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雨人》問題...
據美聯社9日報道,美國鹽湖城的基姆·皮克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天才,他精通從文學到歷史在內的15個不同領域,能一字不漏地背誦至少9000本書的內容,但他在其他方面卻有些「弱智」,如不會穿衣服等。好萊塢電影《雨人》(RainMan)就是以他為原型。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他們上周已經用研究太空旅行對人體影響的高科技設備,對基姆·皮克的腦部進行了掃描檢測,試圖了解他的大腦的秘密。
能記住9000本書
據報道,現年53歲的皮克是一個自閉症患者,但也被人稱做「超級天才」,因為他在歷史、文學、地理、體育、音樂等15個不同領域都有著超凡的天賦。據為他進行腦部掃描的加州醫學中心主任理查德·波爾利稱,皮克的大腦不僅具有獨特的能力,並且所有證據顯示,隨著時間流逝,他的大腦彷彿也變得越來越聰明。
據報道,皮克經常在下午來到鹽湖城公共圖書館看書,每看一本書他都幾乎能過目不忘,有時候他甚至無聊地看電話號碼簿,並能將一本號碼簿上的名字和電話號碼一字不差地記住。據皮克的父親弗朗稱,當皮克還只有12到20個月大時,他就能記住父母向他朗讀的每一本書的內容,直到如今,皮克的大腦至少記住了9000本書的內容。
不過,皮克在其他方面卻顯得相當「低能」,如找不到抽屜、不會穿衣服等。
大腦有「數據儲存區」
皮克的故事給了好萊塢導演靈感,1988年奧斯卡獲獎電影《雨人》正是以他為原型拍攝的。這部電影也讓皮克出了名,電影播放後,皮克的生活也戲劇般地改變了。此前他很少與別人交往,甚至從不看別人的臉,但電影播放後,皮克開始漸漸改變自己,試圖與人們交往,到公共場所發表演講。
然而,皮克的「大腦奇跡」一直困惑著美國眾專家,據報道,當皮克出生時,醫生們曾發現他的頭蓋骨右半部有一個水皰,後來的測試顯示,皮克的大腦竟然沒有像普通人那樣左右半球分開,而是形成了一個單獨的、巨大的「數據儲存區」。
據皮克的父親弗朗稱,皮克大腦的這一生理狀況很可能正是皮克能記住超過9000本書內容的原因,但這也造成了他的運動技能遠遠落後於同齡人。
高科技解讀「自閉症天才」之謎
據美國宇航局研究小組專家稱,科學家們給皮克做了包括核磁共振斷層照影術在內的一系列檢查。測試結果將創建出一系列皮克大腦的精確三維圖像。
研究者們打算將新的三維圖像與1988年美國猶他大學神經學專家丹·克里斯汀森博士曾為皮克拍攝過的核磁共振成像圖像進行比較,以了解在這16年時間中,皮克的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何彷彿使他變得越來越聰明。
皮克的父親弗朗對記者說:「這次測試的目的是為了發現,當基姆在表達和思考問題的時候,在他的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全球約有50位白痴天才 孤獨症患者為何出天才?
時間:2006年09月24日09:34 我來說兩句(10)
雍忠瑋:看看移動員工的工資條 杜碧玉:日本電信運營商太囂張 更多精彩博客推薦
關注最火辣的網路話題
【來源:北青網—北京科技報】
丹尼爾·塔曼特
全球大約有50位白痴天才
現年27歲的英國男子丹尼爾·塔曼特堪稱天才,他擁有驚人的「記憶數字」能力,能將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後面第22514位。他不僅精通數10種語言,還創立了一家記憶技巧公司,專門教人如何更快更有效地學習數學和語言。
然而嚴重的孤獨症卻讓他自小無法與人正常交流,也無法理解常人的感情。他的世界裡只有數字,在那裡從1到1萬的每個數字都有著特有的顏色、紋理和情感共鳴的地方。
例如4代表害羞和安靜,6代表黑暗空虛……
不久前,本報曾獨家專訪過這位白痴天才。最近,丹尼爾·塔曼特又出版了他的自傳《誕生於憂郁日子》。
據統計,像丹尼爾這樣的白痴天才在全球已確診有50人左右。
可能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智能低下」與「天賦驚人」看似矛盾的兩個方面怎麼如此真實地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相信很多人曾看過電影《雨人》,男主角與丹尼爾有很多相似之處。《雨人》乃是真實故事改編成電影,真正的雨人金·皮克與其父法蘭·皮克目前居住於猶他州鹽湖城。金是一個機械記憶能力超強的天才。金的總智商約87(±3),然而根據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之推估,他的記憶智商約達220,幸虧他有高達220的記憶智商,始能將總智商提高到87(±3),如果他的記憶智商只有87(±3)時,他的總智商可能會低到智力測驗無法測得,他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重度或極重度智能障礙者,其間差異之顯著,舉世無匹。
像「雨人」和丹尼爾這種智能低下卻又在某方面擁有驚人天賦的人,被稱為「白痴學者」或「白痴天才」,也就是「孤獨症學者」。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智能低下」與「天賦驚人」 看似矛盾異常的兩個方面怎麼如此真實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孤獨症患者的人際關系智能受損,但沒有影響到其他智能的發揮
美國媒體曾報道,美國音樂特殊才能智障學者蕾絲莉(Leslie Lemke)從未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她十多歲時,首次聽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她毫不猶豫並且流暢地在鋼琴上彈出。她可以用鋼琴彈出任何她聽過的音樂,無論它有多長或多復雜。然而她不能握住刀叉、湯匙或用碗筷吃飯,最缺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當你對她說話時她很少能重復你的語句,連鸚鵡式的模仿都感困難。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劉正奎博士說,人的認知包括三方面: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對生理的認知(包括生老病死);對心理和情感的認知。患有孤獨症(通常所說的自閉症)的人對心理情感認知上存在障礙,缺乏認知他人情感的能力。
但是,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將人的智能分為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智能。這幾種智能之間相互獨立,例如音樂智能差的人,其語言智能可能很出眾。陳景潤的數學天賦在國內算得上首屈一指,但是他卻在人際關系方面相當缺乏經驗。可見這二者並不互相影響。因此孤獨症患者的人際關系智能雖然受損,但沒有影響到其他智能的發揮。
孤獨症患者缺乏其他刺激,往往重復做同一件事
另據報道,日本有一位美術特殊才能智障學者山本吉彥6個月時發現腦水腫,成為重度智能障礙者,直到6歲還無法完成大小便訓練,不會說話,嚴重的聽力損失導致語言障礙,12歲時他的心理年齡大約只有3歲,智力測驗結果智商23左右。山本在國中入學面談時,還無法回答諸如:「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一個學校畢業?」等簡單問題,也不會寫日本字母,精神心理學家的報告認為山本沒有接受教育的潛能,他好像喜歡無聲世界。既然他不喜歡語言,川崎鼓勵他每天用圖畫來描述他的生活,以圖畫來寫日記,於是山本開始每天專注於自己的畫,他可以如佛像一般,坐在他的座位上好幾小時不吵不鬧。
後來,他的畫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被譽為日本另一位梵谷(荷蘭印象派畫家)。其畫作先後在美國、日本等地展出。孤獨症患者往往重復做同一件事。由於他們不能感知別人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更執著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孤獨症患者的行為特點就是刻板的重復。而不斷重復恰恰又是行為訓練的重要方式。當重復達到一定數量,人的行為便形成模塊,可以下意識地對模塊進行自動加工,而不需要佔用大腦資源。而普通人雖然平均智力水平相對更高,但是他們每天需要接收和處理的信息量也很大。人的精力就像保鮮水杯里的水,常人要將水灑在各種不同的領域,才能滿足其生活和發展需要,因此每一份水可能只有很少的幾滴;而孤獨症患者也許只有半杯水,但是他們卻將這半杯水全部灑在同一個地方,效果就會十分明顯。
天才在任何群體中都有概率
另外,天才在任何群體中都有概率。無論是正常人群還是在某方面有缺陷的人群,都有可能誕生天才。在普通人群中也有能力超群的人。浙江定海縣一個僅21個月的幼女已經能認出1500個漢字。她在9個月時便表現出非同一般的記憶力,家裡的被子曬在陽台上,父母忘記收,她就用手指著窗外,呀呀地叫個不停。父親買回幼兒智力卡片,她只看一遍,就記住了二十幾張卡片的內容。
-文/本報實習記者 孫曉煜
延伸閱讀
孤獨症患者為何大多對數字敏感?
美國研究曾報告一對很有名的24歲同卵雙胞胎喬治和查爾斯,兩兄弟的智商分別是60與70左右,均屬智能障礙。由於家人受不了他們的怪異行為,當他們9歲時被送到列契渥斯村,這是一所位於紐約州希爾斯的州立精神醫院。
院內醫生在對他們進行研究時問到:「2020年的哪一個月的第一天是星期五?」
兩兄弟想了幾秒後答道:「三月、二月和十一月。」
醫生再問:「有哪些年的四月二十一日是星期日?」
答:「1957,1963和1946年。」如果不按年代次序排列,答案反而迅速而正確。
像丹尼爾這樣「學者孤獨症」患者多數會在數字記憶方面的天賦十分突出。再比如,前面提到的真雨人金·皮克所擁有的特殊能力領域很廣,但大多與記憶有關。所有人口數超過8百之美國城市,金都能告訴你該市有幾號公路經過、哪條鐵路或河流穿過市區或市郊、該市的郵政編碼,如果要看區域電視,應看第幾頻道。
還有一位美國人,名叫肯尼士(Kenneth),心理專家指出,肯尼士實足年齡能38歲,心理年齡11歲,識字不多,但他能告訴你美國每一個人口數超過5千的大小城鎮,美國排名前2千的各大飯店之名字、房間數及所在位置,統計3千座山與河流以及大約2千件主要的發明和發現。
劉正奎博士認為,患有孤獨症的人對數量化的敏感是一種本能。數量化是人構建對整個世界認識的最基本關系。新生兒就能分辨出1和3的區別,即使是動物也能對數量有基本的認識。而其他諸如邏輯思維、判斷力等高層次的能力,則需要後天的構築。孤獨症患者具有和常人一樣的先天能力,但是由於其接收信息的能力不足,只在後天的某些能力上有所欠缺。
名詞解釋
孤獨症學者(Autistic Savant):是個人存在主要的心理疾病或性格異常,或情感障礙(如孤獨症),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驚人的心理運作能力。部分孤獨症患者的認知能力,甚至於超出常人,具有極強數字記憶能力、美術、音樂等特殊能力。
「孤獨症」患者的治療訓練,必須有一個依託,通常是用其感興趣的事物對人類情感加以詮釋。比如丹尼爾可以通過數字初步了解他人的情感,這有助於減輕病症。
2. 關於電影《雨人》的問題
這部半公路片性質的電影展示給我們很多美麗的自然風光。沿著舊別克從早上開到晚上,從農村開到城市,從小鎮開到小城。 一路看過去,鬱郁蔥蔥的樹在公路兩旁站成整齊的兩列,汽車的駛過,在陽光下,給我們非常清新和明亮的感覺。兄弟倆走過風車遍野的強風地帶,弟弟的憤怒使得汽車也發狂,於是汽車駛出公路捲起濃濃的沙土灰塵漂浮在空中。這是鄉村的「骯臟」,但是相對於城市挺拔秀麗的高樓大廈中汽車尾氣的遍地開花而言,這種「骯臟」顯得那麼的純潔和干凈。
很多的鏡頭是通過雷蒙的視角展示給我們的。特別是過鐵橋的那段,攝影非常特別。給我們很奇妙的感受,我們暫別自己,完全進入雷蒙對橋的關照之中,汽車飛速的向前駛著。雷蒙的眼神也不斷的變換著方位,從向後看立即向前看,然後又突然的向上看。雷蒙給了攝影師充分的自由,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我們看著雷蒙的看到的景色,感到他的世界充滿了神奇。特別是那些移動鏡頭給我們親臨其境的感覺,而我們知道這種感覺在弟弟那裡是不可能出現的。
「自閉症患者」雷蒙是一個真正的詩人。我這時候記得福柯在他的《瘋癲與文明》序言中引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人們不 能用禁閉自己的鄰人來確認自己神志健全。」我們每個人看到雷蒙的行為舉止不時發出舒心和歡暢的笑聲不是因為笨和自閉而是因為他的可愛與天真。同時還可能因為我們想像他那樣天真爛漫但現實好像有很多的因素不允許我們那樣。我們把我們的這種願望隱秘的藏在我們觀影時的笑聲里,不動聲色。
雷蒙的很多東西都是很特別的。他的語言豐富多彩,喋喋不休的背後我們更多的是感覺到他的單純和可愛,想什麼就說什麼,很多東西我們常人看來不關痛癢但在雷蒙那裡卻是如此的重要。比如害怕坐飛機,害怕澡池放水的聲音,准時看「人民法院」,晚上十一點准時睡覺,等等。有時也可愛的讓人發笑,比如不懂男女之事。但有一個東西讓弟弟大發了一把,那就是利用雷蒙驚人的記憶力算牌。
「他沒有金錢的概念。」這就使得他遠離了世俗的人,走向他獨有的內心世界,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隨自己的興趣做所有的事情,「下雨的時候我們都不能出去。」這就是「雨人」,他住在自己的世界裡,他擁有非常豐富的快樂,他很忙,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是一個好玩的「雨人」---「a funny rain man」。我看《雨人》的時候正好下著磅礴大雨,這時候去體會雷蒙的感覺很特別。
我還清楚的記得哥哥和弟弟開始時的強烈對比,當帶著墨鏡瀟灑十足的弟弟和歪著頭傻乎乎的哥哥一起走在美麗如畫的畫面里時,看到哥哥踉踉蹌蹌的跟不上弟弟的樣子,我心裡非常難受,心情也非常的復雜。哥哥沒有現代氣息吧,可是我在哥哥常人看來「鄉巴佬」形象的背後看到的都是比弟弟更加美好的心靈,同時看到親情的無比珍貴。很不習慣那些對鄉下人投去異樣眼光的人。
我們再來看看弟弟。一開始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得到大量的遺產。所有他才委屈自己非常難受甚至難以忍受的跟哥哥在一起。但是他自己都沒有發現,他的狡詐他的暴跳如雷他的唯利主義在哥哥善良天真的無形影響下變得溫柔起來。同時也變得有人情味善良起來。不坐三小時的飛機而改坐三天的汽車。後來甚至幫哥哥脫鞋子,聽哥哥回憶童年在一起的時光,還教哥哥跳舞。當鏡頭漸漸移向他們靠在一起的臉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感覺到親情對金錢的戰勝了。最後哥哥坐火車離去的時刻留下弟弟獨自一人在站台若有所失的神情告訴我們,他真正需要的是哥哥而不是其他什麼的,所以他戴上墨鏡雖然依然瀟灑卻不自在好像少了些什麼。
影片的音樂處理的也非常棒。時而飄盪著纏綿感人的曲調,時而散發出快節奏的輕松樂章。特別是兄弟倆走向賭場那段神采飛揚的打擊樂更是充滿了陽光的味道,讓我們所有沉重的心事都變得脫韁野馬一樣,自由空前綻放。影片的尾聲出現我熟悉的輕音樂,讓我在結束的時候再一次進入雷蒙的內心世界,久久不願出來。
可是影片結束得太快,很多人都恍恍忽忽,若有所失的樣子,以至於回味也太快的到來。 http://ke..com/view/73715.htm
基本都在這裡面了·!
3. 雨人結局是什麼
《雨人》的結局是:查理意識到存留在兒時模糊記憶里的雨人就是雷蒙。知道父母和哥哥為他做出了怎樣的犧牲。一向對親情觀念冷淡的查理被深深觸動了,對父親的怨恨也冰消雪融。認可了雷蒙是他骨肉相連的哥哥。
而查理對雷蒙表現出的感情也使蘇珊娜看到查理的內心世界,他本來的情感和與生俱來的美德。他們的愛情也更深更濃了。查理最終沒能贏得雷蒙的監護權,不過,這回查理在乎的不是那筆遺產了,他擔心的是不能再次見到雷蒙。雷蒙將頭抵在弟弟頭上,用這種幼稚的方式表達他對弟弟的愛和依戀。
(3)電影雨人什麼病擴展閱讀:
《雨人》創作背景:
電影《雨人》的原型金·皮克(Kim Peek),是一名來自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自閉症患者。他擁有超常的記憶力,被人們稱之為「專家」,精通從文學到歷史在內的15門學科,能一字不漏背誦至少9000本書的內容。皮克出生時,醫生發現他的腦部構造與眾不同,但他的父母始終沒有放棄他,
並以全部的愛心帶他融入社會。1987年,好萊塢編劇巴瑞·莫羅從皮克的個性中汲取靈感,創作了《雨人》。當社會各界知道《雨人》一片是以皮克的經歷為藍本後,競相對他發出邀請,父親帶著他到全美許多社區、中小學、大學、福利機構演講與拜訪,而且不收取演說酬勞,
希望告訴社會大眾有關自閉症的種種,以及分享皮克的個人經歷。2009年12月19日,58歲的皮克因突發嚴重心臟病,不幸去世,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雨人》曾先後請過多位導演,如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馬丁·布雷斯特、西德尼·波拉克等。
其中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最初考慮導演此片,他還開始為影片開拍籌措資金。後來其好友喬治·盧卡斯需要幫忙拍攝他的印第安娜瓊斯系列第三部,只好推遲。最後,巴瑞·萊文森接受了導演任務,他重新改寫劇本後才令影片起死回生。
4. 《雨人》中那個傻哥哥得的是什麼病
英文名為:autistic
孤獨症,自閉症應該比較常用
5. 雨人的原型是什麼
6. 「雨人」是一種病嗎
首先rain man是有來歷的,但絕不是病的名字,但願下面的帖子對您有幫助!
「雨人」的來歷,是主人公雷曼咬字不清,總是把自己叫成「瑞曼」,在英文里就寫成「 RAIN MAN」,從字面上硬譯,就成了「雨人」。應該說,這是個不成功的、很別扭的譯法,但是,出奇制勝,「雨人」後來竟成了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專有名詞———指那種具有某種特殊才能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厲害點的叫「白痴天才」———達斯汀·霍夫曼在劇中所飾演的「雨人」正是這樣一個人,他具有超乎常人的對數字的敏感性。
7. 電影<雨人>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
電影《雨人》主要講了:查理(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飾)父親去世,留下了300萬美元的遺產。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遺產全部給了一個他不認識的哥哥雷蒙(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飾)。
雷蒙的名字查理從沒聽過,這個事件讓他氣憤不已。他決定前去尋找哥哥。誰知雷蒙的住處就在一個精神病院里,原來他自幼患有自閉症,母親去世後就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療。查理心中有了計算,他把雷蒙帶出精神病院,企圖騙他出讓遺產。
雷蒙的生活習慣奇異,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有很多離奇古怪的行為。並且,查理在共處中發現了雷蒙驚人的記憶能力,他試著利用哥哥過目不忘的本領去賭場上試一下身手,贏得了一大筆獎金,使查理足以擺脫窮困生活。而令查理收獲更大的是,他還獲得了慢慢升溫的親情,這種手足情遠遠勝過了他原先圖謀的300萬的遺產。
(7)電影雨人什麼病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Raymond Babbitt(演員達斯汀·霍夫曼)
雷蒙是醫學定義上的「雨人」,即自閉症患者,在某些事情上表現得重復刻板。他的生活恪守固定的儀式,他要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但同時,雷蒙記憶力驚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心算速度不輸計算器。
2、Charlie Babbitt(演員湯姆·克魯斯)
查理是洛杉磯一名青年汽車商。他經營著一家小型汽車行,憑著精明的頭腦和靈活的手腕,事業風生水起。突然被告知父親死了,而遺產卻不是留給他。查理大失所望,決定把父親留下的巨額遺產的去向查清,准備打一場捍衛自己權利的遺產爭奪戰。但在經過了一連串的旅途後,他卻不知不覺被雷蒙所感動。
3、Susanna(演員瓦萊莉·高利諾)
查理的女朋友。幫助他一起尋找雷蒙,但並不贊同查理想奪取雷蒙遺產的計劃,憤而離開了他。直到查理的仇恨與怨氣消失,也放棄了與雷蒙爭奪遺產的念頭,才與查理和好如初。
8. 電影雨人是基於什麼心理學理論或者原理
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雨人》是基於孤獨症(又名「自閉症」)患者的真實表現而拍攝的。該症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通常伴有智力低下。但其特點在於往往機械記憶能力超強,曾有記錄說自閉症患者能夠在很快時間內背下整本詞典。該病預後不良,一般難以痊癒、需要終身關護。
9. 電影雨人 中 的主要有什麼功能障礙
電影雨人中的主要什麼功能障礙?其實啊就是一些語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