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梅蘭芳電影有那些
梅蘭芳的電影太多了你可以查一下關於梅蘭芳的一些詳細資料他和劉德華周潤發成龍等等都拍過一系列的電影
Ⅱ 梅蘭芳演的電影
梅蘭芳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腳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Ⅲ 關於梅蘭芳的電影有哪些
黎明的《梅蘭芳》、梅蘭芳京劇電影《游園驚夢》、2014《梅蘭芳華》紀梅演出
Ⅳ 梅蘭芳的代表劇目有哪四個
1、《霸王別姬》(虞姬)
《霸王別姬》是京劇相當重要的戲碼之一。此劇原名《楚漢爭》,根據崑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總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雲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楚漢爭》進行修改,更名為《霸王別姬》。
2、《貴妃醉酒》(楊玉環)
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 ,源於乾隆時一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該劇經京劇大師梅蘭芳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加工點綴,是梅派經典代表劇目之一。此劇本主要描寫楊玉環醉後自賞懷春的心態,凸顯楊玉環對帝的柔情。
20世紀50年代,梅蘭芳去蕪存精,從人物情感變化入手,從美學角度糾正了它的非藝術傾向。有資料說此劇源自崑曲劇目,由其唱詞結構可見一斑,尤已開場的四平調為京劇珍品。
3、《宇宙鋒》(趙艷容)
《宇宙鋒》是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 而梅蘭芳(京劇)、陳素真 (豫劇)、陳伯華(漢劇)三位大師的《宇宙鋒》並稱為「宇宙三鋒」。
梅蘭芳講:「我承認在我一生所唱的戲里邊,《宇宙鋒》是我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梅蘭芳把生活化的真實感化作戲曲的節奏感,追求戲曲表現的意象美。看梅蘭芳在舞台上裝瘋的准備,雙拋袖,右轉身向里掏左袖反舉肩後,快步跑進上場門,這就給了觀眾極大地心理期待。
4、《鳳還巢》(程雪娥)
京劇《鳳還巢》為梅蘭芳根據清宮藏本《循環序》改編,原名《陰陽樹》,又名《丑配》,於1929年在北京首演。此劇情節巧妙,行當齊全,與清代傳奇劇本《風箏誤》有異曲同工之妙。雪娥的幾大段唱腔華麗別致、明快跌宕、如訴如歌,是梅派唱腔中廣為流傳的著名唱段。
5、《抗金兵》(梁紅玉)
《抗金兵》是1933年梅蘭芳在上海編演的一出激發抗敵鬥志的新戲,由傳統劇《娘子軍》改編,又名《戰金山》、《黃天盪》。原為武旦戲。梅蘭芳就老本改編演出,攝有電影,歐陽予倩又改編,名《梁紅玉》。
Ⅳ 梅蘭芳的三大代表作品
梅蘭芳的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 ,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2019年9月25日,梅蘭芳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Ⅵ 電影梅蘭芳的主演是誰
主 演:黎明 飾 梅蘭芳(中年)
章子怡 飾 孟小冬
孫紅雷 飾 邱如白
陳紅 飾 福芝芳
聯合主演: 王學圻 飾 十三燕 ,英 達 飾 馮子光,余少群 飾 青年梅蘭芳,安藤政信 飾 田中隆一,潘粵明 飾 朱慧芳,張鑒 飾 吳東東 吳剛 飾 費二爺 馬三 石曉滿,古野中將,六平直政,錢記者 錢波,梅雨田 畢彥君,宋媽 張少華,老宋 李明臣,梅祖母 柳景溪,邱母 李濱,吉祥王老闆 陳強,少年福芝芳 鍾欣桐,於小彤 飾少年梅蘭芳
Ⅶ 梅蘭芳演過的劇目有哪些
《穆桂英掛帥》、《貴妃醉酒》、《太真外傳》、《女起解》、《宇宙鋒》、《霸王別姬》、《生死恨》、《廉錦楓》。
唱腔
梅蘭芳的唱腔醇厚流麗,感情豐富含蓄。由於他嗓音高寬清亮、圓潤甜脆俱備,故音色極其純凈飽滿,唱工從不矜才使氣,始終保持平靜從容的氣度,決無氣餒音懈之處。
他的唱腔基本上是從傳統唱法中來,但又無一腔照搬傳統,而是以自己的潤腔方式和行腔規律,將其化為具有從容含蓄的梅派韻味的唱腔,旋律優美,順暢流利。
在每一出戲中,均結合表達人物感情和劇情內容的需求,設計出大量新的唱腔,悅耳動聽,清麗舒暢,並不以花哨織巧、變化奇特取勝,但無論是柔曼婉轉之音抑或昂揚激越之曲,都無不出自心聲,感人至深。梅蘭芳的嗓音脆、亮、甜、潤、寬圓俱備,而最難得的是又甜又亮。
甜而不寬,這只是一般好嗓子,梅的嗓音之寬,恰到好處。梅蘭芳精通音律,五聲尖。他的唱法,在成名之後,可以說既無腔不新,又無腔不似舊。
其中打破藩籬的是「南椰子」唱腔,這是前人沒有的,至於在「南梆子」中加「哭頭」《春秋配》,「南梆子」轉快流水以及反四平調,如《太真外傳》的「盤舞」、「出浴」等,更是梅派所創的新扳腔了。
藝術成就
梅蘭芳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梅蘭芳為領銜人,中國京劇旦角的最重要代表,風靡一代,他男扮女裝的技巧出神入化,並提升京劇這種原本通俗的戲劇,呈現審美的抒情境界。梅腔悠然而有餘韻,令觀眾感受到古典女子優美的情致。
少年時期的梅蘭芳,聽從了良師益友齊如山的建議,繼承了優良傳統的京劇的華麗與身段,並針對京劇過往只重形式,缺乏情感靈魂表演的缺失加以修正,配合詞曲韻律之和諧,注入更充沛的情緒感情於表演之中;
此外更創作了眾多優美而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積累大量的優秀劇碼,發展並提高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創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表演藝術流派──梅派。
梅蘭芳是中國京劇史上鼎盛期和清末以及中華民國成立後文化繁榮時期,承上啟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五十餘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眾多的優美的婦女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了京劇旦角的表演藝術。其幼子梅葆玖是當今梅派的著名傳人。
梅蘭芳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在國內外,梅蘭芳先生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
(7)梅蘭芳演過什麼經典的電影擴展閱讀:
生平
梅蘭芳清光緒二十年出生在北京前門外李鐵拐斜街梅家老宅,祖父是京城著名青衣花旦演員梅巧玲。梅蘭芳父母早亡,由當京劇琴師的伯父梅雨田撫養,八歲開始學戲,十歲(1904年)登台。1907年搭葉春善「喜連成班」演出。1913年赴上海演出《穆柯寨》,轟動上海,一舉成名。
梅蘭芳在1919年首度訪問日本演出引起轟動,曾有評論「有此雙手,其餘女人的手盡可剁去」。1920年齊如山介紹齊白石和梅蘭芳相識。1924年因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他為了賑災義演而受邀再次赴日演出,期間突患急性腸胃炎危及生命,而被日本醫生醫治。
這位醫生並未收費,僅要求他給予一副景泰藍袖扣。同年拜師齊白石學畫工蟲,齊白石還和金北樓、王夢白在梅蘭芳的綴玉軒聯手作畫給他的30歲生日。
他在1930年前往美國並在西雅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轟動,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州大學分別授予梅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梅蘭芳在1932年遷居上海,然後在1935年造訪蘇聯。
1938年,梅蘭芳率領梅劇團到香港演出,1941年因經濟原因,回到上海,日偽漢奸力邀他演出,但他不為所動,還刻意蓄須,宣示和日本勢力一刀兩斷的決心。他並無演出,經濟來源斷絕,靠著販賣字畫和獎杯維持家人和劇團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10月梅蘭芳重出舞台,盛極一時。
1951年7月梅蘭芳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現梅蘭芳紀念館)。1952年,他第二度訪問蘇聯進行演出。他在1956年第三次訪問日本再次引發轟動,同時履行30多年前袖扣承諾。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梅蘭芳拍攝最後一部昆劇電影《游園驚夢》。
1961年8月8日凌晨5時,梅蘭芳病逝於北京。
Ⅷ 梅蘭芳這部電影裡面誰演的最好
《梅蘭芳》這部電影總體來說演員們演得都挺到位生動的,所以整部電影可以算得上值得回味的經典影片吧。恩,十三燕的扮演者王學圻不愧是老戲骨,演得逼真形象;孫紅雷在邱如白老年階段演得更加出神入化,陳紅演得也不錯。
相對章子怡就演得沒那麼多亮點了,比較中規中矩。
Ⅸ 梅蘭芳的主要作品
梅蘭芳在京劇表演中選擇了新舊相融合,在傳承中去其不美與低俗,留其精華與清雅來積極學習與吸納。梅蘭芳所創造的「梅派」道路,也和其他流派創造者一樣,先是走承師之道,而後在承師的基礎上,走自己的創新道路。梅派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抓住某一個特點很難抓,講究的是範本之美,無論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發聲運氣都強調非常規范。
梅蘭芳在表演《紅線盜盒》中的「劍舞」、《西施》中的「羽舞」、《麻姑獻壽》中的「袖舞」、《木蘭從軍》中的「戟舞」、《思凡》中的「拂舞」、《抗金兵》中的「戎裝舞」這些多為反皇權、反暴政、反侵凌的內容劇目時,表現出中國古代受壓迫婦女的苦難、掙扎與反抗,展示出梅蘭芳所塑造中國古代各類女性形象的藝術才能。《汾河灣》中,他塑造一位苦守寒窯、痛失愛子的賢妻良母,《刺虎》中,他塑造一位捨生忘死、代主出嫁的復仇宮女,《打漁殺家》中,他塑造一位不堪苛政、走向反抗的漁家女兒,《宇宙鋒》中,他塑造一位佯裝瘋癲、違抗聖命的名門閨秀;《虹霓關》中,他塑造一位武藝高強、被愛所傷的痴情女子;《貴妃醉酒》中,他塑造一位天生麗質、一度失寵的宮怨妃子。在京劇和崑曲中的一些經典的武打、舞蹈片段,都體現梅蘭芳在舞台上多方面的技藝和擅長。梅蘭芳飾演的晚年穆桂英,氣度凝重,感情沉沉,唱、做藝術登峰造極,令人嘆為觀止。他晚年的藝術風格不似中期那樣色彩濃艷,而趨於清淡含蓄,更富有內在的魅力。這標志著他的舞台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梅派形成初期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一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傳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缽,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梅派的創立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孫梅蘭芳繼承並發展了梅派藝術,當時的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這是京劇走向興盛的重要標志。
梅蘭芳旦行立派也是從「梅派」開始的,而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
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京劇《竇娥冤》中的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美,細膩婉轉。
梅蘭芳通過不斷的努力,終於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創造出獨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稱「梅派」,影響很大。
梅派的創新
梅蘭芳所創新的京劇梅派藝術,不僅是中國京劇與整個中國戲曲藝術的高峰,而且還位列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派藝術的發展,自是得益於時代的機遇,當時北京精英薈萃,戲樓茶館雲集,在梅蘭芳綴玉軒聚集的 「梅黨」也各顯其長,盛舉共襄,進而成就了當時梅蘭芳的梅派藝術。
藝術戲劇融合
中國戲劇在服裝、道具、化裝、表演上綜合起來可以說是活動的水墨畫,梅蘭芳深知應該從繪畫中吸取對戲劇有幫助的養料。於是他研習作畫並向一些繪畫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齊白石,而齊白石又非常喜愛梅蘭芳的戲劇。齊白石對梅蘭芳而言是亦師亦友。梅蘭芳將藝術和生活,和興趣走到了一起,讓中國傳統書畫走進戲劇,擴展了藝術領域,同時將原有的藝術壁壘打破,開創出新的出路,並將這種新式事物傳到了國外。
梅派傳承
梅蘭芳的一生,體現了不斷革新、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他將諸多藝術領域的創作思想融於了京劇藝術舞台表演之中,使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臻於完美的境界,成為旦行中影響深遠的流派。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最能體現梅派藝術代表劇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等。
所以在梅派藝術的傳承上,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誨和指導,作為梅派藝術的領軍人物,京劇界舉足輕重的男旦演員,梅葆玖在致力於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為之積極努力著。
而在梅派藝術的優秀傳人中,胡文閣梅派後背青年京劇男旦演員中的佼佼者。他師承梅葆玖等藝術家,拜梅葆玖為師。跟隨梅葆玖學習的過程中,他良好地繼承了梅派藝術,展現了男旦藝術的魅力,為梅派藝術、男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梅蘭芳一生主要從事京、昆表演,創作了一批時裝戲和古裝戲,加工整理了一批傳統戲,如《牢獄鴛鴦》、《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嫦娥奔月》等。他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之於戲曲理論的貢獻僅是其中一面。
梅蘭芳提出了「中國戲劇之三要點」。第一點,西方戲劇與中國戲劇的隔閡是可以打破的。第二點,中國戲劇的一切動作和音樂等,完全是姿勢化。所謂姿勢化,就是一切的動作和音樂等都有固定的方式。例如動作有動作的方式,音樂有音樂的方式,這種種方式,可作為藝術上的字母,將各種不同的字母拼湊一起,就可成為一出戲。但是中國戲的演員們,都不被這種字母所束縛,他依舊可以發揮他在藝術上的天才與創造,《貴妃醉酒》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第三點,中國(戲)未來之趨勢必須現代化,並不一定是戲劇、本體的現代化,是要使劇中的心情和倫理成為現代化,如背景與燈光也可使其成為姿勢化,使其有固定的方式來表現劇中各個情緒,這是中國戲劇今後可試驗的途徑。
這三點很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可以為中國的京劇傳承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梅蘭芳先生的理性闡述,根植於中華民族文藝理論的沃土之中,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是一份難得的戲曲理論遺產,不僅對梅蘭芳京劇表演理論體系的總結至關重要,而且豐富了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值得深入總結研究。 梅蘭芳京劇改革及其對戲劇文化的影響
京劇改良運動從1900年至1918年十年間,吸引了為數眾多的文人志士、演藝界人士參加,京劇改良理論重視戲劇的內容,要求戲劇必須反映現實生活,反對脫離現實,只演舊事,不知當今的舊戲劇觀,指明戲曲的美醜高下不僅在於表演形式,更在於表演內容,批判極端形式主義傾向。其次,特別強調戲劇的教育感化作用,突出和提高京劇和演員的社會地位。
梅派這一份難得的戲曲遺產,不僅對梅蘭芳京劇表演體系的總結至關重要,而且豐富了中國戲曲表演體系,值得後人深入總結研究。
梅蘭芳1913年首次赴上海演出,善於琢磨創新的他受到上海京劇改良運動的感染,同時,也在上海的實際演出中體會到上海京劇改良運動的某些不足,回到北京後立即著手京劇改革。經歷各方面改革嘗試,終於成為京劇改革的第一人。1914年7月,梅蘭芳首次嘗試編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在北京地區產生很大影響。繼《孽海波瀾》以後,他又陸續編演了《宦海潮》《一縷麻》《鄧霞姑》等時裝新戲。
梅蘭芳是京劇發展史上一位重要的表演藝術家,他完成了京劇的一個巨大轉變。將京劇旦角、也就是青衣的表演藝術推向成熟。極大地拓寬了京劇旦角的表演空間,豐富了京劇旦角的表演手段,使京劇旦角的劇場魅力、對觀眾的吸引力達到了頂峰。京劇有了老生和青衣這兩個成熟的大行當,在男性角色、女性角色的唱腔和表演方面,都能發展出有其特色的經典劇目,才最終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劇種。所以梅蘭芳這一代人不光為其行當的成熟做出了特別突出的貢獻,也為百年來京劇影響力的急劇擴張做出了巨大貢獻。
梅蘭芳成功的對京劇的全方位改革,是對京劇後來的發展起到了先導、示範、啟發等巨大作用,在京劇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部篇章。梅派這一份難得的戲曲遺產,不僅對梅蘭芳京劇表演體系的總結至關重要,而且豐富了中國戲曲表演體系,值得後人深入總結研究。 梅蘭芳對京劇改革內容一、表演內容的改革二、表演形式改革1、包括身段、表情和舞蹈的豐富,加強了京劇的可看性。2、豐富了京劇的唱腔,奠定伴奏改革的基礎。3、舞台美術中的化妝、服裝、布景、燈光等的創新改革。三、其他方面改革創新梅蘭芳京劇改革的成果在二十一世紀仍發揮影響,特別是他勇於改革創新的精神,善於尋找貼切的新手段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藝術思想,距離梅蘭芳先生京劇改革創新的高潮期已經走過一個世紀,京劇和中國戲曲的發展也經歷了黃金時期而步入一個新的階段。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新傳媒手段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習慣、藝術欣賞手段習慣產生很大影響,對京劇乃至整個戲曲的演出都形成很大的沖擊,給戲曲文化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 京劇與國際文化交流
梅蘭芳在促進中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 他曾於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進行演出,獲得盛譽,並結識了眾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戲劇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畫家,同他們建立了誠摯的友誼。 他的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中國京劇藝術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梅蘭芳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並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
梅蘭芳在促進中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的象徵,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梅蘭芳完美表演記錄了中國京劇一個值得驕傲的時代,他的卓越成就讓世界認識了中國京劇,並為京劇的獨特之美而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