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宮崎駿的動畫無法在中國大陸上映
首先,每年國內公映的外國片都是有數量控制和國別份額的。
引進片就分兩種:分賬大片和批片。
前者一般都是好萊塢大片,基本都算美國的,所以是目前五大studio盯著進出口要名額,華納、迪斯尼、索尼一般都是大戶,環球、派拉蒙相對少一點,環球最近最出彩的就是速度與激情5吧,派拉蒙這兩年也就主要靠變形金剛。。。
也有個別非美國片,也能做成分賬大片的,法國有過幾個,如果沒記錯《鬱金香芳芳》可是走分賬大片,《Fly Boy》曾創分賬大片的國內票房最低記錄,具體不記得了,幾百萬吧。。。
問題問的宮崎俊電影,歸日本片,還是動畫片,一般說來,都應該算批片。
分賬大片原來一年20部,幾個studio玩命搶指標,批片原來也是一年20部,據說現在增加到30部,但要分國別,基本所謂歐洲大國最多三兩部,其它電影小國,偶爾能輪一部就不錯了。
但今年3月19日,WTO官司中國輸了之後,對中國引進片市場的影響,目前並不清晰,主要至少我還沒看到任何官方文件或者報告,甚至是詳細報道說明這事,比如說指標和額度有啥變化等,所以2011年引進片和批片指標數量,我還真不清楚。
除了上面兩類引進片,這兩年還多出一種引進片,叫「特種電影」,說白了,就是3D片。
原則上,3D引進片是不佔上面兩類指標的。
所以,技術上,每年引進片總數現在肯定超過40部了。
因為題材敏感,《日本沉沒》最後時隔一年半後,最終國內低調上映,沒有任何宣傳,據說幾十個膠片拷貝地區輪流發行上映,最後居然4000多萬票房,大賺一筆,只是資金成本有點高,整體性價比其實並不能說太好吧,畢竟拖太長時間了。
而《翡翠森林》在中影這個關口,就直接以啥啥理由,具體理由忘了,其實也不重要,不讓引進,就不讓引進,還去問為什麼嘛?反正結果就是審查不過,發行公司跟片方TBS解釋,退片。
中影有時候讓某個引進片不過,不是從政策角度,而是從市場角度,他認為沒市場,就會建議你別干這事了,浪費名額。這很難說對或者不對。
就像中影對引進Pixar動畫片(別說日本動畫了,好萊塢動畫又怎樣)一直不感冒,因為的確在WallE之前,Pixar動畫片在國內都兩千多萬票房,無論是賽車還是海底還是玩具各種總動員,而到了WallE更逗,據說中影因為前半小時沒台詞,說小朋友看不懂,直接給pass了。誰說Pixar動畫是只給小朋友看的呢?
這事直到3D的《飛屋總動員》給改變,當然也有之前《功夫熊貓》的功勞,國內市場再也不能小瞧好萊塢動畫片了。
但,日本動畫片在中國影院的市場,目前還是空白。
之前,似乎引進過幾部《機器貓》和《柯南》大電影,一般都是經過一系列運作後,成功地比日本晚正好一年上映,結果就跟《日暮》上映時,售票員還提醒觀眾,說這不是《日暮2:新月》,是第一集。
前一陣我去看國內上映的最新一集《柯南》大電影的時候,跟老婆一起,看到大半,老婆說,哦,這集我看過。。。回家查了才知道其實是去年在日本公映的一集《柯南》大電影。。。
這是日本動畫電影在國內引進的現狀。
宮崎俊最新這部《偷東西小玩意》(名字記不準確——經大家指正中文片名應為《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是在香港看的,片子真好,結尾真棒,意猶未盡,但說實話,以國內發行經驗來看,這片也不見得在國內有票房。
即使國內宮崎俊知名度很高,但要轉化成觀眾購買力,還需要一個宣傳和市場推廣的過程,所以都不好說。
Ⅱ 為什麼美國電影基本上能中美同時上映,而日本動漫基本上無法中日同時上映
進入信息時代,新媒體對影片傳統的宣傳方式發起了革命性沖擊,營銷成本與難度極速降低,而推廣效果卻有飛躍性的提升,影片的宣傳推廣也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會直接影響其在市場空間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消弭時間差的檔期同步對於提升影片話題度做出巨大貢獻。以往因為時間滯後,內地許多影迷難以再對外片產生期待或好奇,但在「時差」縮小甚至零時差後,大洋彼岸影迷們發出的各式動圖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梗對此岸的影響更為直接,關系也更為緊密,口碑得以進一步擴散,更激發粉絲的觀影欲。
日本的或者其他國家的,都算小眾,很少能引起國內大量觀眾的注意,同步與否區別不大。
Ⅲ 在日本上映的動畫片為什麼到中國很晚才能上映到
樓主你是指動畫還是劇場版啊.
如果是動畫,中國對於日本動畫是相當抵制的.而且對於引進數量(日本還有其他國家的總數量)都有嚴格限制.所以很多動畫只能在網上看到了.
至於劇場版(即動畫電影),這些是在電影院上映的就更不會引進了,貌似大陸這邊壓根沒這方面業務.這點跟台灣完全不一樣,台灣那邊基本上都能做到同步上映的.
你說的的很晚才能看到是指網上下載的吧,那個是等日本上映以後出了dvd以後,被在日本的朋友(以留學生為主)的人當做片源發給國內各字幕組(各字幕組都有固定的片源來源),編輯以後再發到網上的.
所以國內可以看到清晰劇場版的時間,就是日本國內發售dvd以後,在那之前的通通都是槍版.
Ⅳ 為什麼日本動漫電影不可以在中國上映
這是廣電總局不許的,只有極少數可以放,因為國內動畫產業落後,需發展空間,而且畢竟文化有差異,害怕日本利用動漫來扭曲歷史。所以看似不盡人意的做法,實際上背後的原因太多了
Ⅳ 國外的電影為什麼不同期或短期內在國內同步上映,而是過半個月或更久才上映
這要從引進片的分類說起。國內的引進片分為兩種,一種叫做「分賬片」,指的是上映之後,發行方要與製片方,要將總票房按一定比例分成;另一種叫做「買斷片」。指的是一次性買斷播放權,製片方不再享受票房分成。
不管是分賬片還是買斷片,數量都受到嚴格限制。每年的分賬片有34部的限額,一般都會給大製作的好萊塢影片,其他外來影片都要靠後站。
比如日本動畫電影絕大多數,都是作為「買斷片」引進的。一般分賬片上映時間都比較及時,甚至有同步上映的。但買斷片不一樣,需要給分賬片讓檔期,具體上線時間也都是總局定的,甚至還有買了播不了的情況。間隔半年以上再上映也算是一種規律了。
其實技審主要就是完成電影的譯制工作,確保發放到全國影院的拷貝沒問題,整個過程只要兩周左右。 然而要完成技審的前提是能拿到《復聯3》 完整的片源,但迪士尼全球院線發行部門卻以「保密」為由拒絕提前將最終片源送到中國。 據說迪士尼中國部門曾向總部爭取過,但總部始終不妥協,最終導致趕不上 4 月 27 日的全球首映。
Ⅵ 為什麼動漫在日本與中國不是同步上映
現有的動漫多為日本出的,其在日本引進中國前已被日本上映,而後引進時還要通過審核,翻譯,配音等,當然與中國不是同步上映
Ⅶ 國內引進的日本動畫電影,為什麼不能同步上映
我感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得益於和美國關系緊張,導致和日本關系有緩和。(俗話說中美關系看日本)所以這兩年引進的日漫也是比較多了,再說回上映時間,首先要審核呀!因為前兩年中國已經被日本視為肥羊,瘋狂輸出垃圾動畫,水番,恰逢幾大視頻巨頭又在玩版權大戰,所以很多垃圾動畫資本都是來者不拒,國人也是覺得日本動漫就是比國漫好看(這個不是我瞎說,看看哪些水番的播放量)。
烏拉~~必須得先審後播,保護中國基本盤。
這樣有利有弊,壞處呢就是我們不能同步上映。
好處就是,一些糟粕廣電給你去掉了。
國內一些日漫粉醒醒了,你把別人當爸爸,別人拿你當韭菜。
以上純屬我個人觀點。
Ⅷ 超清影院為啥看不了同步上映的電影
因為你是系統錯亂的一級小號
Ⅸ 為什麼好的日本動漫電影不能在中國上映
中國廣電是專門負責管理進口電影標準的如果外來的日本動漫電影帶有暴力血腥的畫面呢是肯定不能引進的中國兒童數量多小孩子看了會有負面影響日本的大多數動漫題材面相青年中國青少年學習壓力大哪有時間去看
Ⅹ 為什麼最新電影不可能在影院全球同時上映
影院也是有檔期的,同時上映要提前准備,每個國家的電影審計方式也不一樣,花費的時間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