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巴黎聖母院》的概述與點評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早期的一部長篇小說,具有感人的思想和藝術力量。這部小說是一八三一年發表的,當時雨果只有二十九歲。那時法國爆發了反對君主政體和教會、僧侶的「七月革命」,這部小說體現了這一時代的特色。
這部小說以緊張奇異的故事情節,色彩繽紛的景物描繪,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和優美生動的語言而成為浪漫主義小說的典型代表作。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一四八二年的巴黎,是法王路易十一統治的末期。那時的法國已結束了封建割據,君主專制制度已經確立,王權和教會勾結起來鎮壓人民的反抗斗爭。教會在中世紀有著特殊的作用,它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它不僅以虛偽的說教欺騙愚弄人民,還從經濟上殘酷地剝削人民。教會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土地,還享有種種特權。巴黎聖母院就享有「聖地」的特權,它可以不受法律的管轄。貴族、僧侶高高在上,為所欲為。這部小說暴露了貴族和僧侶殘害人民、無惡不作的丑惡本質;贊頌了底層人民的優秀品質和反抗精神;展示了法國社會善與惡、美與丑、愛情與慾念、民主與專制、貧窮與富有的矛盾沖突,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教會的主題思想。
《巴黎聖母院》這部長篇小說共十一卷。
上冊六卷
當你翻開這部小說的扉頁,呈現在你眼前的兩座塔樓之一的暗角上,有手刻的:
ANALKH
這是希臘字,意思是命運、命定或者命數。如果你以為這部小說的中心主題就是命運觀念,那就錯了。它是巴黎一個副主教放縱慾念,戕害良善的罪惡記錄。隨著小說篇頁一頁一頁地翻過,你將為這個悲慘而動人的故事深深地激動。
故事發生在一四八年一月六日。這一天,格雷勿廣場上按照慣例要放焰火,布拉格小禮拜堂要用花和綵帶紮成五月桂,法院大廳要上演宗教劇。頭一天晚上,市政府里的人們就穿著胸前帶白色十字的紫紅羽緞短衣在各公共場所用喇叭通知大家一個消息:法國王太子與佛蘭德的公主瑪格麗特聯姻。佛蘭德使臣們要觀看宗教劇的演出和愚人之主的選舉。巴黎的男女市民們在那天把房屋和店鋪關閉起來,從四面八方湧向格雷勿廣場、布拉格禮拜堂和法院大廳。人群不斷地增加,形成巨大的人的浪潮,川流不息,正像瀑布流向湖泊一樣。笑聲、叫聲、千萬人的腳步聲,形成一片巨大的聲浪。像潮水似的洶涌著的人群中有手藝人、賣藝女、牧師、商人、大學生、流浪漢和乞丐等。在嬉笑怒罵中不時夾著「行行好」的乞討聲。每個大門口、窗戶上、小窗洞和屋頂上,密集著成千的面孔,尤其是婦女們嫻靜的面孔,他(她)們不斷地向流動的人群觀看著,努力地搜尋著,耳朵里一陣陣轟鳴,眼睛裡一陣陣眩暈。巴黎的民眾正在熱鬧非凡地慶祝「主顯節」和「愚人節」①。
法院大廳按著一向的慣例在正午十二點上演戲劇。今天上演的是宗教諷刺劇《聖母瑪麗亞之審判》。由於主教先生和貴族老爺遲遲不到而使戲劇不能按時開場。觀眾發出怨憤聲,學生喊出,如果再不開演宗教劇,就要弔死四個法院執事,把四個法院執事的臉都嚇白了。群眾等了許久,最後在主教和貴族未到之前將帷幕拉開了。舞台上的朱庇特②裝束得很美,穿一件有鍍金鈕扣的黑天鵝絨鎧甲,頭上戴一頂飾著鍍銀鈕扣的頭盔,手裡拿著釘了鐵釘並且飾有長長短短的金箔條兒的一卷鍍金硬幣,雙足穿著希臘式的繩鞋。這華麗的服裝,異樣的打扮,激起觀眾一陣熱情,但它不能持久,很快地消失在乏味的內容中。舞台上四個花面文身的人物,他們是農婦與牧師,商女和工人。兩對快活的夫婦想把一隻金海豚判給女人中最美的一個。於是,他們走遍全世界尋找這美人。海豚比喻王太子昂布瓦斯。劇情被容貌俊美而頑皮的青年惹昂·孚羅諾的喊聲所打斷,原來乞丐王國的「國王」克羅班·徒意福裝成病鬼模樣,半閉著眼睛,用凄慘的聲音在行乞:「請慈悲呀!」被打斷的劇情續上還不久,又被奧地利公爵馬克西米良的四十八個使臣的到來所打斷。貴賓進來,乞丐王克羅班大膽地把兩條腿在軒椽上架成十字,露出少有的傲慢舉動。人們對宗教劇不感興趣,剛城的襪店商人加克·戈勃洛爾提議選舉愚人之王。每個人輪流從窗口伸出頭去向別人怪笑,哪個笑得最丑,就在群眾的歡呼聲中當選為王。這個提議得到熱烈的擁護。於是窗口出現了一個個絕妙的怪笑,其中尤以巴黎聖母院敲鍾人加西莫多的怪笑最使觀眾叫絕,贏得了熱烈的喝彩。
這個愚人之王的當選者有一個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豬鬃似的赤紅色眉毛下面有一個小小的左眼,還有一個大瘤遮沒了的右眼,像城垛樣參差不齊的牙齒,堅硬的嘴唇,一顆牙齒如象牙一樣從唇上突伸出來,那彎曲的下巴,那布滿全臉的輕蔑、驚奇和悲哀混合的表情,引起全場歡呼。只見一個巨大的頭顱長滿紅頭發,兩肩之間隆起一個駝背,當他搖擺時,兩股和兩腿像兩把鐮刀,刀柄同刀柄相聯起來,兩腳肥大,兩手粗壯,在種種畸形之中,有一種不容懷疑的緊張、嚴肅、勇敢的態度。這個愚人之王的當選者是一個女人和孩子見了害怕的人。他頭上戴著紙糊的冠冕,身上穿著可笑的袍子,乘著繪有花紋的轎子,由十一個愚人之友會的會員把他抬在肩膀上,穿過法院走廊,到一些大街和公共場所遊行起來。
一眨眼間,法院大廳空了。宗教劇沒有觀眾,演不下去了。一個青年喊道:「拉·愛斯梅哈爾達來了!拉·愛斯梅哈爾達在廣場上!」這名字有奇異的效果,所有大廳里的人通通跑到窗口上,爬到牆上去看,有的甚至搬走了演員上場的梯子。
格雷勿廣場的中央燃著焰火,四周圍了一圈人,人們對吉卜賽女郎拉·愛斯梅哈爾達的舞姿心向神往,廣場上的人越聚越多。小說一開始,就揭示了神性與人性的沖突,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中心人物。這是小說故事情節的開端。一場驚心動魄的悲劇就從這里展開了。
由於宗教劇的觀眾一鬨而散,遭到失敗的劇作者甘果瓦信步來到廣場,不料他也被眼前的燦爛景象迷住了。但見身邊有隻小山羊的一個身材細長、皮膚略帶棕色的姑娘輕快地舞動著,兩只烏黑的大眼睛一閃一閃。這姑娘在人群中一邊舞,一邊敲著小鼓。甘果瓦不由自主地發出「是人?是仙?是天使?」的驚嘆。
所有在她周圍的人們都目不轉睛,大張著嘴。當她這樣伴著鼓聲跳舞時,她兩只圓圓的結實的手臂把一面小小的鼓高舉在她小巧玲瓏的頭上。還有她的沒有縐褶的金色緊身衣,她的舞動時膨脹起來的帶小班點的袍子,她的裸袒的肩膀,她的時時從裙子里露出來的兩腿,她的黑頭發,她的光亮的眼睛:看起來她簡直是個超自然的生物。甘果瓦想:「這是一條蛇,這是一個森林女仙,這是一個女神,這是一個女酒神!」在光亮照耀下的成千個面孔中間,有一個嚴肅、平靜而陰沉的面孔。這個人約有三十五歲,禿頭頂上只有幾根灰白的頭發。在他深湛的眼睛裡閃著一種奇異的青春,狂熱的生命,深沉的熱情。他不停地把這種目光投向那個吉卜賽女郎。在人們為姑娘和小山羊的精彩表演而發出的陣陣喝彩聲中,卻混雜了一個陰沉的聲音:「這里頭有邪法!」「這是褻瀆神聖的!」「這是侮辱神聖的!」但雷鳴般的喝彩聲蓋過了那個陰沉的聲音。這陰沉的聲音是那個禿頭的人發出的,女郎戰栗了一下。一個尖銳的聲音從廣場的暗角里發出來;「你還不走開嗎?你這只埃及的蟋蟀!」這是關在荷蘭塔里的女修士居第爾發出來的喊聲。十六年前,她惟一的獨生女兒被吉卜賽人偷走了,為此,她發了瘋;為此,她憎恨一切吉卜賽人。
夜深了,姑娘帶著小鼓,牽著小山羊得加里從人群中走出去。甘果瓦緊緊尾隨在後,走進窄巷,穿過弄堂,到了十字路,愈走街道愈加黑暗和荒涼。忽然聽到一聲尖銳的叫喊,借著街角上聖母像的鐵籠里燃著的一支蠟燭的光亮,甘果瓦看見吉卜賽女郎被兩個黑影搶走,可憐的小山羊嚇得咩咩地叫。甘果瓦大喊:「救命!救命!」少女喊:「捉兇手啊!捉兇手啊!」正在這時,皇家衛隊長帶來十五六個弓箭手,將搶人的加西莫多包圍了,抓住了,綁上了。甘果瓦在昏亂中奔跑一陣之後,幾次掉到陰溝里,跨過許多街道,穿過不少胡同,誤入了乞丐王國。這里蜷縮著一堆堆跛子、獨眼、瘋癱病患者,聚集著乞丐、扒手、賣藝人、詐騙犯,他們生活在臟污的市區角落,他們代表著巴黎社會的最底層。與此相對照的是,市區中心高聳的建築物中住著衣飾華麗的貴族和操縱生殺大權的僧侶。甘果瓦闖入「怪廳」;「怪廳」里的「國王」克羅班·徒意福,就是白天在法院大廳要錢的叫化子。按照「奇跡王朝」的「法律」,對誤入「怪廳」的「上等人」就得像帝王政府絞死流浪人那樣地絞死,除非有一個乞丐王國的女人肯嫁給他;如果沒有女人嫁給他,就得活活被絞死。乞丐王國的女乞丐沒有一個願意要他做丈夫。愛斯梅哈爾達為了從絞刑架上救出這個無辜的人,她用輕快的腳步走向甘果瓦,宣布同他結婚了,以四年為期。但在愛斯美哈爾達的心中卻深深地印上了救她脫險的法比。
作者繪形繪色地介紹了故事發生的場所——巴黎聖母院。這是一所明麗而又庄嚴、崇高的建築物。是法蘭西藝術家和勞動者的傑作。作者熱情地贊美它說,「很少能找到有比這個聖母院的正面更漂亮的建築術的篇頁了!」
作者贊美巴黎聖母院建築雄偉壯觀,並且介紹了十五世紀巴黎的風俗、人情和行政區劃。那時的巴黎分做三個鎮:即城區、市區和大學區。城區在島上;市區深入郊野;大學區在塞納河左岸。巴黎聖母院在城區。
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出身於高等市民家庭,從小被父母定為牧師職業。他在彌撒書和辭典之中長大起來,從小就學會低著眼睛輕聲說話。他性格憂郁,學習熱忱。他學完了宗教法規課程,又致力於法典的研究,還學醫學和高等文藝;懂得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萊文。他和國王路易十一有來往。他十八歲時,父母在瘟疫中死去。他愛憐襁褓中的弟弟惹昂。他以極大的悲憫撫養被棄於聖母院鍾樓前廊木床上,裝在麻袋裡的殘廢兒加西莫多。由於弟弟長大後的墮落和放盪行為,他的人性受到挫折,因而專心致力於科學,常常獨自一人鑽進破屋煉金石。他遠離人群,企圖以天主教提倡的禁慾主義去抑制人類的本能對他的侵擾。「無論老少,已婚與未婚的一切女人」,就是國王的女兒來探訪,他也加以拒絕。他禁止吉卜賽女郎到教堂空地來舞蹈。但他始終排除不了慾念對他的侵擾,他像影子一樣緊緊追隨美麗的少女拉·愛斯梅哈爾達。他還指使加西莫多在夜深人靜時搶走她。由於加西莫多搶人時被衛隊抓住了(而他卻偷偷地溜走了),在節日的第二天早上,加西莫多被帶到法庭上受審判。負責審理加西莫多的檢查官孚羅韓是一個不關心百姓痛癢,草管人命的贓官。他還是一個裝腔作勢,強不知以為知的聾子。孚羅韓是聾的,又一點不知道犯人也是聾的。檢查官在提了三個問題之後,不耐煩地說道:「夠了!」「我們當面宣告:第一,因為你在夜間所做的騷擾;第二,因為你毆打了一個瘋女人;第三,因為你背叛和反抗國王陛下的巡隊。對於這點你有什麼辯護嗎?書記官,你把這個犯人所說的一切都記錄下來沒有?」這句自作聰明的問話,在聽眾和書記們中引起一陣鬨笑。因為加西莫多一句也聽不懂,一句話也沒有說。然而聾子檢查官先生以為犯人作了無禮答辯,憤怒地說道:「惡棍,為了你的回答,你就該處絞刑。你知道你是在同誰講話嗎?」連接待室的衛士們都跟著一起鬨笑了。市長先生接著審問。可憐的敲鍾人聽不到對方問的是什麼,在所答非所問的情形下,遭到了不公正的判決。加西莫多被武裝的軍警帶到格雷勿廣場的絞台上去挨皮鞭的抽打,並且要轉磨一個鍾頭。當書記官向檢查官說明「這人是個聾子」時,想不到檢查官竟然說出:「呵!呵!那太困難了。我還不知道這回事。照這樣說來,應該多轉磨他一個鍾頭。」居然被加判一個鍾頭。加西莫多由於檢查官和他一樣的耳聾,要在絞台上被轉磨兩個鍾頭。
當這個昨天被人崇奉為愚人之王的加西莫多被繩子和皮帶綁在絞台的輪盤上的時候,他的襯衣被人剝到胸脯,跪在絞台的板上。劊子手用腳把絞盤的輪子轉動,皮鞭在空中發出尖厲的響聲,像陣雨似地落在可憐的敲鍾人的肩膀上,一下接著一下,又是一下,又一下……輪子一直不停地轉動,鞭子落下,血迸濺出來,成千條血流在肩膀上流淌。加西莫多眼裡冒著怒火,拚命掙扎著,筋疲力盡地垂下他的頭。加西莫多為不白之冤所受的酷刑在看客中不僅沒贏得絲毫同情,反而遭到咒罵、嘲笑,甚至有人向他投石子。處在野蠻的中世紀的人「是沒有憐憫心的」。加西莫多在受刑中看到一個牧師騎著一頭騾子走近他;在他憤怒、悔恨和失望的臉上頓時露出了溫和的笑容,充滿了難以形容的甜蜜的溫柔。牧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顯,愈加清晰,愈加光輝。然而當那牧師認出犯人之後,便低下眼睛,急忙回頭就走。這個牧師正是唆使加西莫多搶劫吉卜賽女郎的副主教多姆·克羅德·孚羅諾。在一個半鍾頭的鞭刑中,加西奠多突然打破沉默,用一種不像人聲而更像動物咆哮的聲音嗥叫道:「給我水喝!」這悲慘的呼叫沒有激起人們的同情,反倒引起市民們的笑樂。加西莫多的臉漲得紫紅,淌著汗,眼裡閃著狂野的光,嘴裡因憤怒的痛苦而吐著泡沫,舌頭一半伸出在嘴唇外面。兒分鍾之後,他又用更憤怒的聲音叫道:「給我水喝!」仍然只有鬨笑聲。有的拋出浸過陰溝污水的海綿,有的投去一塊石頭,還有的扔出一個破碗。加西莫多第三次發出「給我水喝」的喘息聲。這時只見一個裝束奇特的少女,帶著她那雪白的小山羊,手裡拿著一個小鼓,分開眾人,走向絞台來。加西莫多見到來的正是自己昨夜想要背走的那個少女;他害怕了,以為要對他報復。沒有想到,女郎一句話也不說地走向那彎著身子躲避她的犯人,從胸衣下取出一個葫蘆,溫柔地拿到加西莫多乾裂的嘴邊讓他喝。這個代別人作惡而受刑的人,被感動得一大顆眼淚沿著臉頰往下流。這是那個可憐的人有生以來第一次流下的一滴眼淚。喝完了,那可憐的人用一種帶有自責和悲哀的眼光注視著少女。作者贊嘆這個漂亮、新鮮、純潔、嫵媚而又纖弱的少女垂憐於可憐、難看和凶惡的人。由於這個善良的舉動,台下的觀眾也被感動了,大家拍手叫好。然而,住在「老鼠洞」里的女修士居第爾卻惡狠狠地咒詛道:「可惡的吉卜賽女兒!可惡!可惡!」
上冊完。
下冊從第七卷開始。
三月上旬,一個陽光照耀的春天的日子,一群漂亮的貴族婦女在富麗的哥特式建築的拱頂上,在石頭露台上狂歡。她們在談著、笑著、嬉戲著。這些婦女從外省來到巴黎,聚會在國王的前刀箭手的寡婦家裡,等待著陪伴佛蘭德公主的榮幸。
寡婦的女兒貢得羅西耶·佛勒赫·得·李,是侍衛長法比·得·夏多倍赫的未婚妻。這個慣於玩弄女性,喜新厭舊的花花公子法比,心神不定,另有所圖。佛勒赫·得·李疑心法比和賣藝的吉卜賽女郎有曖昧關系。他們把愛斯梅哈爾達從賣藝的廣場叫到貴族的府邸。這些自以為美如天仙的女人被吉卜賽女郎容光照人的美貌驚呆了。她們從頭到腳打量姑娘,面面相覷。接著,她們又用毒辣的、尖利的舌頭圍攻姑娘,對她進行尖刻的諷刺和惡毒的譏誚,表現出貴族階級的傲慢與殘忍。小姑娘噙著熱淚,帶著她那顆受到傷害的心,牽著她那可愛的小山羊離開這個討厭的地方。法比為愛斯梅哈爾達的美貌所吸引,出於玩弄女性的惡習,他要愛斯梅哈爾達深夜到指定的地點同他相會。法比在赴愛斯梅哈爾達的約會中被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發現、跟蹤。克羅德被天主教禁慾主義的精神枷鎖折磨成了一種可怕的情慾的俘虜,每天從聖母院的塔樓頂端監視著少女的行動。他投向女郎的目光是陰沉、可怖的。他對愛斯梅哈爾達的垂涎達到不能容忍任何人去親近她的程度,他要是不能將她據為己有,他就要不顧一切地使出罪惡手段將她毀滅。他甚至找出這樣一種「理由」為自己辯護:「誰叫她生得這樣美」,並且准備叫皇家檢查官逮捕吉卜賽女郎。就在愛斯梅哈爾達同法比在法洛代爾旅店幽會的時刻,克羅德像一個黑色的幽靈從陰暗的角落竄出來,用匕首將法比刺傷。結果,愛斯梅哈爾達竟被指控為女巫、殺人犯,在法庭上受審,而真正的殺人兇手克羅德卻高坐在審判席上誣陷愛斯梅哈爾達是以巫術害人的殺人兇手。不管愛斯梅哈爾達怎樣申訴,怎樣呼天號地大叫冤枉,教廷和法庭仍然串通一氣,用酷刑逼使愛斯梅哈爾達招供。愛斯梅哈爾達被丟進死囚監獄,克羅德竄進監獄企圖誘使愛斯梅哈爾達滿足他的獸欲,被愛斯梅哈爾達拒絕了。克羅德自稱他對女郎的慾念是一種永劫的愛。傳說中有一個達斯特被美麗的女巫迷住了,他燒死了女巫,自己也就除掉了邪念。克羅德決意要嘗試一下這種祓除法,他利用副主教的權勢通過法庭判了愛斯梅哈爾達絞刑。
執刑這一天,廣場上聚集了數不清的人群。副主教克羅德借口聽犯人懺悔,接近女郎並且對她說,只要答應愛他就可以把她從死刑上救下來。愛斯梅哈爾達拒絕了;她一心想著法比。當她兩手被綁,仰面朝天,臨刑時無意中見到了法比,女郎的心為之快樂得忘記了死的悲哀,喊出了:「法比!我的法比!」可是站在露台上冷眼觀看執刑的法比隊長,卻皺了皺眉頭,同身旁的貴族小姐一起躲進露台上的絲絨帷幔後面去了。女郎的心碎了,跌倒在鋪道上。劊子手要執刑了,就在這千鉤一發的時刻,敲鍾人迅速地跨過花縷欄桿,用雙腳、兩膝和兩手攀住繩子,滑到教堂正面,從屋頂上跳了下來,飛快地跑向行刑的地方,用拳頭打倒劊子手,抱起吉卜賽女郎,把女郎高舉在肩上,用可怕的聲音叫道:「聖地!聖地!」像閃電一般跑進了巴黎聖母院。這時,布滿在刑場上的人們也重復地大聲叫道:「聖地!聖地!」成千的人沖著教堂大拱門下緊抱著愛斯梅哈爾達的加西莫多鼓掌歡呼。
加西莫多將愛斯梅哈爾達安置在巴黎聖母院的鍾樓上。聖母院是中世紀的禁區,只准聖職人員出入。這里是不受任何法律管轄的。這個外貌租野、醜陋的下等人加西莫多,卻是最誠摯、最富有感情的人。他對愛斯梅哈爾達說出了最甜蜜最體貼人的話。他說:「我使你害怕。我很醜,不是嗎?決不要向我看。只聽我講話好了。——白天,你留在這兒;晚上,你可以在整個教堂里散步。但是不管白天黑夜,不要走出教堂。出去就要毀了,人家將殺掉你,而我也會死。」他對愛斯梅哈爾達的愛是一種崇敬的仰慕的愛。他將愛斯梅哈爾達對照自己,覺得自慚形穢。他用他思想范圍內的美好事物來比喻女郎,結結巴巴地對愛斯梅哈爾達說:「你是一道陽光,一顆露珠,一隻鳥兒的歌聲!——我,我是可怕的東西,不像人不像獸,不知是一種什麼比岩石還堅硬、皺縮和難看的東西。」他對愛斯梅哈爾達的愛達到了無私、忘我、崇高的地步。當他知道愛斯梅哈爾達思念衛隊長法比而鬱郁寡歡時,他設法通知法比,要他同姑娘會面。當他見到愛斯梅哈爾達因法比不來而流淚時,他設法安慰她。他每天給愛斯梅哈爾達送食物,深夜蜷伏在吉卜賽女郎的住屋外面小心地保護她。副主教克羅德在鍾樓上發現了女郎藏身的地方,半夜裡企圖強奸女郎,被加西莫多知道了,堅決阻止了他。加西莫多從來就把克羅德當做自己的救命恩主那樣頂禮膜拜,俯首貼耳,甚至「比一切犬馬對它們主人的愛更深」。但為了愛斯梅哈爾達,他違拗他,反抗他。
愛斯梅哈爾達在加西奠多的保護下,在聖母院的鍾樓上生活著。然而,國王已經做了決定,要在三天後絞死這個無辜的姑娘。克羅德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又施展新的陰謀。他要甘果瓦替換愛斯梅哈爾達,要甘果瓦穿裙子,女郎穿紅黃色衣服。「奇跡王朝」的下層人民得知愛斯梅哈爾達要被處絞刑,為了救出他們的姊妹——吉卜賽女郎,他們聚集在聖母院門前。只見一道亮光,有七八支火炬在黑夜中燃起。一大群衣服破爛的男男女女,他們高舉著鐮刀、槍矛、尖鋤和尖戟向巴黎聖母院廣場前進。一個一手持火炬,一手持短棍的人,爬到一個木樁上演講。這個人就是乞丐王國的國王克羅班·徒意福,他稱吉卜賽女郎為妹妹,他是她的保護人。他激動地大聲說:「巴黎的大主教、國會議員聽了,被錯判了巫術罪的姊妹躲在聖地教堂,而國會又想重新逮捕,你卻同意他們這一作法,我們的姊妹明天就要被絞死。如果你教堂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我們的姊妹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把我們的姊妹還給我們,不然我們就要將她帶走,我們將要搶劫教堂。」克羅班的話音剛停,三十個強壯的弟兄就沖上去敲打巴黎聖母院的大門。聖母院門前十一級石階上站滿了手持武器的群眾。正當大傢伙兒齊心協力向前沖時,突然,空中掉下來又粗又長的樑柱,一下子就砸死了十二個人,人們嚇得四處逃開。不一會兒,克羅班又指揮人群用弓箭、火槍向教堂前牆射去。巴黎的居民被喊殺聲驚醒,他他打開窗子伸出頭向外看;被激怒了的戰士用弓箭、火槍向窗子射擊,駭怕的市民趕快將窗子關上了。克羅班思考著對策,指揮強壯的弟兄扛著柱子往聖母院的門上撞,不料,空中又掉下許多石子,像雨點似的落在戰士們的身上,成堆的弟兄被打死,成百的人被打出血。大家更加勁捶打大門,嵌板破裂,雕刻四散迸飛,大門動搖了,雨點一樣落下的石頭不足以打退人們的進攻。正當大家齊心合力向大門猛攻的時候,兩道鉛的熔液從頂上傾注到稠密的人群中,有的來不及叫喊就被燙死,有的發出撕裂人心的嚎叫聲。克羅班派人四處尋找梯子。副主教的弟弟惹昂·孚羅諾搬來了大梯,並爭先第一個爬上梯子到了鍾樓上。然而大梯被加西莫多推開了;加西莫多誤認為這些人是來「搶劫」愛斯梅哈爾達的,所以獨自一人在「抵抗」。十六歲的惹昂被加西莫多倒提雙腳摔死在教堂下面的人叢中。流浪者們為救出他們的姊妹,為救援他們理想中美與善的象徵,他們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地向巴黎聖母院這塊禁地沖去。廣場上一片喊殺聲,火光沖天,烈焰滾滾。統治者見此情景慌作一團,皇家侍衛官將六千平民攻打聖母院的消息上報國王,國王路易十一惡狼狠地下令:「把平民殺盡,把女巫絞死。」皇家衛隊出動了,千萬支火把照耀如同白晝,衛隊長法比帶領著馬隊前來攻打起義的人們。流浪人拚死抵抗,勇敢的克羅班被罪惡的子彈打倒,王軍的炮彈不停地射向失去首領的人群,大批的平民百姓倒在血泊中,聖母院門前的廣場上留下大批的屍體,其餘的人只得四散逃命。聾耳獨眼的加西莫多以為「搶劫」女郎的人群被他「打垮」了,他愚蠢地以為受他保護的吉卜賽女郎安然無事了。當他懷著勝利者的快樂心情走進愛斯梅哈爾達住的小屋,他愣住了,驚呆了,原來室內已空無一人。他拚死命保護的女郎到哪裡去了呢?原來愛斯梅哈爾達被克羅德趁紛亂之時騙走了。愛斯梅哈爾達對前來「援救」她的蒙面黑衣人出於本能地有反感,但同他一道來的有女郎的同伴甘果瓦。愛斯梅哈爾達隨同他們走下塔樓,穿過荒地,向岸邊走去。他們上了小船,小山羊也緊跟在後。岸上火把齊明,皇家衛隊在搜尋吉卜賽女郎和他的小羊。甘果瓦緊抱著小羊,他一人不能同時救兩個;女郎不願跟隨黑衣人。當他們來到廣場絞架下,蒙面人露出克羅德的真面目向女郎求愛時,女郎拒絕了。愛斯梅哈爾達跪倒在絞架下,她沉痛而又絕望地對克羅德說:「它(指絞架)還沒有你使我害怕。」不管克羅德怎樣哭泣、威嚇,愛斯梅哈爾達就是不能愛他,並且拒絕從克羅德手中獲救。克羅德狠毒地將愛斯梅哈爾達交與已經瘋狂了的女修士居第爾。居第爾在十六年前被吉卜賽人偷走了她的獨生女兒;她仇恨吉卜賽人到了瘋狂的程度。她在小破屋裡見克羅德交給她一個吉卜賽姑娘,頓時眼裡露出了凶光,她使出了全身力氣要將這個無辜的女孩子撕碎。正當她死命地撕扯時,突然從愛斯梅哈爾達的胸前掉下來一隻綉花小鞋;這只小鞋同她緊握在手裡的那一隻恰好是一對。裝鞋的小袋裡還有一張羊皮紙片,上面寫著:「此鞋若成對,汝母抱汝臂。」這是一個奇跡,這奇跡使她母女倆在危難中相認。母親使出平生力氣,用石頭捶斷窗上的鐵條,把女兒藏在僅能容身一人的斗室中。可是追兵來了,克羅德指明愛斯梅哈爾達藏在這里。不顧已經為女兒瘋狂的母親的哀告,克羅德指使皇家衛隊將愛斯梅哈爾達從母親手中強搶走了。愛斯梅哈爾達被綁赴刑場,一個心已破碎的母親眼見親生女兒失而復得,得而又失,慘痛失望到極點。她呼喚女兒,她女兒不是吉卜賽人,是從小被人偷走的基督徒的女兒;她不是巫女,她是一個好姑娘。可是罪惡的教廷和封建統治者沒有絲毫的慈悲心,愛斯梅哈爾達終於被處死了。母親咬住劊子手的手,絕望地將頭碰地,倒在地下死去。
殺死愛斯梅哈爾達的元兇克羅德,高踞巴黎聖母院的鍾樓,親眼看著他欲取而不得的愛斯梅哈爾達被絞死,露出了魔鬼般的微笑。處在無比的悲痛中的加西莫多見到克羅德臉上露出魔鬼的笑容,他伸出兩只大手,將克羅德一推,克羅德從聖母院的鍾樓跌下去,吊在水槽上掙扎了一會兒,很快掉進深淵去了。加西莫多哭泣著,萬分痛楚地說:「呵,所有我曾經愛過的人!」傍晚,聖母院的敲鍾人加西莫多失蹤了。
甘果瓦救出了小山羊,法比隊長結婚了。
十八個月之後,有人在埋葬愛斯梅哈爾達的蒙特佛貢地窖發現一男一女兩具屍首,男屍將女屍緊緊抱住。男屍是駝背,瘸腿,頸骨無斷痕,顯然是加西莫多;那一具女屍,有珠鏈,頸上掛有袋子,顯然是愛斯梅哈爾達。
《巴黎聖母院》這部浪漫主義的長篇小說,通過以愛斯梅哈爾達為代表的善良無辜的平民百姓受到教會和封建專制制度的摧殘、迫害直至死亡的悲慘故事,有力地揭露和控訴了教會和封建專制制度的罪行。
小說中令人深切同情的正面主人公愛斯梅哈爾達是個誠摯、善良、美麗的少女。她還在襁褓中就被吉卜賽人偷走。長大了,流浪街頭,以賣藝為生,與流民為伍,飽嘗了人生
⑵ 電影蝴蝶效應恐怖嗎
嚴格來講,該片不算恐怖片,而是劇情片,沒有血腥鏡頭,但心裡暗示較重,屬於精神分裂類的片子,劇情很有創意,意在突出一個人在成長階段對某件關鍵性事件的決策,會導致其今後命運的不同軌跡。總的來說值得一看,但不推薦第二部和第三部,劇情的硬傷很多,劇本都沒有第一部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