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人的朝聖改編成電影了嗎
應該沒那麼快改編成電影吧,有人回答的【朝聖之路】完成是另一部電影。【一個人的朝聖】也滿好看的,期待有電影出來,呵呵
B. 《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什麼
《一個人的朝聖》的主要內容:哈羅德·弗萊 (Harold Fry),六十五歲,在釀酒廠幹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後,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
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並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2)一個人的朝聖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一個人的朝聖》是2013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英國資深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小說處女作,獲得2012年度英國最佳新人小說獎。
蕾秋·喬伊斯,英國資深劇作家。寫了二十年的廣播劇本,也曾活躍於舞台劇界,拿過無數劇本獎。《一個人的朝聖》是她的處女作,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入圍2012年「布克獎」。
目錄:
1. 哈羅德與信
2. 哈羅德、加油站女孩與信仰的問題
3. 莫琳與電話
4. 哈羅德與客店旅人
5. 哈羅德、酒保與沒有孩子的女人
6. 莫琳與謊言
7. 哈羅德、遠足的男人與喜歡簡奧斯丁的女人
8. 哈羅德與銀發紳士
9. 莫琳與戴維
10. 哈羅德與提示
11. 莫琳與臨時醫生
12. 哈羅德與騎自行車的母親
13. 哈羅德與醫生
14. 莫琳與雷克斯
15. 哈羅德與全新的開始
16. 哈羅德、外科醫生與著名演員
17. 莫琳與花園
18. 哈羅德與決定
19. 哈羅德與旅程
20. 莫琳與公關代表
21. 哈羅德與跟隨者
22. 哈羅德與朝聖者們
23. 莫琳與哈羅德
24. 哈羅德與里奇
25. 哈羅德與狗
26. 哈羅德與咖啡店
27. 哈羅德與另一封信
28. 莫琳與來訪者
29. 哈羅德與奎妮
30. 莫琳與哈羅德
31. 奎妮與禮物
32. 哈羅德、莫琳與奎妮
C. 電影《岡仁波齊》里小女孩輟學磕大頭去朝聖這一場景,小女孩為什麼要這么做
張揚導演的《岡仁波齊》上映有段時間了,票房已經突破了9000萬。對於一部題材比較冷門的影片來說,這個成績有些意外。票房逆襲的同時,《岡仁波齊》產生的爭議也不小。看這部片子之前,大海和多數人的想法可能一樣,覺得朝聖是一種愚昧、落後的行為。預告片里,一位母親對小女孩說「磕頭好,磕頭長見識」,這句話尤其刺激了我的神經。
很多人說,宗教信仰是迷信,但是真的經歷親人離去的時候,誰不希望有一套方法體系讓自己減輕悲痛,也讓死者有個體面的葬禮。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或傳統習慣,這些傳統代代相傳,構成了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徵。
題中的小女孩其實很簡單,就單純的是信仰,一種對生活的渴望。
D. 《岡仁波齊》II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在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剛好閨蜜在我這里,當時就想跟閨蜜一起去看,可惜附近的影院沒有上映這部電影,於是看了同檔期的《神偷奶爸》,這部電影就被放下了。直到前兩天打開優酷視頻,電影再次引入眼簾。於是獨自一個人,兩個小時,靜靜的看完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是由張楊執導的關於11個藏族人歷時一年,從芒康縣到達岡仁波齊峰歷經二千多公里朝聖之路的記錄影片。
這11個人中,有孕婦,有9歲的小孩,有72歲的老人,有心懷愧疚家徒四壁的屠夫還有少年,他們各自懷揣希望與夢想,期待著在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馬年前往朝聖,從而了卻自己的心願或者洗去內心的罪孽。
整部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高潮,沒有轉折,有的只是11個人在從大雪紛飛到綠草青青歷時一年的朝聖之路上重復的動作:一步,一伏地,一叩首,一合十,一念,一想。但卻猶如自己也跟著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旅行。
大部分時候,都是一些起居、吃飯、誦經、扎營等瑣碎的日常,主要的還是磕頭,但是還是有很多令人感動,觸及心靈的地方。
比如,扎西措姆 , 這個九歲的小女孩磕頭的途中,頭疼有點兒發燒,但是依然還是堅持了下去。並且在磕頭途中還鼓勵停下來的屠夫江措旺堆繼續前行。
比如,途中遇到路上有積水,但是依舊沒能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那麼冷的天氣,直接脫下外套鞋子,依舊磕頭過去。
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江措旺堆,35歲,屠夫,腿有殘疾,家境一貧如洗。他平時會幫別人殺牛換些酒買醉,由於藏族人不殺生,所以內心充滿了罪惡感,他想借這次朝聖洗刷心頭的罪惡。令人想不到的是,朝聖之路開始後他把酒戒掉了,在跪拜途中遇到一隻蟲子,他竟一直等著蟲子從他眼前爬過才開始繼續磕頭。眼神里充滿善良以及對生命的敬畏。
雪崩山體滑坡,為了保護九歲的扎西措姆,仁青晉美被石頭砸傷了腿。讓我看到了他的善良,友愛。而他的命運其實是比較悲慘的,他家擴建新房時,在一次運送木料的途中出了車禍,致使家人兩死一傷,因此也欠下了二十多萬的債務。所以晚上休息時他也禁不住感嘆上天的不公平。他此次帶著家人朝聖的目的就是為了死去的兩個家人,以及更多的人能夠平安幸福。
他們裝載行李的拖拉機在路上被一輛私家車撞上,而當對方說他車上有人呼吸困難急需去醫院,出於仁慈,他們也沒有追究那人什麼事情就讓他們走了。接下來的路程就顯得愈加艱難,他們只好卸下車頭,男的拉著車走,女的繼續磕頭。但令我吃驚的是,男的把車子拉一段距離後,回頭又去把沒有磕頭的距離重新補上,一步一叩首,一切都這么真誠,積極,樂觀。
途中因為缺乏資金,他們停留了了兩個月賺取路費,期間有十八歲萌發的那一點點愛意初現,沒有傷害與防備,只是在理發店裡洗了個頭發,女孩聽說少年要向岡仁波齊的朝拜而表達出的真誠的敬意與嚮往,臨走時少年真誠的邀請,女孩不能去但是也表示出了真誠的祝福,沒有絲毫的造作,也沒有絲毫的不安。
一路上,有生與死。老者最終死在了岡仁波齊峰的懷抱,出發前他有說過臨走前一定要去一次岡仁波齊,願望實現的他最終也長眠於此。途中降生的嬰兒,又給這支朝聖的隊伍增添了活力,小生命的來臨寓意著生命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生完小孩後,年輕的父母繼續朝聖,嚶嚶啼哭的嬰兒躺在拖拉機上,一切都顯得那麼的祥和,安靜。
安葬完老者,這一行人繼續他們一步一叩首的朝聖,始終都是那麼的虔誠,沒有終止,也沒有到達。影片就這么平靜的結束了,結尾唱響了朴樹的歌《NO FEAR IN MY HEART》,不得不說,朴樹的這首歌和這部影片相得益彰,歌更好的詮釋了這部影片,電影也讓人們更好的理解了這首歌的內涵。而朴樹為人也像影片中的藏民一樣真誠,簡單,平淡,樸素。很贊同朴樹對該影片的觀點,他說:「我沒有從民族性和信仰角度理解這個片子,讓我感動的只是人的樸素和簡單,就是人的那種堅韌,就是無論你要做什麼,你選擇做了,選擇一個方式來堅持,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的,非常難,但是要選擇了就走下去」。
這就是他們的信仰,是那麼的虔誠,那麼的堅定,通往他們內心最神聖的聖地岡仁波齊,每一步,每一個磕頭都算數。我雖然並不怎麼能理解他們的這種做法,但還是被他們的這種堅定的信念所感動,他們朝聖的路上每一步,每一磕頭都算數,而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一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無論選擇做什麼,既然選擇做了,選定了方向,就好好的堅持下去。
E. 為何電影《阿拉姜色》中女主身患絕症之後,選擇去拉薩朝聖而不是接受醫療救治
《阿拉姜色》是一首傳唱在康巴地區的藏語祝酒歌,也叫《阿拉嗆色》、《阿拉嗆色兒》、《阿拉羌色》等。
經過《岡仁波齊》的票房發酵,藏民轉山磕長頭被放在了一個崇高的位置上,經過提純想像,有如一幫鋼鐵意志、百折不饒的聖人。 而《阿拉姜色》所透露的是,那些完成朝聖的,並不是被幻想的完人,而是帶有一己心願、私情未了的平凡人。一段心靈的旅途,電影中的人已出發在路上,電影外的人不知何處是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