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視用光中,色溫片和色紙,柔光紙和白旗,蛋格和黑旗如何選擇使用
如下:
第一、色溫紙是在膠片時代膠片色溫定值時候用來給燈光進行校色為白色使用的。包括鏡頭前的濾色鏡也是。
引用《影視光線創作》第一章節光與視覺色溫中的解釋部分: 不同色溫的光線照在同一物體上,會改變物體色彩的表象。
因此在攝影學中,為了能正確的再現物體自身的色彩,選擇了兩種不同的色溫作為攝影膠片生產的標准:3200K的低色溫光源和5500L高色溫光源。
電影用的膠片與3200K光源相平衡,稱為燈光型膠片。因此3200K的鎢絲燈對燈光型膠片來說就是白光,在這種光線下拍攝,物體的色彩能得到正確的還原。照相膠片與5500K色溫相平衡,稱為日光型膠片。
當膠片與照明光線色溫不匹配時,色彩發生變化,為了還原色彩可以採用下列解決:
1、改變光源色溫(cto、ctb)(補償濾色紙)。
2、更換光源與之匹配。
3、在攝影機鏡頭前放置一塊校正色溫濾色鏡(數字時代隨意調整2800-10000k)。
4、把不匹配的色彩膠片換成匹配的色彩膠片。
第二、 色紙的使用是你對色彩用光造型的理解了,千奇百怪千變萬化。
第三、 柔光紙和白旗都是一種改變光線質量的手段。
常見的柔光紙也稱作素描紙吧(個人拍攝不經常使用,現在一般就是HMI、鎢絲燈或者Arri SkyPanel:可調整色彩的LED 很好用 ) 這裡面涉及到用光造型的手段。
你要通過觀看電影學習各種光效,比如硬光會強調陰影,柔光會柔和陰影,所以會使用你認為的柔光紙和白旗,更多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各種型號的『』白旗『』。常見的是rosco cinegel的3010、3020、3040、3034等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
電影用光的方法有多種:
按光位分,可分為順光、側光、頂光、底光等。
按光質分,可分為聚光、散光、軟光、硬光等。
按光的方向分,可分為前置光(光源在前)、側光(光源在側)、背光(光源在後)、底光(光源在下)。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為強光和弱光。
按光調分,可分為低調光與高調光。
電影光線的功能:
完成攝影畫面曝光工作,實現影像確立。
控制畫面亮度水平和反差關系。
決定場景氣氛效果。
突出、強調被攝體的造型特點。
為影片確定視覺基調。
❷ 影視拍攝中黑旗是什麼
過了這么久沒人回答,我想你應該也弄明白了~~
黑旗就是黑布~~主要是遮光用
白旗就是白布~~主要是反光用
其實也不一定是布,一般認為能遮光的黑的就是黑棋
能起到反光作用的 基本就是白旗~
❸ 電影電視劇 拍攝現場都有哪些拍攝工具詳細一些,謝謝~比如攝像的分類,燈光的分類,現場收音設備等等!
拍攝工具
1、攝像機
2、拍攝監視器
3、三腳架
4、軌道
5、小搖臂
6、電動搖臂
7、升降車
9、挑桿話筒
10、場記本
燈光
1、高色溫鏑燈,例如「阿萊燈「
2、黑旗、白旗、米博羅
3、各種燈架
4、萬能架子
5、蝴蝶布
線纜
30米以上的視頻、音頻線若干
發電車一輛
主要的大概這些了。
攝像機要根據拍攝的節目類型來定。
有電影攝像機、電視攝像機、微電影用的5D2。。。。。
具體的分類、功能,你可以到我的網路空間去查。
都是電視攝像方面的資料。
❹ 拍攝電影都需要什麼
需要很多東西,成百上千。
至少你有一個團隊:編劇,導演,攝影,服裝設計,美術,選角,製片人,錄音,作曲,音效,化妝師。2個攝影助理,2個導演助理,1個燈光師,1個燈光助理,1個技師,1個技師助理, n個燈光工人,場工,各類製片,後勤,以及各種工種助理。這樣一個團隊小到可以8人左右,多到200人以上。這依你片子的規模而定。
然後是演員,少則1人,多則千人。然後是一個好的劇本,然後是設備,至少要有個攝影機,然後攝影機各類配件,然後各類拍攝輔助器材,軌道搖臂,斯坦尼康,攝影車,各類Dolly,升降機,各種燈光器材,各種燈光輔助器材,黑旗,各類Stands,各種輔助設備,沙袋,夾子,別忘了還有C47。
然後是場地,美工製作原材料,演員化妝,化妝材料,服飾原材料。
然後是你的製片人需要成立一個公司,建立一個辦公室,組建製片部。
拍攝時還需要各類交通工具。道具部門製作道具。
最後你的製片公司要負責聯系發行,授權。
我說的這是基本的一些東西,還有很多我沒說到的。總之需要很多。
❺ 拍電影許要什麼
拍電影需要很多東西,至少你有一個團隊:編劇,導演,攝影,服裝設計,美術,選角,製片人,錄音,作曲,音效,化妝師。2個攝影助理,2個導演助理,1個燈光師,1個燈光助理,1個技師,1個技師助理, n個燈光工人,場工,各類製片,後勤,以及各種工種助理。這樣一個團隊小到可以8人左右,多到200人以上。這依你片子的規模而定。
然後是演員,少則1人,多則千人。然後是一個好的劇本,然後是設備,至少要有個攝影機,然後攝影機各類配件,然後各類拍攝輔助器材,軌道搖臂,斯坦尼康,攝影車,各類Dolly,升降機,各種燈光器材,各種燈光輔助器材,黑旗,各類Stands,各種輔助設備,沙袋,夾子,別忘了還有C47。
然後是場地,美工製作原材料,演員化妝,化妝材料,服飾原材料。
然後是你的製片人需要成立一個公司,建立一個辦公室,組建製片部。
拍攝時還需要各類交通工具。道具部門製作道具。
最後你的製片公司要負責聯系發行,授權。
我說的這是基本的一些東西,還有很多我沒說到的。總之需要很多。
❻ 入門級電影拍攝大概需要什麼樣的攝像、錄音器材
電影打燈的器材有:燈、燈架、電纜、配電箱,還有控制光的濾色片、反光板、黑旗、絲網、柔光布等器材,以及撐大面積布料的各種框架,還有一些如沙袋之類的輔助器材。
打燈的操作很簡單,有點電工常識,有幾把力氣就可以干。大家之所以覺得它高深,是因為它能沒譜地用增加很多東西,架勢很鋪張很裝逼 ,比如場面大點你能一下用上十來盞燈,而攝影機撐死也就三四台,攝影組的排場遠趕不上燈光組。但打燈的技術含量比攝影差遠了,要不攝影指導怎麼能領導燈光組呢。 在講DV拍電影的照明器材前,先了解一下專業的器材,看看電影行業都用什麼東西,然後再看咱們DV如何借鑒並解決照明器材。照明的關鍵器材就是燈,電影用的燈其實跟你家廁所里的燈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是外面一個鐵殼,裡面放個燈泡,頂多再安塊玻璃,不騙你,真的。下面我們把燈的種類掃盪一遍。菲涅耳燈(Fresnel,菲燈)
就是下圖這幾種,這種燈是拍電影用到最多的。它外面是個鐵殼,裡面有個燈泡,前面是一塊「菲涅耳透鏡」,燈頭上有幾塊鐵皮擋板(專業名稱叫遮扉),用來調節光照的范圍。之所以叫它菲涅耳燈,就是因為它的那塊透鏡;這塊透鏡的作用跟凸透鏡類似,它也有焦點的,當光源在透鏡的焦點上,透鏡就能把光源匯聚成平行光;當光源不在焦點上時,透鏡射出的就是擴散的光。菲涅耳燈屁股後面有個調節燈泡位置的旋鈕,可以調節燈泡到鏡片之間的距離,從而調整光的擴散角度。菲燈發的光是所有燈中最硬的,能照出非常清晰的影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探照燈。
燈具除了按種類命名外,還按照功率命名。比如菲燈,最小的有100W、200W、300W不等,上去有650W、1KW、2KW、5KW、10KW。如果一個燈的名字叫2K、5K,說的就是燈的功率。每種功率的燈對應的燈泡是固定的,1K的燈只能裝1K的燈泡。燈的功率越大,它的體積就越大,5K以上的燈一個人就玩不動了,所以打燈很大程度上是體力活。
下圖從左到右,第一個是菲燈的正面,第二個是菲燈的背後,第三是者名的阿萊菲燈,外觀特好認,頭尾藍中間白。第四個是HMI菲燈。
菲燈按色溫分成兩種,一種是白熾菲燈(上圖左邊三個),裡面就是個白熾燈泡(鎢絲燈或石英燈),發的光跟家用燈泡一樣,是黃光,色溫3200K左右。另一種菲燈叫HMI菲燈,它用的不是白熾燈泡,而是汞燈泡(HMI燈泡),這種燈泡發藍光,色溫5500K左右,跟白天陽光的色溫一樣,因此這種燈俗稱太陽燈;汞燈泡不能直接使用市電,必須由整流器供電,因此這種燈都帶有一坨沉重的整流器,一個燈配一坨,搬運使用都很麻煩。因此有時為了省事,直接在普通菲燈前面放置一張藍色濾色片,把黃光變成藍光來用。 PAR燈 PAR燈很像汽車的車頭燈,它由一個燈泡和一個反射碗構成。它的燈泡不能移動,但你可以在它前面加玻璃,比如加聚光的、擴散的、漫射的、或者什麼玻璃都不加,直接開口用。這種燈結構比較簡單,功率普遍不大,而且經常被用於組成PAR燈陣(Brute)。PAR燈陣就是由若干個PAR燈組成一個矩陣,用於大面積照明。PAR燈的光也是硬光,但沒有菲燈那麼硬。
PAR燈在外形上跟菲燈的最大區別是它的前部呈發散傘狀,因為它有一個反射碗,不像菲燈前後一般粗。PAR燈也有白熾型和HMI型,HMI型PAR燈同樣要帶一坨整流器。下圖中就是幾種PAR燈,形狀各異,但都反射碗和玻璃,下中是一個整合的PAR燈泡,真的跟車頭燈沒什麼兩樣哈,右下就是由PAR燈泡組成的燈陣。
敞口燈(Open Face)
顧名思意,敞口燈就是沒有玻璃也沒有透鏡的燈。一個鐵殼加一個燈泡。由於這種燈沒有聚焦能力,發的都是軟光。
上面是三個敞口燈。第一個叫紅頭燈(Redhead),有個反射碗,中間放個1KW白熾燈。第二種叫黃頭燈(Blonde),結構跟紅頭一樣,比紅頭大一點,裡面放的是2KW的燈。這兩種燈都是發黃光。這兩種燈用得比較普遍,塗成特殊的顏色為了方便識別。紅頭和黃頭直譯自其英文名,中文沒什麼特殊含義,但其英文原意是指女人,redhead是指棕發美女,blonde是指金發美女。拍電影干粗活的都是幫爺們兒,工作辛苦枯燥不搞點葷的多沒勁啊,因此很多電影行話都跟女人有關,久而久之倒成了正式名稱,呵呵,八卦一下。不過德國人就比較死板,第三個燈是阿萊的紅頭燈,可他還是塗成「阿萊藍」,太沒幽默感了 。敞口燈沒有HMI型,都是白熾燈,都是發黃光。
軟光燈(Softlite)
下面這種燈的燈泡直接看不見,躲在燈殼的下方。它以燈殼的圓弧形白色內壁作為的反光面,把燈泡的光反射出去,因此出來的光非常柔和,非常軟。這種燈主要用來給陰影里的部分補光,讓陰影里的細節能呈現出來,同時又不會造成新的陰影。
大鍋燈(skypan)
下面這種也是一種敞口燈,它就是一口大鐵盆子,裡面放個大燈泡,這種燈叫大鍋燈(skypan)。大鍋發的光類似陽光,軟硬適中,因此專門用來模擬太陽和大面積照明。鍋燈全是大燈,一般都是10K。由於鍋燈的燈泡大而外露,磕磕碰碰容易損壞,因此這種燈不在室外使用。
熒光燈
熒光燈是90年代之後開始流行的燈具。它耗電少,壽命長,不發熱(上面那些燈都灰常灰常熱,天氣冷時開盞黃頭燈可以當電爐取暖)。它的燈管跟我們家用燈管的主要差別是發光頻率,因為熒光燈不像白熾燈,白熾燈是恆定發光,而熒光燈是頻閃發光,只是我們人眼無法察覺罷了。普通家用熒光燈發光頻率是50Hz,跟市電一樣,而拍電影用的熒光燈發光頻率在25KHz以上,幾乎就是恆定光。最者名的熒光燈品牌是美國的Kino,它最先發明影視熒光燈,因此熒光燈的外號也叫Kino燈。熒光燈都是軟光,有冷光燈管也有暖光燈管。
氣球燈
氣球燈是新型的燈,近幾年在電影業中大量使用。它不但可以用於大場景照明,比如照亮樓房、街道、樹林、禮堂等;同時還可以給被攝主體(如演員)打燈,它發的光很軟,很均勻,給人打光非常討好。氣球燈其實就是個燈籠,外面一個燈籠皮,裡面放幾盞燈,燈籠皮起的就是柔光布的作用。有些燈籠充氦氣能升起來用,有些只是充空氣吊著或支著用。氣球燈有冷光也有暖光。
LED燈
這是近兩年出現的燈,由一大堆LED組成。由於LED的發光面積和亮度都比較有限,一般在細部特寫時進行照明,或做小面積補光用。
電影用的燈主要就這么幾種,一點都不高科技。以後大家看幕後花絮,應該能說出說出那些燈的名字,這樣你就能冒充影視圈人士去泡姑娘了 。下面有一些片場照片,一個號碼對應一種燈,有興趣的同學玩玩對號入座游戲。
❼ 專業電影攝制組會用到什麼器材
導演組:監視器 耳機 打板等等
攝影組:攝影機(拍電影是攝影機 拍電視才是攝像機)鏡頭蘋果箱 軌道 搖臂 炮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燈光組:燈 反光板 遮光片 米菠蘿 黑旗 等等等等等等
錄音組:各拾音設備及其附件
等等等等
❽ 拍電影,所需的「硬體」和人物有哪些,比如攝像機,軌道之類的,場務這些,還有那些
設備:有電影攝像機、腳架、小搖臂、軌道、斯坦尼康、黑旗、白旗、米菠蘿、燈。
人員:
職員:製片主任、製片、導演、攝像、燈光、劇務、場工等。
原員:男1-5號,女1-5號,群演。
軟體的話,現在用在電影上比較多的是Finla cut pro
關於電影拍攝方面的資料,你可以參考我的網路空間。
❾ 拍電影需要什麼裝備怎樣才能拍電影用執照嗎拜託各位了 3Q
首先是攝影機、膠片、鏡頭, 附帶產品:三腳架、搖臂、軌道、小車、斯坦尼康、濾鏡、反光板、柔光布、黑旗、燈、監視器。 其他就多了,導演,攝影,燈光,錄音,美工,場記,演員等等,牛點的還有特技組,當然還有後期的很多。 以上是一般拍電影要用的 要是自己拍DV就不用,看製作大小和經費還有播出的平台。 有攝影師和攝像師資格證,不過一般不看證,都看名氣的。
❿ 拍電影都需要什麼燈光設備
1、電影燈具通常分為常用燈具和效果燈具。常用燈具主要包括散光燈、聚光燈和背景幻燈等;效果燈具主要包括追光燈、水浪效果燈,雨雪效果器和閃電效果器等。此外,還有電瓶燈及其它燈具。
2、如果拍攝夜晚外景,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通常使用發電車,如不同期錄音,需要的功率小的話,可以用攜帶型發電機。
3、錄制聲音是和短片同期錄入通常都是獨立錄音,後期合成。現場錄音只錄對白(人聲),其他聲效一律後期采樣或者使用音效庫。但如果預算有限,可以現場錄音。後期配音(ADR)只有在現場環境太糟無法錄制的情況下使用。
4、輔助設備很多,如:黑旗,各種遮光道具,6*6 或者 12*12的金屬架配遮光布,c-stand,combo-stand,蘋果箱,high-hat等等。
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