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發布時間:2025-05-18 03:01:51

Ⅰ 惡魔的耳語有時像天使的聲音 這句話你們怎麼理解

這句話我覺得有很多理解
最直觀的我認為是萬物都是鏡花水月
不能光看外表
或者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Ⅱ 求關於英格瑪·伯格曼的資料

要是寫專論就不要過分關注網上資料,一是不詳細,二是不嚴肅。
買幾本書是最好的辦法:
《伯格曼論電影》、《魔燈——伯格曼自傳》、《北歐電影哲人(英格瑪·伯格曼)》、《英格瑪·伯格曼》(映像館)……

Ⅲ 電影《惡魔的耳語》百度網盤有嗎

導演Adam Ripp Ripp

主演Violkys Bustamante

Alison Fernandez

馬科斯·A.費拉斯 Marcos A. Ferraez 片子是高清中英字幕的,我可以給你。好 有就可以了。

Ⅳ 瑞典知名導演伯格曼的代表作有哪些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布薩拉,父親是瑞典國教Protestant 的高僧。他的家鄉布薩拉是瑞典聞名的歐洲小城,有古老的大學和教會,風景優美,有中世紀遺物和裝飾, 尤其是被稱為農民的壁畫特別多,這構成他以後《第七封印》的題材。另外海盜時代也為他《處女之泉》提 供了背景。但他的宗教家庭對他影響最大,宗教生活的刻板偽善,使他對僧侶、律師、醫師等職業產生懷疑 。 1940年,他進入電影界,1944年他寫的劇本「Hets」(Frenzy苦惱),由瑞典著名導演塞伯維拍成片子 ,他兼任副導演,該片是戰後瑞典復興的前鋒,值得紀念。 1945年,伯格曼正式升為導演,執導《危機》。在又拍了一段時間的低成本後,《愛欲之港》開始了他 的個性與作風。《不良少女莫尼卡》一片使他名揚全球,對法國新浪潮導演有很大影響。 以後伯格曼同時在戲劇和電影兩方面發展,他在劇院的地位日趨穩固,他也團結了一大批演員,這為他 以後拍攝低成本的室內劇提供了方便。他在電影方面的聲望也隨著他作品的增多而與日俱增。 他的作品獲得國際電影節的有: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納電影節特別國際獎、最佳導演獎、女演員集體演技獎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魔術師》 1959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處女之泉》 1960年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家聯盟特別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電影節天主教電影獎、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哭泣與耳語》 1972年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面面相覷》 1977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芬妮與亞歷山大》 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在舞台劇方面,在60年代中後期,伯格曼成為瑞典劇壇的超級大人物。一般認為,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徵: 1. 繼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爾萊以來北歐電影的神秘主義,如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處女泉》等等。2. 對神與人之間的交流的懷疑,如《杯中黑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謂'神之沉默'三部曲等。3.從 以上兩點造成對人的不信任,特別是對女人。這包括他所有作品,尤其是《魔術師》、《魔鬼之眠》以及後 期作品。所以有人評論他與瑞典代表劇作家斯特林堡之間的相似。 在電影史上,有一個詞用來表達人們對那些以電影為生命並為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們的尊敬,這個詞叫' 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毫無疑問就是這樣一位導演和編劇。 拍攝於1982年的《芬尼和亞歷山大》是伯格曼在從影40年後告別影壇的收山之作。它獲得了當年奧斯卡 的最佳外語片獎。該片講述一個孤獨少年尋找愛和溫暖的故事。影片通過少年的視角審視四周的生存環境, 人們通常用'伯格曼的代表作'這個詞來形容這部影片。 有幸保存下來的伯格曼拍攝這部電影時的工作鏡頭,向人們展示了60歲時的伯格曼。許多人都認為《芬 尼和亞歷山大》中那個孤獨的小亞歷山大,就是伯格曼自己的童年時代,那種童年時代的孤獨記憶始終纏繞 著他不曾離去。 伯格曼在後來的回憶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時對父母之愛的渴求和得不到這種愛的怨恨。 在70年代接受瑞典電視台采訪時,伯格曼說:'一種巨大的怨恨建立在我和父親之間。有一天,他打了我 '。這種難解的心理情結一直貫穿著伯格曼的電影生涯。 瑞典皇家大劇院,這個讓少年伯格曼迷戀的地方,終於在後來走進了伯格曼的鏡頭里。他早年的一部作 品《夏日游歷》就是以瑞典皇家大劇院為背景的。該片講述一個熱愛芭蕾的年輕人愛上了劇院芭蕾女演員的 故事,在這部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青年伯格曼的成長之路。 接下來,年輕的伯格曼執導了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作《冬日之光》。這時他已經和男演員約瑟夫森開始了 長達幾十年的合作關系。這一直是伯格曼的一個特點,他總是和相熟的演員、攝影師共同工作。約瑟夫森後 來回憶說,那時的伯格曼是一個孤僻的人,人們都不怎麼和他說話',但是人們都能意識到他是一個不平凡的 人。 伯格曼早年的影片《私人生活》,像伯格曼早年的所有作品一樣,只有簡單的幾個人物。人物痛苦而敏 感,他們苦苦追求著生活的意義,這讓伯格曼的電影被評論界稱為'哲理影片'。把哲學的命題作為影片的主 題,這一直是伯格曼影片的標簽。 一場表現女主角痛苦的精神狀態的戲,一直讓在片中扮演冷麵婦人的女演員麗芙.厄爾曼記憶猶新。麗芙 說:'那時的我大約只有二十五、六歲。我雖然對很多事都不太懂,但是憑直覺,我知道那個女主角就是伯格 曼自己。' 伯格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60年代他成為瑞典皇家大戲院的院長,後來因為要專心創作而辭去此 職務。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叫得很響。《夏夜的微笑》是伯格曼拍攝的為數不多的古裝影片之一。這之後 ,他因《野草莓》而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大師地位開始被確立。 但是在伯格曼的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振奮的無疑是《第七封印》了。影片通過男主角參加的十字軍東征 的游歷過程,大膽地提出了幾個咄咄逼人的主題。首先,伯格曼肯定生存的痛苦、個人的孤立無援,接下來 他大聲質問生與死的問題,大聲質問人與上帝的問題,質疑一種生存狀態,卻找不到可以歸去的精神家園, 這一直是伯格曼的痛苦所在,也是伯格曼影片的特質之一。 伯格曼影片的製作人說:'伯格曼懷疑上帝的存在,他喪失了信念,他是一個探索者,終其一生他都是一 個探索者'。70年代的伯格曼仍然延續他帶著強烈個人色彩的影片風格進行創作。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有《呼喊 與細語》、《面對面》、《傀儡生命》等等。伯格曼一生共四次獲得奧斯卡獎。在他後期的作品中,'人生而 孤獨'的主題在得以堅持的同時,也開始融入一些溫情美好的東西,人們看到一個激烈的伯格曼在慢饅變得平 和。 1976年,伯格曼的創作被打斷,關於伯格曼漏稅的新聞鋪天蓋地佔據了瑞典各種報紙的重要版面。伯格 曼因此離開了瑞典。這是伯格曼生命中頗為尷尬的一段,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電影人卻失去了自己的祖國。 5年之後,伯格曼終於回到祖國來完成他的告別之作,這就是《芬尼和亞歷山大》。一個熟知伯格曼的朋 友說:'你會發現其實伯格曼的影片中根本沒有兒童,那些兒童就是他自己。' 《紐約時報》對這部影片大加贊揚。評論認為'伯格曼想把他過去所拍影片的所有主題都融匯在這部影片 里,影片就像是一個深知生活痛苦艱辛的人來講的一個細節豐富的故事,可是這個人卻發現生活即使痛苦也 沒有足夠的理由去拒絕生活的樂趣。'正是這樣溫暖陽光的一面感動了全世界的觀眾。《芬尼和亞歷山大》也 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三項獎,並創下外語片得獎的最高紀錄。 1992年,更加溫暖美好的影片《情天未老》出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這是伯格曼晚年編劇的唯一兩部 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由他兒子丹尼爾.伯格曼執導的《星期天的孩子們》。《情天未老》講述的是一對年輕人 的婚姻故事。在這兩部作品中,伯格曼把他心中的父母親再次作為描述的主角,但是這一次他把他的父母描 述成具有豐富人性的、性格堅強的人。我們看到老年的伯格曼終於與父母和解了,而這正是他終其一生所努 力的目標之一。 ★★★[中盛影業]近期推出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如下: 《惡魔之眼》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夏日游歷》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 博格曼早期作品 戈達爾的評語:個人認為《夏日游歷》是伯格曼最美的電影,我喜歡它。 《危機》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危機》中幾乎孕育著伯格曼後來所有傑作的特質 《魔術師》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鼎盛時期代表作品 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所有這些女人》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鼎盛時期代表作品 《狂亂》 本片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操刀劇本 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Ⅳ 推薦幾部好看的電影..以及安妮寶貝書里的電影...

《胭脂扣》
某夜,一冷艷女鬼來報館求登尋人廣告,並纏著袁永定不離開。女鬼原是五十年前石塘咀名妓如花,當年拜倒裙下者眾,卻獨鍾情富家子弟陳振邦。

陳門乃望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婦,逐振邦出門,於是兩人在窮困中掙扎。如花與振邦終訂陰世之約,復吞鴉片自殺。如花在陰間久候不見振邦,便來陽世尋覓。永定和他的女友楚娟,同情如花的遭遇,傾力幫助她找人,現在已是1987年了,事過四十年,人已兩三代,簡直是大海撈針,而如花之七日期限即將屆滿……

袁永安在某報社廣告部任職,一天他正要下夜晚,突有一名身著30年代打扮的艷麗女子出現在報館,她要來登一則尋人啟示,但又無錢付廣告費。袁要她次日再來,不想她堅持不肯,並尾隨他一路。在閑談中,袁驚聞她原是30年代死去的女鬼,名叫如花,當年曾是石塘咀的名妓,愛上人稱為十二少的紈絝子弟陳振邦。二人的戀情因地位懸殊遭陳父母反對,遂離家私訂終生,以胭脂盒為信物。兩人同居後經濟拮據,再加上染食鴉片,如花知好景不長,二人約定服食鴉片自盡,來生再結緣,不想如花死去,陳被救。50年後,如花苦等陳不得,遂上陽間來尋。此時已是1987年,時守境遷。如花得袁及其女友凌楚娟幫助,終於在一家制衣廠找到早已潦倒和衰老不堪的十二少。如花將胭脂盒歸還,帶著無限遺恨返回陰間。

《玻璃之城》
羅眾鐵和張婉婷將自己當年就讀香港大學時的求學經驗與面對九七問題而產生的思想感情投射在作品中,使它成為一部兼具歷史視野和個人感懷的影片,不過,本片在結構與包裝手法上較欠缺原創性,不時流露出西片《廊撟遺夢》與港片《甜蜜蜜》等片的影子,教人感到遺憾。黎明與舒淇飾演七十年代的港大學生,原是人人稱羨的金童玉女,後來因黎明參加政治抗議運動被囚,導至兩人分手。不料事隔多年,當兩人已各自婚嫁之後卻意外重逢,在往事與舊情揮之不去下重續前緣偷偷幽會,最後死於九七年來臨時的英倫街頭。編導透過兩人的子女處理喪事和拍賣舊居的過程,將劇情的來龍去脈分段交代,也趁機對比了昔日精英學生的為理想犧牲和今日大學生的輕浮隨便,懷舊之情甚濃,不過,「試著回憶」這首西洋片金曲無疑運用得太過單調和重復,跟《甜蜜蜜》中穿插的鄧麗君歌在戲劇效果上相去甚遠。

《她比煙花寂寞》
這是一對有著深厚感情的姊妹。杜普蕾的姐姐是個天才笛子手,在一次邀請演出中,姐姐告訴媽媽,若妹妹不能參加,那她同樣也不去。杜普蕾的確很好強,經過刻苦練習後,竟然在一次兒童樂器比賽中,同姐姐一起獲了第一。當然杜普蕾拉奏的是大提琴,而姐姐吹奏的是長笛。於是,原本聚集在姐姐身上的掌聲與鎂光燈一下轉向了妹妹。謝幕時,高傲而嫉妒的姐姐轉身跑向儲藏室一隅默然不作聲。最後,小杜普蕾隨著母親走出比賽場,在樓梯轉彎處,記者給他們留了影。發黃的照片上,唯一不笑的是姐姐。但這意外的成功固然沒有到能影響姐妹倆感情的地步。

許是一個家庭僅有的精力只可能培養一位天才兒童的緣故,父母選擇了小杜普蕾。若干年後,杜普蕾的名聲響譽世界,而姐姐從小杜普蕾獲獎的一刻起,就註定了落寞的命運。

正當姐姐混沌於工作與笛子學院時,伯樂出現了。他追隨姐姐回了家,並毫不猶豫告訴她,他愛她。然後,他們便結婚。當杜普蕾知道這事後,殘酷地對姐姐說,你要性生活,並不一定非得結婚。深夜裡,姑娘們的卧室沒有打燈,外面的星光透進來,姐姐慘白著臉回道,他讓我知道我是個特別的女子。可妹妹內心的孤寂驅使她再次說出不負責任、傷害親人的話:你,並不特別,你知道你一點都不特別……

過了沒多久,杜普蕾在一次party上也結識了自己的丈夫。兩個年輕音樂家用演奏音樂的方式、以最短的時間鞏固了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於是,杜普蕾與丈夫開始同台演出。而演出檔期看上去是那麼緊湊,彷彿永無止盡。

一天,杜普蕾著蘭色大衣,拖了大提琴箱子,投奔已在鄉下定居的姐姐與姐夫。下了計程車,她便哭倒在姐姐懷中,並要求姐夫把她這個小妹妹抱進小木屋。晚上,安頓完三個孩子後,他們就圍著火爐做游戲。游戲很有意思,是猜對方在想什麼。當然,這對姐妹總是能心心相印。到了最後,杜普蕾在與姐姐耳語的過程中說,姐姐,我要與姐夫做愛。溫馨的氛圍終結在杜普蕾吐出的最後一個單詞時。第二天,杜普蕾跑進小森林。她邊哭邊跑,邊跑邊把身上穿的衣服沿途丟。姐姐找著了赤身裸體的杜普蕾,她正抽搐哆嗦著,右手拿起枯樹枝就狠命抽自己的左手腕。空空的天空啊,鄉下那小溪、岩石、樹木與積雪,所有的生命都靜靜等著杜普蕾喊出——其實,其實我只是想與他做一次愛……你說我們什麼都可以分享的,原來都是騙人的……你不愛我。

接下來的故事該如何發展呢?錯位了,一切都錯位了。

終於某個晚上,姐夫去找姐姐。杜普蕾醒來後,在卧室里拉響了震撼人心的大提琴。

於是,第二天,杜普蕾如來時一樣,孤傲地拖著琴箱走了。

於是,生活又重復起來,杜普蕾又加入丈夫演出活動的行列。但這時的杜普蕾好像再不能很投入地表演。甚至於,某次演出終了時,她發現自己站不起身。作為樂團指揮的丈夫驚訝地走上前去,輕聲對妻子說,沒有關系,我抱你。

病因被找出來了——多發性硬化症,一種迄今為止尚無特效葯的絕症。

杜普蕾的身子跨了,可稟賦得天獨厚的丈夫又怎會守著風采不再的妻。他借口工作原因搬出了家,先是一禮拜回家一趟,再是一個月。在一次電話中,杜普蕾分明聽到丈夫那邊傳來孩子的吵鬧聲,於是,她知道丈夫背棄了她。

在此之前,杜普蕾曾強烈要求丈夫安排她上台演出,她在整場音樂會唯一要做的事是,敲響定音鼓。

病越來越重了,杜普蕾漸漸失去行動、聽覺甚至呼吸的能力。可她始終不願別人看到她凄慘的光景,所以她拒絕一切朋友包括家人。一次,母親建議大女兒去看望小女兒,並拿出那張杜普蕾第一次得獎時的照片,說杜普蕾也許需要它。可電影的畫面變得邪惡起來。姐姐說,是誰,那時照片上沒有笑的是誰?然後,夫妻倆相視無言。這個曾默許妹妹與自己的丈夫同床的姐姐,在妹妹最為痛苦的時候也背棄了她。

終於,彌留時候到來了。杜普蕾渾身抽搐,不吃也不喝,早已說不出話來。這姐妹的情分到底是斷不了的。姐姐終究去看了妹妹。她摟著她,喂她喝水,並與她回憶小時一起去海賓玩耍的事:她們跑到了海邊,看到海邊立著個奇怪的孤身一人的女子。小杜普蕾向前與她問好,然後,徑直跑回來,擁著姐姐,道,沒事,有我在(一切會好的)。至此,電影畫面凌亂起來,那幼時海邊立著的奇異女子轉過身來,而她,就是杜普蕾。

在回家的公路上,電台廣播杜普蕾去世的消息。姐姐聽了,下得車來,站在空曠的森林裡失聲痛哭。

《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聯名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布可夫親自改編他的爭議性小說《洛麗塔》,由大導演斯坦利.庫伯力克執導,並啟用了早熟少女休.萊昂擔任色誘中年教授的女主角,在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起相當熱烈的議論。影片將洛麗泰年齡由十二歲提高為十五歲,藉以避免太大爭議。劇情描寫英國教授(詹姆斯.梅森飾)到美國大學任教,中途住在寡婦(謝利.溫特斯飾)家裡,沒想到卻被她女兒洛麗泰的青春胴體深深迷戀上。後來電視劇作家彼得.謝勒引誘洛麗泰離開教授,但卻沒有讓她獲得美好的生活,教授乃決定殺他報仇。劇情發展不夠緊湊俐落,但導演仍然成功地刻畫出中年知識分子迷戀少女的微妙心理,演員均有精彩演出。

《情人》
我的父母受到殖民地政府的欺騙,滿懷希望,遠渡重洋,從法國來到印度支那,卻一無所獲,父親客死異鄉,母親在當地的一所法文學校當校長,以此來養活我們兄妹3 人。母親花掉自己的全部集蓄,在柬埔寨的貢布省買了一塊地,但土地管理部門竟無一人告訴她,這塊土地無法耕種,因為它每年都要被海水淹沒六個月,最後破產。

我在西貢國立寄宿學校外面的一所專門為法國人辦的的中學里讀書。要時常乘坐汽車和渡船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

15歲那年,有一天,在從家去西貢學校的一條渡船上,遇到一位比我大12歲的華裔男子,他對我一見鍾情,並主動用他的黑色大轎車送我回學校。這位青年是個中國人,他住在沙瀝河岸上的一幢藍瓷欄桿的別墅里,他家財萬貫,非常富有。他家是控制著殖民地廣大居民不動產的金融集團。他母親去世了,他從巴黎趕回來,為母親奔喪。他是個獨子,父親獨斷專行而財權在握。

這以後,我們常在城南的一座單間公寓里私會了,我們在一起談得很融洽。15歲的我就知道享樂,雖然我不知享樂為何物,卻已習慣了男人對我投來的那種貪婪的目光。

不久,在這間單身公寓里,我奉獻了我的童貞,盡管我還是個尚未成熟的孩子。在這以後的一段時間里,我們不斷地在這間公寓里幽會。他病狂地愛著我,我卻只希望他像往常把女人帶到他房間里來那樣去做。對我來說,我是因為他有錢才來的,我說我要現在有錢的他。

我需要他的錢為卧病在床的母親治病,我需要他的錢供荒淫無恥的大哥尋歡作樂,我需要他的錢改變這窮困潦倒的家。這位黃皮膚的情人帶著我們全家人,去上高級餐館,去逛夜總會,滿足我們可悲的虛榮和自尊。

我生活在一個支離破碎,怪異扭曲的家庭中,純朴、剛強卻被世人欺騙,最終絕望的母親;殘暴醜陋、惡魔般的大哥;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他們雖然瞧不起我的中國情人,極力反對他,卻無恥地以我的肉體作交易,滿足他們的金錢慾望。我的愛,從做童妓的時候就被人偷走了。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里,我們不斷地幽會,盡情地滿足情感和慾望的需要。

但這段感情終究還是一段感傷絕望的愛情。我不能戰勝膚色和民族的偏見,不得不離開印度支那,回巴黎定居。他也掙脫不了幾千年封禮教的羈絆,不得不尊從父母之命,與一位素未謀面的中國姑娘結婚了。

許多年過去了,我結婚、生育、離婚並開始寫作,他和他太太來到巴黎並給我打了電話。他說他和從前一樣,還愛著我,他不停止對我的愛,他將愛我,一直到死……

《重慶森林》
第一個故事:失戀無聊的警察223愛上了戴金色假發的女殺手。神秘金發女子利用幾個印度人運毒,印度人欺騙了她。她殺了這班印度人後逃走,在酒吧遇上了失戀便衣警探223。金發女子在重慶大廈疲倦睡著了,223守護她一夜在清晨離開。警察223每次失戀都要去跑步,正在雨中的准備離開時,CALL機收到金發女子的生日祝福。

第二個故事:在速食店打工的女孩暗戀著每晚來買宵夜的警察663。警察663每天在"午夜特快"快餐店為女友買廚師沙拉,後來為她買炸魚排換口味。女友卻提出她也要換口味了。速食店女孩拆了警察女友留在快餐店留下的信,拿到了警察家的鑰匙,以後就經常偷偷過去他家中打掃裝修,好像夢游一樣。一日,被警察663撞見。當晚,663約她在California酒吧見面。女孩卻去了真的加州,留給他一封信。663始終不知道信中約會的地點。一年後,女孩回來了,回到表哥的快餐店,663已經是這家店的老闆了。女孩一身空姐制服,給663寫了一張新的「登機證」。

《我的父親母親》
初戀的回憶,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覺,而當生子的父親已經過世,年邁的母親講述她夢系魂牽的初戀時,生子不但體味到那初戀情愫的凄美動人,甚至還分明讀出對美妙人生的執著追求……

母親乳名招娣,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為十里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她暗戀上生子的父親--一個淳樸幽默的青年教師,她以家傳的青花大碗為記號,給心上人花樣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飯」;她通宵達旦織出最艷的「房梁紅」裝點他的教室;為了聽到他的朗朗讀書聲,她不惜繞遠路去擔水;為了引起他的注意,她每天在送學生的路邊等著他。

終於,招梯的美麗和誠摯打動了青年駱老師的心,他們很浪漫又很傳統地相愛了。一隻塑料紅發卡就是他給她的愛情信物,然而,就在心靈剛剛撞擊的那一刻,悲劇降臨了:駱老師莫明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為他做的晚飯蒸餃子沒吃上,就被帶走了。她瘋了一般,懷揣蒸餃沿路追趕,人摔倒了,蒸餃爛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藝精湛的鋦碗匠鋦好了青花碗,卻彌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靈,招娣決心拖著病弱的身體去遠行尋找初戀情人,瞎媽媽的淚水阻止不了招娣的決心。她瞞珊上路了,卻昏死半途,被路人送回,執拗的招娣掙紮起身還要冒死去尋覓。恰在此時,駱老師意外地來了,她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淚珠從她美麗而又憔悴的大眼睛中盡情地滾落。

他再也沒有離開她,兩個人一愛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

丈夫的葬禮後,年邁的招娣在悲慟中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駱老師自編的「識字歌」——人生在世、要有志氣、讀書識字、多長見識……招娣沿著當年的小路向學校走去。教師里,她的兒子駱玉生像當年的駱老師一樣,以淳樸、清朗、穿越時空的聲音在教孩子們讀書。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置化,在她眼前,又出現年輕盈巧的招娣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在讓她走不完初戀的那一條小路上。

不好意思,蠻久不看安妮了,好多不記得出處了,但都是她書中提過的。有些作為散文寫了,比如《玻璃之城》《她比煙花寂寞》有些只是在文中提過。

閱讀全文

與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觀看粵語全部電影 瀏覽:309
東廠不敢殺的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
電影蜘蛛網怎麼做 瀏覽:603
為什麼老公不愛看小電影 瀏覽:103
剛上映青春電影有哪些 瀏覽:150
好看的青春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03
產後多久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瀏覽:334
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影產業的發展 瀏覽:691
姜棟元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840
恐怖電影叫紅什麼女孩 瀏覽:478
電影木乃伊二免費 瀏覽:864
下載的電影怎麼放apid 瀏覽:176
和閆妮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
好看的的電影網站 瀏覽:856
好看的宗教電影惡魔的耳語 瀏覽:54
臨潁電影院提前多少天能訂票 瀏覽:382
女生好聽的電影歌曲有哪些 瀏覽:668
男女在酒店看什麼電影 瀏覽:234
考中央電影學院要多少分 瀏覽:533
外國好看電影剪輯動作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