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電影人物調色怎麼好看

電影人物調色怎麼好看

發布時間:2022-09-28 09:09:39

『壹』 影視製作後期調色的方法是什麼

有些時候,因為前期拍攝的原因,會讓我們的畫面缺少了點什麼,這時全道文化傳媒後期師會進行畫面調色,讓出現色偏差遺憾的畫面修正過來,讓光感提升,其中,常見方法有:

1.調整畫面對比度

景物曝光或者人物曝光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調色來糾正。

『貳』 如何讓視頻充滿電影感這些調色技巧要知道

第一種,剪輯軟體自帶的調色模板



下面的是premiere調色預設。剪輯軟體裡面都有一些預設的調色模板,簡單色調調整非常有用,如果前期拍攝到位,預設一樣很出彩。



第二種,安裝插件調色



一些第三方公司為adobe的軟體開發了很多調色的插件,比如大名鼎鼎的magic bullet系列、cineplus cinema 等等,這些插件非常智能,丟到素材上就能快速出效果,還可以對皮膚,背景等局部細節提供更多精細化調整,快速實用。



第三種,套用lut



LUT是指Look-up-Table,也就是顏色比對表。效果類似於美圖秀秀的風格化模板,放到素材上立馬見效果。很多調色師為了存儲自己的調色參數都會自製一個lut,以方便日後使用。等於調色師自製了一個風格化模板,其他調色師只要擁有這個lut,也可以擁有這款色調模板。



lut現在可以直接在剪輯軟體裡面調用,所以小成本影視製作想要快速出效果,不妨一試。當然了,調色只是後期製作的一個環節,想要片子有感覺,從一開始的攝影構圖,人物造型,演員,劇本等方面都得精雕細琢。



關於如何讓視頻充滿電影感?這些調色技巧要知道,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如何讓視頻充滿電影感?這些調色技巧要知道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叄』 電影調色怎麼樣把皮膚調好看

我是影視動畫專業的,
你很細心,我們一般會在後期將影片或者動畫很多地方處理成偏藍的色調(但是要注意人皮膚不能處理的過於偏藍色調 因為人皮膚正好是藍色的補色,在大面積偏藍色調的基礎上出現補色系的顏色會很好看,再者皮膚偏色的話會很別扭,不好看),這也是歐美一貫的做法。

台灣MV大部分都做了很細致的「磨皮」和適量的「GLOW(輝光)」處理,GLOW這種東西可以瞬間美化很多東西。降低飽和度也是他們喜歡用的方法。

有很多軟體可以處理,AE有很多強大的第三方插件支持,所以很強大,PRE也可以。我們教的就是AE。
但是,我們做後期處理的時候,用的不止一款軟體,有的軟體這個處理功能好,那在這個處理環節就得導入這個軟體處理,處理完了再到別的軟體上處理。

『肆』 影視後期調色的方法和步驟

影視後期調色的方法和步驟

為什麼要調色?答案很簡單,為了從形式上更好地配合影片內容的表達。

一部影片的表達語言,由畫面、音效、同期音與配音等基本構成。其中,畫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畫面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對影片內容會起到非常大的改變。要想把影片內容表現得飽滿、到位,那麼畫面的影調、構圖、曝光、視角等細節都要精細安排,才能統一形成完美的、適合主題的表現力。

以色調為例,簡單了解一下它在影片製作中的重要作用。

原始視頻素材,畫面是以中性的所謂「標准」基色為主,前期拍攝中,主要控制畫面的曝光、白平衡、構圖、視角、運動等基本指標。對於色調,往往不會在前期進行調整和設置,前期盡量提供「標准」拍攝,因為,不同的畫面素材,可能會在後期用在不同的場景和氣氛中,前期不能判斷後期處理的所有要求和操作,所以,前期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構圖、曝光這樣後期很難處理的環節,而色調,只要提供准確的白平衡即可。當然,模擬夜景、晚霞渲染之類的白平衡也算前期工作,這可以適當改變色調色溫,使其大致符合後期要求。前期能做的都在前期做,但不要過分改變太多,那樣,會給後期造成麻煩。

前期素材拍攝完畢,在後期機房,製作師會領會導演意圖,根據影片風格,確定色調風格,對前期素材進行一級和二級校色,其目的是把素材這些「蔬菜」做成不同味道的「菜餚」,這完全取決於「廚師」對菜餚的製作手藝。如果說,一道菜是由色、香、味組成,那麼,影視後期的調色就是其中的視覺元素,而影片的節奏、蒙太奇剪輯手法等則是影片的味道。調色可以喚起觀眾的觀賞情緒,甚至改變一部影片的.風格,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色彩的物理屬性

如果一部影片,不進行調色,或者調色不正確,會在視覺上大打折扣,本來可以影響觀眾情緒的畫面,因為平淡無奇的色彩而達不到目的。

或者,調色過於誇張和隨意,本應該平和的畫面卻顯得突兀和做作,這也是不允許的。

合格的調色,應該是完全與影片主題相吻合,不溫不火,不誇張,不炫技。

沒有調色的影片是粗製的半成品,調色不正確的影片是半廢品,調色也是雙刃劍,過猶不及不可取、恰到好處才行。

調色的第一步,就是對色彩的屬性給予深入的理解。

色彩,是光在不同介質上的反射結果。不同材質,對光的色譜吸收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色彩表現。本質上,除了太陽和燈光等發光體,一般物體是沒有色彩的,是對光的不同反射能力才產生了各種色彩感受,而這些色彩的物理屬性,也會隨著光的強弱、角度等不同而發生改變。

雖然我們通過白平衡偏移,也能改變色彩,但這不是一個好辦法,白平衡改變是機器對色彩的不正確還原得到的,其副作用就是,可能對真實環境的某些色彩還原偏差過大,甚至產生嚴重的噪點。我們應該盡量在前期布光中,先把色彩的分布進行妥當安排,不靠機器去人為改變,靠燈光的不同照射角度和強弱、增減不同的色溫濾片等方法,改變光線的物理屬性,讓攝像機處於標準的主體色溫范圍。

光線是由色相、飽和度、明度來整體決定本身的屬性。

色相是一種色彩區別於其他的色彩的屬性,盡管自然界的色彩極大豐富,但我們觀看影片的媒介卻遠遠不能還原那麼多色彩,前期攝像機可以記錄很高的色彩色域范圍,而電視機這類的媒介,僅僅能夠接受8bit色彩,也就是說,前期色相很豐富,後期製作中,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可控范圍,真正能夠讓觀眾欣賞的色域要壓縮不少。

飽和度,簡單理解就是色彩濃度的大小。飽和度太小,色彩黯淡,缺乏足夠的色彩沖擊力。飽和度過大,則顯示出明顯的色彩視覺刺激,讓人更加醒目地感受到色彩的力量,但是,飽和度過高,會給暗部色彩產生明顯的雜訊,這種雜訊干擾,是視頻調色的底線,應該在處理飽和度過程中,既要保持一定的飽和度,又要接近但不能出現雜訊的那個閾值。

明度,是一種色彩的純潔度、通透度,明度高,則色彩干凈准確,明度低,則色彩有些混沌。調色中,未必要追求所有色彩的明度都是很高的。當需要表現的主體需要高明度的時候,必然要用其他輔助物體的低明度做對比。光線在色彩明度中起到關鍵作用,光線較強,明度則高,光線較弱,明度則低,必須充分利用布光,改變明度的大小。

色彩的主觀作用

色彩除了本身的物理屬性,在視頻製作中,色彩的主觀作用更重要。

所謂主觀作用,就是一種色彩在畫面中能對觀眾的視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觀眾的心理。色彩有時候是一種心理上的錯覺,它是視覺刺激之後,對觀眾更深層次的影響。

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不同的商業環境,色彩基調也是不一樣的,這和影視製作異曲同工。比如,我們會感受到大多酒店、飯店採用暖色調照明,就是營造一種安全、溫馨、放鬆的感覺,在飯店,則可以激發食客的食慾。而冷飲店之類的環境,大多使用冷色調,強調清爽、冷靜的主觀感受。

一般來說,暖色調會把畫面宣示出厚重、可靠、飽滿、沉穩的感受。而冷色調則會顯示出安靜、空盪、遙遠、清靈的視覺感受。這樣,我們在調色中,就要根據影片的風格,採用恰當的冷暖調,甚至通過冷暖調的反差和對比,進一步強化主觀的視覺感受,讓觀眾潛移默化受到影片色調的影響,從而達到影片思想的有效傳達。

比如,寒冷清寂的冷色調夜晚,風雪夜歸人,突然,畫面中出現一盞溫馨的暖色調光亮,不管那個暖色調有多小,在大面積的冷色調中,依然非常顯眼,觀眾會立刻被吸引,這樣,接下來的,讓暖色調不斷擴大,最後,進入完全暖色系的房間,一種家庭的溫暖、吸引力和渴望力就大大加強,冷暖色調的作用和鮮明的反差,在強烈的對比中自然形成,而這種色彩上的主觀感受,並不需要過多的畫面解釋,就能水到渠成,這就是調色的作用。

一定要善於運用冷暖色調,一般性的新聞之類的,可以採用標准客觀的自然色彩還原,不能採用主觀的人為色調,其目的是更好地再現真實。紀錄片、劇情片可以根據影片整體風格,採用以一種色調為基礎的調色,是暖色系的懷舊還是冷色系的觀察,這都要在後期製作之前確定,而適當加入冷暖對比,可以突出表現的主題,但還是應該以一種基調為標准,不能冷暖色調反復出現,過猶不及,千萬不能以一種手段反復應用,那樣就失去了主題基調的全片統帥作用了。

;

『伍』 影視調色方法

影視調色方法六則

影視作品是真實的情感在銀幕流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調色師,要掌握影視調色的法則。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影視調色方法六則,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熟讀影片劇本

不僅限於調色,這個問題經常被許多影視後期工作者所忽視。熟讀劇本的重要性,真的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大。

要知道,真正的電影劇本是為銀幕而寫作的,也就是說,好的劇本是具有畫面感的。影像中的色彩也參與了敘事,在調色工作進行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劇本所講述的故事。

下面以移民題材的電視劇《填四川》為例,此場景為農家小院中一行人商議建房買種子所需錢財的事宜。 剛開始從畫面分析,農家小院,炊煙裊裊,好一幅悠然恬淡的田園畫,於是我們往往本能地將其調成暖色調。但是通過劇本得知,填川移民所到之地,地廣人稀,地處荒野農村,所以又做了些調整,將畫面調成綠色 調,反映了偏遠農村的大環境。再後來,通過前後故事的解讀,發現這個場景雖然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 喜悅的場景,但是下一部分就是有人來將他們意外所得的金子要回,他們千里迢迢移民到此,地廣人稀,房屋簡陋, 好不容易有錢開墾土地,建造房屋,無奈又有人來此要錢。根據劇本內容,則將這一畫面調成了帶有悲涼色彩的 藍色調。

可見,剛開始對畫面的判斷是片面的、主觀臆斷的,只有通讀劇本,了解前後關系,才會對畫面 有一個全面的整體的把握。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調色師,首要任務必須是熟讀劇本。

二.調整心情

影視作品是真實的情感在銀幕流淌,影視作品也是由無數的情感的積累而組成。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是創作者在充滿激情的良好狀態下產生的;而一部好的影片,其創作時的情感狀態決定了 影片的藝術高度。同樣,影視調色工作中,調色師的情緒狀態應該能夠達到影片創作時的激情狀態,在對劇本的充分了解下,在一 個調整好的狀態下,才能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更好地將色彩處理達到影片該有的技術水準與藝術高度。

而人類視覺對顏色的識別,情緒因素帶來的差異更大。這就要求我們進行調色工作之前,要調整一下自己的 心情,如果覺得狀態不好,或者有一些小的負面情緒,那麼就不要去做眼前的調色工作。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言過其實 有些誇張。事實上,如果你帶著情緒進行調色工作,那麼你對色彩的敏銳度及其判斷力會嚴重下降或者偏移,即使你 完成了工作,第二天你再回頭看,也會是一塌糊塗,務必還要重新來過。

三.構思立意

無論是抽象還是具象的作品,色彩都是以比自然狀態所賦予的更多的意義來豐富空間形態的。作為調色師,應當將影像色彩在創作過程中匠心獨運地展開想像,最終形成貫穿於整個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總觀念和思想性。

影片《帶我去遠方》中,小女孩阿桂是色盲,所以她眼中的`世界必然是另一種色彩。影片中並不是將所有的 阿掛的視角調成另類的色彩,而是在阿桂爸爸給阿桂有色眼鏡的時候展現了阿桂眼中的另一個不同色彩的世界。

在調色工作中,我們可以將色彩進行適度的處理,恰如其分地表現色彩的形式與內容;我們還可以將色彩進行大 膽的創新新處理,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然而,適度處理與大膽創新之間的關系卻又令人難以准確把握。只有人心之 感,才能感人之心。

四.與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的合作

一個好漢三個幫,調色師再強,沒有與前期導演、攝影師和燈光師的良好合作的話,你會開始懷疑人生的!

在影視製作過程中,導演將電影劇本所描寫的形象,運用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創造性地體現為銀幕形象;攝影師則盡可能多地捕捉信息,並涉及光線、運動、畫面構圖的 處理及何種攝影技巧的運用,並通過鏡頭,捕捉盡可能高的動態亮度的顏色位深,為後期製作提供最大的可能;而燈光師則協助攝影師完成影片的造型處理,完成電影攝影技術工作和藝術任務。

在進行調色工作時,調色師在熟讀劇本之後,要同導演進行溝通,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將其付諸畫面。此外,還要同攝 影師交流其構圖理念,同燈光師交流光線的處理。

有時候,我們對畫面的光影處理可以是創造性的。在電視劇《填四川》中,有一個場景是小文儒去當鋪典當首飾 以給娘治病。此畫面太平,缺乏光影層次與戲劇性。當鋪老闆充當的是心地善良的熱心腸好人的角色,救 人於水火。因為拍攝時在小文儒背後有燈光,所以小文儒在畫面中顯得較亮,故我們將前景的亮度降低。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的光源部分是窗子,為了表現當鋪老闆的高尚,我們將老闆面部亮度提高。除此之外,我們添加節點模擬窗外光線射入屋內的效果。經過多個節點的認真調整之後,我們最終得到了想要的 影像效果。

五.修改與復查

在調色工作完成後,我們往往會隔一天,或者出去休息一段時間,再回頭來看。千萬不要一次性調色完成之後就認為工作已經完成了。由於長期在工作間,對色彩的感應會變得遲鈍,調色工作久了會出現偏差。往往工作一段 時間,就需要看看窗外的風景或是休息一下。整個調色工作雖已完成,但當你睡一覺或者出去活動一段時間再回來,就會發現,很多鏡頭的色彩已經完全不是你當初想要的效果,有的可能曝光過度,有的可能飽和度過高,等等。這 時候我們就需要再做一些調整。

六.膚色處理指南

影視攝制工作中,燈光與攝影都在力所能及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更好地還原人物在真實環境之中的膚色。針對這一問題,膠片生產商專門做了技術研究,生產了不同光線條件下最大可能地對皮膚進行還原的高質量的膠片;化妝師盡最大可能彌補人物膚色本身的瑕疵;攝影師將攝影機調整到最佳的狀態獲取人物皮膚影像;在影視後期調色工作中,調色師則充當了「數字化妝師」的角色,將人物的膚色調整到最完美的狀態。

然而對於一些難處理的皮膚,比如滿是鬍渣鐵青色的臉,如果影像需要更加柔和的皮膚,那麼化妝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在後期調色工作中進行修繕補償。

《暮光之城》中的人物膚色處理

有時候,通過調色工作可以完全取代化妝工作。超高清時代,化妝趨向於更加精準真實,而通過調色工作使得這 一工作不再依賴於化妝顏料。《暮光之城》中,愛德華一家打棒球時遇到吸血鬼勞倫等三人,為了表現吸血鬼勞倫已 經聞到了人類貝拉的氣息,鏡頭給了勞倫的眼睛一個特寫,而這時勞倫的眼睛由正常的黑白色變成了血紅色,通過表 演是不可能達到這種藝術效果的,以前只能通過復雜的化妝來實現。如今調色工作使得這一工作變得更加容易,通過 後期影視調色,我們可以將勞倫的眼睛調成任何一種顏色。

《暮光之城》中調色替代化妝的效果

我們以往會通過化妝來實現的效果,隨著超高清時代的來臨,便存在一定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給人假的感覺,從而脫離了劇情將觀眾排斥到影片外。在這方面的問題中,影視調色可以完全取代化妝工作,從而取得逼真的視覺效果,調色工作甚至可以輕松地將顏色的變化過程逼真顯現; 而化妝工作要實現這一過程則是難上加難,既費精力又費時間。

《大話西遊》中白晶晶手、唇部色彩還是更多依賴化妝這種容易穿幫的方式

調色工作還會彌補由於演員表演所造成的技術上的不足。比如某個場景需要演員用一個長鏡頭從正常的臉色變得 羞赧腓紅,然後劇情急轉,演員臉色變得煞白。這樣的效果要求演員表演出來有很大的困難,藉助於化妝也只能是將 鏡頭分開拍攝。但是調色工作使得表演更加簡單,演員只需要表演出相應的情緒,後期調色工作中通過調色處理,我們會很方便地得到想要的藝術效果。

;

『陸』 影視後期剪輯調色技巧

影視後期剪輯調色技巧

剪輯無定式,任性成方圓。本文不教剪輯理論,什麼空切近、遠推中,要把主要知識梳理下來恐怕十篇文章都不夠。而且學院派的剪輯理論更多適用於電影以及電視劇的剪輯,對於MV而言就不成立了。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影視後期剪輯調色技巧,歡迎閱讀。

技法1:互動式剪輯,多個鏡頭鋪墊一件事

視頻剪輯其實就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按照時間順序剪;第二種是不按順序剪。按照順序剪適用於電影以及電視劇,極端案例就是一鏡到底,一個鏡頭從頭拍到尾。一鏡到底是最原始的剪輯的手法,好幾十前年就被大師們擯棄了。不過最近一鏡到底的視頻又火了起來,我想原因之一是對古典的致敬,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絕大部分人沒有見到這種「古老」的手法。而不按照順序剪輯,可以稱之為互動式剪輯,而交互剪輯的實質就是胡剪:把看似不相關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在表達一件事的同時給人一種主觀態度。

看上面的視頻,這四個素材分別拍攝於不同的季節、地點,可以說是完全不搭邊的四段。一段是車載記錄儀拍攝的畫面,一段是模特外拍時筆者採的景,另外一段是音樂節時拍攝的觀眾以及一段馬路上隨拍的車流。當我們把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接起來,並把最後一段素材的持續時間變長,看上去就像是不同的人從四面八方去看音樂節。

還是這四段素材,我們把最後一段換成女孩讀書的,那整個視頻就變成描述一段女孩去讀書了。

本頁大家記住一個要領:不要死心眼只用今天拍的素材描述今天的事,昨天拍的視頻也可以用來充數。像我就留了很多風光素材,比如日出什麼的,啥視頻都能用,哪裡的太陽不是太陽啊。

我們常常聽藝術家口中的蒙太奇,並不是什麼神秘東西,其實就是互動式剪輯的延伸,很多朋友在剪輯視頻中不經意就可以達到蒙太奇的效果。如果非要追溯一位創始人,那要算是愛森斯坦以及他的《戰艦波將金號》,詳細的理論我們少說,先看一段樣片示意。

技巧2:蒙太奇的運用

回顧一下互動式剪輯,用不同的鏡頭鋪墊一件事,而蒙太奇的定義更加寬泛,用不同場景、不同景別、不同人物等等各色鏡頭描述同一種情感。上面這個視頻筆者均拍攝的小景,充其量也就有個別介於中景和近景之間的鏡頭,串在一起就可以表達出靜謐的感覺,再來看下一段。

我想和大家說的是:雖然蒙太奇的手法豐富多彩,但新手使用時盡量選用同景別的素材描述情感,要麼都是特寫,要麼都是全景。

上面這段視頻又有特寫,又有遠景,有風光也有人物,串在一起表達運動的時尚與刺激感。這段視頻更加符合蒙太奇的廣義理論,更加適合老手使用。我有很多例子可以拿出來分享,為啥專門選中這段運動題材的視頻?

就是因為:無論蒙太奇的定義多麼寬泛,咱們幾段素材的節奏起碼要一致,要慢都慢,要快都快,別是幾個快速的鏡頭後面跟了一個老人散步的,那就奇怪了。

學院派的剪輯教材中會告訴您相鄰的兩個鏡頭一定要有明顯變化,比如前一個鏡頭是全景,那麼下一個鏡頭就一定要接個特寫;又比如前一個鏡頭拍攝了人物的正面,後面的鏡頭就一定要是人物的背面或者乾脆換一個人,如果兩個鏡頭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看上去就會很別扭,真的很別扭嗎?

技巧3:跳切,音符一般的節奏

上面這段視頻前半部分就是女孩喂自己的男朋友吃冰激凌,雖然是美妙的事情但外人看上去就很平淡。後面跟了一段視頻,視頻採用了跳切的手法,這么處理看上去就有意思一些,如果在MV中配上音樂就會顯得很俏皮。

跳切的處理相當簡單,比如上圖中長方形是整段素材,剪輯時只要去一段,留一段就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留下素材的畫面最好有明顯區分。跳切算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剪輯方法,但是請注意一點,您的作品要麼只採用一次跳切,要麼就全是跳切,2、3個跳切加在視頻中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跳切需要特別注意:選擇的素材盡量是「主體不變,細節變化很大」的,怎麼理解這句話,比如一個女孩轉頭甩長發,主體是女孩沒有變化,細節是轉頭變化很大,這種視頻就適合採用跳切處理。

上面這段,整個視頻就是幾個人並肩往上走,也沒有回頭等多餘動作,採用跳切處理後效果就不好,各位在剪輯視頻時需要特別注意。

傳統的剪輯堅持認為應該讓觀眾看不出剪輯的痕跡,而跳切則完全顛覆了這種理念。這種剪輯手法源於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最早出現在電影《筋疲力竭》中,一個乘客坐車的鏡頭被生生切成了數段,而電影《窒息》甚至在長達數分鍾中的鏡頭中採用了跳切手法。

為何說跳切是一種討巧的剪輯手法,因為它可以把原本枯燥的一段鏡頭進行再加工,在不添加其他元素的情況讓視頻變得有意思,而變速手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變速處理比較好理解,就是一段素材的前半部分用正常速度播放,後半部分進行加速或者慢速處理。

技巧4:慢速處理抒發思想感情

運用這種手法最多的視頻非畢業MV莫屬,我們回憶這樣一個畫面,若干意氣風發的青年站在鏡頭前,3、2、1之後集體跳起來,把手中的學士帽拋向天空,保守一點說,基本上99%的製作者會在這里採用慢速處理。

文章中能教給大家的剪輯技巧實在有限,無論是互動式剪輯、跳切還是慢速處理,都是想告訴大家要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視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鋼琴演奏者,時而低頭靜靜敲打琴鍵,時而手指如飛仰頭甩發,目的就是把音樂中的情緒傳達給觀眾。對視頻速度的處理和彈琴一樣,通過不同的速度傳達不同的情緒。

做變速處理:一般慢速比加速的情況多,我們可以把慢速的效果等同於「強調」,比如一個女孩和男孩見面,我們要強調見面時的感覺,就可以在他們擦肩而過的瞬間做慢速。

技巧5:將相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

「今天老師帶我們一起去春遊,小夥伴們都高興壞了,大家出門時都帶了很多吃的,有的帶香腸、有的帶麵包、有的帶巧克力....」這是咱小學時寫作文常用的手法,還記得叫什麼嗎,沒錯就是排比,其實視頻中我們也有相似的手法,俗稱並列剪輯,學名平行剪輯,先看下面一段視頻。

舉個例子,一般我們拍攝的視頻素材都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以及人物進行分類。比如四五個好友一起去演唱會,那麼去的過程包括做地鐵、坐公交等視頻都可以分在時間類別里,演唱會門口拍個合影、鏡頭掃個會場全景都可以分在地點類別里,剪輯時連續拼接一個類別的不同素材,就可以稱之為平行剪輯,也就是我們說的並列剪輯。上面這段視頻,我把魔術師受挫的鏡頭拼接在一起,就是把人物類別的素材並列組接在一起。

其實:平行剪輯涵蓋的內容非常廣,很多科幻電影,比如《盜夢空間》,就是把不同時空的素材並列在一起,這算是平行剪輯最特殊的例子了。咱們在剪輯時,只要是同時間發生的事情,都可以並列剪輯在一起,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同時間內素材不夠的話,參考互動式剪輯。

;

『柒』 掌握了這幾點調色思路和技巧 電影調色不是問題

1.幾種示波器的用法和技巧

上圖這個示波器,某一亮度等級、色階等級,比方說20,畫面整個紅色的信息比較多,在10的位置上綠色、藍色的信息比較多,疊加起來也就是青色的畫面會多。整個分析下來,整個畫面的暗部地方青色的感覺多一點,亮部地方也是發冷色的,大部分紅色都集中的中間,可能是人物的臉、膚色、衣服等等。

示波器對於調色師來講,是一個輔助性的工具,因為顏色還是以感受為主的東西,判斷這個畫面,示波器上告知的東西和你自己感知的東西,還是要按照自己感知的來判斷,不需要完全依賴示波器來科學評判。

實際例子我們看下圖,在640-780之間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位置上,有很多的東西在這裡面,然後看頭盔旁比較白的部分,屬於畫面比較亮的部分,對應示波器上,是很粗的一部分,那就是說明那裡面有東西。

而下面這圖照片,我通過對示波器的判斷,知道畫面的背景是有東西的(我可以調出來),我只需要640-780之間,把這部分拉開, 把畫面的細節在明暗關系中鋪開,整個畫面的背景細節就出來了。

『捌』 微電影 調色怎麼調

一般的強大的視頻剪輯軟體都具有調色功能,只不過有的會比較繁瑣,需要搭配參數什麼的,對於很多剪刀手沒有必要;還有一種是內置了很多現在流行的調色方案,使用的時候只要調節和搭配就可以了,這種的比較實用,建議下載一個愛剪輯,有很多內置的調色方案,很方便:
一、添加需要調色的視頻
在愛剪輯主界面頂部點擊「視頻」選項卡,在該面板底部「已添加片段」中,點擊「雙擊此處添加視頻」區域,在彈出文件選擇框導入視頻即可。同時,愛剪輯還支持將視頻直接拖曳到「已添加片段」區域列表中
二、通過「畫面風格」功能給視頻調色
結合「超級剪刀手」功能,將視頻剪輯完畢後,在頂部點擊「畫面風格」選項卡,在左側欄切換到「美化」。在「美化」面板,我們可以看到「磨皮」、「美白」、「膚色」、「人像調色」、「畫面色調」、「膠片色調」、「復古色調」等各種一鍵應用的調色和美顏功能,並通過各種調色方案的「程度」功能,實現更細節、更多重方案的調色。
三、結合使用「畫面」、「濾鏡」、「動景」功能
除了調色,「畫面風格」功能還支持裁剪視頻畫面、旋轉視頻、翻轉視頻、為視頻施加各種模糊特效、炫光特效、雨中水波特效、漣漪特效、震動視覺效果(即鏡頭晃動)、電視牆特效、玻璃特效,以及水墨暈染、烈火燎原、花瓣飛舞、雲霧彌漫、水波粼粼等各種頂級動景特效。在「畫面風格」面板中,點擊相應的左側欄,雙擊需要應用的效果項,在彈出的「選取風格時間段」對話框,設置持續時間即可。

『玖』 影視後期的調色技巧

影視後期的調色技巧

影視後期,即影視後期製作,是對拍攝完的影片或者軟體做的動畫,做後期的處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加特效,加文字,並且為影片製作聲音等等。後期軟體具體可以分為平面軟體、合成軟體、非線性編輯軟體、三維軟體。後期軟體有很多,就單純的非線性編輯軟體就有很多種。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影視後期的調色技巧,歡迎閱讀。

第一步:調整畫面的明暗

在拍攝的時候如果拍攝曝光不足這沒問題,可以在後期在調整,如果曝光過了,也叫(ci)了,那後期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第二步:黑白灰上色調整

和美術中的道理一樣,無論黑白畫面還是各種彩色畫面,當受到光的照射下,都會有層次感,黑、白、灰的過度層次。所以在這一步要根據畫面中的人景關系,空間關系,光照關系,來進一步調整被照物體的黑、白、灰層次感。及時同一顏色的物體,在光照條件下也有不同黑白灰關系,及時黑、白、灰三個層次中還可以進一步在分層次,例如:灰階層中還可以再細分出黑、白、灰三個層次。這個就看調色師對畫面對光感的控制能力了,當然分的越細,畫面層次感越強。當然能達到多層次黑白灰的調整,對軟體和設備要求越高,約高端的設備的,調整越細膩,低端的設備軟體,只能簡單的調整。所有的非線編軟體都有調色功能。

第三步:環境色

這個是細活,每個人對色彩的感知力都有一定差異,都說女孩子對顏色天生就比男生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女孩子就是比男孩子會選顏色挑衣服。如果一個沒有美術基本功的人是看不出什麼環境色的,而學過美術的人,學過色彩構成,畫過水粉,水彩,油畫的人,會很清楚環境色的概念。空間中事物之間都會有顏色的相互影響。比如一個人穿著白襯衫站在中間,左邊站著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右邊站著一個穿藍衣服的人,這時站在中間的穿白衣服人,身上就會被兩側不同顏色的衣服所影響,本身純白顏色的衣服上就會折射出一部分偏藍色和偏紅色的色彩,當然這不是說白色就變成藍色和紅色,而是在白色本身上有一點偏色為藍色和紅色,當然還會受周圍環境其他顏色的影響。這就是環境色。例如:以人臉膚色為例,陰天與晴天,市內和室外,白天和晚上,受光線影響,膚色就有說不同,在加上身體周圍其他物體的光線折射影響,顏色也會有一定影響,這就要看調色師對色彩的把握程度了。

總的來說,影視公司的調色師就是用電腦設備來調整動態視頻畫面顏色的人,也就是用後期軟體畫畫的人。和平面公司用Photoshop、coledraw等平面軟體做設計,是用平面軟體畫畫,而學美術的人,則是用畫筆和顏料在紙上畫畫,他們三者是基本一樣的,都是用顏色來表現事物,只是工具不同而已。所掌握的色彩美術知識是一樣的。所以對那些有美術基礎的人,有平面設計基礎的人,在去學影視後期調色,只是學會軟體就可以,上手很快很容易的。

;

『拾』 影視後期調色的8個基本步驟

1. 降噪處理Remove Noise/Grain


首先,如果有必要第一步是降噪,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尤其在LOG素材有嚴重的噪訊的情況,最佳的選擇就是在調色前降噪,效果要遠遠好於調色完成後降噪。降噪的尺度要把握好細節和噪訊的平衡。


2. 一級校正 PrimryColor Correction


校正整體畫面的反差、色度、色溫等,這一步的結果要盡可能的使畫面看起來自然、協調。


3. 局部光線校正 RelightShot


對局部曝光過渡或者曝光不足的畫面進行修正,或者根據需要對畫面局部進行提升/降低亮度處理等。


4.增加光學濾鏡效果 Add lens Filter


很多電影攝影師偏愛類似於Soften、ProMist這樣的光學濾鏡效果,也會要求調色師在數字中間片處理時添加類似的效果,類似柔光的濾鏡效果尤其對畫面高光部分細節有比較明顯影響。


5.暗角處理 AddVignette


暗角是調色師用來加強畫面主體物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過於強烈的暗角效果會損失較多的畫面細節。


6.風格化處理 CeativeGrade


這一步驟對畫面產生的變化較大,與原始素材相比很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次序較靠後。


7.模擬膠片質感 FilmStock Emulation


為了模擬某種膠片質感,可以套用透明通道素材(例如婚禮光效和老電影效果),畫面的黑白電平以及曲線等參數會產生顯著變化,次序靠後。


8.銳化及畫幅修正 SharpenAnd Resize


最後一步進行銳化處理,同時可以通過裁剪高像素畫面(例如4K原始素材變成1080P成片可以縮放)等平移縮放對畫幅構圖進行調整。此外,如果畫面需要磨皮處理,也是在這個步驟進行。磨皮通過PR的磨皮插件來製作效果會比達芬奇製作更加方便,磨皮效果也接近。


關於影視後期調色的8個基本步驟,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機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閱讀全文

與電影人物調色怎麼好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柏芝大尺度電影有哪些 瀏覽:934
法老與眾神電影免費版 瀏覽:398
推薦幾部好看的國產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351
先婚後愛的動漫電影有什麼 瀏覽:628
喜洋洋系列電影評分多少 瀏覽:636
辛德勒的名單電影在線觀看免費收看 瀏覽:378
電影解說怎麼剪輯視頻軟體 瀏覽:999
媽媽咪呀電影免費大雁 瀏覽:927
市一宮電影院怎麼坐地鐵 瀏覽:162
有哪些鯊魚不吃人電影 瀏覽:330
反特電影名字有多少 瀏覽:811
電影如何下載到百度雲盤 瀏覽:214
狼叔最好看的電影 瀏覽:717
穿越動漫電影小說好看 瀏覽:768
最近好看的拉拉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44
透明牆的電影免費 瀏覽:92
好看的解放戰爭題材電影電視劇 瀏覽:338
未知生物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637
聚優電影卡怎麼充值 瀏覽:87
陳冠希參與過哪些好萊塢電影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