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萬水千山的劇情簡介
電影《萬水千山》根據陳其通同名話劇改編。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締造了中國工農紅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開創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根據地,成功地粉碎了蔣介石的一、二、三、四次「圍剿」。就在這時,王明機會主義路線排斥毛主席在黨中央的領導,篡奪了紅軍的指揮權,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
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破壞,1934年冬初,中央紅軍到達湘江時,已由原來的7萬多人驟減至3萬。在望陽灘上擔任掩護任務的泰山營被敵人重重包圍,戰士們英雄奮戰,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部隊損失慘重。教導員李有國和戰士們對王明機會主義路線十分憤恨,熱切期望毛主席來挽救紅軍。
危急時刻,被派去向毛主席報告情況的趙志方連長帶回了好消息:毛主席「甩開敵人主力,迅速轉兵,向敵人力量薄弱的遵義挺進」的建議得到了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和大多數同志的贊成,上級命泰山營為全軍突圍開路,挺進遵義城。遵義會議批判了王明機會主義路線,確立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紅軍終於回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來。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回攻遵義,取得了長征途中的第一個大勝仗。爾後,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終於變被動為主動,扭轉了戰局。中央紅軍堅決執行毛主席制定的方針、政策,順利通過了彝族區,戰勝了天險大渡河,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合。
隨後,毛主席帶領廣大指戰員,又與張國燾右傾逃跑主義、分裂主義路線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這期間,泰山營的指戰員,緊緊跟隨毛主席,克服了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直插六盤山,終於首先到達陝北與紅十五軍團會合。1937年1月,一、二、四方面軍先後到達了陝北。三大主力紅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❷ 萬水千山住主要講了什麼
《萬水千山》是華純、成蔭導演, 黃凱 、藍馬主演的電影。 1959年在上映。影片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
❸ 電影《萬水千山》起因是什麼
起因就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國民黨圍追堵截,遵義會議之後改變戰略開始轉移,實施長征。
劇情簡介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防守來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條件險惡,數萬大軍難以通過。後有敵兵追擊,前有天險擋路,我軍決定要排除萬難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渡口,以保大軍渡河。紅軍前衛營不畏艱險、頑強戰斗奪下瀘定橋,並鋪設橋板,使紅軍大部隊安然渡河,繼續向大雪山進發。
在雪山行進的過程中,天氣極為惡劣,許多戰士都犧牲在這里,但大雪山還是被我軍征服。
1935年8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大軍繼續行進。在大渡河戰斗中受傷的指導員李有國舊傷復發,情勢危機,房東老大爺將自己僅有的一匹馬送給了紅軍。草地行軍艱苦異常,首長殺掉了馬分給戰士們吃,李有國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鼓勵著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紅軍終於走出草地,戰士們一鼓作氣打垮了前來襲擊的國民黨馬步芳軍隊,隨後,又迅速突破敵軍重兵防守的天險臘子口。
1936年12月,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終於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勝利會師,完成了可歌可泣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❹ 電影《萬水千山》詳細內容1000字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防守來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條件險惡,數萬大軍難以通過。後有敵兵追擊,前有天險擋路,我軍決定要排除萬難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渡口,以保大軍渡河。紅軍前衛營不畏艱險、頑強戰斗奪下瀘定橋,並鋪設橋板,使紅軍大部隊安然渡河,繼續向大雪山進發。在雪山行進的過程中,天氣極為惡劣,許多戰士都犧牲在這里,但大雪山還是被我軍征服。1935年8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大軍繼續行進。在大渡河戰斗中受傷的指導員李有國舊傷復發,情勢危機,房東老大爺將自己僅有的一匹馬送給了紅軍。草地行軍艱苦異常,首長殺掉了馬分給戰士們吃,李有國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鼓勵著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紅軍終於走出草地,戰士們一鼓作氣打垮了前來襲擊的國民黨馬步芳軍隊,隨後,又迅速突破敵軍重兵防守的天險臘子口。1936年12月,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終於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勝利會師,完成了可歌可泣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我時常在想,老電影為什麼會是佳作呢?看了這部《萬水千山》後,想法又明確了些。
道具上當然沒的說,和現在沒什麼差別,在軍服上要好些,紅軍的制服顏色不一,補補丁丁,不像現在的電影里的那些,新得像是剛拆包裝似的,一看就很不舒服。
但最大的差距還是在人的塑造上,別的不說,這部電影是描寫紅軍先鋒一個團的,出現的最高領導就是團長,而與之類似的當今電影《我的長征》,明明只是描寫一名士兵,主席和總理卻出現了好幾次,出現也就出現吧,還把一些教科書上要交代的東西脫口而出,你當我們是不看書的呀??
更大的差距體現在士兵群眾演員的塑造上,過去的電影里的士兵們看上去是活的,現在的卻是「死」的,一看就是在背台詞,面部表情不生動。《萬》中,紅軍戰士們幾次說道:「走走走,我們到底要去哪。」副營長說:「你倒是來教訓教訓我這落後份子。」紅軍小戰士他爹說道:「長征何時是個頭,說是要亢抗日連個鬼子的影子也看不見。」這些情節在現在的紅軍題材電影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紅軍戰士也是人,不可能表現得很高覺悟,戰場上士兵發發牢騷很正常,偏偏現在的電影里這點就表現得很假。其實吧,現在拍電影肯定比五、六十年代禁忌要少許多,但結果拍出來的東西反而更假了,這是什麼原因?歸根到底是導演的問題
電影里也出現了女角色,副營長的妹妹,形象生動鮮明,不像現在某些電影里的女戰士是個只知道談戀愛的花痴,我就搞不懂你整那麼多火線戀愛的情節幹嘛呢,自娛自樂?《萬》里的營長同志似乎也許對妹子有那麼一點意思,但在戰場的他會一有機會就整這一門心思么?頂多也就偶爾關照一下。
吐槽無力,應該算是不可復制的時代作品了~~~
❺ 電影萬水千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150字左右
根據陳其通同名話劇改編。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締造了中國工農紅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開創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根據地,成功地粉碎了蔣介石的一、二、三、四次「圍剿」。就在這時,王明機會主義路線排斥毛主席在黨中央的領導,篡奪了紅軍的指揮權,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破壞,1934年冬初,中央紅軍到達湘江時,已由原來的7萬多人驟減至3萬。在望陽灘上擔任掩護任務的泰山營被敵人重重包圍,戰士們英雄奮戰,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部隊損失慘重。教導員李有國和戰士們對王明機會主義路線十分憤恨,熱切期望毛主席來挽救紅軍。危急時刻,被派去向毛主席報告情況的趙志方連長帶回了好消息:毛主席「甩開敵人主力,迅速轉兵,向敵人力量薄弱的遵義挺進」的建議得到了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和大多數同志的贊成,上級命泰山營為全軍突圍開路,挺進遵義城。遵義會議批判了王明機會主義路線,確立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紅軍終於回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來。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回攻遵義,取得了長征途中的第一個大勝仗。爾後,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終於變被動為主動,扭轉了戰局。中央紅軍堅決執行毛主席制定的方針、政策,順利通過了彝族區,戰勝了天險大渡河,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合。隨後,毛主席帶領廣大指戰員,又與張國燾右傾逃跑主義、分裂主義路線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這期間,泰山營的指戰員,緊緊跟隨毛主席,克服了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直插六盤山,終於首先到達陝北與紅十五軍團會合。1937年1月,一、二、四方面軍先後到達了陝北。三大主力紅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❻ 萬水千山裡寫了些什麼
電影《萬水千山》根據陳其通同名話劇改編。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締造了中國工農紅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開創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根據地,成功地粉碎了蔣介石的一、二、三、四次「圍剿」。就在這時,王明機會主義路線排斥毛主席在黨中央的領導,篡奪了紅軍的指揮權,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
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破壞,1934年冬初,中央紅軍到達湘江時,已由原來的7萬多人驟減至3萬。在望陽灘上擔任掩護任務的泰山營被敵人重重包圍,戰士們英雄奮戰,打退了敵人數十次進攻,部隊損失慘重。教導員李有國和戰士們對王明機會主義路線十分憤恨,熱切期望毛主席來挽救紅軍。
危急時刻,被派去向毛主席報告情況的趙志方連長帶回了好消息:毛主席「甩開敵人主力,迅速轉兵,向敵人力量薄弱的遵義挺進」的建議得到了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和大多數同志的贊成,上級命泰山營為全軍突圍開路,挺進遵義城。遵義會議批判了王明機會主義路線,確立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紅軍終於回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來。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回攻遵義,取得了長征途中的第一個大勝仗。爾後,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終於變被動為主動,扭轉了戰局。中央紅軍堅決執行毛主席制定的方針、政策,順利通過了彝族區,戰勝了天險大渡河,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合。
隨後,毛主席帶領廣大指戰員,又與張國燾右傾逃跑主義、分裂主義路線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這期間,泰山營的指戰員,緊緊跟隨毛主席,克服了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直插六盤山,終於首先到達陝北與紅十五軍團會合。1937年1月,一、二、四方面軍先後到達了陝北。三大主力紅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❼ 萬水千山電影主要內容100字
長征途中,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行軍路上,紅一方面軍來到大渡河渡口,對岸有天險擋路,背後有大量敵人追兵,命懸一線。紅軍指戰員沖破重重險關,窮盡各種方法,終於搶占瀘定橋,使我主力部隊全線渡河,向雪山挺進。六月的夾金山,夏天飛雪,山上山下兩重天,不少戰士永遠的躺在了長征路上。到了1935年8月,我紅一和紅四方面軍會師。此時,部隊非戰斗減員嚴重。在大渡河戰斗中受傷的指導員李有國(藍馬
飾)傷勢嚴重,不能行軍,房東老大爺將僅有的一匹馬送給了紅軍。此時,衣衫襤褸的紅軍連草根樹皮都吃凈了,首長下令殺馬給戰士們吃,因為曙光就在前面
❽ 電影萬水千山的大概內容1000字左右
劇情介紹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防守來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條件險惡,數萬大軍難以通過。後有敵兵追擊,前有天險擋路,我軍決定要排除萬難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渡口,以保大軍渡河。紅軍前衛營不畏艱險、頑強戰斗奪下瀘定橋,並鋪設橋板,使紅軍大部隊安然渡河,繼續向大雪山進發。
在雪山行進的過程中,天氣極為惡劣,許多戰士都犧牲在這里,但大雪山還是被我軍征服。
1935年8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大軍繼續行進。在大渡河戰斗中受傷的指導員李有國舊傷復發,情勢危機,房東老大爺將自己僅有的一匹馬送給了紅軍。草地行軍艱苦異常,首長殺掉了馬分給戰士們吃,李有國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鼓勵著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紅軍終於走出草地,戰士們一鼓作氣打垮了前來襲擊的國民黨馬步芳軍隊,隨後,又迅速突破敵軍重兵防守的天險臘子口。
1936年12月,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終於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勝利會師,完成了可歌可泣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❾ 萬水千山 電影 觀後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有關於長征的電影,名叫《萬水千山》。這是一部叫較老的片子主要內容是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防守來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條件險惡,數萬大軍難以通過。後有敵兵追擊,前有天險擋路,我軍決定要排除萬難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渡口,以保大軍渡河。紅軍前衛營不畏艱險、頑強戰斗奪下瀘定橋,並鋪設橋板,使紅軍大部隊安然渡河,繼續向大雪山進發。在雪山行進的過程中,天氣極為惡劣,許多戰士都犧牲在這里,但大雪山還是被我軍征服。1935年8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終於會合了。
最令我難忘的事他們爬雪山過草地時的情景,這也是長征途中最艱難的路途。最令我遺憾的是在爬雪山的過程中,有一位老紅軍不願意丟棄自己的鍋,為了取鍋,他不慎摔下了山崖。要是他能思考一下——是鍋重要還是命重要,他應該就不會丟了性命了。
過草地時,紅軍的糧食全部都用完的,可草地還是見不到邊。
在極度缺乏食物的情況下,紅軍就靠吃野菜、草根、樹皮充飢。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輕則嘔吐瀉肚,重則中毒死亡。沒有能吃的野菜,就將身上的皮帶、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脫下來,還有馬鞍子,煮著吃。有的戰士餓得實在沒吃的,就找別人屙的屎里沒有消化的青稞麥,或者自己拉出來的,一粒一粒挑出來,洗了再用茶缸煮著吃。吃是這樣,喝也是這樣。有的戰士,人尿、馬尿都喝過。實在是沒糧食了,一望無際的草地,沒有人煙,戰士們吃起了所有能吃的東西——野菜,草,還有身上的皮帶,甚至是草鞋上的皮襻襻,鑼鼓的鼓皮!野菜吃完了,吃草根。當發現草根可以充飢後,戰士們第一時間傳口信給後面的部隊——是甜的!
也曾有過苦作甜。那次戰士偶然在一處窪地里找到一副牛骨架,上面居然還黏著幾片肉,老紅軍田仁乾幾人大喜過望,將它搬回營地集體分配:那幾片肉給婦女娃娃們,那骨架大部分給了兄弟部隊,只留下一小部分歸他們幾人,作為存糧慢慢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紅軍司令,他身負槍傷仍要堅持自己走。當紅軍們會合時,他終於心滿意足的閉上了雙眼......
這位司令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而這位司令值得我們永遠去懷念!其實,他只是這長征隊伍中的一顆明星,還有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紅軍戰士都具有他那樣的精神,他們,也都值得人們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