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臨終關懷電影《生命》觀後感
一套精美的系列紀錄片,耗時10年拍攝而成,由著名的BBC拍攝,它就是《生命》。它展現了地球上千奇百怪動物的生活世界,令人眼界開闊。這篇文章里我要講的就是《生命》系列的第四集:《魚類》。它主要從獵食、住所、繁殖等方面展現了各式各樣的魚類生活,為我們揭開了海面下面的一個個秘密。
團結力量大——鳳尾魚
我們平時心安理得地吃著美味的鳳尾魚罐頭,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海洋里的野生鳳尾魚們卻是具有團結精神來躲避天敵的。除非是它們數量上佔了劣勢,以它們團結的配合和精確的閃避速度,逃脫掠食者的追捕倒是不算什麼難事。幾只海豹前來,魚群迅速地緊密組成一個極具變化性的巨大方陣,密集的魚兒遮住了從海面上透下來的陽光。不管海豹從哪個方向沖進方陣,結果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被搞懵的海豹們只好悻悻地離開。魚兒都有如此的團結精神來共同面對危險,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勇者生存——小蝦虎魚
小蝦虎魚為了生存,它們的祖先漸漸遠離了海洋,來到了淡水。在一座陡峭的垂直崖壁上流淌著一條迸濺出白色水花的大瀑布。水從崖頂漸漸流下,崖壁終年經受著水的洗禮。小蝦虎魚就要從崖壁的底端依靠自己如吸盤般的身體爬至崖頂。這是它們命運的轉變,它們只有放手一搏,才有可能成功。它們有的在半路上需要爬進崖壁上的窟洞休息,而有的因為沒有預先准備充足,體力不支而摔下了萬丈崖壁。生與死只是一瞬間。這條勇者之路只有少數英雄才能走下來,崖頂的瀑布又連著一條美麗的溪流,它們就在那裡生活,繁衍,結束餘生。它們的卵又會被沖回大海,他們的後代,又走上了一條循環之路。那些成功的小蝦虎魚,無一不是勇敢而又做好了充足准備的。這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大自然的萬物生靈永遠都是如此神奇。我們能從其中得到感悟,開闊眼界,真是受益匪淺。願你也能好好地感悟生命,從魚類甚至是其他事物身上,得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
Ⅱ 電影《生命》觀後感
生命竟然如此可貴!就連動植物都如此的珍惜自己的生命,何況我們人類呢?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冬天裡,寒風刺骨,唯有一朵花還在傲然挺立,它就是---梅花。生命力極強的梅花在風雪交加的冬天,依然活得很精彩,它讓自己短暫的生命充滿無限的價值,它的一生也再無遺憾。瞧!一朵嬌小的梅花,對自己的生命是多麼珍惜。再看看我們自己,有多少人是在浪費時間,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精彩呢?
我在網上看到里一篇文章,其作者是台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12歲病魔就跟著她了,飽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對生命的熱愛從未停息,她用手中的筆來歌頌對璀璨生命的熱愛。她寫的(生命生命)讓多少讀者看完後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並懂得了生命的珍貴。那也包括我在內。文章並沒有從正面回答「生命是什麼?」,而是通過「飛蛾絕境求生」、「瓜苗在石磚下生長」、「傾聽自己的心跳」這三個例子來體現生命的珍貴。字里行間洋溢著樂觀和豁達,不向任何苦難、災難低頭的堅韌精神。生活中,也有人和杏林子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對生命充滿熱愛。
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哈弗女子學院。她的成就令世人震驚!和她們恰恰相反的人,就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那些人就是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年華,喝酒跳舞、上網聊天,泡在網吧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無志向的青年們。如果把杏林子、海倫·凱勒和他們進行比較,他們就不覺得羞愧、慚愧嗎?
我不想做虛度年華的人,也希望所有人都不要輕視生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能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是短暫的,也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讓我們再一次記住杏林子的話「從那一刻起,我應許自己,絕不辜負生命,絕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願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Ⅲ 哪些電影是講述生命的意義的
推薦幾部!
《垂直極限》
《上帝之城》
《北壁》
《盧安達飯店》
《救贖》
《鋼琴家》
《最後的絞刑師》
《辛德勒的名單》
《殺戮戰場》
《天地大沖撞》
各種類型推薦了一些,這些應該是你要的吧!
Ⅳ 哪些電影情節里有體現生命的意義的
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不斷的尋找一條返本歸真之路。茫茫宇宙,浩瀚星空。小小地球上,曾有多少哲人雅士,仰觀之,俯思之:人究竟來自何方?按照世理常識,人都有父母雙親,都是由父精母血孕育,十月懷胎後,而呱呱墮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就是說人是誕生於我們這個地球上,來自於常人社會這個空間。這么確定無疑的事實,提出人來自何方的疑問,似乎是個偽問題,即不成問題的問題。但在佛家看來,人的生命的來源和生命過程遠非如此簡單。首先,人的真正生命,並非人能感知到的這一生一世。而是多生多世,生生世世。也就是在今生今世之前,還有前生前世,再前生前世……。同樣在今生今世之後,還會有來生來世,再來生來世……。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輪回轉生。也就是說人的一生一世,譬如人的一生一世中一天一夜。如果說人的生命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長河,那麼人的今生今世,只是這條生命長河中的一個片斷。佛家還認為,人的輪回轉生中,在人的生生世世中,人並非永遠保持人的形體和形象。佛教講六道輪回(實際遠非六道)。就是說你這一生是人,前一生說不定是動物或畜牲,或者是一株花,一棵樹。你這一生是人,下一生或來生中說不定轉生成了什麼,到了別的什麼地方了。但不管怎樣輪回轉生,不管轉生成那一種生命形式,都脫離不了「三界」。也就是說,只要是「三界」內的生命,都必須在六道中輪回轉生。為什麼叫輪回轉生呢?就是說人的生命轉生,就象車軲轆轉一樣,周而復始。一入 三界 ,萬劫不復,永難脫離輪回之苦。那麼,人在進入三界之前,又是從那裡來的?很明顯那就是從三界之外的宇宙更高層空間下來的。怎麼下來的?一種情況是被動被迫下來的。不情願,但又不得已。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違犯了「天條」而被責罰下來的。例如唐朝大詩人李白,仙風道骨,飄逸脫俗,詩歌絕倫,被稱為「謫仙人」。也就是說因為不符合原本所在的宇宙高層空間的標准了而被貶謫下來的。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傳說很多。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身負宇宙重大使命,自動「下凡」降生於人間。例如釋迦牟尼佛,據說是從第六層宇宙中逐步層層下走,降生於人間,傳佛法,度眾生。而耶穌則是西方天主之子,為拯救世人,佈道傳法,並因為替人還罪,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後來耶穌又復活,回到了天國。當然還有其它緣由而從天界降生於人世間。例如所謂的「七仙女下凡」。如此說來,不管是上面哪一種情況,「生命本是天上客」。人的來歷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可不是宇宙中朝生暮死、轉瞬即亡的蜉蝣。人的生命是偉大而壯麗的宇宙現象。但宗教界認為,三界是最迷的。滾滾紅塵三千丈。身在紅塵中,誰又能參透或回憶起當初冒險來到人間時的大願?善惡有報是天理,有些人不信。由於無神論者的邪惡欺騙使人們沒有了心法的約束,什麼壞事都敢幹。整個人類道德下滑的很快,貪心、惡心、恨心、嫉妒心、色心越來越重,結果會干很多壞事,最終達到十惡不赦。所有不信神的人反駁的一句話就是「既然有神存在,為什麼他不顯現一下,讓我們看看!」。這就是人最愚蠢的一面。神是宇宙中的一層生命,他們生存的環境有他們的標准,但是他們所在的地方比人類要好的多。一是:神的身體是由原子或比原子還小的物質構成的,即使在人的面前你也看不見,有那句話三尺頭上有神靈。也就是說神無處不在。二是:神不能隨便讓人看見,如果沒有原因隨便的讓人看見,那就是泄露天機。這個神就犯了天法,他就得掉下來。那什麼樣的人能看見呢?看見神佛存在的人很多。宗教中很多修行很好的人能看見;還有不修行的人中,他對世間的名利看得很淡,在別人眼裡很不起眼,甚至可能常常受人欺負,心地非常善良。甚至說話都沒人 相信 的人。而又尖又靈的人往往是爭名爭利,也不相信有神存在的,就不允許他看見。如果讓這類人看見神的存在那就是在褻瀆神靈。由於這個因素的存在,而給無神論者找到了借口。於是用各種謊言欺騙無知的人,用迷信的惡詞來打擊人們善良虔誠的心。不許人們相信神的存在,只有他們才是救世主。在神的眼裡,人是很低下的,人的想法都是骯臟的,但是因為人能修成神(其他生命不允許它們修成)。神是宇宙中的一層生命,他們生存的環境有他們的標准,他們所在的地方比人類要好的多。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在神的統一安排下有序的進行著。有那句話:人生有命,富貴在天。當你的生命里德積攢的很多,神就會安排你生命中(會當官會發財)有很多好事。相反你造了很大的惡業,自然的你就會有災難,生活就會有不順,坎坷會曾多。這時你不要怨天、也不要怨地。那是你自己做的不好,不是你倒霉。這是天定的,天理。任何生命都無法改變的。現在的人有很多拜神的,但不一定是真正的拜神,多數都是有求於神,求神保佑他平安、發財、生貴子。過去的人拜佛都是求佛保佑自己能修煉,想修成正果。求佛的目的不一樣。佛不是誰都保護的,他只保護修煉的人。不修煉的人只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生命路程去走,走好走不好都得自己承擔。其實人間有很多神,只是他們都以人的形象出現在人群當中,或以人的形象傳法度人,如,釋迦牟尼、耶穌、老子等。佛之法,道之道,猶如迷濛世界的一盞盞永恆不滅的耀眼明燈,為你我破除一切謬見指明方向。大道至簡至易,直指人心,可以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迅猛的速度找回你的先天純真。人的先天本性,其實就是道的化身,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自從下沉人世卻一直在沉睡!聽起來象迷信,講起來象神話,其實卻是真實無二的存在.幾千年來,聖賢教誨,無不是讓人修身養性,所為的便是種下今日歸真的機緣,找回先天的那個你。覺者早已下世,望您細思量。更多文章請見神州智慧網。立誓萬古約,正法今安在?幻夢迷千古,沉睡萬萬載!往來成法緣,他日聖蓮開。濁世聽善言,切莫誤將來!(神州智慧網責任編輯:天行健)(神州 智慧 網責任編輯:admin)
Ⅳ 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一部念頭的故事;生命,是一場幻覺中看到的以念頭為演員出演的內在的電影;生命,宇宙的夢經過你。從執著生命,到開悟生命——你了解到,生命是一場宇宙的玩笑。生命是一片影子移過牆;生命是一朵白雲經過藍天;生命是一條河流流浪在大地。不開悟的一生是影子在證明自己是真實的一生;開悟的一生,是心跟隨一個笑話大笑的一生。
而生命是什麼呢?
我今天的了悟是:生命是一部念頭的故事——一部由「覺」觀看到的念頭的故事。生命的本質是故事性,除了故事性,生命沒有任何「性」。生命是一個幻覺,念頭在「覺」的面前表演著它的理想、它的存在和它的夢,當不清醒的心信以為真時,它便構成了你眼中的似乎有實性的生命。而實質,它是一個飄過宇宙的夢。
念頭證明著它的真實和它的存在,而你不加考察、不加懷疑地就相信了它,這讓明明的幻覺成為你確確實實感覺到「真實」的原因。我們迷失在我們的內部,我們墜落在我們內在的念頭沙漠之中——本來活著我們可以好好地觀看「生命」(念頭)的表演,但因為我們迷惑了,我們不知道我們是誰、生命是怎麼回事,而使本來活著是醒在宇宙里看一場美好的人生之戲,但卻成了——人生是一場戰役:一場你自己內在念頭和念頭之間的戰役。因為不明,生命變成了一場噩夢,一場充滿內在張力和不安的戰爭。
像我們在電影院里觀看一場電影一樣:由於我們觀看的太投入了,我們忘了真實和虛幻之間的差別,我們把電影中的事情當成了我們自己的,因為我忘記了虛幻的真實性,我們跟著那電影情節中的人物大喊大叫、大哭大笑、我們跟著它流浪或隨同它的命運……。而事實上,我們的「內在」就是這樣一個大影院,念頭日夜在其裡面表演和放影著不同的片子給我們看——很可笑的是,如同在外在的電影院里看電影一樣,我們也相信了我們內在的「電影」情節!我們把外在的電影當成假的,把「內在的電影」當成真的——這讓大帝大笑我們。而事實上,兩個電影都是假的。上帝知道這件事——那生命覺醒的人也知道這件事。所謂覺醒,就是看出這一切。
生命是一個飄過宇宙的夢——是一個飄過你的夢——飄過「覺」的夢。而你使截取了那夢境,你卡在了裡面,你在那夢里深深以為它真。你掉進了自己「認為」的世界出不來,你沿著自己「角度」的隧道往夢深處去,你在自己的「認同」中掙扎——而你忘記了這一切:只不過是你卡住一個又一個的念頭造成的。你所看到的以為真實的圖像——人生,只不過是念頭打在屏幕上所造成的幻覺。那是一場念頭的故事,而你進入了自己內在的電影中忘記一切了。你迷失在自己內在的虛幻中。
所謂醒來就是看見這實相:生命,是一場念頭的電影。你有一個內在的影院,你日日是這電影院里的觀眾,你日日被動的觀看它所有的放映。因為「視覺」暫留現象,當把你的眼睛由注視內在的屏幕移至「外在」的事物時,你在那外在的事物上仍舊看到了那內在的圖像,就象當你久注視著電視,當把電視關掉——你的眼睛移向別處,你會在別處能片刻「繼續」看到那電視中的情景一樣,這就樣,你模糊了「內」和「外」……最後,你只知道有外而不知有個「內」存在,最後連內外的虛假性,你也誤以為真實性了。——就這樣,你把幻覺的生命看作了真實不虛的真性存在!而事實是什麼呢?生命,是一部念頭的電影!
覺醒的人不再相信它的念頭——但它們觀察它的念頭,它們有趣味地觀察那念頭的故事,它享受那念頭的表演。覺醒的人不再有外在世界,它只有一個內在世界——而那是它的全世界。它的世界裡不再有外在的眾生,它有的只是萬眾念頭。覺悟的人知道「自己就是宇宙」是怎麼回事,它知道它的豐富性不增不減——宇宙里沒有什麼東西消失,也沒有什麼東西誕生,那看到的「消失」和「誕生」只是一個幻影的出或沒。覺悟的人因為這覺悟,它的存在等同了宇宙,因此它在清醒中和上帝齊等。覺醒的人沒有生和死,因為它了解到生和死只是一種幻象——那影子的出現或消失。宇宙不可能死去,宇宙也不可能誕生,宇宙如如不變在它那裡。宇宙裡面的「變」創造著宇宙的夢,而宇宙不是那夢,宇宙是那做夢的人。醒悟的人觀看著它的夢——而它,不是那夢。
為什麼說覺醒的人超越了生命?生命是一個夢,而那覺醒的人比夢還大,它知道那夢——那生命——只是投影在它上面,而它怎麼可能是那投影呢?覺醒的人在生命之上存在著,因為生命意味著生滅或生死,而那覺醒的人在生滅、生死之上,因此,覺醒的人不死——因為它知道它從沒生過。它在生死的幻覺之上。
生或者死,都是相信念頭導致的幻覺,因為念頭有生或滅的特性。當你知道,生命是念頭的投影時,你就知道了生命的生滅的幻覺性。佛說它不生不死、不來不去、不是這也不是那——是因為佛因為看到了生命是這念頭的投影而覺悟的真相之述。當你不再相信你的念頭,你就能不生不死、不來不去、不是這也不是那……首次你成了佛!覺悟到佛時,你就是佛,佛是它的覺。
佛的那些講述,來自它生命的體驗——那不是它頭腦想像臆造之品,它不能作為知識加以理解,知識是體驗的結果,它必須被你體驗到而變成你的知識。知識是智慧樹上結出的果子,知識是體悟的結晶。當你不能體悟時,即使你再讀那些知識也沒用。知識不能帶你到達佛所去的地方。到達那兒只能藉借你自己的開悟、體悟。所以學佛是學不成佛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座橋能把你領到空無中去,那些由知識砌造成的橋無法延伸到那兒。靠學佛的經典知識覺醒到佛的覺是沒有希望的。把那些知識扔掉,純粹用你的心還有些希望——事實上諸佛也都是那些做到的。
知識是實化的念頭。相信那些知識帶你覺悟之心。這對於解脫和覺醒是南轅北轍的道路。了悟的心只能靠摒棄知識的絕望的時刻,在頭腦不能觸及、知識不存在的地方——「覺」性往往誕生在那裡。把你的經書扔掉吧,我確切的說,讀經和成佛完全沒有關系、甚至它是障礙。經文惟一可能的價值是,它可能印證你是不是來到過佛曾經來到過的內在的路、內在的地方。但經書或經文不能領你來到那裡。越不依靠經書、經文、知識、技巧或方法,越有可能接近佛——覺,越依賴它們的結果是,你離那越遠。很可惜的是,常常你扔不掉那知識——那經書、經文或方法,你害怕你手裡什麼都沒有,你害怕你毫無抓持。沒有它們你感到無助、不知所措、不能自已——但是越是這樣你離在遠離你的目標。
如果你聽從我的建議,把你的所有書本拿開——只和自己的念頭為伍……這樣,你覺悟的路最近。日日與念頭為夫妻、為同事、為親戚、為朋友、為情人、為親密關系——這樣,你離那「覺」……你離了悟到那「覺」的關系就近了。如果你避開這內在的念頭而那外在的經典、知識、方法、老師,那麼你的路遠了,猶如佛就在你的前院,而你卻繞開前院而去了前院的前院一樣。那是避開佛。不用擔心沒有知識、經文、老師或方法道路你怎麼辦,一旦你請自己真正置於那什麼都沒有中——你自然知道你將要應用什麼、做什麼。當你什麼都扔除、當你空手置於什麼都沒有的存在中時,佛顯現在你面前,是佛來找你了,而不是你去見佛。見到佛的人,是佛來見的他們,不是他們去見的佛。當念頭停止努力,「覺」不顯現什麼能顯現呢?
我說過,生命是念頭和覺的相遇——生命是念頭是覺前的表演……尋求生命或存在真相的人,什麼道理或論理也不要學習,你僅去了悟「念頭」和「覺」的存在及關系即可。它是讓你見證佛、見證空、見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垢不凈——佛的言義——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終止痛苦的方法和覺悟的方法是同時性的,一個達成另一個也達成。如果你想快速的覺悟,你從此不必拿起任何一本關於修行的書,因為很多修行的書都是那並沒真正的了悟者所講的他們心的故事——那心又製造的另一幻象。他們的講述製造復雜而不是簡單,大凡不是至簡的方法就不是最終的方法或最徹悟的方法。從人類之心找尋覺悟和解脫的初始以來,那些寫出的書無不把你的心帶進一種又一種的溝坎里——方法里或有欺騙性的好感覺里,要麼那些方法不簡潔、徹底或根本有效,要麼帶你娛樂起你的心——讓你在虛幻的愉悅中停止前進以為到家,總之,讀那些修行書——在把你帶往與你的目的相反的方向。只要心每進入一個故事,它就離覺悟遠一層、繞一圈,不能直接或越來越接近真地。對於修行了悟心或生命的真相來講,讀書誤人大於讀書益人。為什麼經說六祖慧能大師沒上過學、一個字不識卻能直悟真道?假如這書說的是個事實上,那是個證明,假如那書說的不是個事實——那是個隱喻——它都在顯示一件事:知識、書本、「知道」等……在障礙著你成道。完全和知識、文字、方法無關的六祖大師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印證。
要想快一點地見證「覺」或「空」,了悟生命的真相——你的工作對象最好只能是「念」和「覺」,除此之外什麼都不要過問,無關有人發明的理論或方法有多好、多誘惑人、或有多有「道理」,不要理會那,始終以「念」和「覺」為工作對象——下功夫……這將把你領向沒錯的路。以「念頭」為目標、以「覺」為目的——以「質疑念頭的真實性,和假設那個念頭有會如何、沒有會如何,以及了解、體會你堅信的念頭的相反面如何」為方法,是去苦和覺醒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它不但立即去除你現有的痛苦,最終還能帶你到達佛所到達的內在境地——成佛。
在過去的修行人所使用的方法里,和最終的了悟最靠近的正確的方法是「內觀」。但內觀有很多危險的妄觀,比如觀情緒、觀身體、觀那的變化,這些「觀」往往把引在觀的對象上而忘掉真正的目標——要最終了悟的「覺」,這一部分雖然叫「內觀」,它其實還是一種觀「外」。內觀最重點的是觀察念頭……這和最終覺知到「覺」的存在關系最近,它的方向沒錯。但純粹的內觀或許對於了悟那「覺」的速度還算不慢,但對於止苦,它的效果太慢。觀察念頭——觀念不實——往往你知道這個不實性,但當痛苦來臨時你仍然會一次次的痛苦,雖然那痛苦的強度可能會越來越小,但用純粹的內觀去止痛苦的方法起效太慢,它使痛苦的衰減程度很小。當痛苦的念頭到來——那不如抓過來它問一問它的真實性,然後看看有它和沒它你的感覺會如何,然後繞著它看看這念頭的其它方向的真實情況——那不如質疑它一下更有力和有效。
用純粹的內觀止苦的方法,就好像你看到大膽的強盜(念頭)到你的房間里人偷東西了,但是你不去制止他,你只是看著他並讓他知道你在看著,你對他什麼也不做,你只是看著強盜一次一次搬你的東西,直到他累了自己停下一樣。這種方法怎如?——強盜來了,你看到他到你的房間(心)作案、偷東西,你直接走過去,抓住他,質疑他一番,就彷彿你就是警察一樣;而不是大膽的強盜(痛苦的念頭)來了,你對它什麼也不做,你只是觀察、觀察……讓它自己累了停下來不作案一樣。相比較起來,自佛陀以來,在所有的人們所創造的修行了悟的方法中,內觀是最接近本相、最有效的止苦和覺悟的方法了,但再較之於「質疑念頭」的止苦、覺悟的方法相比——它又略遠一些。質疑念頭——質疑所有的你內在生命升起的念頭——那是了悟「空」、覺知到「覺」和止住痛苦或恐懼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了!這個方法的產生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它的確是對綿綿無期、不斷痛苦的整個人類的祝福。它像一把你可以隨身攜帶的、能終止內在毒瘤(念頭)生長的手術刀,只要你痛苦、你意識到、你願意——你隨時都可以拿起它治療自己,且刀起瘤落,乾脆有效;且每割一瘤、每下一刀,都能讓你覺悟到那「空」、接近那「覺」!這是多棒的方法,這是存在給整個人類最有價值的禮物。
依持這個方法,即使最沒有領悟性的心也能過上自由無苦和最終覺悟的生活。它會最終使你成佛——過和佛完全一樣的生活。它不是一條誰給指出的覺悟的道路,它只是一個你可以隨時使用的方法,它比內觀快速、有效、更有實際持物可做。它比任何其它的方法都更能隨時隨地的適合任何人。
這是很美的方法。它讓你坐在自己內在的電影院里,在因為劇情、演員——那念頭、故事——不斷地痛苦時,它不停提醒你「喂,這是真的嗎?」、「你確定那事是真的嗎?」,它還在提醒你,「喂,如果你沒看這場電影你還會痛苦嗎?」、「如果你知道那是那個演員(念頭)在演戲你還會痛苦嗎」,最後它提醒,「看看那個演員的背後、那場電影的背後、看看那些台下——在別的地方是不是也發現一些什麼?看它們給你的體驗如何?是不是也很真?」——「啊,那念頭是假的……這是一場戲」,最終你會因為這不斷的提醒或質詢,而意識那是一場夢,最終也覺知那夢流過其前的「覺」……最終,你超越這一切,你成了佛,因為佛所體驗的——你已然完全體驗到!
生命是什麼?念頭流過覺——那生出的一場又一場的幻影——那一集接一集的念頭的故事。
Ⅵ 巴基斯坦電影《生命》講的什麼
巴基斯坦電影 《生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的巴基斯坦老電影,當時在中央電視台播放,但因為年代太久,很難找到詳細介紹資料,視頻就更罕見,只在優 酷有一個沒有翻譯的版本,名字叫《Zindagi》。
中文名稱:生命
外文名稱:Zindagi
拍攝年代:1978
國 家:巴基斯坦
劇情簡介:
Zindagi是曾在我國上演的巴基斯坦電影《生命》的原版,該片講述了一個凄美動人、坎坷波折的愛情故事。
Ⅶ 生命電影的主演是誰 生命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這是一部由傑克·吉倫哈爾(Jake·Gyllenhaal)、瑞安·雷諾茲(Ryan·Reynolds)和麗貝卡·弗格森(Rebecca`Ferguson)共同主演的多主角科幻片。[1]
中文名
生命
外文名
Life
出品時間
2016
導演
尼爾·伊斯皮諾薩(Daniel·Espinosa)
編劇
保羅·沃尼克(Paul·Wernick)
主演
傑克·吉倫哈爾,瑞安·雷諾茲,麗貝卡·弗格森
電影類型
科幻
Ⅷ 關於生命,死亡,思考的電影,有哪些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小島驚魂」,這部電影要傳達的視角很特別,以為自己是人但實際卻是鬼,以為房子鬧鬼但事實卻是自己身為鬼打擾了房子里的人類。
像這種假設其實小時候也想過,我是一個很不相信這個世界的人,一直認為世界沒有人類說得那麼簡單。
人死後真的沒有意識嗎?會不會在死的那一瞬間自己已經開始在別處繼續生活著?做一個人甚至做一隻狗、一顆植物,是生命的唯一一場體驗嗎?如果宇宙是我腳邊的一粒微塵,那我又怎能理解得了那裡面已經發生了無數的愛恨情愁?黑洞會不會就是我們自己這個世界的實體,就像人不通過反射面無法看得到自己的臉?如果說存在即是合理,那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它是為了什麼因為什麼而運作著?等等等等……
特別感興趣的一個觀點是,「不是宇宙製造了生命,而是生命製造了宇宙,生命才是宇宙的原點」
Ⅸ 有沒有關於熱愛生命的電影
<猜火車>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dental insurance, leisure 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your future. But why would anyone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Never let your friends tie you to the tracks.
繼六七十年代的「憤怒青年」之後,世紀末的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再次出現了年輕一代的精神塌陷,《猜火車》即為表現這種題材的代表影片,它被視為「1996年最令青少年感動,甚至讓放浪形骸、孤苦無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電影」,較之他們的前輩,當今的迷途青年們更為頹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更為理性。他們天良未泯,但卻自甘墮落。在《猜火車》中,吸食毒品作為一種無可選擇的選擇成為了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使之沉迷又痛苦。馬克的夥伴在空寂無聲的鐵道邊大喊著:「蘇格蘭,蘇格蘭,這是全世界最醜陋的地方。」其他人則對他大肆嘲笑——這就是後現代的「憤怒青年」們,他們在夢魘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樹立任何意義上的精神之父。影片明顯地運用了反傳統拍攝手法來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極端地提出了年輕人如何選擇生活的問題,被評為對當代青年產生巨大影響的十大影片之一。
其他點評
《猜火車》是英國一部倍受爭意的片子——有人說它「引人吸毒」。大約這片子中沒有苦口婆心的家長式人物在裡面,沒有道德的矛盾沖突,沒有世紀末的大審判,而是零觀點的方式記述,在一個陰暗的公寓里一群這樣的青年,你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樣溶解,加熱,吸嗜,他們做AI脫衣,全裸,高潮,一下子拉近了你和他的距離,直視,直視!也許你還耽心背後突然出現你的班主任指責你,而他們卻在一種無政府狀態下享受極樂世界。他們吸毒,他們濫交,他們暴力,他們打劫,一點掩飾也沒有的墮落,一種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導演黑色的幽默中,變得如同怪味豆一樣,說不出的滋味。你可以直接對他們說:不!視其為異類。你也可以滿懷理解,關注他們,因為他們做了你沒做的事——徹底叛逆!
「世界在變,音樂在變,毒品也在變,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車的青春,終會完結。我們的青春是怎樣結束的?還沒有嗎?你仍在選擇不選擇嗎?
同事說過完二十歲生日那天開始就覺得自己老了,以此為標准,我早已失去了青春很久了。不過我總覺得自己還是青黃不接。我搞不清楚自己是固執幼稚還是通透清高。每一天醒來都聽到,時間在外敲打我的窗戶,我似乎欠了一些債,雖然把帳單掃進抽屜,視而不見,但內心知道,賴不掉的……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游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
我一定活得比我的父母高明,選擇不選擇他們給我的生活;我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選擇不選擇適時出現在我周圍的伴侶;我不要因一個月幾百塊向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媚笑,選擇不選擇工作,這個世界常態是虛偽無恥,那我選擇不選擇常態的生活——如果頹廢有理由的話,這便是理由。
然後,一天你發現,就算你拒絕,你放棄,世界還是沒心沒肺的存在,而你卻被拋棄,不會因為你不承認改變你的失敗,如同瑞奇一樣,你要再次背叛,背叛叛逆的生活,重歸正路,要去接受虛妄,接受平凡,你不可以不選,因為你不可能永的青春,你不可能不長大,只有死去的,才永遠十八歲。活著的,是要選擇——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游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歸類起來就是要被這個社會接受,肯定!
青春的意義就是一種虛擲,一種否定,
而圓熟的過程是一種務實,一種修正。
否定的否定卻不是肯定,生活不是數學
背叛的背叛也不是回歸,什麼都會變,包括結論。
因為什麼都會變,所以一切置疑都有意義
一切置疑後人們都會找到他們的真理,也許不是真理,而是近似真理。
真理讓人安寧,不是嗎?如同墳墓。每個人都奔向它。
《猜火車》又名《迷幻列車》, 僅用了49天就拍攝完成,是一部成本為250萬美金的小製作影片。本片描述了蘇格蘭愛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現狀,其冷靜的喻諷口吻,真實的敘述態度,貫穿始終的黑色幽默感及充滿現代感的聲畫處理使之成為另類影片中的經典。影片對吸食海洛因而產生的快感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述,同時片中所充斥的墮落情緒及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和自我意識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和爭論,因而影片一出爐便成為輿論的焦點。「猜火車」本是一種游戲,指無所事事的人在火車經過的地方,即興打賭猜測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藉此打發時間。影片以此為名意義深遠,當火車狂嘯過站時,不知要將主人公們的命運載往何方。影片呈現給觀眾的是蘇格蘭愛丁堡文化的一個最真實的面貌,青少年們或許會在其中獲得共鳴,並能從中確定自己存在的位置。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以及它所流露出的冷漠、無政府狀態、非主流群落對主流社會的抵制與反抗,給了在常態社會中生活的人們極強的沖擊。
電影在英國、美國等地放映時引起不少的爭辯。美國參議員Bob Dole在199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譴責該片損害道德而且鼓勵了濫用葯物,有趣的是他也承認他從未看過該片。然而在加拿大,警方則是自掏腰包買了許多電影票分發給青少年,他們認為青少年會將該片視為反毒的教材。其實在這些爭論之外,該片被視為一部相當創新與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在該年度的奧斯卡電影獎項中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1999年,本電影獲得英國電影協會100大英國電影排名第10,2004年則獲《Total Film》雜志認為是有史以來第4偉大的英國電影。
Ⅹ 電影超體所說的生命的意義
作為一部科幻片沒有因為思維的狂想而迷失狂想的初衷,不是為了炫技吸引眼球而做作,90分鍾欣賞過後腦海中留下的不是絢麗的科技幻想、酷斃的打鬥場面,而是對生命本質的深思,在某種程度上也有著教育片的用以。影片以一個細胞(神經元)為開始,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不斷的分裂裂變來伏筆生命,通過女主角的種種經歷,平凡、危機、突變、茫然、醒悟、衰亡、新生、犧牲、永生,到片尾提出的:數十億萬年前我、們被賦予生命、那麼此刻你知道要用它來做什麼了嗎?在片中教授回答為生命的本質意義、最基本目的是得到永恆的時間、(因為時間是萬物唯一的基準單位)若不能永生者退而求其次選擇將知識繁衍下去而進化下一代。從而影射出現實中的我們的價值觀,如何讓自己在時間的長流中永生,是像愛迪生、牛頓、達爾文那樣為人類發展貢獻、還是有著一位平凡父親的背影,為後代更好的發展努力、還是如當代年輕人對知識、理論技能的追求領悟突破創新,不同的人、不同現實版的價值觀,在渺小也都推動著人類繁衍進步。莫不要迷失自己、更要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能力才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