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拍電影需要什麼資質
2022年了,許許多多各大視頻播放器平台上經常不斷的拍攝自身平台的各種電視劇、以及電影動漫綜藝節目等等。現在都在奔小康的路上,加上平日生活壓力比較大,人們的生活需要影視文化緩解壓力,在這龐大的市場需求里對影視行業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不斷的有各種經紀、影視發行等公司紛紛成立。 在開展這些業務時都需要相應的許可資質,都必須辦理(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等相關的影視資質。它是影視製作與發行必備的一個許可證資質證書。
拍電影、網劇需要辦理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嗎?
1、適用范圍:在京的中央單位及其直屬機構。(其他機構向當地省級廣播電視行政部門申請)
2、事項審查類型:前審後批。
3、審批依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28號)、《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管理規定》(廣電總局34號令)等。
4、受理機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政務服務大廳。
5、決定機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廣播電視許可證申請條件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境內社會組織、企事業機構(不含在境內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或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機構名稱、組織機構和章程;
2.有適應業務范圍需要的廣播電視及相關專業人員、設備和工作場所;
3.在申請之日前三年,其法定代表人無違法違規記錄或機構無被吊銷過《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記錄;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5.申請表需提供業務主管部門簽署的審查意見,並加蓋單位公章。
證書案例
以上是關於「拍電影、網劇需要辦理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嗎?」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介紹,如果對該證書有相關疑問的話可以咨詢天磊在客服。
㈡ 誰知道要做一部動漫的話都需要准備什麼(90分鍾左右的短片就好了)
對於不同的人,動畫的創作過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規律是一致的。傳統動畫的製作過程可以分為總體規劃、設計製作、具體創作和拍攝製作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又有若干個步驟: 1、總體設計階段 1)劇本。任何影片生產的第一步都是創作劇本,但動畫片的劇本與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劇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對話,對演員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動畫影片中則應盡可能避免復雜的對話。在這里最重的是用畫面表現視覺動作,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得的,其中沒有對話,而是由視覺創作激發人們的想像。 2)故事板。根據劇本,導演要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故事草圖(分鏡頭繪圖劇本),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有若乾片段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場景組成,一個場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點和一組人物內,而場景又可以分為一系列被視為圖片單位的鏡頭,由此構造出一部動畫片的整體結構。故事板在繪制各個分鏡頭的同時,作為其內容的動作、道白的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一般30分鍾的動畫劇本,若設置400個左右的分鏡頭,將要繪制約800幅圖畫的圖畫劇本--故事板。 3)攝製表。攝製表是導演編制的整個影片製作的進度規劃表,以指導動畫創作集體各方人員統一協調地工作。 2、設計製作階段 1)設計。設計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製作。對人物或其他角色進行造型設計,並繪制出每個造型的幾個不同角度的標准頁,以供其他動畫人員參考。 2)音響。在動畫製作時,因為動作必須與音樂匹配,所以音響錄音不得不在動畫製作之前進行。錄音完成後,編輯人員還要把記錄的聲音精確地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上,即第幾秒(或第幾幅畫面)開始說話,說話持續多久等。最後要把全部音響歷程(或稱音軌)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與聲音對應的條表,供動畫人員參考。 3、具體創作階段 1)原畫創作。原畫創作是由動畫設計師繪制出動畫的一些關鍵畫面。通常是一個設計師只負責一個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間插畫製作。中間插畫是指兩個重要位置或框架圖之見的圖畫,一般就是兩張原畫之間的一幅畫。助理動畫師製作一幅中間畫,其餘美術人員再內插繪制角色動作的連接畫。在各原畫之間追加的內插的連續動作的畫,要符合指定的動作時間,使之能表現得接近自然動作。 3)譽清和描線。前幾個階段所完成的動畫設計均是鉛筆繪制的草圖。草圖完成後,使用特製的靜電復印機將草圖譽印到醋酸膠片上然後。再用手工給譽印在膠片上的畫面的線條進行描墨。 4)著色。由於動畫片通常都是彩色的。這一步是對描線後的膠片進行著色(或稱上色)。 4、拍攝製作階段 1)檢查。檢查是拍攝階段的第一步。在每一個鏡頭的每一幅畫面全部著色完成之後,拍攝之前,動畫設計師需要對每一場景中的各個動作進行詳細的檢查。 2)拍攝。動畫片的拍攝,使用中間有幾層玻璃層、頂部有一部攝象機的專用攝制台。拍攝時將背景放在最下一層,中間各層放置不同的角色或前景等。拍攝中可以移動各層產生動畫效果,還可以利用攝象機的移動、變焦、旋轉等變化和淡入等特技上的功能,生成多種動畫特技效果。 3)編輯。編輯是後期製作的一部片。編輯過程主要完成動畫各片段的連接、排序、剪輯等。 4)錄音。編輯完成之後,編輯人員和導演開始選擇音響效果配合動畫的動作。在所有音響效果選定並能很好地與動作同步之後,編輯和導演一起對音樂進行復制。再把聲音、對話、音樂、音響都混合到一個聲道上,最後記錄在膠片或錄象帶上。 傳統的動畫製作,尤其是大型動畫片的創作,是一項集體性勞動,創作人員的集體合作是影響動畫創作效率的關鍵因素。一部長篇動畫片的生產需要許多人員,有導演、製片、動畫設計人員和動畫輔助製作人員。動畫輔助製作人員是專門進行中間畫面添加工作的,即動畫設計人員畫出一個動作的兩個極端畫面,動畫輔助人員則畫出它們中間的畫面。畫面整理人員把畫出的草圖進行整理,描線人員負責對整理後畫面上的人物進行描線,著色人員把描線後的圖著色。由於長篇動畫製作周期較長,還需專職調色人員調色,以保證動畫片中某一角色所著色前後一致。此外還特技人員、編輯人員、攝影人員及生產人員和行政人員。 4、二維電腦動畫製作 一般來說,按電腦軟體在動畫製作中的作用分類,電腦動畫有電腦輔助動畫和造型動畫兩種。電腦輔助動畫屬二維動畫,其主要用途是輔助動畫師製作傳統動畫,而造型動畫則屬於三維動畫。二維電腦動畫製作,同樣要經過傳統動畫製作的四個步驟。不過電腦的使用,大大簡化了工作程序,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關鍵幀(原畫)的產生 關鍵幀以及背景畫面,可以用攝象機、掃描儀、數字化儀實現數字化輸入,(中央電視台動畫技術部)是用掃描儀輸入鉛筆原畫,再用電腦生產流水線後期製作)也可以用相應軟體直接繪制。動畫軟體都會提供各種工具、方便你的繪圖。這大大改進了傳統動畫畫面的製作過程,可以隨時存儲、檢索、修改和刪除任意畫面。傳統動畫製作中的角色設計及原畫創作等幾個步驟,一步就完成了。 ·中間畫面的生成 利用電腦對兩幅關鍵幀進行插值計算,自動生成中間畫面,這是電腦輔助動畫的主要優點之一。這不僅精確、流暢,而且將動畫製作人員從煩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分層製作合成 傳統動畫的一幀畫面,是由多層透明膠片上的圖畫疊加合成的,這是保證質量、提高效率的一種方法,但製作中需要精確對位,而且受透光率的影響,透明膠片最多不超過4張。在動畫軟體中,也同樣使用了分層的方法,但對位非常簡單,層數從理論上說沒有限制,對層的各種控制,像移動、旋轉等,也非常容易。 ·著色 動畫著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電腦動畫輔助著色可以解除乏味、昂貴的手工著色。用電腦描線著色界線准確、不需晾乾、不會竄色、改變方便,而且不因層數多少而影響顏色,速度快,更不需要為前後色彩的變化而頭疼。動畫軟體一般都會提供許多繪畫顏料效果,如噴筆、調色板等,這也是很接近傳統的繪畫技術。 ·預演 在生成和製作特技效果之前,可以直接在電腦屏幕上演示一下草圖或原畫,檢查動畫過程中的動畫和時限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問題並進行修改。 ·庫圖的使用 電腦動畫中的各種角色造型以及它們的動畫過程,都可以存在圖庫中反復使用,而且修改也十分方便。在動畫中套用動畫,就可以使用圖庫來完成。 1.入手劇本·導演·分鏡頭台本 如果說,劇本是動畫片的靈魂所在,那導演的分鏡頭台本,就像是動畫片的骨架,故事中人物的大概動作和表情都會在分鏡頭台本中體現出來。 當記者走進王世加導演的辦公室時,王導正按照動畫電影《勇士》的劇本構思分鏡頭台本。台本看上去並不精細,甚至有些潦潦草草,很像是四格漫畫。王導的畫筆在畫格內草草幾筆,一個穿著蒙古服飾的男子手指天空的造型就出現了,而在畫格旁邊,王導則會做出一些批註。王導解釋說,台本的具體化是下一個步驟,自己只負責把文字的東西用大致的圖像表達出來就行了;做上批註則是為了讓進行原畫創作的同事能夠更好的理解導演的意圖。 2、攻堅原畫·畫師·動畫製作 原畫創作是展現動畫片效果和風格的一個重要環節,大家看到動畫片,第一印象就是人物形象美不美,五官輪廓是否分明,而這些都是來自原畫工作人員一筆一畫的精雕細琢。 據了解,一部普通的85分鍾長的動畫片至少要花上1000萬元,而其中主要的花費就是原畫的人工創作耗費。 原畫創作者一天工作8小時,如果要趕工,也有工作10多個小時的,一部大片通常會有50到100人同時開工。正在製作的動畫大片《勇士》,從今年3月開始籌備,預計明年年底製作完成。按照1000萬元的投資計算,導演和編劇費用大概200萬元,除去後期製作費200多萬元,原畫創作者所得的費用就將近600萬元。 美影廠內的原畫工作室是人口「眾多」的地方,而張振輝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在他的辦公桌前,貼著很多他以前參加創作過的動畫片,如《鐵臂阿童木》、《神探柯南》等。張振輝的辦公桌也比較特別,除了上下左右都是大大小小的圖紙、鉛筆之外,在桌子正面還有一塊下面有日光燈的玻璃板。繪畫的時候,張振輝會將兩張畫紙重疊在一起,鋪在玻璃板上。下面一張是已經完成的背景圖,上面一張就是需要張振輝精雕細琢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原畫是最浩大的工程,花費的時間也非常多。張振輝在畫的時候,既要照顧到導演的分鏡頭台本,也要按片方提供的人物造型來進行繪畫。一個兩人對話的場景,就細微到無可挑剔:眼睛睜得大不大,大到什麼程度,兩隻眼睛是否一大一小,嘴角歪不歪,歪到什麼程度,眉頭是否皺著,頭發是什麼樣的……都必須反復比對。這還只是畫一些靜態的表情,要是遇上動作戲,那就更復雜了。比如一個腳蹬自行車的動作,那抬起來、放下去的動態就必須分解成5幅原畫,在通過導演驗收之後,還需要再把5幅原畫分解成10幅原畫,只有把動作分解得越多,拍出的效果才會越好,動作也更流暢。 3、製作線拍·電腦播放·審查 對於動畫來說,「動」顯然是它的特色,要讓單幅的原畫動起來,就必須通過線拍這一工序。這也是導演看片的地方,在線拍出來的效果上發現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立刻修改。線拍機就像一個大型的顯微鏡,正中是一根一米多高直立著的尺子,接近頂端的地方裝有攝像頭,在靠近底部的地方一左一右有兩盞燈。將完工的原畫稿放在鏡頭下面,一頁一頁地拍攝下來,再用連接著攝像頭的電腦將剛才一頁一頁的畫稿,連續不間斷地放出來,那就成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動畫。 由於一些「動作戲」設計的動作會很復雜,有時候5秒鍾的戲就需要80多張畫稿。線拍是導演必須監控的一個步驟,對人物的表情,或者動作有什麼意見,導演都會在看線拍的時候提出來修改。 4、後期上色·特效處理·成片 一部動畫片的誕生,前面三步花費的時間最多,在線拍通過導演審查之後,會有一套最後的稿件製作出來,從畫面上看,這些稿件什麼都是齊全的,就只剩下上色和光效了。 目前上色和光效處理不是很麻煩,一切交給電腦就好了。電腦會根據一套服裝的色彩分布,很快的把所有同款服裝的色彩搞定。光效特效也和電影、電視的製作一樣,在這期間也會加入一些導演的意思,不過也不會是傷筋動骨的大修改了,只是一些色調上的處理或者特效上的把握而已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11228377.html?fr=ala0 第一個回答,把分給我吧
㈢ 動漫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動畫片的製作過程相當復雜,要經過導演,原畫,造型設計,修型,動畫,背景,上色,後期等好多人呢,我上網找了點資料你可以自己看看。也可以上我們公司的網站看看,看才考
動畫片前期製作的任務和具體內容
●前期:是一部動畫片的起步階段,前期准備充分與否尤為重要,往往需要主創人員(編劇、導演、美術設計、音樂編輯)就劇本的故事、劇作的結構、美術設計的風格和場景的設置、人物造型(相當演員的選取)、音樂風格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反復的探討、商榷.首先要有一部構思完整、結構出色的文學劇本,接著需要有詳盡的文字分鏡頭劇本、完整的音樂腳本和主題歌。以及根據文學劇本和導演的要求確立美術設計風格,設計主場景和人物造型。當美術設計風格和人物造型確立以後,再由導演將文字分鏡頭劇本形象化,繪制畫面分鏡頭台本。
動畫片與所有影視作品一樣,其製作環節通常從人們常說的:「劇本乃一劇之本」開始。「一劇之本」指得就是文學劇本,它保證了故事的完整、統一和連貫,是影片創作的基礎,同時提供了未來影片的主題、結構、人物、情節、時代背景和具體的細節等基本要素,一般由編劇來完成。動畫片劇本與普通影視劇劇本有所差別,需要文學編劇在撰寫故事構架的同時能夠更多地考慮動畫片製作的特點,強調動作性和運動感,並給出豐富的畫面效果和足夠的空間拓展餘地;接著就是文字分鏡頭劇本,它一般由動畫導演親自撰寫,有提示畫面、機位的角度,以及使用何種剪接手法,色彩、光線的處理等等的提示作用。
音樂腳本一般多用於要求先期音樂的動畫片,而主題歌的風格往往決定了整部作品的音樂基調,所以對具有先期音樂的動畫片來說音樂腳本和主題歌的確立都是非常關鍵的。
前面講述了先期音樂,有先期音樂也就存在後期配樂。後期配樂是指:先製作好畫面在根據畫面的節奏和感覺,配以相應節奏和旋律的音樂。盡可能地達到音樂與畫面上動作節奏的和諧、統一。達到音樂配合畫面動作、色彩、意境的效果。
美術設計師依據劇本和導演的要求,設計和確立美術風格,設計完成主場景與主場景色彩樣稿,以及人物造型、人物造型的色彩指定(這些場景和場景色彩樣稿、人物造型以及色彩指定的設計直接關繫到整部動畫片的整體視覺效果和藝術風格。
畫面分鏡頭台本的繪制,是由導演將文字分鏡頭劇本的文字變為畫面,將故事和劇本視覺化、形象化,不是簡單的圖解,而是一種具體的再創作。它是一部動畫片繪制和製作的最主要依據。中後期所有的環節都是依據這份畫面分鏡頭台本進行的,都必須嚴格服從台本的要求。我國著名的電影導演鄭洞天曾經在《電影導演》一書中說:「電影是通過集體創作達到個人風格的藝術。如果說,導演創作的基礎是文學劇本、那麼,各個部門創作的基礎是導演構思,即對未來影片的情節、人物、畫面、音響、節奏、色彩等等的總體的設想。否則,就會各行其是,使一部電影拍成不倫不類的東西。」所以分鏡頭台本的繪制非常重要,它是中、後期各個環節的一個指導樣本。所有環節都必須依據和遵循分鏡頭台本的要求。
1.2、動畫片中、後期製作環節和任務
●中期:主要任務是具體繪制和檢驗等工作。也就是:設計稿、原動畫和背景的繪制,檢查及校對等。中期是一部動畫片製作的關鍵部分,也是工作量和人員投入最多的環節。需要參與繪制的人員具有較高的繪畫基本功和藝術修養,以及創造力、責任心和巨大的耐心和毅力。
設計稿:是根據動畫片畫面分鏡頭台本中每個鏡頭的小畫面放大、加工的鉛筆畫稿。是動畫設計和繪景人員進行繪制的依據
設計稿又分為:角色設計稿和背景設計稿。
1、 角色設計稿按確定的規格畫出角色在畫面中的起止位置及運動線,角色最主要的動態和表情,角色與背景的關系。簡單鏡頭一般只畫一張角色設計稿,復雜鏡頭畫兩張或兩張以上角色設計稿;
2、 背景設計稿按規定的規格畫出景物的具體造型、角度、光影方向、移動或推拉鏡頭的起止位置。有前層的要分開繪制或用紅色標出,有對位線的地方要用紅線標出。
背景:動畫畫面中角色所處的環境。可採用鉛筆畫、水彩畫、水粉畫、油畫、中國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在畫紙或賽璐珞片上繪制,有單層背景和多層背景之分。隨著近十年電腦工藝介入動畫製作領域,目前也有大量背景是將美術設計在畫紙上繪制好的鉛筆畫稿通過掃描進入電腦,再由背景繪制人員在電腦中運用軟體繪制的電腦背景
動檢:在動畫畫稿繪制完成後由專人對動畫畫稿的動作進行檢查的工種。
校對:亦稱「檢查」,是在動畫片畫稿拍攝或掃描前的准備工作之一。當動畫畫稿完成後,就成為動畫片動體部分的成品。動畫成品均集中於校對部門,由校對人員對每個鏡頭逐張檢查,並與彩色背景合成,檢查角色與背景的位置關系,透視角度,對位是否准確等畫面的總體效果,經導演同意後進行拍攝的最後准備工作。
中期工作量巨大,環節復雜,人員眾多,一個高效的、懂得動畫片製作環節的,具有責任心的製片和製作監督是必不可少的。製片的任務是協調前、中、後三個環節的工作,監督各流程、各工種的進度,並與前期的導演和其他主創人員以及後期製作人員就成本的控制與藝術、技術等問題達成一致而有效的協議。確保整部動畫片的製作周期和成本核算。
●後期:是一部動畫片的收尾階段,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繫到動畫片的最終播放效果。
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將中期完成的畫稿進行上色、校色,進而與背景一同進行拍攝(膠片工藝)、掃描合成(電腦工藝)並最終剪輯、配音、配樂等工作。從而高質量地最終完成一部或多部動畫系列片。
在傳統膠片拍攝的動畫片中,一般採用傳統手工描線、上色等工藝,首先需要大量的透明膠片(即賽璐珞片),描上工人先將已經校對好的原、動畫畫稿用黑色或彩色墨水按原樣描到賽璐珞片上,待干後再在反面用毛筆沾上專門的動畫顏料進行上色,待全部顏色干透後將賽璐珞片翻過來使用。而近十年來隨著電腦後期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後期特技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手工上色和繁復的膠片特技拍攝已逐漸或完全退出動畫後期領域。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後期動畫軟體是USA,它具有上色便捷、速度快,效率高,色彩漂亮等特色,對於大規模生產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使用一系列已經編排完善的特技程序來處理動畫片中特技鏡頭,也簡化了以往的動畫特技拍攝中的工作強度和難度,使疊化、淡出、淡入、閃光、溜光、變焦等特技成為最基本的技巧,增加了後期製作的方便與快捷。
綜上所述製作一部動畫片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需要經過眾多環節,合作的人員也很龐雜,完整、清晰地了解一部動畫從前期到中、後期的整個製作流程對今後從事動畫片製作和策劃、乃至投資等領域的人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㈣ 我想製作一部動漫電影
動漫電影指以動漫製作的電影。劇場版電影是動漫電影的一個分支。我們所說的動漫電影包括劇場版,OVA.但是嚴格意義上的動漫電影與劇場版電影動漫不同的是動畫電影故事取材並不是由電視動畫或OVA中取材。從電視動畫或OVA取材的稱為劇場版或電影動畫。
如果你想製作一部普通的2D動漫電影需要人員:
平面設計、原畫師、2D動畫製作師、3D模型設計師、3D角色設計師、動漫設計師、游戲動畫師、次世代高級建模師、高級特效製作師、游戲開發工程師、webgame客戶端開發工程師、AS軟體開發工程師等。而且需要很多的贊助商
如果這些你都沒有建議你先學會動畫製作(可能時間會長,一定要有耐心!),再加入一個動漫的製作團隊。等時間長了你自然就可以在那個製作團隊里拉到製作員工,不過前提是你必須有足夠的自信心和贊助商。
加油吧!你一定能行!中國的動漫就靠你了!!
㈤ 《緊急求助》製作一部動漫電影都需要什麼要多少人合作投資多少我一點不懂,能具體說下嗎求高人...
首先要有一個或多個動漫劇本(大多動漫的劇本都是漫畫),需要製作動漫的專業人員(有專業的電腦),而且要有配音演員,要有兩個很安靜的工作場所,一個是製作動漫的人員用的,一個配音演員用的.人數大概300,投資至少幾百萬元