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恐龍裡布魯頓是什麼恐龍

電影恐龍裡布魯頓是什麼恐龍

發布時間:2022-04-19 20:41:13

1. 求一部電影,講的是關於恐龍的,

是個動畫電影吧,我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看過。
應該是《恐龍》
【內容簡介】
迪斯尼影片公司2000年巨作《恐龍》堪稱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具視覺震撼力的電影之一,它的數字特效使觀眾完全沉浸於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之中。全片的1300個特效鏡頭使之成為同類影片中最為復雜、最為壯觀的一部。本片中共展示了30多種史前生物,從12英寸長的小型恐龍到120英尺高、100噸重的腕龍。除視覺沖擊外,本片的故事情節也非常引人。
時間回溯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2. 哪個關於恐龍的電影上的恐龍叫查理

《侏羅紀世界》中那四隻伶盜龍(迅猛龍)中有一隻叫查理,一隻叫艾克,一隻叫德爾塔,小頭目叫布魯(動物的名字應該音譯,而不是根據單詞直接翻譯。有的人把德爾塔delta翻譯成三角洲,把艾克echo翻譯成迴音,這是完全錯誤的,應該按照發音直接音譯,就像英國人的名字翻譯成漢語就是直接音譯)。《恐龍》中角色主角叫阿拉達,另外的有克龍、布魯頓和妮拉,沒有查理。

3. 一部恐龍電影 主角是一隻恐龍 然後裡面的大反派就是兩只非常巨大的食肉龍 最後被主角幹掉了

《恐龍世紀》
時間回溯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4. 2000年美國經典冒險動畫[恐龍]簡介或劇情

《恐龍》

簡介:

時間回溯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看後感:

這是當年最受歡迎的一部動畫片,效果是沒有話說,但是影片不僅僅只是帶給我們視覺上的震撼,而且有心靈上的感動。恐龍阿拉達身上有我們某些人身上已經快要流失的美德:善良、創新、勇敢、執著、團結、真愛,它同情弱者,它不拘泥於傳統,它無所畏懼,團結大家與敵人霸王龍做斗爭,最終贏得美人歸,一隻小恐龍給了我們很多的美好的回憶!!!

5. 觀影片《恐龍》有感

當代影視作品中CGI技術的應用
——觀影片《恐龍》有感
姓名:黎安金
院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
班級:07無機非02班
學號:0702010208

看了電影《恐龍》,不管是真實情景,還是電腦特技效果,都讓人非常震撼。它是一部視覺震撼力很強的電影,尤其是它所運用的CGI技術,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它講述的是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的一頭禽龍——阿拉達,它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同類,一群狐猴將它撫養長大。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之後,阿拉達和幾只狐猴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漂泊大陸,並且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在這部影片中,實景拍攝和三維動畫被不留痕跡地把融為一體,真正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且,人們熟悉的迪斯尼傳統風格和像真人一樣說話的恐龍也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結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示:數字技術在電影製作中的應用,是電影領域最具革命性的變革之一,它的出現也必將對電影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整部影片1300多個特效鏡頭使之成為同類影片中最為復雜、最為壯觀的一部。它的數字特效使觀眾完全沉浸於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之中。除視覺上的沖擊外,影片還給各種不同的生物角色賦予人性的情感,使我們在倍受感動畫的同時感受這部電影強勁、震撼的電腦特技。當然,這部電影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主要在於大部分背景畫面使用了從世界各地拍攝到的實景,經過加工,它們看起來更像主人公所生活的環境。這聽起來就是CGI技術的魅力,它巧妙地將現實生活中的美景與高科技手法結合了起來,引發了我們很多思考。
那到底什麼是CGI技術呢?
CGI技術,即電腦生成圖像技術(Computer—Generated Imaging),簡稱CGI,有人把它稱之為「高寶真」數碼技術。其技術過程是通過電腦將影像分解成像素或直接採用影素信息捕捉手段由模擬轉向數碼,在二度創作中生成你所希望的任何物體。一方面CGI技術與傳統動畫相比更具備寫實主義風格,它極力追求創造一個完全令人信服的虛擬人物形象或事物;另一方面CGI技術希望能夠比真實更真實,比戲劇更戲劇。CGI技術不僅用於創造一些奇幻的星球或者超現實的未來城市,同時還期望能獲得和照片一樣逼真的效果。CGI技術是一個用於定Web伺服器與外部程序之間通信方式的標准,使得外部程序能生成HTML、圖像或者其他內容,而伺服器處理的方式與那些非外部程序生成的HTML、圖像或其他內容的處理方式是相同的。因此,CGI程序冊僅使你能生成表態內容而能生動態內容。使用CGI的原因在於它是一個定義良好並被廣泛支持的標准,沒有CGI就難以實現動態的Web頁面。
到現在,CGI技術更被廣泛地運用於動畫片的創作中,成為其發展的又一新階段。動畫片創作歷經了手繪動畫、計算機輔助動畫、計算機生成動畫這三個發展階段。而計算機生成動畫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CGI技術。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影片沒有不採用CGI技術的。CGI技術無需攝影機的介入,而是依靠計算機創造出一種「虛擬的現實景象」,一種亦真亦幻的三維空間。
就是通過將電腦動畫與數碼加強的現實背景相結合,運用CGI技術,沃特.迪斯尼公司將電影愛好帶進另一個充滿驚險刺激的恐龍時代。這部迪斯尼影片公司2000年巨作《恐龍》堪稱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具視覺震撼力的電影之一,它的數字特效使觀眾完全沉浸於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之中。全片的1300個特效鏡頭使之成為同類影片中最為復雜、最為壯觀的一部。本片中共展示了30多種史前生物,從12英寸長的小型恐龍到120英尺高、100噸重的腕龍。除視覺沖擊外,本片的故事情節也非常引人。
為了增強該片場景的真實感,兩支外景隊在18個月的時間里周遊世界,為這部融科學事實與迪斯尼豐富想像力於一身的神話故事抓取各種各樣奇幻的背景。由電腦控制的攝像設備拍下的實景被送回位於伯班克的工作室,由一批數字專家一幀一幀地分離出來,再與電腦創造的史前生物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皮膚和肌肉運動模擬技術的突破也使得這些動物的一舉一動全都惟妙惟肖,極其真實可信。此外,共有48名動畫設計師參與了《恐龍》的製作。其中三分之一具有傳統手繪動畫經驗,三分之一曾經從事靜格拍攝,而另外三分之一則有電腦動畫背景。
《恐龍》中每分每秒每個鏡頭都和CGI扯上關系,還要加上實景拍攝。 由十二寸長的蜥蜴到長一千二百尺、重一百噸的腕龍,加上超過三十種史前恐龍品種,均會透過一千三百個復雜的特技鏡頭展現在銀幕上。 實景方面,攝制組花了十八個月時間,走遍世界各地,如:佛羅里達州、委內瑞拉、澳大利亞、夏威夷、洛杉磯、加州的死谷等地尋找合適的外景。然後再掃描、合成、修飾,創造出白堊紀的景象。為了影片的拍攝製作,攝制組動用了四部廣角鏡頭攝像機。採用了三維分鏡頭中的數據來控制攝像機。拍攝好的現場俯視畫面會再植入到三維場景中去,這樣可以幫助技術導演和動畫師將CGI造型准確地合成進實拍的部分中去。為了將人物和地面結合在一起,動畫師有時用二維的方法生成陰影,還使用Rotoscope技術。為了讓恐龍的腳底看上去像走在鋪滿石頭的不平的地面上,技術導演通常用變形的方法,有時如果很困難,乾脆將腳藏在石頭中;當恐龍從地上抬起腳時會露出腳印來,紋理繪畫師們就要在沙地上加上腳印。為了給角色布置燈光,負責燈光的Chris Peterson用迪斯尼的專利工具「Light Tool」,效果就好像他們是背景的一部分。
整部電影在很多地方都運用了特寫,盡管是電腦合成的圖像卻顯的栩栩如生。影片片開始,大恐龍用腳驅趕調皮的小恐龍,畫面是一窩恐龍蛋和那隻恐龍腳的特寫,仔細觀察腳的表皮、紋理、肌肉、以及在運動時這些部分細微的變化,都十分的精確和科學,絕非是一個畫家能單獨能辦到的,與此類似的一個鏡頭還有在恐龍群的逃跑途中,也是個特寫鏡頭,一隻巨大的恐龍腳踏在乾燥的黃沙上,在轟然的巨響和騰起的沙塵里,那隻腳占滿了整個畫面,以不容辯駁的真實感挑戰著我們的判斷能力。
除了恐龍還有那些狐猴的設計也是精緻的很,據說那些狐猴的皮毛的製作在當時應該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在1995年幾乎沒有相應的軟體可用。他們只能完全用動力學來製作,狐猴的又短又直或又長又卷的頭發,由設計師來進行裝飾,使的看上去有點濕而且粘著灰塵,而且還符合特寫影頭的要求,使皮毛有不同的光澤。同時值得稱道的是因為採取了擬人的處理,這些恐龍的表情就變得十分復雜,它們面部肌肉的變化、嘴角的扯動以及眼睛的靈活和舌頭的模擬都受到嚴峻的考驗。但影片幾乎都用特寫展示出來,得到的不是懷疑而是贊嘆。我認為也正是因為給他們賦與了人性的情感,使我們在看這部影片時同樣倍受感動。
我認為《恐龍》一片的產生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它是一項重大影視變革的序幕,是推動影視業突變的導火線。它不但帶來了全新的製作手段,改變了傳統的電影製作工藝;而且對電影的本質及創作觀念都產生了強烈的沖擊。一方面,對電影本質的再認識,電影作為紀錄媒體的本質正在數字化的沖擊下悄然發生革命。我堅信,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CGI技術在數字化方面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影視業也將逐步向數字化轉變。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使虛幻的世界和我們認為真實的世界結合在一起,達到了全新意義上的超真實境界。而這種超真實已經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得到了應用,這也將是未來的有一個重要發展潮流。
此後,恐龍曾出現在多部影片之中。例如《公元前100萬年》(1940)、《幻想曲》(1940)、《地心之旅》(1959)、《被時間遺忘的土地》(1975)、《食肉龍》(1993)等等。1993年,《侏羅紀公園》首次展示了電腦繪制的恐龍形象並成為有史以來最為成功的電影之一。雖然現代人沒有見過真正意義上的恐龍,正因愈神秘愈吸引,恐龍遂成為電影好題材。
看過了恐龍走過時的塵土飛揚,還有那濺起的水花.連木頭的顫動,都那麼逼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CGI在影視中的作用.
電影業界風雲變幻,IT技術日新月異。我們有理由相信,全三維CGI電影會具備向傳統意義上的影片發起挑戰的實力。
一部好的影片不僅它現在綻放光輝,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 它對社會的貢獻會越來越深遠,它的魅力也會更加張顯。我想《恐龍》一片應該會是這樣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
好萊塢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但長江後浪推前浪,有對比才會有鑒別。號稱「三維動畫」的《獅子王》、《玩具總動員》、《泰坦尼克號》在技術上遠不能望其項背,它們基本還停留在平面繪畫的水平,形象的立體感尚不夠逼真;而《恐龍》已擺脫平面的繪畫轉向精細的製作,它以假亂真的形象及形象與實景的有機結合令人嘆為觀止。

6. 求一部關於恐龍的電影 影片是3D動畫的 小時候看的 講的是一群草食恐龍逃難的故事 裡面有肉食恐龍.

恐龍世紀

100%正確,採納前請注意回答時間

時間回溯到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意識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7. 誰有恐龍的資料

簡介

恐龍(英文:dinosaur)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屬於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4千5百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恐龍最終滅絕於63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

在1862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美頜龍雖然也有羽毛,但它們很原始),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1970年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在生物學中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系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在20世紀前半期,科學家與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系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

發現恐龍

在歷史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由來已久,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不能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早在1700多年前我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英國里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近宣布他終於發現了如下的事實: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里,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很好的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系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鑒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從2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蟲類成了地球生態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除了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

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中頸及尾皆長。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數種好食肉,數種好食草,體概巨大,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在高等之種類與鳥類相似。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推論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皮膚光滑,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除了鳥及小型肉食恐龍)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恐龍都是如此)。

恐龍分類

恐龍屬於:真核域---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蜥形綱----初龍下綱-----雙孔亞綱。

其在生物學上被列為一個總目。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體軀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種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蜥臀目(Saurischia)和鳥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區別在於其腰帶結構: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個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系。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又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大小恐龍。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

鳥臀目分為5大類: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它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門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例如:鴨嘴龍、禽龍等。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其代表有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的劍龍,被發現於東非坦尚尼亞的肯龍。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早期。例如生活在歐洲的海拉爾龍,生活在英國南部的多刺甲龍。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類型。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中生代末大滅絕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滅絕的時間是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而且在那個時候,不僅統治了地球達一億多年的各種恐龍全部絕滅了,同樣悲慘的命運還同時降臨到了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種其它的生物。在這次災難中絕滅的還有蛇頸龍等海洋爬行動物,有翼龍等會飛的爬行動物,有彩蜥等恐龍的陸生爬行動物親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動植物,鈣質浮游有孔蟲和鈣質微型浮游植物也幾乎被一掃而光。經過這場大劫難,當時地球上大約50%的生物屬和幾乎75%的生物種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科學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為止可以發現的所有線索,提出了解釋這一大絕滅現象的各種理論。但是至今,關於這場大絕滅的原因仍然沒有找到一個百分之百正確的答案。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紜,但都沒有形成一個一致的觀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仍就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被餓死,被互相殘殺等等,不過現在的說法越來越多。

一.隕石碰撞說:

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在隕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學家們就把它與恐龍滅絕聯系起來了.根據銥的含量還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直徑相當於10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這么大的隕石撞擊地球,絕對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地震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里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將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的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猶加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現在,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三.氣候變化說:

由於板塊移動,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恐龍缺乏食物而導致了滅亡。

四.火山爆發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安東尼奧-齊基基最近提出,造成恐龍大絕滅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爆發。

齊基基教授認為,白堊紀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從而,影響了海水的熱平衡,並進而引起了陸地氣候的變化,因此影響了需要大量食物維生的恐龍等動物的生存。他的理由是,現代海底火山爆發對海洋和大氣產生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只是其影響程度比起6500萬年前發生的海底火山爆發的程度小多了。

齊基基教授認為,過去,科學界對海底火山爆發的情況了解得很少,現在需要對這種嚴重影響地球環境的現象進行深入的研究。他舉例說,格陵蘭過去曾經生長著茂密的植被,但是當全球性的海洋水溫平衡變化以後,寒冷的洋流改變流向後經過了格陵蘭,從此把這個大大的島嶼變成了冰雪覆蓋的大地。這是海洋水溫平衡變化對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典型實例。海底火山活動是影響海洋水溫平衡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齊基基教授認為應該將海底火山的大規模爆發引起的海洋水溫平衡變化作為研究恐龍絕滅問題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

五.海洋退潮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退潮,陸地之間相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大洋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與傳播問題。

六.溫血動物說:

過去,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恐龍像所有爬行動物一樣是冷血動物或變溫動物,但是隨著化石資料的不斷增多,人們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龍可能是溫血動物。首先,他們認為有些恐龍行動極為敏捷,也不是像蛇一樣在地上爬行,而是靠兩條後腿在地面上跑動,其速度可達每小時20至90多公里。這就需要有強壯的心臟並且維持較高的新陳代謝,這些顯然冷血動物是做不到的。其次,恐龍的食量都相當大,據推測,一頭30噸重的蜥腳類恐龍,每天可能要吃掉近2噸食物,只有溫血動物才需要這么多的能量。從食肉恐龍遠遠於少於食草恐龍來看,這一點也是合理的。另外,還有一些身體較小的恐龍,它們身上很可能覆蓋著一層羽毛或毛發,這也是為了防止體溫散失。其它方面,如骨胳的研究,也初步表明一些恐龍是溫血動物。溫血恐龍的說法一提出,就受到強烈抨擊,但倒底結論如何,目前還難下定論。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懶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它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范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它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七.自相殘殺說:

因為氣候問題,使花草大量滅絕,從而使以食草為生的食草龍漸漸滅亡,而肉食者,也因為沒有了食物,而滅絕。

八.壓迫學說:

恐龍的數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況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龍的滅絕,接著靠食用草食性恐龍為生的肉食性恐龍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著死亡。(疑點:何以恐龍會在歷經了長達約兩億年的生態平衡之後突然增加?為此學說成立的重要關鍵,也直接地造成了許多學者對恐龍異常增產的原因的探討。)

九.哺乳類進化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它們屬於以昆蟲等為主食的雜食性,這些小型哺乳類發現恐龍的卵之後,即不斷取而食之,最終導致恐龍的生育危機,導致恐龍滅絕。

十.物種的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六千多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迷惑龍,體長二十五米,體重達三十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本人意見:並非所有的恐龍體型都如此龐大,也有體長僅一米左右的小恐龍。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夠輕快奔跑的恐龍。但為什麼這種恐龍也同時絕種了呢?而且,異常發達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動物體內,推測能夠吸收外界的溫度,也能放出體內的熱,以調節身體的溫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對於恐龍因種的老化而絕種的說法表示懷疑。)

十一.生物鹼學說:

這種學說認為恐龍所生存的最後時期—亦即白堊紀,開始出現顯花植物,其中某些種類含有有毒的生物鹼,恐龍因大量攝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為,哺乳類能夠藉味覺和嗅覺來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龍卻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含有生物鹼的植物並非突然出現於白堊紀後期,在恐龍絕種的五百萬年前已經可以見到。此學說未說明何以恐龍在這段期間內仍能生存。所以,這種說法也不能單獨成立。

十二.小行星撞擊理論

1980年在一個科學討論會上,美國地質學家阿爾瓦雷茨等人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形象生動地宣講了一段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烈日照耀下的熱帶灌木林中,許多不同種類和形態的恐龍平靜地像往常一樣或在湖邊漫步,或在水中覓食;在森林的邊緣,一隻剛剛孵完卵的鴨嘴龍正在蛋巢邊來回踱步;在一片開闊的原野上,一隻霸王龍正准備撲向一隻巨大的三角龍……

突然,一聲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巨響打破了這個寧靜的世界。一個直徑幾公里大的流星猛烈地撞到地球上。這一撞可不得了,相當於幾萬個原子彈威力的爆炸在頃刻間發生。這是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碰撞後產生的撞擊力可達1015噸TNT炸葯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卷著塵埃的一個巨大的蘑菇雲迅速升起,直沖天空,而後彌散開來,最後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很快,恐龍就彼此看不見了,因為黑雲遮天蔽日,白天也沒有了陽光。這種恐怖的狀況持續了一兩年。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斷了,因而大量枯萎、死亡。吃植物的素食恐龍因此相繼死去。以後,吃肉的恐龍也由於失去了食物而滅絕了。

這段故事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大絕滅學說的精華。後來不斷地被許多科學家給予支持。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地球在這個時期不僅經歷了一次較大的行星撞擊,而且還接連受到了許多次小一些、但是依然嚴重威脅生命的小行星撞擊,其中可以證實的在加勒比海和美國的衣阿華州發現的行星撞擊的痕跡。

這一假說的證據還來自於在世界各地發現的650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存在的一種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含有大量的銥元素,大量地存在於某些天體里,在地球上卻根本不應該存在。這層富含銥元素的地層在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許多地區都被先後發現,在我國西藏的岡巴地區幾年前也發現了這層含銥層。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次爆炸使所有恐龍都滅絕了。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只有70%的恐龍在當時滅絕,其它的一些恐龍種類則勉強地躲過了劫難,可是在隨後的幾百萬年裡又逐漸絕滅了。這後一種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6500萬年前的這次事件以後形成的地層里,仍有一些恐龍骨骼被發現。例如,美國新墨西哥州6000萬年前上下的地層中就曾經發現了恐龍的殘骸。在阿拉斯加新生代的凍土帶里,也發現過三角龍的化石。這些現象似乎說明,在這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大爆炸以後,仍然有一些恐龍掙扎著生活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最後才因為不適應新的氣候和新的環境而最終相繼滅絕。

解釋

對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如何造成恐龍滅絕,科學家做了如下解釋。

小行星快速砸入地球造成地球環境劇變,巨大撞擊力把大量岩石和塵土拋入空中,大地發生地震,海洋發生海嘯,火山噴發頻繁,多處森林被大火吞噬。

塵土飄浮空中數十載,使大地難以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植物數量因此銳減,造成食物鏈從底層崩潰。與此同時,陽光照射減弱使地球日益寒冷,雨水因混有火山噴發物變成熾熱的酸雨落到地表,導致動植物生存環境面臨極大挑戰。

已經主宰地球1.6億年的恐龍適應不了環境的改變,遭到自然淘汰。從生活在海洋中的滄龍和蛇頸龍、飛行於空中的翼龍到各種陸地生活恐龍均無一倖免。此外,許多古生物,包括遍布海洋的菊石和海洋浮游生物也在這場浩劫中滅絕。

鳥類和哺乳動物遭到重創,但存活下來。體表長毛的熱血動物最終取代恐龍成為地球主宰,為人類誕生奠定基礎。

十三.繁殖受挫理論

目前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陸續發現了古老爬行類的蛋化石,尤其是恐龍的蛋化石。按照形態結構,可以把恐龍蛋分為短圓蛋、橢圓蛋和長形蛋等種類。恐龍蛋的大小變化范圍很大,蛋殼厚度及其內外部「紋飾」、蛋殼結構及其殼層中的椎狀層和柱狀層比例變化范圍都存在不同的差異。為了深入開展恐龍蛋內部特徵的研究,科學家已經採用了很新的技術和多種方法,如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偏光顯微鏡,CT掃描儀等等。近年來,我國科學家首次採用醫療CT技術對山東萊陽出土的恐龍蛋化石進行了無損傷內部結構特徵的研究,發現了山東萊陽的一些恐龍蛋化石具有其它方法無法觀察到的恐龍胚胎。

十四.氣候驟變理論

根據深海地質鑽探得到的資料,一些科學家認為在6500萬年前的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異常的變化,溫度忽然升高。這種變化使恐龍等散熱能力較弱的變溫動物無法很好地適應環境,引起其身體中的內分泌系統紊亂,尤其是造成雄性個體的生殖系統嚴重損壞。結果,恐龍無法繁殖後代,從而走向了最終的絕滅。

還有一種理論,雖然同樣是認為氣候驟變引起恐龍絕滅,但是推測的過程卻不一樣。這一派學者認為,在距今大約7000萬年前,北冰洋與其它大洋之間被陸地完全隔開,並在最後的日子裡那咸鹹的海水因各種因素的作用漸漸地變成了淡水。到了距今6500萬年前,分隔北冰洋與其它大洋的「堤岸」突然發生了決口。大量因淡化而變輕的北冰洋的水流入其它大洋。由於北冰洋的水溫度很低,這些「外溢」的冷水形成了一層冷流,使得地球大洋的海水溫度迅速地下降了大約20度。海洋溫度的下降又嚴重影響了大陸氣候,使大陸上空的空氣變冷。同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也迅速減少,引起了陸地上普遍的乾旱。陸地上的這些氣候變化產生的綜合結構就是,恐龍滅絕了。

氣候驟變造成恐龍絕滅的一條可能的途徑是嚴重影響恐龍的卵。一些科學家發現,在恐龍滅絕之前的白堊紀末期,恐龍蛋的蛋殼有變薄的趨勢,說明在恐龍大絕滅之前有氣候急劇變化造成的作用。我國的一些古生物學家也發現,在一些化石地點產出的恐龍蛋中,臨近絕滅時期的那些恐龍蛋蛋殼上的氣孔比其它時期的恐龍蛋蛋殼中的氣孔要少,這很可能與氣候變得寒冷乾燥有關。

十五.大氣成分變化理論

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絕滅是生物歷史上的一個千古之謎,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理論來試圖解釋其原因,但是至今沒有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定論。較為流行的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災難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但是這一理論並不完善。因為恐龍是當時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其豐富的多樣性更是表現得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生活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如果是小行星撞擊造成的災難引起了恐龍的滅絕,那麼為什麼烏龜、鱷魚和蜥蜴這些與恐龍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的爬行動物能夠度過劫難而一直生存的現在呢?這不能不促使人們再去尋找其它的思路來分析恐龍絕滅的原因。

現代科學分析使我們了解到,在地球剛剛形成的遙遠年代裡,空氣中基本上沒有氧氣,二氧化碳的含量卻很高。後來,隨著自養生物的出現,光合作用開始了消耗二氧化碳和製造氧氣的過程,從而改變了地球上的大氣環境。同時,二氧化碳一方面通過生物的固定以煤、石油沉積在地層里,另一方面也通過有機或無機的過程以各類碳酸鹽的形式沉積下來。這種沉積是一直進行的。

有證據表明,恐龍生活的中生代二氧化碳的濃度很高,而其後的新生代二氧化碳的濃度卻較低。這種大氣成分的變化是否與恐龍滅絕有關呢?

眾所周知,每種生物都需要在適當的環境里才能夠正常地生活,環境的變化常常能夠導致一個物種的興衰。當環境有利於這一物種時,它就會興旺發展;反之,則會衰落甚至絕滅。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水等因素,還包括大氣的成份。那麼,大氣成份的變化會不會影響生物的生活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人處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下會有生命危險,而有些動物甚至比人對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更為敏感。

恐龍之最

最早的恐龍

美國亞里桑那州硅化木公園發現一條距今2億2千5百萬年鴕鳥大小200磅最大的恐龍的恐龍化石。

最遲出現的恐龍

角龍類恐龍在白堊紀距今1億3千5百萬年以後最盛

最大的恐龍

據美國阿而伯克基地區發現的震龍全長39-----52米重達80噸。

最小的恐龍

近鳥(體長30厘米,重350克)

電影

恐龍

【內容簡介】

迪斯尼影片公司2000年巨作《恐龍》堪稱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具視覺震撼力的電影之一,它的數字特效使觀眾完全沉浸於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之中。全片的1300個特效鏡頭使之成為同類影片中最為復雜、最為壯觀的一部。本片中共展示了30多種史前生物,從12英寸長的小型恐龍到120英尺高、100噸重的腕龍。除視覺沖擊外,本片的故事情節也非常引人。

時間回溯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恐龍帝國

【內容介紹】

長六小時的電視連續短劇,它是根據美國當代著名科幻作家詹姆斯·格爾尼(JamesGurney)的小說《與世隔絕的恐龍王國》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恐龍帝國》是一部富有濃厚神話色彩的電視連續劇,故事講述一處仍未被發現的世外桃源,在那裡,人與高度進化的恐龍和平共存。有一次,美國富商法蘭奇駕駛小型飛機,與兩個兒子家洛及大衛准備前往加勒比海度假。不過,途中飛機遇到颶風墜入海中;兩個兒子成功逃脫後被海水沖到一個神秘的小島,法蘭奇隨飛機沈入海底,生死未卜。兩個兒子受一位正在進行研究的當地考古學家幫助,進入了恐龍帝國。島上的人不僅跟外面的人非常不同,而且跟應該滅絕了六千五百萬年的恐龍一起居住。兩人不斷尋求逃出小島的辦法,途中無意抵達恐龍帝國的首都--瀑布城。他們知道對上一次有人來到恐龍帝國已經是1940年代的事了,為了拯救危在旦夕的恐龍帝國,家洛和大衛必須找到最尾的一條律法,因為它正是關鍵。最後,那位當地考古學家表面上替他們找到往藏有太陽石和律法的秘密海底山洞,不過考古學家另有陰謀。兩人在秘密海底山洞找到了父親,並找到了最尾的一條律法--Findthelight(找光)。他們從壁畫知道當地的恐龍乃由於躲避在地下山洞而倖免於難。他們亦在山洞找到了大批的太陽石。最後,他們在發狂的翼龍群向首都發動總攻擊之前,用太陽石解決了危機。

侏羅紀公園

【內容介紹】

根據邁克爾·克里奇頓同名小說改編,說的是約翰·哈蒙德博士在進行恐龍研究過程中發現一隻吸了恐龍血,藏在樹脂化石中的蚊子。他從恐龍血中提出DNA,復制出恐龍,並建成一個恐龍「侏羅紀公園」。沒想到的是,公園發生意外事故後又遭人破壞,造成災難性局面。科學家艾倫和埃莉及來到公園的其他倖存者終於逃出險惡的侏羅紀公園……本片通過由電腦技術設計的「活」恐龍,滿足了人們想看到真恐龍的願望,由於給觀眾帶來全新的震撼感受,獲第66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等三項金獎。

8. 求一恐龍電影名字

《恐龍》(Dinosaur) 好象還有別名叫 迪斯尼影片公司(Disney, USA)2000年出品 主 演:D.B.斯文尼(D.B. Sweeney)(配音) 奧弗雷-伍德阿德(Alfre Woodard)(配音) 塞繆爾-萊特(Samuel E.Wright)(配音) 導 演:拉爾夫-宗達格(Ralph Zondag) 類 型:動畫片 迪斯尼影片公司2000年巨作《恐龍》堪稱好萊塢有史以來最具視覺震撼力的電影之一,它的數字特效使觀眾完全沉浸於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之中。全片的1300個特效鏡頭使之成為同類影片中最為復雜、最為壯觀的一部。本片中共展示了30多種史前生物,從12英寸長的小型恐龍到120英尺高、100噸重的腕龍。除視覺沖擊外,本片的故事情節也非常引人。 時間回溯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9. 一部有關恐龍的電影

就叫恐龍,或者是恐龍世紀
類型: 冒險|動畫
配音: 朱麗安娜·麥吉利斯,D.B.斯文尼,奧西·戴維斯 (更多...)
導演: 埃里克·雷頓,拉里夫·佐丹
片長: 82分鍾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分級: 美國:PG
發行單位: 點我添加
製片: Baker Bloodworth,Pam Marsden,Jim Burton
上映日期: 2000-05-19
顏色: 彩色
編劇: Thom Enriquez,沃倫·格林,John Harrison
官方網址: 點我添加
拍攝年份: 2000
MPAA: Rated PG for intense images.
膠片長度(Film length): 2294 m (Spain)
攝制格式(Film negative format:mm/video inches): Digital
製作處理方法(Cinematographic process): 點我添加
洗印格式(Printed film format): 35 mm (spherical) 70 mm (one single print) (screened once on 12 November 2000 at Seibu Dome, Tokyo, Japan) Digital (Texas Instruments DLP 1280 x 1024, 1.5 : 1 anamorphic)

《恐龍》的相關演員1.朱麗安娜·麥吉利斯/Julianna Margulies.... Neera (voice).(主演)
2.D.B.斯文尼/D.B. Sweeney.... Aladar (voice).(主演)
3.奧西·戴維斯/Ossie Davis.... Yar (voice).(主演)
4.Della Reese/Della Reese.... Eema (voice).(主演)
5.阿爾法·沃德/Alfre Woodard.... Plio (voice).(主演)
6.Matt Adler/Matt Adler....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7.Sandina Bailo-Lape/Sandina Bailo-Lape....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8.Edie Lehmann/Edie Lehmann....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9.Zachary Bostrom/Zachary Bostrom....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10.馬克思·卡塞拉/Max Casella.... Zini (voice).(主演)
11.凱茜·卡瓦蒂妮/Cathy Cavadini....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12.Holly Dorff/Holly Dorff....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13.Makiko Esumi/Makiko Esumi.... Nira (voice).(主演)
14.Greg Finley/Greg Finley....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15.Jeff Fischer/Jeff Fischer....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16.James Penrod/James Penrod....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17.Barbara Harris/Barbara Harris....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18.Dieter Jansen/Dieter Jansen.... Zini (voice).(主演)
19.David Allen Kramer/David Allen Kramer....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20.David McCharen/David McCharen.... Additional Voices (voice).(主演)

通過將電腦動畫與數碼加強的現實背景相結合,沃特.迪斯尼影片公司將電影愛好帶進另一個充滿驚險刺激的恐龍時代。《恐龍》是一部幽默動作片,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叫做阿拉達爾的小禽龍的冒險歷程,它由一群狐猴撫養大,最終回自己兄弟姐妹的身邊。
由於大氣變得灼熱難耐,地形遭到破壞,水供給逐漸減少,恐龍發現他們陷入了一場與時間的爭奪戰中,他們必須趕在時間的前面到達安全地帶。當阿拉達爾過去幫助掉隊者的時候,他卻成了鐵石心腸的團隊首領克朗的眼中釘。阿拉達爾與他的朋友經歷了重重險阻,最終過上了安定的新生活。

10. 看過一部關於恐龍的動畫電影,記得有一個情節是一群恐龍出現在一個山谷中,領頭的是個腕龍....跪求啊!!!

不用跪求,就是迪士尼電影<<恐龍>>
時間回溯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阿拉達是一頭禽龍,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島上。它從未見過自己的同類,是一群狐猴將它養大。一場突至的流星雨毀滅了小島,阿拉達和幾只狐猴朋友僥幸逃脫了這場劫難並來到大陸。它們加入了一群四處尋找安全的棲身之所的恐龍隊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龍的不斷侵襲時刻威脅著它們的生命。具有創新思想並對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達與冷酷而固執的首領克龍和它忠誠的手下布魯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在克龍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達向傳統發起挑戰並證明了適應環境並相互團結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閱讀全文

與電影恐龍裡布魯頓是什麼恐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好看的懸疑大片電影 瀏覽:816
網路大電影如何找到新拐點 瀏覽:77
多倫多電影節怎麼參加 瀏覽:701
歡樂谷電影講什麼 瀏覽:198
追凶筆記免費觀看完整版電影 瀏覽:760
小丑反派的電影名叫什麼 瀏覽:305
怎麼下載激情電影 瀏覽:365
愛愛電影有哪些在線觀看 瀏覽:166
免費看所有電影的app軟體 瀏覽:534
十部最好看核戰電影名 瀏覽:616
電影院爆米花多少克一份 瀏覽:720
如何將手機緩存的電影導出到電腦 瀏覽:674
長得好看的人受歡迎電影 瀏覽:817
有哪些動作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899
高分電影辛什麼意思 瀏覽:300
如何把2微碼添加到電影裡面 瀏覽:699
如何破譯收費電影 瀏覽:391
唐伯虎演過什麼電影完整版 瀏覽:210
最近好看的動漫電視劇或電影 瀏覽:186
聽電影睡覺什麼毛病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