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面紗」這部電影是什麼是拍的
拍攝日期
2005年11月7日
② 有關電影《面紗》的幾個問題
問題太多了
無法一時回答
說實在的當時看完了
並沒有多少感覺
直到第二遍看時才有些感動
片尾
當她平靜地拒絕了曾經被自己視為夢想的男人牽著兒子過馬路時
那一刻
她很美
③ 電影《面紗》如何 認為男主是什麼樣的人
電影講述20年代倫敦,一心只求擠身上流社會的虛榮女子吉蒂,甘願選擇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下嫁醫生沃特,婚後隨夫移居上海,然而難耐寂寞,旋即搭上英國外交官背夫偷情。面對不忠妻子,沃特毅然決定舉家前往霍亂肆虐的農鄉行醫,作為對她的最大懲罰。浮世紛擾,每天與死亡和絕望擦身而過,夫妻倆卻發現了另一片天地,在遙遠的異鄉第一次走近對方男主在中國香港謀職、生性孤僻的醫生。在知道吉蒂背叛自己後,毅然選擇帶吉蒂遠赴霍亂區,在霍亂區幫助當地的居民找到了生病的緣由,但自己卻不小心染上了霍亂而離去。
④ 電影《面紗》女主角在男主角死後,看到男主角生前圖畫的紙,後哭得很慘的,上面寫的是什麼
是這樣的,記得有這么一個場景么?在kitty問walter在寫什麼的時候,Walter擋住稿子,告訴她在寫關於本地西紅柿的鹽鹼度,並說kitty不會感興趣。其實是在寫對她的愛情,外國一向把愛情比喻成西紅柿一樣的「毒蘋果」,在結尾是kitty發現了稿紙上滿滿的愛 自然哭得很慘
⑤ 求電影面紗的簡介
劇情介紹:吉蒂為了逃離20年代倫敦浮華卻又空虛的社交圈,也為了防止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沉默寡言的醫生沃特・費恩的求婚。費恩在把吉蒂帶到上海後,便迅速地投入到了他的細菌學研究中去。孤獨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發生了婚外情,當費恩發現時,他羞恨交加。為了報復,也為了重整自己的生活,費恩決定孤注一擲,帶著吉蒂遠走霍亂肆虐的偏遠城鎮。
沃特從一塵不染的研究室走向了瘟疫流行的最前線,他慢慢地協助控制了當地的疫情。吉蒂則開始在一家由法國修女住持的修道院兼醫院中做義工,並逐漸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和意義。沃特和吉蒂終於可以互相敞開心扉,但就在他們日漸親密的同時,沃特染上了霍亂。沃特的生死決定了他們新近迸發出來的激情能否轉化為永恆的愛情……
⑥ 看過電影<面紗>嗎有人說很感人,它感人在哪看過的回答。
我看過的親,影片宣傳力度不大,根據毛姆的同名小說《 The painted veil 》改編,與小說相比變化很大,幾乎可以看作是兩個故事。電影講述了上個世紀20年代,一對新婚的英國夫婦來到上海。丈夫是一個細菌學家,在上海主持一個英國政府的實驗室。到中國後不久,妻子就有了外遇,丈夫悲憤交加。此時正好內地爆發霍亂,大量村民死亡,於是丈夫自願申請攜妻子前往疫區擔任醫生,企圖用這種方法報復妻子。在疫區的遭遇使兩人重新認識了彼此,正當他們試圖恢復感情的時候,丈夫卻染上了霍亂......《面紗》是一部非常抒情的愛情電影,配上廣西優美的山水風光,使它更像一首平緩而憂傷的愛情詩。美國媒體將它評為2006年10大影片之一,並獲得金球獎最佳配樂提名;非常的平靜含蓄,愛的表達顯得非常沉默;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和你我他的生活聯系很緊密,很真實,給人最深的觸動;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用,煩請給我一個「好評」吧,互幫互助、我為人人,祝您生活愉快,每天都是好心情(*^-^*))
⑦ 電影《面紗》為什麼叫《面紗》
《面紗》原是毛姆(英)寫的劇本小說。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戲劇家。他出生於律師家庭,曾在倫敦情報部門工作,戰後周遊世界各地。他一生共創作了長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150多篇、劇本30多部。不過毛姆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卻很謙虛:「我只不過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個。」作為奧斯卡·王爾德風化案之後的一代英國作家,毛姆在自己的作品中小心避免了與同性戀有關的各種題材,盡管他本人也曾擁有一段長達三十年的同性戀情。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幼年的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接受了坎特伯雷的國王中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在這里,毛姆沒有取得學位)的教育之後,毛姆成為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實習醫生(1892-1897)。1897年,他根據自己在倫敦蘭貝斯貧民區做助產醫師的經歷寫成了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這本書出版後銷路很好,這使得毛姆下定了棄醫從文的決心。從1903年起,毛姆開始戲劇創作。1907年,一部關於婚姻與金錢的喜劇《弗雷德里克夫人》再次為毛姆贏得了聲譽。1908年,一時間有四部毛姆的戲劇作品在倫敦上演,真可謂盛況空前。毛姆的輕喜劇作品深受王爾德的影響,通常以中產社會世俗背景下愛情和婚姻中的波折為主題。他一生創作了三十多個劇本,其中較著名的有《圈子》(1921),《東蘇伊世》(1922),和反戰戲劇《For Services Rendered》(1932)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40歲的毛姆加入了法國的紅十字急救團。在西線服役時,他遇到了22歲的美國人吉拉爾德·哈克斯頓。哈克斯頓外向活潑、精力充沛,與由於口吃而不善交際的毛姆恰成互補。毛姆遂雇哈克斯頓為自己的私人秘書,兩人的伴侶關系一直保持到哈克斯頓1944年去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戰中,毛姆受英國軍事情報部駐法國總領約翰·瓦林格爵士之邀,作為特派人員往返於倫敦總部和歐洲大陸之間,為軍情部在歐陸的其他情報人員穿針引線。毛姆的這些經歷為他後來創作的一些間諜小說,如《阿申頓》(1928),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1915年,毛姆與慈善家托馬斯·巴爾那多博士的女兒茜瑞·威爾卡姆生下一個女兒。茜瑞當時是個有夫之婦,但她次年與丈夫亨利威爾卡姆離婚,並與毛姆結婚。但是婚後,毛姆大部分時間與哈克斯頓生活在一起。這對同志伴侶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攜手同行,游覽了中國、印度、拉美等地。毛姆作為「世界旅行家」的稱號也由此而來。在這些旅行中,哈克斯頓好比毛姆的眼睛與耳朵,在與旅途中各色人等的交往中,為毛姆搜羅了大量「奇聞軼事」,而這些故事日後則成為毛姆小說創作的源泉。1927年,茜瑞終於不堪這番冷落,與毛姆離婚。茜瑞後來在自己的事業——室內設計——中取得了相當的成功,算是對她婚姻失敗的一點補償。
毛姆最知名、最暢銷的小說《人性的枷鎖》(1915)也是在一戰期間出版了。毛姆去世前,這本書的銷量就已超過一千萬冊。在這部半自傳性作品中,作者將自己的口吃換成了小說主人公菲利普的跛腿,描述了一個青年成長的歷程。隨後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1919)同樣也獲得了巨大成功。此書中,毛姆以法國畫家保羅·高庚的生活為原型,講述了一個英國股票經紀人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為逃避世俗到南太平洋的小島大溪地作畫家的故事。毛姆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總是對應著某個對毛姆有重要影響的現實人物,如小說《尋歡作樂》(1930)以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為創作原型,晚期作品《刀鋒》(1945)映射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刀鋒》中主人公拉里在尋求自己精神家園的苦旅中,最終在印度的苦行主義和神秘氛圍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除了這些優秀的長篇小說,毛姆還是一個出色的短篇小說家,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大王。他的短篇小說有一百多部。他的短篇小說《雨》,收錄於小說集《葉的震顫》(1921),後來還被改編成一部成功的電影。
1926年,毛姆在法國境內的地中海度假勝地里維埃拉買下了瑪萊斯科庄園別墅,毛姆的後半生除去旅行,基本上就是在這里度過的。1940年,毛姆搭上一艘煤船逃離法國。二戰期間,毛姆生活在美國。1946年,毛姆回到法國里維埃拉。設立了薩姆塞特·毛姆獎,獎勵優秀的年輕作家,鼓勵並資助他們到各處旅遊。1948年寫最後一部小說《卡塔麗娜》。此後,僅限於寫作回憶錄和文藝評論,同時對自己的舊作進行整理。1952年,牛津大學授予毛姆名譽博士學位。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圖魯茲大學分別授予他頗為顯赫的「榮譽團騎士「稱號。同年1月25日,英國著名的嘉里克文學俱樂部特地設宴慶賀他的八十壽辰,在英國文學史上受到這種禮遇的,只有狄更斯、薩克雷、特羅洛普三位作家。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榮譽侍從」稱號。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國里維埃拉去世,享年91歲。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內。死後,美國耶魯大學建立了檔案館以資紀念。
由於奧斯卡·王爾德事件對英國文化界的沖擊和警示,毛姆和他同時代的大部分英國知識分子一樣,對「同性戀」這個字眼採取了明智的迴避態度。在毛姆的作品中,你很難找到與此有關的內容,甚至在毛姆的生活中,也只有少數較親近的朋友知道毛姆的同性戀情。也正因為這樣一種保守的社會環境,毛姆只好在旅遊和寫作中尋找自己心靈的避風港灣。
毛姆的小說《面紗》是一部表現女性精神覺醒的經典作品,是毛姆最為暢銷的作品,在上個世紀的英國出版時曾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因為小說中的人物的名稱與當年的香港官員同名,該書曾經引起名譽權官司,以至於毛姆不得不將故事發生地改為「清廷」,而出版社也不得不將書收回重印。
⑧ 有關<面紗>這部電影
A La Claire Fontaine
À la claire fontaine 泉水何其清澈
M'en allant promener 我以漫步踟躇;
J'ai trouvé l'eau si belle 水光何其瀲灧
Que je m'y suis gné 我以沐浴身心。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敢或忘。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敢或忘。
Sous les feuilles d'un chêne 華蓋蔭蔭之下,
Je me suis fait sécher 我得擦拭浮塵;
Sur la plus haute branche 枝繁葉茂深處,
Un rossignol chantait 聞得夜鶯啼聲。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得或忘。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得或忘。
Chante rossignol chante 夜鶯聲聲歡鳴,
Toi qui as le cœur gai 為有胸中愛情。
Tu as le cœur à rire 你可一展歡笑,
Moi je l'ai à pleurer 我卻難掩悲音。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可或忘。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可或忘。
J'ai per mon amie 我已永失愛侶,
Sans l'avoir mérité 緣去無跡可循。
Pour un bouton de roses 只為一束玫瑰,
Que je lui refusai 揮手竟如浮雲。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無時或忘。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無時或忘。
Je voudrais que la rose 只冀望那玫瑰,
Fut encore au rosier 仍有昨日光彩。
Et moi et ma maîtresse 我與昔日遊伴,
Dans les mêmes amitiés 度過安寧時光。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能或忘。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能或忘。
À la claire fontaine 泉水何其清澈,
M'en allant promener 我以漫步踟躇。
J'ai trouvé l'eau si belle 水光何其瀲灧,
Que je m'y suis gné 我以沐浴身心。
J'ai trouvé l'eau si belle 水光何其瀲灧,
Que je m'y suis gné 我以沐浴身心。
⑨ 美國電影恐怖《面紗》講的劇情
倫敦姑娘吉蒂(娜奧米·沃茨飾),為了逃離20年代倫敦浮華空虛的社交圈,也為了防止自己變成一位老姑娘,吉蒂接受了沉默寡言的醫生沃特·費恩(愛德華·諾頓飾)的求婚。一起來
到上海後,沃特迅速投入到細菌學研究。孤獨的吉蒂和迷人的已婚男子查理·唐森(列維·施瑞博爾飾)發生了婚外情。沃特發現這一切時,他悔恨交加。心有不甘的他為了報復,也為了重振自己的生活,決心孤注一擲。
於是沃特帶著吉蒂遠走霍亂肆虐的偏遠城鎮,協助當地控制疫區的疫情。吉蒂則在一家修道院做義工,她逐漸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和意義。沃特和吉蒂終於可以相互敞開心扉,但就在他倆日漸親密的同時,沃特卻染上了霍亂。沃特的生死決定了他們剛剛迸發出來的激情能否轉化為永恆的愛情。
我覺得因為是改變自同名小說<面紗>,所以電影才叫這個名字吧.如果你問小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我覺得可能是女主角一直和她的丈夫中間有隔閡,就像面紗一樣,總是模糊不清的,雖然在最後他們的感情終於向對方袒露出來,但是仍然無法阻擋天人相隔的悲慘結局.就像面紗一樣,揭開就能坦然相對,如果一輩子不揭開,一輩子就無法相互了解.而且就像海報上的那句話"真愛,一生中只揭開一次",我是這樣理解的,而且在最後她再遇到以前的情人時,非常坦然,這就是那一生中只揭開一次的面紗,在愛人死後永遠不會再被揭開了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