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電影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
韓國電影的高峰和黃金時代是2000年左右,那個時候拍的我的野蠻女友是不是還有安再旭他們這一批男星是不是?蔡琳真的不錯,現在已經沒落了。
⑵ 香港電影事業的黃金十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
香港電影業黃金十年是從劉偉強的《無間道1》開始的,這部電影就想一針強心劑,徹底激活了內地市場,包括續集《無間道2》《終極無間》,具體年代忘記了,樓主可以去查《無間道》的上映期
純手打,謝謝採納
⑶ 港片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
1955年,作為右派機構的「港九電影戲劇界自由總會」成立後,中聯電影公司開始在政治上遭受更多的壓力。該總會將香港電影界劃分為了「左」與「右」兩個派別,中聯屬於「左」派,這種情況使得中聯影業在利益廣闊的東南亞和西方「唐人街」市場遭受了滅頂之災,隨即它在香港影壇則苦苦掙扎到了1967年,終於無法再禁受重大的經濟壓力而宣告解體。 可以說五十年代的香港影壇,正是文藝電影當道的黃金年代,雖然時不時會有一些神鬼志怪類的「武俠」片面市,但是往往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掀不起什麼波瀾。此時間,以粵語片老將吳楚帆與新星紅線女、白燕、容小意等人掛帥的文藝陣營威風八面,幾乎將香港影迷們的所有視線全部聚焦在他(她)們身上。這其中的例外似乎也只有當年的功夫之王關德興一人了,以他所牽頭的一系列<黃飛鴻>模式的「民初」功夫戲,顯然也在香港影壇站穩了腳跟,正是他所引領起的功夫電影潮流,才得以令當年一干鐵骨錚錚的武夫們發跡,從當時的文藝浪潮里分割出一塊較為微薄的票房肥肉。 關德興(1906——1996)本身則「出行」於戲曲舞台,從小扎在戲班裡唱練坐打,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藝名叫「新靚就」。1933年,他開始轉行拍攝粵語電影,當1936年廣州出版的《優游》娛樂雜志,以他的肖像做封面時,他依然是作為粵劇明星而聞名於世的。而自從他在電影中與「黃飛鴻」這個傳奇人物結緣之後,他的名字幾乎就已經成為了「黃飛鴻」的代名詞,自此在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當中,關德興在電影電視上飾演「黃飛鴻」的角色就已經達到了90次。在關德興所飾演的「黃飛鴻」系列武俠電影中,應該當數1956年的系列電影最為出色一些。在1956年5月上映的<黃飛鴻鐵雞斗蜈蚣>中,關德興不僅展現了自己精湛的「舞獅」技藝,而且還耍出了較為罕見的「蜈蚣舞」。真是讓當時的影迷們大開了一回眼界。而在隨後公映的<黃飛鴻七獅斗金龍>之中,關師傅則繼續展現自己的南派獅王的無窮魅力。一直到同年間推出的<黃飛鴻擂台比武>推出後,人們才得以從「南獅」之中抽出眼界,領略到了關師傅在擂台上展現硬橋硬馬式拳腳功夫的精彩。 雖然粵語長片霸佔了絕大多數院線的放映檔期,但是國語電影在香港的空前發展,顯然也已經為當時如日中天的粵語片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威脅。五十年代初期,由於內地的大批移民湧入了香港,香港本地文化開始與內地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融合與交流。隨即由內地文化界與工商界所發起的復興「國粹」運動,開始把香港大部分影迷的視線向國語電影上引導。就在這樣的前提與背景下,國語片在香港開始逐漸被奉行為主流的片種之一,在一些知名的內地影業公司相繼都在香港整合開埠之後,一副由國語電影大發展為行進主題的大帷幕,既被緩緩拉開了。 1955年,原本香港電影界的巨頭「永華電影公司」開始陷入了財務危機,因而隨即沒落了下來,星馬「國泰機構」的娛樂業大亨陸運濤開始出手,他決定全盤接收「永華」原有的電影廠房以及所有的電影器材,決心大舉入主國語電影市場的爭奪,拍攝國語片。1956年,「國際電影懋業公司」在香港成立,他們以香港文藝電影皇後林黛所出演的<金蓮花>做為創業作品,在當時的香港電影界掀起了新一輪的文藝熱潮,而他們自身也成為了後來居上的國語製片業新霸主。 1950-1960年
⑷ 電影中把什麼時段稱為黃金時間
影院黃金時間,一天中影院觀影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的時段。
影院往往將重要活動和優質電影在黃金時段進行或放映。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黃金時間不同;同一地區不同位置、院線、各種電影的黃金時間也不同。中國影院的黃金時間是每天18∶30~22∶00。
⑸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是什麼時候啊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⑹ 電影黃金場指幾點到幾點
周一到周五,晚上6點後;節假日下午13:00後
⑺ 電影院的黃金時間是從什麼時間到什麼時間
比如你要是去看電影 首先你得有空吧
所以平常來說 晚上去看的人比較多
節假日呢 下午場和晚上場差距不大 放假大家都要睡懶覺嘛。 大概就是這么回事了
⑻ 4月19日央視六套電影頻道黃金時間播放電影是…
以下是4月19日央視六套電影頻道播放的內容:
2012年04月19日 星期四CCTV6直播
01:41電影古宅魅影
03:13電影中的世界史86
03:45電視電影夜鶯之旅
05:32光影星播客
05:55電影泰山功夫
07:29光影星播客
07:45電影江南平寇記
09:19光影星播客
09:31中國電影報道(109期)
09:55電視電影雪狼
11:33光影星播客
11:50電影夏日樂悠悠
13:30音樂之聲(16期)
13:50光影星播客
14:05譯製片火線幹探之永遠的愛德國
15:40光影星播客
15:51專題片世界歷史(86集)-日本法西斯主義
16:30電視電影孔慶德生死護送卡爾遜
18:12光影星播客
18:24世界電影之旅之資訊快車(110期)
18:32中國電影報道(110期)
18:55光影星播客
19:05電視電影浪漫邂逅
20:41光影星播客
20:53電視電影雙人床條約
22:33光影星播客
22:37愛電影(110期)
23:12電影王者神劍中國台灣
慢慢欣賞
⑼ 中國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
中國電影升級換代的歷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歷史的特寫
日前,中國電影年度票房歷史性地突破400億大關。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紅利,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的,不僅有市場的繁榮,也有對未來「黃金時代」的進一步期待。
中國電影今天的繁榮,跟中國持續3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緊密相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在總結產業化改革經驗時,特別強調了樹立國有和民營一視同仁思想的作用。誠如所言,從好萊塢用《真實的謊言》敲開中國市場大門,到華誼兄弟等民營公司全面介入電影產業鏈,電影從過去的相對封閉和保守,變成了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行業。
自2003年全面推進電影產業化以來,不僅票房實現了從10億元到400億元的數十倍增長,更有銀幕從不足2000塊到接近3.1萬塊,影院數量從千餘家到超過6200家,觀影人次從7000萬到11.4億的巨大成績。中國電影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機遇。
市場的繁榮帶動了投資的增長,也給中國電影作品拓寬了提高水平的空間。對於電影人來說,過去這些年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國產電影與進口片「共舞」,品種和品質都突飛猛進地發展;同時這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不少低水平的「爛片」,因強勢資本進入中國影院。正因為票房總量的打底,最近幾年電影評價不再「唯票房論」,欣賞水平與創作水平水漲船高,國產電影開始扎堆出現「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調查顯示,國產電影觀賞性、思想性、傳播度三大指數均位於「比較滿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伴隨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國產電影引發的持續熱議,伴隨著《山河故人》等人文藝術片的意外火爆,自願為國產影片宣傳的「自來水」群體出現,成為肯定中國電影的最好評語。
展望未來,大數據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或許會產生更多促動效果。2015年之所以被稱為中國電影的「大數據」元年,標志性事件就是10月份廣電總局實時票房數據平台上線。官方權威數據統計開始做到每日更新,藝恩網、貓眼電影等一批專業網站提供的數據也日漸專業,再加上電子票務、網路大電影等一大批新興行業不斷涌現,整個影視行業的生態鏈都發生著重大變化。
有人說過,如果新型智能文明是土地,數據就是滋潤土地的河流。趨於透明完善的體系,體現出更多公平性和科學性,有助於更好實現製作決策的理性以及資本利用的高效。如今每一個觀眾的喜好,都可以通過電影評分系統傳遞給市場和創作方,未來的中國電影,唯有更貼近群眾、更承接地氣、更呼應市場,才能在更緊密的創作與傳播互動中,找到質、量齊飛的路徑。
可以說,中國電影升級換代的歷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歷史的特寫。《一代宗師》里有一句經典台詞:「一念既出,萬山無阻」。今天的中國電影人就站在巨大風口,笑看風起雲涌,投入經濟轉型的時代潮流,再去贏得中國電影未來的下一個「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