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是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上,前蘇聯隊在最後的三秒鍾憑借一記投籃絕殺,以51:50戰勝36年未嘗敗績的美國隊,是一部表達堅忍不拔精神的劇作。
(1)電影絕殺慕尼黑好不好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絕殺慕尼黑》(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是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主演的傳記類劇情電影。於2017年12月28日在俄羅斯上映,於2019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
1972年在慕尼黑奧運會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在比賽結束前三秒鍾,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蘇聯國家隊在最後的三秒里拼盡全力,最終使比賽結果發生逆轉。
㈡ 絕殺慕尼黑電影觀後感
《絕殺慕尼黑》是一部由安東·梅格迪契夫指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主演的傳記類劇情片。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熱血沸騰,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鍾,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當時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來自蘇聯的不知名籃球教練,率領著艱難、困苦、貧窮中的蘇聯國家隊,比賽結果發生逆轉,看到這里眼中泛起了淚花。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信念的力量,只要努力奇跡是有可能發生的,困難和挫折只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㈢ 絕殺慕尼黑觀後感
依據真正歷史事件改寫的《絕殺慕尼黑》,敘述的是1972德國慕尼黑夏季奧運會上,前蘇聯男人籃球俱樂部擊敗了維持36年全勝記錄美國男子籃球隊的故事。
正片沒有一個電影大佬,針對我國觀眾們而言,乃至連一個了解臉孔的藝人都沒有,可是卻用與眾不同的角度與精湛的製做,無私奉獻了一場經典的電影盛會。
做為在俄國當地狂攬30億美元歷史時間票房最高當地影視作品的《絕殺慕尼黑》,肯定算得上一部超級體育燃片,但卻並有選用體育片傳統式的老梗去主要表現主題風格。
最先,《絕殺慕尼黑》里沒有過去體育片里那類強制提高的民族主義者顏色3D渲染,乃至針對原蘇聯的許多政治制度限定體育文化發展趨勢的狀況實現了揶揄,徹底沒有戰斗的民族自我安慰的成份。
舉國體制下的密閉式練習,得到喜來登賽事總冠軍後甚少的獎勵金,我國方面針對籃球俱樂部的強制性指引,選手歸國後飛機場含有的羞辱性查驗……
電影不但沒有傳揚那一個社會的輝煌,乃至利用各類關鍵點鋪敘來敘述政冶核心體育文化的可悲。客觀性上而言,實際政冶都沒有傳揚前蘇聯時期的要求。
可是,針對許多我國觀眾們而言,卻有著一絲獨特的共鳴點,尤其是電影中許多自然環境3D渲染的情景,激起了許多針對那一個獨特時期的記憶力,很有可能,此片的電影導演心裡也有著悼念前蘇聯時期的心態,僅僅根據春秋筆法開展獻給吧。
次之,《絕殺慕尼黑》盡管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打怪更新」的類型電影,可是卻沒有選用基本英雄人物一路開外掛的傳統式招數。
電影全部的鋪敘與3D渲染,全是為了最終前蘇聯與英國總決賽的高峰所提前准備,可是,早期前蘇聯中國國家隊被英國的在校大學生隊吊打三場,中國國家隊的隊友乃至連美國街頭的籃球賽小混混都打但是,還輸了了送去的特色產品黑魚子醬。
殊不知,這一切都是電影導演的有心為此。以新聞記者新品發布會上公布要戰勝霸者美國隊為爆點,後面又是埋下伏筆了大批量的困局,構建出了一種不太可能成功的任務的極大困境,更為顯出了最終三秒的奇妙與獲勝後的濃情。
㈣ 《絕殺慕尼黑》這場美蘇之間的世紀對決,為何令人熱血澎湃
一個平台參與了電影《慕尼黑殺人》的放映。雖然這部電影去年已經名聲大振,但作為一名不太忠於體育的小編輯,它對這部電影也不敏感。
㈤ 評分9.6,年度第一,《絕殺慕尼黑》成最強口碑黑馬影片
近期影市票房慘淡,從《X戰警:黑鳳凰》到《黑衣人:全球通緝》口碑慘不忍睹,票房也是每況愈下,不及預期,而《絕殺慕尼黑》卻憑借口碑突圍,貓眼平分9.6,成為年度評分最高的一部影片,豆瓣也達到了8.3分,成為年度最強口碑黑馬影片!
雖然在內地票房也並不算太好,但是在俄羅斯本土卻收獲30億盧布,成為影史冠軍,創造新的記錄,更是受到普京的推薦,這部影片改編自 體育 歷史 中真實事件,講述了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 。
自此以後,這塊獎牌就一直被保留在奧林匹克博物館,成為美國籃球隊的恥辱,而直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蘇聯隊又一次以82:76的成績領先6分擊敗由全美大學籃球界精英組成的美國男籃。這不得不促使美國籃球隊的改變,也就是後來美國籃球夢之隊的出現。
《絕殺慕尼黑》高度還原了當年的比賽,超然超炸裂成為這部影片的代名詞,看得人熱血沸騰,豆瓣好評率高達89%。
「最後一場籃球賽拍得太好看了,真的好看,除了好看我還能說什麼,日。不記得多久沒有這么激動了,後排的抽泣聲代表我的心。(沒有打五星是因為中間有幾段斷裂感實在很嚴重,簡直看得莫名其妙,回頭一看我擦,國內版剪了十三分鍾啊!」
「湃!!捶地喜歡,海報明明很有趣快不要攻擊它。決賽的剪輯大概是就著酒下的刀,既猛烈上頭又細致柔情。群演戲太樣板但瑕不掩瑜。」
《絕殺慕尼黑》前前後後一共拍攝3年時間,修改劇本22次,群演500餘個,電影裡面的籃球運動員,除了近視眼球員扎爾是專業人士,其他都是業余運動員,為此不得不展開長達一年的時間訓練,而為了拍攝好最後一場比賽,更是耗時30天時間。
而為了還原比賽細節,主創團隊調研300多次,從服裝、到各種道具,都力求精準還原,所有群演的服裝都是按照當時的布料和裁剪方式進行還原定製,劇組還專門製作了20多個籃球,也都是根據當時的標准量身定製!
正是這樣精益求精的嚴苛要求,才高度還原了當年比賽的盛況,讓我們看到了如此燃爆的 體育 競技影片,也才能收獲高口碑,成為口碑黑馬影片,受到包括俄羅斯本土市場以及海外市場的歡迎!
㈥ 《絕殺慕尼黑》,你看過這部電影嗎怎麼評價這部電影
熱血和理想是兼具的,這部上映就9.3分的電影沖破了名字的老套,激盪起對運動的理解和熱愛。連續30年的美國大滿貫讓其它國家的運動員,根本沒有一戰之心。然而一個不服輸的教練出現了,他面對的是一盤散沙的隊員和僅少的運動資助,以及整個國家的不看好。但是一年後,這支隊伍以一分之差打敗了美國的常勝籃球隊。
一個小時的鏡頭都是用於還原真實的籃球比賽,每個球員都經歷了近乎半年的籃球訓練。從頹廢到熱血,從失望到找到希望,到了最後連報效國家這句話也顯得不矯情了。這才是真正的籃球比賽,不畏懼王者不看回頭路,非常值得看。
㈦ 《絕殺慕尼黑》為何評價很高
這部絕殺慕尼黑的電影,在豆瓣網上評分是8.3,可以說已經不低了。
他之所以能夠被大多數觀眾所認可,滿足了家庭主婦,產生了一種心理,有很多最後一次檢查過程中,把你開心的作者告訴我們,誰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畫一個大餅給大家,無疑是在那個時代給大家打了一針強心劑,普通的球隊也可以戰勝大神的球隊,戲劇性的轉折讓自己成為了奇跡的創造者。
我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地方,他們有很多英雄主義,小人物大夢想,有很多電影都是以這種為題材。
㈧ 《絕殺慕尼黑》好看嗎
我感覺挺好看的,是一部以事實為題材的運動風電影,而且是豆瓣這幾年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故事的情節也是一波三折,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外,這是戲劇的經典表達,即使是不懂籃球的人,也會被一波三折劇情中的情緒所感染,感到熱血沸騰,總體感覺不錯。
這次比賽結束後美隊表示抗議,但是抗議無效,然後美隊也沒有接受這次比賽的亞軍。美隊在籃球方面可以說是老大,但是這次卻敗給了前蘇聯,整部電影拍的比較不錯,也建議大家可以在空閑的時間看一下。
㈨ 如何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
電影絕殺慕尼黑是一款非常勁爆的電影,而且票房也非常的多,有很多影迷都比較喜歡這個電影,因為這款電影不僅劇情好,而且做的整體效果也非常的好,特效也非常的勁爆,我覺得絕殺慕尼黑這款電影是一款評分極高的電影,個人非常的喜歡。
㈩ 來自俄羅斯視角,美麗的體育競技,《絕殺慕尼黑》如何讓人刻骨銘心
這部電影涉及到奧運史上最有爭議的一次勝利,這是一部來自俄羅斯視角的體育傳奇電影。很多人都知道,所有勵志電影的核心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帶領一幫不被看好的失敗者戰勝偏見和自我的冒險旅程,而這部面對爭議和偏見的體育電影做到了。尤其是最後3秒的高速升格慢鏡頭,十分精彩,確實非常戲劇化,但也完完全全是在規則當中,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美麗之處,一切看起來或已註定,一切也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場刻骨銘心又一言難盡的比賽。
很多人看簡介就知道結尾,但仍沒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動人心,到最後不止是拼技術和心理素質更是為報答教練救命/知遇之恩,“為祖國而戰”非但不矯情反而那麼自然動人,總體來說是一部很燃的影片,親情,愛情,友情,愛國之情,都有很好的詮釋。最後的慕尼黑之戰,有幾個慢鏡頭,也狠狠抓住了觀影者緊張的情緒,就像是在影院觀看了一場充滿荷爾,蒙的現場精彩賽事,讓人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