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愛情神話有普通話版嗎
沒有,《愛情神話》沒法做成普通話版,它就是拿上海話演的,上海話的語速比普通話要快。
《愛情神話》導演、編劇邵藝輝並不認為上海話會對外地觀眾形成觀影障礙,「我幾乎沒有在台詞里寫上海話的梗,最多像『十三點』這樣。
但就像看外國電影時,即便有很多俚語不懂,也可以通過上下文語境推測出含義。在信息傳達和接收上,外地觀眾和上海觀眾不會有差別。」
而且,老白母親兩次說到「十三點」,都是演員張芝華自己發揮的。飾演老烏的周野芒也為老烏加入了很多地道的上海詞彙。
電影中大篇幅的對話都使用滬語。幾個主人公的為人處世,他們對待情感與生活的態度,也流露出一種「上海風情」:它是優雅的,有儀式感的。
它是講究面子的,無論里子如何是一回事,面子上總要做得好看;它有小市民的俗氣,又是有情有義的;它是「放縱」的,紙醉金迷,縱情聲色,卻也渴望真情,熱愛著煙火人間……
無怪乎電影在江浙滬的「包郵區」爆了,尤其是在上海,20個住在上海的人里至少有1個人看過《愛情神話》。作為20多年來難得的滬語電影,《愛情神話》展現了城市電影的生命力。
『貳』 滬語電影一共有幾部
現在國內的電影99%都是普通話的,方言的電影少之甚少,上海話的電影更可謂是鳳毛麟角。
我能找到上海話版電影分別是:三毛學生意,大李小李和老李,如此爹娘,小小得月樓,股瘋,愛情神話、孽債、奪子戰爭、海上花,考試一家親,股啊股,羅曼蒂克消亡史,歡迎大家補充。
『叄』 電影愛情神話是不是第一部滬語電影
是的,《愛情神話》的預告引發網友熱議,這算得上近些年不常見的滬語影片,全片在上海拍攝,有很多上海方言經典對白,徐崢、倪虹潔、吳越,馬伊琍全是上海本地人,許多觀眾們都認為她們發音還算正宗。
『肆』 有哪些有關上海話的電影介紹下
羅曼蒂克消亡史 (2016)
導演: 程耳
編劇: 程耳
主演: 葛優 / 章子怡 / 淺野忠信 / 杜淳 / 鍾欣潼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懸疑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上海話 / 日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16-12-16(中國大陸)
片長: 125分鍾
『伍』 滬語電影《愛情神話》8項提名領跑「華鼎獎」,這部電影是什麼主題
滬語電影《愛情神話》8項提名領跑“華鼎獎”,通過這部作品的名字,相信大家能夠看出他是以愛情為主題的。這個作品的陣容非常的強大,不僅有大家非常喜歡的男演員徐崢,同時也請到了上海演員馬伊俐。他們也憑借著這部作品獲得了最佳男女主演的提名。
如果一部作品只以愛情為主基調的話,這樣整部作品就會看起來更加的平淡。而且導演選擇講述兩個中年男性之間的友情。因為兩個人都住在同一棟樓當中,所以他們也成為了一輩子的好朋友。雖然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小矛盾,但是幾天之後就會和好。在上海這座城市裡,實際上也有許多感動人心以及治癒的地方。而且特別的溫暖,相信大家去上海居住一段時間之後,就能立刻感受到。
『陸』 經典上海話,經典上海話電視劇(滬語電視劇)盤點
上次的 《上海話電影(滬語電影)整理》 收到好評如潮,無數的網友希望我能也整理下上海話的電視劇。
這次趁熱打鐵,和大家盤點一下上世紀九十年代超火的三部上海話電視劇。
孽債
集數:20集
主演:趙有亮,嚴曉頻,吳冕
出品時間:1994年
那是一個時代,幾十萬熱血知識青年響應號召奔赴雲南邊疆。十年一夢,大返城的洶涌狂潮又把他們卷回城市。在邊疆,他們拋下的不只是紅土地、流沙河、橡膠林,還有他們的青春情懷和愛情結晶——娃。
歲月荏苒,光陰似箭。歷史走到了九十年代,娃們長大了,懂事了。有的隱隱約約知道了自己的生身秘密。於是他們中一些膽大的便呼群結伴,瞞著養父母偷偷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去探究自己的生命奧秘,尋找生養了自己,又拋棄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然而,上海的親生父母都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兒女。千里尋父的娃們哪裡知道,他們的到來就像一枚枚炸彈,將給父母的家庭掀起多大的沖擊波瀾。
本劇於1995年在上海電視台以滬語播映,創下了42.62%的超高收視率。此後,《孽債》被多家省級電視台轉播,但由於政府介入,滬語版播放被停止,而改用普通話版。直到2005年,作為該劇播出10周年紀念,上海電視台才獲得特許重播滬語版。
奪子戰爭
集數:10集
主演: 趙有亮、朱茵、李家耀
出品時間:1997年
京劇院琴師喬書銘是上海典型的上門女婿,經常被岳父俞國良、岳母李彩琴及小舅子奚落嘲笑;為人善良忠厚的他卻從不計較,因為他有自己的精神慰藉──兒子多多,為了兒子,他可以忍受世上所有的苦。
喬書銘的妻子俞雯是上海某合資公司的職員,經常出差在外,所以父子倆朝夕相處,相依為命,生活在他們眼中變得那麼溫馨。
一日傍晚,書銘下班,買完菜帶著多多去岳父家,誰料想這天俞家正孕育著一場陰謀……
《奪子戰爭》由於部分劇情與社會主義略有沖突,所以網上已經無法找到最完整的版本。我翻遍所有網路資源,目前最全的資源是在油管上由國內網友上傳,但是由於技術問題我無法分享給大家。
這次給大家分享的是國內能找到的最完整的上傳版本,相比之下已經是非常全了。
何須再回首
集數:20集
主演: 何麟、張芝華、崔傑
出品時間:1997年
近年來,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和杜會飛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隨社會生的急變化,社會的犯率也在高。因此,立一個正常的、安定的杜會秩序也來越成為人們的端願望。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以海生運軸公司吸收刑滿釋放人,使他們走向新生,不再危害社會為題材的電概,顯然是有現實意義的。再者,劇還型造和展示出新時的共產寬員的高大形象和感召力,並對刑釋放人員這特殊的金群落表現了的人文關懷。這都使該的思想易得顏為深刻、厚實和具有力度。
崔傑在《何須再回首》中扮演樊老大,將一個人性復甦、良知回萌、走向新岸的特殊人物演得活靈活現。
同樣的,《何須再回首》由於劇情問題,在網路上的資源無論是文字還是視頻都非常稀缺,我並沒能找到任何視頻資源,如有資源的小夥伴可以後台私信我。
==========分割線==========
福利時間
我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以上在線觀看地址
在公眾號後台私信 上海話電視劇 或 shhdsj (上海話電視劇的拼音首字母)就可以免費獲得!
『柒』 用上海話的電視劇有哪些
聽上海話看上海人看35集電視劇《長恨歌》
這是播放的網址http://ent.sina.com.cn/v/f/chhg/index.html
希望你會喜歡,也祈願對你有用!
電視劇《長恨歌》是一部具有濃郁的海派特色的經典之作,整體製作非常精緻,就是劇中插入的上海話,也是精雕細刻的,處處表現了上海人的生活情趣和海派風味。
電視劇中處理上海話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像《孽債》一樣全劇用上海話,但其實台詞全是從普通話轉譯的。另一種做法,就是把上海話的精華語詞嵌進普通話中,《長恨歌》就屬於後一種。編劇蔣麗萍是從上海話出發的,用上海話的長處去豐富普通話的表達,有
不少是普通話中沒有對應的詞語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傳達海派風情的上海話詞語運用,也是繼承了三四十年代上海電影的傳統,像「自來水、電燈泡、馬路、洋房、電車、馬達、沙發、麥克風」這些詞語都是這樣被普通話吸收的。
不是在劇中生硬地貼一兩個「阿拉」、「開心」等上海話詞語上去,就會體現上海特色的。在這個劇里,上海話詞語的運用是深入描繪上海人的性格的,並且烘託了濃郁的海派氛圍。比如王琦瑤的一句「姆媽」,從聲調中就帶出了上海人的稱呼中親熱的味道。一句「儂走好噢」,就把上海人親切送客的模樣傳神地表達出來了。一句「儂夜飯吃過了啊?」聽了比「你好」感覺親熱得多,那是上海的標准問候語了。再比如常常在劇中出現也經常在上海人平時生活中聽到的「喔唷」一聲,語氣稍稍不同,卻能表達不同的情緒。有時表現上海人的厭惡和埋怨,有時卻表現驚訝,有時又表現了不耐煩,如「喔唷,緊張殺了,緊張殺了」。
另外一些描寫行為的上海話,比如「心盪到什麼地方去了」,「越說越不入調了」,「搭架子」,「最歡喜軋鬧猛」,「搭訕外國人」,「騙騙野人頭」,「儂不要騰我來」,「儂不是橫對嗎?」,「不要兜圈子來」等等,也可以從中看出上海人的一些性格和舉止。
說人的一種性格,用「像溫吞水」,不冷不熱;批評人花言巧語,說她「說得花妙」;稱贊對方沉著,「涵養來得個好」;說那人看過來的樣子,「眼睛定洋洋定洋洋的」,講出話來使人「冷絲絲」的;叫人別大聲激動,還有擬聲詞的加入:「儂哇喇哇喇的做啥!」煞是傳神。這些達意又貼切的上海話體現了上海男女的待人處事的各種風貌。有很多詞是不可替代的,普通話中找不到同樣細膩意思的對應詞。比如「殟塞」、「烏蘇」、「頭大」、「疙瘩」等等。
當然,電視劇中的那些帶有時代特色的語言,如:「面孔紅得像杜六房個叉燒一樣。」闌尾炎在那個時代稱呼為「絞腸痧」,都勾起了老上海對生活的回憶。「當我是救火會?當我是巡捕行?」責問得真是有情有景。70年代的小菜場有「配盆菜」的攤頭,用一個「配盆菜」詞語表達引申出去說搭配的事,只此一詞,就自然使劇情巧妙地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讓人感受到片子中表現的深厚的生活底子。
這個片子最珍貴之處是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榜樣。有特色的上海方言詞語的運用,不但優化了劇本的表演語言,而且挖掘展現了上海地區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承高雅的上海話的語言問題,還是一個本土化的問題。許多到現在還站得住的作品,都生根於地方文化的深層土壤中,因此有較強的生命力。如以普通話為載體的大量電影文學作品,實際上也滲透著深層的地方文化的底蘊。像《白毛女》音樂以陝北方言中形成的《信天游》為基礎,《江姐》中融入了激越的川北號子和吳儂軟語的越劇唱腔才如此優美。
越是植根於本地沃土的文化,越能在世界上走得遠。那是因為文化越是本土,就越是擁有細致入微的鄉情民俗異彩,就越是貼近本真,其語言和文化形態中便蘊含著世界文化的普世精神和永恆價值,深藏著人類人性中共同部分的精髓
『捌』 《愛情神話》電影要表達的含義是什麼
《愛情神話》電影想要告訴我們,愛情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美好的愛情,同時也有著各自的精彩,心中有著自己的愛情神話,總盼望著,希望美好永遠陪伴我們。
然而,現實中更多是無奈和顧慮,中年人的愛情不會轟轟烈烈。即便如此,期待愛情,對美好的嚮往。始終是我們的本能,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是我們一生的任務與渴望。愛情是一個神話,也是平常。
電影簡評:
這是一部純滬語電影,上海濃度極高,把魔都的精緻、文藝、煙火氣、多元文化包容力,以及上海人的精明、世故、溫軟、颯爽拍得很生動。這是一個非常上海的故事,反復讓我想到「腔調」這個詞,很鮮活的一個故事,沒有把家長里短拍得瑣碎可能是最大的本事。
雖然聽對白有點費力,但是卻沒能掩蓋台詞的有趣,導演真的把生活拍得很好,演員演技都很棒,非常自然。
『玖』 麻煩大家推薦下有上海方言的電視劇或電影,謝謝
<<股啊股>>是講股票的,潘虹,劉青雲演得
《海上花》,1998年拍攝 侯孝賢映像製作公司出品
原著:韓子雲
譯說:張愛玲
主演:梁朝偉劉嘉玲李嘉欣羽田美智子
中國的宗法社會,愛情從來是不被張揚的。男人到妓院尋找愛情,只有妓院這個邊緣的角落還有一點機會。在這,男人順從的是女人的規則。19世紀末,上海英租界區的長三書寓,日日宴歌。當時的高等妓院被稱作長三書寓。
這一晚又是賓客盈門,觥籌交錯。東道主叫周雙珠,是一位可愛、大氣的青樓女子,同時也是公陽里老鴇的親生女。正當眾賓客酒興正酣之際,在同洋人打交道的衙門供職的文官王蓮生(梁朝偉飾)卻首先離席告退。他是去赴另一妓女張惠貞之約。此事極大地惹惱了妓女沈小紅。小紅在薈芳里掛頭牌,但因為她生性剛烈,快人快語,少有清客敢摘她的牌。蓮生是唯一與她長期往來的人。次日清晨小紅找上門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對惠貞大打出手。其實蓮生所為事出有因。他覺察到小紅同時還跟一個年輕戲子柳兒相好,並從小紅的態度上感覺到些許冷淡。煩悶之下蓮生去找另一個妓女,結果打翻了小紅這個醋壇子。
為解決問題,蓮生在朋友洪善卿和湯嘯庵的陪伴下來找小紅,被小紅伶牙利齒的女僕大罵一頓。朋友在窘境中撇下蓮生徑自離去,蓮生只得獨自去見小紅。畢竟已有了四五年的感情,一番撫慰之後,二人又和好如初。
特殊的身份令雙珠常常在公陽里充當家長的角色,妓女們之間的爭風吃醋需要她平息,惹上身的人命官司也需要她出面排解。雙珠看淡風塵以及練達的處世態度受到了洪善卿的賞識。
黃翠鳳是尚仁里的年輕妓女,是個精明、會為自己打算的女人,她渴望早日脫身青樓,獲得自由。她同時自如地應付著幾個男人,其中關系最密切的是有錢又有閑的名流羅子富。翠鳳一直同他在一起是因為她覺得他會為她贖身。
小紅看上去花錢並不大手大腳,卻欠下大筆的債務。蓮生對此困惑不解,不過還是替她結清了。一天酒宴過後,酒醉的蓮生在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踉蹌地沖進小紅的卧室,結果正撞上小紅和戲子柳兒在一起。盛怒之下,蓮生將他送給小紅的禮物砸了個粉碎。蓮生斷然決定娶惠貞做妾,拜託善卿為她籌備禮。善卿力阻,卻未成功。
羅於富終於為翠鳳贖身。離開時,翠風將所有衣物、首飾都留給了其他姐妹。
春去秋來,蓮生得到提升,即將離開上海,朋友們在書寓舉行宴會為他送行。小紅過去的女僕現在為雙珠做事。從她的口中,蓮生知道了小紅凄涼的近況。但他並不想再次陷入其中,他要走了,走出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夢」……
海上是「上海」二字顛倒,花是妓女通用的代名詞。通過作者生動的筆 觸,清末上海租界畸形社會的多方面 活動如實地呈現了出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故事的背景也許比故事本身更有意思。中國是一個擁擠的國度,在這國度里,連悲劇也是鬧哄哄的。只有在佳餚華服等細節的沉溺中,人才可得著片刻的麻醉和安頓。看了海上花,方發覺此言非虛。
『拾』 徐崢的電影《愛情神話》豆瓣評分達8.3,為何這部影片能獲得這樣的高分
《愛情神話》之所以可以獲得8.3的豆瓣高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部電影拍攝時的立意與其角度的特別。
我們可以把《愛情神話》看作是一部輕喜劇,因為電影中劇情的設置張弛有度,其中設計到的笑點都很自然巧妙,比如其中角色的口是心非、劇情設疑、反轉是自然而然出現的,不存在強烈的違和感。再加上這部電影不完全是喜劇的定位,其中笑點穿插其中,不會給觀眾一種全程笑點的疲憊感,同樣也不會有突然出現一個笑點的突兀。
《愛情神話》還有一個最大膽的地方就是整部電影都是使用了上海方言進行交流的。不同於大眾熟知的普通話,上海方言更加具有地域性的特點,而且上海方言更好地將上海人生活的格局展現在大眾眼前,更接地氣。像經常可能出現在劇中的帶著些嬌氣的“嗲得~”的語調,又將江南的吳儂軟語展現在大眾眼前。
所以說,《愛情神話》這部電影可以取得如此高分也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