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大屏幕上為什麼有三個點

電影大屏幕上為什麼有三個點

發布時間:2021-07-11 12:03:53

1. 為什麼電影的比例是寬屏的,而不是4:3

什麼是變形寬銀幕(Anamorphic Widescreen)?我能用得到變形寬銀幕嗎?16:9和4:3有什麼區別?1.85:1、2.35:1這些又是說的什麼?變形寬銀幕真的畫面質量一定就好嗎?

我們先從電影畫面開始說起吧。

一、電影畫面比例的發展歷史

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

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這一時期的幾乎所有經典老片都是以這種比例製作的。下面你看到的就是一些從DVD上截下來的實際電影畫面。
《吸血鬼》(1931) 《亂世佳人》(1939)

《綠野仙蹤》(1939) 《美好人生》(1946)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隨著電影通過電視屏幕迅速進入家庭,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發現電影院里的觀眾開始大量流失。為了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新主意: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這兩種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視。

許多人應該還記得立體電影:帶上一副立體眼鏡就能看到立體的景象!不過立體電影由於諸多問題變成了曇花一現,寬銀幕電影卻一直流傳下來並發展壯大。1953年,20世紀福克斯公司推出了CinemaScope的寬銀幕電影格式,這種格式在其後的幾年間被許多電影公司所採用。後來又出現了Panavision寬銀幕格式,Panavision逐漸成為了市場主流並把CinameScope趕出了舞台。

現在,電影業界有著多種多樣的畫面比例格式,但有兩種「標准」比例占據著主導地位:學院寬銀幕(Academy Flat,1.85:1)和變形寬銀幕(Anamorphic Scope,2.35:1)。注意這里的變形寬銀幕和我們在DVD上所說的變形寬銀幕不是一回事。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毫米膠片)等,但我們的介紹集中於1.85:1和2.35:1就行了。

在學院寬銀幕格式下,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85倍。在變形寬銀幕格式下,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2.35倍。下面分別是這兩種畫面比例的電影截圖。

《英國病人》

《細紅線》

在電影院里,寬銀幕電影本身的效果和視覺沖擊力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把寬銀幕電影搬上電視卻成了一個難題。如果要把整個畫面都顯示出來,那電視屏幕的上下就必然會被浪費。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方法:Pan & Scan和Letterbox。

二、電影轉為電視畫面的方法

Pan & Scan就是在膠轉磁過程中根據需要截取寬銀幕畫面中的某一塊,就好像用4:3攝像機對著寬銀幕搖鏡頭一樣。但是在DVD的包裝盒上,這種方式很少被叫做Pan & Scan,而是一般都叫做4:3全屏(Full Frame)。所以,你如果看到標有「4:3全屏」的DVD而電影本身又是寬銀幕的,基本上就是說這部DVD是通過Pan & Scan方式製作出來的(會有例外,下面可以看到)。

Pan & Scan方式實際上裁掉了很多原始的畫面內容,有時候還會嚴重破壞原先的畫面構圖。所以大多數影迷都不太喜歡這種格式,而是更願意看Letterbox格式。在Letterbox方式下,電影的全部原始畫面都被保留了,電視屏幕上下的未使用部分則用黑條來填充,這樣來構成一個4:3的畫面。看下面兩個例子。

《心靈捕手》 《都是愛情惹的禍》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你能看到導演拍的全部畫面,缺點則是犧牲了一些垂直解析度。但是對電影來說,看全畫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現在Pan & Scan方式仍然有著巨大的市場,主要是很多人對屏幕上下的黑邊無法接受,而且全屏上的人像顯得大一點。所以為了滿足所有觀眾的需要,現在一部電影經常會分別推出寬屏版和全屏版的DVD。但對於追求原汁原味的影迷來說,一般都會選擇寬屏版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具體的畫面比較,了解一下Pan & Scan方式到底會損失多少畫面。

這兩幅畫面都是取自華納的《銀翼殺手》,上圖來自寬屏版,下圖來自全屏版。這個場景中哈里森·福特正在和肖恩·楊說話。注意寬屏版背景中導演刻意營造的畫面,在全屏版中完全喪失了意境,而且兩個角色也只剩了一個。

再看這個來自《賞金殺手》的場景。導演薩吉奧·里昂是寬銀幕畫面運用的高手。這時候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剛剛來到鎮上,受到一幫匪徒的挑釁。你可以看到導演在整個畫面中是如何錯落有致地安排人物的。而在全屏版中,有一個匪徒完全消失了,伊斯特伍德也只剩了半個身子,原先的戲劇張力完全消失了。

這是來自哥倫比亞三星的《好人無幾》中的畫面。導演在這里很好地運用了縱深鏡頭,把兩個相對立的人物都包括了進來,增加了戲劇張力。但是在全屏版中,畫面只夠容下一個人,製作人員不得不保留湯姆·克魯斯而把傑克·尼科爾森趕出畫面,一個本可以當作範本的鏡頭就這樣被破壞了。

上面這些都是2.35:1的例子,類似的情況在1.85:1的片子中同樣存在,只不過沒有2.35:1這么明顯罷了。

當然,我們上面所說的只是絕大部分的情況。實際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你在4:3的電視上能看到比寬銀幕電影更多的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導演(包括詹姆斯·卡梅倫)會使用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電影,這樣得到的原始膠片就是4:3的,在電影院里用寬銀幕格式放映的時候實際上是裁取了4:3畫面的中間一塊。請看下面的例子。

這兩個畫面分別來自哥倫比亞三星的《空軍一號》寬屏版和滿屏版。導演沃爾夫岡·皮特森就採用了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這部電影。電影在電影院中放映的時候是用的2.35:1的比例,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始畫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

不僅是《空軍一號》,這種技術在《終結者2》、《泰坦尼克號》、《深淵》中都曾用過。但是這種方法也引起了諸多爭議。比如詹姆斯·卡梅倫就曾說過,他拍的電影中實際上更喜歡有幾部的全屏版畫面。

除了上面這種方法以外,還有一種全新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全電腦製作的動畫片,那就是乾脆對寬屏版和全屏版分別構圖!

請看這個來自迪斯尼的《蟲蟲危機》的例子。不用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全屏版是經過重新構圖的。迪斯尼的工作人員在做全屏版的時候重新擺放了角色位置,一些背景物體的位置也有細微的變化。我們在畫面中加了箭頭好讓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這樣一來,兩種畫面格式都有了完美的畫面,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製作成本大大增加了。

三、DVD的變形寬銀幕

好了,電影方面就先說這么多,下面我們應該轉回電視和DVD來談談變形寬銀幕的問題了。我們知道電視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是數字電視。而數字電視的屏幕比例規定為1.78:1(16:9)。這個比例很接近學院寬銀幕的1.85:1。所以如果要把1.85:1的電影搬上16:9電視,那簡直再合適不過了,既不用進行什麼裁切又能充分利用全部480條掃描線(NTSC制式,下同),在電視屏幕上看到整個電影畫面。

但是現在畢竟大多數人用的還是4:3的傳統電視。為了既照顧傳統電視用戶,又考慮將來的發展趨勢,DVD在制定標準的時候就設計了變形寬銀幕這樣一個功能。這個功能從原理上說很象電影的變形寬銀幕,但又有所區別。

我們以1.85:1的學院寬銀幕畫面為例(見下圖)。從電影製作DVD的時候,不進行任何裁切而是轉換整個畫面,但在橫向上把畫面壓縮,這樣就能用滿電視的所有480條掃描線,但得到的是一個橫向壓縮的4:3畫面(如果是2.35:1的畫面則畫面中本身就會有上下兩個黑條)。最後,在視頻數據中會加上一個標志,表明畫面是變形寬銀幕的。剩下的工作就由DVD機來完成了。

所有的DVD機在畫面格式方面都有三種選項:16:9、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如果你的電視是16:9的,就應該選16:9方式播放。這樣DVD機會放出所有掃描線。由於16:9電視都具有橫向擴展功能,收到數據流中的變形寬銀幕信號就會自動進行橫向擴展,把橫向壓縮的畫面拉伸成為比例正確的16:9畫面(如下圖)。

如果你的電視是4:3的,那麼一般來說應該選擇4:3 Letterbox方式。由於DVD機都有內置的Auto Letterbox功能,因此能把原始的480條掃描線重新取樣為360條掃描線。這樣也能得到比例正確的完整畫面,而屏幕上下沒有用到的部分則自動用黑條來填充。把垂直方向的480線變為360線這個工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完成。有些機器就是簡單地每4根線丟棄一根線,有些比較高級的機器則會採用一些比較復雜的演算法,以求得到較好的效果。但是不管怎麼處理,最後的結果都是畫面損失了垂直解析度。DVD發燒友們都喜歡用16:9電視就是這個原因。從下圖中也可以看到,圓形圖案的邊緣損失了很多細節。

在4:3電視上我們還可以選擇4:3 Pan & Scan方式播放。DVD機的這個Pan & Scan和前面說過的電影製作中的Pan & Scan原理是一樣的,通過數據流中的設置,可以在寬銀幕畫面中根據構圖需要選擇裁切窗口。最後得到的畫面雖然保留了全部的掃描線,但只是原始畫面的中間一部分,原始畫面的兩邊被切掉了一部分(如下圖)。

要說明的是,存放在碟片上的變形寬銀幕畫面都是一樣的,但製作人員可以通過在內容里設置不同的標志來控制變形寬銀幕輸出的格式。也就是說,如果某部分內容設成了只允許4:3 Letterbox,那麼即使你把DVD機放到4:3 Pan & Scan方式也沒用,出來的仍然是4:3 Letterbox畫面。反過來也一樣,如果DVD內容本身只允許4:3 Pan & Scan,那你就只能看到全屏的畫面。不過,現在據說也出現了可以強制設置標志的DVD播放機。在這種播放機上不管碟片的標志是如何設置的,都可以用4:3 Letterbox和4:3 Pan & Scan兩種方式來播放。

一般對正片來說,只要是變形寬銀幕都會激活4:3 Letterbox格式。4:3 Pan & Scan方式由於要對畫面進行裁切,往往對構圖破壞很大,所以很少有正片激活了這種方式。

但對於片頭菜單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製作人員在製作菜單的時候可以把重要的項目都放在中間,而在兩邊的區域里只放一些無關緊要的背景畫面之類的。這樣在4:3電視上就算裁掉了也不要緊。所以對菜單來說,變形寬銀幕的菜單一般都激活了4:3 Pan & Scan方式,而很少有激活4:3 Letterbox方式的。

四、Letterbox的方方面面

上面說的是DVD機的Letterbox變形方式。有時候在說DVD的畫面比例時也用Letterbox來表示按Letterbox方式(見第二節)製作的不可變形畫面,比如Letterbox 1.85:1就是指不可變形的4:3畫面格式,在這個4:3畫面里上下都是黑條,只有中間一塊1.85:1的區域是電影畫面內容。這種格式如果在16:9電視上放出來,四周都有黑條,只有中間一塊圖像。

當然,16:9電視可以用拉伸功能把中間這塊圖像放大到整個畫面來顯示,但因為掃描線就這么多,所以放大後的圖像會顯得比較粗糙。

但是,在普通4:3電視上放的時候,這種格式得到的畫面和變形寬銀幕1.85:1的畫面用4:3 Letterbox方式放出來是一樣的。從理論上說,由專業人員製作的Letterbox畫面比DVD機自己重取樣產生的Letterbox畫面應該要好。但是實際上同一部片子我們看到的變形寬銀幕版本往往比不可變版本畫質要好,即使在4:3電視上看起來也很明顯,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不可變形的DVD一般發行年代比較早,是DVD發展初期的產品。那時候DVD製作設備和技術都還不很成熟,做出來的畫面往往瑕疵較多。到了後來DVD進入了成熟期,製作技術突飛猛進,畫面水準大大提高。這時變形寬銀幕格式也佔了統治地位,可以說基本上沒有電影再發行不可變形的Letterbox版本了,一般都是變形寬銀幕,或者是變形寬銀幕再加上單獨製作的4:3全屏版。拿後來的東西和以前比,後來的畫面當然要勝出了。

在傳統的4:3電視上用4:3 Letterbox方式看變形寬銀幕會損失25%的掃描線,但這個問題現在在某些機器上已經得到了解決。索尼、東芝等廠家都推出了帶有垂直壓縮功能的4:3電視。用這種電視看變形寬銀幕的DVD,可以把DVD機設成16:9,然後用電視的垂直壓縮功能把480條掃描線壓縮到原先360線的范圍內顯示,這樣既能保持畫面比例正確,又能充分利用掃描線,顯示清晰細膩的畫面。比較一下下圖和前面的4:3 Letterbox圖,你可以看到這里的細節豐富得多。

2. 看電影時,為什麼顯示屏的畫面上下各有一部分不顯示呢

因為在現在人們追求高清晰視覺上的沖擊,因此把電影的屏幕經常做成16:9的比例,而電視劇則是4:3的比例圖像,而電視的屏幕比例一般為4:3(現在也有寬屏電視),所以在放電視劇的時候就是全屏,而放電影的時候為了呈現出電影的原始比例而不讓人覺得景物形狀的改變,所以上下就是黑屏,而如果為16:9的寬屏電視的話就是滿屏啦。
現在市場上的寬屏電視,寬屏顯示器大都為16:10的比例,所以在播放寬頻電影的時候也會出現上下黑邊的情況,不過這樣會給人以更好的視覺效果。
如果想在電腦上看到寬屏電影的全屏,可在影音風暴播放軟體全屏播放下點擊右鍵->視頻禎->拉伸以填滿窗口。

3. 電影里,4K、3D、IMAX這些概念到底什麼區別

文章轉自Hao4K影音

Hao4K影音:最新4K資源下載、4K播放下載教程、最新4K設備評測!

Hao4K專注4K家庭影音, 服務千萬家庭影音發燒友!


周末去看個電影相信現在是多數人的娛樂方式,但隨著影視技術的發達,電影院也越來越多「特色」,但你知道電影院里的3D/4D/IMAX/巨幕/杜比影院/全景聲/DTS:X 臨境音到底都有什麼區別嗎?不知道的還以往只是想騙你的錢……

先說結論在不考慮票價,只單純關注視聽享受的情況下,大概的建議如下:

第一梯隊:IMAX影廳和杜比影院--IMAX專屬片源的影片,首選激光IMAX,其次是普通數字IMAX;非IMAX專屬片源的影片可以盡量選擇杜比影院。
第二梯隊:Real D 3D, 中國巨幕,LUXE巨幕。
第三梯隊:4K普通廳,杜比全景聲廳,DTS臨境音。
第四梯隊:普通廳,ScreenX,各種4D廳等。
不過,如果不是什麼大片或者什麼特別重要的電影,我還是覺得等4K出來後和家人一起看一樣爽歪歪,特別是家裡有家庭影院設備的在家看個4K UHD藍光原盤效果也不會比普通電影院差多少!

如果感興趣可以讀下面的文章了解

比如,巨幕廳也很大,有的甚至比IMAX屏幕面積還要大,那需不需要多花那麼多錢去看IMAX?杜比為什麼還有「杜比影院」 和「杜比全景聲」兩種?DTS臨境音和杜比全景聲哪個更厲害?
畢竟現在電影都很推崇「沉浸感」,到底去看哪種才能獲得更為「沉浸」的視聽享受呢?


3D
首先大家最熟悉也最「頭疼」的就是3D版。因為很多影院在排片時只排3D版本,讓它成為了觀眾在購票時根本繞不開的選項。而且目前不管是搭配任何其他放映模式,都必須帶上3D眼鏡,很多人都覺得累贅。
普通3D的投影技術使用偏振光來製造出景深的幻覺,目的是為了讓觀賞更有沉浸感。但是亮度不足,畫面偏暗,重影,拖影等技術問題讓很多觀眾在觀賞普通3D版本時會感覺很不適。

因為種種原因,3D電影並不像最初推出時那樣,因為大家還有新鮮感而受歡迎,甚至成為了現在很多觀眾最排斥的一種觀影體驗,是不得已的選擇。去年美國電影協會(MPAA)報道也稱全球的3D票房同比下降了20%。
所以,如果大家希望觀賞到高質量的畫面,並且確實有其他選擇,那麼不用考慮,盡量不選普通3D版本就對了。


RealD 3D


RealD 3D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3D電影放映技術,在全球數字3D市場擁有80%以上的份額。
RealD其實就是加在放映機鏡頭前的一個玻璃,以及配套的眼鏡和金屬銀幕。但這樣的技術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比其他的3D系統更亮。
RealD 3D 技術使用了圓偏振光來產生立體圖像投影,可以讓觀眾能夠傾斜地觀看,而不會看到重影或圖像變暗,比普通3D的觀影感受要輕松很多。

IMAX

雖然IMAX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展了,但IMAX和3D電影在全球的風靡要歸功於2009年的《阿凡達》,由於阿凡達是第一個全程運用IMAX+3D技術進行拍攝、製作和放映的,在當時確實讓影迷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
IMAX的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擁有巨大的屏幕,除了畫面更大,對於一些有專門IMAX版本的電影,甚至還可以欣賞到多出標准DCP格式26%的畫幅。所以對於提供IMAX專屬片源的電影來說,IMAX畫幅就意味著能夠在畫面中看到更多圖信息。


1995年的《阿波羅13》是第一部進行IMAX DMR轉制的影片,而最先在製作階段就開始使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的電影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並且隨後在《黑暗騎士崛起》,《星際穿越》和《敦刻爾克》中都一直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可謂是這種拍攝格式的最大擁躉者。

除了諾蘭的電影,《變形金剛》,《碟中諜》,《星際迷航》,《星球大戰》和《漫威系列》等很多好萊塢電影也使用了IMAX拍攝。

而《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和《復仇者聯盟4:終極之戰》也是目前為止公映的僅有全程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也就是說全程的畫幅都是打開的。


IMAX放映系統主要分為數字和膠片兩種。如今最普遍的就是數字這一類別下的普通數字IMAX(IMAX Xenon)和激光IMAX(IMAX with Laser)。而IMAX膠片有傳統數字IMAX放映不可比擬的寬容度和色彩范圍,並且可以呈現數字放映無法呈現的70mm膠片全畫幅。但是,相比之下膠片IMAX的放映設備造價昂貴,所以全球商用的膠片IMAX影院也很少。在一代IMAX激光放映系統推出之前,70mm的觀影體驗就變得十分難得。

《敦刻爾克》IMAX 70mm膠片,非IMAX70mm膠片,35mm膠片;IMAX激光,IMAX數字和普通數字非IMAX版本的比較
不過IMAX激光放映技術的推出讓IMAX重拾優勢。普通影廳放映的畫幅一般在2.35:1上下,IMAX數字可以達到1.9:1的畫幅,而IMAX激光技術則能呈現1.43:1的圖像,也就是說,可以全畫幅呈現70mm膠片的電影。

在70mm IMAX的模式下,外景的鏡頭更廣闊,更有史詩感,上下更大的畫幅能讓攝影師發揮出更有沖擊力的鏡頭,特別是在《敦刻爾克》中,和緊張局促的內景畫面形成對比。

但並不是所有的標注「激光IMAX」的影廳都支持1.43:1的畫幅,有一些雖然採用了新的激光放映系統,在畫質和音效上提升了質量,但是屏幕依舊是傳統IMAX的1.9:1。也就是說,如果專程為了看70mm膠片IMAX拍攝的電影,要當心有很多是不支持全畫幅的「激光IMAX」影廳,購票之前還是需要先研究一下。普通數字IMAX廳(IMAX Xenon)--屏幕比例為1.9:1
激光IMAX廳(IMAX with Laser)-- 屏幕比例為1.9:1(畫質和音效有所提升)
激光IMAX廳(IMAX with Laser) -- 屏幕比例為1.43:1(畫質和音效有所提升,可以放映70mm膠片IMAX版本的影片)
IMAX激光的亮度可以高出傳統IMAX數字50%,對比度可達到IMAX 70mm膠片的兩倍,並且在音響效果上也比之前都有所提升。特別是在觀看3D影片時,亮度不足和畫面拖影的問題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可以說是在視聽級別上,如今唯一有可能與下面提到的「杜比影院」抗衡的放映系統。
7月16日,IMAX官方還放出了2019年下半年國內的IMAX片單,大多集中在暑期檔,而目前也還有多部國產大片正在陸續確認當中,到時候大家可以盯准下手了。

杜比影院&杜比全景聲

帶有「杜比」字樣的影院的又分為杜比影院(Dolby Cinema)和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兩者的區別在於「杜比影院」可以完整支持「杜比視界」(Dolby Vision)和「杜比全景聲」技術在內的多項電影」黑科技」,杜比全景聲影廳則沒有使用他家的「杜比視界」技術。
全世界范圍內的「杜比影院」目前也僅有100多家,主要分布在北美,中國和歐洲,而杜比全景聲影廳的數量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超過了4800個。
杜比影院使用的是雙4K激光投影儀,呈現的畫質與標准放映機,甚至與激光IMAX相比在數據上都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傳統影院標准放映機的對比度還是2000:1,IMAX和激光IMAX可以達到4000-8000:1,而杜比影院則可以達到1,000,000:1
「杜比視界」是目前我們在影院中能欣賞到的最清晰畫質。「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 意味著能夠呈現足夠明亮的亮部和足夠黑暗的暗部。

圖片包含的亮度信息越豐富,明暗和色彩表現也更生動。所以和傳統投影相比,杜比影院呈現的圖像就看起來就不會那麼模糊或者灰濛蒙的一片。


和真·IMAX相同的是,真正的「杜比視界」也需要專屬片源。也就是說要將該技術從影片製作的源頭就參與進去,最後再配合杜比視界的放映系統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因為「杜比視界」的技術,杜比影廳的3D觀影體驗也很好,呈現出的圖像比傳統的3D更明亮。除此之外,「杜比」這個品牌一直以來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賣點還在於音響系統,也就是「杜比全景聲」技術。杜比全景聲在普通影院的環繞音響設置上更進一步,提供了「超級環繞聲」系統,也就是說他們使用了更多的揚聲器,將觀眾完全環繞,不但在天花板上都會安置音箱和聲音感測器,甚至還能感受到來自座椅下方的低音效果。總之,杜比全景聲能夠製造更有層次感和方向感的聲音,整體的聲音質感讓人更有「身臨其境」的體驗。

同樣,如果想體驗完美的杜比全景聲效果,最好就是選擇在製作過程中就採用了杜比全景聲技術的電影,通常好萊塢引進的大片都有相應的該技術格式。不過,即便是非杜比專屬片源,杜比全景聲和杜比影院中的放映效果也會更好。

激光IMAX vs. 杜比影院

上面提到激光IMAX和杜比影院是目前公認的觀影感受最為頂級的兩種影院,如果正好所在的城市這兩種都有,他們之間應該如何選擇呢?
杜比影院在暗部細節、亮度曝光,以及黑色的純凈度都是碾壓式的存在,特別在夜景的部分這種優勢會更明顯,杜比全景聲「身臨其境」的效果也會錦上添花。同時因為技術新,影廳新,一般來講,杜比影院的廳也相對條件更好些。

但鑒於IMAX的絕對優勢,杜比影院不能支持IMAX專屬畫幅,所以在希望看到某部電影的IMAX全畫幅版本時,激光IMAX廳是絕對值得投資的選擇;如果無法買到激光IMAX,全畫幅的體驗在畫質和音效上都遜色不少的普通IMAX也是值得體驗的。
IMAX和杜比兩大巨頭各有優勢,但共同點是票價確實都不低。當然,除了這兩家,我們也還有其他價格更優惠的大熒幕和「身臨其境」的音效特色廳可以選擇。
中國巨幕

中國巨幕(CGS)是中國電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團牽頭開發的巨幕電影放映系統。相對於IMAX的話,因為本身成本只有將近IMAX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國巨幕最大的優點就在於票價比IMAX低廉很多。
因為主打巨幕特色,「中國巨幕」被不少人稱之為「山寨IMAX」。的確它在配置上缺乏像IMAX、杜比這樣,擁有一套嚴格的認證標准,比如一些高配置的中國巨幕影院觀影效果很好,屏幕更大,視聽效果甚至好於普通或者開放時間長的IMAX。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搜索「看IMAX還是中國巨幕?」這樣的問題時,一些地方的網友會給出「中國巨幕更亮,更震撼」的答案。但一些低配置「巨幕廳」可能就會差很多,特別是看3D影片時可能會暈上加暈。

總體來說,大部分的IMAX綜合體驗會比中國巨幕好,但是中國巨幕的高性價比讓很多觀眾把它當做是看巨幕的首選。


LUXE

LUXE是RealD在2013年推出的巨幕品牌。銀幕寬度最低標準是16米,至少是7.1聲道音響系統。LUXE不但採用了Real D 3D的技術,並且改善了之前金屬銀幕亮度不均勻的缺陷,其反光率據說高達92%,無論觀眾坐在影廳的哪個位置,亮度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都能清楚地看到畫面。

RealD系統為畫面帶來更高的亮度,銀幕亮度也比普通的高出許多
LUXE在屏幕大小和音響效果上均不如IMAX和杜比的優勢明顯,並且最大的硬傷也在於沒有專屬片源,目前對比以上兩個品牌並沒有絕對競爭力。但是LUXE的綜合視聽感受還是很好的,並且最重要的是票價親民,是日常觀影不錯的選擇。
DTS:X 臨境音

目前電影音效合成供應商主要有兩大巨頭,一個是杜比(Dobly) ,另一個則是DTS 。DTS:X中文叫「臨境音」,它是GDC與DTS公司在2015年共同推出的全新影院沉浸音效。它與杜比是兩種獨立標准,但都是關注於在聲音上製造「身臨其境」的效果。
不同的是,杜比全景聲在傳統的 5.1 或 7.1 聲道配置外,還要求有頂部的揚聲器,或是能夠將聲音發射到天花板上反射下來的設備,而 DTS:X 則堅持標準的環繞聲配置。
相對於杜比全景聲廳,DTS:X 的主要優勢還是體現在造價更低上,所以票價通常也會優惠一些。很多DTS:X 聲音系統會和中國巨幕廳搭配,效果也非常不錯。
ScreenX

雖然Screen X在2015年就落戶中國了,《移動迷宮》,《敦刻爾克》,《尋龍訣》等電影也都上映過「三屏」版本,但它被更多人關注還是在《波西米亞狂想曲》國內上映期間。因為片中高度還原了Live Aid現場20分鍾皇後樂隊的演出實況,在對於ScreenX能帶來更為震撼的音樂節「現場感」的期待驅動下,很多人即便在影院二刷三刷之後,也仍要再去體驗「三塊屏」的效果。

ScreenX由三塊屏幕組成,中間的主屏幕和兩側牆上的長條屏幕。

但它的一個小問題是,主屏幕與兩側的屏幕之間並不是無縫銜接的,中間會有一個黑條,看電影會有一點影響觀感。

看過的沉浸效果最好的ScreenX畫面應該是「堵車」戲,以司機的視角坐在車中,左右屏幕上都是兩側的車輛,身臨其境的煩躁感很到位。
可能正是因為ScreenX會有「封閉」的感覺,它帶來的「沉浸感」和弧形屏幕或者巨幕在觀感和心裡感受上都會有很大區別,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ScreenX更適合呈現上面提到的「堵車」或者「深海」之類的窒息感空間的原因。

4D

4D影廳是在提供3D效果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物理效果」,現在最常見的是4DX。除了伴隨畫面中人物動作的晃動和震動以外,更豐富的「特效」如吹風,煙霧,泡泡,水和雨水,甚至配合劇情模擬的氣味都能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感受到。

最早的一家4DX影廳出現在韓國首爾,現在4DX已經遍地開花。之前聽一個看《血戰鋼鋸嶺》而不小心買了4D場的朋友說,在看電影的時候被密集的晃、捶、噴水等效果折騰到中途放棄座位,之後跑到過道,坐在樓梯上看完了後半場電影。
還沒有體驗過4D院線片的我於是特意到網上搜了4DX的宣傳片,截幾張圖大家一起感受下……
親身體驗飛車。

不過我又發現,4DX功能介紹的這張圖上有一個「掃腿」看起來非常厲害,感覺如果是看一部恐怖片,這應該是非常值得一試的體驗。

4. 電影中的三點照明系統是什麼

三點照明法是3D用光的一種基本方法,它簡便易行,並且可以適用於很多類型的場景中,特別是靜幀場景。事實上該種方法被廣泛使用於各個領域,例如攝影、電影電視等等。下面我們將會比較系統和精確地了解3點照明法的具體內容。

三點照明法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使用3個燈光的方法。這三個燈光分別是:關鍵光Key Light、填充光Fill Light和背光Back Light。正是這三種燈光構成了經典的3點照明法。在3D場景中,我們仍舊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為物體打光。一下我們將會簡單地練習一下這種照明法。

1.從全黑開始

首先載入一個場景,最好是一個單個物體的場景。確定場景內沒有任何默認的光源,也沒有全局環境光。當你添加第一盞燈光時,場景內不能有任何地光源存在。

2.添加關鍵光

關鍵光是物體的主要照明燈光,它定義了大部分的可視高光和陰影。你的關鍵光代表了場景的主光源,例如陽光、窗戶或是天花板上的吊燈。但是關鍵光不必一定處於這些光源的實際位置。

建立一個聚光燈Spot Light作為關鍵光。在頂視圖中將關鍵光向側邊(向左或是向右)偏移15到45度。在側視圖中將關鍵光抬高,高過攝影機,使其以高於攝影角度15到45度的位置照射物體。

關鍵光要亮於任何正面照射物體的光源。關鍵光的亮度必須達到足以使一個不光滑的物體(也就是沒有高光)在渲染場景內正確顯現。

關鍵光是場景中陰影的主要產生光源,並且產生最深的陰影。同時高光也是由關鍵光所觸發的。

3.添加填充光

填充光對有關鍵光產生的照明區域進行柔化和延伸,並且使得更多的物體提高亮度以顯現出來。填充光可以用來模擬來自天空的光源(除了陽光以外)。或是第二光源,例如台燈,或是場景中的反射光。因為填充光有著上述功能,所以您可以在場景中添加數盞填充光。一般使用聚光燈作為填充光,但是點光源亦可應用。

在頂視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填充光應該處於同關鍵光相反的角度上,也就是說如果關鍵光在左側,填充光應該在右側。但是永遠不用使您的光源100%對稱。填充光要到達物體的高度,但是應該低於關鍵光。

大部分情況下,填充光可以有關鍵光的一半亮度(也就是關鍵-填充光比2:1)。如果您想要一個更陰暗的場景,您可以將填充光設置為關鍵光的1/8亮度。(也就是關鍵-填充光比8:1)如果多個填充光相互交織重疊,它們亮度的總和仍舊不可超過關鍵光。

填充光不一定要產生陰影,很多情況下填充光陰影也確實是略去的。如果要模擬反射光,將填充光的色調調整為同環境色彩一致。填充光通常設置為僅僅照亮漫反射區域(也就是不產生鏡反射高光)。

4.添加背光

背光給物體加上一條「分界邊緣」,使其從背景中分離出來。

在頂視圖中添加一個聚光燈,將其置於物體之後,攝影機的對面。在右視圖中將背光放置於高於物體的位置。

調整背光直到其在物體的頂部或是側邊產生一個漂亮的亮光鑲邊。(所以有人稱邊緣上的亮光為Rim Light鑲邊光源)背光的亮度可以任意調整,以使其在頭發或是物體的邊緣產生一條亮光。一個明亮的背光通常要投射陰影,除非您可以通過精確的定位來避免產生陰影得我需要。

一個背光決不是背景光,它的全部功能就是在物體頂部或邊緣產生光邊,如下圖所示。

好了,以上就是三點光照法的全部內容。簡單,但是極為實用。可以廣泛用於各種場景和物體的照明。雖然看著很簡單。但這個很實用。下面是3D燈光陣列全教程:

我們在進行創作前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燈光方案,燈光陣列就是其中的範例。典型的燈光陣列有以下幾種:鑽石形燈光陣列、金字塔形燈光陣列、圓頂形燈光陣列、環形燈光陣列、正方形燈光陣列、管形燈光陣列和綜合形燈光陣列。下面我就逐一介紹:

一. 鑽石形燈光陣列

它由7個燈光組成,其中有一個主光和六個輔助光(有的書上也將其稱之為「外圍光」)。主光強度是所有燈光中最強的,它給出該3D燈光陣列的主要顏色。六個輔助光形成鑽石形排列,給出的是和主光不同的顏色。外圍燈光既可以是陰影投射燈光,也可以是無投影光。

二. 金字塔形陣列

這種燈光陣列有六個燈光呈金字塔型排列。主光位於金字塔基點之上的軸中心;四個燈光位於塔底,一個燈光位於塔頂。這個塔形也可以轉換成倒塔形,主燈光位於下面的塔尖部位,其他燈光為於塔的基面上。

三. 圓頂形燈光陣列

這個陣列在製作時很費事,但卻是最有用的陣列之一。它通常由8到16盞燈組成,呈半球形排列。這種類型是金字塔形陣列的一個變種。它也可以像金字塔形燈光陣列一樣反轉成型。在模擬天空光時極為有用!

四. 環形陣列

這種陣列通常由12到16盞燈組成,它們圍繞著主光呈圓形排列。環形燈光陣列可以排成水平、垂直甚至是傾斜的。環形的每一半都有自己各自的顏色(呵呵,其實你完全可以將每一盞燈都設置為不同的顏色,這樣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也是最為重要的燈光陣列之一,MAX中的光能傳遞模擬場景就可以採用環形陣列完成。

五. 正方形陣列

這種陣列由9個燈光形成網狀排列,具有最大強度的主燈光位於網格中心;8個輔助光占據各個角。

六. 管狀燈光陣列

這種陣列至少由9個,至多由25個以上的燈光組成,主燈光位於圓柱的中心軸上。輔助光圍繞著主燈光排列在兩側。

七. 綜合形燈光陣列

這種燈光陣列說白了就是將各種燈光陣列混合起來使用。實際上它才是真正有實用價值的燈光方案,廣泛用於復雜場景的照明中(比如模擬照片級現實場景)。綜合形燈光陣列中可以沒有主光,只需由外圍光組成並按形狀排列。

以上所說的是幾種典型的燈光解決方案,它們的使用方法可謂是千變萬化。朋友們只有多多練習才能搞懂燈光布局的精髓。這篇教程中所講的內容也適用於任何3D製作軟體。

5. 電腦屏幕上有大片的密集光點、還一閃一閃的看電影時比較明顯、

應該是壞點,壞點超過三個就可以去客服,如果你的電腦沒有過保修期的話,客服會免費給你換屏

6. 一部電影名,有一個鏡頭是那個男主角看這一個大熒幕上的一堆數字,數字好像暗示著某些東西。

《地球毀滅密碼》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

7. 為什麼說屏幕上的電影是三維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三維是指在平面二維系中又加入了一個方向向量構成的空間系。
判斷三維的標准:

所謂三維,按大眾理論來講,只是人為規定的互相交錯(垂直是一個很有特性的理解)的三個方向,用這個三維坐標,看起來可以把整個世界任意一點的位置確定下來。原來,三維是為了確定位置。
三維既是坐標軸的三個軸,即x軸、y軸、z軸,其中x表示左右空間,y表示上下空間,z表示前後空間,這樣就形成了人的視覺立體感,三維動畫就是由三維製作軟體製作出來的立體動畫,實現再發展的趨勢。
所謂的三維空間是指我們所處的空間,可以理解為有前後--上下--左右 如果把時間當作一種物質存在的話再加上時間就是四維空間了。 但是不難理解為,你可以在時間里任意往來 回到過去 ,只是應該理解為"剛才"和"現在"是不同的物質存在, 可是你不可能回到"剛才"和"過去" 。
三維是由二維組成的,二維即只存在兩個方向的交錯,將一個二維和一個一維疊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三維。
三維具有立體性,但我們俗語常說的前後,左右,上下都只是相對於觀察的視點來說。沒有絕對的前後,左右,上下。

8. 我在鹿成影院看電影 點擊了 播放器全黑的 左上角有三個小圖形

其實表面上是卸載了,但是注冊表裡和WINDOWS里還是有那些殘余的程序的
我一般都是用金山,先注冊免費,用著也是免費的,裡面有個掃描隱秘軟體的功能,可以全面殺掉的,你可以去下一個
還有就是
你家用的是XP系統吧?
下次你再打開的時候在地址欄下面有個禁止彈出框,你右鍵點開,然後自己安裝AX就好了
呵呵,我目前就知道這么多,
真不行了,你就重新裝一個MIDER吧

9. 上網看視頻電影為什麼一個屏幕分上下,一個大屏分成兩個屏!

主要是由於硬體加速而產生的問題,也可能因為flash插件的故障,主要方法有四種:
一、flash插件修復
1.重新下載新的flash插件。
2.通過殺毒軟體軟體下載項下載flash分屏修復工具。
二、關閉硬體加速
3.右鍵點擊電腦桌面 打開「設置」標簽卡 選擇「高級」 打開「疑難解答」選項卡 將「硬體加速」一欄中的「硬體加速"調節器從「全」拉到「無」
4.右鍵點擊正在播放的視頻 打開「設置」標簽卡 打開「顯示」標簽卡(下方五個圖標中第一個) 點擊取消「啟用硬體加速」(把對勾去掉)
如果還不對,說明系統壞掉了,不是軟體問題而是硬體問題,需要重裝電腦或者更換主機。

10. 電影和電視為什麼會有很多區別

電影的現場感更好,而且觀看的人多,比較有氣氛。而且屏幕又大,場地又廣。再者電影是你花錢看的,又不能轉台,心裡會想說,必須得看完...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屏幕上為什麼有三個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市值多少 瀏覽:998
電影裡面怎麼截視頻 瀏覽:705
如何講電影存入u盤 瀏覽:342
終結者2018電影免費下載 瀏覽:513
金都電影為什麼不在內地播 瀏覽:353
一路順風電影包貝爾高清免費 瀏覽:318
韓國講述學生時期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49
日本免費H電影 瀏覽:864
火槍打鐵布衫是什麼電影 瀏覽:560
極限特工電影網免費觀看 瀏覽:101
可以推薦幾部好看的電影嗎 瀏覽:668
老男孩筷子兄弟微電影刪除了哪些 瀏覽:733
秋風落葉什麼電影呀 瀏覽:20
角頭2電影在線觀看高清完整版免費中文 瀏覽:370
中國電影博物館是為了紀念中國電影多少周年 瀏覽:995
天氣預爆電影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754
蘇打優選適用廣州哪些電影院 瀏覽:249
什麼射擊電影好看 瀏覽:418
正規私人電影院如何判斷 瀏覽:854
在雲南取景的外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