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威廉·華萊士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嗎
威廉·華萊士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生平概述:威廉·華萊士(英語:William Wallace,蓋爾語:Uilleam Uallas)生於1257年,是一名蘇格蘭騎士,後來成為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重要領袖之一。1297年,他在斯特靈橋戰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中擊敗英格蘭軍隊。之後,他被指定為蘇格蘭護國公,直到1298年7月在福爾柯克戰役(Battle of Falkirk)中失利。1305年8月,華萊士在格拉斯哥附近的Robroyston被英格蘭人擒獲。英格蘭國王長腿愛德華(Edward Longshanks)下令對他嚴刑拷打之後,將他以叛國的罪名斬首。華萊士死後,他的聲名遠揚,超出了他的故鄉的范圍。他成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一個標志性人物。蘇格蘭人視其為民族英雄,在不列顛有好幾座華萊士 的紀念碑和塑像。如下圖為愛丁堡的華萊士像。
另外,歷史上」勇敢的心「其實並不是指威廉·華萊士,而是與他同時期的另一位蘇格蘭領袖——後來成為蘇格蘭國王的羅伯特一世(英語:Robert the Bruce,蓋爾語:Roibert a Briuis)。
Ⅱ 這個老電影叫什麼名字
【英 文 名】Mannequin: On the Move
【中 文 名】千年痴情(又譯:「神氣活現」續集、木頭美人、幾世情緣、穿梭夢美人)
【導 演】斯圖爾特·拉斐爾(Stewart Raffill)
【主要演員】克里斯蒂·斯萬森(Kristy Swanson)
威廉·雷格斯帶爾(William Ragsdale)
【出 品】英國蘭克影片公司
格萊登娛樂公司
【發 行】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
【國 家】美國
【首 映】1991
【類 別】喜劇/浪漫
【文件格式】rmvb
【視頻尺寸】720x528
【碼 率】782
【文件大小】516M
【影片長度】91Min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翻 譯】陳敘一
【譯制導演】曹 雷
【主要演員及配音演員表】
克里斯蒂·斯萬森——傑西(配音:狄菲菲 )
威廉·雷格斯帶爾——傑森·威廉森/威廉王子(配音:任偉)
米夏克·泰勒——好萊塢·蒙特羅斯/門衛(配音:程玉珠)
特里·基斯——斯伯拉澤伯爵/巫師(配音:沈曉謙)
斯圖爾特·帕金——詹姆斯先生(配音:喬榛)
辛希婭·哈里斯——威廉之母/王後(配音:曹雷)
安德魯·希爾·紐曼——安迪·埃克曼(配音:王瑋)
其他:程曉樺、丁建華、嚴崇德、翁振新、蓋文源、戴學廬……
【內容簡介】
著魔的農家女一千年後復活,與酷似王子的大學生墜入愛河……
一千年前某神秘歐洲小國——農家女傑西與王子威廉相戀,觸怒了王子的母親伊莎曼達王後。正當王子攜帶傑西騎馬遠行之際,皇家衛隊將他倆攔截。王後在宮廷巫師的幫助下,利用一條被詛咒的項鏈,把傑西變成了木頭人。
一千年後,也就是1990年,該國的史派茲伯爵在三位健壯如牛的保鏢陪伴下,帶著一批他們國家最珍貴的象徵派雕像抵達費城,准備在王子百貨公司展覽,傑西也是其中的展品之一。
在王子百貨公司打工的大學生傑森·威廉森無意中取下傑西的項鏈後,傑西活了,而且與形貌酷似威廉王子的傑森墜入愛河。但是,傑西的國家不能失去他們的國寶,於是命令史派茲伯爵一定要把傑西弄回家鄉,一場妙趣橫生的追逐戰就此展開。而傑西面對完全陌生的現代生活,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大學生傑森為了贏得傑西的愛情,橫遭母親的誤解和警方的追捕。最後,這對有情人幾經波折,終成眷屬。
本片是1987年推出的喜劇片《神氣活現》的續集。某個雨夜,編劇愛德華·羅葛夫和友人麥克·柯提正走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突然麥克停下了腳步,告訴愛德華他好像看見剛剛經過的商店櫥窗里有個模特兒移動了。這句話觸動了愛德華的創作靈感。於是,愛德華和麥克共同完成了《神氣活現》的電影劇本,敘述一位在百貨公司工作的年輕人和一個櫥窗模特兒的神話愛情故事,由麥克擔任此片的導演,影片在世界各地創下了極為理想的票房成績。1991年,愛德華與麥克又創作了續集劇本,導演由斯圖爾特·拉斐爾擔任,故事情節也完全獨立成章,但基本構思仍然延續了第一集的創意。
男主角威廉·雷格斯帶爾同時扮演王子威廉和打工的大學生傑森,他曾在影片《吸血鬼住隔壁》和《恐怖夜2》中顯露才華。女主角克里斯蒂·斯萬森被譽為「漂亮寶貝」,在影片《隔壁的女孩》、《閣樓里的花》、《愛與第六感》中均有出色的表演。
Ⅲ 電影<<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威廉·華萊士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嗎謝謝
歷史上真實的威廉·華萊士 ZT
威廉·華萊士(William Wallace)
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基本情況,正史沒有準確的記載,關於他早年經歷的所有說法都源於後人流傳的口頭文學,找不到可靠的佐證。這也難怪,作為名不見經傳的小貴族家的次子,與家產和爵位無緣,自然沒人刻意記載他的履歷。直到他成為英格蘭人痛恨、追捕的「叛逆」和蘇格蘭人崇敬、效法的偶像,大家才開始收集他的事跡,演義他的傳奇。
關於他的出生年份,沒有一個確切可信的說法。傳說的日期跨度近十年,人們根據各自的理解主觀地加以取捨。希望這位悲劇式英雄的年庚盡可能長一些的人,相信他出生於1267年;認為他是少年英雄的人則主張他的生辰其實是1275年或1276年;也有人為了湊歷史的巧合,說他生於1272年或1274年,因為前者是他的死敵老愛在十字軍中繼承王位的年份,後者是丫回到倫敦加冕的年份;也有主張1270年的,可能是為了取整數。
他父親的名字是馬爾科姆還是理查也各有其說。老馮寧願相信老爺子叫馬爾科姆,而理查是叔叔。因為根據比較公認的說法,華家有三兄弟,老大叫馬爾科姆,老二就是威廉,老三叫約翰,而一個堂兄弟叫理查。當時流行長子繼承父名,所以小馬爾科姆這個名字來源於父名,當在情理之中。
傳說華萊士身高兩米(六英尺七英寸),即使在今天也算得上巨人,更何況據考證當時成年男子平均高度才1.5米。在他的有生之年沒有留下真實的畫像,但作為人們寄託理想的英雄和崇拜效法的榜樣,他的形象在蘇格蘭民間有很多版本,有青春偶像的,有小鬍子的,有絡腮鬍子的,甚至還有須發皆白的,多數是披堅執銳的戰斗姿態。但是引起最大爭議的,還是新近在斯特陵旅遊服務中心前落成的那尊塑像。因為很多人說,他們要的紀念是威廉·華萊士,而不是梅爾·吉布森。
華萊士家族,據信系由威爾士遷入蘇格蘭的。Wallace也作Walensis,詞義為「說威爾士語的人」。這個家族是蘇格蘭西南部的小貴族,也就是向大諸侯稱臣的小領主,這種多層分封的關系在中世紀的歐洲很普遍。作為蘇格蘭皇家司禮事務大臣(High Stewards)家族的封臣,華氏先人不遲於1250年獲得了老樹原(Elderslie,Field of Elder Trees)領地,位置在當時倫弗魯郡(Renfrewshire)的派斯雷(Paisley)附近。威廉的母親也出自望族,是艾爾郡(Ayr,在蘇格蘭西部沿海)郡長雷吉納德·克勞福德(Sir Reginald de Crauford)的女兒。
威廉早年的經歷無據可考,不過,按當時的習俗,威廉作為次子應擔任神職。傳說他的一個叔父就是斯特陵附近鄧尼佩斯(Dunipace)的牧師,教授給他拉丁語和聖經箴言,灌輸了自由思想,據說他的劍術和騎射工夫也是當和尚的這段時期學的。
傳奇中的華萊士武藝高強,可力敵數人並最終取勝。他能從屢次追剿和血戰中生存下來,相信傳說不虛。但事實並不止於此,華萊士還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顯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但縱橫山林多年的經歷使他作戰經驗豐富,深諳游擊戰術,懂得收集和利用情報,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特點揚長避短合理運用部隊,善於利用地形,對攻擊的時機把握得恰倒好處。
華萊士的另一面,是嗜血成性、殺人如麻。有一幅畫表現戰斗中的華萊士,天上日光慘淡,地上濃霧彌漫,手握利劍的華萊士在遍野的屍堆中逡巡,彷彿餓虎下山,色調陰冷晦暗,氣氛恐怖肅殺。對於英格蘭人給他造成的傷害和侮辱,他都以冷酷的殺戮加倍報復。起義軍每攻克英軍盤踞的城堡或在野戰中擊敗英軍,都要殺盡包括平民在內的所有英格蘭人及其外國雇傭兵,從不抓俘虜,心情稍好一點的時候會放過美眉、兒童與和尚。有的時候甚至他的部下都覺得過於殘暴而於心不安,以至於事後跑到主教那裡去懺悔。畢竟他生活在一個以暴易暴的時代,野蠻是生存的需要。征服者的傲慢侮辱與殘酷鎮壓,多年來你死我活的追殺,已經令復仇之火燒焦了他心裡最後一點仁慈和憐憫。
華萊士對英格蘭人的刻骨仇恨,不僅僅出於對自由的信念,也來自親身感受到的亡國毀家之痛,由家仇而知國恨。1291年,當老愛上演「至尊」鬧劇時,耿介不阿的老馬爾科姆屬於少數拒絕低頭的蘇格蘭人。為了躲避迫害,他帶了長子離家出走,但終於還是被個叫費尼克(Fenwick)的英格蘭騎士殺害於艾爾郡的羅頓山(Loudoun Hill)。年方弱冠的威廉只好隨母投親,據說就是這段時間他進了教會學校,但不久,就因殺死向他挑釁的英國佔領軍而被通緝,從此浪跡江湖。此後的故事有些像《水滸》,斗毆、追捕、復仇、死裡逃生,甚至有人說華萊士其實是傳奇俠盜羅賓漢的原型之一。這些故事多半被飽受侵略者欺凌的蘇格蘭人加以誇大和演義,籍以寄託報仇解恨的希望。
在游擊生涯中,華萊士周圍逐步形成了一支以親族為核心的骨幹力量,包括舅舅帕特里克(Patrick Auchinleck of Gilbank)、堂兄弟亞當、理查和西蒙(Adam, Richard and Simon Wallace),表兄弟威廉(William de Crauford)、外甥愛德華·里特和湯姆·哈利德(Edward Little、Tom Halliday),以及貴族格拉漢姆(Sir John Graham Jr.)、愛爾蘭人史蒂芬(Stephen of Ireland)、勇士格雷(Gray)、克雷(Kerly of Cruggleton)、修道士約翰·布萊爾(John Blair,不知道是不是拖泥的祖上)、土匪愛德華·多事、約翰·狂接輿、喬治·風滿樓等。他們利用襲擊英軍繳獲的裝備、馬匹和給養武裝自己,不斷壯大。
比較可信的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戰斗。譬如羅頓山伏擊戰。1296年7月,威廉·華萊士率宗族數十人在父兄遇難的羅頓山守株待兔,利用狹路設伏,擊斃仇人費尼克騎士,截獲了他護送的運輸隊。再如夜襲拉那克(Lanark,在蘇格蘭南部)。華萊士的妻子梅倫(Marion Braidfute,一個富有領主的獨女,二人是否正式結過婚無從考證)死於老愛委派的拉那克郡長荷斯里格爵士(Sir William Heselrig)之手。華萊士率手下夜入城堡血洗了郡長的府邸。《BH》中,這一事件被編排成捍衛「初夜權」的官逼民反,並作為大起義的導火索。或許梅爾看過《逼上樑山》。洋人不認為「沖冠一怒為紅顏」有什麼不光彩的。
拉那克之戰是華萊士命運的轉折點。軍事上,這一戰斬殺英軍240多人,使華萊士聲名大振,激發了飽受壓榨的蘇格蘭下層人民的反抗意識。在他周圍迅速聚集起三千多起義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軍隊。而在此之前,追隨他的不過是數十名親族和一些真正的江洋大盜,至多算一支游擊隊罷了。政治上,華萊士由自發反抗佔領軍的殘暴統治向為光復祖國而戰轉變。前面說過的羅伯特·維斯哈特主教早有發起復國運動之心,但苦於手中無兵,而實力派貴族又只重私利罔顧大義。華萊士義軍的崛起正合他意。老和尚找到華萊士,勸說他打出了恢復國家獨立、迎請巴里奧國王還朝的旗號。這一舉措如同范增勸項梁迎立懷王,給了華萊士義軍以政治上的地位和號召力。在此之前,華萊士及其抗英斗爭一直被當作暴民作亂,得不到大貴族的認同。同時,和尚幫遍布全蘇的教堂網路還被動員起來聯絡各地的起義者,使起義的浪潮迅速蔓延開來。一些貴族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但此舉也給本來沒什麼政治傾向的華萊士貼上了「擁巴派」的標簽,日後不可避免地成為貴族派系傾軋的犧牲品。
華萊士率領義軍連續攻城拔寨,席捲整個北部高地。
——多加特湖(Loch Dochart),華萊士聯合當地起義軍突襲佔有數量優勢並有偽軍支援的英軍愛爾蘭軍團邁克法迪恩(MacFadyen)部,全殲該敵,斬殺了所有愛爾蘭籍俘虜,但對繳械求饒的蘇格蘭俘虜則全部釋放。邁克法迪恩本人逃離戰場後,被追及並梟首。
——北方重鎮珀斯,起義軍填平城壕,架雲梯攻入城中,英軍2千人被殺盡。
——達諾塔(Dunottar)城堡,對「艾爾谷倉事件」等暴行記憶猶新的華萊士拒絕給逃入城堡避難的4000多英格蘭人及其追隨者以任何憐憫。抵抗者最終被趕下懸崖,甚至教堂也被點燃,把躲在裡面的人活活烤死。
——阿伯丁(Aberdeen)港,英軍匆匆登船撤離,被疾速趕來的起義軍乘低潮攻上甲板,殺得片甲無存,百餘艘艦船被焚毀;英國派來的郡長掛起了巴里奧的旗號,從而免於血戰。
隨後,華萊士與莫雷合兵,圍攻鄧迪。
這時,降伏了蘇格蘭貴族的英軍,已在老瓦的指揮下大舉北進。
斯特陵,在這樣的時候成為英蘇大戰的焦點。
(斯特陵整個城市位於山谷之中的福斯河河灣和沖積平原之上,地勢依山傍水,與潼關相彷彿。華萊士紀念塔坐落在市區以北兩英里的達雅山(Dumyat Hill),像一座路標,從老遠就能望得到。
山下的停車場是免費的。達雅山高約百米,山體蔥蘢,林木茂盛。山路陡峭高峻,有好心人提示,如果遊客中有誰足力不濟或想留一點能量登上紀念塔,可以乘穿梭小車代步。初秋之際,陰涼舒適,山風習習,空氣清新,正好登山。
紀念塔坐落在克雷格(Craig)修道院舊址上。修道院是斯特陵橋戰役時華萊士的指揮所。紀念塔的建設歷時八年,於1869年落成。塔高220英尺(67米),共有246級台階。全部費用超過1萬英鎊,在當時不啻是天文數字。這么一大筆錢都來自捐獻,捐獻者包括世界各地的蘇格蘭人,以及很多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包括同樣為民族獨立和自由理想奮戰了一生的義大利民族英雄——解放者加里波第(Garibaldi)將軍。
這是一座用淺黃色、褐色塊石砌成的四方型塔樓,狹窄的窗以及頂層的垛口、四角的圓型棱堡,很像一座古堡。塔是維多利亞時代哥特式建築復興的產物,外立面處理其實很精細,不過要貼近才看得出。但除了西北角的八角形壁柱和塔頂林立的小尖塔外,華麗、注重細節的哥特風格並不明顯,斑駁的石料和不夠清晰的輪廓線更使建築顯得朴實而古拙,在低垂的濃雲下越發肅穆凝重。這樣的風格倒更符合華萊士平民英雄的身份和悲壯的命運。
突出於塔的西南角的,是高達15英尺的華萊士雕像。華萊士絡腮胡須,身軀強壯,穿著蘇格蘭短裙和披風,左手扶盾,右手高舉利劍,面貌冷峻,直視前方,是在指天明誓要光復河山,還是指揮起義兄弟向敵軍沖擊?雕像距地面約30英尺(9米),居高臨下,如同半空中一尊腳踏流雲、馭風而飛的戰神,給人以庄嚴、神聖之感。仰望雕像,心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耳邊回盪的山風彷彿是他的呼喚——Pro Liberty(為了自由)!
塔底大廳里有華萊士簡介和紀念塔本身建築的介紹。
沿著狹窄而封閉的旋轉樓梯盤旋而上,絕對不是件輕松的事,但絕對值得一試。
登上71級台階,到達塔的第一層,是華萊士生平事跡陳列和斯特陵橋戰役的介紹。最顯著的是三維模擬的「華萊士在威斯特敏斯特大廳受審」場景。
華萊士的劍陳列在這里的一個牆角。這柄劍原來供奉在頓巴登(Dunbarton)城堡,紀念塔落成後移了過來。這是一柄當時很常見的雙手使用的闊劍,長約66寸(1676毫米),其中刃長約52寸(1321毫米),經歷了700年的歲月卻依然光亮奪目。劍原是當時一件普通的兵器,沒有製造者的標記,打造的年代也不詳。從材質上分析,是蘇格蘭國貨,而當時英國常見的武器大多產自弗蘭德或我們德國。1505年,蘇格蘭王詹姆斯四世給它重新裝了柄,為的是讓劍更能配得上英雄的名字。此舉是典型的貴族思維,認為只有華麗才算高貴。雖然出於對英雄的崇敬,但未免淺薄。
要把這樣一柄長大而沉重的武器運用自如,不僅需要膂力過人,還必須有足夠的身高。這倒能從側面印證關於華萊士身材高大的傳說。
第二層高64級台階,1885年增闢為「英雄廳」,陳列著羅伯特·布魯斯、司各特(Sir Walter Scott)、伯恩斯(Robert Burns)、利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瓦特(James Watt)等蘇格蘭名人的大理石雕像和生平事跡,並以聲像手段展示20世紀的蘇格蘭名人。
再上行62級台階,到達第三層,是一幅360度全景畫,描繪周邊景物,並標出不同歷史時期幾場大戰的位置,譬如1297年的斯特陵橋之戰,1314年的班諾克本之戰等。
第四層是被稱為「王冠」的塔頂。「王冠」是由八道粗壯的拱券飛架而成的。每條拱券上都有三座小尖塔,拱券合龍的最高處也有一座。這種建築風格是哥特建築在蘇格蘭的一個變種,模仿蘇格蘭王冠的形狀,代表蘇格蘭的民族性。類似的風格在蘇格蘭的不少教堂方塔上也能找到,如15世紀修建的愛丁堡聖吉爾斯教堂的塔樓等,比起英格蘭那些又尖又高、嚴肅刻板的典型哥特式方塔,倒更多些人的氣息。不過,教堂的塔頂往往更輕靈通透,而紀念塔則厚重得多。
有券而無蹼,頂層是一個開放的露台,視野極其開闊,是俯瞰古戰場的最佳立足點。
環視周圍,北面山腳下綠樹掩映的是斯特陵大學靜謐安詳的校園,後面則是綿延的奧奇爾丘陵,如一道堅實的牆壁,拱衛著後面地廣人稀的蘇格蘭高地。西面遙遠的山峰是高聳入雲的羅蒙山。腳下的河谷是這兩大屏障之間唯一的門戶。福斯河在本來寬闊的谷底形成沖積平原,河道斗折蛇行,曼妙回轉,劃出一個又一個水草豐美的河曲,上面星星點點漫步著雪白的羊群。河流向東綿延遠去,在遠處的河口地帶散為無數的港汊,浸潤出一大片濕地,最後由福斯灣流入北海。西南山腳下不遠處就是老橋,是十五世紀修建的,緊鄰曾經是戰場的木橋遺址。兩岸已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房舍。斯特陵城堡隔著河谷與這廂遙遙相對。城堡與愛丁堡相似,雄踞峭壁之上,俯瞰南面的市區。城池南面一望無際的綠茵,是蘇格蘭中部的低地平原。
真是龍爭虎鬥的兵家必爭之地。
驀地,一屢陽光如同鋥亮的劍鋒,刺破彤雲直射老橋。恍然間,山谷間的房舍、公路、車輛、牛羊彷彿都不見了,滿眼盡是飛揚的旗幡、鮮艷的衣甲、嘶鳴的戰馬、耀眼的刀槍。)
---------------
太多了,你去下面這個網頁看吧。
http://www.zgjunshi.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1&ID=19988的
Ⅳ 有一部電影主人公叫威廉黑斯
絕對,也許 Definitely, Maybe(2008)
劇情簡介 · · · · · ·
威爾(瑞安•雷諾茲 飾)的女兒瑪雅(阿比吉爾•布萊斯林 飾)在學校學習了性教育之後,回到家中嚷著要父親給她講述關於自己的愛情故事。雅瑪更想努力的從故事中找到母親的形象,雖然她的父母已離婚。 1992年,威爾暫時別離的女友艾米莉(伊麗莎白•班克斯 飾)獨自來到紐約發展自己的事業,他是協助柯林頓競選總統的競選戰團的一員。威爾雄心勃勃,可是他的事業卻不如想像中順利。感情路也是如此,寂寞的威爾跟戰團員工艾波(艾拉•費舍爾 飾)、新聞記者夏曼(蕾切爾•薇姿 飾)發展出若有似無的感情,最後他甚至與同樣出軌了的艾米莉分手收場。即使到後來威爾在紐約站穩了腳,有了自己的公司,他還是兜兜轉轉在這三個女人當中,到底誰是他的真愛?
Ⅳ 求一部男主叫威廉的吸血鬼電影,
嗜血破曉 Daybreakers(2009) 導演: 邁克爾·斯派瑞 / 彼得·斯派瑞 編劇: 邁克爾·斯派瑞 / 彼得·斯派瑞 主演: 伊桑·霍克 / 威廉·達福 / 伊莎貝爾·盧卡斯 / 山姆·尼爾 / Harriet Minto-Day / 克勞蒂婭·卡萬 / 文斯·科洛斯莫 / 邁克爾·多曼 類型:劇...
Ⅵ 加勒比海盜中威廉的扮演者
加勒比海盜中威廉的扮演者是奧蘭多·布魯姆。
1、角色簡介:
威廉 特納(William Turner)。
演員奧蘭多·布魯姆
《加勒比海盜》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黑珍珠號上的海盜「鞋帶」比爾唯一的兒子。非常憎恨海盜,在8年前一次海盜搶劫的混戰中,他被12歲的小伊麗莎白救起,之後成為鐵匠學徒。與傑克偷來英國皇家艦隊最快的"攔截號"軍艦去營救未婚妻。在這個過程中,他終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破除了神秘的魔咒,救出了愛人伊麗莎白。
2、演員簡介:
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1977年1月13日出生於英國肯特郡坎特伯雷,英國影視演員。
1999年,22歲的奧蘭多·布魯姆參演《魔戒三部曲》並在其中飾演「精靈王子」萊格拉斯。2003年開始他在《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中飾演男二號威爾·特納。2005年出演了電影《天國王朝》,並獲得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男演員。2008年,他參與了集段式電影《紐約,我愛你》的拍攝。2010年,獲得肯特大學的榮譽學士學位。2014年,時隔十二年的奧蘭多將再次攜《霍比特人》回歸,並獲得MTV電影獎多項提名。2014年4月,奧蘭多在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上舉行了自己的添星儀式。2016年,出演華語動作片《極智追擊:龍鳳劫》。
3、電影簡介:
《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是由戈爾·維賓斯基、喬阿吉姆·羅恩尼以及艾斯彭·山德伯格執導,約翰尼·德普、奧蘭多·布魯姆、凱拉·奈特莉等人主演的奇幻冒險電影。
Ⅶ 一個外國電影,主人公名字叫做威廉柴契爾
電影的名字叫《聖戰騎士》,大概劇情是:小伙威廉柴契爾雖然出身於英國的平民家庭,但從小就夢想當一名騎士,從兒時起就苦練劍術和馬術。然而當時的社會只有貴族才有資格當騎士,於是威廉只當了一名貴族騎士的侍從。 在一次馬上長槍比武中,威廉的主人在場間休息時突然意外死去。威廉靈機一個,穿上了主人的鎧甲,騎上他的坐騎,冒名頂替並贏得了這場比賽。捧著勝利的獎杯,威廉決定繼續冒充自己的主人參加在倫敦舉行的世界騎士錦標賽,通過贏得比賽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騎士。威廉啟程了!
Ⅷ 一部英國電影男主叫威廉(旅行書店老闆)女主叫安娜思考特(著名美國明星),求電影名字。
休.格蘭特,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諾丁山》。
Ⅸ 女主角名字叫彩風.男主角是威廉 這個是什麼電影
電影名:跳出去
電影劇情
《跳出去》
鄉下人出城的故事橋段出自馮德倫之手。農村姑娘彩鳳(張雨綺 飾)跟同伴來到一家號稱哈佛畢業生開的診所,希望可以通過整容手術變漂亮,但是整容醫生(吳彥祖 飾)的拙劣表現,令她們無功而返。後來,兩人擠上了開往上海的貨車。來到大城市,人生地不熟,彩鳳卻對大屏幕里的街舞情有獨鍾,原來她也曾經是鄉舞蹈隊的一員。然而,現實的壓力卻讓她只能把夢想暗藏心底。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進入了朗(立威廉 飾)所開的紅星公司,雖然工作是清潔工,但可以有機會接觸到街舞,讓她非常興奮,時常默默練習。朗是公司老闆,富家子弟,每天周旋於紅男綠女之間,希望通過街舞大賽幫公司創品牌。他遇到彩鳳後,被她對街舞的執著打動,便提供了一個機會,希望幫她實現夢想。然而,因為一次誤會,令彩鳳傷心地回到了家鄉。其後在父親的鼓勵下重回舞台,參加了挑戰世界街舞冠軍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