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尋槍》的主題是什麼
《尋槍》主要內容為:馬山是西南山區小鎮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一天早晨醒來,馬山發現手槍不翼而飛。看著空空的槍套,馬山的精神幾乎崩潰,他的槍里裝有三顆子彈,丟槍就很有可能發生命案!馬山仔細回想著前一天晚上的情景,他妹妹結婚,他喝醉了,被人送回家。一時間,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成了他的懷疑對象,馬山如同一個焦慮的幽靈,走遍小鎮的每個角落,用機警的目光審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主觀視點是模仿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主觀視點的運用讓觀眾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劇中人的活動場景,感同身受的獲取電影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從而設身處地的為其著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劇情發展。從而完成對劇中人物心理的刻畫及推動劇情的發展,更好的闡述影片的主題。
除卻馬山在岩洞里騙他妹夫一起嚇周小剛那段客觀鏡頭,幾乎都是由馬山的主觀鏡頭組成。馬山在夜晚開著摩托追蹤一輛車,尋找槍丟失的蹤跡和線索。此時是由馬山開摩托的一個客觀鏡頭(中景)轉換作馬山的主觀視角鏡頭:(馬山)看見路及路邊的景物(樹、牛、牆屋)都在飄移,晃動不定、朦朧不清,似乎在跟馬山玩捉迷藏。馬山警覺的眼神和路邊飄忽不定的景物,以及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的小車……這個鏡頭出神地傳達出馬山由於失槍開始「懷疑」身邊一切事物的主觀情緒,「懷疑」視角此時形象地再現了只能存在於人腦的抽象意識,把人物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馬山在尋「槍」的過程中,心理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影片中「丟槍」對馬山而言所指代的意義很多。第一,「丟槍」意味著將會發生命案,如有命案,馬山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槍裡面有三顆子彈就是三條人命啊;如果遇到職業殺手,一槍兩個就是六條人命,六條人命啊!」在國家權力眼裡,丟槍的可能危害不可估量!這就給了馬三一個巨大的心理壓力。第二,本來局裡得了先進,每個同事都領到了獎金,但由於馬山的「丟槍」,公安局裡同事的獎金將全部沒收。這樣一來,馬山就成了局裡的「害群之馬」。相信只要是正常人,沒一個人願意成為一個「害群之馬」。馬山想要擺脫這個罪名就必須盡快把槍給找回來。這成為他的第二個「心理壓力」。第三,「槍」對馬山來說是警察身份的象徵,也是社會體制和法律秩序在一個山區小鎮存在的重要證明。「尋槍」的過程就是一個邊遠小鎮修復社會威權、馬山對國家權利潛意識維護的過程。這三方面給馬山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得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槍,他的心理此時是迷茫,飄忽不定,對一切都產生懷疑而他心理的這一切都被這樣一個形象的主觀視點鏡頭展示了出來。
另一段鏡頭是馬山開著摩托,一會向走開一會向右開的越軸拍攝。然後出現馬山的主觀視點,視角模糊、景別不清,在行駛的路上也只給出前照燈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過鏡頭對准路面向前推進,妻與子向他揮手告別。妹與妹夫和他默然凝視。
越軸拍攝將主人公的那種漫無目的、無助、迷茫、飄渺的心境闡述得淋漓盡致。在《尋槍》中馬山跟蹤周小剛的車沒有找到周小剛偷槍的證據。他頓時間感到唯一的線索都失去,非常無助而迷茫的開著摩托車行駛在路燈彌漫的馬路上。一路上妻與子向他揮手告別說明馬山離家已漸行漸遠,馬山成了一個不合格的丈夫與父親。他的警察工作與其生活有著很深的矛盾。馬山的妻子對馬三說「我心裡曉得你對我早就沒得愛情了!」。工作忙,便忽略了家庭。妻子對他「不管孩子」及不關心自己的抱怨,馬山尋槍過程中與孩子、妻子的沖突,都展開了這個矛盾。他對兒子教育的事情很少過問;偶爾過問,教育方法也很簡單,與一個人民警察應當具有的素質不相匹配,因此才有妻子的抱怨,才有兒子教訓老子的話:「我提醒你一句,利用這個時間把這本書好好學一下,對你將來有幫助……出來以後不準打我,永遠不準!聽到了沒?」等等。這些都說明馬山喪失了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應盡的責任。而後邊妹與妹夫默然凝視的眼神也反映親屬和他漸漸疏遠。這里其實是一個馬山迷失的過程。他開始懷疑一切,妻子、兒子、妹、妹夫、戰友……。而這個片段中的越軸拍攝與馬三主觀視點結合的鏡頭就恰恰闡述了馬三心理上無助、迷茫與他處境的迷失。
《尋槍》這部影片運用了大量搖曳不定,景別似近而遠的主人公馬山的主觀視點鏡頭。自「丟槍」之後,馬山的心理世界就變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加之片中馬三騎摩托車漫無目的地游盪在馬路上的跳軸鏡頭很好的展現了馬山「丟槍」之後的心理變換過程及馬山尷尬的處境。也將影片折射出的現代人人與人之間互相隔膜、孤立存在的主題非常巧妙形象地展現在了電影中。
Ⅱ 小說尋槍記與電影尋槍的區別
讀了小說,可知電影作了較大的修改,刪去了許多容易被K掉的內容。小說中暴露出的一些較深刻的社會問題:主要是基層政府及其行政機關比如公安的濫用權力,假公濟私和貪污腐敗,地方保護問題以及政府官員生活墮落現象(鎮長與李小盟通姦),都不見了。連兇手殺人的原因和兇手身份也作了改變。可以說電影的批判現實意義減低了。只是把警察馬山(小說是馬本山)的尋槍過程作了大量的渲染。已經成了一部主旋律電影,這樣的電影通過審查當然沒問題。
我猜陸川當時可能也想全面表達社會現實問題,但由於是處女作,不好把握,再加上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最終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據說姜文當時給了陸川說了一句話:一部電影要表達一切問題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一部電影把所有的話都說完了,慢慢來。嘿,就沖這句話,就表明其不但是個好演員,更是個好導演,是個有專業精神和實踐經驗的藝術家。現在看來,陸川是接受了建議。從這個角度上看,電影改的還是成功的,去處了許多支枝曼曼的情節,集中表現了一個普通人的善良,勇敢,負責感,愛家人愛朋友,犧牲精神等這些可寶貴的人性閃光點,樹立了一個豐滿的人(不是神或妖)的形象,同時在電影的商業性上,通過鏡頭的運用,細節的刻畫和表現(特別是影片最後那段),氣氛的營造,整個尋槍過程緊張,急迫,迷惑而又充滿懸念,始終抓住觀眾的心,可看性很強,整個作品還是滿精緻的。票房的佳績也說明了這點。年輕的導演們應該向這部電影學習這一點:再好的片子也要讓觀眾門能看到,並能接受它,否則一切白搭。
參考資料http://bbs.eastday.com/viewthread.php?tid=597997
與原小說相比,電影的前半部分基本忠於原著,後半部分則改動得大刀闊斧。邊陲小鎮警察馬山在一次婚禮酒宴後發現槍丟了,於是對身邊每個人都抱以懷疑的目光,舊情人李小萌被槍殺,馬山牽連進去,他更迫切地要找回失去的槍……故事層層鋪陳,都是等待最後的懸念揭開--槍到底是誰偷的?在小說中,盜槍、殺人的兇手是馬山的老戰友,凡一平說自己這樣安排有著特別的用意--兇手因為在戰場上負傷而失去了性功能,導致對於別人的「淫亂」產生了變態的仇恨,這才殺死李小萌。到了電影版中,馬山的戰友成了個插科打諢的人物,包袱抖到最後,殺人、偷槍犯成了一個前面只露過兩次面的「賣羊肉粉的」,原因也淡化處理成了因假酒埋下的仇恨。這樣大的改動使凡一平無法認同,覺得自己曾經費力設下的「扣兒」,沖擊力量被減弱了。
電影中,「槍」成了精神符號
凡一平的原作《尋槍記》平淡寫實,是一部融社會批判和人性批判的文學作品。電影版的《尋槍》運用各種電影元素,竭盡全力地烘托出懸疑氣氛,成了一出亦幻亦真、撲朔迷離的心理戲。小說《尋槍記》只有兩萬多字,凡一平坦言,他寫作時並沒有想到要有什麼深奧的主題,只想著要編一個有趣的故事。電影《尋槍》卻被導演、編劇陸川賦予了某種思想,「槍」成了理想精神信念的符號,隨著《尋槍》的廣泛宣傳,這個含義也被報道強調出來,有文章乾脆起名--《陸川給中國男人找「槍」》。
參考資料http://ent.sina.com.cn/m/c/2002-05-24/84871.html
Ⅲ 電影尋槍最後結局是什麼
《尋槍》最後結局馬山死了。偷槍的就是劉結巴,馬山也被劉結巴打死了。
劇情介紹:馬山是西南地區某邊陲小鎮的一名普通警察,某晚參加妹妹婚宴時因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回家中,次日早晨醒來時,他發現從不離身的配槍不翼而飛。意識到偷槍人可用槍里的三顆子彈殺人時,馬山不禁毛骨悚然,當晚所有參加妹妹婚禮的人都成了他的懷疑對象。
在對重點嫌疑人,賣「羊肉粉」的劉結巴、送他回家的周小剛、突然出現在周小剛家的舊戀人李小萌一番追蹤後,馬山依舊沒能理出任何頭緒,而對李小萌的懷疑里,又混雜了極為復雜的感情,此又導致其妻懷疑他移情別戀。
正在這時,李小萌在周小剛家被人用槍打死,馬山作為嫌疑人被拘禁。經過一番冷靜思考,他終於將亂麻捋順,開始了尋槍之路。
(3)尋槍這部電影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尋槍》角色介紹:
1,馬山
西南山區小鎮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他有一支手槍,整日佩在身邊,雖然沒有用過,但他知道,小鎮因他和他的手槍而安寧平和。在妹妹的婚禮後發現槍丟了。走上了尋槍的道路。
2,李小萌
馬山十幾年前的戀人李小萌,李小萌與馬山戀愛,卻不辭而別,突然又回來了,並且住在周小剛家,後在周小剛家被打死。
3,周曉剛
一個造假酒的黑心商人,害死了劉結巴的親人。馬山妹妹結婚時開車送喝醉酒回家的馬山人,在周小剛的家裡李小萌被用馬山丟失的槍殺害,馬山懷疑的對象。
Ⅳ 《尋槍》電影里槍的含義
影片中的「槍」對馬山來說是警察身份的象徵,也是社會體制和法律秩序在一個山區小鎮存在的重要證明。槍在影片中荒涼邊鎮其實並不具有實際的用途,與當地社會沒有任何淵源。馬山丟槍帶來的最大的困擾只局限在馬山和公安局內部,因為丟槍就意味著丟失了社會體制的象徵性存在。尋槍的過程就是一個邊遠小鎮修復社會威權的過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丟失了什麼才是重要的,尋找的結局甚至過程並不重要。表面上的尋槍故事與暗地裡的偷槍故事,成為了一場對於「槍」的象徵力量的顛覆和維護。
Ⅳ 尋槍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zd52
《尋槍》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本片是由陸川根據凡一平原著同名小說拍攝,主要演員有姜文、寧靜等。該片講述了,警察馬山一夜夢醒後,發現自己的槍不見了,在丟失的槍裡面有三顆子彈。於是,馬山開始走上了一條不尋常的尋槍之路。
Ⅵ 《尋槍》影評
這部國產影片看得舒服。舒服是指我看完後,覺得為該片坐在電影院里花上點時間不虧,整個過程讓人看到輕松,而不是什麼讓人看完後,忽然覺得自己也是個哲學家,又感悟了什麼人生意義生命哲學之類,或者又受到什麼主題教育等等。就是簡簡單單,在這段時間內隨著姜文演的馬山找他那把槍,看著各種人物的輪番出場,猜測是誰揀了槍,直至最後真相大白,一切了結。同事看過小說原著,說不明白主題思想,照我的意思,要找什麼深刻思想,這樣就好。當然,我不能阻止別人去尋找深刻含義。在整個影片播放的時間內,影院中的觀眾經常會因為角色之間的對白而發出各種笑聲,會因為最後關鍵人物的露臉而發出「原來是他」那種聲音(我打不出象聲詞,請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其中有個小花絮,臨近結束准備散場時,隔開一個座位的一對情侶,女問男,「這部片子蠻好看的,叫啥?」。雖然問的讓我這旁人差點一腳踩空,但好歹也算側面證明了我的想法(如果這兩位湊巧看到這個帖子,請原諒我的無意)。
影片的導演和編劇是陸川,除了一次在某電影雜志上看到他的文章,說在柏林有幸和關美人同桌吃飯,但礙於其護花男友的威懾,而不敢搭訕事後覺得可惜。當時就覺得這人有意思,但其他知道並不多,雜志上對他的介紹也絕大部分與「尋槍」這部電影有關。看完電影,回來咕勾,才知道「黑洞」也是他造出來的。看樣子,就想他自己接受采訪時所說,編故事拿手。主演兼監制姜文,在解釋為何選擇與陸川合作時,也說與這樣的新人導演合作,會給電影帶來新的東西,對故事的表達也會有所不同。至於片中的姜文么,我對演技好壞不敢亂評,只能又說個小花絮,就是馬山在被除去警服後的亮相,惹得影廳內鬨堂大笑。馬山的愛人,那個老師是伍宇娟,不過一開始我並沒有找到,其實是沒敢相信那個佔了屏幕五分之四讓我嚇一跳的臉,就是她,還滿世界的找。寧靜,一點,躺在地上擺的姿勢很靈光。至於為什麼會在地上擺,請看電影。其餘的演員我一個都不認識,叫不上名,真是汗顏。但大都印象很深,特別是那個義大利的周小剛(劇中名)和馬山的兩個老戰友。
關於這個永樂數碼版的正片畫面技術資料等等,這幾天的上海報紙新聞都已經報過了,大家自己去翻翻,個人感覺畫面真是干凈,沒有以前觀影時發現的膠片痕跡。至於音響效果,容我再插一花絮來說明,在劇情開始不久後,有一個鏡頭是馬山從派出所出來,突然聽到了一聲「爸」,這個聲音當時是從觀眾的右側後方發出的(應該沒記錯)。事實上,由於現場有觀眾帶了小孩,當聽到這個聲音後,一大半的觀眾都往後回了頭,准備發表自己的不滿。但在緊隨的不同方向的喊聲出現後,大家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都笑了起來,這種情況我還是在影院里第一次碰見,真是有意思。我本人非常期待能在這個一號廳,欣賞即將公映的原版星戰前傳2(如果能引進的話)。劇中說的絕大多數是貴州方言,所以配了字幕。但就是這個字幕需要批判與通輯,竟然會有掉字幕情況的發生,比如有一句對白是「。。。的榮譽」,字幕顯示為「。。。的!」。類似的問題我注意的就有不下四五處。幸好這種貴州方言還算能聽懂。要不然,真是掃興。事實上,觀眾也並沒有受此多大影響,照樣被對白引得笑出聲。其中個人感覺有一句具有廣泛流傳的潛質「20個小時,坐汽車能到省城,坐火車能到北京,坐飛機能到美國了。。。。」,還有一句類似的,大家自己去看。這個票價么,40元好像貴了點,別廳的原版指環王三小時也就60元。更何況這片子連90分鍾都不到。上座率不錯,350個座位,坐了差不多五分之四。
轉來的哦。
Ⅶ 尋槍的劇情簡介
馬山是西南山區小鎮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他有一支手槍,整日佩在身邊,雖然沒有用過,但他知道,小鎮因他和他的手槍而安寧平和。一天早晨醒來,馬山發現手槍不翼而飛。看著空空的槍套,馬山的精神幾乎崩潰,他的槍里裝有三顆子彈,他知道偷槍的人是要殺人的。
馬山仔細回想著前一天晚上的情景,他妹妹結婚,他喝醉了,被人送回家。一時間,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成了他的懷疑對象,馬山如同一個焦慮的幽靈,走遍小鎮的每個角落,用懷疑的目光審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賣「羊肉粉」的劉結巴見了馬山就不結巴,這在馬山心中留下個疑點。
通過細致的調查,馬山去找那天送他回家的車的主人周小剛。出乎馬山意料,開門的竟是他十幾年前的戀人李小萌,李小萌與馬山戀愛,卻不辭而別,現在又回來了,並且住在周小剛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李小萌的出現,使案情越發復雜起來,他對李小萌復雜的感情與對丟槍的懷疑糾纏在一起,這其中又夾雜了馬山當小學教師的妻子認為馬山移情別戀而對他的不理解。隨後的一個深夜,李小萌在周小剛家突然被人打死,而殺人工具正是馬山丟失的槍。馬山作為殺害李小萌的嫌疑人而被拘禁。他平靜的家庭生活也被打破了,八歲的兒子和妻子都陷入了恐懼和擔憂之中。
馬山克服精神上的極度緊張和槍里還有兩顆子彈、還可能有兩個甚至更多人被殺的沉重的負荷,在牢房裡他冷靜地分析出,殺人兇手是沖著周小剛來的,李小萌是被誤殺,是替周小剛死的。子彈的落點證實了他的分析,馬山被放了出來。順藤摸瓜,他又查出周小剛的造假酒窩點,可槍還是一點下落也沒有。焦點集中在周小剛身上,兇手還會來找周小剛的。馬山穿上周小剛的衣服,裝扮成周小剛開始外出。果然不出他所料,兇手出現了,並向他開了一槍。
原來偷槍的就是劉結巴,他痛恨周小剛製造假酒,害死了他的親人而採取愚昧極端的方法,偷槍殺死他。面對黑洞洞的槍口,馬山突然明白,要使不再有人被殺,槍里的子彈只有一個歸宿,就是自己的身體,十四天的尋槍,冥冥之中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這是惟一補救自己過錯的辦法。他掙扎著、喊叫著,迫使結巴又向他開了一槍,在開槍的同時,馬山用手銬將殺人犯與自己銬在一起。馬山的靈魂飛離他的身體,他懷抱這尋到的手槍,從血泊中站起來,眼含著淚水,然而卻是微笑著走向遠方 。
Ⅷ 電影尋槍的結局是怎麼回事
死了,最後的結局導演是想表達姜文最後終於把槍找到了,最後終於解脫出來了,所以最後一個鏡頭是他笑著走在陽光下,但是實際上他已經死了,死,也算是一種解脫。
電影結局:
偷槍的就是劉結巴,他痛恨周小剛製造假酒,害死了他的親人而採取愚昧極端的方法,偷槍殺死他。面對黑洞洞的槍口,馬山突然明白,要使不再有人被殺,槍里的子彈只有一個歸宿,就是自己的身體,十四天的尋槍,冥冥之中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這是惟一補救自己過錯的辦法。
他掙扎著、喊叫著,迫使結巴又向他開了一槍,在開槍的同時,馬山用手銬將殺人犯與自己銬在一起。馬山的靈魂飛離他的身體,他懷抱這尋到的手槍,從血泊中站起來,眼含著淚水,然而卻是微笑著走向遠方。
創作背景:
從電影學院畢業的陸川被分到北影廠,在馬甸租了一個房子,開始寫《尋槍》的劇本。從影片質量來看,《尋槍》離優秀兩字還很遠。
但是這部電影產生的過程、它背後的故事卻令電影愛好者振奮。正如本期電影筆記的作者所說,《尋槍》和陸川的意義活學在於,它是「一個分水嶺,代表著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開始在壁壘森嚴的製作體系外扣擊主流電影的大門」。
Ⅸ 尋槍 這部電影有意思嗎
這部國產影片看得舒服。舒服是指我看完後,覺得為該片坐在電影院里花上點時間不虧,整個過程讓人看到輕松,而不是什麼讓人看完後,忽然覺得自己也是個哲學家,又感悟了什麼人生意義生命哲學之類,或者又受到什麼主題教育等等。就是簡簡單單,在這段時間內隨著姜文演的馬山找他那把槍,看著各種人物的輪番出場,猜測是誰揀了槍,直至最後真相大白,一切了結。同事看過小說原著,說不明白主題思想,照我的意思,要找什麼深刻思想,這樣就好。當然,我不能阻止別人去尋找深刻含義。在整個影片播放的時間內,影院中的觀眾經常會因為角色之間的對白而發出各種笑聲,會因為最後關鍵人物的露臉而發出「原來是他」那種聲音(我打不出象聲詞,請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其中有個小花絮,臨近結束准備散場時,隔開一個座位的一對情侶,女問男,「這部片子蠻好看的,叫啥?」。雖然問的讓我這旁人差點一腳踩空,但好歹也算側面證明了我的想法(如果這兩位湊巧看到這個帖子,請原諒我的無意)。
影片的導演和編劇是陸川,除了一次在某電影雜志上看到他的文章,說在柏林有幸和關美人同桌吃飯,但礙於其護花男友的威懾,而不敢搭訕事後覺得可惜。當時就覺得這人有意思,但其他知道並不多,雜志上對他的介紹也絕大部分與「尋槍」這部電影有關。看完電影,回來咕勾,才知道「黑洞」也是他造出來的。看樣子,就想他自己接受采訪時所說,編故事拿手。主演兼監制姜文,在解釋為何選擇與陸川合作時,也說與這樣的新人導演合作,會給電影帶來新的東西,對故事的表達也會有所不同。至於片中的姜文么,我對演技好壞不敢亂評,只能又說個小花絮,就是馬山在被除去警服後的亮相,惹得影廳內鬨堂大笑。馬山的愛人,那個老師是伍宇娟,不過一開始我並沒有找到,其實是沒敢相信那個佔了屏幕五分之四讓我嚇一跳的臉,就是她,還滿世界的找。寧靜,一點,躺在地上擺的姿勢很靈光。至於為什麼會在地上擺,請看電影。其餘的演員我一個都不認識,叫不上名,真是汗顏。但大都印象很深,特別是那個義大利的周小剛(劇中名)和馬山的兩個老戰友。
關於這個永樂數碼版的正片畫面技術資料等等,這幾天的上海報紙新聞都已經報過了,大家自己去翻翻,個人感覺畫面真是干凈,沒有以前觀影時發現的膠片痕跡。至於音響效果,容我再插一花絮來說明,在劇情開始不久後,有一個鏡頭是馬山從派出所出來,突然聽到了一聲「爸」,這個聲音當時是從觀眾的右側後方發出的(應該沒記錯)。事實上,由於現場有觀眾帶了小孩,當聽到這個聲音後,一大半的觀眾都往後回了頭,准備發表自己的不滿。但在緊隨的不同方向的喊聲出現後,大家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都笑了起來,這種情況我還是在影院里第一次碰見,真是有意思。我本人非常期待能在這個一號廳,欣賞即將公映的原版星戰前傳2(如果能引進的話)。劇中說的絕大多數是貴州方言,所以配了字幕。但就是這個字幕需要批判與通輯,竟然會有掉字幕情況的發生,比如有一句對白是「。。。的榮譽」,字幕顯示為「。。。的!」。類似的問題我注意的就有不下四五處。幸好這種貴州方言還算能聽懂。要不然,真是掃興。事實上,觀眾也並沒有受此多大影響,照樣被對白引得笑出聲。其中個人感覺有一句具有廣泛流傳的潛質「20個小時,坐汽車能到省城,坐火車能到北京,坐飛機能到美國了。。。。」,還有一句類似的,大家自己去看。這個票價么,40元好像貴了點,別廳的原版指環王三小時也就60元。更何況這片子連90分鍾都不到。上座率不錯,350個座位,坐了差不多五分之四。
個人遺憾:
由於在思考樂呆得忘了時間,又買了杯可樂,開頭有一點點沒看到。沒有領票員,座位又無顯亮表示,湊低著頭找到自己的那排,發覺當中我的位子已經給人佔了,而且形成了情侶整體優勢,一共差不多有5對坐在當中,實在不好意思擠進去讓人分開,只能坐在過道邊。買票的時候,那個漂亮的售票小姐准備收我80,我還得屈四指伸食指特別聲明一下,多少有點點郁悶。幸虧電影還不錯,讓我一個人看得也開心。
參考資料:http://ent.163.com/edit/020513/020513_120301.html
Ⅹ 國產電影《尋槍》的簡介
http://ke..com/view/245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