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97以後的香港電影在無經典之做
香港回歸之後就不是自製了對於許多的行業都是打擊尤其是電影領域沒發現現在的香港演員都來大陸淘金么?|
2. 為什麼有人說九七之後香港電影就衰落了
第一個就是時代不一樣了啊。97年之前,香港是在英國的統治之下,97年以後,香港回歸了,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員了。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也開始跟我們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密切相關了,很多人覺得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動作電影、搞笑電影、英雄電影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加上了新的時代,香港人感覺跟之前不一樣了,所以才會有沒落的感覺。
實際上,香港的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只是大家的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好了而已,這個是假象。你喜歡現在的香港電影嗎?
3. 香港電影為什麼97之後就開始沒落了
看那些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港片里,一提到97快到了,香港人總是害怕。
那些年大牌明星都在幹嘛,成龍拍《紅番區》《我是誰》打進美國,周潤發拍《和平飯店》
打進美國,李連傑拍《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打進美國,吳宇森到美國拍《斷箭》《變臉》去了。
留下來的港星也是青黃不接,周星馳97過來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爛。到是97以後新人中陳小春
鄭伊健,古天樂,謝霆鋒,馮德倫,吳彥祖等都上了位,他們的電影作品比較受歡迎。
可是後來回歸後幾年,港星在國外轉了一圈又回國發展,而且都輾轉內地市場。
但是港片已經變了一個味了。
4. 香港電影中為什麼總說97快到了
97香港回歸,就歸大陸管了,政策就變了
5. 為什麼有些香港電影說到1997就想世界末日來臨一樣
這個問題問的好啊,你年紀應該不大,有些事情你不知道。這里我也不方便說。就說個大概吧,中英兩國在84年就簽署了香港回歸的協議,當時大部分香港人剛開始是開心,後來就越來越擔憂了。因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不斷的壯大,聯合起來,並不斷宣揚社會主義不可行,使得人心惶惶。再加上當時世界上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都基本上處於水深火熱中,全世界充滿了質疑聲,蘇聯解體後這種情況更甚。雖然中國領導人說了一國兩制,馬照跑,舞照跳,但是基於當時中央一些強硬的手段和神秘的形象,導致香港人對這種承諾產生不信任,對回歸後的發展很不樂觀於是就出現了移民潮,移民潮把人心惶惶的民眾恐慌心態推到極點。從當時的電影和歌曲都可以反映出來
6. 香港電影的沒落,為什麼都說成是因為97回歸
應該不是
香港電影沒有沒落吧,現在依然發光發熱,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更傾向於與大陸合作合拍電影。
其實90年代末,95年以後盜版橫行,加之2000年以後互聯網興起,各種盜版下載層出不窮,對比動輒100多的電影票,還有300多的VCD乃至DVD光碟(當年是以VCD為主,清晰度堪憂),很多人選擇了盜版。為此香港推出了版權條例,甚至重罰BT下載的人,無奈效果很有限。
03年的時候載入沙士疫情,香港電影處在一個相對困難的時期,此時出了《無間道》系列,大獲成功,獲得公認,因此也一言三拍了。
其實後來隨著香港與大陸簽訂各種經貿協議,很多香港電影人都跑去大陸拍戲拍電影,他們也在電視節目上坦誠說大陸市場比香港市場大太多,而且時間安排寬松,收入是香港的好多倍,好像周星馳以前的電影,在香港票房幾千萬乃至一億就算是票房冠軍,然而周星馳的美人魚在大陸票房就能有12億。。。
因此近年來除了很多愛國題材的電影,如葉問。也有很多香港人參與的電影如《我的戰爭》還有《智取五虎山》等等,因應大陸市場推出合乎市場需求的電影吧,應該說現在與大陸融合發展得不錯。
很多製片人都在大陸發行電影了。
主要是近年來多了人去電影院消費,人口多,所以電影也收的好,再加上電影院合理的營銷,讓電影市場蓬勃發展。。
7. 為什麼很多香港電影經常提到97,將故事發生背景定格在回歸前後該怎樣解讀
回歸之前是英國人統治的,文化背景不同
8. 看很多香港電影說到97回歸好像都是用一種嘲諷的語氣,97以後不能乾的事情就多了。香港回歸對香港人意味著
確實很多事情都不能幹了,都被HX了。回歸也造就了香港電影的沒落,因為審片嚴格了,都按著大陸的規矩來,很多題材不能拍了,很多話也不能說了。
那時港人因為恐慌引發了移民潮,以為要被GC化了,很多當時的電影中都有體現。不過「一國兩制」確實起到了安撫作用。
9. 為什麼97年的香港電影老聽演員們說道1997
這就是作為香港文藝工作者特有的97末世情懷。 首先,在現實政治經濟層面,大陸與香港政治與經濟環境的差異性導致港人對97存在著莫大的擔憂與疑懼,這種擔憂與疑懼的焦點在於回歸後不同的政治體制以及大陸與香港懸殊的經濟發展狀態,可能會因大陸的「貧」和「紅」而制約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香港的發展,則是關乎每個香港人的頭等大事。 其次,97除了關涉香港未來的政治與經濟命運之外,更為港人所心憂的是心態轉換的問題。回歸在我們內地人看來,應是歡欣雀躍之舉,但對於港人來說卻並不如此。在面對回歸大陸母體現實的時候,港人內心憂慮多餘喜悅。因為所有的港人都面臨著一個歷史的節點——認同感的轉移,也就是對於香港地區的認同感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的轉移。 最後,因為對政治歷史淡漠的香港人對於內地具體社會情況認識不夠,他們對於大陸的認識多受到「文革」史料的羈絆,從而懼怕「shehuizhuyi」時代的到來,認為回歸就是倒退。 關於此類電影很多,你可以根據我的論點對號入座,例如《聽候董建華發落》、《人在紐約》、《暗花》《胭脂扣》等等電影多有關於97情結赤裸裸的描述,片中人物對白多次提及97 的「變數」,甚至於《賭聖》《表姐,你好嘢!》這類喜劇片也都常拿大陸人開涮、戲謔,這些也都是對於97的一種自我安慰。 以上是我的理解,可能會比較片面,但希望能夠幫到你。
10. 香港為什麼97才回歸
當時中英簽的是100年合約
中葡也大致一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抵深圳澳港邊界。具有戰略眼光的共和國領袖嚴令禁止野戰軍跨過深圳河。為避免無謂的糾紛,嚴禁野戰軍駐防邊境線上,而另派保安部隊一面維持邊界治安,一面監視英方行動。
新中國成立了,香港怎麼辦?針對黨內少數人的急躁情緒,毛澤東同志提出:「香港還是暫時不收回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們還有用處。」他在會見來訪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又說,我們現在不談香港問題。言外之意是應保持香港的現狀。對此,周恩來曾有過明確的表述:「我們對香港的政策,是東西方斗爭戰略部署的一部分,不收回香港,維持其資本主義英國佔領不變,是不能用狹隘的領土原則來衡量、來作決定的。我們在全國解放以前己決定不去解放香港,在長期的全球戰略中,不是軟弱,不是妥協,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進攻和斗爭。」事實正是如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若干年中,香港成了打破敵對勢力封鎖,發展對外貿易和對外交往的橋梁。
1.收回為什麼以前不收,現在又收呢。中國要收回它,採用戰爭之外的任何一種手段,都能挖了香港的牆腳。呵呵,比如說,斷了淡水和食品,香港幾個星期就完蛋了。1949年4月,劉伯承布兵長江北,英艦「紫石英」號想沿江西去,遭拒。3艘英艦聲援被圍。英艦突圍,結果「紫石英」號被痛扁。香港人心浮動,港督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密告英國說「紫石英」號事件使人認為英國軟弱無力,堅信毛澤東只要想奪香港,英軍無還手之力,而全港200萬人,包括公務員和警察在內,全心全意支持港府的不過1萬人。但英國並不認為「紫石英」號事件意味著解放軍會攻打香港,最多是向香港驅趕難民,拖垮香港經濟,所以增兵不在打仗,而是阻嚇,讓毛澤東知難而退。9月,英軍在港兵力達到4個旅,10月17日,林彪的第4野戰軍打到深圳河北岸,一水之隔,第44軍政委吳福善手持望遠鏡,朝香港凝望了一個時辰,然後消失。原來,毛澤東為避免中英矛盾,嚴禁第4野戰軍在邊境駐防,只由保安部隊維持治安。在毛澤東心中,維持香港現狀,為我所用,使被美國重重圍困的新中國,借香港與廣大的世界保持著聯系。很快英軍也後撤,只留少數警察治安。而且,英情報委員會認為,承認新中國,可促進中英貿易,減少威脅,如果遲緩承認,同廣州的正常交往會減慢。呵呵,英國佬只認錢,不認主義。1950年1月6日,英國率先承認新中國,不久,西方對華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但香港確 在內地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惟一通道。1954年,周恩來提出,條件不成熟時,暫不收回香港。過了3年,周恩來重申,遲早收回香港,但應當利用它的特殊地位,爭取外匯。他強調,內地政治運動絕對不得波及香港,香港只有實行資本主義才能發展下去,香港資本家是我們的朋友。50年代末毛澤東最終站了出來,明確表態說,香港還是暫不收回為好。70年後,改革開放,小平復出,他當時說:主權問題,沒有迴旋的餘地,主權問題不容談判。中國人民已經等了33年(指新中國建立以後)了,還要等15年,如果屆時我們還不收回香港,我們就無法向人民交代,我們的政府就成了晚清政府,中國政府的領導人也就成了李鴻章了。收回香港的時機乙經來了。一國兩制也出台了。不是不能收,是不想收,也不好收收回肯定能收回的,當年老毛就可以命令解放軍越過深圳河,但收回香港使用一國兩策不是為了迎合英國人,而是為了使香港不至於混亂,外資不至於撤去,主要使為了經濟方面 ...2.交還香港為什麼以前不還,現在又還呢?其實英人是老大不願交還香港的。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一批195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