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布爾什維克為什麼在一戰時撤退
很簡單,上台之前的口號就是『土地,麵包,和平』
如果不撤退,分分鍾翻臉,克倫斯基的教訓就在目前
另一方面,內憂外患,請看托洛斯基的回憶錄,當時德國人挺進無人能抵,還有白軍興風作浪,只能一次對付一個敵人
㈡ 德軍為何要進行撤退
曼施泰因之所以給霍特發來這項新命令,是因為他在12月17日得到一個緊急的消息,一支蘇軍部隊在頓河上游地區的博古查爾突破了義大利第8集團軍的防線,至傍晚時分,已打開一道27英里寬的缺口。3天以後,缺口擴大到90英里,義大利部隊倉皇潰逃。南邊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在11月19日蘇軍發動攻勢的第一天就受到重創,正處在瓦解中。因此,曼施泰因必須調出霍特的一部分裝甲部隊來協助堵住這個缺口。於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發生了。
不僅頓河方面的部隊向後撤退,已經進到斯大林格勒這樣近的霍特的部隊也後撤了。這些撤退又轉過來使高加索方面的德軍受到威脅。一旦蘇軍打到羅斯托夫,高加索方面的德軍將被切斷。聖誕節後一兩天,蔡茨勒向希特勒指出:「如果你再不下命令立即撤出高加索,我們就要碰到第二個斯大林格勒了。」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才很不情願地於12月29日給克萊斯特的「A」集團軍群下達了必要的指示。「A」集團軍群由德軍第17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編成。它們沒有完成奪取盛產石油的格羅茲尼油田的任務,現在也不得不在目標在望時開始迅速後撤了。
原來在蘇軍西南方面軍當面的大約17個師的全部敵人被殲,物資儲備亦被蘇軍繳獲。德軍及仆從國軍隊被俘6萬人,擊斃者亦不少於此數。現在,少得可憐的德軍,除少數例外,已幾乎不作抵抗了。
㈢ 尋一部電影,背景二戰後,德軍撤退時。
英文名: Silent Night
中文名: 寂靜的夜 | 遭遇平安夜 | 平安夜遭遇戰
導 演: ( Rodney Gibbons )
主 演: (琳達·漢密爾頓 Linda Hamilton) (馬修·哈伯 Matthew Harbour) ( Romano Orzari) ( Alain Goulem) ( Martin Neufeld) ( Mark Antony Krupa)
上 映: 2002年12月14日
故事發生在1944年聖誕前夜的德國。盟軍已經登陸諾曼底,德軍正在瘋狂地做著垂死掙扎。為了逃避戰亂,伊麗莎白帶著兒子弗瑞斯來到森林深處的一個小木屋。弗瑞斯的哥哥已經陣亡,父親此刻也在部隊中杳無音信,伊麗莎白不想再失去年幼的弗瑞斯。
三名美軍士兵在森林滿天風雪中迷路,其中一名士兵腿部中了彈,他們急需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三人來到伊麗莎白家,要求在這里借住。面對持槍的美國軍人,伊麗莎白沒有其他的選擇,但她提出如果想在這里過夜,必須將武器放到屋外。美國士兵接受了她的建議,房間里緊張的氣氛有所緩和。
很快,三名德國軍人也來到伊麗莎白家避雪,與美國士兵狹路相逢。為了生存伊麗莎白出面請求兩國的士兵暫時放下武器,這樣才可以一同寄居在這里。雙方達成協議,均同意將武器放在室外,但關系卻異常緊張。美國人和德國人彼此提防,因為誰也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誰也不敢保證對方不會向自己舉起手中的槍……
渴望戰爭結束,和平到來的伊麗莎白用愛心感化了敵對的雙方,化干戈為玉帛,讓他們紛紛拿出不多的儲備准備這難得的聖誕大餐,度過了一個祥和的平安夜。同時,也揭露了二戰給人們帶來的災難,不論是美國兵或是德國兵,他們的內心深處都同樣嚮往著和平的生活。
㈣ 二戰末期的德國人在首都柏林被攻下以後的沒幾天就投降了,為什麼不繼續打下去謝謝回答。
在當時,常年的戰爭讓人民出現了怨言,而且再後來又有美國的參與,並且希特勒自殺,影響士氣,群龍無首,並且在他們看來,已成敗局
㈤ 二戰末期的德國人在首都柏林被攻下以後的沒幾天就投降了,為什麼不繼續打下去我想知道原因。
柏林被攻破之前,美英法軍隊自西向東,蘇聯自東向西幾乎將德國各地主要納粹武裝勢力打殘,所以在柏林攻防戰時,柏林德軍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援助;而且作為戰爭發起者的最高元首希特勒吞槍自殺,德國已失去了繼續戰爭的理由和精神支柱;加上長期以來戰爭損耗已經耗盡了德國最後的戰爭潛力,縱使想要繼續打下去也已經沒有了後力
㈥ 電影《1917》中斯科和德國士兵對戰時為什麼不用手榴彈
手榴彈中國軍隊用的多,外國戰場沒什麼多的,列強都是用大炮。
㈦ 1917為什麼要救飛行員
首先,飛行員非常寶貴,培養飛行員花的財力人力都非常多,往往大於飛機的價值。二戰時,日本,德國後期都曾出現過有飛機,但是飛行員嚴重不足的情況。其次,飛行員也是所有作戰軍人的一部分。而目前各國,都比較重視作戰人員生命保障的問題,無論哪國,在戰斗中都要求士兵全力搶救受傷人員,這主要可以帶來士兵士氣的提升,因為每個士兵都會擔心受傷,自己受傷會有人來救,心裡才會有最基本的底氣。
㈧ 二戰電影 森林要被德國人淹沒 最後 有個女戰士用車廣播警告友軍撤退 同時召來德國人 很久以前
匪巢探秘,百分百准確。
導演: Georgi Nikolayenko
編劇: Aleksandr Belyayev
主演: 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 / 尼古拉·奧拉寧 / 亞歷山大·茲布魯耶夫
類型: 戰爭
語言: 俄語
上映日期: 1985年4月4日
片長: 81分39秒
㈨ 二戰末期的德國人在首都柏林被攻下以後的沒幾天就投降了,為什麼不繼續打下去
因為元首自殺了,況且德國已經窮途末路已經沒有實力繼續打下去,德國民眾與將軍也都希望停止戰爭便無條件投降了
㈩ 一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從國家整體實力上,德國作為一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是無法和協約國集團(不僅有英法這兩個擁有廣大殖民地的老牌帝國主義,再加上一個已經在1898年躍居世界第一工業經濟大國的美國,還有雖然尚未實現工業化卻國家廣袤,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潛力巨大的沙俄)比的。即使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這幾個也個個具有德國那樣的實力,加起來也完全比不了。所以,打了3年後,在協約國的海上封鎖下,始終處於內線作戰的德國已經開始難以為繼了。從1917年開始,德國國內連糧食都不夠吃了,德國老百姓的配給連霉變的馬鈴薯都保證不了。到了1918年第一個季度,德國因為飢餓和因飢餓導致的疾病而死的民眾達到了52萬。後來德國公海艦隊去英國斯卡帕灣洽降時,德國海軍的幾個高級軍官在英國人飯桌上餓死鬼般的吃相把英國人都嚇壞了。臨走,德國人還偷羊酪。可以說,把德國敗相暴露無遺。
以上只是從國家整體國力和戰爭潛力的原因。
另外,從軍事層面看,當時德國的軍事思想過於超前,那時的技術條件還無法支持德國人的戰法。二戰時,裝甲部隊的機械化和空軍對地作戰能夠形成空地協同一體。所以,雖然曼施泰因的計劃不過是施利芬計劃的一個升級翻版,可迂迴穿插的德軍的突擊勢頭和行軍速度卻可以完美地實現戰役目的。不過最後,德國還是被同一塊石頭絆倒,最終還是國力無法支撐起戰略野心,被美英聯合業已實現了工業化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大國的蘇聯,將德國群毆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