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神舟七號什麼時候發射的呀
神舟七號運載火箭將於2008年發射具體時間有資料稱,神舟七號發射時間:08年10月第三周。
世所矚目的「神舟七號」究竟何日發射?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何時圓夢?大公報報道,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結束後,中國「極有可能」在金秋10月內的第三周,即從10月12日至18日七天內,選擇確定一個72小時(即三天)的時間段作為最佳窗口期,擇機發射「神舟七號」,實現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太空行走。
報道說,今年的中國,伴隨著奧運的成功舉辦與「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有望「雙喜臨門」。
根據權威消息,從10月12日至18日的一周內,有五個連續的72小時(即三天)可供選擇,這一時間段內一個連續的72小時(即三天)將作為最終的窗口期。根據目前中國所掌握的技術,9月即可對下一月的雲層密度丶風向等影響飛船發射的天文氣象情況做出精確預測。屆時,將在選擇確定的最佳窗口期內,再最終確定「神舟七號」的具體發射時點,這一過程將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總指揮「拍板」決策。
倒計時確保「萬無一失」
一些民間航天愛好者預測,火箭的發射日期需要綜合考慮各種自然丶物理條件,不能為所欲為。「神舟五號」的發射日期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七號」的發射時間是2005年10月12日。從此亦可初步推斷出「神舟七號」也應在秋天丶特別是10月內發射。
據悉,目前,「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准備工作已進入倒計時階段,神舟飛船七大系統——航天員系統丶應用系統丶飛船系統丶火箭系統丶發射場系統丶測控系統丶著陸場系統均已啟動,涉及到的解放軍總裝備部丶國防科工委丶中國科學院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各大單位均在為此而緊張備戰,「萬無一失」這個耳熟能詳的口號被反覆強調。
原定去年發射延到今年
有觀察家表示,此前,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曾親自按鈕點火,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送上太空的全國人大代表丶總裝備部原副部長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胡世祥中將曾透露,「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有望於今年升空,而且肯定是「多人上天」。一同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丶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丶「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則表示,因為工作周期,「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去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今年。隨著2008年的到來,「神舟七號」的發射時間也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據指出,神七將搭載三名宇航員,中國航天員將首次進行太空行走,非常激動人心。
『貳』 神舟七號的資料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
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准備工作:
黃春平介紹,與「神五」、「神六」的不同之處在於「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門閘。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門閘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
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專家稱,「神舟七號」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首先,會提供航天員在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靈活,頭盔透明密封。
其次,出艙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其控制系統配有的噴氣裝置使航天員可以藉此控制行走方向。據悉,航天服和背包構造復雜,技術難度大,造價昂貴,美國生產的一套航天服約為150萬美元。第三當然是必須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目前,『神舟』七號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還要攻關,宇航服的研究進度決定了『神七』進度。」黃春平又補充說,「不過,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決。」
黃春平說,為了適應真空的環境,「神舟」七號宇航服從氣密、通信、排泄、通訊、電源、活動關節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較大提高。
「神舟五號」時,我國的載人航天還只是對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當時楊利偉僅待在返回艙里,軌道艙的艙門是緊閉的。此次「神舟六號」雖然在外形上與「神舟五號」幾乎一樣,不同的是,兩名航天員將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從事多人多天的空間飛行作業程序。
專家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兩名航天員就是在『一室一廳'里活動。」而到了「神舟七號」,航天員除了在「一室一廳」里活動外,還將走出「廳」,從軌道艙側面的窗口出來在太空行走。
發射延遲:
據新華社北京電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昨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
黃春平說,發射計劃延期,「並不是出了什麼問題,而是工作周期決定。」「神舟」七號火箭每一個部件都需要經過復雜的工作周期,首先要進行單樣技術攻關,攻關合格後再設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後進入抽樣階段。
這一階段要解決兩方面的任務,一是要通過性能指標測試,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藝能力要在工廠的生產能力范圍內。
抽樣合格後,再修改設計,做試樣生產,再進行產品實驗,最後進入工廠生產。此外,還要請相關專家進行測評。因此,「這是一個復雜的工程,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於求成」。
任務要點:
「神舟七號」對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出艙設備、結構氣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號」會在外形上與「神舟六號」有明顯的不同,相關系統也會有所改變,特別是軌道艙。
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通常飛船發射上太空後,航天員在進行出艙活動之前,會先在氣閘艙內進行2-3小時的適應性准備,在氣閘艙內穿戴好艙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帶好用品。
實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所穿戴的航天服體積龐大,地面重量就達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麼容易,必須在其他航天員的幫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號'時上天的航天員起碼得兩人,這樣可以相互配合,至於會有多少人出艙活動則未定,估計會是一人進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有三名航天員,一個要出艙行走,一個在軌道艙迎接,返回艙還要留人。出艙活動將有行走、操作、擰螺釘等安裝設備等項目,為今後建立太空空間站作準備。
中國將於今年下半年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各項准備工作正按計劃進行。據悉,「神七」此次飛天將實現多項技術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員人數將增至3人。
二是將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會擇機釋放一顆伴飛小衛星(本文簡稱「伴星」),等等。
「伴星」能幹什麼呢?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這顆「伴星」的任務是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為在軌飛行的「神七」拍照。屆時我們將獲得首張中國航天器在軌飛行的三維立體外景照片,該照片以太空為背景,展現「神七」高速運行的獨特景緻,將成為中華民族飛天的永久性歷史見證。
網路-神舟七號
『叄』 「神州七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是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神七載人飛船全長9.19米,重達12噸。
(3)電影神舟七號什麼時候拍的擴展閱讀:
神舟七號的突破技術
1、小衛星投放手段的變化。以前中國的小衛星都是靠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的;而這次是將小衛星安放在「神七」軌道艙的最前端,當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即可按指令自動彈出飛船,也可由航天員手動「擇機」釋放,投放方式更靈活。
2、「伴星」可以作為偵察衛星使用。「神七」攜帶的這顆「伴星」上,裝有與「嫦娥一號」類似的CCD立體相機,可以拍攝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圖像。「伴星」由「神七」擇機釋放入軌對感興趣的地表進入拍照偵察。
3、「伴星」能夠成為一種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既可以由飛船擇機釋放,去執行攻擊敵太空目標的任務;又是我飛船最得力、最忠實的「保鏢」。神七」的飛天必將成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