的光,淡淡的憂傷,籠罩著身旁的小女孩,靜謐並且如此和諧。
結局是大團圓的,幸福也彌補了曾經的殘缺。馬車離開被白雪覆蓋的冰冷城堡,下一站會是暖和的家園。
;G.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
《我的父親母親》是由張藝謀導演的一部經典電影,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觀後感,歡迎參考閱讀!
電影主要濃墨重彩地敘述了主人公父親母親年輕時的一段歲月。
主人公父親去世,他回到家鄉。本來是很自然的事情,把父親從縣城醫院接回來安葬,然而村長很為難,主人公母親堅定地要求村長派人去縣城把父親抬回來,但村裡年輕人都出去了。主人公怎麼勸也不行,母親還要親手用織布機織一塊擋棺布,織布機都壞了,主人公說自己去鎮上買一塊吧,母親怎麼也不同意,主人公只好找村裡老師傅把織布機修好,母親連夜織了一塊布,寧靜的夜晚響著織布機哭噎的聲音。
母親是很固執,但固執得讓人肅然起敬。
那年,母親十八歲,三河屯村來了縣城裡的一位老師,即主人公的父親,二十歲,可能是一見鍾情,母親的心再也不平靜了。母親為父親所在工地送上最好吃的飯,並在遠遠看著,希望父親能吃上自己親手用心做的飯。母親有意去父親送路遠學生回家的路上,期待能與父親」偶然「相遇。母親舍棄離家近的前井而去後井打水,只為經過父親所在的學校聽聽他上課的聲音。母親會為了丟失的父親送的發卡連續幾天起早貪黑去村中的路上尋找。母親會在大雪天站在冰冷的空氣中等待著縣城的父親回來。母親會因為縣城的父親沒有按時回來獨自走向通往縣城的路並昏倒在途中。
那條路承載了母親最珍貴的歲月,她要把父親抬回來,讓父親記住回家的路。
村中蓋新房子都要栓一塊紅布在房樑上,這件事由村中最漂亮的姑娘做,落到了母親的頭上,因為是父親的教室拴布,母親織得又細又密,布里包含著純潔的少女之愛。父親後來告訴母親,每當看到教室樑上的紅布,心中有說不出的溫暖。父親去世了,母親堅持要在那破舊的織布機上織一塊擋棺布。
這塊布是母親對父親最後的心意,父親冰涼的身體上覆蓋著熾熱的溫暖。
父親與母親相遇是在冬天,寒冷的冬天,然而那個冬天,父親與母親的心是滾燙的。他們的愛情轟動了整個村子,在那個自由戀愛還很新鮮的歲月,父親與母親的愛情為小小的三河屯村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
在這個愛情泛濫的年代,我深刻地感受到那段歲月愛情驚人的力量。父親和母親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墜入愛河的父親母親因為上面定了父親犯了」右傾「錯誤不得不分開。因為愛情,四年後父親再次回到朝思暮想的三河屯村;因為愛情,父親舍棄縣城,堅定地在講台上站了四十多年;因為愛情,母親在教室外聽了四十年父親上課的聲音。時代依舊在變,而愛情具有恆定的力量。
一個時代因為愛情而生動,一個人因為愛情而美麗,愛情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
我彷彿看到:一個老人,在一個安閑的午後,坐在家門口,沐浴在陽光之中,看著廚房不停忙亂的老伴,回憶起那個時代他們的愛情,青春而羞澀,質朴而純潔,那是一段生動的歲月。老人忽然感到,眼前的老伴是如此的美麗,容光煥發,宛如十七八歲的少女。
最近《我的父親母親》,看了之後,感觸很多。
陳小藝老師把鄉村婦女張翠花的角色演得淋漓盡致,她對陳志的愛很深,對陳志的家也付出了很多,在陳志母親的堅持下,陳志和翠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是在上學期間,陳志卻愛上了有文化,有修養的葉秀蘿,隨著劇情的發展,看到了翠花作為農村婦女和一般人的處事思維方式,陳志作為國家幹部很守法,但是翠花一家人並不理解他,陳志的很多做法(從翠花的大哥入獄到翠花侄子的工作安排)都逃不過作村支部書記的翠花父親。陳志對秀蘿的愛很深,可以說是藍顏與紅顏知己的關系,在翠花母親的干預下最終導致陳志的離家出走,翠花也最終明白了她與陳志之間的差距與隔閡,劇情以翠花與唐,陳志與葉的結合為結局,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我覺得較好的幾個角色:翠花,陳志,翠花父親,陳志母親,把現實生活演得很到位。
這是一部開始讓人無奈中間讓人難受結局讓人徹悟的劇。
那兩段婚姻是那個年代造就的,卻也是個人的選擇。
一個有文化的父親和一個出身農村的母親,這樣一種結合,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可是累了大半輩子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痴念。
陳志的淡雅註定他只會守著原則生活。從他當知青遇到張翠花開始到結婚前,他一直有機會去挽回未來,可是他不敢,害怕。他隱忍著生活,面對喜歡的'人卻在那次的結婚後望而卻步了。如果說他答應訂婚時並沒想過會遇到葉秀蘿,可是去報到那天卻遇到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青年遇到一個像從畫中走出來的人,他是欣喜的,在母親電話通知回家前他忘記了一個只是未婚妻的女人在家等著他,當愛情來臨時候他什麼都忘了,卻在面對選擇時候沒有了勇氣,只是無奈接受……
在婚姻剛開始時候,新鮮感還在,看到他也在努力。可是兩個人的差距卻越來越大,或許不應該是差距,而且境界,心靈的境界不一樣。陳志有他的夢想,喜歡天文,喜歡看星星,想當個老師;張翠花也有她的夢想,喜歡陳志,喜歡為他做一切事,想當個好妻子;兩個人的夢想一個是精神層次一個是現實階段,生活點滴已經讓倆人越走越遠。
整個局到離婚宴我才流下了眼淚,可是沒想到結局是這樣的,陳志說我怎麼覺得自己突然愛上你了呢,主線還是走了,有著不舍,卻再也沒有無奈了。也許就應該這樣吧,人到黃昏,愛不愛的,已成侈奢。只要有一個人能陪著自己走到生命終點,有他就安心,這就是晚年最好的結局。
所以年輕時候,請勇敢地去愛,不要害怕,哪怕會遍體鱗傷也不要緊。
現在人們喜歡看韓國影視劇,似乎韓劇中有我們已經丟失又由衷期望的東西,韓劇中的確有好多溫情、煽情、親情的典範,象《外婆的家》、《假如愛有天意》、《遠路》等,它們張示的優美的畫面、溫馨的音樂、動人的感情,讓人沉醉其間。但中國大陸也不乏有如此的精品,象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就是一個典範。
影片通過一個回鄉兒子的口敘述了黃土地的小山村裡一對戀人四十年的深厚感情故事,當時父親是下鄉支教的城裡人,來到村上簡陋的土房子里教當地的小孩子讀書,他一來就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母親對父親一見鍾情,一有機會就做好吃的東西給父親吃,喜歡聽父親教孩子識字的念書聲,常常會一個人跑到父親講課時站立的地方暗暗地思念父親的音容笑貌。懷春的少女是動人的,母親穿著大紅的棉襖在父親教學回家的路上靜靜地守候,少女的心思是含蓄羞婉的,母親只是遠遠地目不轉睛地望著父親。母親做了好吃的放在長凳上,希望父親能拿到那隻大青碗(她特意把碗放在頭一個),後來看見父親要走,急忙把剛做好的餃子裹在懷里追出去,結果半路上跌了一交把碗給摔破了,還把父親送她的紅色發夾弄丟了,一下急哭了,後來發夾找到了,碗也鋦好了(真的有這樣的手藝,絕了),這碗和發夾無疑是他們愛情的信物,母親丟了後的懊惱愁容和找回後的喜悅笑容都表現得自然到位。父親剛到村子的時候,母親給他細心地織了一張」紅「,掛在他教室的橫樑上;父親去世的時候,母親拿出來放了許多年的織布機連夜趕了一張布,是蓋在父親遺體上的(當然是白色的)。父親一輩子清苦,為學校嘔心瀝血盡責盡職,他是為新校樓的籌款工作而倒在雪地中的,但他一生有一個深愛他的女人時刻關懷著他,也應該知足了。深沉的愛,使得平凡變得偉大,中國農村有許多象母親那樣勤勞能幹堅強忠貞的女性,她們毫無奢榮取寵之心,只是守著心愛的男人默默地付出,她們的愛情朴實而深沉,值得尊敬。
這部影片無處不在流露著溫情、親情,但絲毫沒有煽情的一面,因為這樣的環境這樣的人們這樣的生活能造就這樣有深度的真情,就象雪地里的梅花一樣,清新灑脫,同時觸動了觀眾大腦和淚腺的閥門,讓觀眾在淚流滿面的時候也感受到了陣陣梅花香過般的熏陶。
這部電影放在電腦里已經很久了,一直沒有看,光看題目覺得會是一部講父愛母愛的電影,而這種電影多少讓人有些不太敢看,怕自己會觸動到一些。
今天算是把它看完了,顯然我是低估老謀子了,很出乎意料,同樣令人感動,更令人深思。沒有想到會是一個愛情故事,裡面的故事也許並不能算是特別出彩,但總是牽動著你的心,感情這東西是最沒法去述說的,當然也不太好表現,太曲折動人的故事顯得有些假,太過於平淡的又讓人覺得無趣,要把握這個度絕非易事,而這部電影做到了。現實中的愛情沒有像瓊瑤小說里的凄艷纏綿,更多的是一些柴米油鹽,但正是一些細小的東西才折射出情感的力量與美好。
平凡中的不平凡,在追求情感和經營情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彼此的慰藉,需要從點滴做起。
好長時間不被一部電影作品所感動過,當這種情緒襲來真是讓人難以承受又難以割捨,濕潤了雙眼 抽泣難止…
我必須非常喜歡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那唯美的意境感動我每一處的細胞。喜歡他們之間簡單的愛,喜歡純朴的鄉情,喜歡憂傷的景色…
相信看完這樣一部電影的人,不會激動的簇擁在一起述說著尤似好萊塢般的火爆場面,他們應該是會對朋友、親人說聲「對不起,我要一個人靜靜,慢慢舒緩顫抖的心臟,震撼的感受。」
《我的父親母親》再次讓我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