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百謝團長原型
謝晉元。
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勛章」(第69號)。
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殺害。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晉為陸軍少將。上海30萬民眾前往「孤軍營」弔唁,瞻仰遺容 。
(1)八百電影中謝團長提到有個什麼國際會議擴展閱讀
文革中,紅衛兵毀謝晉元墓。文革結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萬國公墓重建其墓,以彰其「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光輝業績。
198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展出了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事跡圖片,深受中外觀眾好評。
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將國民黨軍「八百壯士」與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並稱為「英雄群體」,稱他們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
2014年,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⑵ 電影八佰謝團長是誰演的
是演員杜淳。1981年5月22日生於河北省保定市,中國內地男演員,200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出演管虎執導的抗戰電影《八佰》,飾演謝晉元。
⑶ 電影八佰為何會引發極端的爭議
電影八佰為何會引發極端的爭議?人紅是非多,雞蛋里挑骨頭,用這兩句話說這個比較合適,有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心理在作祟,一部電影的好壞,取決於它的編劇、導演、演員、後期,當然創意是首要的,它想表達什麼?核心價值是什麼?我們知道八佰是一部抗戰片,在九一八來臨之前,讓中國人再次了解一下那個年代普通人是如何愛國的,面對外辱,中國人應該如何做,我想這可能是影片想表達的,至於某些人說的「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得表揚」其實恰恰問題就出在這里,我們要拿出典型來做例子,越是大眾的越有效果,如果都是英雄才能做到了,普通老百姓就只能敬仰了,無法共鳴和激勵的作用就會小了,正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為,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激發愛國情懷。
《八佰 》電影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個戰爭,或許有很多人不熟悉,但談起淞滬會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次戰役是發生在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它的結束標志著淞滬會戰的失敗。
不過電影有些適當的爭議,也是好事一樁,可以為今後更加完善提供參考,不過,上綱上線是沒必要的。
⑷ 八佰謝團長原型
謝晉元,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著名抗日英雄。
1925年,謝晉元在聲援「五卅運動」示威大遊行的斗爭中,目睹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暴行,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封建軍閥作亂,人民不得安寧。
同時,也看到了人民的革命力量,看到了周恩來親自組織黃埔軍校學生參加示威遊行。於是,謝晉元毅然投筆從戎,並賦從戎詩一首:「河山破碎實堪傷,休作庸夫戀故鄉。投筆願從班定遠,千古青史尚流芳」。
(4)八百電影中謝團長提到有個什麼國際會議擴展閱讀
「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這是在《八佰》中,謝晉元說過的一句旁白。謝晉元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他受孫元良之命,堅守上海最後一片陣地,即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在這里,他率領將士們浴血奮戰,展示了中華兒女誓死保衛家園的信心和熱血,而八百壯士的事跡也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
⑸ 電影《八佰》中有哪些細節打動你
《八佰》一刷看震撼現場,二刷看細節,這些動人細節你發現了嗎?
作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大片,《八佰》沒有讓觀眾失望。截至目前,票房已經突破6億,僅周六單日票房便突破2億,破2020年單日票房全球紀錄。給剛剛復甦的電影市場打了一劑定心針。
四、不再沉默的歌女
影片中有位中俄混血的歌女,夜夜在對岸的燈紅酒綠中吟唱,她聲音婉轉動聽,是倉庫里戰士們每日溫暖的慰藉。
她看得見對岸戰士的一舉一動,除了特意為他們唱歌,還在一片議論聲中給軍資籌備處留下一疊現金,面對身旁嚼舌根的婦女,她只回應一句:我父親是中國人。
這場戰役,不只是「八百壯士」的戰役,而是全部中國人的戰役,只要身體里流淌著國人的血液,內心都會有種激盪與凝聚,都不會置身事外。
五、穿越時空的味覺記憶——酒釀圓子
影片在一位老太太的溫柔講述中緩慢開場,四行倉庫的戰爭時,她還是個孩子,留在記憶里的畫面不是炮火紛飛,而是那碗甜甜的酒釀圓子。
後來在對岸擁擠嘈雜的人群中,隱約聽到小女孩喊叫著吃酒釀圓子的聲音,心中一酸,或許對面還是少年的小湖北來到上海,也是想吃上一碗正宗的酒釀圓子。可他只能在戰壕中飛速成長,與嚮往的生活擦肩而過。
也許老太太記憶里的這份甜,就是像小湖北這樣的少年戰士拼盡全力守護來的。八百壯士,身處地獄,守衛天堂。
這樣的細節在影片中還有很多,謝團長的家書,陳樹生空缺的照片,對岸歌女的吟唱...《八佰》在細節處理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更多的動人細節,還是應該由觀眾親自挖掘,因為觀影後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八佰》還在持續熱映中,影片不僅有恢宏震撼的戰爭場面,還有值得細挖的細節。喜歡探究細節的網友也許已經買好了二刷的電影票,等待挖掘更多驚喜。不想被劇透的觀眾,還是早點去看吧。
⑹ 電影八佰多長時間
八佰片長2小時27分鍾。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
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
「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⑺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主將對外宣稱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憑著坦克和飛機的優勢,對國軍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派遣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10月26日,由於閘北地區抵抗越來越艱難,當局決定撤出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獨留下88師來防守。
她問謝晉元有多少人的時候,謝晉元告訴讓有800人,才有了之後八百壯士的說法。從27日到30日,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關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戰斗,退出戰場。日本在這次戰斗中損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
《八佰》展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年僅20歲四川娃的陳樹生,掛滿了手榴彈,跟日本軍人同歸於盡,寫下的血書是「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姜武飾演的老鐵,原本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後拿著大刀,唱著戲曲,奮勇殺敵。
真是這群人,面對大敵當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這人性的閃光點,才顯得可貴。這也是《八佰》展現的,也是四行倉庫守軍們當年進行的,我們珍愛和平,我們反思戰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錚錚鐵骨,我們才能有當下美好的生活。
⑻ 電影《八佰》裡面提到的那個會議是什麼來著
是布魯塞爾會議
如圖所示,有圖有真相。
⑼ 電影《八佰》第二日發生了什麼
死守四行倉庫,正是出於士兵素質太差的無奈之舉。蔣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師全師死守閘北,為全線撤退的40萬大軍斷後,並向租界內的全球媒體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犧牲意志。師長孫元良據理力爭指出,第88師火線補充五次,全師都是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較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若按照委員長的命令,新兵可能會陷入混亂,在全球媒體鏡頭前「被敵軍任意屠殺」,貽笑國際。
縮小死守規模,反而能達到宣傳效果。孫元良選定外觀堅固的四行倉庫,配置一營兵力死守。這個「非典型陣地」,老兵看來不堪一擊,新兵卻會得到安全感,才能從容為國赴死,達到國際宣傳的目的。於是,全師死守閘北計劃縮小為一營死守四行倉庫。唯一目的就是整營官兵慷慨戰死,在全球媒體前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意志。對軍人而言,這是很憋屈的一個戰斗,卻創造了對日抗戰永恆不朽的宣傳奇作。
炮兵不開炮,攻堅一籌莫展,在全球媒體前開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持續4天。蘇州河南岸的觀眾親眼見證第10大隊傷亡狼藉,而楊惠敏送旗、陳樹生捨身炸日兵以及謝晉元一槍擊斃200米開外日兵等精彩畫面,更燃起全球媒體同情中國的輿論熱潮。孤軍誤打誤撞,打贏了宣傳戰,也就不必非得戰死在四行倉庫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時,第10大隊才以步兵炮與迫擊炮猛烈射擊四行倉庫,「最激烈時,每秒鍾發炮一響。轟轟之聲,震破長夜的沉寂」。就在這個深夜,第1營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壯士成為抗日戰爭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軍楊惠敏以參加世界青年和平大會為名,出洋宣傳,引發旋風,受到羅斯福與希特勒的召見。四行孤軍的英雄們則成為媒體焦點,無數的訪問與演講,產生巨大號召力。
最快捷的宣傳法還是拍電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壯士》,成為抗戰年代最經典宣傳片。1975年,國民黨黨營「中央電影公司」拍攝《八百壯士》,由林青霞主演,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戰爭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壯士電影了。
望採納
⑽ 有誰知道刺殺八百壯士謝晉元團長的叛徒名字
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尤耀亮
4月24日,星期四,三天的淫雨剛止,天空一片陰霾。謝團長象往常一樣四點半起床,五時以後前往操場指揮孤軍官兵早操。各連列隊報數以後,營值星官喊口令,隊伍沿著大操場自北向南跑去。謝團長一個人自旗桿前講台上走下,站在大操場門口,察看和檢查遲到士兵的情況。
5時50分,二連的下士郝鼎誠、四連的下士張文清、尤耀亮,上等兵張國順四人,從大禮堂方向走來,他們想趁早接近白俄崗哨,准備沖出去。
謝團長未想到這些人心懷異志,還問:「你們為何遲到?」
郝鼎誠暗暗對幾個人說:「怎麼辦,團長又要找麻煩了。」
尤耀亮:「再被他關禁閉,我們就都死定了。」
張國順:「放倒他,說不定我們就能出去了,先出去再想辦法。」
張文清:「管不了那麼多了,還是別和團長沖突。」
可他們無法饒過正向他們走來的謝晉元。
郝鼎誠想到死在鐵絲網外的櫻木,主動沖了過去,一邊激動地說:「團長,你不是要當民族英雄嗎?今天我們成全你的名節!」說完郝鼎誠拿出身藏的匕首當先刺向團長面門,隨後在頭胸各部猛戳,其餘三人也幫同主凶一趨而前,將團長凶毆,致左太陽穴及咽喉等處被刺,其他部位也多處受傷,當場倒地。
謝晉元用最後的力氣,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臟,意思是要他們刺中要害才能殺死他。
張文清首先松開手,哭著說:「我再不出去,我哥的仇還怎麼報?我怎麼對得住張家的祖宗!」
張國順也哭著說:「你不該丟了我那雙鞋啊,那是黃梅興旅長的東西,那裡面有黃旅長的血!」
只有尤耀亮比較鎮定,他說:「乾脆點,免得團長受苦!」
郝鼎誠抽出刀,望著痛苦得抽搐的謝晉元,竟然不敢再刺。
尤耀亮站起身,狂笑道:「我們就要出去了,我們就要自由了!自由,你他媽的代價真是高啊!」
當時,跑步的隊伍正沿操場南邊向東,折轉向北,剛有點蒙蒙亮再加上陰霾如霧的天氣,大家只看到團長和幾個人擁擠在一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團附上官志標當先率領大家奔過去,一見團長被刺倒地,身上都是鮮血,立即抓捕兇手。因首當其沖,上官志標左肩、左額、腰部六處受傷而昏倒。
郝鼎誠並不抵抗大家的群毆,還高喊著:「我們幾個現時雖被你們所捕,但不久以後你們當可見我們被釋放。你們在二星期內,也可恢復自由了!」
這四個兇手無路可逃,俯首就擒,由官兵交萬國商團白俄士兵。
二連的李春林排長曾寄以一線希望說:「團長沒有死。」但是終因傷在要害,延至6時5分,民族英雄謝團長含恨離開了人間。
大家一面打電話叫來救護車,將負傷的上官志標團附送仁濟醫院,經醫生包紮救治,雖流血甚多,但幸未中要害,生命無虞。
一面電告工部局警務處,派遣警車將四名兇手押送戈登路中央捕房關押。聞兇手於數次審問時,對行凶動機均默不發言,致尚未獲得確實供詞。
謝團長的不幸遇害,使全營官兵處於一片悲痛之中,按照團長生前的規制,全體官兵公推雷雄團附負責營務,在統一指揮下,治喪工作緊張而有序地進行。先組織「孤軍營治喪委員會」,辦理善後事宜;將團長遺體移入其私人卧室,全體官兵依次在床前致祭,痛苦告別;萬國殯儀館派人來為團長清潔面容及化妝;以孤軍名義發表了訃告;晚七時,營內官兵舉行小殮。
重慶駐上海最高當局派代表鄭仕森等一行,冒滂沱大雨到營慰問,鄭仕森站在大雨中,高聲向沉浸在悲痛中的戰士們演講:「任何一個烈士的倒下,不代表抗戰沒有前途;四萬萬民眾,都記得你們,記得謝晉元,今後,由雷雄領導孤軍。你們的戰斗沒有結束!你們的戰場還是這里!不要絕望,不要傷心!你們的團長英靈不遠,他將和劉尚才等諸位烈士埋葬在此!護衛這一片中國的土地,讓我們的國旗繼續在這里飄揚,和四行倉庫一樣,孤軍營是打不垮的堡壘!是攻不破的軍營!雖然出了幾個兇手,但無損於你們這個光榮的,英雄的集體!蔣委員長為謝將軍送來天地正氣四個字,這股正氣,還靠各位發揚光大,銘記於心。」
雷雄領孤軍官兵齊喊:「天地正氣,天地正氣!」
民族英雄,一朝永訣,在場民眾,如喪考妣,莫不哀號凄愴。
4月25日上午11時,在大禮堂舉行大殮,儀式隆重,3000民眾參加,無不為之撫棺痛哭。禮堂布置極嚴肅,門前豎素色牌樓一座,內部遍布白幔,懸掛藍白布燈,左右分掛各方致送的輓聯,有上海煤球業三萬職工的「生也胡樂,一代完人愧後死;死得其所,四百萬眾哭先生。」三青團的「浩氣長存」等。靈台上置清酌、燃白燭,上懸謝團長騎白馬遠眺之大幅遺像,掛全體孤軍官兵挽匾「忠昭千古」,旁懸雷雄團附率全體官兵的輓聯。其旁分置各方致送花圈30餘只。其後牆上,分掛黨旗國旗,正中裝設霓虹燈之奠字。團長遺體即安置其前方。
大殮儀式由雷雄主祭,全體將士暨來賓均左臂系黑紗肅立。團長遺體著軍服,經化裝後,音容宛在,奕奕如生。當由官兵及生前友好十人,將遺體抬入棺內,上海難童教養院及平江兒童教養院各一隊樂隊,同奏哀樂,音調凄切,全體將士及來賓均為之淚下。平時對謝團長深為欽敬的女學生數人,將各人照片及綉有謝團長簽名的手帕置於棺內,並失聲痛哭。繼由全體靜默三分鍾,行三鞠躬禮,復奏哀樂,列隊繞棺瞻仰遺容時,無不涕淋不止,有小學生十餘人,竟至嚎啕大哭。團長靈柩由楠木製成,做工精細,蓋板上半截鑲水晶玻璃,價6000元。大殮完畢仍覆國旗,暫厝大禮堂,擇日下葬。
謝將軍遺體移靈。當局撥款一萬元作治喪費用;蔣介石下手令撥款五萬元作特恤金,請政府明令褒揚,所遺子女,由國家扶養。並通電各軍、師官兵,表示哀悼。另撥款五萬元,在中央軍校建造孤軍謝晉元團長紀念碑。
26日起,上海民眾大批湧向孤軍營,向敬愛的謝團長告別,膠州路新加坡路一帶人山人海,交通完全阻塞,白俄隊及警務處加派人手維持秩序。
張軍在紀念的人群中,並將余長壽拉到僻靜處,詢問道:「郝大哥為什麼要刺殺團長?」
余:「也許是他們被日偽方面收買了吧,為了錢,還是為了當官?」
張:「他們一離開孤軍營,不就失去了利用價值?」
余:「偽法院會怎麼審判?他們說關不了多久就會釋放的。」
張:「如果他們叛變,國人不會饒恕。」
雷雄派值星官與白俄隊交涉,拆去一段鐵絲網,另開一門,隊伍從大門進,經禮堂瞻仰遺容、鞠躬、獻花,立即離開,從膠州路另外一門出去。26日民眾入營一萬五千人。
27日為星期日人數更多,擁擠於營門外,警務處派紅色警備車兩輛停於大門口,並將海防路、新加坡路、膠州路一帶交通阻斷。至下午三時,人群越擠越多,捕房派人除帶有輓聯、祭物的人以外,余皆一律不放入營,當天入營民眾三萬餘人,多數為學生、青年、工人,也有工商界人士。
29日為團長蓋棺日,從早上六時起,新加坡路上即見人潮洶涌而來,自小沙渡路至孤軍營前,二人一隊即有綿延數十丈之行列。以後人群越聚越多,警務處仍將膠州路、昌平路一帶封鎖,僅開放新加坡路一處進入,到禮堂瞻仰遺容後,沿南面工部局小學竹籬笆缺口,從膠州路散去。至十二時蓋棺前,五個多小時,弔唁者達六萬餘人之多。
5月8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命令如下:
一、追贈謝晉元為陸軍步兵少將,此令。
二、陸軍少將第88師謝團長晉元,致身戎旅,夙著忠勤。26年抗戰軍興,日軍以全力攻佔淞滬,該團長率孤軍八百,守衛閘北四行倉庫,血戰四晝夜,英勇奮發,氣懾強寇,中外人士驚嘆贊譽。嗣遵令轉移駐地,環境驅迫,異常艱苦,卒能堅定不移,始終如一,洵足保持革命軍人之人格,為長期抗戰之矜式。
乃聞突遭狙擊,竟至殞命,深堪悼惜,應予明令褒揚,交軍事委員會從優議釁,用旌忠烈,而示來茲。此令。
5月10日上午八時,重慶各界人士在夫子池新運所舉行追悼會,各方代表將會場擠得滿滿的。委員長代表賀主任主祭,何、王、谷三部長及吳市長陪祭。
致詞的楊惠敏最後激動地說:「謝團長雖然犧牲了,但是還有我們四萬萬五千萬在戰斗中鍛煉成鋼的民眾,新的中國是會在我們的手裡創造出來的。」她飽含熱淚在背景放映電影《八百壯士》畫面時和全體參加的民眾一起齊唱《中國不會亡》歌曲。
上海各界的追悼會在5月11日上午11時舉行,會場布置庄嚴肅穆,立有謝團長巨幅畫像,高達二丈,由畫家冉熙、顧廷康繪制。因工部局警務處限定300人參加,故僅有孤軍營發函通知的團體,每單位推派代表二人,憑入場券參加,實到350人。下午二時,各團體公祭,也限定三百餘人。各界送來的輓聯、挽幛懸滿大禮堂內外,花圈、花籃和鮮花堆積如山,營區一片素色。其中,蔣委員長輓聯是:「艱苦矢成仁,終古光騰孤島血;英魂應不泯,從今怒吼浦江潮。」
數日內到孤軍營弔唁的民眾,據在大門口的王翻譯不完全統計,約在30萬人以上。追悼大會後,團長的靈柩安葬在孤軍營的金魚池旁小花園內,官兵們能天天祭掃、獻花和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