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尋找一部80年代的老武俠片,內容都忘了,我只記得裡面有一隻雪猿
神州俠侶
主演:潘迎紫 孟飛 吳元俊 劉林 貝心瑜 應曉薇
劇情:南宋年間,武林上互相仇殺。雪魔教為了得到武林傳說中的武功秘笈,教頭帶領弟子前往神魔山尋找。但神魔山的女公主是個武林女傑,為了師父的遺願,一直在山中,但她並不知道緣由。
在中原,一個個性頑劣,生性豪放的年輕人一飛到處拜師學藝。他性格倔強,常常觸怒師父,為避禍而來到魔山,與公主相遇....
神州俠侶這出戲是潘迎紫在台灣演出的第二出武俠劇,搭著神鵰俠侶的熱潮,中視繼續推出神州俠侶,果然此劇和神鵰俠侶一樣受到大家熱烈的歡迎。
其實此劇和前陣子在台視推出的白發魔女傳應該是同一個故事,只是當年為了配合神鵰俠侶的劇名,而用了神州俠侶這個名子,如果大家還記得後來潘迎紫演出的雪魔女也是紅顏一怒成白發,原先以為只是巧合,後來看過劇情大綱,發現裡面的一些角色人物,和台視的白發魔女傳真的頗為雷同.
『貳』 有一部武俠電視劇中的一個女主角叫踏雪,有誰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
是林志穎版的.<天地情緣之寶蓮燈>又<天地傳說之寶蓮燈>
劉沉香(林志穎飾)
踏
雪(沈傲君飾)
劉彥昌/劉庸(郭晉安飾)
三
娘(於
莉飾)
飄
飄(陳明真飾)
田蕊(何嘉文飾)
田
藟(徐錦江飾)
二郎神(學賢飾)
『叄』 求一部雪景蕭聲情人回眸的武俠片
《九陰真經》仍被很多人喜歡,因為比起當年的武俠劇,有無法替代的星輝閃耀。
大量運用長鏡頭,整劇的鏡頭細膩、流暢、優美,很多地方運用了電影的拍攝手法,一些武打鏡頭非常煽情的被放慢,比如說客棧相遇那一出,武打加上女主角的幸福微笑,簡直是一出武術版的優美華爾茲。不要說當年,現在看來都覺得耳目一新。
如果說電影有新電影的話,這部拍於93年的電視劇,本應當開新派電視劇之先河,可惜只是拿了一個紐約電視節金獎後再無音訊。想來,多半是和人們一味追捧電視劇情節跌宕起伏,而放棄畫面唯美有關吧。現在的大戲也有華美的場景,比如前陣子流行的《金枝欲孽》里也有很多雪景戲,但一味靜止,雖廣闊大氣,再沒有這部戲里這種雪景靈動的感覺了。
桃花、白雪、劍、血、情、仇、女子、烈酒,白雪有多紛揚,桃花就有多紛揚,酒多烈,女人與情就有多濃,大量與桃花白雪有關的鏡頭拍成電影場景,很唯美強勢。不得不提的是葯師出場那一段,大雪之下,鏡頭以各種扭曲角度描繪著黃葯師,刻意緩慢,而武打場面則快速閃動的像支離破碎的夢,同時虛實相交,串插過去,黑白場景與藍色場影相交替,嘖嘖,這種手法只在電影看過,經典。
配樂非常到位,看過片子的沒有一個不為之所迷的,不光是笛聲,主題曲,每一段配樂都和劇情渾然一體,奇怪,怎麼會這么下心思,真是經典啊。
眾所周知的黃葯師的笛聲《碧海潮生曲》,還有開篇的配樂,還有兩個主角專屬的那首《old road》就不多說,(特別糾正一下很多九陰粉絲,黃葯師吹的那首清曲是日本鬼太鼓座的《島歌幻想曲》中的一段,而很明顯new age風格的其他曲子,特別是黃葯師和馮蘅海邊相見時那首長笛是老外galway的曲子,這兩在網上老是搞混,出現兩個碧海潮生,真是讓人苦惱啊。)
其中有個細節,搶奪聖女時,宮女排成長龍死拉著聖女不放,在東邪和裘千仞之間蛇一樣地扭動,配上節奏感極強的鼓點,把黃葯師出入險境如同游戲一樣的不羈表現得幽默瀟灑。覺得這么不重要的細節都處理的如此細致,可見這部劇配樂之有心了。還有經典的黃葯師弒師那段鐵箏箏的配樂,人頭剛落,蕭聲即起,凄涼相送,簡直有大電影風范,不像國內,一首《末代皇帝》的曲子配遍所有電視劇場景。
整個九十年代回憶起來,香港武俠片大約正處於頂峰時,就像繁盛時代必然喜好無比繁瑣奢華的首飾一樣,這種武俠劇的"大唐時代"在服裝、片子的色彩上顯得格外的華麗。從《射鵰》開始,男主角莫不是華服玉佩,女主角盡可能珠花綢緞,經常是從官家小姐到小家碧玉,都是滿頭珠釵,袖口綉花,頭飾要多繁雜有多繁雜,連腰帶上都綉滿珠花,能披上紗巾的決不會只穿外套,坦白說,如果不是有彩色電視機,光看黑白色,根本分不清一眾俠女千金同青樓的區別。
在這樣喜好之下,《九陰真經》便顯出漢魏之風來。服裝設計上很有胡服輕騎的意思,男女主角衣服顏色素雅,淺色系純色罩衫下露出一條暗色素底邊來,只有腰帶顏色畫龍點睛,讓我想起孔子好像說過,君子德行也應當如穿衣一樣,在鮮艷昂貴的衣服外面加上白色罩衣,意喻著在才華之外裹上樸素的道德才是君子所為。而其他反面角色的衣服大多或鮮艷(金人太師)或大量深色塊相襯的外衣(西毒),不知道是不是暗指角色性格暴烈或陰沉。
劇中女子並無過多發飾,柳溶月只一枝開過略顯憔翠的紫花;而馮衡因為是游牧公主,在金國僅衣著華貴,並無發飾,而到了中原隨黃葯師漂泊江湖,更只有珠釵一支;紫煙年幼且是島主之女,相之下扮相較為富貴,珠釵也是吊珠碩大。幾個人發髻造型簡單,馮衡在金國時只是簡單束起,來中原後才梳起發髻,著實清爽簡單,個人覺得她在金國時的發型實是很傻,跟著葯師浪跡天涯時頭發梳起,臉型倒顯的光潔圓潤,贊一個。
至於妝面,我只看的出女子妝面,男子就可以略過了。不得不提的就是梁佩玲。真不知道是因為那時她太年輕,青春無瑕,還是她那種略顯厚重的五官就是適合這種清淡純凈的妝容,和她後來的任盈盈相比,簡直是驚艷。也不知道後來的化妝師是怎麼樣想的,在她臉上畫一張艷麗紅唇,"嘴唇切切能有一碟子",我媽都說這個女的長的這么難看還做演員。我總在想,拆開來,哪個都不差,怎麼合起來卻總覺得別扭。
而在《九》中,干凈自然的妝容,既沒有刻意突出她的大眼睛,也沒有刻意描繪她的紅唇,倒顯得面容靈動純凈,眉不描而黛、唇不點而朱、眼不畫卻如秋水盈盈。在她身上我才明白了什麼叫做無妝勝有妝。以前老覺得她不夠漂亮,現在才知道,像她這樣大氣的美麗是不適合俗艷的妝容,只能是給人毀容之感。
可惜她是六十年代的人,全盛期正值九十年代,香港那種極速發展暴富之後奢華環境之下,艷光四射的濃妝才能奪人眼球。我以為能盛起盛妝的,必然要是面目清淡的人(個中典範就是劉嘉玲),才能有鮮亮奪目脫胎換骨之感,像梁佩玲這樣天生大氣艷麗的女子,再加一層濃描重抹,只能是物極必反,有如面具一樣。美,有時候也會生不逢時的。
整部劇的顏色深沉,大約是為了配合黃葯師這樣沉鬱男子苦難經歷。坦白講,感覺有點壓抑。最常見的影片色彩就是灰色和深深淺淺的藍色,有某些場景竟是大片的夕陽色,金黃的光澤卻也有種迴光返照的不詳之感。但也許是這種沉鬱的色彩,很符合悲劇的宿命,畢竟看過《射鵰》的人從看電視一開始就知道,黃蓉是沒有母親的,註定是悲劇的結局,深沉的底色使得電視劇也有種電影的厚重感。
總之,這是部素極的電視劇,氣質素淡沉鬱,類同主人公黃葯師,與其當成故事劇來看,覺得看成比較長而且出場人物更繁雜的文藝電影要合適些。
當初看《神鵰》書的時候,東邪黃葯師就是著墨不多的一筆亮色,而馮蘅更是天外飛仙的迷樣人物,能生出黃蓉這般精靈兒的,又豈是一般人物,最讓人嘆為觀止的就是戲弄周伯通令他當場毀書的那段了,哪來這樣世外之人,這樣的記憶力,黃蓉也不過只遺傳得五成而已,竟是比黃蓉還要清靈些。總算是把這對璧人前傳一一繪出,用編劇的想像為我們把那些情
『肆』 求一部十幾年前的老港片,小時候看到的,是部武打片,名字好像叫冰雪什麼情的,男主角是八旗之一,場景大
叫不太准,樓主試試《冰雪情關英雄膽》1978
導演:鮑學禮Hsueh Li Pao
演員:狄龍/張玲/張一道
類型:動作 劇情
地區:香港 中國台灣
年份:1978
http://ke..com/view/2623581.htm?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