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個字形容河南人
中國人
曾經,「河南人」已經內化於中國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一個具有某種戲謔,卻充滿侮辱性的稱呼和比喻。出身河南的學者、作家梁鴻說:「河南人」性格也不是只屬於河南的,它是中國性格的抽象化,是一個臉譜化的存在,是以「生存」為基本起點的中國民間性格遭遇現代文明時必然產生的沖突。
㈡ 歷屆華表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1994年度)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
優秀故事片:《彈道無痕》《步入輝煌》《留村查看》《一家兩制》《天網》《絕境逢生》《警魂》
最佳導演:張建亞(《絕境逢生》)
最佳編劇:畢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爺》)
第二屆(1995年度)
最佳故事片:《孔繁森》
優秀故事片:《贏家》《七七事變》《士兵的榮譽》《信訪辦主任》《九香》《紅櫻桃》
最佳導演:陳國星、王坪(《孔繁森》)
最佳編劇:鄭沂、沈貽煒(《信訪辦主任》)、思蕪(蘇小衛)(《贏家》)
第三屆(1996年度)
優秀故事片:《大轉折》《紅河谷》《喜蓮》《夫唱妻和》《離開雷鋒的日子》《男婚女嫁》《彝海結盟》《軍嫂》《青年劉伯承》《一棵樹》
最佳導演:韋廉(《大轉折》)、馮小寧(《紅河谷》)
最佳編劇:王興東(《離開雷鋒的日子》)、郭中束、郝國忱(《喜蓮》)
第四屆(1997年度)
優秀故事片:《鴉片戰爭》《大進軍——席捲大西南》《安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惹事生非《黑眼睛》《長征》《紅西服》《燈塔世家》、《非常愛情》
最佳導演:胡炳榴(《安居》)、楊光遠(《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最佳編劇:劉一兵(《朗朗星空》)、趙冬苓(《激情辯護》)
第五屆(1998年度)
優秀故事片:《春天的狂想》《男婦女主任》《世紀之夢》《快樂老家》《一個都不能少》《故園秋色》《不見不散》《龍飛鳳舞》《良心》《上海紀事》
最佳導演:孫沙(《快樂老家》)、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滕文驥(《春天的狂想》)
最佳編劇:張笑天(《世紀之夢》)、 張繼、何慶魁、趙德平(《男婦女主任》)
第六屆(1999年度)
優秀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國歌》《緊急迫降》《我的1919》《黃河絕戀》《我的父親母親》《女帥男兵》《沖天飛豹》《賽龍奪錦》
優秀導演獎:陳國軍(《沖天飛豹》)、吳子牛(《國歌》)、張建亞(《緊急迫降》)
優秀編劇獎:黃丹(《我的1919》) 唐婁彝(《西洋鏡》)馮小寧(《黃河絕戀》)孫曉青、繆魯(《女帥男兵》)
第七屆(2000年度)
優秀故事片:《生死抉擇》《相伴永遠》《真心》《月圓今宵》《英雄鄭成功》《毛澤東與斯諾》《彩練當空舞》《詹天佑》《走出硝煙的女神》《走過嚴冬》
優秀導演:於本正(《生死抉擇》)、陳力(《月圓今宵》)、霍建起(《藍色愛情》)
優秀編劇:賀子壯、宋繼高(《生死抉擇》)胡建新、顧保孜(《相伴永遠》)
第八屆(2001年度)
優秀故事片:《毛澤東在1925》《沖出亞馬遜》《背水一戰》《聲震長空》《天上草原》《法官媽媽》《荔枝紅了》《面對生命》《高原如夢》《嘎達梅林》
優秀導演獎:宋業明(《沖出亞馬遜》) 塞夫、麥麗絲(《天上草原》)
第九屆(2002年度)
優秀故事片一等獎:《驚濤駭浪》
優秀故事片二等獎:《鄧小平》《美麗的大腳》《首席執行官》
優秀故事片三等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走了》《庫爾班大叔上北京》《周恩來萬隆之行》《和你在一起》《暖春》
優秀導演獎:翟俊傑(《驚濤駭浪》)、楊亞洲(《美麗的大腳》)
第十屆(2003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台灣往事》《天地英雄》《驚心動魄》《三十八度》《疑案忠魂》《心跳墨脫》《暖》《婼瑪的十七歲》《毛澤東去安源》
優秀導演獎:鄭洞天(《台灣往事》)、霍建起(《暖》)
第十一屆(2004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一輪明月》《任長霞》《我的法蘭西歲月》《鄧小平·1928》《鄭培民》《花腰新娘》《風起雲涌》《可可西里》《沉默的遠山》《張思德》
優秀導演獎:尹力(《張思德》)、陸川(《可可西里》)
第十二屆(2005-2006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太行山上》《東京審判》《我的長征》《雲水謠》《千里走單騎》《別拿自己不當幹部》《小巷總理》《山鄉書記》《生死託付》《香巴拉信使》
優秀導演獎:尹力(《雲水謠》)、高群書(《東京審判》)
優秀編劇獎:劉恆(《雲水謠》) 陸柱國(《我的長征》、《太行山上》)
第十三屆(2007-2008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突發事件》《鐵人》《沂蒙六姐妹》《高考1977》《集結號》《梅蘭芳》《大河》《我的左手》《八月一日》《袁隆平》
優秀導演獎:馮小剛(《集結號》)、陳凱歌(《梅蘭芳》)
優秀編劇獎:思蕪(蘇小衛)(《沂蒙六姐妹》)、張冰(《大河》)
第十四屆電影華表獎完全獲獎名單 (2009-2010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 :《唐山大地震》《建國大業》《飛天》《楊善洲》《秋之白華》《山楂樹之戀》《鋼的琴》《建黨偉業》《郭明義》《趙氏孤兒》
優秀導演獎 :王珈、沈東(《飛天》) 韓三平、黃建新(《建國大業》)
優秀編劇獎: 《老寨》《建黨偉業》
第十五屆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1-2012年度)
優秀故事影片獎:《中國合夥人》、《一九四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失戀33天》、《辛亥革命》、《忠誠與背叛》、《錢學森》、《金陵十三釵》、《搜索》、《萬箭穿心》、《警察日記》
優秀導演獎:馮小剛 《一九四二》/陳力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優秀劇作獎:原創劇作周智勇,張冀《中國合夥人》改編劇作劉震雲《一九四二》
第十六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6年度)
優秀故事片:《捉妖記》《破風》《狼圖騰》《失孤》《解救吾先生》《親愛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智取威虎山》《百團大戰》《戰狼》
優秀編劇獎:邢原平、賈茹《土地誌》
優秀導演:徐克
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8年度)
優秀故事片:《紅海行動》《戰狼2》《十八洞村》《建軍大業》《湄公河行動》《大魚海棠》《大唐玄奘》《老阿姨》《龍之戰》《明月幾時有》
優秀編劇:苗月《十八洞村》
優秀導演:林超賢《紅海行動》
(2)村官李天成電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中國電影華表獎(Huabiao Film Awards),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主辦的電影獎項。正式設立於1994年,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網路-華表獎
㈢ 電影村官李天成
這是個戲吧?有電影么?
㈣ 賈文龍妻子出生那年
賈文龍,河南林縣人,現任河南豫劇院副院長、河南豫劇院三團團長,河南省劇協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中文名
賈文龍
出生地
河南林縣
出生日期
1964年
職 業
豫劇生角
畢業院校
濮陽文化藝術學校
代表作品
《村官李天成》《焦裕祿》豫劇電影《塵封的軍功章》
主要成就
2002年第二十屆戲曲梅花獎
㈤ 村官李天成的簡介
豫劇《村官李天成》創作於2002年,這部戲以河南省濮陽縣西辛庄黨支部書記李連成為原型,塑造了一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基層幹部形象,較好地演繹了主人公李天成在困境中表現出的高尚思想,在真切的情感獨白中展現出人格的光輝。全劇結構緊湊,表演生動,唱詞膾炙人口,感人至深。有戲劇專家認為,這部劇做到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高度統一,做到了傳統形式、時代特徵、創新精神的高度統一,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一個藝術典範。
該劇上演後,受到了有關中央領導親切接見和充分肯定,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被列為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教材在全國巡演,並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榮獲河南省第九屆戲劇大賽金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2005年,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村官李天成》,導演 路振隆,參與電影拍攝的演員,都來自豫劇舞台劇《村官李天成》的原班人馬。
㈥ 什麼叫華表獎
華表獎是中國電影最高榮譽的「政府獎」。
華表獎全稱政府優秀影片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為中國電影三大獎,典禮現場群星璀璨也是必然。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界的最高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其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每年評選一次。始評於1957年。
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舉辦,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2005年後經文化部正式改革後.單數年舉辦華表獎 飛天獎 金雞獎。雙數年舉辦百花獎和金鷹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
中國電影華表獎共設立17個獎項:
優秀故事片獎、優秀戲曲片獎、優秀紀錄片獎、優秀科教片獎、優秀美術片獎、優秀對外合拍片獎、優秀電視電影獎、優秀電影技術獎、優秀數字電影獎、外國影片優秀譯制獎、優秀電影歌曲獎、優秀導演獎、優秀男女演員獎、電影新人獎、優秀出品人獎和市場開拓獎。
㈦ 梨園春為什麼辦得這么紅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四個"新"的要求,《梨園春》欄目如何體現這四個"新"的要求,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把這一精品欄目辦得更有新意、更有創意、更有深意,防止其老化、陳化、退化,不斷的優化、美化,不斷出現亮點、閃光點,永葆《梨園春》藝術之青春,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剛才大家都談了很好的意見,我都贊成。現在就我聽到的、想到的,以一個普通觀眾和戲迷的身份講幾點我個人的一孔之見。我將想法概括為"八抓八推」。
看著這個抓字,心裡就不舒服。什麼狠抓、實乾等這些字眼已經是官員們講話必不可少的詞了,換個詞就不好嗎?什麼防止老化、退化,該老的自然要老,該退的自然要退,防是防不住的。以上一段話,看似有道理,實則什麼都不是,不但什麼都不是,還可以看出一些官員的不好的思想。這思想有二,一個是官員的官話十足,長篇大論,但講不到實處;另一個是保守,從一個「防」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個保守和守舊。在官員看來一個事物或者現象只要不出什麼亂子或者不出現比其他地方落後很多的痕跡,那他就不會去改變或者改進這種事物或者現象,而不願意主動去不斷改變、改進或這創新來適應事物的發展來成為主動者。什麼都防,不是去主動改變,這種思想好可怕。
「有道是"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有好的劇本和高水平的劇作家,這是根本,我熱切地希望更多的劇作家多寫高質量、高水平的新劇本、戲曲小品、短小精悍的小戲、小連續劇以及以戲曲串唱為主的相聲等等。一出好的劇本可以帶動一個集團、一個劇種、一批演員,這在戲曲史上屢見不鮮。一出《朝陽溝》帶出了魏雲、王善朴、高潔、楊華瑞等等一大批演員。要有新的劇本,新的樣式。不要小看小戲,去年就搞過小戲調研,品味很高。《梨園春》能否做些類似小連續劇樣的戲曲節目,就象過去的章回體小說(評書)一樣,10-8分鍾一折戲,到關鍵時刻嘎然而止,下期接著看使大家興趣十足、興頭不減,搞些地方戲曲相聲以及少林武術表演(包括太極拳)、雜技、雜耍、器樂獨奏、絕活等中華傳統藝術。」
好的劇本和著作倒是很多,只怕是很多人不願意去找。我看觀眾並不是真的喜歡戲曲小品,觀眾最喜歡的應該是唱腔,那種一句也不唱,滿嘴土的掉渣的對話的小品還是免了吧。什麼短小精悍的小戲,要想短小容易,精悍可就難了,梨園春我看還沒有一出短小精悍的小戲。說這話也得符合實際。要說像章回體那種樣式的小連續劇,更是胡扯了。現在和以前不同了,現在的形式很多,你的不好,我就去看別的,梨園春不好,我可以去聽歌曲看電影等,為什麼非要守著梨園春。連續劇也應該符合人們的心理,梨園春一周一次,演連續劇很不合適,如果梨園春一天一次還可考慮連續劇。梨園春的周期長,註定了連續劇不會是個很好的選擇。以連續劇來掉觀眾的胃口只能失掉一些觀眾,而且很不容易吸引新觀眾。
「可以借鑒中央電視台京劇"音配像"的形式,搞地方戲曲"師聲徒演"--用老藝術家的聲音,由他的後幾代傳人來表演,但一定是原唱。可以去挖掘省市電台、表演團體、散落民間、沉睡在市井的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名家、名段、錄音、唱片,讓大家能夠欣賞到老一代藝術家的原聲唱,把名家名段原汁原味地奉獻給廣大戲曲愛好者。」
河南戲做音配像的工作是好事,但我感覺不會太成功。因為河南戲的一些錄音質量很差,除了幾部被排成電影的戲曲之外,還有哪些錄音質量過關?老藝術家的好唱腔可以說被一些工作人員給毀了,至少那些給老藝術家錄音的工作人員不負責任。
「咱們黃河音像出版社可以和新華書店聯手,共同製作名家"音配像",可在全國各級新華書店、書社、各大商場搞專賣,以"河南省第一榜戲曲名家名段"專利的身份隆重出場。」
一提起黃河音像出版社就來氣,很多黃河音像出版社出來的東西質量差的很,像個小縣城的出版社似的。音和像都很差的出版社恐怕在中國也就這一家了。
「建議省廣電局、省文化廳、省文聯,包括省劇協、省影協等緊密結合,有計劃、有選擇地把一些長盛不衰的有代表性的傳統精品劇目[常香玉大師的"紅、白、花"(《拷紅》、《白蛇傳》、《花木蘭》)、馬金鳳老師的《穆桂英掛帥》、《對花槍》、《花打朝》等,以及有創新性質的、新編演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現代戲」
常老師的「紅、白、花」和馬老師的「穆、對、花」我看都已經泛濫成災了,還是少點比較好一點,再多了,我可真的也許不再喜歡豫劇了。為什麼不提陳老師的《宇宙峰》、《義烈女》、《春秋配》等,為什麼不提桑老師的《白蓮花》、《蝴蝶杯》、《桃花庵》,為什麼不提崔藍田老師的四大悲劇,為什麼不提王素君等等,太多了?同樣是豫劇名家,這些豫劇名家的代表作,觀眾知道的又有多少?這些豫劇名家的代表作和觀眾也見見面就不好嗎?不過下面的這些話到是比較認同:
「(如《村官李天成》、《香魂女》、《搶來的警官》、《紅果紅了》、《倒霉大叔的婚事》、王紅麗的《鍘刀下的紅梅》、李樹建的《陳嬰救孤》等),把這些上承之作,通過《梨園春》這個欄目,通過當代名家的演出來推介給省內外、海內外觀眾,當然中間要加上擂台賽;所推出的整劇不一定要精、要多,多了難免就要粗糙,每年推出三、五台大戲即可,燈光、舞美、造型要融合,整劇不見得沒人看,看所選劇目怎麼樣,肯定要是知名唱段,這有助於把一些經典劇目、保留劇目完整地展示給世人,但觀眾參與打擂的形式不能變。《梨園春》要發展和進步,推出全劇和精品,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沒有合適的就不要瘸子裡面挑將軍;」
「要積極引導參加擂台賽選手們唱新段,要建立激勵、傾斜等機制,新唱段得分低不為大家所喜聞樂見,在把一些膾炙人口的老段子唱成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經典唱段、保留唱段響徹大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同時,也可以組織不同年代、不同地點、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家庭的新段擂台賽,這樣有個團體意識和集體觀念,把一些新段子炒熱、唱響。」
要說新唱段,這里就有一些問題。市場上滿天都是常和馬的那幾出戲,而其他名家的唱段鮮為人見,觀眾怎麼唱新唱段呀。這與政府的宣傳傾向有很大的問題。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在幾天幾乎不可能。在我家,奶奶喜歡的,我一般不喜歡,我喜歡的,奶奶覺得沒意思,甚至看不太懂,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下面說的還可以:
「建議主持人、評論家、點評者在某一劇目、片段演出之前,用簡單明了的話語向觀眾介紹一下故事梗概、藝術特點乃至不同流派的各自特點(如唐派唐喜成,後起之秀李樹建等)要向觀眾傳播、普及一些戲曲知識,幫助觀眾理解節目內容,藉以提高大家的欣賞水平,增加觀眾的觀賞興趣,培養新的戲曲欣賞群,使更多的新人脫穎而出。」
「7、抓交流,推互動
所謂交流,既包括走出去到省外、境外的交流。如《梨園春》新疆行、蘭州行、台灣行和北京戲曲周等把充滿河南濃郁地方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戲曲藝術以文化交流的方式推介到省外、海外、國外,也包括《梨園春》劇組、製片人、總導演、主持人和廣大觀眾的交流,現在劇組與觀眾的交流還顯得有點單一,主要是觀眾來信、電話交流,要拓展渠道,比如用互聯網在網上進行交流等,來推動河南地方戲曲與兄弟劇種之間的交流,形成劇組與觀眾及時溝通,良性互補的局面。」
說起交流就更令人生氣了。互聯網形同虛設,梨園春完全不理睬網上的這群人,實在可恨可惱之極。希望不要只是光說話好聽、不辦實事就行了
「8、抓策劃、推品味」這句話太對了。梨園春不要只照顧一些農民伯伯的品位,也要照顧一下其他觀眾的品位嘛。
縱觀王副書記的全文,看似說的很有道理,甚至面面俱到。但要認真究起來漏洞都是很多的,起碼沒有專業水準。說說官話,作為一個個人的建議還可以,但不能作為梨園春行使的規范。其實,王副書記沒有必要提這么多意見,來了說個體面話也就是了,至於具體的情況還是讓懂得問題細節的人以及專家來做吧。王副書記這么一長篇大論,反倒使得梨園春的導演以及工作人員不太好做工作了。中國的官員就範這個毛病,不懂瞎指揮個啥。這樣一來,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倒使得專業人員畏首畏尾、顧慮太多,好的工作可能辦糟。其實,政府什麼都別管,只要給一個好的、合理的、寬松的環境,只要政府給與支持和擁護,戲曲或者梨園春該好起來就會好起來的。
㈧ 村官李天成的演出狀況
4月26日,大型現代豫劇《村官李天成》演出800場座談會在河南省政協禮堂舉行,座談會由中國戲劇家協會、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等聯合主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王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曹剛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張思卿分別致信祝賀。
河南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葉冬松,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素萍,省政協副主席靳綏東等領導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戲劇界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會長王全書主持座談會。座談會上,主辦單位向河南省豫劇三團贈授了「當代《朝陽溝》,豫劇新輝煌」紀念牌,祝賀豫劇《村官李天成》演出800場。
大型現代豫劇《村官李天成》最初由河南省豫劇三團和濮陽市豫劇團聯合排演。自2001年組織創作、搬上舞台,至今已經11個年頭。11年來,這部現代戲演遍了河南城鄉,挺進到大江南北,五進北京,兩進上海,截至2011年底,已成功演出800場。加上兄弟省市豫劇團、其他劇種劇團和基層劇團的移植搬演,早已超過千場,受到了普遍好評和廣泛贊譽。
《村官李天成》以眾多農村先進人物為原型,以「三農」問題為切入點,塑造了一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農村基層幹部的感人形象。這部戲在演出中,經過反復修改打磨,藝術上不斷提高,精益求精。它的很多唱段在群眾中成為流行唱段和口頭語,它的藝術形象和情節成為老百姓評價幹部的鏡子和尺度。特別是「吃虧歌」等核心唱段已經成為廣大公務員和許多領導幹部工作的座右銘。
2002年9月,在黨的十六大前夕,《村官李天成》應邀到北京演出,中央領導同志觀看此劇後,連連稱贊這部戲「編得好,演得好,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許多唱詞很有深意和新意,不愧為當代的《朝陽溝》」。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志也指出:「這部戲是近年來少有的精品之一。」並強調「一定要搞成21世紀的《朝陽溝》」。
11年來,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國、全省戲劇界專家、同行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豫劇三團以改革精神創作排演《村官李天成》,邊演出邊修改,從編劇、唱腔設計、音樂舞美到演員的表演唱功,都達到了全新的水平。
11年來,《村官李天成》已經成為河南省豫劇三團的品牌劇目,創造了豫劇現代戲演出史上的新高潮、新輝煌,成為正面表現改革開放年代中原農村生活的當之無愧的豫劇經典名劇。《村》劇連續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劇目入選獎、文華優秀劇目獎等多個獎項,成為豫劇現代戲的代表性劇目之一,也是新時期以來豫劇現代戲被外省市劇團移植搬演最多的劇目。
2005年11月,《村》劇還拍攝成了戲曲電影,截至2010年底,在全國共發行電影拷貝300多個,受眾有50多萬人次,電影拷貝發行量創河南電影製片廠建廠以來之最。
專家們認為,《村官李天成》堪稱新世紀以來創作最早、影響最大也最為成熟的村官戲,是一部把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緊密融為一體的精品力作,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一個典範。河南省豫劇三團上世紀50年代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豫劇《朝陽溝》半個多世紀以來風靡海內外,《村官李天成》也正在成為新世紀的「《朝陽溝》」。
㈨ 講述河南戲曲的電影有多少 順便說下電影名 謝謝、
《花木蘭》 豫劇, 河南豫劇院演出 , 常香玉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拍攝。
《下鄉與趕腳》 曲劇兩個小戲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燕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江南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
《穆桂英掛帥》 豫劇 河北省邯鄲專區東風劇團演出 胡小鳳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陳三兩》 曲劇 開封市曲劇團演出 張新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拍攝
《寇準背靴》 豫劇 淮北梆子(屬豫劇沙河調)88歲老藝人顧錫軒主演 安徽電影製片廠1961年拍攝
《朝陽溝》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演出 魏雲、王善朴、高潔、楊華瑞、馬琳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拍攝
《傳槍記》 京劇 河南省京劇團演出 根據豫劇《傳家寶》改編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買牛、扒瓜園》 由曲劇《買牛》和越調《扒瓜園》兩個小戲組成河南省曲劇團、河南省周口專區越調劇團演出,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山村新曲》 越調 由《夫妻倆》和《賣蘿筐》兩個小戲組成 河南省許昌專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珠江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人歡馬叫》 豫劇 許昌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常香玉、任宏恩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65年拍攝
《游鄉》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珠江電影製片廠1966年拍攝
《七品芝麻官 》 豫劇 河南省豫劇院二團、鶴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牛得草、吳碧波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卷席筒》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吳自力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
《包青天》 豫劇 商丘地區豫劇團、安陽市豫劇一團、開封市豫劇團聯合演出 張寶英、吳清平主演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1980年聯合拍攝
《李天保娶親》 越調 根據越調《李天保弔孝》改編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馬蘭、陳靜、何全志主演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諸葛亮弔孝》 越調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0年拍攝
《白奶奶醉酒》 越調 許昌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毛愛蓮主演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包公誤》 豫劇 河南省新鄭縣豫劇團、開封地區豫劇團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智收姜維》 越調 舞台劇名《收姜維》 周口地區越調劇團演出 申鳳梅主演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1年拍攝
《背靴訪帥》 曲劇 舞台劇名《寇準背靴》 洛陽地區曲劇團演出 馬琪、周玉珍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風雪配》 曲劇 河南省曲劇團演出 王秀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洛陽橋》 豫劇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曾廣蘭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桃園喜》 豫劇 舞台劇名《小白鞋說媒》 商丘地區豫劇團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2年拍攝
《程咬金照鏡子》 豫劇 珠江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樊梨花》 豫劇 開封市豫劇團、開封市實驗劇院聯合演出 河南電影製片廠1983年拍攝
《風雨情緣》 豫劇 舞台劇名《大祭樁》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修正宇主演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三全其美》 豫劇 舞台劇名《金雞引鳳》 洛陽地區豫劇二團演出 李金枝主演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4年拍攝
《花槍緣》 豫劇 舞台劇名《對花槍》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卷席筒續集》 曲劇 鄭州市曲劇團演出 海連池、董秀娟主演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巧配鴛鴦》 豫劇 鄭州市豫劇團演出 王希玲主演 湖北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倔公公犟媳婦》 豫劇 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文帝殺舅》 豫劇 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劇團演出 天山電影製片廠1985年拍攝
《棒打薄情郎》 豫劇 河北省邯鄲地區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芙蓉女》 豫劇 舞台劇名《宇宙鋒》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七奶奶》豫劇 舞台劇名《花打朝》 洛陽市豫劇團演出 馬金鳳主演 河南省演出公司、香港金馬影業公司聯合拍攝
《抬花轎》 豫劇 舞台劇又名《香囊記》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王清芬主演 浙江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武當仙袍》 豫劇 湖北省十堰市豫劇團演出 峨眉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6年聯合拍攝
《丫環傳奇》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拍攝
《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劇 許昌市豫劇團演出 任宏恩、艾立、湯玉英主演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河南電影製片廠1987年聯合拍攝
《鴛鴦戲水》 豫劇 鄭州市豫劇一團、二團演出 王希玲、小香玉主演 深圳影業公司1988年拍攝
《閻家灘》 曲劇 南陽市曲劇團演出 河南省電影公司、南陽市文化局1998年聯合攝制
《鄉村警官》 豫劇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2年拍攝
《幸運十點鍾》 豫劇 河南電影製片廠2003年拍攝
《我愛我爹》 豫劇 舞台劇名《老子兒子和弦子》 任宏恩 、王希玲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我愛我孫》 豫劇、東北二人轉 任宏恩、高秀敏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拍攝
《村官李天成》豫劇,賈文龍、汪荃珍主演,河南豫劇三團演出
《五世請纓》豫劇,王惠主演、河南省豫劇一團演出
《程嬰救孤》豫劇 根據《趙氏孤兒》改編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0年拍攝
《三哭殿》豫劇,賈廷聚主演
《桃花庵》 豫劇 河北邯鄲東風劇團演出 苗文花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河北電影製片廠2010年聯合拍攝
《清風亭》 豫劇 舞台劇又名《清風亭上》 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 李樹建主演 河南電影製片廠2011年拍攝
希望你滿意
㈩ 農村創業勵志電影
農村題材電影很少,這種題材的基本是主旋律電影,如果沒有政府公款買票組織觀看,電影院100%要虧本。電視劇倒是有很多可觀賞性,可以一看。
電影:
《玫瑰谷》2010新片未映 -- 女大學生農村創業故事
《永遠是春天》2007
《美麗的村莊》2007
《村官李天成》2007
《荔枝紅了》 2002
創業電視劇:
東北的《劉老根》《鄉村愛情》
《莊稼院里的年輕人》 真人創業故事改編
《聖水湖畔》
《女人的村莊》 農村留守女人在家鄉創業故事
《石榴花開》
《大地》
《走進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