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活著》到底講述了什麼活著的真諦
《活著》這部電影是根據作家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在大學中看過,那時似乎就哭得稀里嘩啦。。而現在,對著電影梗概,我竟又覺得鼻子酸澀,幾欲落淚。這是我沒有料到的。福貴老人,一個並不見得多麼值得肯定的地主少爺,卻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其實,我始終難以明白「活著」這樣一個哲學意味的命題。福貴老人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死亡之後,仍然堅持跟那頭牛相依為命,直至死神出手帶走他的生命。在西方宗教中,自殺者是有罪的,死後不能進入輪回,永世受到折磨。所以那些虔誠的教徒,即使遭受再大的苦難,都會堅持活下去。或許,「活著」的真諦本身就是「活著」吧。這樣一個答案似乎有點敷衍的意味。但活著,無論經受什麼,都選擇掙扎求存,這便是生命的真諦,而生命的本質便是活著,所謂活著的真諦,或者便是活著自身。選擇死亡需要勇氣,但比死亡更難的事情,就是活著。以生存為核心的活著,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記得曾經看過的小說《女女女》中,那個已經蛻變為與牲畜無異的幺姑,卻仍然遵循著人類最根本的本能——活著。
㈡ 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活著,是你的選擇。既然你會問,既然你沒有選擇死,說明這世界還有值得你留戀的事物。
活著,並不一定要聲名顯赫,並不一定要一帆風順,並不一定要權利金錢。同樣活著並不是只為了體味世上的艱難、困苦。
活著為的是「明白」,你要明白自己的生命由自己做主,不要將暫時的不順全都歸咎於外界因素。要明白活著有自己的目的。有的人要權利,有的人要金錢,有的人要感情,有的人要快樂,有的人要知識。。。許許多多目的,而你所說的讀書,壓抑不過是你的父母,你自己為自己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手段。而你,厭煩了這種手段,開始為自己尋求新的目的。或許會碌碌無為,或許會金碧輝煌。一切都由你自己決定。
或許你會屈服於父母,或許會反抗,或許會讓他們傷心,這一切都是你的選擇,選擇一個最好的生存手段就是你活著的意義!!!!!!!
累死了
㈢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特別經典,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以及思想
從電影名字就能看出來,活著和生活很重要。
㈣ 活著有什麼意義
對於你,活著是什麼意義,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對於每個人一旦成為了死人,可就真的沒什麼意義了;更何況是自己選擇的死亡。
喜歡看書就看嘍,喜歡小說就試著寫寫唄,即使不能發表,那也是自己喜歡做的事,何必強求自己。我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只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安逸些,不求為社會多做些什麼,只是希望不要添亂就好,也許在別人看來,我沒有上進心,沒前途,但是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不一樣的,誰也沒有權利決定誰的一生。
28歲正是男人的好時候,加油,不管為了什麼都好,堅強的活著;既然不知道自己活著是什麼意義,那就自己去找找;相信會找到!!
㈤ 活著這部電影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
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
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
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
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
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
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
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
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著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著的人還得活著,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嘗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
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
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
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
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
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㈥ 電影活著講的是什麼
講的是一個人的 悲歡離合 最重要的是 人 還活著
㈦ 張藝謀電影《活著》裡面的京戲(皮影戲)的設置有什麼意義
我們電影選修課上老師講過,我把筆記上的東西寫給你:小說中富貴是種水稻的,到了電影里張藝謀改成了放皮影戲的,使他的職業更具有民族色彩,更藝術性。整部電影中,皮影戲成了暗線。在解放時期、大躍進的時候都唱過皮影戲,這反映了民間生命力、普通人在動盪中的生命力;後來皮影在文革中被燒了,但是箱子留了下來。有苦難有不幸,但也有樂觀有韌性。皮影如同富貴的一生,波折不斷,有的東西被摧毀,但總有東西留下來了。
這是我們老師在給我們講解《活著》時說的,希望對你的理解有些幫助。
㈧ 看過電影《活著》的,有何感想
我欣賞這部片子,看的時候沒少掉眼淚,人活著可真苦啊,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好好活著比什麼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