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版本的電影預告片(如概念、先導、影院、終極)分別是什
電影預告片是電影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不同的形式和目的吸引觀眾,激發期待。以下是按照傳播渠道與形式分類的常見預告片類型,從觀眾角度進行介紹。
1. **先導版預告(Teaser Trailer)**
這類預告通常在電影宣傳初期發布,電影可能還在拍攝階段,內容可能包含合成畫面或未在最終電影中出現的畫面。《黑暗騎士》的先行預告就是一個經典例子,它僅包含LOGO與人物對話,卻能讓人熱血沸騰,體現了先導預告片的魅力。
2. **劇場版預告(Theatrical Trailer)**
專門用於電影院內的預告片,長度通常不超過2分30秒,用於在新片放映前吸引觀眾。《阿凡達》的長達3分30秒的劇場版預告,就是此類預告片的典範。
3. **電視版預告(TV Spot)**
顧名思義,這類預告片針對電視廣告時段,時長較短,節奏快速,主要用於宣傳後期。《星際迷航:暗黑無界》在超級碗上的30秒預告,展示了其商業價值與宣傳效果。
4. **幕後特輯(Featurette)**
為深度影迷准備,包含片場實錄、訪談與特效製作花絮等,通常在電影後期宣傳階段發布。《霍比特人》的拍攝花絮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5. **影片片段(Footage or Clip)**
通常在電影中期宣傳,為觀眾提供非高潮場景的預覽。《變形金剛2》在ShoWest上發布的電影片段與預告混剪即是示例。
6. **病毒視頻(Viral)**
近年來興起的宣傳形式,成本低但效果顯著。《普羅米修斯》的病毒視頻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以上是常見的預告片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發布時機與目標受眾。觀看預告片的好去處包括traileraddict.com,這里提供了豐富的預告片資源。
2. 電影《大採用了哪些網路營銷方法
1、病毒網站
發布病毒網站是病毒營銷的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手段,《黑暗騎士》就是用這種方式,它的病毒網站保持了高頻率的更新,並不斷有各種新的謎題發布。電影中的「小丑」還在網站中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告訴影迷,有49個字母分布在不同城市,這些字母能夠拼成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電影謎底的重要線索。世界各地的網友們通過合作,最終找到了這些字母,解開了謎題。
2、病毒視頻
隨著視頻分享網站的流行,電影上映前各種病毒視頻層出不窮。《玩具總動員3》上映前,皮克斯製作粉色大熊的懷舊廣告片,片中各個國家70年代的電視中就出現了這款玩具的廣告,事實上這個玩具是專為該片創造出來的。國內此類病毒視頻也很多,但多數出現在商業廣告領域。
3、預告片玩花樣
《科洛弗檔案》在《變形金剛》上映時附帶的預告片相當神秘,畫面中突然出現了狂奔的人群和入侵的怪物,色彩灰暗、氛圍神秘,片名也沒有公布,只有「2008年1月18日」的字樣。困惑的人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不斷打探這是什麼影片。而《黑魔的小巷》更是虛擬小羅伯特·唐尼和托比·馬奎爾主演的同志電影,該片還聲稱獲得「北京電影節哭猴垂涎獎」,讓影迷看後捧腹不已。
4、微博互動
成本僅為1.5萬美元的《鬼影實錄》便採用這種方式。此片僅用一周時間就全部拍完,之後安排了一些小規模放映,讓看過片的人紛紛在Facebook、Twitter等網站上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我這輩子看過的最恐怖的電影」、「你再也找不出更嚇人的東西了」,慢慢形成恐怖氣氛。而這種方式也是國內電影進行病毒營銷時最常用的,譬如《錦衣衛》《葉問2》都採取過微博瘋狂轉載形式,後被更多的影片借鑒。
5、虛構新聞
1999年,《布萊爾女巫》的製作團隊根據影片內容在網上發布虛構的新聞,讓觀眾一邊娛樂一邊了解影片。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杜撰的「布萊爾女巫」新聞製造出一種特有的詭異氛圍,雖然明知故事並非真實,但年輕人還是對女巫的身世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並讓其迅速成為一個火熱的話題。最終6萬美元成本的小片在全球創造了2.5億美元的票房奇跡,並譽為病毒營銷發端。
6、現實互動
病毒營銷根植於網路,但也會進行現實互動,《第九區》則在現實街頭貼出海報,警告附近某地是外星人出沒和居住的地方,希望市民不要前往。信以為真的路人很少,知道這部電影的人變得非常多。
3. 電影如何向觀眾推廣自己
營銷是電影工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電影圈內流傳一句話:影片質量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遠,營銷則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高。
海報、預告片和電視廣告是傳統的電影營銷方式。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它們逐漸淪為配角。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電影觀眾與互聯網受眾在人群結構上有很高的重合度,因此,電影營銷必然要選擇互聯網作為營銷陣地。
互聯網行業發展速度很快,目前跟電影營銷的互聯網產品大概有社交網路、門戶網站、視頻網站、購票平台、電商、音樂播放平台、社區網站(如豆瓣、知乎)等。選擇哪個互聯網產品做電影營銷,營銷什麼內容,需要結合電影的具體情況做分析策劃。
一般來說,互聯網電影營銷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
社會化媒體營銷
社會化媒體營銷分為兩類,一是話題炒作,二是意見領袖主導。
自中國電影市場化開始,話題炒作一直是常規手段。隨著互聯網向移動化、社交化發展,話題營銷也逐漸碎片化,強調互動。比如,可以通過電影官方賬號、導演、演員等相關人的賬號發布電影花絮,海報,宣傳片等,吸引粉絲關注,還可以關注輿論熱點,跟隨炒作話題。
比如,韓寒在電影《後會無期》拍攝及上映期間,在微博上製造了很多熱門話題,比如發布女兒照片,創造「國民岳父」風潮;公布電影台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成為網路熱語等。以至到後來,韓寒隨便發條微博,都可以輕輕鬆鬆登上熱門榜。作為微博大V,韓寒深諳網路傳播規律,他通過發布微博,成功激起網友的圍觀及參與興趣,讓民間的高手們為他的營銷添磚加瓦。
趙薇的《致青春》則是意見領袖主導的好案例。這部電影7.2億票房的背後,是近20個微博大V賬號的4億粉絲。在電影的宣傳和發行過程中,主創趙薇、韓庚、佟麗婭、趙又廷、韓紅和鄭愷,另外加上何炅、楊瀾、韓寒、黃曉明、徐崢、小沈陽、王菲、王長田等20多個微博大V都積極為影片搖旗吶喊。他們的粉絲加起來共有4億。這4億粉絲,即便每20個人中只有1人走進影院,最終的觀影人群也有2000萬,按中國平均電影票價36元計算,票房至少有7.2億,剛好等於現實的票房。
視頻營銷
媒體的發展趨勢除了移動化和社交化,還有一個趨勢是視頻化。因此視頻營銷也成為電影營銷的一個重要渠道。視頻營銷的內容主要包括病毒視頻,網劇植入以及在線視頻訪談等。
2014年的熱門電影《催眠大師》在上映前先後推出「催眠檔案」和「徐錚展催眠術」等病毒視頻,視頻不僅仔細描述了「催眠」這一全球風靡且略帶神秘色彩的行為,同時也將影片片段巧妙地連接在視頻中,將徐錚主演的「國際知名催眠導師徐瑞寧」這一角色與世界級催眠大師進行比較,增強了視頻的代入感,同時也將《催眠大師》這部影片打造得富於奇幻懸疑色彩,引發了觀眾強烈的好奇心。
鄧超導演的《分手大師》則是通過同名網劇提前預熱,製造口碑,形成觀影期待。此外,在電影上映前,《分手大師》影片主創人員開始接受視頻網站訪談,比如騰訊視頻的《首映禮》欄目等。視頻網站流量大,分享度高,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參加視頻網站訪談在短時間內形成關注和分享熱點,強化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形象,為提高票房做沖刺。
主題曲營銷
當下,主題曲營銷已成為電影工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首與電影契合的好歌不僅會在電影上映時輔助影片傳達情緒、打動觀眾,也有可能增大電影的推廣傳播力度繼而推動票房。
如果要評選2014年中國歌壇的最有影響力的歌曲,那麼《小蘋果》肯定是一個重要的競爭者。作為一個電影的主題曲,它不僅登上春晚,而且兩位主演登上全美音樂獎舞台。從電影營銷角度看,這首歌的走紅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營銷。
《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片方最初比較頭疼電影的推廣,因為主演名氣並不是很大,很難上娛樂版頭條。於是,他們劍走偏鋒,把營銷重點放在主題曲推廣上,所以就有了《小蘋果》。這首歌在網路上線後,片方陸續推出40餘款提前拍攝的「病毒式」引導視頻,製造爆發式傳播。當《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在一個半月後上映時,超過90%以上的觀眾都表示聽說過《小蘋果》。最終這部投資僅3000餘萬的小成本電影在全國各大影院一通狂掃,上映4天票房即過億。
除此之外,《匆匆那年》、《後會無期》、《狼圖騰》、《左耳》等熱門電影都選擇了在電影上映前發布人氣歌手演繹的主題曲,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電影片方之所以對於主題曲如此重視,主要還是因為其對影片前期營銷預熱的貢獻巨大。以《狼圖騰》為例,據片方提供的數據統計,電影主題曲發布三天後,網路熱搜指數增長3倍,微博熱詞搜索指數增長10倍。主題曲對於電影的關注度與影響力有如此顯著的營銷,也就難怪電影片方對其提起高度重視。
與購票網站、電商合作
購票網站和電商合作是最近兩三年才有的現象。從2011年開始,網路購票已經慢慢成為電影觀眾購票的主要渠道。2014年296.39億的總票房中,有40%是觀眾通過手機APP或者電腦網站購買的,而前年的比例還只有25%。網站購票未來在總票房中所佔比重還將進一步擴大。電影在線購票網站包括:美團貓眼、網路糯米、大眾點評、格瓦拉、時光網、微信以及萬達影城、金逸影城的線上電影訂購平台。
目前,影片與網站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活動影票、低價票和秒殺票。
2015年的婦女節,原本並不算電影檔期,卻因電商的加入單日票房登到1.2億,是2014年3月8日6000萬元的2倍,成為首個票房破億的「三八檔期」。三八節的幾個月前,淘寶就同多家院線敲定,包下8大城市近300家影院,請用戶看電影。隨後,網易商城、網路糯米也加入混戰,推出3.7折電影票等多種優惠。電商的加入讓電影營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從目標群體來說,電商的用戶群和如今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軍,都是喜歡使用互聯網的年輕人,所以產業邊界的逐漸模糊也是必然趨勢。
電影主題相關APP營銷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APP通過細分領域分別吸引了一些用戶群體。根據相關性,如果電影可以跟某些知名APP深度合作,則可以實現共贏。
比如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與游戲APP《找你妹》合作推出的《找你妹致青春》,通過推出《找你妹》游戲特別關卡,實現電影與手游的跨界合作,關卡在製作過程中與電影元素緊密融合——關卡人物「導演」手持打板,引發用戶對青春時光的懷戀,同時把游戲用戶引流到電影院。
眾籌營銷
阿里巴巴和網路在2014年分別推出了娛樂寶和百發有戲,從金融眾籌的角度切入電影產業。這種模式的本質是通過金融眾籌讓網友參與電影製作,同時獲得娛樂權益,比如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電影周邊等。
看起來,娛樂寶和百發有戲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但其本質是電影營銷工具。首先是電影行業真的不缺錢,尤其是好電影;其次是娛樂寶和百發有戲推出的電影眾籌資金太少;最後是通過眾籌營銷帶來的電影消費者其實比較有限。
「娛樂寶」每部電影項目融資額度在1000萬左右,只佔一部電影的5%-10%,對於成本動輒上億元的電影成本來說杯水車薪。而一個用戶最高投資1000元,一年的收益也只有70元,從收益角度看,意義也不大。整個項目的投資者數量最多隻有10萬,他們能帶來的觀眾也就20-30萬,對一部電影來說,是一個小數目。
但從粉絲營銷的角度看,如果一個用戶對電影的某位主演明星,或者電影IP本身有極大的關注度,那麼他會有強烈的意願通過投資眾籌產品獲得娛樂收益的動力。另外,他也能從中獲得強烈的參與感。
所以,從票房的真正意義來說,通過與「百發有戲」、「娛樂寶」合作的電影營銷價值更大於實際價值。
總的來說,花樣翻新的營銷手段都是為了製造一個讓消費者走進電影院的理由,它們發揮的是「錦上添花」的效果。電影要保證取得高票房,不能完全依賴於營銷手段,還是要靠過硬的質量。
4. 網路劇和病毒視頻有啥區別,好像都一樣嘛
廣義的病毒視頻范疇包括網路劇,狹義的病毒視頻特製一些搞笑,有趣的視頻。這里你指的應該是狹義的病毒視頻,那些病毒視頻更注重創意,而網路劇相對製作更精美,一般做類似微電影的感覺。廣義的病毒視頻的類型有微電影、定格動畫、事件營銷、音樂視頻、惡搞配音、偽預告片、網路劇等等,病毒視頻是從liiwoo viral video翻譯過來的,我們說的炒作,其實只是事件營銷的一種,病毒視頻還可以做很多內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話,建議你去關注「立畫病毒視頻營銷」的微博帳號。
5. 小夕的主要作品
2012年主演模仿貝爾之《荒野求生》短篇男主角
2011年主演倩女幽魂大型網游宣傳短片《愛情終結者》男主角
2009年主演移動139自製網路劇《校園嘿幫》焦陽導演
2009年主演美的星座廣告系列之《當雙魚女遇到雙魚男》阿傑導演
2008年主演激動首部網劇《綻放》張珏導演
2008年主演可口可樂視頻短片《團隊》
07年主演《山寨赤壁2》鄧科導演
一度被認為顛覆原版《赤壁》的娛樂作品……網友戲言:
「有此赤壁,何須吳宇森」
小夕忙澄清:嗯關我事啊!
2014年《夢想與現實》 男主角
2015年校園懸疑網路劇《天才J》飾演Satan。 2008年作品《國產生化危機》 2008年作品聯想廣告《穿越愛情的電腦》
2008年作品傑士邦網路病毒廣告《修理工的尷尬》
2009年作品KAPPA廣告《中國風》
2009年指導肯德基網路宣傳廣告
2009年作品 動感地帶系列病毒廣告《動感三部曲》
2010年華為手機病毒廣告《穿越—愛要喊出來》
2010年安兒樂活動宣傳廣告《妙趣寶寶奧斯卡》
2010年馬自達汽車病毒廣告《漂移世界盃》
2010年三星「一呼百應」劇場病毒廣告《我的電影隨便玩》
2010年蒙牛病毒廣告《真人版麥兜的故事》
2010年網游「熱舞派對」病毒視頻《犀利哥爆舞》
2010年特侖蘇病毒廣告《盜票007》
2010年「漢高」膠水系列網路短片《魔術》
2011年大眾汽車「甲殼蟲」病毒廣告《當美女遭遇甲殼蟲》
2011年網游鹿鼎記系列網劇《水煮鹿頂雞》小夕導演—叫獸編劇聯合作品
2011年《水煮鹿頂雞》第二季
在第二季《水煮》中…小夕在叫獸的劇本上再次暴力創作,融入了大量的「日和」元素,鬼馬的剪輯手法和跳躍式的影片節奏…勢必帶來一股新的風格熱潮!
日和風
2011年匹克運動品牌病毒廣告《跑過死神的快遞員》小夕導演/主演
結合了「大話西遊」「穿越」「日和」為一身的喜劇創作
此片被譽為2011年傳播最給力的視頻殊榮!
自導自演
2011年續《小夕來了》之後,再度打造「荒誕綜藝」蛋疼版!《荒野求生》即將來襲……………………
2011年網劇《老師—你好色》小夕導演/主演
這部作品向《麻辣教師》作者」藤澤亨「致敬!小夕在原漫畫的靈感上再度創新,主打的日和風格將劇情更加戲劇化……更立體的表現跳躍的喜劇思維。這部作品將日和風在網路上推向了巔峰,樹立了標志性的風格和代表地位!
2014年《夢想與現實-搞電影》 新概念作品問世中國,把影片中的經典橋段進行「現實化」,讓電影中看似高大而不可侵犯的主角人物變成了充滿人性和趣味的普通人,展現了夢想中電影的完美結局和現實殘酷的強烈對比,能夠更好地引發觀眾共鳴,直接切入笑點。 2007年作品 《小小的世界》詞/曲:小夕
2008年作品 《你的影子》詞:陳馨兒 曲:小夕
2008年作品 改編爵士版《紅豆》
2009年為聯想手機創作廣告片主題曲《愛旋轉》詞/曲:小夕
2009年伊利大學生音樂節創作公益MV歌曲
《我們的名字叫中國》詞/曲:小夕
2014《夢想與現實》主題曲大香蕉/演唱小夕
2015《夢想與現實之等待先生》片尾曲錯過/演唱小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