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伊朗用小孩排雷電影叫什麼

伊朗用小孩排雷電影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2 00:05:37

Ⅰ 求一部伊朗電影的名字 主角是一個少管所的黑人小男孩

《離夢少年》It』s Always Late For Freedom
伊朗 Iran / 2007 / 53 min / 導演 Director:Mehrdad OSKOUEI

在德黑蘭的少年感化院,一群少年生活在一起,互相依靠扶持,建立起真摯友誼,每個少年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被送到這兒,偷竊、吸毒、傷害樣樣都有,可是這些看似壞事做盡的少年,有誰注意到他們全來自破碎的家庭?當他們被囚禁在感化院時,只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回家!
然而,當獲釋出院的那一天來臨時,他們卻膽顫心驚,迎接他們的是什麼樣茫然未知的未來?他們又要如何克服困難,不再重蹈覆轍,開創出屬於他們的夢想和希望?

Ⅱ 一部關於鞋子和小孩的伊朗電影叫什麼

小鞋子
伊朗電影《天堂的小孩》又名《小鞋子》,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講述一對兄妹與一雙小鞋子的故事,是獻給成人的童話,喚醒人們對童年遙遠的記憶,進而想到貧窮生活與單純、天真、善良、快樂之間的關系。

Ⅲ 關於伊朗電影 「小鞋子」或「天堂的顏色」

□ 影片原名: The Children of Heaven / Bacheha-Ye aseman
□ 影片譯名: 天堂的孩子/小鞋子
□ 導 演: 馬吉德 馬吉迪 (Majid Majidi)
□ 電影類型: 劇 情 片
□ 主要演員: Mohammad Amir Naji
Amir Farrokh Hashemian
Bahare Seddiqi
Nafise Jafar-Mohammadi
Fereshte Sarabandi
Kamal Mirkarimi
Behzad Rafi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849/
□IMDB Rating: 7.5/10 (1,151 votes)

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二十世紀末,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可以說,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的最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這部電影都被當作一部兒童電影來看待,這是一種誤讀。讓一個幼小的心靈去承受一個並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這已經不是以童趣為主要特徵的兒童電影所能承受的主題了。但是這種分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極其完美動人。

最感人的是電影里的人文關懷氣息,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一種掙扎的方式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這種溫情反映在導演以蹲下來的姿勢在平視一個孩子的眼睛,傾聽他的聲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語言是幼稚的,思維是幼稚的,行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這種自然使他們的夢想呈現出最純凈的色彩,也使他們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雙鞋子時,有一個念頭會突然闖進你胸膛:我們不都在不同的境況下丟失過不同的「鞋子」嗎?我們這樣渴望過嗎?我們這樣不懈過嗎?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哈里這樣一個在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在哈里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終有一種倔強的光芒,這種倔強使哈里始終保持著對目標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詮釋著他的許多品質,他對妹妹的關愛,對父母的體貼,對學習的熱愛,對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應有的聰明機智,無不發乎內心,出於自然。這種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結尾,導演可以大膽地把失望留給哈里,而把驚喜留給了觀眾。也正是這種結尾,我們才會讓哈里在我們心中燙出了印記,也才能回味出導演對哈里最深處的溫柔撫摩。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詩地贊美上,在哈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決定這個故事發展的人文背景: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圍老師和其他人的寬厚,都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換鞋過程中的奔跑,導演也選擇了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作為底襯,使你有時產生是在看一部紀錄片的幻覺。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而這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無疑都是一種啟迪。

當然,電影的成功更離不開扮演哈里的小演員的出色表現。他的那雙豐富的大眼睛儼然已經成為伊朗電影的一個經典性標志。

關於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影響我把它作為世界一流的電影來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驕傲地對好萊塢電影說:對於真正的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

-------轉自後窗看電影

Ⅳ 求問一部電影名字 好像是伊朗的 關於小孩的

《小鞋子》

Ⅳ 伊朗經典兒童電影

《醉馬時刻》
《小鞋子》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誰能帶我回家》
《天堂的顏色》
《白汽球》

Ⅵ 求一部伊朗還是伊拉克的電影,以前在CCTV6看過,好像叫想要媽媽的孩子

應該是 永恆的愛Mehr-E Madari

Ⅶ 誰知道一部伊朗電影的名字

天堂的顏色---------電驢上有下載的

http://lib.verycd.com/2004/08/01/0000014977.html

獲獎情況】 蒙特利爾影展最佳影片、觀眾票選獎
入圍多倫多影展、紐約影展、倫敦影展、香港電影節
代表伊朗角逐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自「阿巴斯」以降,伊朗電影呈現一種寫實的美學,廣闊無垠的自然景觀,單純質朴的小人物,簡單平實的故事,卻蘊含極大的情緒張力,喚起心靈最深處的感動。「天堂的顏色」導演馬基麥吉迪也是掌握個中技巧的好手,尤其在其前作「天堂的孩子」「手足情深」更是善以兒童為主題,企圖利用兒童的單純未受世俗污染,對比弱勢階級在社會遇到的歧視及生活上的種種悲哀。

片頭是三分鍾的漆黑,重復著放錄音帶,「是我的!」「拿去!」的畫外音,在狐疑中不斷設想可能的各種狀況,畫面開啟,原來是盲人小學中,一群學生弄混了自己的錄音帶,得靠老師的幫忙下,靠聽覺來辨識;精巧的設計讓觀眾體會盲人世界的無奈。盲人小學的學期結束,小朋友都讓家長接回家,只有墨曼的父親沒有來。墨曼孤零零地等了三天,父親站在校門口猶豫要不要進來,墨曼看不到。父親向校方反應不想繼續扶養墨曼,因此從剛開始,便點明墨曼命運的沖突點,即將在不由自主中慢慢走向未知的黑暗。

失去了聽覺,其他感覺想必要更加敏銳,才更能體會這個世界吧!父親帶墨曼從城市回到深山,他的老家。墨曼和奶奶、妹妹重逢,在親情溫暖的撫慰,徜徉大自然,墨曼原始的五感彷佛重新復甦。墨曼用觸覺來感受風,用嗅覺來體會花,用聽覺來觀察鳥,尤其是啄木鳥的聲音,更吸引墨曼去探索。鮮艷的花草,累累的麥穗,樸拙的山景,森林裡多樣的鳥鳴,各種自然的聲音,導演用以豐富我們的視覺與聽覺,更象徵墨曼心靈的奔放與安適,似乎他也一同回歸本我,得到真正的自由。

而父親亟欲擺脫墨曼的原因,原來是想再娶,不要帶著瞎眼的拖油瓶。他的心境,就如同深沉的森林,神秘而危險。但森林裡有如野獸吼叫的空籟,一再地驚嚇他,暗示他也將被自己黑暗的心吞蝕。父親對墨曼,其實一直猶豫不決,不願帶著墨曼,卻也不忍就此拋棄。他把墨曼帶往他危險的工作地點,故意讓墨曼在浪潮前玩耍,卻又規劃墨曼不得逾越的界線。最後他硬把墨曼送往一個盲人木匠處,讓墨曼學得一技之長,也擺脫扶養的責任。

其實父親心中也充滿壓抑,自幼喪父,妻子早死,工作養家的重任,讓他無處可發泄情緒,意圖再娶,無非是想掌握情感上的幸福。但是對墨曼的無情,使奶奶氣極病重,雖然獲得原諒,奶奶終究還是去世,使得婚約也吹了。父親回到木匠家門口,在把墨曼帶走前他再度徘徊不定。父親並不是把墨曼帶回家,而是帶往不斷傳出空籟的森林深處,墨曼似乎也知道發生什麼事而默默不語。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但在獨木橋上,墨曼連人帶馬摔下橋去,面對湍急的河水,父親猶疑該不該救,竟然他也跳下河裡,隨著墨曼載浮載沈,不過他當然追不回墨曼。

表面上是一部運用寫實技法的電影,但種種寫實景觀的安排,其實帶有濃重的象徵含意,暗喻了墨曼及父親的心理狀態。導演同時運用一些橋段中剪接取鏡的技巧,細膩地顯示出墨曼的性格,如墨曼在學校等父親時,聽到從巢中摔落地面的雛鳥哀嚎,運用自己的耳朵和手指觸感,獨立找到小鳥、爬樹、把小鳥送回巢中的這一段。而隨著劇情的推展,電影風格也漸漸趨於「超現實」,尤其是奶奶病重與墨曼在木匠家學習的鏡頭互相剪接,奶奶慈祥的笑容和墨曼找到新方向互相對照,最後奶奶望向窗外,緊接著墨曼喂鴨的鏡頭,兩個不同的時空,彷佛成為一個連續的畫面,之後奶奶死後,煙霧中墨曼的面孔浮現,更添虛幻的效果。

導演更善於透露一些提示扣緊觀眾的心弦,如片頭的話外音,森林裡的空籟;尤其是最後父子雙雙掉落河中,鏡頭緊緊跟隨父親,我們為在浮載沈的父親擔心,更著急墨曼的狀況,卻完全沒有墨曼的線索,而看到父親捨身救墨曼,又和當初對待墨曼的無情,產生矛盾的情結。明知道墨曼凶多吉少,卻仍抱一絲希望,對照「天堂的孩子」最後賽跑的漫長過程,兩者都發揮無比的張力,牽動觀眾的情緒。最後一個鏡頭,墨曼的手發光,彷佛靈魂直達天聽,又與「天堂的孩子」最後金魚親吻腳趾,同樣具有救贖效果。這些似乎都成為導演風格的展現。

Ⅷ 催人淚下,看一遍哭一遍!伊朗電影《小鞋子》講述了一個怎樣悲傷的故事

伊朗電影《小鞋子》全片以一雙鞋為主線,講述了主人公小阿里在一次取鞋過程中不慎將妹妹的鞋子弄丟,而要面對父母的苛責時,小阿里與妹妹達成默契,兄妹倆輪流穿一雙鞋,這就要求阿里要在妹妹放學後立刻拿到鞋子跑去上學,時間也在這種默契中悄然流逝,小阿里想過和父親一起去打工賺錢,但父親也在一次工作中生病,終於小阿里得知全市長跑比賽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小阿里說服了老師參加了比賽,經過一些列的波折,小阿里終於站在了比賽場上,最終的結局卻是他獲得了冠軍,同時也與鞋子失之交臂。

Ⅸ 低成本高評分!伊朗著名電影《小鞋子》的劇情是什麼呢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對兄妹的故事,兄妹為了穿上小鞋子。而兩人不停的互換,後來小鞋子丟失而引發的一系列的故事。

Ⅹ 急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Bacheha-Ye aseman 小鞋子/天堂的孩子 ,伊朗的電影。

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導演技法圓熟,細節鋪陳深具趣味性,賽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賞。
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在《天堂的顏色》之前執導的代表作,標志著兒童電影的最高藝術水準,尤其適合父母子女一齊觀賞,因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閱讀全文

與伊朗用小孩排雷電影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怎麼飛到影院 瀏覽:877
iphone8如何下載電影 瀏覽:101
百度網盤怎麼放小電影 瀏覽:828
和男生單獨看電影怎麼阻止 瀏覽:818
電影怎麼下載到u盤教學視頻播放器 瀏覽:466
怎麼看待偽3d電影 瀏覽:18
比較長的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3
有哪些床戲很好看的外國電影 瀏覽:130
小李子的股票電影有哪些 瀏覽:196
戰狼送隊友骨灰回家是什麼電影 瀏覽:610
勝算電視劇免費完整版天下電影網在線觀看 瀏覽:705
好看的男童星電影 瀏覽:185
日本八十路電影有哪些 瀏覽:74
有個美國電影是建什麼聯盟 瀏覽:217
購買電影能看多久 瀏覽:27
影音先鋒電影如何下載 瀏覽:601
現在最新最好看電影 瀏覽:75
那就是我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166
如何找上譯電影 瀏覽:859
屎屎了你是什麼電影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