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杜甫的《無家別》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無家別》中作者選取了鄴城敗卒中的一個士兵形象,而揭示了古往今來戰爭對勞動人民家園破壞的相同命運。
② "常記溪亭日暮"中"常記""溪亭""日暮"分別告訴了我們什麼
"常記"告訴我們詩人難以忘記一件事,
"溪亭"告訴我們詩人很喜歡溪邊的亭子,
"日暮"告訴我們詩人玩到了太陽下山之時
③ 雪梅,這首詩揭示了什麼樣的道理
雪和梅各有優點也各有不足,說明事物各有短長,這既可體現矛盾的普遍性,又可體現矛盾的特殊性。從人生哲理來看,就是應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或他人,既能看到自己或他人的短處,更要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長處。
《雪梅》宋代·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翻譯: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雪梅二首》是南宋詩人盧梅坡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缺一不可,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美麗的春色。
通讀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反復詠思品味。
④ 李清照詞中"常記""日暮""溪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1.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2.興盡 / 不知歸路、爭渡
3.C.「驚起」一句讓我們聯想到當時鷗鷺受驚紛飛,主人公心驚酒醒,倍感舒暢的情景。
⑤ 《如夢令》中 「常記」「日暮」「溪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1.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2.興盡
/
不知歸路、爭渡
3.C.「驚起」一句讓我們聯想到當時鷗鷺受驚紛飛,主人公心驚酒醒,倍感舒暢的情景。
⑥ 如夢令中的常記,溪亭,日暮分別告訴我們什麼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⑦ 雪梅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詩人借雪梅爭春,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雪梅二首》是南宋詩人盧梅坡(有爭議)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缺一不可,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美麗的春色。第一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第二首詩首句寫梅與雪之間的關系,次句寫雪與詩之間的關系。後兩句寫梅、雪與詩之間的關系,梅花開放而還沒下雪,所以還缺乏詩意。兩首詩寫得妙趣橫生,富有韻味。
(7)日暮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一、古詩原文
《雪梅二首》
作者:盧梅坡(南宋)
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二、白話譯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⑧ 《如夢令》第一句中「常記」,「溪亭」,「日暮」分別告訴了我們什麼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⑨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深刻的寓意是什麼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遊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於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於是有爭渡之舉。當輕舟穿行於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