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講述一個家庭矛盾的最後是以包餃子吃餃子團圓的電影,是一部老電影,不知誰知道
《過年》(199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香港萬和影視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導演:黃健中 編劇:姜一 主演:李保田、趙麗蓉、梁天、六小齡童、葛優、史蘭芽、丁嘉莉、胡亞捷、譚小燕、申軍誼
除夕冬日,中國北方某小城,大人、孩子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慶氣氛中,程家坐落在小城邊上,一家13口人。
父親在外奔波了半年,賺了些錢回家過年,母親圍著鍋台轉,包餃子,與丈夫一起盼著兒孫們來過年,可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老兩口凄涼地過了年。
初一一大早,二兒子程遠帶著女友從北京來,他們想去海邊「考察」,寫畢業論文,希望得到父親的資助;老大和媳婦自去年砸了年夜飯就再也沒來過,這次聽說老父有了錢,領著孫子來看望;大女婿丁圖是個保衛科幹部,可在外沾花惹草,還逼大姐流產,不明真相的老父以為大女兒不能為丁家生養,總覺欠著丁圖什麼似的;二女兒程萍愛上了架子工大川,父親不同意,二女兒私奔了,但大川勤勞致富,與二女兒懷著負罪感進了家門;小兒子程勇好吃懶做,與姑娘小鳳年夜看通宵電影,一回來便插門睡覺,父親大為惱火,他還不知小兒子已列出2500元的訂婚聘禮單……
春節晚上的團圓飯上,部分兒女一個個借著敬酒為名說出「企求」,父親看穿後極為傷心,大川和程萍為兄弟們慷慨解囊又刺傷了父親的自尊心,父親激憤之餘,端出最後一道菜:8000元人民幣。
大姐夫丁圖在外面的醜事被上門的姑娘母親揭發,小兒子為大姐抱打不平,與丁圖在雪地上滾打起來,大兒媳還惦著8000元錢,一向懼內的大兒子打了媳婦一巴掌,一場混戰展開了。
屋內,一地的狼藉,雪花漂落,兒孫散去,次日清晨,父親母親坐在爬犁上,懷著無限的傷感離開了自己富足的家,外出遠游。
B. 如何處理好家庭關系的沖突和矛盾——《推手》
《推手》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父子、夫妻、兒媳之間的日常生活,情節普通卻又引人深思,一日三餐家庭交流卻又突出兩點。家庭矛盾、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還有文化差異也通過畫面情節的表達,描述得淋漓盡致。這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婆媳關系的難題。
影片一開始就通過一靜一動去襯托家庭關系的不和諧。從父親在打太極拳顯得悠然自得而有分寸,兒媳瑪莎卻饒頭苦惱沒有靈感,不知道應如何下筆寫文章,內心充滿著焦慮和煩躁。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卻沒有半分交流,影片中的畫面兩個人連句交流的台詞都沒有。也暗示了家庭關系的不和諧。
同台吃飯,一邊是中餐的米飯和魚肉青菜、另一邊卻是生的蔬菜和水果;在父親朱師傅看來就是營養搭配不平衡,像小雞似的,而兒媳瑪莎卻怕吃太多主多主食混雜肉類容易變胖,影片中就有。。其實兩人內心同事也存在著沖突和矛盾。
在現代社會當中,家庭的婆媳關系一直就是個難題。兒子夾在中間難做也是哽古難題。畢竟大家的觀念想法和生活習慣都有所不同。加之影片中除了地域文化的不同以外,還有語言交流的不通,這對瑪莎的文章創作來說等於致命一擊,完全寫不出稿。交不出稿,就沒有稿費。
好友推銷房子也讓瑪莎有了念頭,希望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能夠不用每天都面對面的對著父親,可是曉生並不同意,在他看來,只是希望父親過些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安享晚年,更希望妻子能改變觀念,並且學習中文。
影片中提到曉生和瑪莎也因為這個事有了很大爭執,從曉生表達的態度和神情來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千百年來的的儒家道家思想,百善孝為先,兒女應該孝敬父母長輩,也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這根西方崇尚自由獨立的民主主義就有了很大的沖突,兒女18歲之後,父母也會要求兒女獨立,他們也會希望婚後的生活能夠有獨立的個人空間而不希望父母去干預。
影片中提到了對兒子的教育,瑪莎的教育方式卻是鼓勵,兒子跟瑪莎講自己畫畫編出來得故事,瑪莎卻稱贊兒子很有想像力很有創意,並且帶著鼓勵的態度去激勵,從瑪莎的回答「good」就能反映出來。
當兒子吉米看動畫片的時候,父親朱師傅卻不是這么認為,認為小孩吃飯不專心,想著怪力亂神唯恐天下不亂的動畫片,跟老一輩的思想帶有控制型的想法完全不一致,打打殺殺的動態表現卻是戾氣過重,認為小孩子學任何東西也應該經過父母同意。畢竟父母的觀點會潛意識的篩選好或者是不好。
影片中由於語言不通,父親和瑪莎並因為個別的事件起到嘴角沖突,可是從這就能看出中國的教育目的性很強,畢竟學的任何東西也是為了最後中考和高考能有更多的加分項;而西方的教育卻是開放式,並且鼓勵孩子能更有創造性。
父親和兒子在廚房交流兩句的時候,父親說到的「一切都沒勁」,可想而知,這里隱含著一個退休老人孤獨和無聊,極不適應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沒有人交流,言語也不通,甚至和年輕一輩還有代溝。
朱師傅用中醫精氣神的方法本想著幫助瑪莎診療,可是瑪莎的反應卻忍受不了穴位按摩的疼痛,號脈的出差錯升級了家庭的關系不和諧,好心幫忙卻弄巧成拙,父親走散直至半夜未歸,這讓兒子在父親和老婆之間有了選擇。
可是影片中有幾個關鍵之處提到了父親對現實的無奈以及世事變遷的感慨,對自己老去而沒有人照顧體諒的郁悶,但也還是很關心兒子的。
原話:「這輩子我對不起你媽,只對得起你,活罪好受,寂寞難熬」還有父親和陳太在野餐時說道:「祖父是前清舉人,父親是同盟會大佬,在國民政府哩舉足輕重,兒子是留美博士,中間就出了這個不爭氣的,建國運動每一次奪得過,教學生也教傷心了」
其實也暗示了「運動」是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父親一家當時在運動中遭到毒打和批鬥,連累了妻子,他就一手一腳,護得了兒子就護不了妻子,所以父親內心是很痛苦的。「他們知道奈何不了我,可我只有一個身子,護得了你就護不了你媽」。
結尾處曉生給瑪莎演示了父親的推手,「太極拳是父親逃避苦難現實生活的一種方式」,從和陳太郊遊爬山這一段,說了自己遭女兒嫌棄,曉生和陳太的女兒串通去撮合朱爸和陳太。無奈的嘆息給兩個孩子擺布。
父親最終只能離家出走,去飯館洗碗謀生。飯館的老闆嫌老朱年紀大,幹活不靈動,找了一幹人去挪老朱,卻反被老朱逐個推倒,此處也呼應了老朱從過去的隱忍不發,希望避免正面沖突又禍及身邊人,到這次老朱終於爆發了,最激烈的反抗就是用了一百多磅的力氣,穩如泰山的站著不讓別人推動。
明知道餐館的老闆有多麼的刻薄尖酸,老朱在求餐館老闆給機會的時候,也是抱著忍讓克制的態度去懇求,畢竟自己也還需要考慮如何生存,對現實的無奈,對兒子最終選擇「組建家庭」的妥協!
同時這也引發了關於老年人生活、社會老齡化、贍養父母義務等社會問題。最後老朱也還是向兒子妥協了,離開家庭去老人公寓獨住,畢竟同吃不同住,才能避免家庭的更多矛盾和沖突。
結尾也是現實很多家庭成員關系中很堵心的一幕,既不想和父母同居,奈何自己又沒有很好的經濟能力去支撐,或許這也是更好的解決辦法吧!
C. 大陸有哪些不錯的家庭片
家庭片,顧名思義,講述的是家庭之間的故事。許多人都認為家庭片拍的吃力不討好,一部電視劇長長短短四五十集,近幾年更是越拍越長,一個小誤會也拍攝出二三十集,彷彿是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惹人厭煩,而家庭片又主要講述一些家長里短的瑣事,更是顯得無趣。但家庭片,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家庭,生活瑣事也許毫無生氣,但卻是貼近生活的最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的。
《快把我哥帶走》
這是最近剛出的電視劇,改編自同名漫畫《快把我哥帶走》,更是在播出後上映了同名電影,可謂是一時大熱。由片名可了解到這主要講述了一對兄妹相愛相殺的搞笑日常,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該劇播出後,網路上紛紛有人直呼「這就是我和我哥的日常!」,激起了家裡有兄弟姐妹的網友們的共鳴,更是引發了曬兄妹、姐弟日常的熱潮。
D. 大家喜歡的有哪部關於家庭的電影或電視劇
大家好,我是普通話不普通的小編摩西,很高興為大家解決各種的疑難問題,今天解決的是:大家喜歡的有哪部關於家庭的電影或電視劇?下面小編分享幾部。
1.《父母愛情》孔笙導演 郭濤、梅婷、劉琳、劉奕君等主演。
4.《咱家》導演汪錫宏 於曉光、吳越、劉琳、娜仁花等主演
《咱家》的故事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改革開放以後的九十年代人們價值觀開始發生改變,通過家庭里的各個成員的變化展現出來,在一次次問題考驗下,家人和家庭的溫暖體現出的巨大力量,彰顯親情和愛的光芒!
好了,今天小編就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很高興能給大家解決問題,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下期再見了拜拜!
E. 家暴電影推薦
家暴電影推薦你可以上網查看應該能查到你想要家暴電影。
F. 觸動人心的家庭電影,《雲端之上》吊著觀眾胃口,情節最是難忘嗎
《雲端之上》糅雜了許多印度當下所面臨的社會問題:高居不下的犯罪率、底層艱難的生存狀況、孩童不健康的生長環境。這次電影用了更多符號和類型嘗試。它並不是一個單調的電影,它以犯罪片開場,將情緒充分調動,又以懸念過渡,吊著觀眾胃口,最後落到的是親情聯結上,給人以極大的觸動。故事是簡單的,然而它的諸多細節卻讓人著實難忘。
底層人的生活,艱難困苦,但善良的人性,讓他們會有新的生活,被一次次擊倒後仍能燃起新的希望。結局沒有看到月亮,但觸摸到了傾盆暴雨,映後導演跟大家說這象徵著新生活。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真是能融化一切。抱著一般的態度觀影,看下來卻是很舒服。淡淡的、溫馨的感動,靜靜地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來!這就是這部好電影給我的幸福的享受。
G. 大陸關於優質家庭片越來越少,被科幻,神話給霸佔,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家庭片呢
我覺得《家有兒女》系列是一部很好的家庭片,我從小看到大的,到現在都會偶爾去看,不得不說裡面的人物演繹的很好,既有喜劇色彩又有著教育意義。
雖然現在裡面的三個孩子都長大了,但他們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童年。有多少人的童年是看著他們過來的。頑皮搗蛋的劉星,優秀懂事的夏雪,還有乖巧可愛的夏雨。雖然他們是一個重組家庭,但是卻相處的很愉快,宋丹丹也很好的演繹了一個完美的繼母形象,還有和藹可親永遠都笑嘻嘻的爸爸,真的很和睦的一個家庭。
傳播歡樂的同時也給觀眾展示了如何很好的與孩子做朋友,如何去教育一個孩子長大成人,我想這是很多家庭都面臨的問題吧。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關系問題以及關於如何讓孩子身心都健康成長這些都是當下社會很重視的社會問題。這部電視劇的家庭溫馨感是多少家庭渴望得到的。
H. 有什麼講父子之間矛盾的電影(積極向上的)回去給我爸看。
向日葵
導演: 張揚
主演: 孫海英 / 陳沖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年度: 2005
語言: 中文
劇情簡介 ······
本片延續了張揚在《洗澡》、《昨天》等影片中所呈現的中國式父子沖突與和解,以1976、1987和1999三年作橫截面,勾勒出了北京一對普通父(孫海英)子(張凡、高歌、王海地)一路緊張但偶有溫情的關系,母親(陳沖)一直扮演中間調停人的角色。
愛好畫畫的父親因歷史原因沒能成為藝術家,便強硬地給9歲的兒子定下「幫他成為畫家」的人生目標,父子從此開始對抗;兒子長到叛逆的19歲時,一心想逃脫父親的掌控,做過許多任性而為的事,但終敗下陣來;30而立的兒子成為比父親想像中還要優秀的藝術家,具備了與父親對抗的資本,但他卻心生對父親的感激和愧疚,另一面,父親也逐漸意識到,他多年來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影評:
攝影顧問:杜可風;錄音:武拉拉;音樂:林海。
漆黑捲起的演員表前,張揚說:獻給我們的父親。
翻開《向日葵》長達兩個小時的畫卷,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的爸爸,看到了我的媽媽,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戀愛和我的反叛,看到了我和爸爸曾經激烈如火的沖突,看到了日漸老去的他殷切卻生硬的愛,看到了我和爸爸在我上大學後這么些年相互的體諒和和解。
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力量,小時候我們玩鐵圈兒,扇紙片,收集香煙紙,冬天的時候我們堆蜂窩煤,儲存大白菜(雖然南方人不這么做),當我們犯了錯,爸爸怒喝著拍過來巴掌,媽媽語重心長地在一邊嘮叨那些嘮叨了成百上千次的話,當同伴們在外頭快樂的玩耍時,爸爸強迫我必須在桌前完成任務,我一邊匆匆的趕工,一邊偷眼瞧著外頭聽著他們的歡笑......
天哪,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孫海英,像我的爸爸,常常板著臉一副兇相,卻有著正直柔軟的心。孩子不聽話,心急上火,一不小心就揚起了巴掌;自己遭受不公對待,只能用強制的方式期待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老婆讓去給領導送禮,死都拉不下那幅面子,走到門口又折回來;兒子一天天的長大,在家裡只能忍受孤獨和寂寞,卻時刻為兒子的一舉一動牽腸掛肚......陳沖,像我的媽媽,每天在飯桌上扮演紅臉,教育起孩子來雖然一套一套卻總就是那一套一套,勤快的做著家務活,卻時不時嘀咕怎麼嫁了個不諳人際關系的丈夫......
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推薦這部片子,因為它的所有細節,就是我成長的細節,它對於父母的所有描繪,就是我對父母的所有印象。當父親老去兒子成長,自然的規律不可阻擋,這種帶著溫情的悲喜交替,這種相互寬容的親情之愛,與我和我的父母之間的情感是如此驚人的契合。
我相信這也是我對這部電影所能給予的最高評價了吧。它就像我這一個家庭的自傳,我從沒看過這樣真實的關於一個家庭的電影。
只是,結尾父親的離家出走,顯得格外突兀,完全脫離了現實生活,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在這樣一部純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里安上這么一個超現實主義的結尾。雖然引發了父親發自內心的獨白,但這種過於直白的主題鋪陳,反而不如先前瑣碎的日常細節來的更有力量。
在這樣一部描寫父子情的電影面前,我不能不說,《千里走單騎》很煽情也很精巧,但在格調上相差得很遠很遠。
下載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6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