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哲學電影是指什麼

哲學電影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02 20:42:45

❶ 哲學電影《羅生門》含的哲學

朋友,你好請參考一下電影大師黑澤明的代表作《羅生門》無疑在電影史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一席之地,對這部電影的各種層面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而在此,筆者也想提出一些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

首先應當明確,影片深深植根於大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中,與黑澤明晚期那些大多帶著濃郁國際色彩乃至好萊塢品位的作品相比較,這部影片應當算是黑澤明最具日本風格的作品之一,對這部影片的考查,應當緊密結合日本的文化與哲學。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文化,特別是哲學,具有與生俱來的世界性,個中大有全人類所共有的深層內涵,對這一點也不應該忽視。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涵義並非可以簡單的以一種概念加以框定,必須要通盤考慮,注意問題的每一個方面,才能涉及影片的實質。

托爾斯泰在晚年曾提出了「至善即上帝」的公式,囿於理性與道德的牢籠而不得自拔,針對這類包含於西方哲學內部所固有的悖論,西哲尼采曾提出過「善惡的彼岸」一說,是為對基督教中所包含的至善觀念的反詰與考問,走向善惡的彼岸意味著否定理性形而上學和義無返顧地走向荒謬——存在的真實處境,敬重個人的卑微和渺小,存在的荒謬是沒有庇護的。以中國文化與哲學為安身立命根本的日本文化,發展出了獨一無二的恥感道德,這種中國文化中厚重道德感的變種與西方反理性哲學中的「神化」殘忍的論點巧妙的融和了。

影片所講述的故事以一種溫情而又堅硬的面紗包裹住了人生荒謬的真實命題。黑澤明自己也曾評論到,這部影片是反映人人都會說謊,都把事情說成對自己有利的情形,真實在人世間的存在實際上被人們自己消解了。強盜、武士、美女和樵夫代表了各個不同的階層,象徵著世間的人,從影片的大部分看來,似乎存在著終極真理。樵夫的講述,但最後和尚的表白又使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徹底粉碎,荒謬感成為影片最願意表述的情緒。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哲學觀念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相對主義論點,與多以相對主義為依據的詭辯論並不相同,影片的主旨無疑是嚴肅的。在中國儒家文化基礎上發展起自身體系的日本文化在自身傳承的過程中偏離了原先的源流,忠誠、責任、勇敢、堅毅等原本儒家道德范疇內的概念被賦予了截然不同的嶄新涵義,背棄道德的恥辱感成為了維系道德精神紐帶的主要力量,這種恥感與西方文化中的罪感並非同一概念,但也與原本來源的中國儒家文化中的倫理善良觀念,它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

影片所講述故事的年代是江戶年間,正是日本受到西方巨大影響的時期,作為強勢文化(哲學)的西方觀點已逐漸取得主流的地位,基督教獨有的「原罪」觀念以及由其而來的各種文化現象深入日本藝術家的心靈深處,《羅生門》可以作為這一潮流的突出例證。西方現代哲學中對傳統善良美德觀念的批判並未將其完全虛置,這種對原有本體論的批判是建立在對「真」的探討之上,「真」已將「善」所徹底的取代,十字架上的真不是人構造的真,而是上帝在愛的苦弱和受難中啟示給我們的真,我們可以在這種啟示中存在並見證這種真。但日本文化中對「善」的虛置導致了對本體存在的徹底粉碎,新的有意義的哲學基點並未建立起來,日本文化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空洞無物的。當然,目前階段的日本文化與哲學仍然有此特點。日本人的文化觀念開始無節制的依賴於對人本身意義的絕對信任上,但這並不能解決民族精神內核缺失的真正問題,毫無疑問,黑澤明看到了這一點,並在他的作品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在影片中,人——更確切的說是日本人,被置於空前荒謬的語境中,自身的主體性已經無從考證,對「善」的消解伴隨著「真」的缺憾,二者被混同,同時被同樣的取消。這一觀念的來源可以從儒家文化中看到影子,在中國文化中,真與善同樣是混同的,但中國文化面對西方強勢文化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二者混同但並未被消解,而是一同獲得了留存。

世界的無根基性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藝術家對本體缺失的惶恐與不安,也許藝術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在無意間,實際上已經對日本文化與哲學提出了最深刻的拷問。但是影片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他也無法回答,而在影片結尾,棄嬰被挽救則從側面印證了中國儒家文化對日本深入骨髓的影響,「善」成為藝術家眼中可見的挽救這一隱性精神危機的唯一手段,無根基的日本人在善良與美德的召喚中也召喚回了自己,這一結尾是饒有趣味的,向文化母體——中國儒家哲學——的回歸是其深層內涵。藝術家心靈深處對善的渴望從未真正丟失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回歸並沒有揚棄些什麼,這是一種不自然的回歸,藝術家的雕琢痕跡清晰可見,和尚這一意象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承載了終極意義這一哲學命題,影片對角色的設置一開始就有了伏筆,所以,筆者認為這種回歸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但影片所具有的世界意義並沒有任何貶低,不同的人對其意義會有不同的解讀。西方文化對其的接納與推崇實際上是以西方自己的基督「真」感為基礎的,他們所注意的是影片對人性的批判與本體荒謬的表述,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極具世界意義,當然,它對日本文化(哲學)的貢獻與其說是作出了回答不如說是提出了問題。

❷ b站里的哲學的片名叫什麼

把直的折彎的學問,謂之哲學。

兄貴文化的代表性理念之一。最初來源是因為比利的摔跤視頻中常常會有各種不明所里的行為和叫聲,總是能引發起觀眾劇烈的思考。

隨著觀眾的思考越來越深入,其思考的問題甚至會上升到哲學的地步,所以稱為哲學.
而兄貴文化發展到現在,哲學這一詞彙的含義也在不斷發展.在近代日常用語中,哲學可分為名詞和形容詞.

拓展資料:

嗶哩嗶哩(bilibili)現為國內領先的年輕人文化社區,該網站於2009年6月26日創建,被粉絲們親切的稱為「B站」, 根據數據公司QuestMobile發布的《移動互聯網 2017 年Q2 夏季報告》,B站位列24歲及以下年輕用戶偏愛的十大APP榜首,同時,在網路發布的2016熱搜榜中,B站在00後十大新鮮關注APP中排名第一。B站在2017年3月成立了『國創』(國產原創)專區,致力於國產原創動畫的推廣與生態維護。截止2018年4月,國產原創動畫播放量累計達到18億。

B站的特色是懸浮於視頻上方的實時評論功能,愛好者稱其為「彈幕」,這種獨特的視頻體驗讓基於互聯網的彈幕能夠超越時空限制,構建出一種奇妙的共時性的關系,形成一種虛擬的部落式觀影氛圍,讓B站成為極具互動分享和二次創造的文化社區。B站目前也是眾多網路熱門詞彙的發源地之一。

❸ 什麼是哲理電影

現代主義的哲理電影

現代主義電影與現代電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現代主義的哲理電影是直接受到現代主義哲學思潮和美學思潮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其它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以完全不同於傳統電影方式的新穎、奇特、怪異的電影手法,去表現非理性主義的人生哲理,把抽像的、復雜的哲理觀念做為影片創作的中心。

例如:
阿侖·雷乃:《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1961
安東尼奧尼:《蝕》
路易斯·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 1928
《比里迪亞娜》 1961
英格瑪·伯格曼:《第七封印》
《野草莓》
《呼喊與細語》

哲理電影往往以存在主義的哲學觀念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去探索人生、社會、人性的重大問題和面臨的深刻危機,諸如:人的孤獨與痛苦;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的隔膜;人的生本能與死本能;對信仰的懷疑,上帝是否存在;對核威脅、核恐怖的畏懼等等,影片大都具有內省的性質和神密的氣氛。在內容上用無因果關系的事件來代替情節,強調生活現象的無定性和片斷性;用人。物的生活狀態和潛意識活動來代替性格,有時則乾脆變人物為某種情緒的象徵或符號。影片的結構鬆散,但構圖講究,攝影精美,很容易令人想起瓦萊利對現代派詩歌的要求:「悅耳而無意義,清楚而無用處,朦朧而令人愉快。」手法上經常使用夢幻、隱喻、象徵的手法。

代表作品阿侖·雷乃:《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瑪格麗特·杜拉:《卡車》
安東尼奧尼:《紅色沙漠》、《蝕》
英格瑪·伯格曼:《第七封印》

❹ 什麼是電影哲學

我覺得看電影就像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經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哲學.人的哲學就是道--為人之道,或許每個人做人的方式(術)有好有壞,但為人之道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電影也有自己的道,那就是它要向觀眾表達的東西,不管它的手法是否高明,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它,相信每部電影都有它想要帶給我們的東西,並且相信這些東西都是來源於真實的。
電影究竟想要帶給我們什麼呢? 我粗略概括了一下,大概有娛樂、警示、紀念、教育等等幾種,這幾點或者單獨存在於一部電影,或者在一部電影中穿插。 要讀懂這些並不難,關鍵是投入其中。把自己認為是故事中的某個角色,沿著他(她、它)的思路並置身故事環境來思考問題。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電影中的語言,鏡頭,音樂了。或許就可以從中得到某種啟示。但這還不夠,說不定在看完一部電影後我們會遺漏什麼,沒準是最重要的東西。也許回味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地理解。多看看,多理理。我覺得遇上一部好電影不容易,這樣做很值。

❺ 有什麼關於哲學的電影

有一部關於哲學的電影,叫做《造物弄人》。

《造物弄人》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英國傳記類影片,由喬恩·阿米爾執導,保羅·貝坦尼、詹妮弗·康納利主演。該片講述了達爾文通過游歷和實驗對上帝是否存在產生了懷疑。在愛女的夭折後,他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為了追求真理撰寫《物種起源》的故事。

劇情簡介:

查爾斯·達爾文(保羅·貝坦尼飾)和妻兒一起生活在鄉間庄園中。早年的游歷經歷和不斷的實驗讓達爾文逐漸開始對上帝是否存在產生了懷疑。

深愛著的妻子艾瑪(詹妮弗·康納利飾)篤信宗教,這令達爾文左右為難。愛女的夭折使得達爾文陷入到徹底的悲傷之中無法自拔,而健康狀況的持續惡化也讓他倍感壓力。達爾文必須在信仰與科學,真愛和理智中進行選擇。為了堅持真理,他開始撰寫《物種起源》。


(5)哲學電影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查爾斯·達爾文

演員保羅·貝坦尼達爾文擁有典型的基督教式家庭。經過自己的反復實驗,還有愛女的病逝,達爾文漸漸明白上帝並不存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拋開妻子朋友們的反對,終於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

2、艾瑪·達爾文

艾瑪是傳統的基督徒,相夫教子,性格倔強。得知丈夫對上帝產生懷疑,她感覺匪夷所思,並且認為丈夫必定會以失敗告終。在愛女病逝之後,與丈夫做了有效溝通,並且冰釋前嫌,與查爾斯相愛到老。

3、約瑟夫 胡克

約瑟夫支持達爾文寫作《物種起源》。他認為達爾文將改變世界,當達爾文超負荷腦力勞動,身體變得極差之時,強行要求其接受水療,並幫助達爾文恢復健康。

4、安妮·達爾文

達爾文的大女兒,遺傳了媽媽的倔強和爸爸的好奇心強。聰明的安妮懂得和爸爸分享新知。意外感染風寒,傳統的氯化汞使她的病絲毫沒有起色,只得接受水療,由於當時的醫療技術有限,安妮最終的年齡定格為9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造物弄人

❻ 什麼電影是關於哲學的,很好看

有很多啊!你去看那些翻拍名著的電影吧!例如復活 茶花女 傲慢與偏見 羅密歐與朱麗葉 美國悲劇...

❼ 哲學van是哪一部片子

哲學van指的是電影《蘇菲的世界》。

一、簡介

電影《蘇菲的世界》由Inkas Film & T.V. Proctions、Sveriges Television、Norsk Rikskringkasting於1999年聯合出品。

該片根據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由艾立克·古斯達夫遜執導,西莉亞史都斯坦、湯馬士·布諾姆森、安德琳·沙特、畢勇·傅勞柏格等領銜主演。故事圍繞14歲少女蘇菲展開。

二、劇情

14歲的少女蘇菲一天放學後在郵箱里發現一封神秘來信,上面簡短地寫了三個字:你是誰?蘇菲陷入思考。第二天她又收到第二封信,這次的問題是:世界從哪兒來?一直過著普通平凡人生的蘇菲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在學校從來得不到解答的問題。

蘇菲查詢到來信人是艾伯特,他在湖邊有一個小屋,在小狗的引領下,蘇菲向小屋進發,去小屋的途中蘇菲遇見了三劍客、弓箭手等神話或童話中的人物,還在小屋裡的鏡子里看到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女孩,撿到了一張讓自己轉交給女孩席德的明信片。

這一切都讓蘇菲感到奇怪。但當艾伯特出現,帶領蘇菲神遊從古希臘蘇格拉底開始,一路走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直到現在,與歷史人物平等對話,蘇菲的哲學思維大大打開。

然而越到後來,蘇菲越意識到自己與席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這邊,14歲的席德正在等待父親歸家,父親送自己的生日禮物,是一本自己撰寫的哲學書。蘇菲與席德到底是什麼關系呢?

❽ 哲學電影有哪些

狹義上來說,有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異時空駭客,等等 (中國的喜馬拉雅星也算吧),廣義上來說,所有的電影都是哲學電影。可能有一些是被人認為是很一般的商業片,但自己卻看到了很多,這就叫哲學

❾ 電影哲學的介紹

《百年中國電影研究書系》是電影理論界獻給中國電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禮,本書是書系的其中一本。本書中涉及電影理論的中外對比,這里採取了兩種視角:一方面考察中國電影理論與外國主要理論如何平行發展。另一方面討論中國與外國電影理論聯系密切的部分,考察在不同社會歷史階段,中國對於世界電影理論中不同的理論體系、觀念和流派取捨有何不同。作者簡介胡克 現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著有《當代歐美名片評析》。主編《當代電影理論文選》、《中國電影美學:1999》、《新中國電影50年》。

閱讀全文

與哲學電影是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拍電影成為主角 瀏覽:959
丁丁歷險記1電影免費 瀏覽:337
製作電影成本多少錢 瀏覽:559
像星際穿越好看的電影 瀏覽:847
蘇聯餓死很多人是什麼電影 瀏覽:473
景泰體育場電影多少錢 瀏覽:602
兩神仙賭錢是什麼電影 瀏覽:265
蘇有朋新電影票房如何 瀏覽:665
廢物小伙被棋聖附體是什麼電影 瀏覽:255
我的妹妹很害怕看恐怖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713
肇慶電影院出了哪些電影 瀏覽:819
電影什麼的江湖 瀏覽:714
電影里紂王為什麼救下蘇妲己 瀏覽:122
馮淬帆被點笑穴是什麼電影 瀏覽:355
在美團購買的電影票怎麼退票 瀏覽:954
有什麼好看1電影上映的電影 瀏覽:338
最好看的一部經典科幻動作電影 瀏覽:926
電影天堂迅雷下載怎麼不能看了 瀏覽:829
球幕電影怎麼放映的 瀏覽:272
電影7個人應該怎麼買票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