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黃帝、炎帝和蚩尤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1、《軒轅大帝》是北京金色里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發行的傳奇電影,由李曉軍執導兼編劇,於波、班嘉佳、周韋彤、王德順、蘇登扎木蘇等主演。
拓展資料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有說是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個個本領非凡。
『貳』 原始人小孩帶領一群猛獸襲擊一個部落求電影名
《軒轅大帝》
類 型
劇情
主 演
於波,班嘉佳,周韋彤,王德順,李奇龍,蘇登扎木蘇
片 長
90分鍾
上映時間
2016年4月1日(中國大陸)
劇情簡介
影片以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於波 飾)與元妃嫘祖(周韋彤 飾)的傳奇愛情故事為線索,講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領姬地率領族人渡黃河、斗猛獸、聯合氏族戰蚩尤(蘇登扎木蘇 飾),演繹黃帝、炎帝(王順德 飾)、蚩尤三大部落,最終統一華夏各部落的壯闊史詩。
『叄』 地是哪部電影主人公
是電影《軒轅大帝》里的主人公,講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領姬地率領族人渡黃河、斗猛獸、聯合氏族戰蚩尤、最終統一華夏各部落的壯闊史詩。演繹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興衰聚散,成功再現了遠古華夏民族壯闊感人的發展歷程。
『肆』 大祭司已被上天召喚去了是什麼電影
軒轅大帝 (2016)
影片講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領姬地率領族人渡黃河、斗猛獸、聯合氏族戰蚩尤、最終統一華夏各部落的壯闊史詩。演繹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興衰聚散……
『伍』 上古時期為什麼很多部落都叫有什麼氏有熊氏,有扈氏,有窮氏什麼的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會,子女隨母姓,後來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則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處。
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分支。
氏會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
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而一般人沒有姓,也沒有氏。當時只有諸侯國的國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則是賜封了土地以後才有。
(5)有熊氏部落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今天在公共社交場合的「貴姓」、「尊姓」、「按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實際上包括了古姓、氏這兩方面的內容。
另外,古代姓氏還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戰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二、男子稱:
1、貴者稱氏;
2、賤者則以職業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這些職業名後來才成了姓。當時是通稱。
三、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四、因為「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後加前綴、後綴。
A、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後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
『陸』 哪位大神有2016年上映的由於波主演的軒轅大帝百度雲資源
《軒轅大帝》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影片以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於波 飾)與元妃嫘祖(周韋彤 飾)的傳奇愛情故事為線索,講述了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領姬地率領族人渡黃河、斗猛獸、聯合氏族戰蚩尤(蘇登扎木蘇 飾)、最終統一華夏各部落的壯闊史詩。演繹黃帝、炎帝(王順德 飾)、蚩尤三大部落的興衰聚散,成功再現了遠古華夏民族壯闊感人的發展歷程。
『柒』 熊氏部落的酋長是誰
有熊氏少典
有熊氏的來歷
黃帝
1、 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後,黃帝被認為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他生於軒轅之丘,號有熊氏、姓公孫,有熊部落首領,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2、出自羋姓.據《世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黃帝的子孫在商末有個叫鬻熊的,很有學問,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其子事文王,早卒。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成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時,封熊繹於荊楚,建都於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建立了楚國。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一度強大起來,勢力擴展至中原,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楚君的後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史稱熊氏正宗,即湖北熊氏。
有熊氏的來歷
很早很早以前,具茨山(在今河南新鄭市西南)姬水河一帶,住著一個少典族部落。少典部落的首領叫少典。這少典個頭又大又壘石,有一張強硬的好弓,又射得一手好箭,經常獨自一人攜弓帶箭,出入深山密林,射獵鳥獸。
有一次,少典往西邊深山裡奔走了半日,只獵獲了幾只山雞野兔。狩獵人有條規矩,前半天往外走,日到中午就得往回走,一般不在山野過夜。少典坐在一棵大樹下,吃了點干糧,想休息一會兒往回走,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朦朧之中,他覺得有什麼東西輕輕推他的手臂,一驚躍起,原來是一隻大熊站在面前。
這只熊簡直是頭大牛,比普通熊大得多。獵人們都知道這是熊群的領袖,人們都稱它熊將軍,平時是很少見到的。
熊將軍見少典醒來,連忙跪在地上叩頭。少典以為它乞求獵物充飢,拾起一隻山雞扔給它。它卻不理,只是叩頭。熊將軍見少典不懂它的意思,就調轉身子卧伏在少典胯下,擺擺頭,輕聲吼叫著,示意少典騎在它身上。少典見熊將軍反復這樣做,眼裡似乎還流著淚,猜想定是有急難事求他,就背起弓,拿著箭,騎上了熊將軍的脊背。
熊將軍馱著少典在山中也不知奔走了多少路,進入了一條陰森的大峽谷,才漸漸地放慢了腳步。它全身也戰栗起來。
這峽谷里盡是參天古樹,密密麻麻,陰陰森森,不見天日。熊將軍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似乎怕什麼會一口吃掉它。
熊將軍慢走了約有三五里路,來到一片平坦的青石上停了下來。青石旁有一棵白果樹,高十數丈。熊將軍靠在大樹上,靠靠樹,擺擺頭,輕聲叫叫,示意少典爬到樹上。
少典背著弓箭,攀援樹干而上。熊將軍站在樹下抬頭仰望著他。當他爬到樹脖想停下來時,熊將軍搖搖頭,舉起前掌直指樹頂,示意他再往上爬。少典又往上爬了爬停住,騎在一個樹杈上。熊將軍圍住大樹走了一圈看看,又跪下叩頭,然後離去。
太陽落山了,少典就在樹上歇宿。一夜無事,直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少典看見平坦的青石上有兩道亮光閃爍,也看不清是什麼怪物,又過了一會兒,才看清那是一頭巨獸。它身軀龐大,全身毛色烏黑,正靜靜地站在那裡,似乎在等候著什麼。
又過了一會兒,天大亮了,從峽谷那頭走出一群熊來,有百餘只。最前頭的那隻特別大,一望便知那就是昨天馱他來這里的那個熊將軍,正領著熊群慢慢向這里走來。
它們排隊走到巨獸面前,一齊趴在地上,聽從擺布。巨獸走進熊群,撲殺了兩只,當場吃掉。之後,熊群才戰栗而去。
少典目睹了獸中這一凄慘景象,終於領悟了熊將軍的心意:請求他除掉這頭巨獸。他取弓抽箭,拉滿弓,居高臨下,連發三箭皆中。巨獸負傷,環顧四周,不知箭從何處來,大聲狂吼。樹木被震得嘩嘩作響,如颳了一陣大風。
少典見三箭未中要害,就從樹葉中露出身子,朝巨獸連喊兩聲,引它走近前來。巨獸看見少典,瘋狂撲到樹下,朝他吼叫。少典急忙拉滿弓,對准巨獸喉嚨嗖地一箭。巨獸中箭後狂蹦亂跳,折騰了好大一陣,才氣盡死去。
過了片刻,熊將軍走來,一步一望地走到巨獸身邊,用爪觸觸屍身,得知它確實死了,才仰天大吼。頃刻間,熊群從谷底奔來,有數百頭之多,它們齊聲大吼,像似歡呼勝利!聲震峽谷,遠傳數十里。
之後,熊群一齊下跪,朝大樹叩頭。熊將軍走到樹下,再次朝少典下跪,並示意少典從樹上下來。
少典會意,忙從樹上下來,騎上熊背。
熊將軍馱著少典在前,熊群列隊隨後,送少典又回到他歇息的那棵樹下。熊將軍再次跪地叩頭,熊群也都伏地叩頭,然後才依依別離而去。
從此,少典成了熊的救命恩人,與熊交上了朋友。只要有用到熊的地方,走到那棵大樹下學熊大吼三聲,馬上就有熊出來供他役使。有一年,居住在箕山(今禹州市南)的狼部落向北擴展。與少典部落發生了沖突。少典部落被狼部落打敗,失去了不少土地,損失慘重。後來,少典到那棵大樹下學熊叫三聲,幾千隻熊從深山密林中奔來。少典帶著這些熊趕走了狼部落人,奪回了土地。因為熊幫助少典部落重建了家園,熊最勇猛,少典就把少典部落改名為熊部落。熊部落的人,感到自己有熊相助,很安全,經常對外部落人誇耀說:「我們有熊。」這樣久而久之,大家都稱少典部落為「有熊氏」或「有熊部落」。再後來,這個部落逐漸強大,發展成為有熊國,少典就成了有熊國的國君。
『捌』 上古氏族有熊氏,有窮氏里的「有」是什麼意思
有:詞綴。附著在氏族或氏族代表(首領)名稱詞前,無實際意義。如古籍中常見的「有唐一代」,《荀子·議兵》的「舜伐有苗……湯代有夏。」
上古的「氏」意義較廣,不是專指姓氏的氏,有時指生活在某個地方的部落、族群。這些氏族占據某個地方、建立了某種初級政權和社會制度,就會用該地地名或圖騰、政權、以及類似於朝代的名稱為「氏」。前面加「有」,只起詞綴作用,類似於現代漢語中老師、老虎的「老」。
以「有窮氏」為例。
在《左傳·襄公四年》一書中,孔穎達疏:「羿居窮石之地,故以穹為國號,以『有』配之,猶言『有周』、『有夏』也。」
窮:通穹。《爾雅·釋天》:穹、蒼蒼:天也。《釋名·釋兵》:「弓,穹也。」有窮氏可能是以善於造弓而得名。《說文解字》:穹,窮也。
清代學者李玄伯認為,窮(穹、弓)是羿的圖騰。
『玖』 簡單介紹一下有熊氏族
1、熊姓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得姓較早,源遠流長;
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國,到處都有熊氏族人;
三是人才輩出,不可勝數,從古至今,歷代皆有熊氏的傑出人物,尤北宋為最。
2、如今,熊姓分布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約佔全國漢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拾』 有熊氏是哪個部落的
有熊氏的來歷 1、 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後, 黃帝 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他生於軒轅之丘,號有熊氏、姓公孫,有熊部落首領,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2、出自羋姓. 據《世本》、《古今姓氏書辯證》及《元和姓纂》等所載,黃帝的子孫在商末有個叫鬻熊的,很有學問,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其子事文王,早卒。曾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成熊姓。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時,封熊繹於荊楚,建都於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建立了楚國。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一度強大起來,勢力擴展至中原,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楚君的後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史稱熊氏正宗,即湖北熊氏。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從上古時期開始,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動。夏初曾奪取太康帝位的後羿就有臣叫熊髡。西周時在楚國附近建立的子爵羅國,亦為熊姓,後為楚國所滅。先秦至漢代,熊氏主要是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南北朝時,熊氏部分人遷居江西,還有遷至山東的。此後直至元、明時期,江西南昌熊氏和湖北江陵熊氏繁衍昌盛,人才輩出,成為當地望族。此外,熊氏在宋代還分布於福建、江蘇的一些地方。明代,今四川、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熊氏的聚居點。清代時,廣東、廣西、雲南等省也有熊姓居民。湖南、貴州、等省的熊氏,有一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閩粵熊氏,有些人遷至海外,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